『壹』 如何學好一年級數學
數學是必考科目之一,故從一開始就要認真地學習數學,那麼怎麼學好數學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如何學好一年級數學以供大家閱讀。
如何學好一年級數學(一)
一年級學生還處於對小學一年級數學基本元素和概念的感性認識上,因此,重點是興趣培養。讓孩子對數學感興趣,那孩子就有了“最好的老師”,在以後的學習中可以省力不少。
但是,雖然培養興趣為主,但是,適當的掌握基礎知識也是必要的。那麼,在小學一年級階段應該掌握哪些基本的數學知識呢? 一、認識數 (一)有趣的“0”
“一年級0”可以表示沒有,“0”可以參加計算,“0”在數中起到佔位作用,“0”可以表示起點,表示0度。
(二)基數與序數
表示物體的多少時,用的是基數;表示物體排列的次序時,用的是序數。 基數與序數不同,基數表示物體的多少,序數表示物體的排列次序。 二、數一數
(一)數簡單圖形
數零亂放置的物體或數某一類圖形的個數時,應先將所有物體依次標上序號,可以按照序號,順序觀察,數准指定的圖形。注意對於同一個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觀察的結果也會不同。因此在數簡單圖形時,要善於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問題、分析問題。 (二)數復雜圖形
數復雜圖形時可以按大小分類來數。 (三)數數
按條件的要求去數。
三、比一比
當比較的2個對象整齊的排列時,很容易採用連線比的方法比較出誰多誰少。如果比較的2個對象是雜亂排列的,可以通過數數目的方法進行比較。也可以採用分段比的方法。
四、動手做
(一)擺一擺
要善於尋找不同的方法。
(二)移一移
五、找規律
(一)圖形變化的規律
觀察圖形的變化,可以從圖形的形狀、位置、方向、數量、大小、顏色等方面入手,從中尋找規律。
(二)數列的規律
數列就是按一定規律排成的一列數。怎樣尋找已知數列的規律,並按規律填出指定的某個數是解題的關鍵。 (三)數表的規律
把一些數按照一定的規律,填在一個圖形固定的位置上,再把按照這一規律填出的圖形排列起來。從給出的圖形中尋找規律,按照規律填圖是解題的關鍵。 六、填一填 (一)填數字
給出的算式是一組,不同算式中相同圖形中所填的數字是相同的。在做這些題時,不要為只填出一個答案而滿足,應找出所有的答案。如果不必要一一列出時,應給以說明,這才是完整、正確的解答。 (二)填符號
比較2個數的大小,首先要比較2個數的位數,位數多的數大;其次,當2個數的位數相同時,從高位比起,相同數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當2個數各個相同數位上的數都分別相同時,這2個數相等。
比較2個算式的大小的方法是:
(1)同一個數分別加上(或減去)1個相等的數,所得的結果相等;
(2)同一個數分別加上2個不同的數,所加的哪個數大,那個算式的結果就大;
(3)同一個數分別減去2個不同的數,所減的哪個數小,那個算式的結果就大;
(4)2個不同的數減去同一個數,哪個被減數大,那個算式的結果就大。 七、說道理
做數學題,每一步都要有理由,要把道理想清楚,說出來。
八、應用題
一道簡單的應用題,是由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組成的。一般先說題意,再列算式。
如何學好一年級數學(二)
對孩子來說,一年級數學是學習的起始階段,這一階段學習質量的好壞,對孩子今後的學習有著無法估量的影響。作為一年級的數學老師和孩子家長,一定要幫助他們學好數學。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如果一個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個孩子的學習成績也一定不會好。孩子剛入一年級,就要抓緊進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好數學的前提。
1.培養獨立學習數學的習慣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個啟蒙老師,當孩子第一次學習時,就要嚴格要求,做到規范。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家長就應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特別是獨立寫作業的習慣。比如,家長為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獨立學習環境,孩子在家做作業時家長只看書,孩子做數學作業時,家長可收走課本,像對考試一樣對待作業。檢查作業時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完成,允許孩子翻書,查漏補缺。
2.培養有效學習數學的習慣
作業磨蹭是剛入一年級孩子的毛病。對沒有時間觀念的孩子,家長有必要制定一些強硬政策,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
教育孩子,不能邊看電視邊吃飯或邊做作業,否則會造成孩子做事注意力不集中,上課思想開小差等。
3.培養主動學習數學的習慣
如今的家長熱衷於為孩子安排學習生活,如放學回家後、節假日怎麼過,學習計劃怎麼制定等,很容易造成孩子反感,根本原因就是沒有尊重孩子的個性。家長應和孩子共同制定學習計劃,讓孩子參與到學習計劃中來,把決定權還給孩子。如果學習計劃在兩周內執行不力,家長再站出來提建議。在這一過程中家長盡量避免用實物獎勵的方式刺激孩子學習,這樣容易養成壞習慣,不利於主動學習。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讓孩子自己做,不能只讓孩子學習,任何別的事全由父母包辦,讓孩子吃點苦,受點挫折,能培養刻苦耐勞的精神。
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和求知的最大動力,興趣的培養在孩子學習數學的整個學習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加入游戲,增添興趣
妙趣橫生的數學游戲活動,會像磁鐵般把孩子牢牢地吸引到數學學習上來,滿足孩子學習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
例如:輔導學習“8的分與合”這部分內容時,可以這樣給孩子講:“媽媽這里有個袋子,袋子里有一些畫片。我們先來做個游戲:你從袋子里拿出的畫片數。然後告訴媽媽你拿出的畫片數,媽媽很快就能知道袋子里還有幾個畫片,相信嗎?想不想來試一試?”家長和孩子一起做游戲,連續做兩次。然後媽媽對孩子說:“媽媽為什麼猜得又對又快呢?你能猜出其中的秘密嗎?”(袋子里一共有8個畫片)最後,媽媽告訴孩子:“因為媽媽知道袋子里一共有8個畫片,是根據8的組成想出還有幾個畫片的。”這種游戲可以增添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
2.聯系生活,激發興趣
數學的輔導要充分考慮一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使孩子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如:一棵樹上有3隻烏,又飛來了2隻,一共有幾只鳥呀?媽媽買了5個蘋果,你吃了2個,還剩幾個呀?等等,當孩子說出幾加幾或者幾減幾時馬上肯定表揚,並問她是怎麼知道該用加法或者用減法算的,讓學生首先知道求一共是多少,就是把幾和幾合起來,就用加法算。求還剩幾個,就是從幾裡面去掉幾,用減法算。這樣經常訓練,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可以培養孩子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使孩子在今後的學習中不感到困難,有得心應手之感。
5.走進生活,鞏固興趣
比如在教學《生活中的數》這一單元時,對於自然數的基數意義,我們可以啟動學生在平時生活中數物體的經驗;至於序數含義,則可以讓學生排排隊,數一數自己排在第幾;也可數一數自己的家住在第幾層樓,在同一層樓中從左往右是第幾戶,從右往左又是第幾戶……
行之有效的輔導方法
給孩子輔導數學,可以靈活多變,不只是在家裡坐在凳子上輔導,只要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把看到的、聽到的,能找到數學問題的就提出讓他去想;不只是講書本的知識,還要把實際問題或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問題提出來讓他思考;不只是動筆計算,還要培養孩子動手實驗操作的能力。
1.問題靈活,激發孩子思考
好多家長給孩子輔導數學就是呆板的幾道算題,這樣孩子容易厭煩,會對數學沒有興趣。如3+7等於多少?7+3呢?8+2呢?這時你如果反過來編題:哪兩個數相加得10?這樣的算式共有幾個?有規律嗎?讓孩子找到:0+10,l+9,2+8,3+7……10+0這一規律後,又提出那兩個數的和等於11 7這樣的式子共有幾個?然後提出兩個數的和等於1 00,這樣的算式能編出幾道?這些問題可培養孩子探索數學規律的能力。
2.動手操作,讓孩子去體驗、領悟
為考孩子的智力,家長會給孩子提出:一張長方形的紙片有四個角,剪去一個角,還剩幾個角?孩子會脫口而出,“3個”。這時家長不要告訴孩子答案,要孩子親手去剪一剪。一剪才發現有5個角。繼續剪,看能不能剪出3個?當孩子沿著對角線剪得3個角時,這高興勁兒就不用提了。
5.藉助兒歌,幫助記憶
兒歌淺近形象,有節奏感,易記憶,深受兒童喜愛,是學生最易理解和接受的一種文學形式。當枯燥無味的數學公式、法則讓學生感到“厭學”時,就把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編成兒歌,讓數學知識“活”起來。在學習數字1一l 0時,書寫和記憶有一定難度,因此,可以藉助兒歌來幫助學生記憶。
1像鉛筆細又長,2像小鴨水上漂, 3像耳朵聽聲音,4像紅旗迎風飄, 5像秤鉤來買菜,6像哨子嘟嘟響, 7像鐮刀割青草,8像麻花擰一圈, 9像勺子來盛飯,l 0像火腿加雞蛋。
在學習了數的大小比較時,認識了“>”“<”“=”號,學生對“>”“<”容易混淆,就藉助兒歌“大口對大數”“尖尖對小數”來記憶,突破了難點。饒有趣味的兒歌,讀來朗朗上口,記憶起來容易、深刻,既有助於提高能力,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獨立審題,善於思考
作為家長要正確認識審題在孩子學習中的重要性,不要一味地將注意點放在孩子作業的結果上,對於出錯的結果只歸結為“不會”、“不認真”,這樣勢必將孩子引向一種錯誤的學習方式上。一年級是起始年級,是孩子系統學習數學的起點,如果能正確引導孩子審題,就會加速學生在審題中思考。
作為家長,不能讓孩子錯失了審題的機會。要把孩子每次的作業當成是他又一次新的挑戰,遇到困難時,耐心地聽他說,幫助尋找原因。當孩子審題困難的時候,你不妨告訴孩子,“我也不明白題目叫我做什麼?”“讓我們一起來想想。”讓孩子用自己的話將題目要求敘述給你聽,在敘述的過程中既鍛煉了他語言表達的能力,也讓他有機會進一步審視題意。作為家長,可以根據情況適時地圍繞題目中的一些關鍵詞向孩子發問促其思考,這樣變孩子“等”答案為孩子“解”問題,一次次成功的體驗會促進孩子養成審題的習慣。
如何學好一年級數學(三)
要了解一年級數學的內容及要求:
第一學期:
(1)1到10各數的認識、寫法和加減法。包括:實物圖,數10以內的數,1到5各數的認識和寫法,5以內的加法和減法,0的認識和寫法,加0、減0和得數是0的減法,6到10各數的認識和寫法,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連加、連減式題。
(2)11到20各數的讀法和寫法。包括:數11到20各數,十和幾組成十幾,11到20各數的讀法和寫法,鍾面的認識(會看整點鍾)。
(3)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減法。包括:20以內的進位加法,加法和減法的簡單應用題。
(4)認識圖形。長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認識。 第二學期
(1)20以內的退位減法。
(2)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包括:數100以內的數,認識個位、十位,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口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元、角、分的認識和簡單的計算。
(3)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包括: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不進位),兩位數減一位數、整十數(不退位),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兩位數加兩位數,兩位數減兩位數。
(4)認識圖形。長方體、王方體、圓柱、球的初步認識。 2.幫助孩子掌握數的概念。
孩子在入學前,可能會數會認20以內的數,但不等於了解這些數的實際意義。家長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幫助孩子建立數的概念。
(1)認識一個數的數值,建立基數的概念。如“5”是一個抽象的數值,要求孩子在實際生活中說明“5”所表示的實際數量。如“國旗上面有五個五角星,每個五角星又有五個角”,“一隻手有5個指頭,家裡有5口人,5個蘋果„„。”還能表示可看到的一些連續量,如往盆里倒5杯水,量一根長5尺的麻繩,時鍾敲了五下„„。從而使孩子知道一個抽象的數可能表示的實際數量是很豐富的。
(2)認識一個數的序數,建立序數的概念。就是要認識一個數或一個物體在一個自然數列或一組物體中的位置和次序。如:應知道“7”在“6”和“8”中間;7大於6,但7小於8,訓練孩子用多種方式練習計數。首先,按自然數數列逐個出現以數軸上的點表示數,有利於對數序的理解。
同時還可以利用兒童生活實際中的數字材料讓兒童順數、倒數或嵌數。教孩子知道用來表示數量多少的數叫做基數。如1個、2個、3求書、4輛車、5個茶杯„„用來表示次序的數叫做序數。如第一、第二、第三本、第四輛、第五個座位„„。
(3)認識數位,掌握十進制的概念。知道10以內的數是以“個”為計數單位的。認識20以內的數是孩子第一次遇到逢十進一的情況,要求孩子認識滿了十就要有一個大的新計數單位出現,即,10個“一”就是1個“十”,10個“十”就是1個“百”„„掌握數位的順序和進率,這是讀數和寫數的基礎。
(4)正確的讀數和寫數。孩子第一次學習讀數和寫數,可將數字形象化,並編成兒歌:1象小棒,2象小鴨,3象耳朵,4象小旗,5象稱鉤。6象電燈泡。7象鐮刀,8象把子。9象哨子,指導孩子寫數要求嚴格掌握每個數字筆 2
順和結構,寫得正確、勻稱、規范、迅速,不能亂畫或倒筆,區別易混的6和9、9和7,著重練習難寫的數字8和0。
(5)正確認識“0”的意義。家長如果問孩子“0”表示什麼?孩子會說。“0”表示一個也沒有。這時家長要告訴孩子,這是不全面的。“0”還可以表示溫度,攝氏0度時,水就結冰了,能說沒有溫度嗎?“0”還可以表示起點,如:數軸和米尺的起點就用0來表示。0在1的前面。“0”還可以佔住數位,少了0或多了0,數就會發生變化。
3.讓孩子掌握10以內數的組成與分解,打好加、減運算的基礎。 掌握數的組成、建立數群的概念。數的組成就是說一個數由哪幾個數組成的,或一個數有幾種分法。數的組成知識是計算加、減法的基礎,兒童掌握數的組成越多,越牢固,計算的方法就越靈活,越快。
10以內數的組成與分解是20以內數的計算基礎,20以內數的計算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所以說指導孩子學好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是很重要的。
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熟練掌握,在很大程度也取決於學生對10以內的組成與分解的熟練程度。20以內的進位加法對數的組成與分解幾乎是同時進行的。
4.加強口算訓練,促進計算能力的提高。
現行教學大綱要求一年級學生要能夠熟練地口算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兩位數加減整十或一位數,這說明一年級的學生口算訓練是很重要的一項訓練。對10以內的數的加減法及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通過訓練要能達到脫口而出的熟練程度,其口算標高應在1分鍾內,一般要求能口答30道題,優秀者能口答40~50道題,希望家長能用口算卡片對照時間訓練自己的小孩。
5.幫助孩子提高解答簡單應用題的能力。 現行教學大綱要求一年級學生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意義解答加法和減法的簡單應用題。能夠說出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初步了解條件和問題之間的關系,正確地列出算式,註明得數的單位名稱,口述答案。根據這個要求,家長們可看教材,要明確應用題的計算是從學生開始認數和計數時就開始了,如數學課本第一冊第6面上方的圖就是一個應用題,要求學生根據圖意說出條件和問題:其意思是2個小朋友在掃地,又跑來一個小朋友參加掃地。這時一共有幾個小朋友在掃地?前面是條件,後面是問題。因此希望家長配合教師做好這方面的工作,逐步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和口頭發表能力。
6.輔導中、高年級數學時應注意的若干問題:
(1)如果說簡單應用題(一步計算的應用題)是解答應用題的基礎,那麼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則是教學的關鍵。
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特點是:只有應用題所要求的問題,而解題需要的兩個條件,往往是一個已知,一個未知,也就是把解題必須具備的這個條件隱藏起來,在題目里沒有出現,而這個條件屬於第一步計算解答的問題,必須由解題者自己提出。這個問題叫做中間過渡問題。這個中間問題是尋求解題途徑的關鍵。因而,教學兩步計算應用題就必須指導孩子把腦筋用到想中間問題上去。下面,就上述這個問題介紹幾種方法供家長們參考:
①分解成兩個簡單應用題,指導學生探求中間問題。
教學例題“某小學舉行冬季運動會。有男運動員524名,女運動員比男運動員少87名,一共有多少名運動員?”,先把這道題分解成兩道連續性的簡單應用題:
“某小學舉行冬季運動會。有男運動員524名,女運動員比男運動員少87名,女運動員有多少名?”
“某小學舉行冬季運動會。有男運動員524名,女運動員( )名,一共有多少名?”(把上題的答案填入本題的括弧里,作為已知條件。)
通過這兩道題的練習,再同例題比較,啟發學生說出解答例題必須先求出女運動員多少名。這樣就會使學生清楚看到,要解答兩步計算的應用題,一定要先想出中間問題。
②變換簡單應用題的條件,導出兩步計算應用題,指導孩子探求中間問題。
兩步計算應用題是在簡單應用題的基礎上組成起來的。根據這個特點,教學上述例題時,先指導學生練習一道簡單應用題:“某小學舉行冬季運動會。有男運動員524名,女運動員437名,一共有多少名運動員?”然後把“女運動員437名”改成“女運動員比男運動員少87名”變成例題,再指導學生解答,最後家長引導學生就變化的條件進行分析,使學生看到提中間問題的必要性。
③利用數量關系,指導學生尋求中間問題。 教學上述問題時,先讓學生練習一道簡單應用題:“某小學舉行冬季運動會。有男運動員524名,女運動員437名,一共有多少名運動員?”練習後,家長可提問:“要求一共有多少名運動員,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解答這個問題的數量關系是怎樣?”學生口答,家長作相應指出:“男運動員人數+女運動員人數=運動員的一共人數”,並對照題目填上相應的數字。再把第二條件換上“女運動員比男運動員少87名”成為例題,相應把“女運動員437名”用問號代替,在問號下面寫上“女運動員比男運動員少87名”。最後根據數量關系式總結出尋求中間問題的方法。
中、高年級應用題教學重點是使學生在熟練掌握兩步計算應用題的基礎上,掌握常見的數量關系,學會用綜合算式解答三步計算的應用題。教學三步復合應用題的關鍵是讓學生掌握分析法和綜合法等分析數量關系的方法,進行解題思路的訓練,以培養孩子們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同時,在輔導中要加強一題多問,一題多變和一題多解的訓練,以利於他們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和創造性的培養。
當孩子們較熟練地掌握了解答兩、三步計算的應用題的同時,就要配合教材內容,對一些常見的,且具有較為穩定和一些特殊數量關系的典型應用題(如水平均數問題,歸一問題,行程問題,按比例分配問題等)也要著眼於對這些典型應用題中的基本數量關系的分析,切不能讓孩子們死記公式去套題。
(2)對小學生來講,有兩組數量關系是他們最容易混淆不清的,因此,家長要配合老師做好這方面的輔導工作。
總之,在小學數學中出現的一些基本數量關系,特別是上面提到的幾種較難理解的數量關系,都是在小學生學習整數內容時出現的。為了鞏固和加深對些基本數量關系的理解,當孩子們學習小數和分數內容時,望家長們能配合學校做好鞏固工作,以期幫助孩子們能達到擴大理解范圍、提高理解水平之目的。
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數學時,要注意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啟發學習的自覺性,引導和發展思維能力,加強運算訓練,達到熟能生巧。
『貳』 家庭教育在整個人的發展過程中有什麼重要意義
教育在孩子成才過程中起著主導甚至決定性作用,而教育有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面的內涵。這里主要談談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陶行知先生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由此看來,用愛心去感染孩子,用愛心去關懷孩子,是家庭教育之根本所在,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在孩子的一生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家庭應當怎樣去做呢? 首先、家庭要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顯然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才起著積極作用。義大利詩人但丁說過:「要是白松的種子掉在英國的石頭縫里,它只會長成一棵很矮的小樹;但是,要是它被種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就能長成一棵大樹。」這就特別強調了成長環境的作用。 其次、家庭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先天優勢來發展孩子的智力,培養孩子的才能。 比如有的孩子天生的好噪子,音質純美、音域寬廣,這就為培養他們成為歌手提供了物質條件和可能性;有的孩子生來好觀察,這就為他們學繪畫、搞實驗提供了有利條件。記憶力好的孩子,學外語可能會成功;好思考的孩子,學理科搞思辯可能有樂觀的前景……根據孩子的遺傳素質,因勢利導,讓孩子如魚得水,能有效地發揮他遺傳優勢,培養他成為有大用之才。 第三、家庭要對社會環境影響進行過濾,不斷培養孩子的能力。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封閉式教育時代一去不復返,傳統一元化道德觀念的瓦解,社會大環境的變化直接影響著家庭德育環境的多種德育源的產生和發展,社會道德層面上多種道德信息的傳播,大量道德媒體的輻射,社會影響因素在孩子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明顯增強。這些都使家庭道德教育在大環境中走出了封閉模式,直接面臨社會變革的八面來風。 開放時代的到來,導致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伴之以傳統道德文化與現代文明的對話以及社會群體階層化的出現和加速形成,都使得家庭教育置身於多元道德觀念互相沖突的社會當中。傳統道德規范約束力減弱,社會控制逐漸鬆弛,新生的各種道德問題和道德難題橫亘於父母面前。 在正義與邪惡面前孩子迷茫;在個人利益極度膨脹,在物慾橫流、貪利成風、功利為上的社會現實面前,孩子貪利自私;孩子言語粗俗,懶惰,放任、不懂禮貌、嫉妒。因此,應打破封閉,實行開放,加強引導、嚴格要求,大膽地讓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分析解剖其丑惡現象,去認真閱讀理解社會這部錯綜復雜的教科書,引導和培養學生對社會是非、真偽、善惡、美醜的鑒別力、判斷力和批判力、自我教育力,學會自動篩選過濾社會信息,增強自身的免疫功能,樹立國家至上、社會為先的道德觀念。堅守不義之財不取,不法之財不佔,取財有道,計利當計天下利的信念。培養孩子活潑、開朗、大方、好學、誠實、謙遜、合群、求知好奇、愛勞動、愛清潔、守時守信的良好品質。 第四、家庭擔負著培養孩子多種能力的責任。 父母要努力幫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和掌握生活技能。這里所謂「生活技能」,不單是指洗衣、做飯、整理內務等「生存」能力,還包括一個人的社會心理能力。這是一個人能有效地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需要和挑戰的能力;也是使個體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在與他人、社會和環境的相互關系中,表現出適應和積極行為的能力。 1、讓孩子了解自身特點,培養自我認識能力 孩子往往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不甚了解,對自己的個性和特點不認識,對自己能做什麼、適合做什麼不清楚,對將來的奮斗目標心中無數。多數情況下是父母和老師讓他們干什麼就干什麼。有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的短處,看不到自己的長處,因而產生自卑心理;更有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的長處,而忽視了自己的短處,因而產生驕傲情緒,瞧不起別人。這時,做家長的就要讓他們明白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和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長處才能培養樂觀健全的個性。也要看到自己的短處才不至於盲目自大。教育他們懂得客觀評價自己,有客觀明確的生活目標,不苛求自己去做做不到的事情,這樣才能在快樂的情緒中循序漸進,健康成長。 2、讓孩子學會傾聽和表達,培養自己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 認真傾聽他人談話和意見,使用恰當的語言同他人交流和溝通思想,這種「聽」和「說」的技能是人際交往的重要環節。 一些兒童往往在與人交往時,不注意聽他人的講話有時甚至表現出不耐煩和不理睬,使人感到不尊重他人,排斥他人;有些兒童不願意講自己的心裡話,表達自己的時候缺乏自然坦誠的態度,妨礙了與人的溝通,有快樂的事不能同他人分享,有煩惱的事不能同他人分擔。這樣,由於長期聽不進來,說不出去,容易把自己封閉在一個小天地里,造成獨來獨往,孤僻苦悶或固執偏激而成為不受歡迎的人。 父母要幫孩子在與人交往時恰當地運用言語和非言語進行自我表達,表達自己的觀點、願望和需求,而且盡量避免別人的誤解和猜疑,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結交到更多的朋友,也使他們懂得要對人採取和睦相處、友好對待、克己讓人的態度,對人際交流中出現的問題和矛盾,採取寬容、公平、有理有節的處理方式。培養父(母)子(女)情、師生情,正確對待同學情、朋友情以及朦朧的戀情等,學會尊重他人、相信他人,在人與人的彼此支持和鼓勵中健康成長。 3、讓孩子把握情緒,培養緩解壓力的能力 孩子由於生活經驗不足、承受能力有限等原因,對自己的情緒有時難以把握,在遇到困難和矛盾的時候可能由於不會調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帶來許多額外的煩惱和沖突,而且長期的情緒壓抑更是精神疾病的根源。因此,要培養他們學會緩解精神壓力,尤其是對一些情緒壓抑的事,要教育他們懂得和學會宣洩和放鬆,這樣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態,不僅從心情上得到愉快,而且在遇到困難時有能力做出冷靜的處理。 4、理解支持他人,培養換位思考能力 現在大多是獨生子女家庭,孩子容易受到父母溺愛,導致一些青少年兒童往往只關心自己眼前的學習和生活,對他人漠不關心。在這種時候,應培養他們懂得什麼叫理解,什麼叫愛心。在這當中,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地站在對方的立場和角度思考,這時換位思考能力的培養就顯得十分重要。這既是交友的必須,更是培養健康心理素質的要求。幫助和支持他人是一種付出,但自己卻在這種付出中獲得了「快樂」。這是培養孩子快樂心情、健康行為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 5、有效解決問題,培養應對能力 每個孩子都生活在社會中,生活在父母、親戚、老師、同學和朋友等許多人中,既然生活在社會的人群中就難免產生矛盾,即使是在非常和睦的家庭,也會遇到一些矛盾和問題。怎樣有效地解決這種矛盾和問題,需要學會應對的技巧和方法。 對孩子來說,他們往往缺乏應對的技巧和方法,不知道從什麼地方著手解決。這樣就容易產生苦悶、難過、恐慌等心理,長此以往,將使他們處於抑鬱和焦慮之中。因此,應該教育和訓練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應對的技巧,幫助他們認識問題出現和存在的客觀性,幫助他們尋求解決矛盾的突破口和方法步驟,與孩子多討論,多協商,多探討,多嘗試解決問題的方法,使他們學會主動地適應環境,盡快地處理好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在解決矛盾和問題中成長。 6、避免攻擊性言行,培養自律能力 孩子之間容易因一點小事產生摩擦和矛盾,輕者鬧意見,鬧不團結,重者會一時沖動,自覺或不自覺地出現攻擊性行為。如果這種行為得不到有效的矯正和制止,發展下去不僅對他人是一種嚴重的傷害,對自己更是遺患終生。 因此,要培養他們嚴格的自律能力,不為自己利益受損而遷怒別人,學會用和平的方法替代攻擊性行為,多想自己的不是。這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