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鈾是什麼,為什麼鈾濃縮需要用到氣體離心機呢
這是一種放射性的物質,目前主要用來核能或者核武器的研發原材料。用氣體離心機主要是分離出高濃度的鈾。
Ⅱ 使原子彈引爆有兩種方法哪兩種
你好!引爆原子彈有兩種方法——子彈法和內爆法。 子彈法是把兩塊亞臨界體積的濃縮核裂變材料,例如鈾(或鈈)分開,引爆時讓其中一塊撞擊另一塊,使兩塊亞臨界體積的核裂變材料合在一起,變成一塊超臨界體積,使之引爆。用鈈239做為裝葯,對裝葯利用率低,但是技術簡單. 內爆法是內聚引爆法的簡稱,也叫做向心引爆法,就是把核裂變材料均勻地散布在一個球面上,引爆時讓它們向中心內聚成一塊超臨界體積的核裂變材料,使之引爆。以鈾235為主要裝葯,其中鈾235做成圓環狀,分別放置在一個中子源的四周,起爆時先引爆烈性炸葯把數個部分同時推進到中子源處,核裝葯達到臨界質量,臨界溫度,加上中子源照射,就起爆.這種原子彈技術比較復雜,要解決同時起爆的問題,一般要在先擁有槍式原子彈後才能製造,但是其對裝葯的利用效率比槍式高很多,可達1%左右,對核彈的小型化有很大的促進.Ⅲ 濃縮鈾(壓縮鈾)
不是把 根據鈾的含量不同劃分 沸點:3818℃性狀:新切開面為銀白色,質地緻密。
Ⅳ 內爆式原子彈的原理中說,通過外圍烈性炸葯將中心的鈾塊壓縮到超臨界
壓縮之超臨界密度(內爆式原子彈里的鈾塊是分散排布的,同過壓縮許的鈾塊塊和成一個超臨界體積的鈾塊)
Ⅳ 原子彈的構成要素
「小男孩」結構
1945年8月,美國投到日本廣島的那顆原子彈(代號叫「小男孩」)採用的就是槍式結構,彈重約4100公斤,直徑約71厘米,長約305厘米。核裝葯為鈾235,爆炸威力約為14000噸三硝基甲苯(TNT)當量。在槍式結構中,每塊核裝葯不能太大,最多隻能接近於臨界質量,而決不能等於或超過臨界質量。因此當兩塊核裝葯合攏時,總質量最多隻能比臨界質量多出近一倍。這就使得原子彈的爆炸威力受到了限制。
另外在槍式結構中,兩塊核裝葯雖然高速合攏,但在合攏過程中所經歷的時間仍然顯得過長,以致於在兩塊核裝葯尚未充分合並以前,就由自發裂變所釋放的中子引起爆炸。這種「過早點火」造成低效率爆炸,使核裝葯的利用率很低。一公斤鈾235(或鈈239)全部裂變,大約能釋放18000噸三硝基甲苯(TNT)當量的能量,一顆原子彈的核裝葯一般為15~25公斤鈾235(或6~8公斤鈈239),以此計算,「小男孩」的核裝葯利用率還不到百分之五。
鈾在正常壓力下的密度約為19克/立方厘米。在高壓下,鈾可被壓縮到更高的密度。研究表明,對於一定的裂變物質,密度越高,臨界質量越小。根據這一特性,在發展槍式結構的同時,還發展了一種內爆式結構。在槍式結構中,原子彈是在正常密度下用突然增加裂變物質數量的方法來達到超臨界,而內爆式結構原子彈則是利用突然增加壓力,從而增加密度的方法達到超臨界。
在內爆式結構中,將高爆速的烈性炸葯製成球形裝置,將小於臨界質量的核裝料製成小球,置於炸葯中。通過電雷管同步點火,使炸葯各點同時起爆,產生強大的向心聚焦壓縮波(又稱內爆波),使外圍的核裝葯同時向中心合攏,使其密度大大增加,也就是使其大大超臨界。再利用一個可控的中子源,等到壓縮波效應最大時,才把它「點燃」。這樣就實現了自持鏈式反應,導致極猛烈的爆炸。內爆式結構優於槍式結構的地方,在於壓縮波效應所需的時間遠較槍式結構合攏的時間短促,因而「過早點火」的幾率大為減小。這樣,內爆式結構就可以使用自發裂變幾率較大的裂變物質,如鈈239作核裝葯;同時使利用效率大為增。
「胖子」結構
美國投於日本長崎的那顆原子彈(代號叫「胖子」),採用的就是內爆式結構,以鈈239作核裝葯。彈重約4500公斤,彈最粗處直徑約152厘米,彈長約320厘米,爆炸威力估計為20000噸三硝基甲苯(TNT)當量。
原子彈的進一步發展就是氫彈,或稱為熱核武器。氫彈利用的是某些輕核聚變反應放出的巨大能量。它的裝葯可以是氘和氚,也可以是氘化鋰6,這些物質稱為熱核材料。按單位重量的物質計,核聚變反應放出的能量比裂變反應更多,而且沒有所謂臨界質量的限制,因而氫彈的爆炸威力更大,一般要比原子彈大幾百倍到上千倍。
不過熱核反應只有在極高的溫度(幾千萬度)下才能進行,而這樣高的溫度只有在原子彈爆炸時才能產生,因此氫彈必須用原子彈作為點燃熱核材料的「雷管」。氫彈爆炸時會放出大量的高能中子,這些高能中子能使鈾238發生裂變。因此在一般氫彈外麵包一層鈾238,就能大大提高爆炸威力。這種核彈的爆炸,經歷裂變一聚變—裂變三個過程,所以稱為「三相彈」。它的特點是成本低、威力大、放射性污染多。
還有一種新型核彈,即所謂中子彈。中子彈實際上可能是一種小型氫彈,只不過這種小型氫彈中裂變的成分非常小,而聚變的成分非常大,因而沖擊波和核輻射的效應很弱,但中子流極強。它靠極強的中子流起殺傷作用,據稱能做到「殺人而不毀物」。原子彈是用鈾製造的,也可以用鈈製造,但鈈是通過鈾而製得的。而氫彈則必須用原子彈來引。因此,歸根結幫,核武器、熱核武器的製造都離不開鈾。因此,在過去,在今天,在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內,最重的天然元素之所以重要,首先在於軍事上的需要。望採納。
Ⅵ 鈾壓縮會爆炸嗎
既然用鈾能引爆氫彈!那鈾怎麼引爆的
解析:
使用常規炸葯有規律的安放在鈾的周圍,然後使用電子雷管使這些炸葯精確的同時爆炸,產生的巨大壓力將鈾壓到一起,並被壓縮,達到臨界條件,發生爆炸。
或者將兩塊總質量超過臨界質量的鈾塊合到一起,也會發生猛烈的爆炸。
臨界質量是指維持核子連鎖反應所需的裂變材料質量。不同的可裂變材料,受核子的性質(如裂變橫切面)、物理性質、物料型狀、純度、是否被中子反射物料包圍、是否有中子吸收物料等等因素影響,而會有不同的臨界質量。
剛好可能以產生連鎖反應的組合,稱為已達臨界點。比這樣更多質量的組合,核反應的速率會以指數增長,稱為超臨界。如果組合能夠在沒有延遲放出中子之下進行連鎖反應,這種臨界被稱為即發臨界,是超臨界的一種。即發臨界組合會產生核爆炸。如果組合比臨界點小,裂變會隨時間減少,稱之為次臨界。
Ⅶ 假如我左右手各拿一個1/2臨界質量的鈾235半球,用力合起來會爆炸嗎
會。
這樣會伴隨著一片藍光殺死你和半徑3-6米范圍內所有的人。不過即便是達到了臨界質量,也沒有原子彈爆炸的威力。
簡單的說說是為什麼。
首先兩塊1/2臨界質量的鈾235半球接近後在接觸面的位置位置的確會產生鏈式反應,反應所放出的巨大能量會將兩塊鈾235迅速推離,這樣的情況下鏈式反應就終止了。
但瞬間所釋放的能力就可以讓題主在看到一片炫目的藍光後渾身暖洋洋的患上急性輻射病。這種災難主要來源於鏈式反應所產生的中子射流。
然而作為核材料來說並沒有完全消耗,其真正的消耗率也僅僅在億分之一的等級上。
先說下軼事:首先是曼哈頓工程中一名叫做哈利達格利安的物理學家,在一次試驗過程中在試驗中子反射器(記住這個詞,後面的軼事還會說到)。在不斷堆積碳化鎢磚塊的時候,導致了中心的鈈材料超過了臨界值。引發了鏈式反應,在發現這個問題後哈利達格利安迅速的用螺絲刀將碳化鎢塊挑起。但一瞬間的時間內哈利達格利安受到了超過了500雷的輻射劑量,在25天後痛苦的死去。
被輻射的肢體由於過於不適這里W君就不上圖了。
軼事二 臨界質量
臨界質量其實是不準確的,任何核材料的臨界質量都會隨著溫度、磁場環境、所在地點的輻射狀態有著巨大的改變。而在例如原子彈的核爆炸瞬間,核材料的臨界質量也會有著巨大的變化。因此各個國家在設計原子彈的時候往往利用兩塊核材料經過炸葯加速使之快速接近(槍式核裝置),
這樣核材料鏈式反應的初始階段才不能將兩塊核材料推離,進而終止鏈式反應的發射。即便是這樣,在我們所製造的原子彈對核材料的利用率不足1/1000。大部分的核材料在原子彈爆炸的時候飛濺出去,並沒機會有參與鏈式反應。因此各個國家研究原子彈的核心問題實際上就是在極端環境下如何加大核材料在鏈式反應中的參與率。
另外哈利達格利安所研究的碳化鎢式做什麼的?
碳化鎢是一種中子反射物質,可以將中子射流反射回去,這樣的話,只需要極少量的核材料就可以達到臨界值。這主要是因為中子反射層將本來應該散發到核材料外部空間的中子反射回核材料內,這樣就加大了中子命中原子核的概率,進而減小了核材料的臨界質量。
哈利達格利安當時研究的裝置就是中子反射裝置,由於他的試驗事故造成了曼哈頓計劃中一個至關重要的中子反射裝置進度落後,如果不出現這樣的事故的話,美國在二戰末期至少有製造8枚核彈的核材料。到時候投到日本的原子彈恐怕就不是兩顆了。
有人這么干過,但他不是故意把兩塊次臨界鈾塊合攏一起,而是下意識把不小心自吸在一起,已經發生中子狀態的兩個鈾塊徒手分開,大家可以網路一下這個科學家,他的下場比較慘,收到嚴重輻射。
回到問題,鈾塊原子彈要發生軍用級爆炸,必須有兩個基本前提:1.每個都次臨界,但加一起就超臨界的純度達到武器級的u235(鈾塊,當然還有其他的元素種類,如鈈),2.非常短時間內讓這些鈾塊壓縮在一起,形成超臨界鈾塊。多塊呢?萬分之一秒吧。問題的結果出來了,如果題主純手工壓縮鈾塊,絕對不會發生核爆炸,但絕對會發生鏈式反應,反應幾秒鍾後,鈾塊會因為鏈式反應產生的大量的熱而達不到自持狀態而分離,鏈式反應中斷,輻射逐漸減弱;如果鈾塊沒有分離(如發熱把鈾塊焊接在一起了),那你的運氣來了,一顆不是原子彈的臟彈(不爆炸,但輻射,拋灑粉塵輻射性的臟彈),在你手裡產生了
不會爆炸,但會產生亞臨界反應。作死者,會收到到大量的新手大禮包,足夠作到死,爽到死的大禮包。
每顆原子裡面,都有精心計算過的炸葯和安排巧妙的雷管。
依次(幾十毫秒的差距)引爆雷管,同時產生爆轟波,將中子幫和外圍的鈾,同時向爆轟中心點擠壓。
轟的一下,原子彈就響了。
原子反應需要足夠的壓強,這可以是內部巨大質量引發的重力,也可以又外邊產生的爆轟壓。
雙手同時合擊,無法產生足夠的壓強,起始加速度先天不足。真的能拍出這樣的效果,原子都可以不用去造了,直接一如來神掌。懟天懟地,人人都是終極武器。
原子彈威力,來自光輻射,電子輻射和沖擊波。
在太空玩原子彈,就剩個光電輻射。沖擊波是沒有的。
當然也不是沒有,就是其質量太小,沒啥搞頭。
太陽爆掉的沖擊效果,咋能和只有幾十公斤的原子相提並論呢。
瘋狂的伊萬,也只有幾噸的重量,這還是個毛重不是凈重。真正的重量,那是個秘密,只有大毛自己知道。
知道的太多,會被提前幹掉地。
原子彈,其實是種很簡單的核反應彈。核爆排斥效應無法長時間存在。因中子電子質子沖撞,短時間內消亡的物質很少。
如果有約束性裝置的存在,產生較長時間的光輻射電子輻射效應,而裡面的鈾在電子中子質子沖撞過程中,被大量的沖撞成基本粒子。
呵呵,最終,一顆幾十公斤的高效反應原子彈,爆掉地球也不是件難事。(一湯匙反物質材料,與正物質產生的泯滅能量,能蒸發掉所以的海洋,幾十公斤的正物質破碎的能量,呵呵。)
質量足夠大,爆掉太陽也是有可能的。
原子世界很奇妙,在動靜間尋的平衡。就像平衡大師所展現的一根羽毛的質量。
原子的穩定也就一個電子的質量。中子沖撞,破壞了原子核,也擾動了電子運行軌道,產生了光電輻射效應。
這些流浪小孩,又對周圍的其它物質產生了沖撞及擾動效果,導致了其它物質的不穩定性。
造成了它們本質性破壞,而從這種破壞性騷亂中恢復過來,需要很長的時間。
原子彈是好東西也是壞東西,就看用著什麼地方?什麼時候?對誰用?
就像菜刀一樣,殺人的不是刀,是人。
原子彈就像菜刀一樣,沒有了菜刀,人類生蚝飲血?手撕牙啃?
在還不能星際大移民的情況下,又天降神物,也只有原子彈能降服它。
沒了原子彈,那就只好集體去陰曹地府,跟恐龍大哥們過日子去。
多年後,人龍一起卡歌一曲,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呵呵。
這個不用假設,是真的會爆炸。原子彈的原理就是這樣的,通過外力把幾塊亞臨界的核材料擠在一起,引爆核裂變。我國有個科學家就是用手把兩塊意外合在一起的核材料分開,保住了核試驗基地。當然他因為受到過量核照射得病。
臨界質量只是鏈式反應的前提。鈾235達到臨界質量的鈾塊後,只是達到了裂變反應的條件,但仍需有中子轟擊鈾塊觸發裂變,被轟擊後的鈾235原子裂變釋放大量中子再轟擊其他鈾235原子,達成鏈式反應。因此最初的中子轟擊是起爆原子彈的必要條件。
原子彈好造,現在難得不是原子彈製造,我覺得應該是原子彈那個殼是最難做的,目前原子彈爆炸後很多原子材料都沒有完全進行鏈式反應就拋散在大氣中了,原因之一應該是原子彈那個殼等不到原子完全反應就破裂了,也就是那個殼所能承受的內爆力很有限,材質不夠強,如果能製造出一種能承受原子完全裂變才破裂的殼的話,那這個原子彈將是威力無比,而且比較現在的當量所用的核原料還要少很多,形體更是小型化,那麼這樣的多彈頭洲際導彈相當恐怖
我可以負責滴告訴你,你中彩啦!直接把你炸回量子狀態!
會。
在歐美,有一個勇敢的科學家發現這兩個東西不小心合在一起了,他用手把它們辨開了,他避免了一次核彈爆炸,但是他自己身體衰竭而死了。
會達到五部反應的前兩 在天然狀態下最多達廣島一半力 在無中子源約束層尋的情況下。。
原子彈這樣都能炸,那就沒有技術難度、稍大一點的國家都能造出來了,反正離心泵一提純,合在一起就炸。其實不然。
首先,原子彈中的U235確實是分開的,但是是用奧克托金炸葯把它們「炸」到一起達到臨界體積的。這種炸葯是綜合性能最好的高級炸葯。並且炸葯的劑量和位置都是絕密數據,通過極其復雜的計算得到。
其次,原子彈有一顆心臟,中子源小球,發射中子轟擊達到臨界的鈾塊,才能啟發鏈式反應,引起核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