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做好筆記分類管理,讓你的筆記本不再雜亂無章
你有沒有收藏了很海量干貨好文,可要用時,卻怎麼也找不到?
通勤時腦子里突然冒出來的靈感,以為肯定會記得,可一到站就忘得一干二凈,只能一聲嘆息?
明明建立了很多筆記本或文件夾,但每次都糾結到底該存到哪個文件夾呢?
信息化的時代,隨著筆記數量達到幾百個,在查找上花費了很多實踐,我開始摸索如何整理筆記本。通過這幾年參考國內外不同知識管理達人的方法,不斷調整總結出了自己目前的筆記本管理體系。實現了找信息穩准快,不再拿很多個本子外出,信息隨時可以迭代的理想狀態。
在軟體方面,我選擇使用印象筆記,它可以實現手機電腦多終端信息共享,真正實現雲辦公。
經過幾年的使用,我的印象筆記中已有1487條筆記,且所有筆記分類明確,一眼就能找到。還可以隨時更新,多設備同步。大大提高了我處理、整理和查找信息的效率。強大的信息儲備也讓我成為了身邊人的大腦和萬事通。
接下來,我們來介紹如何運用印象筆記一步步搭建自己清晰的筆記本體系。
第一步:分類
在整理之前,我們先要進行信息分類。分類是我們掌握知識,把握知識的有效途徑。我們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建立知識的關聯,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怦然心動的整理魔法》中也提及,想要徹底整理自己的物品,首先要將所有的物品全盤擺在地上,讓自己意識和看清自己所擁有的所有物品,其次再對他們進行大致的分類。
因此,我們首先盤點出自己所有的筆記和信息來源,清晰地知道自己有哪些筆記,筆記大致屬於哪幾方面。
具體做法:先大致列出我們目前擁有筆記的大概種類,比如工作,生活,育兒,興趣愛好,理財知識,讀書筆記,個人年終目標和復盤等。
可用紙筆寫出,或用思維導圖畫出來,讓大腦對我們現有信息有個整體的印象,稍後待用。
第二步:構建筆記本體系
筆記本體系分為三部分:inbox中轉站,主體知識庫,存檔筆記本。
1.INBOX中轉站
我們將INBOX稱之為信息中轉站。就像電子郵箱中的收件箱,它具有自動收集所有郵件的功能,待我們打開郵箱時,再統一處理收到的郵件。起到了提高信息收集效率的機制效果。
在印象筆記里,我們建立INBOX的目的,是將收集存取的海量信息,比如收藏的微信好文,個網站干貨截圖,和需要待完成的工作等,都隨時丟到INBOX中。按我們之後的筆記本分類,通過閱讀和處理,定期梳理分配到相應筆記本中,這也是完成了信息收集處理的第一步。
2.主體知識庫
筆記本管理體系的第二大板塊,就是主體知識庫,也是我們將INBOX中的代辦事項和筆記,處理並分類整理到的各自對應的地方。
根據個人的習慣,可以分成了工作,學習,生活和興趣四大板塊。
我們分類的標准,是按最簡單且唯一的維度來分類,方便後續管理和查找,減少了讓大腦糾結的時間,更能有效促成及時分類的習慣養成。
3.存檔筆記本
存檔筆記本是用來收集已完成的項目,或曾經的工作。把廢棄完結的項目定期歸檔,與收納的斷舍離同理。長期不用的和已經完結的項目,從主題知識庫中挪出,不佔據視覺的主要空間,之後若需要尋找也能及時找到。
第三步:給筆記本編號
我們經過上一步,已將所有筆記大致分類到主體筆記本中。接下來我們根據類別,給各筆記本進行編號。
我們所引出杜威十進制編號系統,也是國家圖書館在用的管理系統。編號後的優勢是,我們將數字編號放在最前面,系統就會有序地自動排列,讓筆記本有效排序,更方便查找。
最終的筆記本名稱由三部分構成:數字編號-四大分類-具體名稱;
例如,我的筆記本裡面,100打頭就是工作,200打頭是學習,300打頭是生活,400打頭就是興趣愛好。
300打頭的筆記體系裡,320是健身,330是育兒,這些都是子類。330育兒子類下面,分成331兒童烹飪,這就是孫類。方便你後續的項目拓展。
這套筆記本系統的可延展性非常強。隨著不斷學習和積累,筆記本體系會越來越龐大,我們可以根據需求隨意添加子類孫類,例如,當有了對攝影有了更多需求後,可以在攝影下面增加「421 人物」;當我們對後期修照片感興趣時,准備開始研究這個,就可以建一個「422後期修片」筆記本。
最終形成如下圖:
最後,我們來回顧一下整個整理筆記本的流程。
第一步,將所有筆記做初步分類,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少信息,來自哪些渠道,大致都什麼類別。
第二步,構建筆記本體系,建立INBOX信息中轉站,建立包含工作、學習、生活、興趣愛好的主體知識庫,和存檔筆記本
第三部,給筆記本編號,方便軟體自動排序。
筆記本體系的初步搭建已經完成了,但後期需要我們根據自身情況不斷地維護,更新和調整。
希望看完此文的你和我一樣,從一片混亂,找不到信息,到筆記本和資料庫分門別類井然有序,讓所有信息可迭代,打造自己終身受用的知識體系庫。
現在就動起手來整理吧。期待你的成果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