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胃腸減壓是怎麼回事
胃腸減壓的操作就是插胃管,減少胃和腸道內容物,以此減少消化腺的分泌,比如胰腺炎的時候就需要這么做。因為胰腺炎就是胰腺分泌的消化酶流到消化道外引起的自身消化,胃腸減壓就可以減少胰腺的分泌,減輕症狀。
Ⅱ 什麼叫腸胃減壓,怎樣做腸胃減壓
胃腸減壓術是利用負壓吸引和虹吸的原理,將胃管自口腔或鼻腔插入,通過胃管將積聚於胃腸道內的氣體及液體吸出。 適用范圍很廣,常用於急性胃擴張,腸梗阻,胃腸穿孔修補或部分切除術,以及膽道或胰腺手術後。
1.胃腸減壓器 三瓶重力吸引裝置。
安裝吸引瓶甲、乙及收集瓶。吸引瓶甲灌滿清水,用時開放排水管,水則由瓶甲內流瓶乙,吸出之胃腸液流入收集瓶內。瓶甲的水流 完後,可將瓶甲與瓶乙互換,重新安裝排水管及吸引管,繼續進行吸引。
2.中心負壓吸引或電動負壓吸引器 一般在吸引器和胃腸減壓管之間加裝一調壓瓶,可防止吸引力過大,損傷胃腸黏膜。瓶中盛水1/2,以長管插入水面下的深度來調節吸引的壓力,插得越淺,吸引力越小,插得越深,則吸引力越大,用於胃腸減壓時,一般長管插入水面下4~5cm即可
Ⅲ 胃腸減壓的操作
告知患者和家屬胃腸減壓的目的:利用吸引的原理,幫助患者將積聚胃腸道內的氣體,液體排出,從而減低胃腸道內的壓力和張力,有利於炎症局限,以促進患者胃腸蠕動功能盡快恢復。
插胃管時護士可告知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並清潔一側鼻腔,護理人員會測量所需要置入胃管的長度,插胃管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不適,如惡心等,可用力深呼吸,做吞咽動作,配合護理人員的指導,減輕不適感。
留置胃管減壓時,護士會將引流管固定好,告知患者要防止翻身或活動時不慎造成管道扭曲,堵塞,護理人員要制導或協助患者下床活動,正確打開連接部位,夾閉胃管。
患者不可自行調節負壓,壓力過大或過小都會影響治療效果。
留置胃管期間患者要遵醫囑禁食,口乾時可用請水或溫鹽水漱口,護士每日給患者進行口腔護理,如有腹鉛悄尺脹明顯,嘔吐等不適時,及時通知護理人員進行處理。
胃腸減壓留置時間須視病情決定,如肛門排氣,腹脹消失,腸鳴音恢復,要及時通知醫護人員,不可自行拔除胃管。
拔除胃管後囑患者用請水漱口,按照醫護人員的指導逐漸恢復飲食,拔管當日遵醫囑可飲溫水4-5小勺/次,每1-2小時一次,無不適,第二天每次喝米湯50-80毫升,每日6-7次,第三天每次槐高進流食100-150毫升,每日6-7次忌食牛奶,豆漿等產氣運枯食物,逐漸過度到半流食(米粥,面片湯等),2周後可吃軟飯,忌生硬,油炸及刺激性食品(酒,濃茶等),每日5-6餐,直到完全恢復正常飲食。
Ⅳ 胃腸減壓的目的及護理要點
胃腸減壓的護理要點
保持胃管通暢
嚴密觀察病情,多到病人床前看一看。有時胃管已經脫出很大一截,病人及家屬一般都注意不到,可見及時巡視病房是相當重要的。檢查胃管是否通暢,可用注射器抽吸。若有阻塞,應用注射器抽生理鹽水反復沖洗至通暢。如胃管前端小孔貼在胃壁上,可稍微轉動胃管或上下提拉胃管並沖洗。如果是由於病人嘔吐將胃管退至食管或折於口咽部,則應重新放置。胃腸減壓器的放置應低於胃,這樣才有助於液體引流。
觀察引流液
引流液如果超過負壓吸引器體積的2/3時應及時傾倒,以免影響引流效果。傾倒時應注意閉合胃管介面端,以免空氣進入胃內導致腹脹。要隨時注意觀察引流液色、量的變化,做好記錄,如有異常及時通知醫生。
適當活動
病人活動的標準是:下床或坐起不出虛汗,心率無明顯增加,面色無改變。當病人活動或出汗引起膠布固定不牢時應及時觀察胃管是否向外滑出或自行脫出,並更換膠布。
做好基礎護理
持續胃腸減壓、禁食禁水會使患者咽部出現干痛不適,為此,應做口腔護理2~3次/d,或漱口4~5次/d,並採用無菌生理鹽水40ml霧化吸入(根據醫囑,特殊病人如老年人、呼吸道易感染者可加入抗生素,以防呼吸道感染)2次/d。這樣就可以濕潤咽喉部,減少胃管對咽喉壁的刺激,減輕不適。夏天由於鼻翼兩側分泌油漬較多,皮膚長時間粘貼膠布又紅又癢,所以,每班應更換膠布1次,更換時用濕手巾輕輕擦拭鼻部,避開上次膠布所粘貼部位,以利於皮膚的恢復。
心理護理
在巡視病房或交接班時,病人總會問什麼時間能拔除胃管、什麼時間能吃點東西等一系列問題,應耐心向病人解釋胃腸減壓治療原理及病情,不失時機地用成功範例來消除其負性情緒,配合醫生的治療。應運用體貼、安慰、治療性語言疏通病人的思想,如聽音樂、允許家屬探視、給予安慰,這樣來分解病人的焦慮心理,減輕不適。拔管指征:拔除胃管的指征是腸鳴音恢復,有肛門排氣或排便。有時,拔管前可先夾管24h,如果沒有惡心、嘔吐、腹脹,可考慮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