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件處理 > 書脊文件夾樣板

書脊文件夾樣板

發布時間:2024-06-11 13:04:21

1. 書籍收藏————如何修補破舊的書籍啊望好心的朋友指點一下!!

搜索到一些比較專業的方法,可以先看看。

紙張的修補法與加固方式

修補與加固是修復工作中重要環結,也是保護脆弱紙張、延緩其壽命所採取的有效措施的組成部分。修復技師在長期從事古籍、檔案、書畫修復中,不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且為了保護古代文化遺產作出了顯著的成績。
最近幾年陸續出版了《中國古籍裝訂修補技術》等專著,對我國這門古老的傳統技術作了系統的總結,許多加固的方法是非常寶貴的經驗,對文物的修復技藝的發展,將起到有益的推動作用。

一、修補--紙漿修補法

傳統的紙張修補方法,於上述書中都已詳述,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可以靈活運用。一般來說,有了這些方法,平常遇到的一些問題都可以得到解決,但研究人員並不滿足現狀,還在以新的方法進行修補,如有人採用纖維素溶液修補法。此法是將需要修補的紙張平放在葛板上,然後在殘缺、蛀洞的地方,注入預先配製好的呈懸浮狀的纖維素(紙漿、棉纖維、樹脂)溶液。當溶液往下滲透時,溶液中的纖維素便堵住蛀孔,布滿殘缺,將紙修復。
用紙漿作為紙張破損部位的修補材料,目前已得到廣泛的應用,其應用方法:分手工修補和機械修補兩種,以機械修補為主。機械修補是通過紙漿修復機完成的。現介紹一下紙漿修復機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一)紙漿修復機的結構
紙張修復機是由上半部、下半部和控制系統三部份組成,上半部份的門可以打開,為修復文件的主要部位,下半部份有水箱、抽水機和幾個存放消毒或殺菌葯物的罐子。葯物罐在輔助車子的協助下,可對修復原件進行薰蒸、殺菌。但這種處理只能是少量的。水箱是在抽水機的幫助下供應必要的修復水,並在修復結束時把水抽還箱內。控制部份有操作圖,提供操作員操作方法。
(二)紙張的修復原理及步驟
1.首先要測出修復件(紙張)的厚度,算出需要的紙漿量,並把漿料投進攪拌機和加水進行攪伴。
2.把紙文件放入水中清洗,同時把文件平鋪在保護紙上,在整個修復過程中,要有一層保護紙托住破損文件。保護紙不僅對原件有保護,而且在下一步工作中,有過濾的作用(保護紙是一種透氣性極好的合成聚酯纖維)。文件准備好後,在小車的幫助下,平放在紙漿修復機的金屬網上,然後在文件上,再壓一層較厚的金屬網,以壓助文件的作用。
3.按電動鈕向修復機中灌水,並把攪拌好的紙漿倒入機中與水攪勻。(放紙漿有兩種方法:一是先灌水後放紙漿,也可把水和紙漿同時放入)。然後移動一下上面的金屬網,使金屬網和文件有一定的空隙。
4.開動抽水機,在一定的真空壓力下,使水流向破損處,在保護紙的過濾作用下,紙張纖維被保護紙擋助沉積在文件破損處和文件黏結。
5.水抽干後,連同保護紙一起取出,上下各夾幾層吸附紙上壓機壓平成型,待乾燥即可。
(三)修補的紙漿
常用的有亞麻、棉花及鹼性木漿等。亞麻纖維含量85%,牢度非常好;棉纖維含量90%,強度雖不如亞麻,但絨度好;亞麻和棉花相配,紙的質量最高,再加上鹼性木漿,有了這三種原料,就可以配成各種漿料,也可根據實際情況,調配成各種顏色的漿料。
紙張修復的纖維長度,應保持在30~35度左右。纖維太長的話,攪拌時容易起團,但纖維太短又不易和文件黏結,因此掌握好纖維的長度是很重要的。
在機械修復中,原件破損越嚴重,修復速度越快,修復層的紙漿面積,要比原件大5~10毫米,以達到保護原件的目的。
(四)紙漿修補法的功能與限制
修復機的修復原理和手工造紙原理基本上是一樣的,手工造紙是從水中把纖維撈出來,修復機是把纖維留下來。因此修復機不但可以修復破損文件,而且可以根據需要,製成各種類型纖維的紙,滿足手工修復的特殊需要。
紙漿修復也不是完美無缺的,它只是幫助手工修復的一種方法,在一般情況下效果尚好,有些情況下就不行。當文件的破損類似手撕的狀況,破損處有一定的纖維外露,修復層黏接較好,不易脫開。而當文件的破損處為刀傷形成,若破損很整齊沒有纖維外露時,修復後的黏接就很差,容易脫開。要解決黏結不好的問題,第一是採取人工的辦法,把破損的纖維挑出來;第二是在破損處塗上黏合劑,但塗黏合劑會使紙張發硬變形。故往往採取第一種方法比第二種較好。
紙漿手工修補法與紙漿機械修補法的原理基本上相同,而機械修復的方法僅是對於手工修復的一種幫助,但主要還是靠手,若沒有手,機械同樣工作不起來。但手工修復,價格非常貴,而且速度很慢。為提高速度,必須用機械修復的方法來幫助修復。

二、加固方式

加固的方法:就是用某種樹脂溶液塗刷、浸漬紙張,或者用紙、樹脂膜、絲網進行裱托、熱壓的方法,使紙張增加強度。茲將各種方法分述如下:

1.托裱法:

托裱是我傳統的技藝,是行之有效的加固方法。一 般可分單面托裱和雙面托裱。單面托裱,就是在有文字的背面進行裱托。雙面托裱,則適用於兩面有文字的紙張。托裱的工藝兩者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使用的托紙要求不同。
雙面托裱所用的紙,要求透明度大,加固後不會影響文字的閱讀。而單面托裱,只要紙張質量上乘即可。不過,常用的托紙都是專門生產的,如料半、連史、川連等。
托裱是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操作方法是:把須托裱的紙張用濕毛巾覆蓋在上,或以清水噴濕,使之潤濕,舒展平整。施以漿水,再把托紙蓋在上面,用糊帚把它刷平。在上刷托紙時,左手拿著紙張另一頭,時時將托紙和紙張書頁輕輕掀松,並要與右手動作配合,既不能刷的太緊,也不能刷的太松,以不刷出夾皺為度,待全部刷好後,再翻轉放到一張干紙上,用糊帚排刷,使之粘結牢固。
托裱又分濕托和干托。其操作方法基本上相同,主要區別在於干托是把漿糊刷在托紙上,而濕托卻是把漿糊刷在文件上。使用時應根據字跡的耐水程度來決定。

2.樹脂溶液法:

就是用天然或合成的樹脂溶液噴塗在文件上使之加固的方法。選用的樹脂溶液,應具備以下性能:
(1)無色、透明、本身不變色。
(2)對字跡、色彩、纖維無副作用。
(3)具有一定的粘結力,耐老化。
(4)易可逆,處理後不發硬,手感好。
具備以上條件而在應用的有以下幾種:
a 膠礬溶液:
是書畫裝裱所用的傅統加固劑,一般配方為:膠3、礬l 、水70~80 克。在配製過程中,應控制適當溫度(40~50°C),使用時用排筆將溶液塗在加固紙上,先塗一面,次塗另一面,塗刷要均勻。也可用浸塗法,把需加固的紙張浸塗在膠礬水溶液中。使用時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b 合成樹脂溶液:
早在四十年代,就開始用醋酸纖維素來加固紙張。隨著高分子化學的發展,各種新型的合成的樹脂不斷問世,也就有聚乙烯醇、丙烯酸樹脂。但是,由於對這些樹脂的老化程度及其對字跡和紙張的影響尚未深入研究,所以,目前仍未能廣泛應用。

3.加膜法

加膜法在脆弱紙張的兩面各加一層樹脂薄膜(如醋酸纖維素、聚酯、聚乙烯、尼龍等)或透明網,使紙張加固。加膜的方法很多,有熱壓加膜法、溶劑加膜法、真空鍍膜法以及絲網加固法等。現將各種方法分別介紹如下:
(1)熱壓加膜法:
熱壓加膜法在30年代就由美國巴羅和斯克萊伯納研究成功。此法選用透明樹脂薄膜(醋酸纖維素、聚乙烯、聚酯、聚碳酸脂、尼龍等)將紙質文件夾在中間。通過熱壓使之得到加固。這種方法在國外檔案館、圖書館、博物館中已得到普遍的應用,現舉例如下:
美國國會圖書館,採用平板水壓加膜法,把文件夾在兩張醋酸纖維素薄膜中間,放入加膜機中,加熱至140~150°C ,在22-36公斤/平方厘米壓力下進行加固。
羅馬尼亞檔案館:選用聚乙烯薄膜、日本棉紙、醋酸纖維素作為加固材料。加固方法有兩種,其一為熱壓法,先將文件清洗干凈。中覆聚乙烯薄膜,上覆日本綿紙,然後將它放入平板水壓加膜機中,控溫 130°C ,壓力14公斤/平方厘米,經一分鍾即可。但要注意,當加固件送入加膜機前,其兩邊還要墊一層繪圖紙。第二種是冷壓法,是用 5%醋酸纖維素丙酮溶液,噴塗在文件上,加覆日本棉紙,然後用壓機加壓粘固。
英國丘圓檔案館,根據破損文件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加固方法,如加固對象是厚紙,則用日本紙加固,是羊皮紙用牛皮紙粘補,是破碎文件先用日本紙補缺後,再加絲絹、粘結紙、薄棉紙,然後放入加膜機中熱壓加固。文件兩面粘結層數可根據破損情況而定。
法國盧旺省檔案館,對破損文件先用棉紙補缺,再在文件兩面加透明塞璐紙,粘結紙尼龍薄膜,然後放入加膜機中,控溫180℃,進行熱壓即可。
(2)莫蘭加膜法:
是由英國莫蘭塑料公司提出,其方法是把文件放在二醋酸纖維素或三醋酸纖維素薄膜中間,用可控電熨斗,控溫80℃,施加輕微壓力即可。此法優點,不需要昂貴加膜機,加熱溫度又低,使用方便。
(3)迪斯普羅加膜法:
是英國倫敦博物館研究成功的方法。他們選用一種在迪斯普羅紗紙背面塗有丙烯酸樹酯,作為書籍加膜材料,這是一種冷加膜法,設
計的加膜機可處理20英寸以下的文件。據介紹,加膜效果是很令人滿意的。
上面所介紹的加膜方法,都是透過熱壓方式,由於設備費用昂貴以及高溫對文件的損害,為了彌補這些不足,印度國家檔案館提出用溶劑溶化薄膜,其方法先把加固材料裁成所需尺寸,按下列順序放好。然後用適量的丙酮刷在夾層表面,使丙酮溶液從中心向邊緣擴散。再用普通壓書機壓膜,待乾燥後即可。是一種應用較廣的加固方法。

4.真空加膜法

真空加膜法是將紙張放在不銹鋼真空容器中,在真空條件下通入單體,滲透到紙張纖維中,在紙上形成保護層(聚合物-紙-聚合物)增強紙張強度,起到加固紙張的作用。
常用的單體有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醋、二甲二氯矽烷,對二甲苯等。目前由南京博物院與南京圖書館共同研究,聚對二甲苯(派拉倫N )共形蓋覆技術在紙張上的應用,是一種較為先進的紙張加固技術。現將此法介紹如下:
聚對二甲苯又稱派拉倫N (PPX-N),由美國碳化公司首先開發出
來,早在1951年以二甲苯為原料,用真空裂解法製得聚對二甲苯薄膜。1965年開始工業化生產。為改進其埋化性能,還有一氯與二氯化之對二甲苯。
聚對二甲苯為熱塑性塑料,既具有芳香基之穩定性,又具有脂族鏈的柔韌性,故能薄至0.25微米而不破裂。該聚合物幾乎不吸收可見光,因而呈無色而透明。該聚合物對化學侵蝕有極大的抵抗力,又不溶於大多數常用的化學試劑。在高溫條件下能保持穩定。由於具備這些優異的性能,因而該技術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
(1)聚對二甲苯的聚合方法:
以對二甲苯為原料,在水蒸氣稀釋下,減壓通過900~950°C反應管進行熱解,維過熱裂介的蒸汽(. H2C--CH2 .),還有未起裂介的P-X ,通過由空氣冷卻的冷凝管,使蒸汽從900°C降至145 °C-150°C ,再進入一支裝有冷凝迴流管,下接有水分離器的共沸蒸餾液浴中,然後經過濾、減壓、蒸餾、激冷、再過濾、烘乾(真空乾燥),得高純度結晶聚對二甲苯(PPX-N )。反應如下:
(2)聚對二甲苯的真空沉積(應用)
聚對二甲苯的氣相沉積過程,在某些方面與真空塗敷金屬相似。不同的只不過所需的真空度要求不同。沉積過程包括以下三個步驟。第一步是固體二聚物在160°C左右時氣化。第二步是二聚物在680°C左右時,兩對亞甲基-亞甲基的大量熱解,產生單體二自由基,最後單體進入室溫真空沉積反應室,單體被紙張吸收。將在紙張纖維與纖維接觸點處產生聚合物橋,使整張紙強度全面增加。其強度增加的程度,隨聚合物厚度增大而增大。但厚度太厚反而變脆,一般認為蓋覆厚度在2.5 ~7.5 μm范圍內會保持甚至增加柔韌性的同時而獲得可喜的強度。
(3)加固的效果
a.經過處理的紙張與未處理的紙張進行耐折強度測試,其結果:未處理的紙張只經85次折疊就已損壞,而經派拉倫N處理過的紙張經上1000次折疊,紙角也絲毫沒有折下的跡象。對摺痕處的微觀觀察顯示,紙張大多數的單個纖維業已損壞,而紙角靠聚對二甲苯橋鍵聯結在一起。
b.為檢驗處理過紙張阻擋層性質,將處理過和未處理過的紙條放在水中浸泡六個月 ,結果未處埋的紙條變得半透明,呈現棕黑色,並且軟而易碎。而經過處理過紙條沒有任何腐壞的跡象。
c.經6個月的老化試驗,未處理的紙張變白,易碎。而處理過的紙張,絲毫沒有變白,破碎現象,僅出現一些皺折,紙張強度仍然較大,柔韌性好。
d.為測定處理過紙張對化學試劑的抵制力,把紙張樣品放入70 %硫酸溶液中浸24小時,紙樣變黃,但蓋覆層阻止了紙張的損壞,而其強度和柔韌性仍然很好。
該法已在美國圖書館對書本加固進行應用研究,並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目前已成功的應用於木質工藝品、昆蟲標本、羽毛製品、貝殼、礦物以及植物標本等鍍膜。隨著研究工作的深入,該項技術在圖書、檔案、文物保護領域里的應用將會發揮更大作用。

5.絲網加固法 :

蠶絲樹脂網是一種新型加固材料,適用於脆弱薄型紙張及紡織文物的加固,如棉紙、毛邊紙、連史紙、有光紙、新聞紙。尤其適用於兩面文字書寫或印刷紙的加固,也適用於字跡遇水滲化的文件加固。
其方法是:先將加固對象理平皺折,對好破口,在破口處加一小條絲網,以便連成整體。在層壓機底,平襯上羊毛氈,然後在加固件的上面覆層。待層壓機自控溫度指示到80°C ,施加輕微壓力即可。反面按同樣方法操作。操作時應注意,絲網必須平整,網目最好與文字行路垂直,熨斗按順序熨壓,不要跳花,以免絲網起皺,用力要勻,一熨而過。熱溫度一般控制在80°C左右,溫度太高對紙有影響,太低則不易粘合,在操作中應靈活掌握,該項技術在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中已得到廣范應用,搶救了一大批珍貴紙質文物。

2. 鏂囦歡綆$悊鎶宸

鏂囦歡綆$悊鐨勬妧宸
🗄️瀹屽杽璁懼
鏂囦歡鏌滆佸厖瓚籌紝闄や簡灝戞暟淇濆瓨緇濆瘑鏂囦歡鐨勪箣澶栵紝灝介噺鐢ㄧ幓鐠冮棬鐨勬枃浠舵煖錛屾枃浠跺す閮界敤涔﹁剨涓婂彲浠ュ仛鏍囪瘑鐨勶紝鎵炬枃浠跺氨鍙浠ヤ竴鐩浜嗙劧銆
📝鍒跺害鍜屼範鎯
鍙鏈夎祫鏂欑$悊鍛樺彲浠ュ瓨鍙栨枃浠訛紝鍒浜轟笉鎻掓墜銆傛湁鏃墮棿澶氭暣鐞嗭紝鏂版枃浠跺拰鐢ㄨ繃鐨勬枃浠跺強鏃舵暣鐞嗐
📂鍒嗙被綆$悊
鎵鏈夋枃浠跺垎涓轟笁涓澶х被錛屾瘡涓澶х被涓嬮潰鍐嶅垎澶氫釜灝忕被銆傛瘡涓澶х被鍙浠ュ崰鐢ㄥ氫釜鏂囦歡鏌滐紝浣嗘瘡涓鏂囦歡鏌滀笉鍙鏀懼叆涓嶅悓澶х被鐨勬枃浠躲傛瘡涓灝忕被鍙浠ュ崰鐢ㄥ氫釜鏂囦歡澶癸紝浣嗘槸姣忎釜鏂囦歡澶逛笉鍙鏀懼叆涓嶅悓灝忕被鐨勬枃浠躲

3. 個人藏書如何管理

本人的觀點是:支持發展正版電子書,以取代大部分紙本書,尤其是暢銷書、雜志、教材(教材電子化一定是未來趨勢),這對節約資源、降低價格、便於學術研究(尤其是檢索),都是有益的,這是全世界圖書業的發展方向。例如《大英網路全書》和《泰晤士報》,都已經徹底電子化了。
紙本書固然有其獨特魅力,比如經典版本、藝術類畫冊、收藏鑒賞類、書法碑帖、影印本線裝書、優質少兒書等等,還是值得保留的。
我國圖書業的問題,與本題無關,不多言。

本人既喜愛紙本書,也善用電子書,在此獻丑淺談一下選書、 藏書、整理書的經驗,以及教訓。

先談談教訓,或者說藏書帶來的麻煩吧

坐擁一屋子書,確實很有滿足感,但是,紙本書確實給我們帶來了無數麻煩。
首先,整理和存放非常麻煩,這是本題目的核心,隨後詳談。

其次,搬家問題。
書店搬遷的麻煩就不談了,就說家庭,我們家十年前搬入現在的房子時,總共打了80個自然包。自然包,就是採用圖書業普遍用牛皮紙打包圖書的方法,一包大概相當於40本32開的書。算上線裝書、16開畫冊、辭典等等大書,保守估計2500本書吧。我父母作為業內人都快累吐了。
後來,藏書逐年慢慢增加,家裡能放書的地方都是書。去年這個時候,書店倒閉,大部分書退給出版社或轉讓給一些小書店、咖啡館,我們家捨不得一些好書,精挑細選,留下了大約40包書。這40包書,讓我們十分困擾……
現在,我們家有整三面牆是落地書架,遠遠不夠;家裡的其它空間,博古架、不常坐的椅子、陽台、床頭,哪兒哪兒都是書;我現在的店鋪里,也有幾個書架放書。就這樣,還是有一些書放不下,只能封在包里,摞在角落裡。這種感覺,絕對是名符其實的頭大,誰藏書誰知道……
於是,痛定思痛,我們家現在除了古籍和舊書之外,不到萬不得已,絕不添新書。
雜志、暢銷書,有正版電子版就買,沒有正版就…你懂的…
沒有電子版,朋友有的話,就借朋友的稍微看看。
總之,就一個准則,只買值得反復閱讀的。

然後是使用和閱讀問題。
本人敢說,藏書之人,大部分書都不可能拿來精讀,有些書只是偶爾翻翻看,有些書買來根本不看,純是收藏。這屬於藏書癖,很多人可能對此感到不解,但確實許多人有這種癖好,我們家都有這毛病……這些書,既然已經買來了,又捨不得處理掉,那麼只能想辦法保存好、整理好。

實際真正拿來好好閱讀的,必然只是藏書中的一小部分。這其中,每本書的閱讀次數和頻率,肯定也是不同的。
不廢話了,直接切入下一部分。

紙本書的整理

書店和圖書館的圖書種類太多太多,必須使用電腦管理。就拿我們書店來說,至少2萬種書,必須嚴格按照圖書分類進行管理。書店和圖書館要做的,就是讓讀者用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所需的書。
而作為一個普通的藏書家庭,書都是一本本淘來的,是按自己喜好挑選的,可能很雜,什麼門類都有,有的門類可能就幾本書,根本沒必要細化分類。
即便是同一類別的兩本書,可能使用頻率的差距也很大。比如,劉力紅的《思考中醫》,我需要經常翻翻看看,但是《針灸甲乙經》,基本就當資料存著,輕易用不到。
所以說,圖書管理系統,只是為了更好的管理大型書庫,並不符合一般家庭的日常讀書習慣。

本人以自己為例,談談書籍的整理和選擇,都是個人習慣和觀點,勿噴,見仁見智吧……
本人算是大學肄業,曾經專業是經濟學,愛好是語言學、周易、中醫,現在從事古董、藝術品行業,偶爾看看地理、歷史、社科等等,基本不讀現當代文學,不讀勵志,不讀所謂的心理學,其它的什麼類都有。

現有的書,會根據學科門類以及使用頻率,先對書進行初步分類:
第一類,學習、研究類。自己的專業書,或者最喜愛的書,也就是經常要看的或查資料用的,值得反復研讀的。對我來說,就是藝術史、收藏鑒賞、周易、天文、中醫。
第二類,興趣愛好類。偶爾翻翻看的閑書,比如地理、歷史、旅遊、美食。
第三類,期刊雜志類。雜志,長期訂閱的,或偶爾買來看看的。比如三聯生活周刊、國家地理、拍賣圖錄。
第四類,純收藏類。幾乎不是用來看的書,比如古籍善本、線裝書、連環畫、網路全書、各種全集(金庸、愛因斯坦、魯迅、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啥啥的)等等。

整理時,不妨按照上述四種分類,倒序整理。
首先要整理的是最後一類,純收藏類。凡是幾乎不需要看的書,比如一年才動一次,就將它們妥善安放在最不礙事、最難取放的地方吧。比如:
1、書架的最上層。有的書架下面是帶門的櫃子,放櫃子里也可。
2、當然,未見得一定要放在書架上,其它房間有合適的地方也可,比如衣櫥上面。
3、不太貴重的話,裝箱放在床底下或者儲物間也可。

如果,有些書您雖然不看,但是想經常拿出來給客人顯擺顯擺,比如什麼90年版的《綉像金X梅》,文物出版社的《中國金石集萃》,或者古籍善本,等等等等……
那麼,您可以考慮來一個金絲楠木的(防蟲)、帶玻璃門的(防塵)、帶抽屜(放古籍)甚至帶鎖、帶保險櫃(防盜)的書架……這種書架可以放在辦公室、客廳、茶室最顯眼的位置上……
這個不是開玩笑,不少藏書大(tu)家(hao)真是這么做,效果蠻震撼的。

接著是期刊雜志類。
如果你訂閱期刊雜志,且有攢刊物的習慣,並且,每期看完幾乎不會再看第二遍。那麼,這些期刊可以和收藏類書籍一樣放在上述地方。
建議按期刊的發行順序,一期期由左至右或由下至上放好。
我們有時會發現,某一期雜志的內容很有用,需要作為資料經常看,那麼,就可以專門開辟一小塊地方,比如書架的一格或某個櫃子上,專門存放這種有價值的單期雜志。
但是,這樣很容易將這一期雜志弄壞、弄臟,或者有朋友看到借走,弄舊,甚至弄丟,然後你的雜志刊號就不全了!不全了!不全了!不全了!藏書人顯然不能容忍這種情況發生!
一般來說,某期雜志值得保留的只會是某個專題。所以,本人建議,可以將有用的部分掃描下來,存到電腦(網盤)里,雜志還是跟它的兄弟姐妹們放在一起吧。
推薦一個掃描APP,WorldScan掃描王。

然後是興趣愛好類。
如果不是專門搞研究、做學問,那麼,你所擁有的大部分書,應該都是根據興趣愛好所選擇的。
整理的原則:閱讀頻率優先,書籍開本其次,圖書分類再次,書脊顏色最次。
有人按照書脊顏色整理書架……那純粹是強迫症,或者是行為藝術或者是搞裝飾……除非,您能保證記得每一本書的書脊顏色和擺放位置……

閱讀頻率優先
簡而言之,越常用的書,就放到離你越近的地方。比如,你辦公桌旁的書架,你沙發旁的書架,你電腦桌旁的書架,因人而異。
至於書的擺放,當你面朝書架站立時:
1、對應你面部的,應該是你天天讀的、最常讀的書。
2、對應你腰部到頸部之間的,應該是你偶爾要讀的書。
3、對應你頭部以上的,腰部以下的,應該是你較少讀的書。
可以參考下面的圖片。

然後需要考慮的就是書籍的開本。
真正好看、好用的擺放方法,是根據開本來擺放,即同樣高矮的書擺在同一格子里。
再講一個小經驗,由於書的寬度是不同的,所以,不要把書推到書架最裡面。在書架內壁留點空間,書脊到書架外沿也留點空間。取某本書的時候,可以將兩旁的書推進去一點(記得回頭放書的時候在整理回來……)。書的高度當然也要合適,比格子略矮5-10cm即可。
如果你將書推到緊貼書架內壁的地方,你只能摳書脊把書摳出來,很容易弄壞書或者弄壞指甲…

所以說,你的常讀書,應該在書架上佔用2-3個不同大小的格子,分別對應32開,16開,以及特殊開本。
特殊開本,不要參差不齊的擺放,建議從左至右、低到高排列。在較低的書上,可以擺個泰迪熊啊、普洱茶磚、煙盒啥的,調整一下視覺效果。
或者,可以一部分站著,一部分躺著。

以本人為例,常讀書在整個書架上,大概也就佔一個平方米左右吧。
既然是常讀書,我認為它們就像朋友一樣,熟悉它們的書名、書脊顏色、擺放位置,是理所應當的。
所以,各位認為,常讀書有必要按照類別來擺放么???
如果常讀書里有同系列的書,當然要將它們放在一起。
如果有什麼特殊癖好,可以考慮按顏色漸變擺放……

一般來說,一個人不可能永遠只在一個地點讀書,人在不同的地點,閱讀狀態肯定也是不同的。
所以,凡是你經常讀書的地方,有條件的話,就設立一個這樣的書架,不需要太大,小型桌面書架也可。這些零零碎碎的小書架上,就放你的常讀書。
以本人自己為例,大概平均每天花幾個時讀書吧,分別在兩個地點:家裡以及店裡。

在家裡,尤其是夜深人靜的時候,讀的都是偏學術的書,搞點研究,因此,這類書我都放在家裡。
在店裡,雖然古董店沒啥生意,也經常來朋友客人,讀書會受打擾,因此,店裡放的都是些興趣愛好類的書,或者是一些可以隨時拿起、放下的學習類書籍。
這個概念是本人胡亂總結的……大概就是一些內涵豐富的,一時無法參透的,長篇閱讀很累的,隨時看看都有心得的,隨時可以扔下不看的,比如《思考中醫》、《燃燈者》、《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中醫運氣學解秘》、《周易》、《靈樞》、《馬未都說》、《榮寶齋》雜志等等等等……

大部分藏書,應該統一放在一個大書架上。
我在後面有提到書架的尺寸等問題,這種大型書架,就可以按照圖書專業分類來擺放了。
具體每一格放什麼,是個人興趣愛好的問題。
看藏書量多少吧,比如科學類特別多,可以分好幾個格子放。但是宗教、哲學、醫學特別少,合並到一起就好了。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將每一格書架放滿才去用另一格,請給你的新書預留足夠的位置。

常讀的書總有讀完、讀透、讀煩的時候,那時候,就可以將它放回你的藏書架了。
不要把已經徹底讀完的書遺留在常用書架上!很多人就是因為這樣,書架才會越來越亂。

再就是,誰都會偶爾外出或旅行。
短暫外出,比如聚餐、會客、乘車等等,可能有少許富裕時間,可以用手機一類的設備放點電子書看,不建議帶紙本書。
長途旅行,坐飛機、火車,閑得蛋疼,強烈建議:只帶一本你平時讀不進去的,但是又很有用的書,寂寞會逼你把它讀下去的…… 當然,你可以選擇玩手機游戲、和旁邊乘客聊天、打牌……

學習、研究類書籍。
用的時候幾乎天天要用,不用的時候幾乎打入冷宮,整理方法同上。
本人也不是正規學院派,純是自己瞎研究…只能分享幾點經驗:
1、嚴格做好分類,參考書、相關書籍、引用資料,分開放置。
2、做好書簽,書簽,以及書簽。
3、需要的引文,以及重要參考文獻,建議掃描之後存在專門的文件夾里。一定要整頁掃描,標注好書名、頁碼。
4、資料不怕多,越多越好。臟、舊都無所謂,反正也不是用來收藏的,能買二手書就買二手書,帶筆記的也很好,能用電子版就用電子版。

整理書的經驗大致就是這些吧……

實用、方便優先

盡量整齊、美觀

善於利用各種空間

選書經驗——到底什麼樣的書才值得收藏。
好大的題目……慢慢補充……
先推薦一些出版社吧,排名基本不太分先後……
由於從小接觸上一代(50後?60後?)出版人,備受出版界的叔叔阿姨照顧,以下評價,摻入了許多個人感情。
另外,由於人和人的口味、愛好、關注點均有不同,因此,對於出版社的看法也是大相徑庭,見仁見智吧~~

出版社
1、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人文、社科類學術書為主,也搞過金庸、蔡志忠一類暢銷經典,緊跟文化潮流,時不時地出好書。我是三聯書店的後裔,必須將它排第一。
2、商務印書館:學術類,最著名的就是漢譯名著。
3、中華書局:古籍類。
4、人民文學:雖然我不看,但是總要排上它,文學類。
5、世紀出版集團:原上海N家大社合並的,各類書都有吧,整體水平OK。
6、廣西師大貝貝特:後起之秀,近年來,N家貝貝特一起發力,尤其北京貝貝特搞的理想國,社科類,文藝類,都有好書。
7、山東畫報:圖冊類。以前不少好書,後來也……
8、北大、清華、復旦、人大等高校出版社:不少經典專業教材什麼的。
9、西泠印社:金石、書法、古籍等等。
10、外研社、外教社:語言、外語類。
還有百花文藝、鳳凰,世界圖書,新星,海豚,中信,嶽麓等等等等…
總之,多關注一些大出版社,總能發現好書。
淘舊書更是如此,過去沒那麼多書商,就大出版社才靠譜。

版本
相信這里有很多藏書人比在下更懂書籍的版本,不過,肯定還有很多朋友不太了解,因此本人還是獻丑談談吧……古籍善本就不談了。

自古以來,所謂「藏書」,實際上藏的重點不在於「書」,而在於「版本」。
例如,同樣是《黃帝內經》,有唐本、宋本、天一閣本、文淵閣本、武英殿本等等等等,各個版本各有特色。
評判一個藏書家的功績,不在於其藏書數量多少,而在於其藏書的質量,即藏書的版本好。
現代書籍亦然,盡管都是印刷廠批量印刷的,但版本之間還是差距很大的。

版本,即Edition,是指一種書籍經過多次修訂、印刷、翻譯等等,形成的各種不同的本子。
版本概念涉及面很廣,包括:作者,選題(或者說內容),校對,出版社,開本,版次,譯者(假如有),編輯,美工,排版,印刷,裝幀等等等等……
分條目慢慢整理吧……隨後慢慢補充:
1、最基本的:錯字少,排版舒服,字體大小合適。正版書不一定沒錯字哦。
2、出版社是很重要的。一般來說,大出版社的圖書品質是基本穩定的。小出版社有時候會把書號弄出去亂搞,或者一些人為了評職稱、搞宣傳什麼的亂出書,一定要注意分辨……
3、一版一印,即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對閱讀來說並不是特別重要,但對一些極端藏書家來說,一定要追求一版一印。
4、譯者。選擇外文譯著一定要關注譯者!比如《源氏物語》,可能豐子愷的譯本就比較好。
5、開本。開本大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書看著舒服不舒服。設想一下,假如National Geographic國家地理雜志是小32開的,吐血不吐血?!假如西遊記連環畫做成大16開的,囧不囧?!這是我編造的極端例子,但是確實有很多書的開本設計很腦殘,具體就不指名道姓了……
6、插圖。不要以為隨便塞幾個相關圖片進去就是插圖了……插圖的數量、位置、大小、清晰度、內容切合度以及是否偏色等等,都將影響書籍的閱讀感受和實用性。
7、插畫亦然,可以為書籍增色不少。
8、評注本。古籍常有評注本和白話文本,固然有精品,但是,若沒有一定的基礎,恐怕會被一些錯誤註解所誤導,不建議選擇現代評注本和白話文本。當然,古代的名家集注本,也並非都靠譜。
9、換湯不換葯版本。什麼全新版、重編版、精編版、彩色版等等等等,大多是換湯不換葯,建議收藏一個經典版本足矣。
10、修訂版。大部分書籍存一個經典版本即可,但是,有些書籍,尤其是科學類專業書籍和教材、網路全書、辭典等等,一定要選擇最新的修訂版。固守經典與緊跟前沿並不沖突。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建議真正想要藏書的人,可以考慮貼著牆打一套專門的書架。
提幾點打書架注意事項吧:
1、建議書架高2米以上,寬1米以下。如果是定在牆上的,可以到頂。不要太寬,每一層放書的隔板越寬,需要的承重能力就越高,一旦壓斷了……你懂的……
2、書架每一層的高度一定不要統一。最大的格子在最底下,放一些大開本的書,這樣可以壓住重心以防書架傾倒。最頂上的格子也可以是大的,但絕不能是最小的,否則,書架2米以上的話,你抬著頭根本看不清小書的書名。每一層的一般高度在30cm左右,能放下絕大部分32開的書,大格子45cm左右。
3、每一層的深度可以在50cm左右,既保證了書架穩定不會倒,又可以前後擺放兩排32開的書,書店一般會這樣放點庫存書(各位,逛書店的時候想要外觀新一點的書,就去後面掏一下吧……)。放一排大書的話,前面還能放點雜物(當然這不是個好習慣……顯得比較亂……但是真的很節約空間)。
4、一般書架都是木頭的,一定要厚,結實!厚、結實!鐵書架很好用,但是不好看。

當然,一般的家庭不可能弄那麼多書架,那麼,就一定要學會合理利用空間,任何地方都可以用來存書,包括衛生間。幾個tips:
1、都知道書立吧,多買點,可以把書卡在窗檯上啊,寫字台邊啊,電腦屏幕後面啊,任何平坦的檯子都可以。
2、把書躺著摞起來是最節省空間的,但是,不好取用也不美觀,不建議這樣放。雖然我經常這樣放… 舊雜志可以這樣摞。
3、箱子。紙箱子、木頭箱子,厚、結實!最好別用塑料箱子。常年不需要用的書,統統丟進箱子里。用紙記下書名,放在書的最上面,或者貼在箱子外面。
4、現在的傢具多種多樣,可以自己開發一下拿來放書。牆上的懸空書架啊,帶小書架的茶幾,等等等等……
5、書架比較占空間,傢具擋在書架前其實也無妨,像我一樣,把不重要、幾乎不看的書擋起來就可以了。反正,你看,或不看,它就在那裡。

防潮、防蟲、防水,這些不用說了吧,還需要注意,防火!!防火!!防火!!
1、書架旁邊千萬不要走電線,建議不要用帶燈的書架。凡事總有個萬一。
2、書架不要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不要放在陽光能曬到的地方。海風潮,容易發霉。陽光曬,如果極乾燥,有著火危險,不幹燥,長期曬也會掉色,卷邊。
3、不要在書房抽煙。一是為了防火,再一個,書會吸味的,除非你想讓你的書沾滿煙味……這里扯句題外話,普洱茶存在書房就很好。
4、乾粉滅火器。誰能保證永遠不失火?失火了用水澆?我家常備三個滅火器。建議一個書房一個。

電子書的選擇和整理

慢慢補充吧……

借 @墨寒 的提醒,先談一談電子書和紙本書的取捨。
個人認為,純粹為了通讀、研究、參考書的話,電子書是不二選擇。
原因很簡單:高效。
隨身攜帶查閱,關鍵段落可以加書簽或截圖保存,便於檢索有效內容,節省桌面空間等等等等……
本人剛剛完成一本書籍的創作,偏研究向,電腦接雙屏幕,左邊屏幕開一個word寫作,再開一個電子書窗口,右邊屏幕開兩個PDF窗口,桌上還有兩本紙本書,紙本書里的書簽亂七八糟,電腦里還有一堆截圖和參考文檔。如果全都使用紙本書和列印文件……恐怕會亂作一團,簡直不敢想像……我由衷地佩服老一代泡圖書館做研究的學者!

隨著電子閱讀器的發展,人們閱讀電子書的體驗一定會越來越好。但是,電子書至今仍然無法替代紙本書的一種功能,就是「翻翻看」。
比如我手邊有一本紙本的《馬未都說》,都是一篇篇的小文章,我拿起來,隨便翻開一節,就可以看。電子書就不行了,我只能一頁一頁翻,或者跳頁,感覺就不那麼閑適隨意了。但是,如果我想在這本書中搜尋和銅鏡有關的內容,電子書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
更典型的例子就是辭典。我手機里有電子版牛津《ODE》辭典和日語《大辭林》,檢索非常方便,還有關聯Link。但是,我相信很多人會跟我有一樣的習慣,就是喜歡翻字典。電子辭典沒法解決。

在此強烈建議,如果有IT界人士能看到的話,電子書是不是可以考慮加入「搖一搖"功能,搖一下,然後嘩啦啦翻頁,隨機翻到某個章節的開頭,或者辭典隨機跳到某個詞條。

現在,電子書還有一大問題,就是D版居多,粗製濫造,鮮有好版本。
個人認為電子書的好版本應該具有以下條件:
1、正版。最好是像AMAZON一樣,能夠做到每一本書跟作者三七分賬,而不是國內現在普遍的買斷電子版權,作者獲得不了太多利益。只有支持、保護創作者,才會有好作品出現。
2、編目完整、清晰。目錄精確到小章節最好。
3、版式舒服。頁眉頁腳什麼的有則更好,沒有也無妨,主要是排版合理。
4、引用、註解齊全。引文清晰,最好有link,註解最好有單獨的彈出框。這是未來的技術發展問題了……
5、圖片完整、清晰。多數電子書都輸在圖片上。所以,圖片類電子書,一時半會兒很難取代紙本書的地位。
6、錯別字少,特殊符號齊全,沒有內容缺失等等。

我相信,總有一天,各種書籍(包括古籍)都會向上述趨勢發展出正版或者公版電子書。
正版電子書的製作和推廣,不單單是出版社和電商的問題,應當將其視為一種社會公共服務,期待政府、院校、研究所能夠參與其中。至少,希望政府能完善法律法規來監管吧。

很多人在使用D版電子書,我也是。我相信這其中很多是無奈之舉,有些書既買不到紙本,又沒有正版的電子版,我國的圖書館又不那麼開放,情何以堪!
這里提倡一下,如果您要讀的書有正版電子書,如果您買得起,希望您購買正版,正版電子書的發展,需要我們每一個公民的支持。

閱讀全文

與書脊文件夾樣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密鑰如何加密隨機數 瀏覽:379
統計學中pre的演算法 瀏覽:409
inline函數在編譯時不做類型檢查 瀏覽:266
經緯度查詢android 瀏覽:760
vivoz5x方舟怎麼進伺服器 瀏覽:496
vivox50安卓微信人臉支付怎麼開啟 瀏覽:893
cmd退出python命令 瀏覽:531
恢復u盤加密隱藏的文件 瀏覽:921
對某個人加密應該用公鑰 瀏覽:998
機頂盒中央1加密 瀏覽:95
單片機的出現有什麼影響 瀏覽:227
linuxtar備份系統 瀏覽:63
窗口滑鼠錄制編譯 瀏覽:84
雲伺服器可以攻擊嗎 瀏覽:558
主力吸籌派發區域指標源碼 瀏覽:695
單片機pc的低位元組怎麼算 瀏覽:230
pythoneval函數源碼 瀏覽:242
linuxmongodb服務啟動 瀏覽:766
在哪裡下載核酸檢測app 瀏覽:310
esxi啟動虛擬機命令 瀏覽: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