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逛超市能夠解壓 逛超市能釋放壓力嗎
逛超市能讓人心情放鬆,推著購物車漫遊在一排排貨架之間,身旁擦肩而過形形色色的陌生人,挑著選著說著笑著,你也會開心吧。為什麼逛超市能夠解壓?逛超市能釋放壓力嗎?下面小編帶來介紹。
為什麼逛超市能夠解壓
逛超市的確是可以解壓的,就比如說我們看到這些商品擺放的這么整齊,就會覺得自己的強迫症一下子就被治癒了吧 。
超市另一點神奇的地方就是恰當的距離感——沒有菜市場喧囂,但比壓馬路更有參與感。每次一個人去超市,你都可以戴上耳機,沿著貨架慢慢地挑。旁邊的人不會跟你熱情推銷,而周圍陸陸續續的人流,又不會讓你感到太過疏離。從進門到出門的購物全程,可以不說一句話。
光這一點,對於資深社恐的都市青年來說,就是極具吸引力的。
逛超市能釋放壓力嗎
能的。在社畜生活的周一至周五,整個工作、生活空間中都是鋼筋和水泥,機械而壓抑;在996式工作節奏的擠壓下,幾乎沒有人有時間認真買菜、好好做菜,總是匆匆點一單外賣打發一日三餐。
生活,逐漸流失了。而這些可愛水靈的瓜果蔬菜,大概是城市中最富有泥土氣味、離大自然最近的部分,也是生活最本真的體現。回到家炸不炸廚房另說,但是在采買這些東西時,那種「我在好好生活」的感覺真是踏實又治癒,好像平時加班、熬夜犯下的罪,都因為購物車里裝著的幾樣果蔬而得到了救贖。
逛菜場比逛超市更能解壓。季羨林老先生說過,逛菜場是人生一大樂事。所以喜歡逛菜市場的人呀,心情一般都不會太差。因為菜市場充滿了未經修飾和染色的喜怒哀樂。
踏進菜場就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煙火氣:有新鮮水靈的瓜果蔬菜,還有活蹦亂跳的魚兒……春有香椿夏有荷,秋吃板栗冬吃山葯。
挨挨擠擠,熱熱鬧鬧。還有人會悄悄記住你的喜好:老樣子?
當你看到賣菜的老闆們、買菜的陌生人,都在為生活努力的時候,你的矯情和委屈很快就掉地上了。
菜場的熱鬧也不同於9吧的熱鬧,菜場充滿生活氣息的熱鬧,似乎能磨平你在城市的孤獨感。
如果不開心,想解壓,不妨去逛逛菜市場。
『貳』 技術含量不太高,看的網友那麼多,為何越來越多年輕人愛看解壓視頻
個人認為越來越多年輕人愛看解壓視頻的原因如下:
1、用別人的樂趣來滿足自己的幻想。對於被禁錮在水泥混凝土環境下無法輕易脫身的年輕社畜來講,清新寧靜的自然環境可以滿足其各種放鬆精神世界的幻想,而取材於自然環境下的休閑運動類視頻就成了粉絲們的心靈寄託,通過刷視頻讓自己的幻想得到滿足,同時還能帶來意外的驚喜。
2、消費升級讓大多數人選擇“低級興趣”。近些年,隨著Z世代的到來,大批的廉價消費品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隨之而來的卻是層層包裝後的高價網紅單品,對於消費能力嚴重不足的年輕人來說,短視頻中簡單好玩兒又便宜的休閑活動成了釋放自己興趣愛好的新方向。
最後,壓力無處不在:小時候上學有壓力,長大點考學有壓力,再往後就業壓力,工作壓力,結婚壓力,養孩子壓力,培養孩子壓力,孩子考學壓力,孩子婚事壓力,看孫子輩壓力。還不算經濟壓力。如何解除壓力,只有知足常樂,操持好陽光心態最重要!
『叄』 哪些愛好能排解壓力
壓力是人們經常遇到的問題,心理壓力對身體的危害超出人們的想像:孩子的學習壓力太大,影響健康成長;白領的工作壓力很大,影響到身心健康;領導者的壓力也難以承受,甚至會影響領導能力的發揮等等。事實上,壓力本身並不全是一個負面的詞彙。心理學實驗證明,壓力也有積極作用。一個人在一定的壓力范圍內,他的工作業績與壓力是正相關的,即工作壓力越大,工作業績越好;但當超過一個人的能力限度時,就出現相反的情況,這時,工作壓力就會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表現,人們會有擔心、緊張、害怕、抑鬱、易怒等情緒,或出現注意力難集中、頻繁遺忘、不能擺脫地總想著目前的工作;嚴重者出現入睡困難或早醒、貪食或食慾下降、過度飲酒或吸煙、迴避與工作有關的情境,或不願與人交往、社會退縮等。這種情況就是工作壓力過大了。 面對過大的工作壓力,怎麼辦?1.首先分析工作壓力的來源。分析工作中,哪些關鍵因素是壓力的主要來源。在明確壓力來源的基礎上,還要評估工作壓力對自身的影響,這種影響會有多大、持續多久、處於什麼狀態等。 有些人做事面面俱到,力求最好,但現實與願望經常相違,所以有時「差不多」的原則還是可取的,這樣會大大減少壓力的產生。當「想通了」以後,我們就能在面對激烈的競爭時,心胸放寬些,不計較一時成敗,就會減少很多煩惱和壓力,使生活和工作處於更平和、從容、淡泊的狀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把工作分解,化大為小) 緩解工作壓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盡可能將工作進行必要的分解,把一項大的工作任務分解為幾個小的部分,再分階段地一項一項地完成。這種方法可謂化繁為簡、化大為小,通過一步一步完成,以減輕壓力,並有效地激勵自己最終完成整個任務。 當工作壓力過大,出現抑鬱、悲傷,或憤怒、焦急等情緒時,要敢於面對自己的情緒,同時,採取必要的方式和途徑與別人討論這些情緒,有助於緩解壓力。另外,也要注意分析過去的經驗對目前情緒的影響,消除過去所形成的不正確觀念對工作造成的負面評價。3.不要陷於工作枝節 有的人反映,由於工作壓力過大,限制了理性思維能力、行為和決策能力,使工作效率下降,許多工作不能及時完成,日積月累,工作負荷越來越大,從而進入一種惡性循環。那麼,要擺脫這種惡性循環,就要建立起自信、避免工作中的拖拖拉拉或完美主義傾向,不要陷於工作中的枝節,而忽略最終結果的實現。應採用符合實際的思維方式、有效合理地安排時間、充分有效的分工授權、制定明確的目標計劃等。4.樂於接受或尋求別人幫助 有效地利用社會支持可以緩解工作壓力。當自己感到工作壓力過大時,要有意識去尋求幫助;當別人提供幫助時,要樂於接受。把自己工作中的體驗或苦惱,向自己的家人、朋友傾訴。為此,在平時要有意識地培養與發展良好的人際關系.如夫妻關系、朋友關系、同事關系,在你面對工作壓力時,才可以從親朋好友中得到幫助。5.拿出一定的時間娛樂與放鬆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緩解或減少工作壓力。有規律地鍛煉身體,平衡飲食結構,改變不良行為習慣和對壓力的不良應對方式,如吸煙、酗酒等。改變自己的生活、工作節奏,每天要拿出一定的時間娛樂與放鬆,聽音樂,看電視,散步,聊天,跟孩子玩,欣賞你收集的郵票,讀—冊好書等,這些都可以放鬆情緒、緩解緊張。還可以制定休息計劃,如午休、周末休息或度假,建立健康的娛樂消閑模式,培養健康的業余愛好,從而舒緩壓力。
『肆』 最近泡泡瑪特很火啊還有盲盒什麼的有人解釋一下嗎
泡泡瑪特的魔力之處在於「入坑」,小小的單品均價在59元/個,但很少有人「淺嘗輒止」,動輒幾千元,狂熱者會幾十萬,有人嘲諷其模式是「賭徒心理+韭菜收割機+智商稅」的集合。
那麼,到底什麼魔力,讓泡泡瑪特成為頂級潮玩IP,擁有眾多信徒,甚至赴港上市?今天,我們用「上癮」模型試著解開這個謎底。
河蚌中之所以能形成珍珠,是因為進入牡蠣的沙粒被珍珠質層層包裹,經年累月釀成光滑的珍珠。河蚌不會憑空產珍珠,是因為一顆沙粒的「入侵」,觸發了河蚌的生理反應,而上癮也是同樣道理,需要有一個「引子」,這就是「觸發」帶來的基底效應。
觸發分為「內部觸發」和「外部觸發」。泡泡瑪特的內部觸發,離不開「社畜」情緒。越來越多的90後進入「中年危機」,一邊辛勤謀生,一邊調侃自己是「社畜」,「解壓」產業應運而生,而泡泡瑪特人偶人畜無害的「萌」完全符合廣告3B理論(Baby,Beauty,Beast),徹徹底底戳中了壓力滿滿年輕人的內心,很容易讓人產生買一個放在辦公桌上,用來解壓的想法。
外部觸發則要歸功於泡泡瑪特的店面陳設,在一二線城市繁華商業區的核心位置,一般選擇靠近扶梯的客流量集中地,黑金色門店上用金色的LED燈組成了「POP MART」的logo,在周邊店鋪中一眼就能發現,正對大門的是一個大大的金黃卷發、青色眼睛、嘟著嘴的小女孩卡通人物,以及一面擺滿人偶的櫥窗,很難不讓人駐足,而且還不忘驚呼一聲,這不就是我朋友同事在玩的盲盒么,「人際觸發」的加持,由內而為為泡泡瑪特勾畫出一套強有力的內外觸發體系。
一種行為的復雜程度越低,無論是體力上的還是腦力上的,被人們重復的可能性就越大。
斯坦福大學福格博士構建了行動的公式模型,即B=MAT,B(Behavior)表示行為,M(Motivation)代表動機——充分的動機;A(Ability)代表能力——完成這一行為的能力;T(Trigger)代表觸發——促使人們付諸行動的觸發。想要使人們完成特定的行為,MAT缺一不可,下面我們來看看泡泡瑪特中的MAT邏輯。
首先看Motivation動機。動機決定你是否願意採取行動,福格歸納動機分為三種,第一種,追求快樂,逃避痛苦;第二種,追求希望,逃避恐懼;第三種,追求認同,逃避排斥。上文中已論述解壓製造快樂的作用,不再贅述。盲盒類似於扭蛋玩具,商家將系列成套的玩具逐個隨機放在不透明的盒子中,在拆開包裝之前,消費者並不知道自己購買的是哪一款,這種押寶看手氣的方式,會給消費者帶來希望。說到認同,盲盒的社交效應是巨大的,他將收集者變成「同類」,為擁有盲盒的人之間製造了天然話題,這些話題適用於現實人際與社交媒體,對於怕孤獨的年輕人來說,成為挖掘和維系關系的紐帶。
再看Ability能力。凡是能夠讓用戶以最簡單的方式享用到的產品或服務,一定是用戶使用率最高的,越簡單的東西往往越受歡迎。泡泡瑪特的產品設計完全滿足「能力6要素」的標准。一、時間——購買一個盲盒的決定只需要一瞬間,隨機性和未知性規避了篩選商品的糾結;二、金錢——購買一個盲盒只需要59元,兩三杯奶茶的價格讓學生黨也毫無壓力;三、體力——小巧便攜完全不影響逛街攜帶,也不至於太引人注目;四、腦力——唯一一點腦力就是搖盒和賭一把;五、社會偏差——沒有人會容不下一個5-7厘米的玩偶;六、非常規性——誰的童年沒集過小浣熊三國水滸卡?
超市裡任何一個快消品都滿足能力標准,但泡泡瑪特只有一個,是怎樣的Trigger觸發讓我們甘願入坑?第一點是「稀缺效應」。首先從產品設計上,泡泡瑪特保證了IP的唯一性,「這將會是一個很難被模仿和進入的壁壘,這樣我們就涉足到了整個產業鏈從IP版權、供應鏈到銷售渠道的全環節覆蓋,最關鍵的在於,我們掌握了IP的主動權,不擔心經銷模式中,如果IP火了就停止合作了,那會對品牌帶來很大的損失。」 泡泡瑪特副總裁司德說。第二點是「環境效應」。思維會根據我們所處的環境,在短時間內做出快速的判斷,但看一個盲盒內心未必有波瀾,但當12個可愛的小玩偶,有情境、有背景、有造型的出現在亞克力除塵罩里,在燈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時,決定入手不過是0.01秒的事了。
動物的大腦中有一個與慾望相關的特殊區域叫做「伏隔核」,大腦因渴望酬賞而形成的緊張感會促使我們重復做某個動作,而多變性的介入會使伏隔核更加活躍,促使我們頻繁地去做這個動作。我們經常說要去「剁手」就是在抑制這種重復性難以控制的買買買。泡泡瑪特的產品設計中是如何體現多變的酬賞的呢?「酬賞」可分為三類——獵物酬賞、社交酬賞、自我酬賞。
關於社交酬賞參見「動機」部分,這里重點論述獵物酬賞和自我酬賞。就如動物為奪取獵物一般,人們追求稀缺的資源也如同狩獵。而為了增加用戶的驚喜感,每一箱盲盒裡還藏了一隻沒有公布圖片的隱藏款,消費者只有整箱購買才能提高買到的幾率。隱藏款在二手市場可炒到300元,5倍於原價。
「自我酬賞」體現了人們對個體愉悅的渴望。當收集盲盒進入中期,獵物酬賞、社交酬賞都將變淡,進入一種自我驅動,即享受完成任務的快樂,最典型的就是拼圖和樂高,到了中後期,不是為了炫耀,而是以完成的自我成就感為動力,自我酬賞的最後一站是對「終結感」的渴望,集齊一套盲盒、抽中隱藏款成為終極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也想設計一款帶有酬賞的產品,不要忘了「有限的多變性」,神秘是關鍵,但是毫無邊際的神秘會讓人不敢嘗試,我們小時候在買大禮包時經常會擔心裏面的東西不值,因為我們無法預見。因此盲盒的巧妙之處在於,隨機的邊際不會超過十二分之一,每套的款式限定在12個里,驚喜拼運氣的同時,又有托底保障。
「投入」毫無疑問就是讓用戶花錢, 讓用戶投入一次59元不難,泡泡瑪特值得我們學習的是如何讓用戶不斷花59元來去重復購買。如果是一款快消品,這個機制就簡單很多,「產品+提醒」就可以完成,但是對於一款沒有用的低頻玩具,如何做到讓用戶不斷瘋狂投入? 「1托N+持續更新」的模式是泡泡瑪特不斷造血的動力。
泡泡瑪特在IP開發上進行「橫縱結合」,縱向上,以Molly為首的市場反響熱烈的IP每年推出6到8個系列,而銷量一般的IP每年推出2到4個系列,不定期推出節日款、聯名款等,如與《我只喜歡你》合作的Molly婚禮款、「明日之子」限定款、與Ponds(旁氏)、味可滋、妮維雅等一系列快消品展開了聯動合作,保證IP的熱度與新鮮度。橫向上,不斷開發新的IP做市場測試,內部有一個百人左右的設計師團隊,門店內有80%的產品都由簽約的設計師自主研發。假設你不是Molly的粉絲,或者有一天你真的不喜歡Molly了,你會發現在泡泡瑪特還會有畢奇、潘神……
另一方面,後續運行機制以消除疑慮是品牌得以留住粉絲的重要因素。門店內的導購會推介消費者加入微信群。店長管理著1到3個500人左右的微信群。除新品預熱外,粉絲可以讀重復的盲盒進行「換娃」。在閑魚上,盲盒粉絲專門建立的魚塘粉絲幾乎都達到500人的滿員上限,泡泡瑪特還專門推出「葩趣」App 社交電商平台,讓用戶在葩趣社交平台上分享故事。二手市場的推動讓「重復」的負面情緒進行消解,並培育了一個忠實群體,藉助社交力量不斷鞏固。
當用戶完成「上癮」四部曲後,用戶將進入上癮的循環中,用戶與品牌的聯系將越來越密切,正所謂「入坑」。
『伍』 解壓館的優勢
解壓館的優勢:解壓館對年輕人來說,是宣洩情緒、簡單放鬆的地方,可以用來緩解工作帶來的疲憊;對小朋友而言是娛樂天堂,可以在這里體驗多樣的遊玩項目。
場地。解壓館一般建在娛樂城或者人員流動比較大的地方,例如文創街區、商場、廢棄地下室等。稍大一些的解壓館佔地面積近500平方米,有些特大的場館甚至達到6000平方米,通常能藏下30~70個玩樂項目;面積稍小的,也能容納20餘種項目供消費者選擇。
同時,解壓館還配備多款服飾,如漢服、JK制服、COSPLAY等豐富元素。
選擇解壓館的人群幾乎是90後、00後的年輕人,他們有著強分享欲和多元化選擇消費習慣。因此館內給消費者提供多場景的選擇,一是為消費者打造多重體驗,另一方面可以讓消費者主動分享,打開免費獲客渠道。此外,解壓館還會在場館旁設置國風體驗館、失戀博物館、藝術館等,以聯票的形式進行售賣,增加收入。
除了多種項目以外,解壓館還融合網紅打卡拍照,以「高顏值」的環境來作為賣點,牆面上寫著「只想放空、不想上班」等標語,裝滿金幣的浴缸,整面牆貼滿尖叫雞,這些趣味性的拍照項目隨處可見,再用顏色、燈光、道具,加強拍照氛圍。
解壓經濟的未來
一邊喊著「躺平即正義」,一邊兢兢業業做著996、007的打工人,這是當代年輕人的普遍現狀。在這樣的環境下,催生出巨大的「解壓經濟」市場。
年輕人之所以容易出現抑鬱問題,甚至走上絕路,一大部分原因出於壓力過大。面對生活帶來的各種各樣的困難,不能肆意展現的痛苦,只能把所有的情緒隱藏在自己虛假的微笑中,直到黑夜降臨,才能慢慢釋放在被窩里。
不少消費者表示,選擇解壓館都是帶著嘗鮮的心情,因此如何確保店鋪和該產業的可持續性,是從業者面對的一大挑戰。
經營解壓館的公司,大多緣由三條:
一是由於疫情期間大型活動減少,人們心情容易低沉、郁悶;二是年輕人面對工作困難,職業競爭激烈,生活壓力過大;三是擴大親子類遊玩的選擇,由此決定開拓解壓館市場。
很多人表示,目前收入水平雖提升,但不是越有錢就越快樂。現在年輕人面對持續高壓的工作和生活環境,這類解壓場所必然會繼續有其需求和吸引力。就像有些人喜歡跳廣場舞解壓,有人到解壓館去放鬆,甚至還有人會購買解壓物件,這已成為一種常態化的生活方式。
當然,有解壓就有治癒。在未來解壓經濟的發展中,肯定會引發新一輪的「治癒經濟」。以治癒為名義的視頻集、生活館、旅遊活動等,將撫慰著當代「社畜」的心靈,就像很多人喜歡看李子柒的視頻,就是因為她的視頻風格音樂舒緩,畫面平靜,整個內容非常治癒。
所以,要想獲取源源不斷的年輕消費者,從業者除了用匠心打造出口碑、優質的服務外,還有更多出圈方式值得探索。
『陸』 養寵物的90後都是些什麼心態
一、當代獨生子女壓力大,養寵物解壓。
90後現在已成為社會的消費和賺錢主體,而這一代普遍響應了國家的號召:計劃生育。目前普通的90後(記住,我說的是普通的)面臨著住房壓力,工作壓力,結婚壓力,有的已經在面臨孩子的壓力!看到這,有些人又要說了,我們的父輩也面臨過這些壓力啊,他們怎麼扛過來的,兄弟,我心裡有一句MMP不知當講不當講,父輩那時候是啥,都窮啊!而且兄弟姊妹多,有問題可以大家一切想辦法,而且那時候的物價跟現在有的比嗎?所以,在這個逼死人的年代,90後一沒有兄弟姐妹可以商量,二沒有父輩那種抗壓能力,三最主要的沒有錢吶。所以90後主體選擇排解壓力的方法:養寵物是個不錯的選擇喲。
二、城市孤獨者,空巢青年。
尤其在集空巢青年、大齡、未婚、社畜等標簽於一身的80、90後人群中,養貓成了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它們在面對無力蒼白的生活時,面對人性的狡詐陰暗時,把內心最美好的期望寄託在了寵物身上,起碼我對它們好,它們不會騙我欺負我,我可以在它們面前不用偽裝,做真正的自己。
三、生活條件好了,可選擇性越來越多。
現在養寵物不再是以前那樣,隨便搞個「中華氣死貓」和「看家護院田園犬」就行,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寵物市場可選擇的也越來越多,網路的發達也讓國人們逐漸認識了很多國外品種的繁多,再加上國內寵物市場自主繁育,買個品種狗狗不再是遙不可及。
四、跟風心理
。
隨著社交平台的火爆,很多人們靠寵物走紅,很多年輕人在看到那些「網紅狗狗」或者「網紅貓咪」,日子過得很是豐富多彩,也燃起了自己內心那團小小的火焰,然而養了以後卻又叫苦不迭,其實,這跟人類社會中的成功人士一樣,幾千萬分之一才會出一個成功人士而已,網紅狗狗和貓咪也一樣,不是你養一隻就會像視頻里的一樣那麼乖巧聽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