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製作MP3時,44KHZ,128Kbps,是指什麼意思
44KHz代表的是采樣率,即每秒采樣的次數。128Kbps則指的是文件每秒佔用的磁碟空間,反映的是壓縮的比率。在製作MP3時,不應盲目追求高采樣率。如果音頻源本身的采樣率是44.1KHz,將它轉換為48KHz或96KHz是沒有意義的。
一個44.1KHz、16位采樣的立體聲文件,每秒的大小約為1411.2Kbps。如果將其壓縮為128Kbps的MP3,壓縮比約為11:1。這種數據可以在Cool Edit等軟體中得到驗證。將WAV文件另存為MP3文件時,MP3的高級選項中會顯示128Kbps、44100Hz、16Bit以及11.0:1的壓縮比。如果文件的采樣率是48KHz,那麼這個比例會變為12:1。
壓縮率越高,音質損失越大。然而,在較低的壓縮率下,音質損失通常難以察覺。因此,在采樣率和位數不變的前提下,128K即11:1的壓縮率已經足夠滿足音質需求。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選擇192K即7.35:1或320K即4.5:1的高音質MP3。
不過,壓縮率越低,文件大小越大。選擇合適的壓縮率,需要在音質和文件大小之間找到平衡。對於普通聽眾來說,128Kbps的壓縮率已經足夠滿足日常需求,而對於專業用途,則可能需要更高的壓縮率。
『貳』 mp3是無損壓縮格式嗎
MP3不是無損壓縮格式。
MP3是一種音頻壓縮技術,被設計用來大幅度地降低音頻數據量。利用MPEG Audio Layer 3的技術,將音樂以1:10甚至1:12的壓縮率,壓縮成容量較小的文件,同時保持相對較好的音質。然而,MP3在壓縮過程中會損失一些音頻信息,以達到更小的文件大小。因此,雖然MP3的音質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與最初的不壓縮音頻相比沒有明顯的下降,但它並不屬於無損壓縮格式。
無損壓縮是指能夠在100%保存原文件所有數據的前提下,將音頻文件的體積壓縮的更小,而且在解壓縮後,音頻文件能夠實現與原文件相同的大小、碼率與音質。常見的無損壓縮格式包括APE、FLAC等,但並不包括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