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程序命令 > 編輯命令2

編輯命令2

發布時間:2022-07-20 15:36:42

『壹』 windows編輯菜單中有哪些命令

1、剪切命令:使用選區工具,選取圖片的任意位置,然後點剪切,選框中的東西就被剪切了。
2、填充命令:其實填充跟油漆桶的作用差不多,在下拉列表中有很多選項,可以都嘗試下什麼效果,舉例,填充圖案。
3、描邊命令:是用於對選框或者對象進行描邊。
4、自由變換命令:就是可自由變換成各種形狀,放大,縮小等,其中,Ctrl鍵控制自由變化;Shift控制方向、角度和等比例放大縮小;Alt鍵控制中心對稱。

『貳』 編輯文本文件的命令是

從A盤復制所有文件到C盤的命令是:a:\ *.* c:回車;或者:c:\ a:\*.* c:回車即可。

FAT16格式的磁碟分區最大容量為2GB

『叄』 Linux下,編輯文件的命令是什麼

vi rac01.vmx
然後按i
修改好後按esc回到命令模式
:x保存退出

『肆』 命令按鈕1和命令按鈕2編寫程序隱藏和出現

請按以下步驟操作:
打開vb新建一個工程,保存好
窗體上畫一個一個命令按鈕command1(命令按鈕標題「隱藏」),一個標簽label1,標簽最好打幾個字
雙擊命令按鈕進入代碼編輯器
寫如下代碼:
if command1.caption='隱藏' then
label1.visible=false
command1.caption='顯示'
else
label1.visible=true
command1.caption='隱藏'
end if
然後按f5執行就可以了,以上完全手打

『伍』 ps窗口「文件」和「編輯」菜單中的所有命令

「圖像」菜單中「調整」的命令主要是對圖片色彩進行調整的,包括圖片的顏色、明暗關系和色彩飽和度等,「調整」菜單也是我們在實際操作中最為常用的一個菜單,大家只有對裡面的主要命令充分掌握,才能更好的使用photoshop。下面分別解釋下,部分為著重舉例說明:

第一部分:自動調整命令
自動調整命令包括 3 個命令,他們沒有對話框,直接選中命令即可調整圖像的對比度或色調。
1)「自動色階」命令:將紅色綠色藍色3個通道的色階分布擴展至全色階范圍。這種操作可以增加色彩對比度,但可能會引起圖像偏色。
2)「自動對比度」命令是以RGB綜合通道作為依據來擴展色階的,因此增加色彩對比度的同時不會產生偏色現象。也正因為如此,在大多數情況下,顏色對比度的增加效果不如自動色階來得顯著。
3)「自動顏色」命令除了增加顏色對比度以外,還將對一部分高光和暗調區域進行亮度合並。最重要的是,它把處在128級亮度的顏色糾正為128級灰色。正因為這個對齊灰色的特點,使得它既有可能修正偏色,也有可能引起偏色。注意:「自動顏色」命令只有在 RGB 模式圖像中有效。

第二部分:簡單顏色調整
在 Photoshop 中,有些顏色調整命令不需要復雜的參數設置,也可以更改圖像顏色。例如,「去色」「反相」「閾值」命令等。
1.「去色」命令:是將彩色圖像轉換為灰色圖像,但圖像的顏色模式保持不變。
2.「閾值」命令:是將灰度或者彩色圖像轉換為高對比度的黑白圖像,其效果可用來製作漫畫或版刻畫。
3.「反相」命令:是用來反轉圖像中的顏色。在對圖像進行反相時,通道中每個像素的亮度值都會轉換為256 級顏色值刻度上相反的值。例如值為 255 時,正片圖像中的像素會被轉換為0,值為 5 的像素會被轉換為 250。提示:反相就是將圖像中的色彩轉換為反轉色,比如白色轉為黑色,紅色轉為青色,藍色轉為黃色等。效果類似於普通彩色膠卷沖印後的底片效果。
4..「色調均化」命令:是按照灰度重新分布亮度,將圖像中最亮的部分提升為白色,最暗部分降低為黑色。
5.「色調分離」命令:該命令可以指定圖像中每個通道的色調級或者亮度值的數目,然後將像素映射為最接近的匹配級別。

第三部分:明暗關系調整
對於色調灰暗、層次不分明的圖像,可使用針對色調、明暗關系的命令進行調整,增強圖像色彩層次。
1.亮度/對比度:使用「亮度/對比度」命令可以直觀地調整圖像的明暗程度,還可以通過調整圖像亮部區域與暗部區域之間的比例來調節圖像的層次感。
2.「陰影/高光」命令:能夠使照片內的陰影區域變亮或變暗,常用於校正照片內因光線過暗而形成的暗部區域,也可校正因過於接近光源而產生的發白焦點。「陰影/高光」命令不是簡單地使圖像變亮或變暗,它基於陰影或高光中的周圍像素(局部相鄰像素)增亮或變暗。正因為如此,陰影和高光都有各自的控制選項。當啟用「顯示其他選項」復選框後,對話框中的選項發生變化數量:「陰影」選項組中的「數量」參數值越大,圖像中的陰影區域越亮;「高光」選項組中的「數量」參數值越大,圖像中的高光區域越暗。
色調寬度:可用來控制陰影或者高光中色調的修改范圍。
半徑:可用來控制每個像素周圍的局部相鄰像素的大小。
顏色校正:該命令在圖像的已更改區域中微調顏色,此調整僅適用於彩色圖像。例如,通過增大陰影「數量」滑塊的設置,可以將原圖像中較暗的顏色顯示出來。這時可以使這些顏色更鮮艷,而圖像中陰影以外的顏色保持不變。
中間調對比度:該參數可調整中間調中的對比度。向左移動滑塊會降低對比度,向右移動會增加對比度。
3.「曝光度」命令:可以對圖像的暗部和亮部進行調整,常用於處理曝光不足的照片。
修剪黑色和修剪白色:這 2 個參數是指定在圖像中會將多少陰影和高光剪切到新的極端陰影和高光顏色。百分比數值越大,生成圖像的對比度越大。注意:在設置過程中不要使剪貼值太大,因為這樣做會減小陰影或者高光的細節。
存儲為默認值:在所有參數設置完成後,要想將這些參數替換該命令原來的默認參數,可以在對話框底部單擊「存儲為默認值」按鈕存儲當前設置。
技巧:如果要還原原來的默認設置,可以在按住【Shift】鍵的同時單擊【存儲為默認值】按鈕。
曝光度:該參數欄可以調整照片的高光區域,可以使照片的高光區域增強或減弱。當滑塊向左移動時,圖像逐漸變黑;當滑塊向右移動時,高光區域中的圖像越來越亮。
注意:移動「曝光度」滑塊時,在一定范圍內,對最暗區域的圖像沒有影響,只有超過這個范圍,特別是當數值為正數時,才會受其影響。
位移:「位移」參數也就是偏移量,該參數欄用於決定照片中間調的亮度。參數越大中間調越亮,反之亦然。
灰度系數校正:在默認情況下,該參數欄的數值為 1.00,數值范圍時 9.99 至 0.10。當滑塊向右移動時,圖像表現出現類似白紗的效果。
吸管工具:使用這 3 個吸管工具,可以在不設置參數情況下調整圖像明暗關系。

第四部分:矯正圖像色調
「色彩平衡」與「可選顏色」命令的作用相似,均可以對圖像的色調進行矯正。不同之處在於前者是在明暗色調中增加或者減少某種顏色;後者是在某個顏色中增加或者減少顏色含量。
1.色彩平衡:可以改變圖像顏色的構成。它是根據在校正顏色時增加基本色,降低相反色的原理設計的。例如,在圖像中增加黃色,對應的藍色就會減少;反之就會出現相反效果。打開一幅圖像,執行「圖像」|「調整」|「色彩平衡」命令,彈出「色彩平衡」對話框。更改各顏色區域的顏色值,可恢復圖像的偏色效果,如下圖所示,其中右圖是調整後的圖像顏色效果。顏色參數:當選中某一個顏色范圍後,可通過在該設置區域調整所需的顏色。
提示:當滑塊向某一顏色拖近時,是在圖像顏色中加入該顏色,所以顯示的顏色是與原來顏色綜合的混合顏色。
調整區域:這 3 個單選按鈕可以分別調整圖像陰影、中間調以及高光區域的色彩平衡。
亮度選項:啟用該選項後,可在不破壞原圖像亮度的前提下調整圖像色調。
2.可選顏色:可以校正偏色圖像,也可以改變圖像顏色。一般情況下,該命令用於調整單個顏色的色彩比重。顏色:「顏色」選項可以選擇要調整的顏色,如綠色、紅色或中性色等。
顏色參數:通過使用「青色」、「洋紅」、「黃色」、「黑色」這 4個滑塊可以針對選定的顏色調整其色彩比重。
調整方法:「可選顏色」命令是在一定范圍內增加或者減少印刷色數量,但是這個范圍可以更改,方法就是啟用該命令對話框中的「相對」或者「絕對」選項。
相對:方法是按照總量的百分比更改現有的青色、洋紅、黃色或者黑色的量。例如,從50%紅色的像素開始添加10%,則 5%將添加到紅色,結果為55%的紅色。
絕對:方法是採用絕對值調整顏色。例如,如果從 50%的黃色像素開始,然後添加 10%,黃色油墨會設置為總共60%。

第五部分:整體色調轉換
一幅圖像雖然具有多種顏色,但總體會有一種傾向,是偏藍或偏紅,是偏暖或偏冷等,這種顏色上的傾向就是一幅圖像的整體色調。在 Photoshop 中可以輕松改變圖像整體色調的命令有「照片濾鏡」、「匹配顏色」以及「變化」命令等。
1.「照片濾鏡」命令:是通過模擬相機鏡頭前濾鏡的效果來進行色顏色參數調整方法彩調整的,該命令還允許選擇預設的顏色以便向圖像應用色相調整。
2.「漸變映射」命令:是將設置好的漸變模式映射到圖像中,從而改變圖像的整體色調。執行「圖像」|「調整」|「漸變映射」命令,彈出下圖的對話框,其中【灰度映射所用的漸變】選項,默認顯示的是前景色與背景色。
在默認情況下,「漸變映射」對話框中的「灰度映射所用的漸變」選項顯示的是前景色與背景色,並且設置前景色為陰影映射,背景色為高光映射。隨著工具箱中的前景色與背景色更改,打開的對話框會隨之變化。當滑鼠指向漸變顯示條上方時,顯示「點按可編輯漸變」提示,單擊彈出「漸變編輯器」對話框,這時就可以添加或者更改顏色,生成三色或者更多顏色的圖像,如下面圖就是三色漸變映射效果。
3.「匹配顏色」命令:可以將一個圖像的顏色與另一個圖像中的色調相匹配,也可以使同一文檔不同圖層之間的色調保持一致。
異文檔匹配:匹配不同圖像中顏色的前提是必須打開2幅圖像文檔,然後選中想要更改顏色的圖像文檔,執行「圖像」|「調整」|「匹配顏色」命令,在對話框的「源」下拉列表中選擇另外一幅圖像文檔名稱,完成後直接單擊確定按鈕,目標圖像就會更改為源圖像中的色調。
使用圖像選區匹配顏色:在默認情況下,「匹配顏色」命令是採用參考圖像中的整體色調匹配目標圖像的。當參考圖像中存在選區時,「匹配顏色」對話框中的「使用源選區計算顏色」選項呈可用狀態,啟用該選項後,目標圖像會更改為源圖像選區中的色調。
同文檔匹配:在沒有選區的情況下,如果目標圖像文檔中包括2個或者2個以上圖層,同樣不需要第2個圖像文件。這時只要在「圖層」列表中選擇目標圖像文件中的另外一個圖層即可。
4.「變化」:是通過顯示替代物的縮覽圖,通過單擊縮覽圖的方式,直觀地調整圖像的色彩平衡、對比度和飽和度。

第六部分:調整顏色三要素
任何一種色彩都有它特定的明度、色相和純度。而使用「色相/飽和度」與「替換顏色」命令可針對圖像顏色的三要素進行調整。
1.「色相/飽和度」命令:可以調整圖像的色彩及色彩的鮮艷程度,還可以調整圖像的明暗程度。
「色相/飽和度」命令具有 2 個功能:首先能夠根據顏色的色相和飽和度來調整圖像的顏色,可以將這種調整應用於特定范圍的顏色或者對色譜上的所有顏色產生相同的影響。其次是在保留原始圖像亮度的同時,應用新的色相與飽和度值給圖像著色。
色相:顧名思義即各類色彩的相貌稱謂,如大紅、普藍、檸檬黃等。該選項可以用來更改圖像的色相。
飽和度:該選項用於增強圖像的色彩濃度。
明度:該選項用於調整圖像的明暗程度。
著色:該選項可以將一個色相與飽和度應用到整個圖像或者選區中。啟用「著色」選項,如果前景色是黑色或者白色,則圖像會轉換成紅色色相。
如果前景色不是黑色或者白色,則會將圖像色調轉換成當前前景色的色相。這是因為啟用「著色」選項後,每個像素的明度值不改變,而飽和度值則為 25。根據前景色的不同,其色相也隨之改變。
顏色蒙版:可以專門針對某一種特定顏色進行更改,而其他顏色不變,那就是顏色蒙版。在該選項中可以對紅色、黃色、綠色、青色、藍色、洋紅 6 種顏色進行更改。
在對話框的「編輯」下拉列表中默認的是全圖顏色蒙版,選擇除全圖選項外的任意一種顏色,比如紅色。然後保持其他選項參數不變,將「飽和度」參數設置為 65,發現花朵部分的色彩濃度增強。
2.「替換顏色」:與剛介紹過的「色相/飽和度」命令中的某些功能相似,它可以先選定顏色,然後改變選定區域的色相、飽和度和亮度值。
打開一幅圖像,執行「圖像」「調整」「替換顏色」命令,彈出「替換顏色」對話框。
選取顏色:想要更改的顏色顯示,可以雙擊該色塊,打開「選擇目標顏色」對話框選擇一種顏色。
顏色容差:拖移「顏色容差」滑塊或者輸入一個值來調整蒙版的容差。此滑塊控制選區中包括哪些相關顏色的程度。
吸管工具:打開「替換顏色」對話框後,默認情況下,選取顏色顯示的是前景色,這時可以使用「吸管工具」在圖像中單擊選取要更改的顏色。還可以通過「添加到取樣」按鈕以及「從取樣中減去」按鈕調整選區的顏色范圍。
替換:該選項組用於結果顏色的顯示以及對結果顏色的色相、飽和度和明度的調。下圖就是替換後的效果圖。

第七部分:調整通道顏色
在 Photoshop 中通過顏色信息通道調整圖像色彩的命令有「色階」、「曲線」與「通道混合器」命令,他們可以用來調整圖像的整體色調,也可以對圖像中的個別顏色通道進行精確調整。
1.「色階」命令(圖像/調整/色階)
使用「色階」命令可以調整圖像的陰影、中間調和高光的關系,從而調整圖像的色調范圍或色彩平衡。通道:該選項是根據圖像模式而改變的。可以對每個顏色通道設置不同的輸入色階與輸出色階值。當圖像模式為 RGB 時,該選項中的顏色通道為 RGB、紅、綠與藍;當圖像模式為 CMYK 時,該選項中的顏色通道為 CMYK、青色、洋紅、黃色與黑色。
輸入色階:該選項可以通過拖動色階的三角滑塊進行調整,也可以直接在「輸入色階」的文本框中輸入數值。
輸出色階:該選項中的「輸出陰影」用於控制圖像最暗數值;「輸出高光」用於控制圖像最亮數值。
吸管工具:3個吸管分別用於設置圖像黑場、白場和灰場,從而調整圖像的明暗關系。
自動:單擊該按鈕,即可將亮的顏色變得更亮,暗的顏色變得更暗,提高圖像的對比度。它與執行「自動色階」命令的效果是相同的。
選項:單擊該按鈕可以更改自動調節命令中的默認參數。
2.「曲線」命令(圖像/調整/曲線):能夠對圖像整體的明暗程度進行調整。執行「圖像」「調整」「曲線」命令,彈出曲線的對話框。在該對話框中,色調范圍顯示為一條筆直的對角基線,這是因為輸入色階和輸出色階是完全相同的。
通道選項:該選項是根據圖像模式而改變的。可以對每個顏色通道設置不同的輸入色階與輸出色階值。當圖像模式為 RGB 時,該選項中的顏色通道為 RGB、紅、綠與藍;當圖像模式為 CMYK 時,該選項中的顏色通道為 CMYK、青色、洋紅、黃色與黑色。
3.「通道混合器」命令(圖像/調整/通道混合器):利用圖像內現有顏色通道的混合來修改目標顏色通道,從而實現調整圖像顏色的目的。
該對話框可以以 2 種圖像模式顯示通道選項,即 RGB 模式圖像或者 CMYK 模式圖像,他們的操作方法基本相同。這里以 RGB 圖像模式來詳細介紹該對話框中的各種選項。
預設:在該下拉列表中包括軟體自帶的幾種預設效果選項,他們可以創建不同效果的灰度圖像。
輸出通道:「輸出通道」選項可以用來選擇所需調整的顏色。
源通道:4個滑塊可以針對選定的顏色調整其色彩比重。
常數:此選項用於調整輸出通道的灰度值。負值增強黑色像素,正值增強白色像素。當參數值設置為200%時,將使輸出通道成為全黑;當參數值設置為+200%時,將使輸出通道成為全白。
單色:啟用「通道混合器」對話框中的「單色」復選框可以創建高品質的灰度圖像。需要注意的是啟用「單色」復選框,將彩色圖像轉換為灰色圖像後,要想調整其對比度,必須是在當前對話框中調整,否則就會為圖像上色。

『陸』 魔獸世界怎樣編輯宏命令

首先解釋下什麼是宏:
宏是通過一次單擊就可以應用的命令集。它們幾乎可以自動完成您在程序中執行的任何操作,甚至還可以執行您認為不可能的任務。
宏是編程,但即使您不是開發人員也可以使用它們,您甚至不需要知道任何編程知識。

這是指廣義定義的宏,在魔獸世界中定義就更簡單明了一些~

首先澄清一些對宏的誤解和問題:
1. 什麼是宏
簡單來說,WOW每個操作就是一個命令(包括說話,釋放魔法等等等等),而宏就是一組命令集,也就是根據你的要求同時完成一組命令

2. 使用宏是不是違法
當然不是,如果違法blizzard為什麼要把宏放在界面中,宏是幫助大家減少操作困難性的官方工具

3. 宏可以做什麼
所有你想同時完成的事情都可以讓宏來一次完成,並且所有會不斷重復的命令(比如說話或其他動作)都可以事先宏裡面定義好
**但是不可以在一個宏里釋放兩個魔法或者技能,具體原因下文再談

讓我們先不涉及比較復雜的Script(關於Script的使用,我之後會寫相關的宏操作的進階文章),我們先來看看所有不懂得程序沒有編程基礎的玩家都能完成的宏
1. 經常要使用的對話/你的口號和宣言
在WOW中,你一定有經常需要說的話,比如牧師經常需要大喊「牧師正在受到攻擊,大家趕快救命,9999999……」,而下副本的時候隊長要招呼大家「情況不妙,牧師快跑,戰士死擋,大家扯乎」等等。而真的在這種危機情況中,你來得及打字把問題交待清楚嗎?這時刻宏就能助上你一臂之力:
新建一個宏(什麼什麼?不懂得怎麼新建宏?那麻煩請你去查一下官方或者其他網站的操作指導,我這里就不多羅嗦了),然後在宏的編輯框中輸入這樣的命令行(為方便大家,我用一對~~表示在同一行中的內容,實際使用時,請去除首尾的~標記):
~/p 牧師正在受到攻擊,大家趕快救命,9999999999……~
然後把你新建的這個宏象法術或者技能一樣拖放到快捷欄中,這樣你就可以快速的說出一大段文字來,如果你要說的話不止一行怎麼辦?很簡單,有幾行就說幾行,比如:
~/p 牧師正在受到攻擊,大家趕快救命,9999999999……~
~/p 趕快救我啊,否則我會恨死你們一輩子的……~
在這里附帶一個新手指導:/p 團隊說話;/s 對話泡泡;/g 工會說話;/ x在某個頻道說話(x為具體的數字,比如1是綜合頻道,2是交易頻道等……)
到現在為止都很簡單,對不對?讓我們接著往下

2. 釋放魔法和技能
很多時候,你往往需要告訴同伴們一些話後自己做一些動作,比如作為牧師的我往往需要在喊救命的同時,釋放一個「尖叫」的魔法,這個時候有個非常簡單的辦法完成這個宏:先打開你的魔法書,然後我們再次進入宏的編輯界面,在你已經編輯好的內容後面,SHIFT 左鍵選擇相應的魔法/技能,我們就得到以下的內容:
~/p 牧師正在受到攻擊,大家趕快救命,9999999999……~
~/釋放 心靈尖嘯(等級 1)~
這樣當你在危急時刻調用這個宏時,就不僅能及時向隊友求救,同時能趕跑2個圍攻你的怪8秒,爭取寶貴的自救時間
所有在法術書中的技能和魔法都可以這樣應用,只除了平時就不能拖放到快捷欄的被動技能。嗯,很容易理解,對不對?讓我們來看看稍微復雜一些的用法

3. 定義目標/使用目標參數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如何定義魔法/技能的目標並在對話中加入參數。下副本的時候,幾乎所有的隊員都可能向牧師求救,但是牧師一次只能救一人,在界面很卡的時候,牧師卡1秒就有可能帶來滅團的危險,這個時候使用宏能大大增加魔法的准確性和及時性
比如我可以常備兩個宏,專門用來給Tank加盾牌加血:
~/target 玩家名字~
~/釋放 真言術:盾(等級 3)~
以及
~/target 玩家名字~
~/釋放 治療(等級 1)
有的時候大家七嘴八舌的向你求救會弄得你暈頭轉向,當然你有你的判斷,但給大家打個招呼,讓沒有加血加盾的隊員耐心等候會促進團隊凝聚力,這個時候可以使用「%t」來告訴大家你當前加血加盾的對象是誰(%t一定是你的大頭像旁邊的大頭像,由於怪物攻擊可能會改變你的%t所代表的玩家名字,但是血和盾一定是加給自己人的,這個不用擔心)
以上文提到的加盾牌的宏為例:
~/target 玩家名字~
~/釋放 真言術:盾(等級 3)~
~/p 正在對%t加盾牌,4秒後才能為其他隊員加,請耐心等候~
像這樣定義了的宏,你只要在募集好隊員後確定哪個是Tank,然後把他的名字替代掉上文的玩家名字就可以了。

經常的,作為牧師的我需要把目標轉回自己,而其他隊員需要協助Tank一鼓作氣擊破一個敵人,我的宏就是:
~/target 玩家名字~
~/釋放 真言術:盾(等級 3)~
~/p 正在對%t加盾牌,4秒後才能為其他隊員加,請耐心等候~
~/target Yvonne~ *Yvonne是我的名字
而其他的隊員就有可能是
~/target 自己的名字~
~/釋放 增益或補血法術的名字(等級 X)~
~/assist Tank玩家名字~
其中/assist就寫協助某個玩家,把他的當前目標作為你的目標,如果選擇Tank的名字當然就是大家集中火力猛攻一個怪。/assist是可以使用%t作為參數的,比如隊伍中專職保護牧師的夥伴可以定義一個宏,在牧師求救的時候,把槍口立即對准正在攻擊牧師的怪:
~/assist %t~
使用的時候,聽到牧師求救,立刻點牧師的頭像然後使用宏,你的槍口就對准了對牧師威脅最大的怪了,我當然萬分的希望大家多多使用這個宏,呵呵
這里再提一個類似/assist的使用方法,但是也是極其有用的命令/follow。在和其他玩家一起組隊做任務的時候,往往我還在四處掠奪的時候,他就起跑了,等到我點他的頭像,右鍵然後跟隨的時候,他可能早就跑出我的視野之外,通常我會備著這樣一個宏
~/p 我現在正要跟隨%t,請你確定我跟上後再一起走~
~/assist %t~
到現在為止雖然開始有些復雜了,但應該都可以理解,對不對?接下來,我們來看看,為什麼不能在一個宏裡面使用兩個魔法/技能

4. 關於為何不能在一個宏裡面放兩個魔法/技能
一定有很多朋友像我一樣,在初初了解宏以後,非常希望能編出一個宏來釋放好幾個魔法/技能,比如我想要在逃命的時候除了尖叫外再加一個盾牌,然後最好再加上點血,而獵人可能希望組合各種射擊的方式,使攻擊效率最好(我們的工會主席就是如此,呵呵)。
但是這點基本上是做不到的,先說為什麼,再說有什麼辦法可以小小彌補一下。
首先,一個宏里的命令是幾乎同時發送給伺服器的(前後命令行之間的時間快慢相對動作而言可以忽略不計),而你的魔法/技能即使是即時釋放的,都需要差不多1秒的時間(以我的盾牌和恢復為例),如果你編輯了這樣一個宏:
~/釋放 心靈尖嘯(等級 1)~
~/target Yvonne
~/釋放 治療(等級 1)~
在實際使用中,系統一定會提示你「我還沒有準備好」,第二個魔法/技能是不會被釋放的。
有的朋友一定會說「我在其他地方看到有一個/in的用法,可以延遲的」,這里先說一句使用/in一定要先安裝一個插件cosmos(具體下載辦法,後文提示),並且/in後面不能跟cast也就是說不能跟施放魔法/技能。
有的朋友或許立刻想到,「那我可以先說話,然後在施放法術」,也就是:
~/釋放 心靈尖嘯(等級 1)~
~/in 1 p 我正在逃命中
~/target Yvonne
~/釋放 治療(等級 1)~
呵呵,非常好的想法,但是行不通。原因是,宏作為一組命令同時發送給伺服器,伺服器對每個的響應都幾乎是立即的,即使你用in,也只是在幾秒後才顯示你要的內容,而不是幾秒後在執行這條命令。也就是說,你的「/釋放 治療(等級 1)」並不會等到你in的內容說完後在執行,這個方法無效。
但是大家也不要覺得沮喪,雖然blizzard通過即時魔法也需要一定的時間釋放來大大減弱了宏的功能,但宏仍然是強大的,至少讓你一次少做兩三次鍵盤操作,我們來具體看一下到底那些東西可以在一個宏里共存,簡單來說,一個宏裡面可以共存的命令包括一個需要時間完成的命令 多個不需要時間完成的命令:
需要時間完成的命令包括:a釋放魔法/技能,b其他需要時間完成的動作(比如獵人的多重攻擊技能)
不需要時間完成的命令包括:a 說話,b 進入攻擊模式,c 讓你的寵物攻擊,d 使用物品,e 轉身動作/跑動動作
所以,聰明的你一定想到了彌補的辦法,對嗎?雖然我沒有辦法一邊尖叫,一邊加盾牌或者補血,但是我可以吃血瓶啊,並且可以自動轉向保護人的方向,然後開始狂奔……

『柒』 簡述二維繪圖命令和編輯命令有哪些

Point, line, circle, arc命令
1. 下拉菜單: 繪圖/點/(單點/多點)
命令: POINT(PO)
作用: 用於繪制輔助標記點. 特徵點及標注點等. 不過點的大小和形式由DDPTYPE命令控制或系統變數PDMODE和PDSIZE
2. 「繪圖」菜單: 直線
命令行: LINE
操作: 1) 指定第一點: 指定點或按ENTER鍵從上一條線或圓弧上繼續繪制
2) 指定下點或[閉合C/放棄U]:
>>繼續 從最近繪制的直線的端點延長它.
如果最近繪制了一條圓弧, 它的端點將定義為新直線的起點, 並且新直線與該圓弧相切.
>閉合 以第一條線段的起始點作為最後一條線段的端點,形成一個閉合的線段環. 在繪制了一系列線段(兩條或兩條以上)之後, 可以使用」閉合」選項.
>放棄 刪除直線序列中最近繪制的線段.
3. 「繪制」菜單: 圓
命令行: CIRCLE 該命令提供了六種繪制制圓的方法:
>>根據圓心與半徑繪制圓
指定圓的圓心或[三點(3P)/兩點(2P)/相切,相切,半徑(T)]: 輸入圓心點
直徑(D)/半徑 輸入半徑
>>根據圓心與直徑繪制圓
指定圓的圓心或[三點(3P)/兩點(2P)/相切,相切,半徑(T)]:2P
直徑上第一點:
直徑上第二點:
>>根據三點來繪制圓
指定圓的圓心或[三點(3P)/兩點(2P)/相切,相切,半徑(T)]:3P
直徑上第一點:
直徑上第一點:
直徑上第三點:
>>繪制給定半徑且與兩個實體相切的圓
指定圓的圓心或[三點(3P)/兩點(2P)/相切,相切,半徑(T)]:T
選擇第一條相切對象:
選擇第二條相切對象:
半徑(當前值):輸入半徑值
>>繪制與三個實體相切的圓 實質上就是三點確定圓//在選取三點時, 利用目標捕捉方式來選取.
4. 「繪圖」菜單: 圓弧
命令行: ARC A
指定圓弧的起點或[圓心(C)]:
操作1: 通過指定三點繪制圓弧的步驟
1) 從」繪圖」菜單中選擇」圓弧」」三個點」.
2) 指定起點
3) 在圓弧上指定點
4) 指定端點
操作2: 使用起點, 圓心和端點繪制圓弧的步驟
1) 從」繪圖」菜單中選擇」圓弧」」起點, 圓心, 端點」
2) 指定起點
3) 指定圓心
4) 指定端點
**方法很多, 圓弧的角度與半徑有正, 負值之分
CAD快捷鍵
F1: 獲取幫助
F2: 實現作圖窗和文本窗口的切換
F3: 控制是否實現對象自動捕捉
F4: 數字化儀控制
F5: 等軸測平面切換
F6: 控制狀態行上坐標的顯示方式
F7: 柵格顯示模式控制
F8: 正交模式控制
F9: 柵格捕捉模式控制
F10: 極軸模式控制
F11: 對象追蹤式控制
Ctrl+B: 柵格捕捉模式控制(F9)
剛剛看了一下
dra:半徑標注
ddi:直徑標注
dal:對齊標注
dan:角度標注
Ctrl+C: 將選擇的對象復制到剪切板上
Ctrl+F: 控制是否實現對象自動捕捉(f3)
Ctrl+G: 柵格顯示模式控制(F7)
Ctrl+J: 重復執行上一步命令
Ctrl+K: 超級鏈接
Ctrl+N: 新建圖形文件
Ctrl+M: 打開選項對話框
AA: 測量區域和周長(area)
AL: 對齊(align)
AR: 陣列(array)
AP: 載入*lsp程系
AV: 打開視圖對話框(dsviewer)
SE: 打開對相自動捕捉對話框
ST: 打開字體設置對話框(style)
SO: 繪制二圍面( 2d solid)
SP: 拼音的校核(spell)
SC: 縮放比例 (scale)
SN: 柵格捕捉模式設置(snap)
DT: 文本的設置(dtext)
DI: 測量兩點間的距離
OI:插入外部對相
Ctrl+1: 打開特性對話框
Ctrl+2: 打開圖象資源管理器
Ctrl+6: 打開圖象數據原子
Ctrl+O: 打開圖象文件
Ctrl+P: 打開列印對說框
Ctrl+S: 保存文件
Ctrl+U: 極軸模式控制(F10)
Ctrl+v: 粘貼剪貼板上的內容
Ctrl+W: 對象追 蹤式控制(F11)
Ctrl+X: 剪切所選擇的內容
Ctrl+Y: 重做
Ctrl+Z: 取消前一步的操作
A: 繪圓弧
B: 定義塊
C: 畫圓
D: 尺寸資源管理器
E: 刪除
F: 倒圓角
G: 對相組合
H: 填充
I: 插入
S: 拉伸
T: 文本輸入
W: 定義塊並保存到硬碟中
L: 直線
M: 移動
X: 炸開
V: 設置當前坐標
U: 恢復上一次操作
O: 偏移
P: 移動
Z: 縮放
顯示降級適配(開關) 【O】
適應透視圖格點 【Shift】+【Ctrl】+【A】
排列 【Alt】+【A】
角度捕捉(開關) 【A】
動畫模式 (開關) 【N】
改變到後視圖 【K】
背景鎖定(開關) 【Alt】+【Ctrl】+【B】
前一時間單位 【.】
下一時間單位 【,】
改變到上(Top)視圖 【T】
改變到底(Bottom)視圖 【B】
改變到相機(Camera)視圖 【C】
改變到前(Front)視圖 【F】
改變到等大的用戶(User)視圖 【U】
改變到右(Right)視圖 【R】
改變到透視(Perspective)圖 【P】
循環改變選擇方式 【Ctrl】+【F】
默認燈光(開關) 【Ctrl】+【L】
刪除物體 【DEL】
當前視圖暫時失效 【D】
是否顯示幾何體內框(開關) 【Ctrl】+【E】
顯示第一個工具條 【Alt】+【1】
專家模式?全屏(開關) 【Ctrl】+【X】
暫存(Hold)場景 【Alt】+【Ctrl】+【H】
取回(Fetch)場景 【Alt】+【Ctrl】+【F】
凍結所選物體 【6】
跳到最後一幀 【END】
跳到第一幀 【HOME】
顯示/隱藏相機(Cameras) 【Shift】+【C】
顯示/隱藏幾何體(Geometry) 【Shift】+【O】
顯示/隱藏網格(Grids) 【G】
顯示/隱藏幫助(Helpers)物體 【Shift】+【H】
顯示/隱藏光源(Lights) 【Shift】+【L】
顯示/隱藏粒子系統(Particle Systems) 【Shift】+【P】
顯示/隱藏空間扭曲(Space Warps)物體 【Shift】+【W】
鎖定用戶界面(開關) 【Alt】+【0】
匹配到相機(Camera)視圖 【Ctrl】+【C】
材質(Material)編輯器 【M】
最大化當前視圖(開關) 【W】
腳本編輯器 【F11】
新的場景 【Ctrl】+【N】
法線(Normal)對齊 【Alt】+【N】
向下輕推網格 小鍵盤【-】
向上輕推網格 小鍵盤【+】
NURBS表面顯示方式【Alt】+【L】或【Ctrl】+【4】
NURBS調整方格1 【Ctrl】+【1】
NURBS調整方格2 【Ctrl】+【2】
NURBS調整方格3 【Ctrl】+【3】
偏移捕捉 【Alt】+【Ctrl】+【空格】
打開一個MAX文件 【Ctrl】+【O】
平移視圖 【Ctrl】+【P】
互動式平移視圖 【I】
放置高光(Highlight)【Ctrl】+【H】
播放/停止動畫 【/】
快速(Quick)渲染 【Shift】+【Q】
回到上一場景*作 【Ctrl】+【A】
回到上一視圖*作 【Shift】+【A】
撤消場景*作 【Ctrl】+【Z】
撤消視圖*作 【Shift】+【Z】
刷新所有視圖 【1】
用前一次的參數進行渲染 【Shift】+【E】或【F9】
渲染配置 【Shift】+【R】或【F10】
在xy/yz/zx鎖定中循環改變 【F8】
約束到X軸 【F5】
約束到Y軸 【F6】
約束到Z軸 【F7】
旋轉(Rotate)視圖模式 【Ctrl】+【R】或【V】
保存(Save)文件 【Ctrl】+【S】
透明顯示所選物體(開關) 【Alt】+【X】
選擇父物體 【PageUp】
選擇子物體 【PageDown】
根據名稱選擇物體 【H】
選擇鎖定(開關) 【空格】
減淡所選物體的面(開關) 【F2】
顯示所有視圖網格(Grids)(開關) 【Shift】+【G】
顯示/隱藏命令面板 【3】
顯示/隱藏浮動工具條 【4】
顯示最後一次渲染的圖畫 【Ctrl】+【I】
顯示/隱藏主要工具欄 【Alt】+【6】
顯示/隱藏安全框 【Shift】+【F】
*顯示/隱藏所選物體的支架 【J】
顯示/隱藏工具條 【Y】/【2】
百分比(Percent)捕捉(開關) 【Shift】+【Ctrl】+【P】
打開/關閉捕捉(Snap) 【S】
循環通過捕捉點 【Alt】+【空格】
聲音(開關) 【/】
間隔放置物體 【Shift】+【I】
改變到光線視圖 【Shift】+【4】
循環改變子物體層級 【Ins】
子物體選擇(開關) 【Ctrl】+【B】
帖圖材質(Texture)修正 【Ctrl】+【T】
加大動態坐標 【+】
減小動態坐標 【-】
激活動態坐標(開關) 【X】
精確輸入轉變數 【F12】
全部解凍 【7】
根據名字顯示隱藏的物體 【5】
刷新背景圖像(Background)【Alt】+【Shift】+【Ctrl】+【B】
顯示幾何體外框(開關) 【F4】
視圖背景(Background)【Alt】+【B】
用方框(Box)快顯幾何體(開關) 【Shift】+【B】
打開虛擬現實 數字鍵盤【1】
虛擬視圖向下移動 數字鍵盤【2】
虛擬視圖向左移動 數字鍵盤【4】
虛擬視圖向右移動 數字鍵盤【6】
虛擬視圖向中移動 數字鍵盤【8】
虛擬視圖放大 數字鍵盤【7】
虛擬視圖縮小 數字鍵盤【9】
實色顯示場景中的幾何體(開關) 【F3】
全部視圖顯示所有物體 【Shift】+【Ctrl】+【Z】
*視窗縮放到選擇物體范圍(Extents) 【E】
縮放范圍 【Alt】+【Ctrl】+【Z】
視窗放大兩倍 【Shift】+數字鍵盤【+】
放大鏡工具 【Z】
視窗縮小兩倍 【Shift】+數字鍵盤【-】
根據框選進行放大 【Ctrl】+【w】
視窗互動式放大 【[】
視窗互動式縮小 【]】
軌跡視圖
加入(Add)關鍵幀 【A】
前一時間單位 【<】
下一時間單位 【>】
編輯(Edit)關鍵幀模式 【E】
編輯區域模式 【F3】
編輯時間模式 【F2】
展開對象(Object)切換 【O】
展開軌跡(Track)切換 【T】
函數(Function)曲線模式 【F5】或【F】
鎖定所選物體 【空格】
向上移動高亮顯示 【↓】
向下移動高亮顯示 【↑】
向左輕移關鍵幀 【←】
向右輕移關鍵幀 【→】
位置區域模式 【F4】
回到上一場景*作 【Ctrl】+【A】
撤消場景*作 【Ctrl】+【Z】
用前一次的配置進行渲染 【F9】
渲染配置 【F10】
向下收攏 【Ctrl】+【↓】
向上收攏 【Ctrl】+【↑】
材質編輯器
用前一次的配置進行渲染 【F9】
渲染配置 【F10】
撤消場景*作 【Ctrl】+【Z】
示意(Schematic)視圖
下一時間單位 【>】
前一時間單位 【<】
回到上一場景*作 【Ctrl】+【A】
撤消場景*作 【Ctrl】+【Z】
Active Shade
繪制(Draw)區域 【D】
渲染(Render)【R】
鎖定工具欄(泊塢窗) 【空格】
視頻編輯
加入過濾器(Filter)項目 【Ctrl】+【F】
加入輸入(Input)項目 【Ctrl】+【I】
加入圖層(Layer)項目 【Ctrl】+【L】
加入輸出(Output)項目 【Ctrl】+【O】
加入(Add)新的項目 【Ctrl】+【A】
加入場景(Scene)事件 【Ctrl】+【s】
編輯(Edit)當前事件 【Ctrl】+【E】
執行(Run)序列 【Ctrl】+【R】
新(New)的序列 【Ctrl】+【N】
撤消場景*作 【Ctrl】+【Z】
NURBS編輯
CV 約束法線(Normal)移動 【Alt】+【N】
CV 約束到U向移動 【Alt】+【U】
CV 約束到V向移動 【Alt】+【V】
顯示曲線(Curves)【Shift】+【Ctrl】+【C】
顯示控制點(Dependents)【Ctrl】+【D】
顯示格子(Lattices)【Ctrl】+【L】
NURBS面顯示方式切換【Alt】+【L】
顯示表面(Surfaces)【Shift】+【Ctrl】+【s】
顯示工具箱(Toolbox)【Ctrl】+【T】
顯示表面整齊(Trims)【Shift】+【Ctrl】+【T】
根據名字選擇本物體的子層級 【Ctrl】+【H】
鎖定2D 所選物體 【空格】
選擇U向的下一點 【Ctrl】+【→】
選擇V向的下一點 【Ctrl】+【↑】
選擇U向的前一點 【Ctrl】+【←】
選擇V向的前一點 【Ctrl】+【↓】
根據名字選擇子物體 【H】
柔軟所選物體 【Ctrl】+【s】
轉換到CurveCV 層級 【Alt】+【Shift】+【Z】
轉換到Curve層級 【Alt】+【Shift】+【C】
轉換到Imports層級 【Alt】+【Shift】+【I】
轉換到Point層級 【Alt】+【Shift】+【P】
轉換到SurfaceCV 層級 【Alt】+【Shift】+【V】
轉換到Surface層級 【Alt】+【Shift】+【S】
轉換到上一層級 【Alt】+【Shift】+【T】
轉換降級 【Ctrl】+【X】
FFD
轉換到控制點(ControlPoint)層級 【Alt】+【Shift】+【C】
到格點(Lattice)層級 【Alt】+【Shift】+【L】
到設置體積(Volume)層級 【Alt】+【Shift】+【S】
轉換到上層級 【Alt】+【Shift】+【T】
打開的UVW貼圖
進入編輯(Edit)UVW模式 【Ctrl】+【E】
調用*.uvw文件 【Alt】+【Shift】+【Ctrl】+【L】
保存UVW為*.uvw格式的文件 【Alt】+【Shift】+【Ctrl】+【S】
打斷(Break)選擇點 【Ctrl】+【B】
分離(Detach)邊界點 【Ctrl】+【D】
過濾選擇面 【Ctrl】+【空格】
水平翻轉 【Alt】+【Shift】+【Ctrl】+【B】
垂直(Vertical)翻轉 【Alt】+【Shift】+【Ctrl】+【V】
凍結(Freeze)所選材質點 【Ctrl】+【F】
隱藏(Hide)所選材質點 【Ctrl】+【H】
全部解凍(unFreeze)【Alt】+【F】
全部取消隱藏(unHide)【Alt】+【H】
從堆棧中獲取面選集 【Alt】+【Shift】+【Ctrl】+【F】
從面獲取選集 【Alt】+【Shift】+【Ctrl】+【V】
鎖定所選頂點 【空格】
水平鏡象 【Alt】+【Shift】+【Ctrl】+【N】
垂直鏡象 【Alt】+【Shift】+【Ctrl】+【M】
水平移動 【Alt】+【Shift】+【Ctrl】+【J】
垂直移動 【Alt】+【Shift】+【Ctrl】+【K】
平移視圖 【Ctrl】+【P】
象素捕捉 【S】
平面貼圖面/重設UVW 【Alt】+【Shift】+【Ctrl】+【R】
水平縮放 【Alt】+【Shift】+【Ctrl】+【I】
垂直縮放 【Alt】+【Shift】+【Ctrl】+【O】
移動材質點 【Q】
旋轉材質點 【W】
等比例縮放材質點 【E】
焊接(Weld)所選的材質點 【Alt】+【Ctrl】+【W】
焊接(Weld)到目標材質點 【Ctrl】+【W】
Unwrap的選項(Options) 【Ctrl】+【O】
更新貼圖(Map)【Alt】+【Shift】+【Ctrl】+【M】
將Unwrap視圖擴展到全部顯示 【Alt】+【Ctrl】+【Z】
框選放大Unwrap視圖 【Ctrl】+【Z】
將Unwrap視圖擴展到所選材質點的大小 【Alt】+【Shift】+【Ctrl】+【Z】
縮放到Gizmo大小 【Shift】+【空格】
縮放(Zoom)工具 【Z】
反應堆(Reactor)
建立(Create)反應(Reaction) 【Alt】+【Ctrl】+【C】
刪除(Delete)反應(Reaction) 【Alt】+【Ctrl】+【D】
編輯狀態(State)切換 【Alt】+【Ctrl】+【s】
設置最大影響(Influence)【Ctrl】+【I】
設置最小影響(Influence)【Alt】+【I】
設置影響值(Value)【Alt】+【Ctrl】+【V】
ActiveShade (Scanline)
初始化 【P】
更新 【U】
宏編輯器
累積計數器 【Q】

『捌』 二維圖形繪制常用的cad編輯命令有哪些

在繪制常用的CAD命令編輯,這些來說,其實我們有相關的經驗就可以進行製作

閱讀全文

與編輯命令2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說明wpf加密過程 瀏覽:142
java讀取list 瀏覽:702
iis7gzip壓縮 瀏覽:39
有什麼安卓機打吃雞好 瀏覽:597
三星u盤加密狗 瀏覽:473
php函數的返回值嗎 瀏覽:586
國企穩定程序員 瀏覽:327
編程貓如何使用教程視頻 瀏覽:218
安卓遠端網頁如何打日誌 瀏覽:218
壓縮flash大小 瀏覽:993
解壓的玩具教程可愛版 瀏覽:366
哪個求職app比較靠譜 瀏覽:888
java的讀法 瀏覽:59
nod32區域網伺服器地址 瀏覽:1002
數碼科技解壓 瀏覽:236
新網的雲伺服器管理界面復雜嗎 瀏覽:367
無人聲解壓強迫症視頻 瀏覽:572
計算機編譯運行 瀏覽:639
單片機嵌套 瀏覽:988
python字元串中符號 瀏覽: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