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程序命令 > 導線閉合命令

導線閉合命令

發布時間:2022-07-26 05:53:39

㈠ CAD如何繪制閉合導線

表格中整理坐標,把每個點的x,y坐標放在一個單元格用英文半形下的逗號隔開,復制坐標。。CAD中輸入直線l——粘貼坐標——閉合C...其實有了坐標和距離角度直接用直線畫也可以的

㈡ 全站儀閉合導線方法

. 角度閉合差計算與調整 n邊形閉合導線內角和的理論值為∑β理=(n-2)*180

閉合差fβ=∑β測-∑β理 ,若fβ不超過導線角度閉合差的容許值fβ容則將閉合差反符號平均分配到個觀測角中。

2. 用改正後的導線左角或右角推算各邊的坐標方位角:α前=α後+180+β左(用於測左角)①

α前=α後+180-β右(用於測右角)②

如果算出的α前>360,則減去360;用②計算時,如果α後+180<β右,則加360再減β右

㈢ pads中如何繪制閉合的導線

在router中,option-routing,interactive
routing欄將allow
loops
when…勾上,這樣就可以了,不需要了再將勾取消

㈣ 我想知道在工程測量中如何對導線進行閉合

從一個已知點出發,在連續測量多個點位後再到原出發點,這就叫導線的閉合,因為誤差的存在,在閉合時有可能產生誤差,這時你需要將誤差以每根導線長度為權重進行平差。
看到百笑狂生的回答了,忍不住想說幾句,這個什麼「原位往復閉合」、「開路測量閉合」等等,你是從哪兒學來的概念?反正在測量這個專業里是沒有這個概念的,樓主所說的導線測量,是建立平面控制網的一種最常見的測量方法,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
一、導線進行測量共有三種方法:
1、從一個已知點出發,依次對各個目標點進行測量,這種測量方式,因為累積誤差的原因,在精度要求較高的場合一般不採用,也談不上什麼閉合不閉合的問題;
2、從一個已知點出發,依次對各個目標點進行測量後,再回到這個已知點,也就是說,將已知點做為測量的最後一個點也進行測量。如果沒有誤差出現,那麼最後一個點的測量結果應與已知點相同,這就叫導線的閉合。如果有誤差你再根據規范要求進行平差;
3、還有一種情況便是從一個已知點出發,依次對各個目標點進行測量後,最後回到另一個已知點,這種情況的閉合叫「導線閉合於某已知點」,由此可見,這個測量結果還包含了原已知點的誤差,因此其精度不及前者,但有時限於測量對象分布條件的限制,可能也得採用。
上述測量方法,同時適用於水準測量,水準測量同樣也採用導線法,但所採用的儀器不同(以前測量時是分開的,現在因為全站儀的出現已經同步進行了)。
二、百笑狂生所謂的第一種測量方法,類似於導線中某個點的測量程序,對某個點的測量根據測量精度的要求不同,測回數要求也不同(盤左測完後旋轉180進行盤右測量算是一個測回)通常為四個測回,每次測量的原始數據只能直接填寫在專用的測量記錄本上,最終數量是多測回的平均值;百笑狂生所謂的第二種測量方法,實際上與後(前)方交匯有些類似,便無論是哪種交匯方式,那隻是三個點之間的關系,中間不能間接過渡。因此,可以發現上述兩個所謂的測量方法不是導線測量的方法,充其量不過是單點測量。
三、有一本書叫《測量學》,當時學時記得好像是同濟大學出的,倒不是讓你去死背公式,起碼你可以熟悉一下一些基本概念,比在這兒東問一句西問一句要系統得多,你說呢?
關於百笑狂生的質問,我想正好反過來問你最合適,你做過測量嗎?你又對測量懂多少?從你的回答可以看出你的確是對測量所知甚少!不!是少的可憐!我當然做過測量工作,而且是1:5萬的地形圖測量,比所謂的工程測量要復雜的多。和你說的正相反,我不是測量專業的,也不是建築專業的,我從不避諱!我的知識更多的是邊干邊學積累起來的,我倒是想干我的專業,可但我不能讓社會來適應我呀,所以我只好主動去適應社會了,其實深切地體會到自學的不易也是我到知道裡面來回答問題的動力之一。記得那是南疆改水工程結束的第二年,接到了一項測量任務,因為野外的環境不可能使人有機會進行網聊,老鄉家連電視都買不起,更談不上電腦了,我出發之前帶的就是我在回答樓主問題時提的那本《測量學》,我們公司那年剛買了一台全站儀,還沒有人會用,只好將經緯儀和水準儀一同帶上了,我實際測量過程中,是兩套儀器同時進行測量的,採用是傳統的平板儀,測量時三人一組,一個讀數,一個記錄,還有一名是專門背平板儀和帶圖紙的,你以為和在家裡上班一樣嗎?所選擇的通視點有時是不具備平面作業條件的,只好一個趴在地上,這樣才能將其在背上背的平板儀攤平,測完之後,將界石樁定位挖坑填埋好,還要做一個明顯的標志,因為老百姓的好奇心,常常會把控制點予以破壞,走時花錢買的國家三個二級控制點,一個也沒有找到,只好回省會重新購買,好不容易買了三個四級軍控點,但還是有兩個被破壞掉了,沒有辦法,只好從建立平面控制網開始,那個辛苦你是無法體會到的,測量工作在所有的野外作業中可以說是最為辛苦的,這么說是一點也不過分,狂生先生所舉例的例子,那就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一個野外測量工作環境,每天一早起來,先將午飯帶好,帶上軍用水壺!背上沉甸甸的地質包,因為經費有限,只能雇一名農工,為了節約這筆費用,大家輪流背界石樁,一個國家標準的界石樁至少有30斤,你背著它爬一天山試試!別說界石了,就是儀器設備也夠你受的,有時為了一個控制點,你需要去許多次,正所謂「看山跑死馬」,看著不遠,來回好幾遍你也受不了。因為沒有手機信號,靠的是旗語,但旗語有時也有表達不了的東西,沒辦法只好哼哧哼哧來回跑,一天下來累的夠嗆。你以為測量是個什麼工作呀!你沒有作過,你當然是無法體會其中的辛苦了,山區的測量是最辛苦的但其收費標准卻不如平原高,看來你是搞過預算的,那我問你,這是為什麼呀?想來你也不會!因為你根本不懂測量!我給你點提示:因為平原測量工作的復雜性分級比山區高,那為什麼高呀!狂生先生如果能回答對這個問題,也算是你在測量方面入了門了,否則,在測量方面你跟我叫板,你還不配!

㈤ 使用系統導線命令與使用平面布線命令繪制導線的區別是什麼

導線網就是平面控制網的一種,平面控制網包括:gps控制網,導線網,和三角網。其中導線網包括單一附和導線,閉合導線和支導線。總體來說都是來做控制的。只是范圍不同,gps網多用於城市等級平面控制網,可分等級。導線網就是在局部較小的范圍內,特別是隱蔽地區,城市街區,地下工程。三角網現在基本上不用了,是用於建立大面積控制。導線與電纜的區別不是看截面大小,也不是按線芯的多少, 而是看防護能力,電纜的外部有比較完善的防護能力, 如具有較強的抗拉,抗壓,防腐,防水,阻燃等特點; 或具有其它特殊性的,如同軸電纜,屏蔽電纜等。形式和使用情況如下: 1、附合導線,導線起始於一個已知控制點B而終止於另一個已知控制點C,已知控制點E可以有一條或幾條定邊與之相連接,也可以沒有定向邊與之相連接。該導線形式具有3個檢核條件,包括1個坐標方位角條件和2個坐標增量條件。 2、閉合導線,由一個已知控制點A出發,最終又回到這一點,形成一個閉合多邊形在閉合導線的已知控制點上至少應有一條定向邊與之相連接。該導線形式具有3個檢核條件,包括1個多邊形內角和條件和2個坐標增量條件。 3、支導線,從一個已知控制點c出發,既不附合於另一個已知控制點,也不閉合於原來的起始控制點。由於支導線缺乏檢核條件,故一般只限於在地形測量的圖根導線中採用。

㈥ 全站儀如何做閉合導線

以閉合導線左角為例,以兩個已知控制點A、B為起點,未知點為C、D、E、閉合至已知點B,觀測過程基本相同。

一、第一測站B點依次記錄以下觀測值:

1、觀測

測站點號B及其儀器高、後視點點號A及其覘高、前視點點號C及其覘高;以及前後視點一側回記錄數據如下(盤左半測回時,順時針轉動水平度盤照準目標;盤右半測回時,逆時針轉動水平度盤照準目標,要領:左-左-右-右、後-前-前-後):

2、讀數

盤左位置的後視點A的水平角讀數、天頂距讀數、斜距讀數;

盤左位置的前視點C的水平角讀數、天頂距讀數、斜距讀數;

盤右位置的前視點C的水平角讀數、天頂距讀數、斜距讀數;

盤右位置的後視點A的水平角讀數、天頂距讀數、斜距讀數;

二、需要計算的觀測值:

1、水平角計算:同一方向的2倍照準差--2C、同一方向盤左和盤右的平均讀數(以盤左為准)、前後視點的歸零方向值--即左角ABC。

2、天頂距計算:同一方向的2倍指標差-2i、同一方向盤左和盤右的平均讀數(以盤左為准)

3、斜距改平:由斜距和天頂距平均讀數求平距和高差。

4、直返覘高差計算:由平距、儀高和覘高可計算直返覘高差。可獲得測站B至後視A的返覘高差、測站B至前視C的直覘高差。

其他點同理。

三、室內計算:

1、高程計算:

各條導線邊的直返高差及其平均值,然後核算導線閉合差。根據與導線邊長成正比例分配原則高差閉合差,推算各個未知點的高程。

2、坐標計算:

(1)計算各個水平方向值的角度閉合差、根據角值個數反號平均分配原則對閉合差進行分配,獲得改正後的各個水平角方向值。

(2)由已知兩點AB的坐標反算方位角,以及改正後的水平方向值推算導線各邊的方位角。

(3)由各邊方位角和邊長計算X和Y坐標增量。

(4)計算未知點的X和Y坐標增量閉合差,根據與邊長成正比反號分配的原則進行分配,獲得改正後的X和Y坐標增量。

(5)由已知點B的X和Y坐標,以及未知點的改正後的X和Y坐標增量,推算各個未知點的X和Y坐標。

(6)導線閉合命令擴展閱讀

從G1點向G4點方向測量,測量的水平角為左角。導線等級採用一級,測量儀器採用2」級全站儀,採用兩個相同型號的棱鏡。按技術要求,每個測站需觀測兩個測回。

開始前的一些常識說明

導線邊:兩個導線點的連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叫做導線邊,所以導線邊長是兩相鄰點間的水平距離。

水平角:是指兩條相鄰導線邊組成的夾角。

左角和右角:把觀測的前進方向的左側的角叫做左角,右側的叫做右角,一般都測量左角。

前方點和後方點:前方點和後方點是相對測站點的位置來定的,在相對於測站點的觀測前進方向上叫前方點,反之叫後方點。比如測站在G2點時,G2的後方點是G1,前方點是D1。

盤左和盤右:通俗點說盤左就是常說的正鏡,盤右就是常說的倒鏡。

測回:盤左(正鏡)觀測完前方點和後方點的過程叫做上半測回,盤右(倒鏡)觀測完前方點和後方點的過程叫做下半測回。上半測回和下半測回都完成了就叫做一個測回。

置盤:就是手動設置水平度盤的讀數為某個特定值,導線觀測中第一測回水平角的初始讀數都可以置為0度0分0秒,後面第幾個測回置盤的度數按這個公式計算:置盤讀數=180÷總測回數。如2個總測回時要置盤2次,第一測回置為0,第2測回就置為90度。

3個總測回時要置盤3次,第一測回置為0,第二測回置為60度,第三測回置為120度。置盤的作用是為了抵消因儀器水平度盤劃分不均勻而造成的誤差。

㈦ 如何做導線閉合資料 和高程閉合資料

關於工程測量中如何對導線進行閉合:
有幾種方法,還要區分的是高程閉合和坐標閉合;
這兩種常見的方法有2種,1是原位往復閉合和開路測量閉合,原位往復閉合就是按原有的測量點,反向測量1次,與前次測量結果對照;
開路測量閉合,就是不按原來已經測量完的點,另找1條測量途徑,來效核關鍵測量點,這個方法的優點是能省下大量的時間,工程測量多採用這個方法。

資料不好上傳,給你個找的方法:
1.網路搜索「平面控制測量:布設閉合導線作為平面控制 PDF」可得一PDF資料。
2.網路搜索「測量技師鑒定理論考試試卷 doc」 。

㈧ 公路導線點如何閉合

在導線測量中,如果實際測量閉合點(附合點)的坐標與原先閉合點(附合點)的坐標完全一樣的,就是導線閉合,如果存在有一定的誤差且誤差在允許范圍內,就可以進行導線點坐標的調整,有一套公式,既要長度能閉合,而且坐標的X和Y也要閉合,具體的可以參看《工程測量學》教材。

㈨ 工程測量導線閉合公式!

這是一個附合導線計算角度閉合差並平差的過程。計算導線的角度閉合差fβ 實際上就是利用起始邊的坐標方位角(已知或者由起始邊兩端點的坐標計算得到)和各導線邊坐標方位角的觀測值(由觀測的水平角可推算出),推算出導線終邊的坐標方位角,而附合導線終邊的坐標方位角也可以由其兩端點的已知坐標計算出來,可作為已知量,所以由觀測角推算出的導線終邊的坐標方位角與其已知的坐標方位角之間的差值,就是整個導線的角度閉合差。根據這個原理,各個參考教材中的公式表達可能會略有不同,但只要是根據這個原理計算出的角度閉合差就應該是正確的。沒有原題,根據這個解題過程,我分析了一下,解題者應該是利用了這個公式

α前=α後+180°-β右

α前=α後-180°+β左

,把α移到等式左邊,計算出導線終邊與起始邊的已知坐標方位角的差值,理論上應該等於【各導線邊間的水平角之和+(或-)n*180°】,而各水平角是實測的,會存在一定的誤差,所以用【導線終邊與起始邊的已知坐標方位角的差值】減去【各導線邊間的水平角之和+(或-)n*180°】,就是實測值與理論值之間的差值,即角度閉合差。

最後一個公式就是計算角度改正數的公式,將整個導線的角度閉合差平均分配到各個觀測的水平角並反號,就是每個水平角的改正數。

希望對你能有幫助。

閱讀全文

與導線閉合命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pythonswampy示例 瀏覽:95
有沒有什麼語音講書看書的app 瀏覽:995
文件夾怎麼做標題 瀏覽:33
騰訊雲伺服器如何防止被攻擊 瀏覽:881
六稜柱的體積演算法 瀏覽:935
淘寶什麼雲伺服器好用 瀏覽:340
pythonoa項目 瀏覽:307
android杜比音效 瀏覽:341
殺手47為什麼連接不了伺服器 瀏覽:108
靜態路徑命令 瀏覽:533
一直編譯不過怎麼辦 瀏覽:829
汽車串聯並聯演算法 瀏覽:458
助眠解壓的聲音音頻小哥哥 瀏覽:277
pythoncmd換行 瀏覽:376
linux取消行號 瀏覽:355
安卓原生系統官網是什麼 瀏覽:444
底部主圖源碼 瀏覽:878
伺服器崩了有什麼提示 瀏覽:780
遠程海康伺服器用什麼瀏覽器 瀏覽:232
解壓報紙圖片 瀏覽: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