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懸賞翻譯-2
纏足
小腳被認為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屬性在中國。據了解,男子被吸引,不僅小腳,而且這樣造成的婦女走在不平衡的時裝。事實上,男人認為,小尺寸的約束,腳非常色情。
如果一個家庭希望爭取一個良好的婚姻為他們的女兒,這是必要的,她有小腳。因為理想的腳的大小是約三英寸長,年輕女孩誰希望結婚,以及需要有他們的腳的約束。顯然,未來的丈夫是更可能要問紅娘,如果該名女子小腳,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她有一個美麗的臉。
實踐纏足開始於11世紀。傳統的開始之間的行列,富裕和崇高,慢慢蔓延到婦女較常見的手段。最終,即使是一些農民,婦女纏足。纏足繼續在中國許多世紀以來,直到滿清王朝被推翻在1911年。纏足,當時取締。
有約束力的做法,開始對年輕女孩的英尺時,她被年齡介於3和11 。過程是非常痛苦和取得的步行令人難以置信的痛苦。
「腳下的幼兒受到脅迫和不懈的壓力,為對象不只是限於足,但使腳趾彎曲下,轉化為唯一及帶來的唯一和足跟接近一起盡可能。腳下是第一次按摩,然後所有的腳趾,但大腳趾被執意下,並保持在位置由綳帶來類似於一個數字8 。綳帶是過時要麼棉花或蠶絲;維持它從unraveling ,第二次和規模較小的綳帶,可能被放置在頂部的,要車縫在數點。這名少女受到這一進程,她的母親,誰約束腳下的最初和防止松動的綳帶「 。
雖然這是一種普遍的做法,為崇高和上流漢族婦女的清朝的約束他們的腳,滿族婦女沒有約束他們的腳。相反,他們穿的綉花鞋與提出的木製的唯一。鞋穿的滿族婦女壓縮英尺,以建立一個規模較小的外觀。高木製唯一還造成了婦女搖擺時,步行和站立在同一個有吸引力的方式,作為漢族婦女。
有反對纏足在清代的。在17世紀,滿族,企圖取消的做法,通過幾個不同的命令或法令失敗。另一項法令無效發出了在1847年。集團先進的思想家和少數婦女開始,使他們的意見和抗議,反對纏足清楚。
霍華德美國的征費。 1992年。荷花愛好者:完整的歷史,該色情的習俗,纏足在中國。
水牛:普羅米修斯的書籍,體育26 。
㈡ 急!!求一篇英語作文 求一篇英語作文以學生會名義寫 封倡議信 號召為災區建設貢獻力量
羊化石的傳說
在五蓮山西南坡的山腰上,有雙石彎曲相對,狀如二羊抵角,人稱「羊化石」。關於「羊化石」的故事,至今還在當地流傳著。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五蓮山前有個村莊,莊上有個財主名叫桂三。他有萬貫家財卻為富不仁,處處橫行鄉里,人送他一個外號叫「鬼三」。這鬼三,有良田千頃,山場萬畝,宅院三進,房屋百間。僱傭著長工、短工、廚師、奶娘等,上下有數百人。這些人受盡了「鬼三」的壓迫和剝削。單說放牧一項,牛馬驢騾數百頭,山羊數千隻,光放牧工就十幾人。但都沒有干滿一年的,少則幾日,多則幾個月,也有個別的干滿一年但掙不著錢,還得倒罰上幾百錢。當地方圓十幾里的窮人,沒有敢到他家打工的。
有一年春天,「鬼三」又張榜招收牧羊人,規定年薪銅錢五百個。出榜半月無人應工,急得「鬼三」兩頭竄火。眼看著欄里的只只肥羊日漸消瘦,團團打轉。一天,從東鄉來了個十四、五歲的英俊少年,名叫「彭用」,上門投工。「鬼三」對這位少年目測以後,喜出望外,當場把他收留,並宣布了牧羊的三條規矩:一是,一天三時吃住在山上;二是,病死一隻羊扣二百錢,少一隻羊罰五百錢;三是,工錢年底結算。盡管「鬼三」怎樣數落,彭用毫不折扣,商定,二月二日上工。
別看彭用年紀小,可是個放羊的老手,從五、六歲起就跟著爺爺在東山上放羊,練就一身硬本領。他十歲那年就聽人說「鬼三」家的工不好打,打工者人人賠錢。他聽了後十分詫異,一連幾天跑到五蓮山上,隱蔽在大牧場的叢林中,秘密觀察,他看到每天羊出入欄要過數,要檢查、驗收,十分細致。有一天正是他表弟秋後下工的日子,羊在出欄時,有隻很怪的羊到達牧場後就不見了。入欄時也不見那隻怪羊,過數時卻少了一隻,管家罰了他表弟一年的工錢。表弟兩手空空,白幹了一年,哭哭啼啼回了家,被不摸真情的父親毒打了一頓,含恨而死。彭用懷著對「鬼三」的無比憤恨,決心除掉這條惡狼。所以他和爺爺商量好,到「鬼三」家打工放羊,決心碰碰硬。
彭用,少年有志,牧羊有方,早出晚歸,謹慎小心。到九月,老羊壯,小羊旺,只只膘肥體胖。九個月無一頭病羊、傷羊,「鬼三」心裡自然高興,經常誇彭用能幹,說明年繼續用他放羊,工錢加倍。
陰歷十月初一是封閉場園門的日子,長工、短工都要下工。這天早晨,彭用把千隻羊的角上抹了一點紅色,單等管家過數,往日是千隻,今日卻變成了一千零一隻,這慧眼如金的精明少年,見到一隻羊的角上無紅色,在羊群中穿行,他手持皮鞭死死地盯住他。一到深草叢中,那隻怪羊就迅速往叢林中竄去。他加快腳步,跳上去就是狠狠的一鞭,這仇恨的重鞭把羊的屁股打出了鮮血,羊頭一回,彭用一看原來是披著羊皮賊頭賊腦的「鬼三」扮的假羊,這時才揭開了缺羊的秘密。彭用火冒三丈,上去就抓住「鬼三」,二人在場上打起滾來,活象二羊抵角,他死卡住瘦如乾柴、有氣無力的「鬼三」的脖子,直至斷氣。
由於二人相戰持久,頓時化做二羊抵角之石。從此也就有了「羊化石」的傳說,在民間流傳至今。
龜石的傳說
在五蓮山望海峰東北的山頂上,有一塊巨石形似向東方爬行的大烏龜。這就是從東路來的登山者首先看到的龜石,在當地至今還流傳著它的傳說。
傳說,在很久以前,五蓮山下是一片直接東洋的大海,五蓮山只是大海中的一個露尖小島。在五蓮山的西北面,也就是現在的三關口處,有座水陸相接的大碼頭,和岸上的塢頭小鎮相鄰。那些遠近航行的客貨漁船多在此港停泊,大批海商也來這里集結。於是這個不出名的小鎮,也漸漸的有了客棧、酒館、妓院、商市、作坊等。因此也就買賣興隆,街市繁榮,每到夜晚燈火通明,行人擠擠,熱鬧非凡。每天來這里歇腳打尖,品茶飲酒,設攤住店的人絡繹不絕。可是其中有個高大黝黑,不漁不商的黑臉大漢,每晚必至,吃酒似飲水,吞食如壯牛。每天在妓院中過夜,但不等雄雞報曉即速速離去。常在鎮上的人都認識他,卻不知他的姓名。有人問他,自稱大船上的水手,姓鄔名貴,是東海人士。後來海洋中曾發生過巨響,懲罰了他,這才知道他的真實來歷。
原來這鄔貴,是個假姓名,他的身世是一隻大烏龜,東海龍王手下的一員巡海大將,他負責東海西岸北片水域的安全巡查。因多年得不到提拔,日漸消極懶惰。每到夜晚,他南北草草走一趟,就來到這個塢頭鎮酒肆中痛飲無度,然後再去妓院玩弄如花似玉的女性,在雄雞高啼前返歸大海交還印牌,即卧巢大睡。有一天,他在酒肆中飲下上等老酒十餘碗,踉踉蹌蹌奔往妓院,老鴇子見又來了常客,就叫來了五個美女供他享樂,一直折騰到日出東海。他一看過了交牌時間,就從女人的懷抱中掙脫出去,赤條條地跑上碼頭,也不顧行人的嗤笑,便一頭扎進大海中,奮力向深淵游去。他的作為早就有細作報知龍王,當他游到五蓮山島邊的石岸時,就被龍王差來的值勤夜叉擒住,押上島頂,現出原形趴在地上,等候龍王的發落。大約在辰牌時分,就聽到一聲山搖地動的巨響,一顆灼熱的大火球在島頂爆炸,將這個貪酒好色失職的王八,煉成一塊赤裸裸的堅硬龜石。
從此,這里便有了關於龜石的傳說。
五丈人石的傳說
在五蓮山西風門正南,千層塔以東,有一塊高約20米,周圍數米,直立突兀的巨石,從西南面看去,形若身著長衫,雙手扶杖的的老翁,遠看五官端正,近看形象逼真,這就是五蓮山上118景之一的「五丈人石」。
傳說,明崇禎初年,皇帝下詔擴建五蓮山光明寺,敕遣工部修繕司伍用負責此事。這伍用祖籍浙江,官居三品。他接任務後,總覺得這是個發財的好差事。可又一想,要撈這么大的外快,自己動手會惹得同僚眼紅,會招來滅頂之災。於是,他想到了在河南任七品縣令的女婿卜正。這卜正為人刁鑽,一心想往上爬,年年拜門子,處處花銀子,品位就是上不去。這次奉旨擴建五蓮山寺廟,正是拉一把賢婿的好機會,何不把女婿調來工部,派去任寺廟擴建總管?主意拿定以後,即修一奏摺,夾帶銀票萬兩,送達吏部。不日,詔書飛至,卜正升為五品工部修繕司監工,任五蓮山光明寺擴建工程總監工。
這卜正跪接聖旨後,即起程奔赴山東。當他來到五蓮山下時,山路兩邊早就跪滿了大小地方官員,恭恭敬敬地在迎接欽差大人。卜正在百官簇擁下登上五蓮山,次日大擺酒宴盛請地方官員。在宴會上,他操著浙江話大講擴建之重大意義,隨即將攤派的銀兩分劃到各地應交的帳冊上,命令限期交納,否則以抗旨論處。
月余,各地官府把搜刮來的白銀絹帛送上山來。卜正一算,這些白銀加上朝廷下撥的內帑,足夠重建一座新寺院的開支。這卜正恣得連夜修書向丈人匯報收獲。後在擴建工程過程中,卜正利用購料壓價、回扣、壓底工錢等手段,又賺了一大筆銀子。
擴建工程結束以後,內務部派員把帳目一結,卻超支白銀千餘萬兩。遂上報朝廷,又加上地方官員偷偷奏了卜正搜刮民財一本。皇上龍顏大怒,敕派督察院欽差大臣上山稽查。經查,卜正貪污揮霍數額巨大,另有敲詐勒索、亂攤亂派等不合王法的行徑。皇上對卜正判了個就地正法。後又追查責任,即把伍用牽出。皇上念伍用侍政有功,叛了個軟禁五蓮山反省。伍用軟禁在五蓮山上羞愧至極。一年後自盡在一塊形似其人的巨石旁。從此,當地百姓把伍用的姓去掉「單立人」旁,將此石稱為「五丈人石」。
㈢ 納粹德國海軍的作戰歷史
起初德國海軍戰果頗多,擊沉不少同盟國商船,但因為希特勒對水面艦隊始終印象不佳,認為其建造緩慢且戰果小;而潛艇部隊建造速度快,還在法國陷落而取得西部港口後,對英國發動大規模的潛艇戰中取得一系列豐碩的戰果。德國海軍隨著戰事的進行,開始將戰力中心自水面艦移往潛艇部隊的「噸位戰」,而前者逐漸轉為存在艦隊的功能。德國海軍的潛艇數量在戰爭爆發時是當時世界海軍列強中最少者,但因為潛艇總司令卡爾·鄧尼茨以狼群戰術、先進的通信制度和戰略規劃而取得所有交戰國潛艇部隊里最大的戰績。到了1943年,德國潛艇在大西洋越來越力不從心,盟軍不但破解了密碼機和開發多種先進反潛武器,如更先進的聲納、雷達、深水炸彈,還投入了大量護衛航空母艦和反潛戰斗群進行護航;同年5月,德國潛艇因為損失過高而放棄了狼群戰術,改采單艦巡弋。戰爭末期,德國海軍雖研製了先進的通氣管式潛艇,如XXI級潛艇和XXIII級(German Type XXIII submarine),並投入使用直到戰爭結束,但仍無法扭轉戰敗的結果。 1939年8月19日德國海軍總司令埃里希·雷德爾對海軍下達戰爭動員令,將所有海軍艦艇進入至備戰狀態,雷德爾認為動員令不久即會解除,英法兩國會妥協但澤的領土紛爭,但在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其中戰爭海軍參與了西盤半島戰役和炮轟但澤灣)後2天,兩國對德宣戰。當雷德爾聽到宣戰消息時,他說道:「現在,水面艦隊能做的只有一件事,表現出他們懂得如何英勇赴死。」在Z計劃才剛起工的情況下,德國海軍此時能出戰的只有2艘戰列巡洋艦、3艘裝甲艦、2艘重巡洋艦、6艘輕巡洋艦和共34艘的驅逐艦和魚雷艇,鄧尼茨在日後說道:「早在戰爭爆發時,我們就被打敗了,因為德國並沒有在海上做好萬全准備。」德國最高統帥部迅速擬定了作戰計劃,雷德爾以早就派遣於海外的2艘裝甲艦發起攻勢,開始攻擊盟軍船隻;而鄧尼茨則趕緊派遣潛艇進入大西洋,德國官方宣布「無論是否懸掛中立國之旗幟都將會攻擊」,此時潛艇數量少以及希特勒下令潛艇必須遵守《捕獲法則》行事而難以有重大戰績,鄧尼茨還是希望在英國啟用護航制度前盡可能多擊沉一些船隻。9月3日,駛往美國的英國客輪雅典娜號(SS Athenia)因為意外而被U-30(German submarine U-30,1936)潛艇擊沉,成為開戰後第一艘被德國海軍擊沉的船隻,英國認為德國已啟用無限制潛艇戰的作戰模式,於是以護航制度來因應。英國在9月份被擊沉了43艘船,但開始護航後就只被擊沉1艘。由於英國已啟用護航制度,鄧尼茨想進行狼群戰術來因應,但潛艇數量太少,因而在第一次的集結過程中被擊沉3艘。9月30日,在鄧尼茨的說服下,希特勒下令潛艇部隊不必遵守《捕獲法則》而使得潛艇的獵殺戰果大有上升,但數量仍少。英國方面對護航制度存有歧見,一方認為它是一種防守而無實際成效,應額外組建獵殺潛艇的艦隊;另一方又認為不該浪費護航兵力,導致其制度沒有貫徹實施。德國水面艦隊則在拉普拉塔河口海戰中損失了斯比上將號,其後又有2艘輕巡洋艦被英軍潛艇重創,於港中修補,雷德爾派遣了數艘偽裝巡洋艦於海外攻擊商船,其他艦只則留在軍港中。
雖然陸上西線一直維持假戰狀態,但到了1940年因為一次大戰英國曾利用挪威領海封鎖德國艦隊,以及希特勒擔心其阻斷瑞典鐵礦砂的運輸和維德孔·吉斯林的游說,德軍於4月9日發動威瑟堡行動進攻挪威與丹麥,海軍同陸空軍協同作戰,德國雖然最後成功佔領各目標,但海軍表現頗糟,損失了1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10艘驅逐艦和4艘潛艇,同時也因為魚雷性能問題導致潛艇攻擊戰果少、艇員士氣低落。威瑟堡行動的結果對於德國海軍戰略擁有決定性的影響,使德國突破英國的海上封鎖、獲得了從日德蘭至北角的所有港口。1940年5月,德軍發起春季攻勢佔領法國,英國遠征軍撤退至本土,之後義大利對英法宣戰。希特勒登陸英國的海獅計劃因德國海軍在挪威的損失、替登陸部隊護航得交由空軍,之後因為不列顛空戰失敗而無限期的推延,雷德爾因此而繼續派遣軍艦前往大西洋攻擊商船。
第一段美好時光
法國投降為德國攻擊英國海上通航線帶來了極為便利的條件,德國潛艇不必再從威廉港出發,耗費油料和一星期的航行時間才能進入大西洋,能夠從法國港口更有效的觸及英國海上生命線,大西洋上的潛艇活動數量也因此增加了25%。由於法國淪陷,德國即將進攻英國本土,皇家海軍艦隊多調回待命,海上護航兵力變得相當薄弱,在1940年6月和7月,每一支船團僅配有一艘軍艦護航,而護航艦與岸基飛機的反潛設備只能對付水下目標而不能對在水面攻擊商船的潛艇,再加上英國因為擔心受到空中德國軍機的攻擊而要求所有商船改以愛爾蘭往蘇格蘭的北海峽航道航行,導致航線擁擠,德國潛艇得以在1940年7月至12月於獲得重大戰果,艇長稱其為「第一段美好時光(First Happy Time)」,光德國潛艇就擊沉了278艘商船,共1,492,054總噸數的物資。大西洋運輸物資的損失直到1940年9月2日美國的富蘭克林·D·羅斯福總統透過《基地驅逐艦協定》(Destroyers for Bases Agreement)提供了50艘驅逐艦給英國,情況才稍有改善。這段時間里雖然德國潛艇戰果豐碩,但因為潛艇數量太少,難以發起狼群戰術,雖然鄧尼茨曾利用義大利的潛艇試圖貫徹此戰術,但因為人員訓練和作戰方式等問題而作罷;同時也因為缺乏長程偵察機而無法充分利用這段時間獲得更大的戰果。
俾斯麥號沉沒
德國水面艦隊於1940年10月派出數艘裝甲艦、重巡洋艦和偽裝巡洋艦由北海進入大西洋攻擊商船,在海上大有斬獲,迫使英國作好戰斗以迎擊。1941年5月18日,德國海軍發起萊茵演習行動(Operation Rheinübung),企圖組織艦隊奪得北大西洋的制海權並以剛剛開始服役的俾斯麥號戰列艦吸引英國的主力艦,使其他德艦得以攻擊缺乏護航戰列艦的商船。此計劃曾遭艦隊司令剛瑟·力長斯(Günther Lütjens)的反對,他指出將此作戰延到兩艘戰列巡洋艦(指的是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它們曾在4月上旬受創,進入布雷斯特翻修,而皇家海軍又於此港外布下多處雷區,使得出勤時間一延再延)做好准備再進行,但遭雷德爾駁回,他指出若是到夏季才開始執行將會失去天候和晝短夜長這兩個有利條件;更重要的是,希特勒已在准備巴巴羅薩作戰,陸軍和空軍的需求將為最優先,若不在海上取得驚人勝利,難使希特勒繼續支持海軍艦隊。之後,在5月24日爆發了丹麥海峽海戰,俾斯麥號和歐根親王號擊沉皇家海軍的舊艦胡德號戰列巡洋艦、重創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而在3天後,皇家海軍派遣了大量軍艦前往、搜索攔截俾斯麥號,並將其擊沉。萊茵演習行動以德國海軍的失敗告終,使得希特勒對大型水面艦的興致降至谷底,成了水面艦隊和雷德爾的轉折點,也顯示皇家海軍已開始集結艦隊反擊。到了11月,皇家海軍也消滅了所有在外巡弋的德國偽裝巡洋艦。
英國反擊與蘇、美參戰
德國潛艇部隊的戰績於1940年10月達到最高峰,也開始使用狼群編隊,但其後因為冬季的到來略有下降。英國則開始組織反擊,重組了護航制度、將西航道司令部由普利茅斯改至利物浦、更換指揮官和進行更嚴謹的海空軍合作,英國透過政府密碼研究協會,對德國潛艇的電文和通信進行攔截,判斷其出沒位置,並向海軍部提供適合的航線與護航艦艇資訊,此舉大大改進了護航的效率。由於英軍的反潛技術有了相當的經驗,在1941年3月擊沉了不少潛艇(英國每損失五艘商船就擊沉一艘德國潛艇),其中還損失了3名王牌艇長。鄧尼茨此時擁有的潛艇數量仍僅有27艘,他決定派遣它們前往更西邊的航道,護航戰列艦和岸基飛機所不及處。1941年5月,德國潛艇U-101被盟軍所俘虜,並獲得一台通信用的恩尼格瑪密碼機,同時也改善了測向儀技術、雷達系統。
美國方面,美國總統羅斯福對德國潛艇態度越來越強硬,1939年9月23日美國就發表《巴拿馬宣言》,劃分了一個海上中立「安全區」,提供美國軍艦保護該海域的船隻,其後又有《驅逐艦協定》和《租借法案》、同意英國軍艦於美國造船廠檢修、還將其安全區向東延長,到了6月美國還駐軍於冰島,也使得德國與美國海軍的關系越來越緊張。1941年6月,英國破解了恩尼格瑪密碼,為反潛和護航作戰提供了重要的幫助,但因為鄧尼茲察覺到有異,下令將保密制度升級,英國的密碼優勢並未維持太久,反而被德國破解了英國海軍部的密碼。6月22日,希特勒進攻蘇聯,並調撥了相當的資源在對蘇戰爭上,且要求鄧尼茨不得攻擊美國船艦以免其參戰,英國則宣布將會支援蘇聯一切作戰物資,並透過北冰洋航線送達。12月7日,日本攻擊美國夏威夷的珍珠港基地,美國因此對日宣戰,德國也在12月11日對美國宣戰,戰場范圍因而擴大了。
第二段美好時光
鄧尼茲在1942年年底只有90艘潛艇,他認為要對美國發起攻勢,在最短時間內擊沉大量物資(每月810,000噸),以免其造船速度和反潛准備的增加導致大西洋海戰德國失敗。然而德國最高統帥部因為北非和馬爾他戰事告緊,一直要求鄧尼茨挪出兵力前往地中海和直布羅陀海域,鄧尼茲認為那是無謂的浪費。他策劃了以美國船隻為主要目標的擊鼓行動(Operation Drumbeat),由於美國沒有使用護航制度而不使用狼群戰術。美國因為太平洋戰爭而調移了許多原本可用來攻擊潛艇的軍艦,《租借法案》也轉移不少驅逐艦給了英國,使得美國本土海域缺乏防禦,美國海軍總司令恩斯特·金恩上將認為在護航船艦不足的情況下建立護航船團沒有意義,只有在擁有必要資源時才組建。德國潛艇於1942年1月至8月在美國東岸大有斬獲,並稱其為「第二段美好時光(Second Happy Time)」。
美國東海岸負責反潛作戰的大西洋艦隊所組建出的反潛艇隊也多為不適合此作戰的船隻且缺乏訓練,而從美國陸軍航空隊征調用來作為反潛機的B-17和B-24也因為陸海軍指揮權和從轟炸機轉為反潛機不適應而有各個問題。德國潛艇則因為每天截獲許多盟軍商船所發出的無線電訊號而大肆攻擊船團,美國則在反潛作戰上缺乏搜索與追擊的實戰經驗,海空力量也沒有協同,深水炸彈等武器性能也低落。一直到5月,美國海軍才開始了護航制度並對反潛制度加以改進。鄧尼茨因為美國東海岸防禦能力逐漸增強,他開始將潛艇派到防禦鬆散的墨西哥灣和北大西洋等其他海域以維持噸位戰計算所需達到的每月擊沉數。1942年夏,越來越多德國潛艇下水服役,鄧尼茨因而恢復啟用狼群戰術,還有派遣潛艇運輸秘密滲透破壞單位進入美國。 德國戰略上因為援蘇船隊的存在與英國多次派出突擊隊登陸挪威進行破壞行動,使希特勒認為其試圖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登陸反攻,他對此說道:「挪威是這場戰爭的『命運之地』」,要求「每一艘可動用的船艦都要部署於挪威。」,希特勒尤其要求從位在法國的主力艦穿越英吉利海峽,協防挪威,海軍作戰部便擬定賽博勒司行動(Operation Cerberus),成功移防了3艘主力艦和6艘驅逐艦,此外還向鄧尼茨征調潛艇。鄧尼茨認為此舉使得大西洋海戰原本就已顯不夠的潛艇兵力更加不足,但仍派遣了20艘潛艇。同時,主力艦轉往挪威也象徵了德國海軍放棄了遠洋作戰。1942年,駐防挪威的德國海軍艦隊有5艘主力艦和10艘潛艇,其中對盟軍戰略部署最大的就是提爾皮茨號戰斗艦。
1942年3月14日,希特勒下令將北極船團定為與俄國戰役相關的重要戰略目標,要求將其徹底阻絕。但運往摩爾曼斯克港口的船團僅受到德國在挪威的海空軍零星攻擊,主要是德國燃料短缺,嚴重限制了艦隊的作戰能力,1942年4月德國海軍僅能獲得月需求量10%的燃料,但潛艇因為使用柴油而未受影響,成了該地區真正的攻擊主力。1942年12月31日,在挪威北海爆發了巴倫支海海戰,錯失殲滅援蘇北極船隊的機會,希特勒對此結果十分不滿,也成了德國水面艦命運的轉折點,下令拆毀所有含驅逐艦的艦隊和取消水面艦的建造,將艦上的火炮、裝甲與官兵用以加強大西洋長城的防禦設施,雷德爾抗辯無效後就自己請辭了,而鄧尼茨則被任命為新的海軍總司令。鄧尼茨雖為潛艇指揮官但了解艦隊存在之價值,他說服了希特勒保留了水面艦隊(但停止了建造),改將海軍資源都投入潛艇中。在1943年發生的北角海戰(Battle of North Cape)中,皇家海軍約克公爵號(HMS Duke of York (17))擊沉了沙恩霍斯特號,之後大多數德國水面艦退至港口作為存在艦隊,牽制皇家海軍的部署。而提爾皮茨號戰斗艦不斷地穿梭於挪威的峽灣中,盟軍認為其對援蘇商船運輸造成非常大的威脅,持續以各種行動試圖癱瘓或擊沉它,最後在1944年的問答集行動(Operation Catechism)中成功擊沉,從此德國水面艦隊也無對盟軍實際的影響力了。 和水面艦隊駐於挪威的情況相比,大西洋海戰逐漸進入白熱化階段,雙方投入之兵力甚多,鄧尼茲取得了希特勒的信任加速生產潛艇,1943年的狼群規模越來越大。德國海軍參謀本部認為在1943年同盟國可建造10,800,000噸的新船(實際上是12,384,000噸),因此平均每月都應要擊沉總計900,000噸的船隻。在2月最後10天擊沉了28艘船(183,650噸)、3月的前10天共擊沉41艘船(229,949噸)、後10天又擊沉了44艘船(282,009噸)。在德國潛艇大有斬獲的同時,同盟國也在進步,包括改良超遠程飛機和使用新式反潛裝備、「利式」探照燈、刺蝟炮和新型深水炸彈等,德軍用來躲避盟軍的雷達裝置和密碼機也遭破解,盟國護航船隻開始大量出現護衛航空母艦,也開始從英國本土轟炸德國潛艇製造廠,反潛人員的技術也逐漸進步,潛艇更是無法應付飛機這種「不對稱」的戰斗兵種,盟軍巨大的生產力也令護航艦艇大量增加,也開始組建了「支援群」,專配於護航船團對潛艇採取攻擊。
德國潛艇的損失開始增加,2月有14艘被擊沉、3月13艘、4月12艘,但到5月22日該月的損失就有31艘。到了5月底,鄧尼茨認為噸位戰已經宣告失敗,盟軍已獲得戰略主導權,但他還是派出潛艇於海上游獵(單艇巡弋),9月和10月,德國潛艇僅擊沉了9艘船,但卻損失26艘潛艇。鄧尼茨在記事本上寫道:「很顯然,潛艇除了對敵人的牽製作戰外已毫無作為。」但他還是持續生產潛艇。鄧尼茨打算使用新式潛艇繼續與盟軍作戰,他和軍備部長阿爾伯特·斯佩爾將潛艇製造廠規模擴增,把每一個零件在各個不同地方生產再送到同一處組裝,大大增加了效率和抵抗盟軍對船廠的轟炸。 自從義大利於1940年6月對英法宣戰,就開辟了地中海戰場。從1941年9月到1944年5月,約有62艘德國潛艇穿過英國直布羅陀基地前往地中海,擊沉了數艘盟軍軍艦和商船,德國潛艇在此主要任務是打擊通往地中海英國馬爾他基地的補給、支援義大利海軍與掩護北非埃爾溫·隆美爾的德國非洲軍海上補給線,然而直到戰爭結束都沒有一艘地中海戰區的潛艇回到他們原本的基地,它們多在戰斗中被擊沉或是投降時鑿沉。鄧尼茲認為德國海軍在噸位戰上不應浪費數量已經算少的潛艇赴往其他戰場,大西洋才是決定性戰場,但他的意見沒有被採納(主要原因是雷德爾於1940年建議希特勒將主戰場轉往地中海)。
除了地中海外,戰爭海軍還派遣潛艇和偽裝巡洋艦前往太平洋、西非海域和印度洋擊沉盟軍商船,德國潛艇在此區常停駐於日本軍港,少數之後成為了日本潛艇。
另外還有在波羅的海與黑海和蘇聯艦隊交戰,同時維持東線北方集團軍的補給。 戰爭結束後,德國海軍中的雷德爾和鄧尼茨於紐倫堡審判中被起訴;英國海軍堅決反對起訴兩人,根據紐倫堡歷史學家約翰·圖薩斯(John Tusas)的報告,「英國海軍認為德國海軍進行的是一場合法公正的戰爭……他們明白關於海軍戰爭的法律是非常不嚴謹的,執行起來會有機可乘……」。英國法學家漢佛雷·瓦多克(Humphrey Waldock)認為:「審判德國海軍會面臨法律難題」,圖薩斯還因此總結指控德國海軍的證據是「不可靠和虛弱的」。美國海軍高層也有其同感,因為他們自己也在戰爭中對日本發起了無限制潛艇戰,且不會營救落水者,有時甚至還會攻擊其救生艇上的船員。然而因為受到蘇聯和法國政府的堅持,以及其在納粹德國重要的政治地位,兩人仍被起訴。雷德爾因為在戰爭爆發之初已有高級職位(海軍總司令),對以海軍幫助希特勒的戰爭行動有其責任,三項主要罪名:「發起侵略戰爭」、「制訂侵略計劃」和「犯有戰爭罪行」皆起訴(危害人類罪沒有起訴),但僅有制訂侵略計劃判決有罪(威瑟堡行動)。雖然此判決引起部分爭議,雷德爾最後被判決終身監禁,然而在判決時的1946年他已有70歲高齡,故因而減刑並在1955年9月獲釋。對鄧尼茨的審判中,第一條的「發起侵略戰爭」由於戰爭爆發之初鄧尼茨僅為上校軍銜而無罪;第二條的「制訂侵略計劃」雖然鄧尼茨作為海軍軍官僅是聽命行事,但陪審團仍判決其有罪;第三條的「犯有戰爭罪行」案例主要集中於拉克尼亞命令(Laconia Order),指控鄧尼茨於1942年12月發布該命令,要求艇長不營救落水者,並暗示殺死倖存者。然而鄧尼茨辯護律師提出多項證據作證絕無此事,且證人之言詞有其漏洞,美國的太平洋總司令切斯特·威廉·尼米茲上將也給予相關資訊,紐倫堡法庭的美國大法官弗朗西斯·貝弗利·比德爾宣稱:「德國人發起的潛艇戰爭比美國的還要公正」,並不支持鄧尼茨在這項罪行上有罪,但法國與蘇聯法官堅持其有罪,最後宣判有罪,判處10年監禁(紐倫堡法庭中被判有罪者最短的刑期)。
戰爭結束後,德國海軍只剩下少數軍艦由戰勝國處置。齊柏林伯爵號被蘇聯當作艦艇與戰機的靶船。而大部分的驅逐艦和魚雷艇則編入盟軍的艦隊中,驅逐艦被瓜分,萊比錫號載滿毒氣被拖往北海擊沉,紐倫堡號進入蘇聯海軍服役,改為馬可羅夫上將號(Admiral Makarov);歐根親王號則是被美國使用於十字路行動,測試水下核爆對水面船艦的傷害程度;挪威和丹麥得到少數魚雷艇。這些驅逐艦於1950年代紛紛退役,而一些魚雷艇則在1960年代回到了德國。為了進行戰後的掃雷作業,英國從1945年6月至1948年1月聘請德國水手和掃雷艇人員,組織了小型的「德國掃雷部門」,其中有前戰爭海軍27,000名人員和300艘船隻。1956年,西德加入北約組織,一個新的海軍組織誕生:聯邦海軍(Bundesmarine)。有些如埃里希·托普(Erich Topp)和奧托·克瑞奇米爾(Otto Kretschmer)等前戰爭海軍指揮官繼續為聯邦海軍服務;戰後不久東德的人民海軍(英語:Volksmarine)也跟著成立。1990年兩德統一後,海軍改名為德國海軍。
㈣ 破釜沉舟這個成語的來源
釜:鍋。把飯鍋打破,把渡船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孫子兵法·九地》:「焚舟破釜,若驅群羊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
《史記·項羽本紀》:「項羽已殺卿子冠軍(楚軍統帥宋義),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乃遣當陽春、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漳河),救鉅鹿。戰少利,陳餘復請兵。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孫子兵法》所說的「焚舟破釜」雖然也表示誓死決戰的意義,但尚未形成後世常談的典故故事。至《史記》所載「項羽破釜沉舟」事,才具備了典型性:項羽前鋒軍救巨鹿,初戰少利,項羽便率大軍渡過漳河,破釜沉舟以激厲士氣。終於殺蘇角,虜王離,大敗秦軍於巨鹿之野。
後以「破釜沉舟」表示下定決心,義無反顧。
明史可法《請出師討賊疏》:「我即卑宮菲食,嘗膽卧薪,聚才智之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之物力,破釜沉舟,尚恐無救於事。」(見《史忠正公集》
[編輯本段]出處
《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公元前209年,我國歷史上爆發了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犧牲後,劉邦和項羽率領的兩支軍隊逐漸壯大起來。公元前207年,項羽的起義軍與秦將章邯率領的秦軍主力部隊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開大戰;項羽不畏強敵,引兵渡漳水(由巨鹿東北流向東南的一條河)。渡河後,項羽命令全軍:「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巨鹿一戰,大破秦軍,項兵威震諸侯。
[編輯本段]典故
歷史背景: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的時候,在吳中(今江蘇省蘇州市)的項梁、項羽起而響應。項梁的父親,也就是項羽的祖父,是楚國名將項燕。項羽從小死了父親,是在叔叔項梁的照顧下長大的。他小小年紀便立志為國家報仇雪恥,叔父教他書法,他不用功;讓他去學習劍術,他也不肯努力。項梁很生氣就罵他沒有出息。但項羽卻說:「念書寫字,頂多記記姓名罷了;劍術學好了也只能和幾個人對打,我要學那種一人敵萬人的本領。」項梁聽項羽這么一說,認為侄子胸有大志,就教項羽學習兵法。項梁本人因善於結交朋友,碰到人家有什麼大事,他都趕去幫忙,當地的百姓都很喜歡他,他也就成了吳中豪傑的領袖,連地方官也要敬他幾分。
秦始皇最後一次巡遊時,經過吳中,許多人前來觀看。站在兩旁的百姓,一見這威風凜凜(lǐn)、豪華壯麗的皇帝車駕賓士而來,都獃獃地站著,大氣也不敢喘(chuǎn)。只有站在人群里比別人高出一頭的項羽,瞪著濃眉下一雙有神的大眼,脫口說道:「這有什麼了不起,誰都可以取代他!」項梁嚇得趕快捂住項羽的嘴悄悄地警告道:「你在這兒胡說八道,讓別人告發了可是要滅九族的呀。」回到家裡,項羽埋怨叔父說:「平日您總是讓我練習武藝,學習兵法,讓我念念不忘家國之恨,今天您怎麼這樣膽小怕事呢?」項梁說:「我們是要干一番大事業,不能心急氣躁。要想報仇,就必須學會等待時機。」
就在這一年,秦始皇在回咸陽的路上病死。第二年,二世繼位,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消息傳來以後,項梁和項羽萬分高興和激奮,他們感到為楚國報仇的時機已經到來了,就殺掉了當地的郡守,召集起8000子弟兵,起兵反秦。
過了不久,有消息傳來,陳勝被秦將章邯打敗,項梁趕快率領江東8000子弟兵,渡過長江,向西面前線挺進。一些零散的反秦隊伍,如陳嬰、英布、呂臣等率領的武裝,都紛紛投奔到項梁的隊伍中來,使這支部隊一下子增長到六七萬人。但是這時陳王已經被叛徒庄賈殺死,張楚政權已經四分五裂。在這個緊要關頭,項梁在薛縣(今山東省滕州市南)召開各路起義軍首領會議,商量要公推一個起義軍的首領。這時候,有個叫范增的70多歲的老頭子趕來獻計,他對項梁說:「秦滅六國,楚最不幸。楚懷王被騙到秦國,死在秦國,楚國人至今懷念著他。您從江東起兵,有很多人前來投奔您,這是因為您家世世代代是楚國的大將,人們希望您恢復楚國。您如果擁立楚懷王的後代為王,就一定能夠號召更多的老百姓。」
項梁覺得范增的話很有道理,就派人四處尋訪楚懷王的後代。沒過多久,大家找到一個楚懷王的孫子熊心,這時他才13歲,正替人家當放羊娃。於是項梁帶領大家把熊心立為楚王,為了順應楚人懷念故國的心情,仍稱他做「楚懷王」。這個消息傳開以後,果然又有很多人趕來參加項梁的隊伍。
項梁把楚懷王安置在盱眙(今山東省盱眙縣東北),自己帶兵繼續西進。他在東阿(今山東省陽谷縣東北)打敗章邯,又在濮陽(今河南省滑縣東北)東面大破秦軍,接著又攻下了定陶(今山東省菏澤市南)。這時候,原先齊、趙、燕、魏等國的舊貴族,也都在自己的土地上立了王,恢復了自己國家的名稱,秦朝的天下眼看就要完蛋了。項梁命令項羽和不久前來投奔他的劉邦帶兵急速西進。項羽和劉邦殺死了秦朝的大將李由。章邯見形勢危急,趕快請秦朝政府派援軍,乘著項梁得勝後驕傲自滿,沒有防備的機會,偷襲定陶,殺死了項梁。項梁一死,起義軍的隊伍受到很大損失,項羽、劉邦、呂臣等只好撤退到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一帶,採取守勢。
再說秦將章邯擊破了項梁率領的楚軍主力之後,認為楚軍元氣大傷,用不著擔心了,於是把項羽他們撇開不管,帶領大軍北渡黃河,攻打當時自稱趙王的趙歇。趙王和他的謀臣張耳、陳余沒有防備秦軍的進攻,一戰就敗,只好退到巨鹿(今河北省平鄉縣)固守。章邯派大將王離和涉間把巨鹿城圍困得如鐵桶一般,秦軍在城外布成了鐵牆般的防線,章邯自己則率領主力運輸糧草,供應王離的圍城大軍。
趙軍被圍困得頂不住了,趕緊派人四處求救,燕齊兩國授趙大軍早就趕到了,但一見秦軍勢力強大,誰也不肯充當那碰石頭的雞蛋,都縮頭縮腦地遠離秦軍駐扎。
再說楚懷王接到趙王求援的書信,趕緊准備援軍,派宋義為上將軍,叫他帶著次將項羽、末將范增北上救趙。
宋義率領大軍由彭城出發,將士們休整了幾個月,現在聽說要去和秦軍的主力拚殺,一個個摩拳擦掌,鬥志很旺。但是宋義卻是一個膽小怕事、自私自利的小人,他用甜言蜜語取得懷王的信任,騙取了兵權,但他根本就不想到城下和秦軍拚命。當他走到安陽(今山東省曹縣東)的時候,便號令全軍原地休息,這一住就是40多天,他自己每天在大帳中飲酒作樂,從不提出兵援趙的事。
項羽實在忍耐不住,便來見宋義:「救兵如救火,現在趙王危險,我們應該立即率兵渡過黃河,與趙王來個里應外合,就一定能夠大敗秦軍!」宋義斜著眼看了項羽一下,慢吞吞地說:「你哪裡懂得兵法的妙用!我們的目標是消滅秦軍,我的主意是先讓秦趙拼個你死我活,我們可以坐收漁翁之利。在戰場上沖鋒打仗,我比不上你,要說出謀劃策,你可就比我差遠了。」項羽遭到一場搶白,強壓著火兒沒發作,怒哼哼地走出了軍帳。
宋義沖著他的背影冷笑著,隨即起草了一道命令,公布於全軍說:「將士們打起仗來應該像虎狼那樣兇猛,可誰要是不服從命令,一概都得砍頭。」這顯然是沖著項羽來的,叫他乖乖地服從命令。
項羽本是個火暴脾氣,怎麼會咽下這口氣?一天早晨,他全副武裝,大步跨進宋義軍帳,再次要求立即出兵救趙。宋義大發脾氣,喊:「我的軍令已下,難道你要以頭試令嗎?」項羽大吼一聲:「我要借頭發令!」宋義本是個草包,頓時嚇得軟成一團,項羽一劍斬下他的腦袋。將士們聽說殺了宋義,都立刻表示願意服從項羽的指揮,並擁立項羽代理上將軍一職。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項羽擔任了援趙大軍的主帥,下令士兵每人帶足三天的口糧,然後又下令砸碎全部行軍做飯的鍋。將士們都愣了,項羽說:「沒有鍋,我們可以輕裝前去,立即挽救危在旦夕的趙國!至於吃飯嘛,讓我們到章邯軍營中取鍋做飯吧!」大軍渡過了漳(zhāng)河,項羽又命令士兵把渡船全都砸沉,同時燒掉所有的行軍帳篷。戰士們一看退路沒了,這場仗如果打不贏,就誰也活不成了。
項羽指揮楚軍很快包圍了王離的軍隊,同秦軍展開了9次激烈的戰斗,渡河的楚軍無不以一當十,以十當百,個個如下山猛虎,個個都奮勇拼殺。沙場之上,煙塵蔽日,殺聲震天。楚軍將士越斗越猛,直殺得山搖地動,血流成河。經過多次交鋒,楚軍終於以少勝多,把秦軍打得大敗,殺死了秦將蘇角,俘虜了王離,涉間被打得走投無路,放火自焚(fén)而死,章邯帶著殘兵敗將急忙後退。那些舊貴族派來的援軍,看到項羽大獲全勝,又是佩服,又是害怕。從此項羽就做了上將軍,諸侯的軍隊都歸他統率。
章邯帶領殘兵敗將後退了幾十里,派人到咸陽去求援兵。但趙高正忙著奪位,一個援兵也沒派,章邯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就率領剩下的秦軍投降了項羽。
巨鹿這一場惡戰,項羽的楚軍擊敗了秦軍的主力,強大的秦王朝已經無力抵擋農民起義軍的進攻了。不久,劉邦的隊打進咸陽,推翻了秦朝的統治。項羽立即帶兵西進,項羽被稱為「西楚霸王」范曾卻對你說:「如果你想永遠稱為大王,就必須殺死劉邦。」但是項羽心想:「曾經是朋友,為是么一定要成為敵人?」
在鴻門宴上你一再推延不願意殺死劉邦,還把劉邦封為漢王,可誰又有知道英雄相惜的情意呢?
你敗了,敗得一塌糊塗。盡管你「力拔山兮氣蓋世」,但你也只能突圍而逃,留下虞姬,香消玉損。
對面,就是你日夜思念的家鄉——江東。烏江江心有一條船,度過去你便可以重整旗鼓。
但你不願意度過烏江,認為無顏見江東父老,認為大勢已去,難有回天之力了。
你倒下了,帶著遺恨,也留給後世許多思考。
[編輯本段]近義詞
義無反顧、背水一戰、決一死戰、背城借一、孤注一擲
[編輯本段]反義詞
優柔寡斷、瞻前顧後、舉棋不定
[編輯本段]歇後語
項羽砸鍋
[編輯本段]用法
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做事的決心很大。
[編輯本段]示例
1.只要我們有~的決心,就能克服學習上的各種困難。
2.戰士們毫不畏懼,懷著破釜沉舟的決心,英勇地沖向敵人.
3.部隊迅速接受的外線作戰的方針,決心以破釜沉舟的精神,多打勝仗,搞好群眾工作,開創新的根據地.
[編輯本段]提示
「釜」不可寫成"斧".由於鍋是金屬做的,所以下面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