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問 在過程式控制制系統中OS ,ES ,AS分別都指的是什麼呢
os操作員站,es工程師站,as自動化站就是下位站點
『貳』 普通的程序員和大神級的程序員有什麼區別
『叄』 對用戶來說,CPU內部有三個最重要的寄存器,它們是() IR,A,B,IP,F
您的出題好像有問題吧?
不過給您提供全套資料 供參考:
1、數據寄存器 數據寄存器主要用來保存操作數和運算結果等信息,從而節省讀取操作數所需佔用匯流排和訪問存儲器的時間。
32位CPU有4個32位的通用寄存器EAX、EBX、ECX和EDX。對低16位數據的存取,不會影響高16位的數據。這些低16位寄存器分別命名為:AX、BX、CX和DX,它和先前的CPU中的寄存器相一致。
4個16位寄存器又可分割成8個獨立的8位寄存器(AX:AH-AL、BX:BH-BL、CX:CH-CL、DX:DH-DL),每個寄存器都有自己的名稱,可獨立存取。程序員可利用數據寄存器的這種「可分可合」的特性,靈活地處理字/位元組的信息。
寄存器AX和AL通常稱為累加器(Accumulator),用累加器進行的操作可能需要更少時間。累加器可用於乘、除、輸入/輸出等操作,它們的使用頻率很高;
寄存器BX稱為基地址寄存器(Base Register)。它可作為存儲器指針來使用;
寄存器CX稱為計數寄存器(Count Register)。在循環和字元串操作時,要用它來控制循環次數;在位操作中,當移多位時,要用CL來指明移位的位數;
寄存器DX稱為數據寄存器(Data Register)。在進行乘、除運算時,它可作為默認的操作數參與運算,也可用於存放I/O的埠地址。
在16位CPU中,AX、BX、CX和DX不能作為基址和變址寄存器來存放存儲單元的地址,但在32位CPU中,其32位寄存器EAX、EBX、ECX和EDX不僅可傳送數據、暫存數據保存算術邏輯運算結果,而且也可作為指針寄存器,所以,這些32位寄存器更具有通用性。詳細內容請見第3.8節——32位地址的定址方式。 [編輯本段]2、變址寄存器 32位CPU有2個32位通用寄存器ESI和EDI。其低16位對應先前CPU中的SI和DI,對低16位數據的存取,不影響高16位的數據。
寄存器ESI、EDI、SI和DI稱為變址寄存器(Index Register),它們主要用於存放存儲單元在段內的偏移量,用它們可實現多種存儲器操作數的定址方式(在第3章有詳細介紹),為以不同的地址形式訪問存儲單元提供方便。
變址寄存器不可分割成8位寄存器。作為通用寄存器,也可存儲算術邏輯運算的操作數和運算結果。
它們可作一般的存儲器指針使用。在字元串操作指令的執行過程中,對它們有特定的要求,而且還具有特殊的功能。具體描述請見第5.2.11節。 [編輯本段]3、指針寄存器 32位CPU有2個32位通用寄存器EBP和ESP。其低16位對應先前CPU中的SBP和SP,對低16位數據的存取,不影響高16位的數據。
寄存器EBP、ESP、BP和SP稱為指針寄存器(Pointer Register),主要用於存放堆棧內存儲單元的偏移量,用它們可實現多種存儲器操作數的定址方式(在第3章有詳細介紹),為以不同的地址形式訪問存儲單元提供方便。
指針寄存器不可分割成8位寄存器。作為通用寄存器,也可存儲算術邏輯運算的操作數和運算結果。
它們主要用於訪問堆棧內的存儲單元,並且規定:
BP為基指針(Base Pointer)寄存器,用它可直接存取堆棧中的數據;
SP為堆棧指針(Stack Pointer)寄存器,用它只可訪問棧頂。 [編輯本段]4、段寄存器 段寄存器是根據內存分段的管理模式而設置的。內存單元的物理地址由段寄存器的值和一個偏移量組合而成的,這樣可用兩個較少位數的值組合成一個可訪問較大物理空間的內存地址。
CPU內部的段寄存器:
CS——代碼段寄存器(Code Segment Register),其值為代碼段的段值;
DS——數據段寄存器(Data Segment Register),其值為數據段的段值;
ES——附加段寄存器(Extra Segment Register),其值為附加數據段的段值;
SS——堆棧段寄存器(Stack Segment Register),其值為堆棧段的段值;
FS——附加段寄存器(Extra Segment Register),其值為附加數據段的段值;
GS——附加段寄存器(Extra Segment Register),其值為附加數據段的段值。
在16位CPU系統中,它只有4個段寄存器,所以,程序在任何時刻至多有4個正在使用的段可直接訪問;在32位微機系統中,它有6個段寄存器,所以,在此環境下開發的程序最多可同時訪問6個段。
32位CPU有兩個不同的工作方式:實方式和保護方式。在每種方式下,段寄存器的作用是不同的。有關規定簡單描述如下:
實方式: 前4個段寄存器CS、DS、ES和SS與先前CPU中的所對應的段寄存器的含義完全一致,內存單元的邏輯地址仍為「段值:偏移量」的形式。為訪問某內存段內的數據,必須使用該段寄存器和存儲單元的偏移量。
保護方式: 在此方式下,情況要復雜得多,裝入段寄存器的不再是段值,而是稱為「選擇子」(Selector)的某個值。段寄存器的具體作用在此不作進一步介紹了,有興趣的讀者可參閱其它科技資料。 [編輯本段]5、指令指針寄存器 32位CPU把指令指針擴展到32位,並記作EIP,EIP的低16位與先前CPU中的IP作用相同。
指令指針EIP、IP(Instruction Pointer)是存放下次將要執行的指令在代碼段的偏移量。在具有預取指令功能的系統中,下次要執行的指令通常已被預取到指令隊列中,除非發生轉移情況。所以,在理解它們的功能時,不考慮存在指令隊列的情況。
在實方式下,由於每個段的最大范圍為64K,所以,EIP中的高16位肯定都為0,此時,相當於只用其低16位的IP來反映程序中指令的執行次序。
『肆』 es6語法是什麼
ECMAScript 6(以下簡稱ES6)是JavaScript語言的下一代標准。因為當前版本的ES6是在2015年發布的,所以又稱ECMAScript 2015。也就是說,ES6就是ES2015。雖然目前並不是所有瀏覽器都能兼容ES6全部特性,但越來越多的程序員在實際項目當中已經開始使用ES6了。
最常用的ES6特性
let, const, class, extends, super, arrow functions, template string, destructuring, default, rest arguments。
這些是ES6最常用的幾個語法,基本上學會它們,我們就可以走遍天下都不怕啦!我會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和例子來講解它們,保證一看就懂,一學就會。
let, const
這兩個的用途與var類似,都是用來聲明變數的,但在實際運用中他倆都有各自的特殊用途。
首先來看下面這個例子:
var name = 'zach'while (true) { var name = 'obama'
console.log(name) //obamabreak}console.log(name) //obama
使用var 兩次輸出都是obama,這是因為ES5隻有全局作用域和函數作用域,沒有塊級作用域,這帶來很多不合理的場景。第一種場景就是你現在看到的內層變數覆蓋外層變數。而let則實際上為JavaScript新增了塊級作用域。用它所聲明的變數,只在let命令所在的代碼塊內有效。
『伍』 企業管理方面:人員ES是什麼意思
我是一名咨詢師,對於ES的意思,應當是英文"Employees Satisfaction"的簡稱,中文"員工滿意"之意。
它是在CS經營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型企業管理方法。一般來說,企業的顧客有兩種:一是外部的顧客,二是內部的顧客。外部顧客通稱為消費者,"以客為尊,滿意至上"是贏得他們青睞與忠誠的不二法門。內部顧客其實就是員工,對他們的管理,事實上比外部顧客更復雜、更麻煩。目前的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已由支配、控制、命令,代之以尊重、包容、溝通、服務的員工滿意管理。ES強調,企業在做好外部CS經營的同時還應當開展有效地內部員工營銷。即把員工也當作顧客,通過轉變領導觀念,找對具備服務態度的員工、改善條件、培訓其服務技能,再激勵他們為顧客提供優質服務,進而形成熱心、專注的CS精神,使企業達到可持續發展。
這是一個新型企業管理概念,在中國民營企業裡面其實蠻多做得不錯。但是人力資源部門並不一定了解或系統掌握這個ES員工滿意管理的方法。為便於理解,舉個列子:
日本住友商社讓食堂"酒店化",職工宿舍"賓館化"。
該商社在東京的辦公大樓約有2000名職工,因場地限制,新裝修的食堂雖仍在地下二層,但由於運用間接採光技術同室外一樣明亮。整個面積為1640平方米,廚房佔地很小,餐廳顯得十分寬闊。主餐廳是自助式的,它由結賬櫃台隔成兩大部分。職工由電梯先到供餐廳選擇飯菜,經結賬櫃台進入用膳廳。結賬很簡單,既不需要餐券,也不需要現金,一張特製的磁卡即可支付,省事又衛生。共有516個席位的用膳廳以屏障分成面積不等的進餐區,餐桌形狀不一,大小不等,有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形的,小的可坐4人,大的可坐6人。用膳廳不僅鋪有地毯,牆壁上還懸掛著40多幅油畫,四周有盆景相襯,古典樂曲低回盪漾。職工緊張工作之餘來到這里,既能得到營養的補充,又能在和諧的氣氛中消除精神疲勞。與主餐廳相映成趣的是擁有130個席位的和式餐廳。其內部裝修以黑色為基調,職工在這里用餐"能以現代的感覺體會日本的精神"。餐廳採用到桌服務方式,每天有4套菜譜供選擇。夜晚,這里又是酒吧間和咖啡館,職工既可在此約會知已,也可在此招待主顧。還能承辦職工舉行的新年會、忘年會以及歡迎會、歡送會等。
住友商社總務部副部長崛尾先生說,長期以來,日本企業雖在提高工作效率,增強商品的國際競爭力方面取得相當的成功,但對職工的健康和福利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大企業雖都設有職工食堂,但給人的印象卻是「環境陰暗、態度冷漠、飯菜單調」。過去,人們常把廁所作為觀察企業管理狀況的「窗口」,而今,人們又把食堂看作企業有無活力的標志,因此,大企業紛紛通過裝修職工食堂來改善企業的形象。職工食堂同社會上餐廳的主要區別是,服務對象是固定的,為此,還必須做到營養均衡,價格適度。職工食堂雖屬住友商社所有,但管理委託專業供餐公司。商社只免費提供場地、水電和煤氣,但這部分費用必須通過飯菜價格還原給職工。供餐公司只能在雙方事先商定的最高價格範圍內實現利潤。這就是說,在食堂用餐者越多,利潤額就越大,否則就會虧損,責任自負。這樣一來,供餐公司就不得不想方設法增加品種,翻新花樣,降低成本,提高質量,以吸引職工進餐。現在食堂的自助餐廳供應的主餐共有60多種,其中有和式、西式和中式,每天3種,4周內不重樣。此外還有多種麵食、湯類、點心、色拉、小菜以及各種飲料,以滿足職工的不同需要,有效地保證了職工的健康,開業以來,每天約1200人用餐,進餐率比以前有大幅度提高。實現了食堂「酒店化」的標准,還做到了職工宿舍「賓館化」的水平。
可想而知,人員ES管理是一個全面、系統和高難度的管理工作。對於當下追求利潤為王的年代,能策劃或安排ES管理,是公司一種戰略行為!
『陸』 hibernetes mybatis 哪個好
各有各的好處,
1.1 Hibernate 簡介
Hibernate對資料庫結構提供了較為完整的封裝,Hibernate的O/R Mapping實現了POJO 和資料庫表之間的映射,以及SQL 的自動生成和執行。程序員往往只需定義好了POJO 到資料庫表的映射關系,即可通過Hibernate 提供的方法完成持久層操作。程序員甚至不需要對SQL 的熟練掌握, Hibernate/OJB 會根據制定的存儲邏輯,自動生成對應的SQL 並調用JDBC 介面加以執行。
1.2 MyBatis簡介
iBATIS 的著力點,則在於POJO 與SQL之間的映射關系。然後通過映射配置文件,將SQL所需的參數,以及返回的結果欄位映射到指定POJO。 相對Hibernate「O/R」而言,iBATIS 是一種「Sql Mapping」的ORM實現。
第二章 開發對比
開發速度
Hibernate的真正掌握要比Mybatis來得難些。Mybatis框架相對簡單很容易上手,但也相對簡陋些。個人覺得要用好Mybatis還是首先要先理解好Hibernate。
開發社區
Hibernate 與Mybatis都是流行的持久層開發框架,但Hibernate開發社區相對多熱鬧些,支持的工具也多,更新也快,當前最高版本4.1.8。而Mybatis相對平靜,工具較少,當前最高版本3.2。
開發工作量
Hibernate和MyBatis都有相應的代碼生成工具。可以生成簡單基本的DAO層方法。
針對高級查詢,Mybatis需要手動編寫SQL語句,以及ResultMap。而Hibernate有良好的映射機制,開發者無需關心SQL的生成與結果映射,可以更專注於業務流程。
第三章 系統調優對比
Hibernate的調優方案
制定合理的緩存策略;
盡量使用延遲載入特性;
採用合理的Session管理機制;
使用批量抓取,設定合理的批處理參數(batch_size);
進行合理的O/R映射設計
Mybatis調優方案
MyBatis在Session方面和Hibernate的Session生命周期是一致的,同樣需要合理的Session管理機制。MyBatis同樣具有二級緩存機制。 MyBatis可以進行詳細的SQL優化設計。
SQL優化方面
Hibernate的查詢會將表中的所有欄位查詢出來,這一點會有性能消耗。Hibernate也可以自己寫SQL來指定需要查詢的欄位,但這樣就破壞了Hibernate開發的簡潔性。而Mybatis的SQL是手動編寫的,所以可以按需求指定查詢的欄位。
Hibernate HQL語句的調優需要將SQL列印出來,而Hibernate的SQL被很多人嫌棄因為太丑了。MyBatis的SQL是自己手動寫的所以調整方便。但Hibernate具有自己的日誌統計。Mybatis本身不帶日誌統計,使用Log4j進行日誌記錄。
擴展性方面
Hibernate與具體資料庫的關聯只需在XML文件中配置即可,所有的HQL語句與具體使用的資料庫無關,移植性很好。MyBatis項目中所有的SQL語句都是依賴所用的資料庫的,所以不同資料庫類型的支持不好。
第四章 對象管理與抓取策略
對象管理
Hibernate 是完整的對象/關系映射解決方案,它提供了對象狀態管理(state management)的功能,使開發者不再需要理會底層資料庫系統的細節。也就是說,相對於常見的 JDBC/SQL 持久層方案中需要管理 SQL 語句,Hibernate採用了更自然的面向對象的視角來持久化 Java 應用中的數據。
換句話說,使用 Hibernate 的開發者應該總是關注對象的狀態(state),不必考慮 SQL 語句的執行。這部分細節已經由 Hibernate 掌管妥當,只有開發者在進行系統性能調優的時候才需要進行了解。
而MyBatis在這一塊沒有文檔說明,用戶需要對對象自己進行詳細的管理。
抓取策略
Hibernate對實體關聯對象的抓取有著良好的機制。對於每一個關聯關系都可以詳細地設置是否延遲載入,並且提供關聯抓取、查詢抓取、子查詢抓取、批量抓取四種模式。 它是詳細配置和處理的。
而Mybatis的延遲載入是全局配置的。
第五章 緩存機制對比
Hibernate緩存
Hibernate一級緩存是Session緩存,利用好一級緩存就需要對Session的生命周期進行管理好。建議在一個Action操作中使用一個Session。一級緩存需要對Session進行嚴格管理。
Hibernate二級緩存是SessionFactory級的緩存。 SessionFactory的緩存分為內置緩存和外置緩存。內置緩存中存放的是SessionFactory對象的一些集合屬性包含的數據(映射元素據及預定SQL語句等),對於應用程序來說,它是只讀的。外置緩存中存放的是資料庫數據的副本,其作用和一級緩存類似.二級緩存除了以內存作為存儲介質外,還可以選用硬碟等外部存儲設備。二級緩存稱為進程級緩存或SessionFactory級緩存,它可以被所有session共享,它的生命周期伴隨著SessionFactory的生命周期存在和消亡。
MyBatis緩存
MyBatis 包含一個非常強大的查詢緩存特性,它可以非常方便地配置和定製。MyBatis 3 中的緩存實現的很多改進都已經實現了,使得它更加強大而且易於配置。
默認情況下是沒有開啟緩存的,除了局部的 session 緩存,可以增強變現而且處理循環 依賴也是必須的。要開啟二級緩存,你需要在你的 SQL 映射文件中添加一行: <cache/>
字面上看就是這樣。這個簡單語句的效果如下:
映射語句文件中的所有 select 語句將會被緩存。
映射語句文件中的所有 insert,update 和 delete 語句會刷新緩存。
緩存會使用 Least Recently Used(LRU,最近最少使用的)演算法來收回。
根據時間表(比如 no Flush Interval,沒有刷新間隔), 緩存不會以任何時間順序 來刷新。
緩存會存儲列表集合或對象(無論查詢方法返回什麼)的 1024 個引用。
緩存會被視為是 read/write(可讀/可寫)的緩存,意味著對象檢索不是共享的,而 且可以安全地被調用者修改,而不幹擾其他調用者或線程所做的潛在修改。
所有的這些屬性都可以通過緩存元素的屬性來修改。
比如: <cache eviction="FIFO" flushInterval="60000" size="512" readOnly="true"/>
這個更高級的配置創建了一個 FIFO 緩存,並每隔 60 秒刷新,存數結果對象或列表的 512 個引用,而且返回的對象被認為是只讀的,因此在不同線程中的調用者之間修改它們會 導致沖突。可用的收回策略有, 默認的是 LRU:
LRU – 最近最少使用的:移除最長時間不被使用的對象。
FIFO – 先進先出:按對象進入緩存的順序來移除它們。
SOFT – 軟引用:移除基於垃圾回收器狀態和軟引用規則的對象。
WEAK – 弱引用:更積極地移除基於垃圾收集器狀態和弱引用規則的對象。
flushInterval(刷新間隔)可以被設置為任意的正整數,而且它們代表一個合理的毫秒 形式的時間段。默認情況是不設置,也就是沒有刷新間隔,緩存僅僅調用語句時刷新。
size(引用數目)可以被設置為任意正整數,要記住你緩存的對象數目和你運行環境的 可用內存資源數目。默認值是1024。
readOnly(只讀)屬性可以被設置為 true 或 false。只讀的緩存會給所有調用者返回緩 存對象的相同實例。因此這些對象不能被修改。這提供了很重要的性能優勢。可讀寫的緩存 會返回緩存對象的拷貝(通過序列化) 。這會慢一些,但是安全,因此默認是 false。
相同點
Hibernate和Mybatis的二級緩存除了採用系統默認的緩存機制外,都可以通過實現你自己的緩存或為其他第三方緩存方案,創建適配器來完全覆蓋緩存行為。
不同點
Hibernate的二級緩存配置在SessionFactory生成的配置文件中進行詳細配置,然後再在具體的表-對象映射中配置是那種緩存。
MyBatis的二級緩存配置都是在每個具體的表-對象映射中進行詳細配置,這樣針對不同的表可以自定義不同的緩存機制。並且Mybatis可以在命名空間中共享相同的緩存配置和實例,通過Cache-ref來實現。
兩者比較
因為Hibernate對查詢對象有著良好的管理機制,用戶無需關心SQL。所以在使用二級緩存時如果出現臟數據,系統會報出錯誤並提示。
而MyBatis在這一方面,使用二級緩存時需要特別小心。如果不能完全確定數據更新操作的波及范圍,避免Cache的盲目使用。否則,臟數據的出現會給系統的正常運行帶來很大的隱患。
第六章 Hibernate與Mybatis對比總結
兩者相同點
Hibernate與MyBatis都可以是通過SessionFactoryBuider由XML配置文件生成SessionFactory,然後由SessionFactory 生成Session,最後由Session來開啟執行事務和SQL語句。其中SessionFactoryBuider,SessionFactory,Session的生命周期都是差不多的。
Hibernate和MyBatis都支持JDBC和JTA事務處理。
Mybatis優勢
MyBatis可以進行更為細致的SQL優化,可以減少查詢欄位。
MyBatis容易掌握,而Hibernate門檻較高。
Hibernate優勢
Hibernate的DAO層開發比MyBatis簡單,Mybatis需要維護SQL和結果映射。
Hibernate對對象的維護和緩存要比MyBatis好,對增刪改查的對象的維護要方便。
Hibernate資料庫移植性很好,MyBatis的資料庫移植性不好,不同的資料庫需要寫不同SQL。
Hibernate有更好的二級緩存機制,可以使用第三方緩存。MyBatis本身提供的緩存機制不佳。
他人總結
Hibernate功能強大,資料庫無關性好,O/R映射能力強,如果你對Hibernate相當精通,而且對Hibernate進行了適當的封裝,那麼你的項目整個持久層代碼會相當簡單,需要寫的代碼很少,開發速度很快,非常爽。
Hibernate的缺點就是學習門檻不低,要精通門檻更高,而且怎麼設計O/R映射,在性能和對象模型之間如何權衡取得平衡,以及怎樣用好Hibernate方面需要你的經驗和能力都很強才行。
iBATIS入門簡單,即學即用,提供了資料庫查詢的自動對象綁定功能,而且延續了很好的SQL使用經驗,對於沒有那麼高的對象模型要求的項目來說,相當完美。
iBATIS的缺點就是框架還是比較簡陋,功能尚有缺失,雖然簡化了數據綁定代碼,但是整個底層資料庫查詢實際還是要自己寫的,工作量也比較大,而且不太容易適應快速資料庫修改。
『柒』 匯編問題
在8086裡面,16位通用寄存器為ax,bx,cx,dx,
在80386里,寄存器為32位,對應8086,即為eax,ebx,ecx,edx
dword ptr fs:[0] 表示fs*16+0處的一個雙字
另外,div ebx 即 (edx,eax)/ebx
這里顯然應為mov edx,0 ,或者直接用CDQ對cdx進行擴展,CDQ 雙字擴展. (把EAX中的字的符號擴展到EDX中去)
整個代碼的意思就是:
先將00501a32入棧,再將fs*16+0處的一個雙字入棧,再做除法
(edx,eax)/ebx
附:關於寄存器:
計算機寄存器分類簡介:
32位CPU所含有的寄存器有:
4個數據寄存器(EAX、EBX、ECX和EDX)
2個變址和指針寄存器(ESI和EDI) 2個指針寄存器(ESP和EBP)
6個段寄存器(ES、CS、SS、DS、FS和GS)
1個指令指針寄存器(EIP) 1個標志寄存器(EFlags)
1、數據寄存器
數據寄存器主要用來保存操作數和運算結果等信息,從而節省讀取操作數所需佔用匯流排和訪問存儲器的時間。
32位CPU有4個32位的通用寄存器EAX、EBX、ECX和EDX。
對低16位數據的存取,不會影響高16位的數據。
這些低16位寄存器分別命名為:AX、BX、CX和DX,它和先前的CPU中的寄存器相一致。
4個16位寄存器又可分割成8個獨立的8位寄存器(AX:AH-AL、BX:BH-BL、CX:CH-CL、DX:DH-DL),每個寄存器都有自己的名稱,可獨立存取。
程序員可利用數據寄存器的這種「可分可合」的特性,靈活地處理字/位元組的信息。
寄存器EAX通常稱為累加器(Accumulator),用累加器進行的操作可能需要更少時間。可用於乘、 除、輸入/輸出等操作,使用頻率很高;
寄存器EBX稱為基地址寄存器(Base Register)。它可作為存儲器指針來使用;
寄存器ECX稱為計數寄存器(Count Register)。
在循環和字元串操作時,要用它來控制循環次數;在位操作中,當移多位時,要用CL來指明移位的位數;
寄存器EDX稱為數據寄存器(Data Register)。在進行乘、除運算時,它可作為默認的操作數參與運算,也可用於存放I/O的埠地址。
在16位CPU中,AX、BX、CX和DX不能作為基址和變址寄存器來存放存儲單元的地址,
在32位CPU中,其32位寄存器EAX、EBX、ECX和EDX不僅可傳送數據、暫存數據保存算術邏輯運算結果,
而且也可作為指針寄存器,所以,這些32位寄存器更具有通用性。
2、變址寄存器
32位CPU有2個32位通用寄存器ESI和EDI。
其低16位對應先前CPU中的SI和DI,對低16位數據的存取,不影響高16位的數據。
寄存器ESI、EDI、SI和DI稱為變址寄存器(Index Register),它們主要用於存放存儲單元在段內的偏移量,
用它們可實現多種存儲器操作數的定址方式,為以不同的地址形式訪問存儲單元提供方便。
變址寄存器不可分割成8位寄存器。作為通用寄存器,也可存儲算術邏輯運算的操作數和運算結果。
它們可作一般的存儲器指針使用。在字元串操作指令的執行過程中,對它們有特定的要求,而且還具有特殊的功能。
3、指針寄存器
其低16位對應先前CPU中的BP和SP,對低16位數據的存取,不影響高16位的數據。
32位CPU有2個32位通用寄存器EBP和ESP。
它們主要用於訪問堆棧內的存儲單元,並且規定:
EBP為基指針(Base Pointer)寄存器,用它可直接存取堆棧中的數據;
ESP為堆棧指針(Stack Pointer)寄存器,用它只可訪問棧頂。
寄存器EBP、ESP、BP和SP稱為指針寄存器(Pointer Register),主要用於存放堆棧內存儲單元的偏移量,
用它們可實現多種存儲器操作數的定址方式,為以不同的地址形式訪問存儲單元提供方便。
指針寄存器不可分割成8位寄存器。作為通用寄存器,也可存儲算術邏輯運算的操作數和運算結果。
4、段寄存器
段寄存器是根據內存分段的管理模式而設置的。內存單元的物理地址由段寄存器的值和一個偏移量組合而成
的,這樣可用兩個較少位數的值組合成一個可訪問較大物理空間的內存地址。
CPU內部的段寄存器:
ECS——代碼段寄存器(Code Segment Register),其值為代碼段的段值;
EDS——數據段寄存器(Data Segment Register),其值為數據段的段值;
EES——附加段寄存器(Extra Segment Register),其值為附加數據段的段值;
ESS——堆棧段寄存器(Stack Segment Register),其值為堆棧段的段值;
EFS——附加段寄存器(Extra Segment Register),其值為附加數據段的段值;
EGS——附加段寄存器(Extra Segment Register),其值為附加數據段的段值。
在16位CPU系統中,它只有4個段寄存器,所以,程序在任何時刻至多有4個正在使用的段可直接訪問;在32位
微機系統中,它有6個段寄存器,所以,在此環境下開發的程序最多可同時訪問6個段。
32位CPU有兩個不同的工作方式:實方式和保護方式。在每種方式下,段寄存器的作用是不同的。有關規定簡
單描述如下:
實方式: 前4個段寄存器CS、DS、ES和SS與先前CPU中的所對應的段寄存器的含義完全一致,內存單元的邏輯
地址仍為「段值:偏移量」的形式。為訪問某內存段內的數據,必須使用該段寄存器和存儲單元的偏移量。
保護方式: 在此方式下,情況要復雜得多,裝入段寄存器的不再是段值,而是稱為「選擇子」(Selector)的某個值。。
5、指令指針寄存器
32位CPU把指令指針擴展到32位,並記作EIP,EIP的低16位與先前CPU中的IP作用相同。
指令指針EIP、IP(Instruction Pointer)是存放下次將要執行的指令在代碼段的偏移量。
在具有預取指令功能的系統中,下次要執行的指令通常已被預取到指令隊列中,除非發生轉移情況。
所以,在理解它們的功能時,不考慮存在指令隊列的情況。
6、標志寄存器
一、運算結果標志位
1、進位標志CF(Carry Flag)
進位標志CF主要用來反映運算是否產生進位或借位。如果運算結果的最高位產生了一個進位或借位,那麼,其值為1,否則其值為0。
使用該標志位的情況有:多字(位元組)數的加減運算,無符號數的大小比較運算,移位操作,字(位元組)之間移位,專門改變CF值的指令等。
2、奇偶標志PF(Parity Flag)
奇偶標志PF用於反映運算結果中「1」的個數的奇偶性。如果「1」的個數為偶數,則PF的值為1,否則其值為0。
利用PF可進行奇偶校驗檢查,或產生奇偶校驗位。在數據傳送過程中,為了提供傳送的可靠性,如果採用奇偶校驗的方法,就可使用該標志位。
3、輔助進位標志AF(Auxiliary Carry Flag)
在發生下列情況時,輔助進位標志AF的值被置為1,否則其值為0:
(1)、在字操作時,發生低位元組向高位元組進位或借位時;
(2)、在位元組操作時,發生低4位向高4位進位或借位時。
對以上6個運算結果標志位,在一般編程情況下,標志位CF、ZF、SF和OF的使用頻率較高,而標志位PF和AF的使用頻率較低。
4、零標志ZF(Zero Flag)
零標志ZF用來反映運算結果是否為0。如果運算結果為0,則其值為1,否則其值為0。在判斷運算結果是否為0時,可使用此標志位。
5、符號標志SF(Sign Flag)
符號標志SF用來反映運算結果的符號位,它與運算結果的最高位相同。在微機系統中,有符號數採用碼表示法,所以,SF也就反映運算結果的正負號。運算結果為正數時,SF的值為0,否則其值為1。
6、溢出標志OF(Overflow Flag)
溢出標志OF用於反映有符號數加減運算所得結果是否溢出。如果運算結果超過當前運算位數所能表示的范圍,則稱為溢出,OF的值被置為1,否則,OF的值被清為0。
「溢出」和「進位」是兩個不同含義的概念,不要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