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程序員為什麼會出現35歲的職業危機,應該如何度過呢
程序員35歲危機真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而且幾乎是一邊倒,都認為35歲是絕大多數程序員結束職業生涯的年齡,程序員吃青春飯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但我想要說的是,程序員哪來的什麼35歲危機?壓根就不關程序員這個職業什麼事情。
2.要求與能力不匹配
35歲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還要買房買車,經濟壓力越來越大,就需要更多的收入加以支撐。
然而很多人卻沒有認清自己,認為自己資歷深,薪酬待遇要求很高,能力卻沒有達到該有的水平,進而找不到工作,出現「35歲危機」。
所以,到了35歲被淘汰了,跟職業沒有太大關系,跟個人關系很大。一名公務員年齡大了,經濟壓力也大了,被迫轉行也會面臨自己的35歲危機。
且不說程序員35歲不寫代碼,不代表全部被淘汰,還有可能是他們有了更好的選擇。就說整體與個體的關系,很多人都會搞混掉。
舉幾個例子:
2019年,中國人均月收入為8165元,然而月薪只要達到5000元,就能超越90%以上的人。
馬雲說過:「爛行業里,好企業也不少,好行業里,爛企業也一大堆」。
很多人會把「整體」看成「個體」。父母認為這所學校本科率極高,自己的孩子要是在這里讀書,將來985、211不在話下。一些人認為IT行業工資高、前景好,於是認為自己只要找到IT相關的工作也能拿到高薪,迎娶白富美。
殊不知「整體」只代表一種趨勢,會因為「個體」的不同而不同。正如新冠肺炎病死率2.7%,對於有些人而言可能有50%的概率病死,而對我而言可能只有0.01%一樣。
不可否認,「整體」代表了一種趨勢,如果有90%以上的職場人士都會面臨35歲危機,那麼大概率你也很難逃過。
但我想說的是,又有哪一個行業很輕松?知道自己可能會有35歲危機,應該做好充足的准備加以應對,而不是選擇逃避,否則只會是從一個坑出來,又跳進另外一個坑罷了。
❷ 人生止不住的迷茫啊求點化
我先來談談什麼是迷茫期:覺得自己應該是做些什麼事情了,但卻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麼。
在迷茫期,沒有目標,隨波逐流,但是開始有意識的尋找自己的人生目標了。這是好事。
我下面談談迷茫期應該做些什麼事情,來幫你度過你的迷茫期:
1) 提升自己
在知乎上,關於自我提升的問答有很多,有外貌上的,有能力上的,有工作上的,有感情上的。可以都先去看看。
當然光看是沒有什麼卵用的,你要開始有計劃的開始提升自己,要有行動。雖然沒有人生目標,但是個人提升的目標都差不多,就是做到更好的自己。
提升自己有兩點:
每日進步一點點
不斷挑戰自己極限
合在一起就是:在不斷挑戰自己繼續的前提下,每日進步一點點。
關於這個點,可以看看我這篇回答:
有哪些實用的小方法、小技巧、好習慣能讓一個人每天進步? - 知乎用戶的回答
舉個例子:
就比如我自己,讀書的時候體育課,跑個1千米,就累趴下了。如今自己經常挑戰自己,1千米,2千米,現在有跑過5千米的記錄。我不喜歡跑步,但是在迷茫期,也就是靠跑步來鍛煉自己,提升自己。
還有不斷學習新的事物,通過學習新的事物提升自己。
舉個例子:
在迷茫期,我去學習開車。而學習開車是我自己提升能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原來活動范圍可能只有半徑3公里內(可能更少),現在活動范圍是半徑30公里內,更是體驗到很多隻有開車才能做的活動。開車這點算是大大開闊了自己的眼界。尤其是幾次長途旅遊,更是體驗更多東西。
不斷接觸體驗新的事物,體驗新的疆界,也是提升自己的方式之一。
除了靠開車體驗新事物,可以通過去從未去過的飯店,嘗試從未點過的菜;或者是去沒去過的地方旅遊;參加各種活動,體驗生活。
我有個觀點:人生體驗不夠豐富,可能你都還沒有遇到你為之奮斗的那個目標
總結一下就是:
提升自己,不斷挑戰自己,不斷進步,不斷學習,不斷體驗新鮮事物,不斷開闊眼界。
記住:只有你的眼界和能力達到一個量級的時候,你才有足夠的內容供你選擇,讓其中之一成為你的終身目標
當你走出迷茫期的時候,你所提升的能力,將是你最重要的資本之一
2) 問對問題,了解自己
我在總結自己暗戀史的時候,最大篇幅就是在說要問對自己問題,然後進行深刻的檢討和總結。
「我的人生目標應該是什麼?」「我應該追求什麼?」
這樣的問題其實很寬泛,並不能幫助你太多,我也就經常問自己這樣太寬泛的問題,最後導致自己在無法解答的問題下,糾結了10年左右,很不好。問對問題,可以大大縮短自己的迷茫期,更早發現問題所在,發現自己人生目標。
我想總結一下對自己提問的一些經驗
提問的目的是為了深刻了解自己
只有了解了自己,才能明白自己能做什麼,未來如何走
對具體事情或者物件上對自己進行提問,來深刻回顧自己
通過自己和別人對同一事物的不同態度上,來找出問題進行提問。(通過對比找出問題)
通過分析過去的父母,家庭成員,親戚,老師,朋友,同事,領導等人物的對自己的影響,來找出最更本的答案。
當你有了一些感悟後,記錄下來。
當你有了感悟後,根據自己的感悟,進行對自己過去行為的一些回顧分析總結。
今天早上發生一件事情,就很好體現了我的思考方式,就在這里作為一個例子:
冬天到了,天冷了,由於我覺得我一直被子太薄了,然後就買了一個新的厚被子。而我原來的被子已經使用了10年左右了,過去使用,也沒有覺得什麼。今天早上和室友說了:我用了新被子,好暖和,我那用了10年的被子還是太薄了。然後我室友吃驚的說:誰會用被子10年,那被子得多臟呀,被子最多也就用2-3年得換一次。雖然我經常換洗被套,但給室友一提出這個問題後,我就陷入深深思考了,當然不是思考被子有多臟,或者用了10年才發現被子那麼薄,而是思考一個問題:「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我使用一個不是那麼舒服的被子10年的?」
(而這個問題是通過我和室友使用被子的不同觀念對比出來的。)
這樣,問題就來了:
我是因為念舊,捨不得扔,才保留下的嗎?我可能會這么對別人說,但是說服不了我自己;
我是因為懶嗎?可能,但是我是一個能折騰的人,這個小事,更本難不倒我。
是因為捨不得花錢?被子被套能花多少錢,我吃一頓飯,都可能比被子加被套貴上好多
我喜歡這個被子?這個被子一直給自己帶來問題,比如太短,薄,冬天會很冷;還有經常買不到合適的被套
那到底是為什麼我會保留?
我這個時候回憶了一下,自己在大概2013年的時候回家看父母,發現他們在使用的過期日期為2001年的洗潔精的瓶子(家人喜歡使用袋裝洗潔精罐裝在舊瓶子里),幫家人買新的洗潔精,還被家人說了幾句;家裡很多舊的東西,正好洗衣機壞了,去買洗衣機,發現這個洗衣機也是用了10多年了。
這個時候,我清楚的明白了我的思維模式:買的一件東西,不是把它當作易耗品,而是把它當作一個可能終身使用的東西,直到它不能再使用為止。
然後我接下來思考:
那麼這個思維模式是從哪裡來的?很明顯,我父母就是這個思維模式,這個就是受到他們影響的的結果。
這個思維模式好不好?這個模式,對我父母合適,但是對我來說,已經不合時宜了。作為程序員,快速迭代,逐步提升自己,這個才是我自己的哲學
我能不能改掉這個思維模式?我可以,可能需要一個過程,但是我需要改,而且我也有這個能力去改。
當我意識到我的思維模式不符合我要求,那麼我就會逐漸去把這個思維模式改掉。
這個就是我思考問題的方式:通過具體事物了解自己。
我自己又是如何發現自己的終生事業追求是什麼,可以參見
工作三年多了,可最近越來越覺得自己不適合當程序員了? - 知乎用戶的回答
3)嘗試把他人的目標當作自己的目標
當我自己沒有目標的時候,我會把別人的目標當作自己的目標,然後體驗這個目標是不是符合自己的價值觀。迷茫期,你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但是你必須去嘗試,找到自己應該可能會做什麼。
比如學習的時候,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學歷,家人說想我成為碩士,那麼我就去讀了一個碩士。(符合自己價值觀)
比如別人說你要有輛車,我不知道我到底要不要車,但是我還是去學車買車,體驗有車的生活(符合自己價值觀)
比如學習期間,朋友說要學偏商的,我去學習了,沒這個天賦,最後考試還不及格(不符合自己價值觀)
比如工作,我在非IT行業做IT工作,所以我會把自己公司的目標當作自己的目標。
在把別人目標當作自己目標的時候,可能別人會說你沒有自己主見。但自己心裡明白,這個只是一個臨時過程而已,當自己有了確切的想法的時候,就再也不需要把別人的目標,當作自己的目標了。
總結一下:把別人目標當作自己目標,體驗不同經歷,開闊眼界,並提升自己。
======分割線======
最近我最大的感悟,算是「避免痛苦」人格和「追求幸福」人格的思考了。關於這個思考在我最上面發的鏈接裡面有。
我想說的是,我迷茫的原因就是「我嚮往幸福,卻討厭痛苦」,而過去的我渾然不知,因為沒有問對問題。直到問對問題後,我想明白了很多事情,我過去種種的行為的心理原因,錯過了很多事情很人,少體驗了很多經歷,所以雖然年齡大了,但心理還是非常不成熟。
然而也就是因為感悟了,所以開始嘗試改變,把自己從「避免痛苦」人格逐漸轉化成「追求幸福」人格。
有了這個感悟,我覺得我的人生清晰了很多,也有了目標去追求了。希望在未來不再迷茫,不再錯過更多的人和事物了。
❸ 大學生如果突然感到迷茫的時候應該怎麼辦
大學生有時感到迷茫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因為我們也只不過是從高中生轉變成大學生而已,在高中的時候我們只用學習就可以了,但是到了大學,我們卻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麼以及未來要走那一條路,所以在感到迷茫的時候,我們不必擔憂害怕,以下是我的建議:
1.可以找自己的輔導員聊聊天,輔導員不僅在學校工作也會接觸社會上的一些事情,他們更懂得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閱歷也會比你的多,而且他們輔導了很多的學生,在詢問了你的一些想法的時候,可以比較客觀的給你推薦一條比較適合你的路
2.可以找工作了的學長學姐請教或是一些已經訂了目標的學長學姐請教,前者他們也會遇到迷茫,但是他們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並且成功了,我們可以請教一下他們如何克服迷茫,怎樣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後者他們還沒有工作可能和我們共同語言更多一點,也會更好的體會你的情感
❹ 每個程序員都會遇到瓶頸期,你知道哪些度過瓶頸期的好辦法
我在工作中也遇到過瓶頸期,根據我的經歷給你說說,我是怎麼度過的!工作中的瓶頸期和減肥中的瓶頸期有一個共性就是,壓力導致大心情不好。
心情的好壞對一個人的狀態影響非常大,心情好的時候加班都是輕松愉快的,心情不好的時候簡直是度秒如年。一般心情不好都是家庭瑣事,人際關系,自我施壓等導致的。這就需要我們解決問題,釋放壓力。我來說說釋放壓力的方法。
1、運動
運動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有時間和條件就去健身房,沒時間就去小區公園或者學校的操場跑跑步。流汗的過程中,壓力就隨著汗水一並排出。就好比運動前你是一個裝滿沙子的木桶,沙子就是壓力,運動完之後沙子都流走了,身心都會放輕松。
4、親友
與親友分享自己的近況,讓他們開導自己,當你看到這里的時候,不妨找找自己的好朋友,家人傾訴一下工作中的不順,眾人拾柴火焰高,朋友家人給出的意見比你自己苦苦煩惱要好的多。或是約著他們下班以後散散步,偶爾找到兩三天空閑時間出去旅旅遊,要給自己放鬆的機會。
❺ 程序員 處在轉行迷茫期 請指教
怎麼說呢,各行有各行的難處,程序員確實在和人交流方面少了點,但和人交流多的工作也不是你想得那麼好的。這不像和家人朋友或者甚至是和你現在的同事說話一樣,可以隨便說比較自由,到時候你要看人臉色,心理抗打擊能力要強,溝通要講技巧,要注重外表不能不修邊幅。而且要費心思處理人際關系,不能排斥應酬。等你把它作為工作其實還是蠻痛苦的。就像我們不做IT的人還羨慕程序員可以活在以自己為中心的世界裡,但你們以此為職業的人感受到的卻是另一回事。
所以說吧,權衡利弊,不要輕易放棄在當前領域的發展,畢竟你在這方面已經有了很多積累。
如果你確定了要走另一條路,不管是創業還是換一份工,都有很多需要你努力。經營管理的思想,溝通能力等,程序員大部分都比較欠缺,需要想辦法培養。
❻ 我是一名大專學歷的程序員,手機游戲開發,剛實習沒多久,我現在很迷茫。。。
要擺脫迷茫需要清楚以下:
清楚自己能做什麼,該做什麼,想做什麼,形成以上的圖片。
針對不同的重合區域採取不同的對策。
理順關系後,從能做的,開始擴展到想做的,再擴展到該做的。
能做的需要進行自我分析,想做的就是自己的夢想目標 ,該做的就是自己的人生使命。
如果你想盡快走出職場迷茫期,找到自己適合做什麼,能做什麼,應該做什麼,盡快來夢想成真訓練營。如果你想從思想、行為、結果上都有所改善,快來盡快來夢想成真訓練營。
❼ 作為一個兩年的程序員,很迷茫,應該怎麼辦
鹽商總會經歷一段時間的迷茫,不知所措。
其實作為程序員做了兩年,那麼一定是技術很不錯的,也適應了這種生活和工作,就這個階段就需要在進一步的努力突破,現在的技術水平有新的提升,像我那個時候做程序員也有迷茫的時候,後來我又報了一個專業班,進行全方位的進行和學習,從而突破了自己,那麼就從這種迷茫期慢慢的走出來。
❽ 在迷茫期應該怎麼辦
這是我迷茫時,一個好朋友送我的,現在也將這句話送給你。
❾ 自學編程之路的迷茫,求老師指點
關於樓主的困惑,在下說說我面試別人時對技術要求:
我們公司是一家軟體企業,招聘的技術人員一般是JAVA工程師、.net、C#、PB等工程師,程序員必需要求撐據程序開發基礎知識,愛開發,思想敏捷,對於項目組負責人來講,你可以只需熟悉開發工具,但必需精通開發想思,有培養潛質,愛好編程,喜歡這個工作,對某一編程工具熟悉,不要求精通。
對於想進入程序員之列的同志來講,確定你的方向,比如你想做前端開發?後台開發?資料庫方面專員?WEB開發?等等。。。所使用的工具都可能不想同,但思想基本是一樣的,所以,你得選定一個方向並有選擇的選擇一個開發工具,如JAVA開發、.NET開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