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命令:文件創建或復制命令
if=數據來源
of=數據存儲目標
bs=1 blocksize 指定復制大小為復制單位
count=2 數量
seek=#: 創建數據文件時,跳過的空間大小;
備份和還原MBR文件:
dd if=/dev/sda of=/mnt/usb/mbr.backup bs=512 count=1
dd if=/mnt/usb/mbr.backup of=/dev/sda bs=512 count=1
創建1G大小的文件
dd if=/dev/zero of=/var/swapfile bs=1M count=1024
② dd命令的介紹
dd是Linux/UNIX 下的一個非常有用的命令,作用是用指定大小的塊拷貝一個文件,並在拷貝的同時進行指定的轉換。
③ 我想了解關於dd命令的具體使用方法及實例
dd 讀取,轉換並輸出數據
語法:dd 操作
Eg:dd if=/dev/zero of=./nullfile count=10000 bs=1024(創建一個大小為10M的空文件nullfile)
dd if=stdfile of=./newfile conv=ucase (將文件stdfile的內容拷貝到Newfiel中,並將小寫轉為大寫),更多關於dd命令的介紹,請查閱書籍《Linux就該這么學》
④ 求助:在windows下有沒有類似dd命令的工具
dism命令
部署映像服務和管理工具
版本: 10.0.14393.0
DISM.exe [dism_options] {Imaging_command} [<Imaging_arguments>]
DISM.exe {/Image:<path_to_offline_image> | /Online} [dism_options]
{servicing_command} [<servicing_arguments>]
描述:
DISM 枚舉、安裝、卸載、配置和更新 Windows 映像
中的功能和程序包。可以使用的命令取決於提供的映像
以及映像是處於離線還是運行狀態。
通用映像處理命令:
/Split-Image - 將現有 .wim 或 .ffu 文件拆分為多個
只讀拆分 WIM/FFU 文件。
/Apply-Image - 應用一個映像。
/Get-MountedImageInfo - 顯示有關安裝的 WIM 和 VHD 映像的
信息。
/Get-ImageInfo - 顯示有關 WIM 或 VHD 文件中映像的
信息。
/Commit-Image - 保存對裝載的 WIM 或 VHD 映像的更改。
/Unmount-Image - 卸載已裝載的 WIM 或 VHD 映像。
/Mount-Image - 從 WIM 或 VHD 文件裝載映像。
/Remount-Image - 恢復孤立的映像裝載目錄。
/Cleanup-Mountpoints - 刪除與損壞的已安裝映像
關聯的資源。
WIM 命令:
/Apply-CustomDataImage - 凍結自定義數據映像中包含的文件。
/Capture-CustomImage - 將自定義設置捕獲到 WIMBoot 系統上的增量 WIM 文件中。
捕獲的目錄包括所有
子文件夾和數據。
/Get-WIMBootEntry - 顯示指定磁碟卷的
WIMBoot 配置項。
/Update-WIMBootEntry - 更新指定磁碟卷的
WIMBoot 配置項。
/List-Image - 顯示指定映像中的文件
和文件夾的列表。
/Delete-Image - 從具有多個卷映像的 WIM 文件
刪除指定的卷映像。
/Export-Image - 將指定映像的副本導出到其他
文件。
/Append-Image - 將其他映像添加到 WIM 文件中。
/Capture-Image - 將驅動器的映像捕獲到新的 WIM 文件中。
捕獲的目錄包含所有子文件夾和
數據。
/Get-MountedWimInfo - 顯示有關安裝的 WIM 映像的信息。
/Get-WimInfo - 顯示有關 WIM 文件中的映像的信息。
/Commit-Wim - 保存對安裝的 WIM 映像的更改。
/Unmount-Wim - 卸載安裝的 WIM 映像。
/Mount-Wim - 從 WIM 文件安裝映像。
/Remount-Wim - 恢復孤立的 WIM 安裝目錄。
/Cleanup-Wim - 刪除與損壞的已安裝 WIM
映像關聯的資源。
映像規格:
/Online - 以正在運行的操作系統為目標。
/Image - 指定離線 Windows 映像的根目錄的路徑。
DISM 選項:
/English - 用英文顯示命令行輸出。
/Format - 指定報告輸出格式。
/WinDir - 指定 Windows 目錄的路徑。
/SysDriveDir - 指定名為 BootMgr 的系統載入程序文件的路徑。
/LogPath - 指定日誌文件路徑。
/LogLevel - 指定日誌(1-4)中所示的輸出級別。
/NoRestart - 取消自動重新啟動和重新啟動提示。
/Quiet - 取消除錯誤消息之外的所有輸出。
/ScratchDir - 指定暫存目錄的路徑。
若要獲得有關這些 DISM 選項及其參數的詳細信息,請在緊挨著 /? 之前指定一個選項。
示例:
DISM.exe /Mount-Wim /?
DISM.exe /ScratchDir /?
DISM.exe /Image:C:\test\offline /?
DISM.exe /Online /?
⑤ dd命令的DD命令的解釋。
1.if=文件名:輸入文件名,預設為標准輸入。即指定源文件。<if=inputfile>3.ibs=bytes:一次讀入bytes個位元組,即指定一個塊大小為bytes個位元組。obs=bytes:一次輸出bytes個位元組,即指定一個塊大小為bytes個位元組。bs=bytes:同時設置讀入/輸出的塊大小為bytes個位元組。4.cbs=bytes:一次轉換bytes個位元組,即指定轉換緩沖區大小。5.skip=blocks:從輸入文件開頭跳過blocks個塊後再開始復制。6.seek=blocks:從輸出文件開頭跳過blocks個塊後再開始復制。注意:通常只用當輸出文件是磁碟或磁帶時才有效,即備份到磁碟或磁帶時才有效。7.count=blocks:僅拷貝blocks個塊,塊大小等於ibs指定的位元組數。8.conv=conversion:用指定的參數轉換文件。ascii:轉換ebcdic為asciiebcdic:轉換ascii為ebcdicibm:轉換ascii為alternateebcdicblock:把每一行轉換為長度為cbs,不足部分用空格填充unblock:使每一行的長度都為cbs,不足部分用空格填充lcase:把大寫字元轉換為小寫字元ucase:把小寫字元轉換為大寫字元swab:交換輸入的每對位元組noerror:出錯時不停止notrunc:不截短輸出文件sync:將每個輸入塊填充到ibs個位元組,不足部分用空(NUL)字元補齊。
⑥ 什麼是dd文件
件直接寫到硬碟上(或指定分區)
dd命令是LINUX下的磁碟讀寫常用命令.
功能:把指定的輸入文件拷貝到指定的輸出文件中,並且在拷貝過程中可以進行格式轉換。可以用該命令實現DOS下的disk命令的作用。先用dd命令把軟盤上的數據寫成硬碟的一個寄存文件,再把這個寄存文件寫入第二張軟盤上,完成disk的功能。需要注意的是,應該將硬碟上的寄存文件用rm命令刪除掉。系統默認使用標准輸入文件和標准輸出文件。
語法:dd 〔選項〕
if =輸入文件(或設備名稱)。
of =輸出文件(或設備名稱)。
ibs = bytes 一次讀取bytes位元組,即讀入緩沖區的位元組數。
skip = blocks 跳過讀入緩沖區開頭的ibs*blocks塊。
obs = bytes 一次寫入bytes位元組,即寫入緩沖區的位元組數。
bs = bytes 同時設置讀/寫緩沖區的位元組數(等於設置ibs和obs)。
cbs = byte 一次轉換bytes位元組。
count=blocks 只拷貝輸入的blocks塊。
conv = ASCII 把EBCDIC碼轉換為ASCIl碼。
conv = ebcdic 把ASCIl碼轉換為EBCDIC碼。
conv = ibm 把ASCIl碼轉換為alternate EBCDIC碼。
conv = block 把變動位轉換成固定字元。
conv = ublock 把固定位轉換成變動位。
conv = ucase 把字母由小寫轉換為大寫。
conv = lcase 把字母由大寫轉換為小寫。
conv = notrunc 不截短輸出文件。
conv = swab 交換每一對輸入位元組。
conv = noerror 出錯時不停止處理。
conv = sync 把每個輸入記錄的大小都調到ibs的大小(用NUL填充)。
例1:要把一張軟盤的內容拷貝到另一張軟盤上,利用/tmp作為臨時存儲區。把源盤插入驅動器中,輸入下述命令:
$ dd if =/dev/fd0 of = /tmp/tmpfile
拷貝完成後,將源盤從驅動器中取出,把目標盤插入,輸入命令:
$ dd if = /tmp/tmpfile of =/dev/fd0
軟盤拷貝完成後,應該將臨時文件刪除:
$ rm /tmp/tmpfile
例2:把net.i這個文件寫入軟盤中,並設定讀/寫緩沖區的數目。
(注意:軟盤中的內容會被完全覆蓋掉)
$ dd if = net.i of = /dev/fd0 bs = 16384
例3:將文件sfile拷貝到文件 dfile中。
$ dd if=sfile of=dfile
dd命令復制硬碟
--------------------------------------------------------------------------------
1)確保原盤和目的盤幾何特性相同
2)成為超級用戶
3)在用主盤的系統中輸入touch /reconfigure,有主盤的系統需要/reconfigure文件,以便在重新啟動時發現復制盤
4)輸入init 0關閉系統
5)將復制盤連接到系統並開機
6)在OK提示符下輸入boot
7)輸入dd if=/dev/dsk/device-name of=/dev/dsk/device-name bs=blocksize (輸入文件if是主盤設備,輸入文件of是復制盤設備)
8)輸入fsck /dev/rdsk/device-name (檢測新的文件系統)
9)輸入mount /dev/rdsk/device-name /mnt 載入復制盤的root文件系統。
10)編輯復制盤上的/etc/vfstab文件,指向正確的設備名。
11)輸入umount/mnt ,卸載復制盤的root文件系統。
12)輸入init 0關閉系統。
13)輸入boot diskN -s以單用戶模式引導復制盤。
14)輸入sys-uconfig恢復配置復制盤,在該盤配置恢復後系統關閉。
15)輸入boot diskN 引導復制盤
16)提供相關的系統信息。(HOSTNAME TIMEZONE IP...)
17)系統完成,即作為超級用戶登錄驗證系統信息。
例:
#dd if=/dev/dsk/c0t0d0s2 of=/dev/dsk/c0t1d0s2 bs=100k
#fsck /dev/rdsk/c0t1d0s2
#mount /dev/rdsk/c0t1d0s2 /mnt
#cd /mnt/etc
#vi /etc/vfstab
#cd /;umount /mnt
#init 0
OK boot disk2 -s
#sys-unconfig
OK boot disk2 -s
⑦ linux dd指令用法中參數bs,count
bs是輸入輸出塊的大小
count=n 是僅僅處理n塊數據後就不再工作了
應當是沒錯,關於返回的信息我就沒研究過了
dd if=tmp.py of=tmp2.py seek=1 bs=$(stat -c%s tmp2.py)
記錄了1+1 的讀入
記錄了1+1 的寫出
79位元組(79 B)已復制,6.7e-05 秒,1.2 MB/秒
上面命令等同於 cat tmp.py >>tmp2.py
⑧ 如何使用Linux的dd命令
建議在bash下運行man dd 或者 dd --help.
以下請參考:
linux創建文件命令:dd命令
把指定的輸入文件拷貝到指定的輸出文件中,並且在拷貝的過程中可以進行格式轉換。語法:
CODE:[Copy to clipboard]dd 〔選項〕
QUOTE:
if =輸入文件(或設備名稱)。
of =輸出文件(或設備名稱)。
ibs = bytes 一次讀取bytes位元組,即讀入緩沖區的位元組數。
skip = blocks 跳過讀入緩沖區開頭的ibs*blocks塊。
obs = bytes 一次寫入bytes位元組,即寫 入緩沖區的位元組數。
bs = bytes 同時設置讀/寫緩沖區的位元組數(等於設置obs和obs)。
cbs = bytes 一次轉換bytes位元組。
count = blocks 只拷貝輸入的blocks塊。
conv = ASCII 把EBCDIC碼轉換為ASCII碼。
conv = ebcdic 把ASCII碼轉換為EBCDIC碼。
conv = ibm 把ASCII碼轉換為alternate EBCDIC碼。
conv = blick 把變動位轉換成固定字元。
conv = ublock 把固定們轉換成變動位
conv = ucase 把字母由小寫變為大寫。
conv = lcase 把字母由大寫變為小寫。
conv = notrunc 不截短輸出文件。
conv = swab 交換每一對輸入位元組。
conv = noerror 出錯時不停止處理。
conv = sync 把每個輸入記錄的大小都調到ibs的大小(用ibs填充)。
fdformat命令
低級格式化軟盤。
實例:
創建一個100M的空文件
dd if=/dev/zero of=hello.txt bs=100M count=1
以上是linux創建文件命令:dd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