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程序員怎麼樣才能進入微軟
光聰明沒用
微軟公司的招聘信箱,每個月會收到1.2萬份簡歷。如果用A4紙列印出來,能堆得比姚明還高。
不過,微軟HR們並不擔心加班工作,他們有比人工篩選更高效的「秘密武器」———計算機核對搜索。每封按規格投遞給微軟的電子簡歷,會經由特定程序搜索關鍵詞,然後錄入資料庫。計算機「認為」有前景的簡歷,HR才給應聘者一個電話應答的機會。
兩輪篩選出的「勝利者」能收到一張來往華盛頓州雷蒙德的微軟總部的機票。打包好頭腦,准備接受「眼高於頂」的面試官們一整天超高難度的「馬拉松」面試吧!
「為什麼啤酒罐的兩端要做成凹形設計?」
「你要怎麼製造M&Ms巧克力?」
「芝加哥全體大學生的體重總和是多少?」
聽到這些問題少皺眉頭,它們都是微軟面試最典型也最小兒科的「一星級題庫」。通不過這類測試,別說微軟,矽谷中的其他計算機企業都不會「接收」你。
其實,早在20年前,微軟還未曾開創、矽谷還是群雄爭霸時,就開始流行用這些「扯淡」考題招聘。因為計算機產業的快速變動和創新,許多企業發現,光測試應聘者的IQ遠遠不夠,高分IQ員工往往光有一副聰明腦袋,愛說不能做。
於是,老闆們開始尋求可以考查「全方位解決能力」的招聘題目,「讀取」應聘者邏輯思維能力、想像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指數」。這就是「怪考題」的老祖宗們。
為比爾設計浴室
如今,在「巨無霸」微軟的推動下,這類考題愈出愈冷僻。
來看看最近比爾·蓋茨最中意的考題———為他設計一個浴室。
很異想天開?可以隨便回答?這么想的話你鐵定無法通過微軟面試!用心分析題目,應試者可以得出2個答題關鍵 ———一是要考慮符合比爾·蓋茨身份、職業、性格的浴室設計方案;二是至少要提出一些讓比爾·蓋茨欣賞但他自己卻從未想到過的設計理念。否則,比爾·蓋茨干嗎雇你為他設計浴室?
被微軟接受的合理設計理念於是誕生了。
能夠自動上鎖的智能醫葯箱:用來存放家用葯品,以便無大人陪伴的孩子進入浴室、偶遇意外時能夠得到及時救治。
自動記事本:在浴室里產生奇思妙想,卻又因為手濕,無法使用PDA。那麼,或許比爾·蓋茨需要一個聲音識別設備,當他說出諸如「比爾的備忘錄」等代碼後,設備可以錄下信息,並自動將信息發送到電子郵箱,以備隨時取用。
一面物像非對稱的鏡子:鏡子背後安裝了視頻屏幕,屏幕連接著四周圍隱蔽的攝像機。這樣,站在鏡子面前,你能輕易看到你的背面圖像和側面圖像,穿衣服、剪頭發或者擠掉背後的暗瘡就方便多了。
「面臨不確定時的行動力」而非「想像力」,才是微軟設計這道考題的真正目的。
答對了未必得分
更令人抓狂的是:有時,應試者即使給出了題目的正確答案,卻依舊無法得分。
比如「地球上有多少這樣的點:你先朝南走一公里,再向東一公里,再向北1公里,這時你回到了你的起點上。」
首先你想,這不是四方形少了一個邊嗎?回到起點簡直不可能!
然後,很快想到「極點」這個特殊地點———從北極點出發,任何方向都是南。於是從北極點出發,向三個方向分別走一公里,回到極點。於是你慶幸自己找到了答案,而且是惟一的答案。因為這樣的事情在南極點上不能發生,南極點已經不能再向南了。
考官面無表情,在你的答卷上批下「湯團」一個,你和回答「沒有這個點」的朋友們站在同一個叫做「淘汰」的陣營。
答案的關鍵正是在南極點上。
假定你站在離開南極點一公里多一些的地方走向南極。走完向南的一公里後,你還未曾達到南極點,但已經非常接近。於是你繼續向東,因為實在離南極點太近,你發現不斷向東走的路線形成了一個以南極為圓心,與赤道平行的圓,它的周長剛好一公里。這樣一來,你回到了圓形的出發點。往北一公里後,你回到原點。這樣一來,答題的點增加到了無數。
完了嗎?並沒有,你還可以增加一些點,比如,那個圓形的周長恰好是1/2公里、1/4公里、1/8公里……
只有回答出後面兩類答案的人,才有資格被微軟留下來。
Ⅱ 1,如果你是一名程序員,你是否會在微軟工作說說你的理由
首先,並不一定在微軟工作就說明個人能力很強,但是說實話我想去,因為這樣大的公司無論是搞研究還是搞項目開發,在軟體工程這門藝術上都是很有經驗的,會快速讓人成長,但並不是人人都有這個機會的,但是我更看中中國人自己的產品所以我選擇了一個跟Oracle爭奪市場的咱自主研發技術的公司,而且這類公司在軟體管理和知識積累方面也是有幾下子的,一般規模都還只是中小型的企業,但是越是在這樣的環境越有機會培養咱們成為「多面手」,在對軟體有個宏觀的認識。每個人的目標是不一樣的,但是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旦我們選擇了計算機,我們就要明確進Microsoft也好,進Oracle也罷。我們的終極目標不是這些公司的改變,而是我們不再只是程序員,我們進化升級為系統分析師,高級程序設計師,架構師等等,也可以帶項目,當總監甚至是cto。在進化的過程中無論在哪個公司都要苦練內功!
我的導師是軟體集成方面的牛人,也是這方面的專家,別人請他做顧問是按小時掙錢的 1500/小時。這他說還是老客戶給人打個對折呢。我想在Microsoft的中/下層也沒多少人能達到這個標准吧。所以條條大路通羅馬。
Ⅲ 如果我是一名程序員,你是否會在微軟工作說說你的理由
我會選擇我喜歡的領域,不論在哪工作,只要是我喜歡的領域,能體現我的價值,我就願意在次工作。微軟雖好,但是它不一定就適合我。
Ⅳ 微軟頂級華人代碼女神是怎樣煉成的
微軟頂級華人代碼女神是怎樣煉成的
潘正磊(Julia Liuson)女士,微軟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目前領導微軟全球開發平台工程團隊,近來,她還是擔任驅動微軟開發工具與開發技術大規模開源化的幕後推手,以及帶領全球部門的幾千名資深開發者完成邁向 DevOps 的成功轉型,讓微軟從一個三年磨一劍的套裝軟體公司,成為現在能夠在雲端上高速迭代交付,與新興豪傑們匹敵的互聯網公司。她是全球 IT 同行的相近角色之中,極少數能用流暢中文,無須翻譯地,把這些難得一聞的秘辛分享給你的圈內人。許多人著迷於她是如何在以男性為主的開發技術聖殿中,一步步地披荊斬棘,逐漸獲得整個行業的肯定,成為微軟公司職銜最高的華人女性。
主題簡介:
帶領一個研發團隊,做出讓全球將近四成的程序員愛用的開發工具和編程語言,以及超過六成程序員喜愛的開發框架,這是種什麼樣的感覺?(註:信息來源引用自 StackOverflow Developer Survey 2017)
從一行行的代碼編程開始,在開發的道路上堅持二十年,到成為全球頂尖 IT 公司的開發技術掌門人,成為讓大神牛人都為之折服的領導者,這一路走來,是運氣,是酸爽,還是不為外人道的艱辛?
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潘正磊女士(Julia Liuson),一位從程序員出身的全球技術領導者,看過了大神,大牛,也栽培過無數成功的程序員,帶領過世界不同風格的研發團隊,她怎麼看待中國程序員的優點?面臨國內高速擴張的互聯網產業,對於程序員的職業規劃與成長機會,她將會給出什麼建議?
大綱:
對技術學習的取與舍。
開源讓人更堅強。
從程序員邁向領導者。
給女性程序員的貼心話。
Ⅳ 清華計算機天才王垠,接連就任於谷歌微軟,卻慘遭封殺,到底為何呢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很多才華橫溢之人,他們都有一種瀟灑之氣,能夠做出常人難以做出的行為,代碼天才王垠就是這樣的人,他曾經在清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卻毅然決然的選擇了退學,此後又前往了美國以及歐洲的名校去留學,但是都選擇了退學.。
而他的人生傳奇並沒有因此而停止,緊接著他進入微軟等世界500強企業工作,最後都選擇了辭職,甚至敢於批判微軟等名企的某些惡劣作風。從他的身上體現了一個天才的獨特性,那就是才華橫溢,同時憤世嫉俗。
川大計算機系天才
王垠在中小學時期成績都相當優異,是老師眼中的特長生,在同學的心目中王垠更是一種天才級別的人物,在數理化方面表現出一種天賦和才華。所有人對於王垠都寄予厚望,期待他能夠在高考中一舉奪魁。
只不過傲慢不羈的性格給他帶來了不少的人生坎坷,希望他能夠在今後的旅程中能夠有所反思、有所進步。
Ⅵ 程序員真的是一份吃青春飯的活嗎
說程序員是一份青春飯,這個結論既正確也不正確。沒有哪個行業是絕對看年紀的,演員可以說是一個標准「青春飯」行業,即便是這樣,也會有「小鮮肉」無法輕易戰勝的「老戲骨」。
互聯網也有互聯網的「青春飯」,這里的「青春飯」是指新知識、新技術。在社會發展如此迅速的背景下,不僅是程序員,任何一個互聯網人都要不斷更新,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如果你是20歲的青年,害怕十年之後被公司淘汰、被更年輕的人淘汰,那你要做的就是進行職業規劃並保持一個好的心態進行學習。
技術的更新發展是日新月異的,而所有程序員面對的挑戰都是一樣的,但是如果你的基礎扎實就能更容易地學習新事物、新知識。一個新技術即使再絢爛奪目也是利用基礎知識搭建而成的,就像武功一樣,我們都知道降龍十八掌很厲害,那為什麼不一開始就練它呢?原因很簡單,如果你連基礎功夫都沒學好,即使拿到秘籍也是徒勞。
相反地,如果你的基礎還不夠牢靠,每天下班之後也不願意花時間去了解行業內的動態,為自己充電,那你也只是靠年齡來勉強立足。
如果十年後的自己沒有任何進步,或者說進步得不夠多,捫心自問:你不應該被淘汰嗎?
任何職業的身價都取決於他的不可替代性,如果你的工作內容很容易就被他人取代了,那你就要小心了,要使自己不可替代,就要努力往上走,往高處走,當你和他人拉開距離的時候才能告訴自己的老闆,你值這個價。
多學、多看、多問。從項目中學,從網路中學,從失敗中學,涉足各種開源社區和學習論壇,並找到和你一起前進的「戰友」,積累自己的人脈和學習圈子,在關鍵的時候你們可以互相扶持。
在這場信息時代的革命化變革中,你願意做弄潮兒還是急流勇退?
有意思的是,很久之前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是這樣寫的:「程序員到了30歲就要轉行了嗎?」,現在問的問題是:「程序員到了35歲就要轉行了嗎?」
我發現這條年齡線已經被拉長了5歲,那麼我是否可以這樣推斷:等過了兩三年之後,這條年齡線將會繼續延長5歲,問題也會改成:「程序員到了40歲就要轉行了嗎?」
既然有程序員不斷地在問,也有程序員不斷地在解答,那就表示還有很多30+、40+的碼農仍然奮斗在編程的前線。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條年齡線還會不斷地往後移,等到碼農正式退休之後,大家就會恍然大悟:「原來程序員是可以做到退休的!」
Ⅶ 為什麼說跟著微軟的程序員很累,真是這樣嗎
首先,並不一定在微軟工作就說明個人能力很強,但是說實話我想去,因為這樣大的公司無論是搞研究還是搞項目開發,在軟體工程這門藝術上都是很有經驗的,會快速讓人成長,但並不是人人都有這個機會的,但是我更看中中國人自己的產品所以我選擇了一個跟Oracle爭奪市場的咱自主研發技術的公司,而且這類公司在軟體管理和知識積累方面也是有幾下子的,一般規模都還只是中小型的企業,但是越是在這樣的環境越有機會培養咱們成為「多面手」,在對軟體有個宏觀的認識。每個人的目標是不一樣的,但是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旦我們選擇了計算機,我們就要明確進Microsoft也好,進Oracle也罷。我們的終極目標不是這些公司的改變,而是我們不再只是程序員,我們進化升級為系統分析師,高級程序設計師,架構師等等,也可以帶項目,當總監甚至是cto。在進化的過程中無論在哪個公司都要苦練內功!
我的導師是軟體集成方面的牛人,也是這方面的專家,別人請他做顧問是按小時掙錢的 1500/小時。這他說還是老客戶給人打個對折呢。我想在Microsoft的中/下層也沒多少人能達到這個標准吧。所以條條大路通羅馬。
Ⅷ 如果你是一名程序員,你是否願意在微軟工作說明理由
願意。可以挑戰人的極限,與更多的優秀的人在一起競爭,我想只要做出成績,人就會有無比的自信去迎接以後的各種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