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mount命令在哪裡我是新人
掛接命令(mount)
首先,介紹一下掛接(mount)命令的使用方法,mount命令參數非常多,這里主要講一下今天我們要用到的。
命令格式:mount [-t vfstype] [-o options] device dir
其中:
1.-t
vfstype 指定文件系統的類型,通常不必指定。mount 會自動選擇正確的類型。常用類型有:
光碟或光碟鏡像:iso9660
DOS
fat16文件系統:msdos
Windows 9x fat32文件系統:vfat
Windows NT ntfs文件系統:ntfs
Mount Windows文件網路共享:smbfs
UNIX(linux) 文件網路共享:nfs
2.-o options
主要用來描述設備或檔案的掛接方式。常用的參數有:
loop:用來把一個文件當成硬碟分區掛接上系統
ro:採用只讀方式掛接設備
rw:採用讀寫方式掛接設備
iocharset:指定訪問文件系統所用字元集
3.device 要掛接(mount)的設備。
4.dir設備在系統上的掛接點(mount point)。
掛接光碟鏡像文件
1、從光碟製作光碟鏡像文件。將光碟放入光碟機,執行下面的命令。
#cp /dev/cdrom /home/sunky/mydisk.iso
或
#dd if=/dev/cdrom of=/home/sunky/mydisk.iso
註:執行上面的任何一條命令都可將當前光碟機里的光碟製作成光碟鏡像文件/home/sunky/mydisk.iso
2、將文件和目錄製作成光碟鏡像文件,執行下面的命令。
#mkisofs -r -J -V mydisk -o
/home/sunky/mydisk.iso /home/sunky/ mydir
註:這條命令將/home/sunky/mydir目錄下所有的目錄和文件製作成光碟鏡像文件/home/sunky/mydisk.iso,光碟卷標為:mydisk
3、光碟鏡像文件的掛接(mount)
#mkdir /mnt/vcdrom
註:建立一個目錄用來作掛接點(mount
point)
#mount -o loop -t iso9660 /home/sunky/mydisk.iso /mnt/vcdrom
註:使用/mnt/vcdrom就可以訪問盤鏡像文件mydisk.iso里的所有文件了。
掛接移動硬碟
對linux系統而言,USB介面的移動硬碟是當作SCSI設備對待的。插入移動硬碟之前,應先用fdisk –l 或 more
/proc/partitions查看系統的硬碟和硬碟分區情況。
[root at pldyrouter /]# fdisk -l
接好移動硬碟後,再用fdisk –l 或 more
/proc/partitions查看系統的硬碟和硬碟分區情況.應該可以發現多了一個SCSI硬碟/dev/sdc和它的兩個磁碟分區/dev
/sdc1?、/dev/sdc2,其中/dev/sdc5是/dev/sdc2分區的邏輯分區。我們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掛接/dev/sdc1和 /dev/sdc5。
#mkdir -p /mnt/usbhd1
#mkdir -p /mnt/usbhd2
註:建立目錄用來作掛接點(mount
point)
#mount -t ntfs /dev/sdc1 /mnt/usbhd1
#mount -t vfat /dev/sdc5
/mnt/usbhd2
註:對ntfs格式的磁碟分區應使用-t ntfs 參數,對fat32格式的磁碟分區應使用-t
vfat參數。若漢字文件名顯示為亂碼或不顯示,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格式。
#mount -t ntfs -o iocharset=cp936
/dev/sdc1 /mnt/usbhd1
#mount -t vfat -o iocharset=cp936 /dev/sdc5
/mnt/usbhd2
linux系統下使用fdisk分區命令和mkfs文件系統創建命令可以將移動硬碟的分區製作成linux系統所特有的ext2、ext3格式。這樣,在linux下使用就更方便了。使用下面的命令直接掛接即可。
#mount /dev/sdc1 /mnt/usbhd1
掛接U盤
和USB介面的移動硬碟一樣對linux系統而言U盤也是當作SCSI設備對待的。使用方法和移動硬碟完全一樣。插入U盤之前,應先用fdisk –l 或
more /proc/partitions查看系統的硬碟和硬碟分區情況。
[root at pldyrouter root]# fdisk -l
插入U盤後,再用fdisk –l 或 more /proc/partitions查看系統的硬碟和硬碟分區情況。
[root at
pldyrouter root]# fdisk -l
系統多了一個SCSI硬碟/dev/sdd和一個磁碟分區/dev/sdd1,/dev/sdd1就是我們要掛接的U盤。
#mkdir -p
/mnt/usb
註:建立一個目錄用來作掛接點(mount point)
#mount -t vfat /dev/sdd1 /mnt/usb
註:現在可以通過/mnt/usb來訪問U盤了, 若漢字文件名顯示為亂碼或不顯示,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
#mount -t vfat -o
iocharset=cp936 /dev/sdd1 /mnt/usb
掛接Windows文件共享
Windows網路共享的核心是SMB/CIFS,在linux下要掛接(mount)windows的磁碟共享,就必須安裝和使用samba
軟體包。現在流行的linux發行版絕大多數已經包含了samba軟體包,如果安裝linux系統時未安裝samba請首先安裝samba。當然也可以到
www.samba.org網站下載......新的版本是3.0.10版。
當windows系統共享設置好以後,就可以在linux客戶端掛接(mount)了,具體操作如下:
# mkdir –p /mnt/samba
註:建立一個目錄用來作掛接點(mount point)
# mount -t smbfs -o
username=administrator,password=pldy123 //10.140.133.23/c$ /mnt/samba
註:administrator 和 pldy123 是ip地址為10.140.133.23
windows計算機的一個用戶名和密碼,c$是這台計算機的一個磁碟共享
如此就可以在linux系統上通過/mnt/samba來訪問windows系統磁碟上的文件了。以上操作在redhat as server
3、redflag server 4.1、suse server 9以及windows NT 4.0、windows 2000、windows
xp、windows 2003環境下測試通過。
掛接UNIX系統NFS文件共享
類似於windows的網路共享,UNIX(Linux)系統也有自己的網路共享,那就是NFS(網路文件系統),下面我們就以SUN
Solaris2.8和REDHAT as server 3 為例簡單介紹一下在linux下如何mount nfs網路共享。
在linux客戶端掛接(mount)NFS磁碟共享之前,必須先配置好NFS服務端。
1、Solaris系統NFS服務端配置方法如下:
(1)修改 /etc/dfs/dfstab, 增加共享目錄
share -F nfs -o rw /export/home/sunky
(2)啟動nfs服務
# /etc/init.d/nfs.server start
(3)NFS服務啟動以後,也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增加新的共享
# share /export/home/sunky1
# share
/export/home/sunky2
註:/export/home/sunky和/export/home/sunky1是准備共享的目錄
2、linux系統NFS服務端配置方法如下:
(1)修改 /etc/exports,增加共享目錄
/export/home/sunky 10.140.133.23(rw)
/export/home/sunky1 *(rw)
/export/home/sunky2 linux-client(rw)
註:/export/home/目錄下的sunky、sunky1、sunky2是准備共享的目錄,10.140.133.23、*、
linux-client是被允許掛接此共享linux客戶機的IP地址或主機名。如果要使用主機名linux-client必須在服務端主機
/etc/hosts文件里增加linux-client主機ip定義。格式如下:
10.140.133.23 linux-client
(2)啟動與停止NFS服務
/etc/rc.d/init.d/portmap start (在REDHAT中PORTMAP是默認啟動的)
/etc/rc.d/init.d/nfs start 啟動NFS服務
/etc/rc.d/init.d/nfs stop 停止NFS服務
註:若修改/etc/export文件增加新的共享,應先停止NFS服務,再啟動NFS服務方能使新增加的共享起作用。使用命令exportfs
-rv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3、linux客戶端掛接(mount)其他linux系統或UNIX系統的NFS共享
# mkdir –p
/mnt/nfs
註:建立一個目錄用來作掛接點(mount point)
#mount -t nfs -o rw
10.140.133.9:/export/home/sunky /mnt/nfs
註:這里我們假設10.140.133.9是NFS服務端的主機IP地址,當然這里也可以使用主機名,但必須在本機/etc/hosts文件里增加服務端ip定義。/export/home/sunky為服務端共享的目錄。
如此就可以在linux客戶端通過/mnt/nfs來訪問其它linux系統或UNIX系統以NFS方式共享出來的文件了。以上操作在 redhat
as server 3、redflag server4.1、suse server 9以及Solaris 7、Solaris 8、Solaris 9 for
x86&sparc環境下測試通過
補充:
linux載入光碟機
(1)使用光碟機前,要先mount一下:#mount
/dev/cdrom
/mnt/cdrom,然後您就可以進入/mnt/cdrom目錄下讀取光碟內容了;
(2)當您想退出光碟時,須使用umout命令,否則光碟機就會一直處於死鎖狀態:#umount
/mnt/cdrom。
『貳』 windows里中mount的用法
掛載設置用的,如光碟,U盤等,
命令格式:
mount [-t vfstype] [-o options] device dir
其中:
1.-t vfstype 指定文件系統的類型,通常不必指定。mount 會自動選擇正確的類型。常用類型有:
光碟或光碟鏡像:iso9660
DOS fat16文件系統:msdos
Windows 9x fat32文件系統:vfat
Windows NT ntfs文件系統:ntfs
Mount Windows文件網路共享:smbfs
UNIX(LINUX) 文件網路共享:nfs
2.-o options 主要用來描述設備或檔案的掛接方式。常用的參數有:
loop:用來把一個文件當成硬碟分區掛接上系統
ro:採用只讀方式掛接設備
rw:採用讀寫方式掛接設備
iocharset:指定訪問文件系統所用字元集
3.device 要掛接(mount)的設備。
4.dir設備在系統上的掛接點(mount point)。
如掛載光碟
mount /dev/cdrom /mnt (/mnt 必須在LINUX系統中已經在)
掛載U盤
mount -t ntfs /dev/sda /mnt/usbhd1 (NFTS格式的,前提/mnt/usbhd1已經存在)
mount -t vfat /dev/sdb /mnt/usbhd2 (FAT32格式的,前提/mnt/usbhd2已經存在)
『叄』 關於linux中mount的命令
在linux系統中,可以使用mount命令掛載光碟鏡像文件、移動硬碟、U盤以及Windows網路共享和UNIX
NFS網路共享等。
命令格式:
mount
[-t
vfstype]
[-o
options]
device
dir
參數說明:
①-t
vfstype
指定文件系統的類型,通常不必指定。mount
會自動選擇正確的類型。常用類型有:
光碟或光碟鏡像:iso9660
DOS
fat16文件系統:msdos
Windows
9x
fat32文件系統:vfat
Windows
NT
ntfs文件系統:ntfs
Mount
Windows文件網路共享:smbfs
UNIX(LINUX)
文件網路共享:nfs
②-o
options
主要用來描述設備或檔案的掛接方式。常用的參數有:
loop:用來把一個文件當成硬碟分區掛接上系統
ro:採用只讀方式掛接設備
rw:採用讀寫方式掛接設備
iocharset:指定訪問文件系統所用字元集
③device
要掛接(mount)的設備
④dir設備在系統上的掛接點(mount
point)
案例分析:
光碟鏡像文件的掛接(mount)
mkdir /mnt/vcdrom
#建立一個目錄用來作掛接點(mount point)
mount -o loop -t iso9660 /home/sunky/mydisk.iso /mnt/vcdrom
#使用/mnt/vcdrom就可以訪問盤鏡像文件mydisk.iso里的所有文件
『肆』 linux 系統下的mount和umount命令
>mount /what /where
其中what是設備的名稱例如u盤,光碟等,where是掛載點,通常是/mnt.
例如掛載cd或者dvd執行下面的命令
>mount /dev/cdrom /media/
卸載的時候可以
>umount /media或者>umount /dev/cdrom都可以卸載cd
詳細參見man page
『伍』 dosbox的使用方法
可以在任何WIN平台下運行DOS游戲,玩DOS的必備。
使用方法
1、安裝
2、運行
3、在輸入框狀態下z:\>
z:\>mount c d:\dos ===>「z:\>」這個是提示符 「c」作為虛擬C盤 "d:\dos"你要虛擬的文件夾位置。
簡潔的講,你把你要虛擬的文件夾位置換掉上面的 D:\DOS
4、在剛才的提示符下輸入 c: ,這樣就切換到虛擬的c盤,也就是你要的游戲目錄
5、運行C目錄下的游戲,以後操作按DOS命令。 字串4
最簡單的方法,把要運行的程序比如play.bat直接拖到dosbox的圖標上。 字串6
游戲運行問題匯總: 字串1
(一)DOSBOX主要快捷鍵說明
字串2
Alt+Enter 全屏/窗口 切換
Ctrl+F5 游戲截圖
Ctrl+F6 游戲錄音
Ctrl+F7 降低跳楨數
Ctrl+F8 提高跳楨數
Ctrl+F9 強制退出DOSBOX
Ctrl+F10 顯示/隱藏 系統滑鼠
Ctrl+F11 降低「DOS模擬CPU」速度
Ctrl+F12 提高「DOS模擬CPU」速度
字串6
(二)游戲運行問題解決方法:
字串1
1、「聲音圖像」不同步問題(先「Alt+Enter」切換至窗口,可以看到你的「模擬CPU速度」與「跳楨數」,如圖):
DOSBOX模擬CPU速度(Cpu Cycles: 3000)、跳楨數(Frameskip 0)、運行游戲主程序名稱(Program: PAL)
字串8
----------------聲音斷續且游戲速度明顯低於正常速度,使用「Crtl+F8」提高跳楨數(不要超過3)
----------------聲音刺耳且游戲速度明顯高於正常速度,使用「Ctrl+F7」降低跳楨數(不可能低於0)
----------------聲音斷續且游戲速度明顯低於正常速度,但跳楨數已經為「3」(再增加跳楨數會影響游戲畫面質量),使用「Crtl+F12」提高「DOSBOX模擬CPU」速度(不要超過3600)
----------------聲音刺耳且游戲速度明顯高於正常速度,但跳楨數已經為「0」,使用「Ctrl+F11」降低「DOSBOX模擬CPU」速度(不要低於2700)
字串8
2、進入游戲後如有「系統滑鼠」干擾「游戲畫面」,請使用「Ctrl+F10」隱藏「系統滑鼠」 字串7
3、「游戲截圖/游戲錄音」時不能切換「全屏/窗口」,這是DOSBOX的BUG。
字串8
現在我們就來看看DOSBOX的使用方法。以WINDOWS版為例。
下載到的安裝文件不大,安裝也是標準的WIN式。安裝好後運行,會出現兩個COMMAND樣子的窗口,我們操作的是前方的那個。
字串7
假如你的楓之舞安裝在"D:\dosgames\swda",那麼我們可以輸入:
mount c D:\dosgames\swda來把swda目錄虛擬成DosBox的C盤根目錄。下面的操作就和真dos一樣了。如果想虛擬光碟機或軟碟機,
則要加參數-t cdrom或-t floppy。建議不要使用中文目錄名和文件名,有可能出錯。
每次都這樣輸入也太麻煩啦!好在還有一些快捷方法:
一、直接把可執行文件拖動到DosBox圖標上放手。不過或許是軟體還不完善,有時候這樣做會出錯。 字串4
二、用記事本打開dosbox.conf文件,找到[AUTOEXEC]部分,把整條mount命令寫在這里——DosBox把這部分當作AUTOEXEC.BAT。提示:我們在DosBox中可以使用大部分dos內部命令。外部命令軟體本身沒包含,而且不一定能用。
例子:假如你的DOS游戲都在E:\dosgames\下,那麼可以這樣寫:
mount d "e:/dosgames/"
這樣,每次啟動DOSBOX後,你的e:/dosgames/就是DOSBOX的D盤。
cd swda
swda.exe
玩吧~
下面我們來優化一下DOSBOX。
現在DosBox的模擬效率還不太高。所以,先把能關掉的其它程序都關掉再來進行下一步。
首先,用DosBox運行一個要求配置較高的游戲(不過DOOM一類的就免了,除非你的電腦很強)。 字串7
DosBox標題欄上有個數字,通過它,可以了解到目前虛擬cpu的速度。現在,我們使用CTRL-F12/F11來加/減速。提示:別加得太過分。例如我的C4-1.7G系統中用3600左右的速度就正好,再高反而要變慢的。找到合適的的值後,你可以將它寫到配置文件中[cpu]部分的cycles項,今後DosBox會把它作為默認值。
字串3
配置文件中從[mixer]到[speaker]的項目都是關於聲音的。設置很簡單,作者也給了很詳盡的注釋(README.TXT)。唯一要注意的是,[mixer]項中的rate決定了你能聽到的效果上限,所以它不能低於其它項目中的值。 字串8
這是一款免費軟體,用來運行我們的DOS游戲正好!WIN9X和WIN2K/XP下都可以使用(還有LINUX版) 字
『陸』 windows 下怎麼使用 mount命令
掛載設置用的,如光碟,U盤等,
命令格式:
mount [-t vfstype] [-o options] device dir
其中:
1.-t vfstype 指定文件系統的類型,通常不必指定。mount 會自動選擇正確的類型。常用類型有:
光碟或光碟鏡像:iso9660
DOS fat16文件系統:msdos
Windows 9x fat32文件系統:vfat
Windows NT ntfs文件系統:ntfs
Mount Windows文件網路共享:smbfs
UNIX(LINUX) 文件網路共享:nfs
2.-o options 主要用來描述設備或檔案的掛接方式。常用的參數有:
loop:用來把一個文件當成硬碟分區掛接上系統
ro:採用只讀方式掛接設備
rw:採用讀寫方式掛接設備
iocharset:指定訪問文件系統所用字元集
3.device 要掛接(mount)的設備。
4.dir設備在系統上的掛接點(mount point)。
如掛載光碟
mount /dev/cdrom /mnt (/mnt 必須在LINUX系統中已經在)
掛載U盤
mount -t ntfs /dev/sda /mnt/usbhd1 (NFTS格式的,前提/mnt/usbhd1已經存在)
mount -t vfat /dev/sdb /mnt/usbhd2 (FAT32格式的,前提/mnt/usbhd2已經存在)
『柒』 mount命令是什麼意思在Linux中
mount是掛載命令,在linux系統中所有新硬碟或者光碟,或者ISO文件並不能直接被系統檢測並掛載(現在部分系統使用桌面化,有自動掛載這個功能)
mount指令一般用法如下:
mount -t 文件類型 /dev/... dir
/dev/..是掛載的硬碟或光碟;
dir是掛載目錄
PS:文件類型
光碟或光碟鏡像:iso9660
DOS fat16文件系統:msdos
Windows 9x fat32文件系統:vfat
Windows NT ntfs文件系統:ntfs
Mount Windows文件網路共享:smbfs
UNIX(LINUX) 文件網路共享:nfs
『捌』 linux mount 掛載命令 詳解
掛接命令(mount) mount命令參數非常多,
命令格式:mount [-t vfstype] [-o options] device dir
其中:
1.-t vfstype 指定文件系統的類型,通常不必指定。mount 會自動選擇正確的類型。常用類型有:
光碟或光碟鏡像:iso9660
DOS fat16文件系統:msdos
Windows 9x fat32文件系統:vfat
Windows NT ntfs文件系統:ntfs
Mount Windows文件網路共享:smbfs
UNIX(LINUX) 文件網路共享:nfs
2.-o options 主要用來描述設備或檔案的掛接方式。常用的參數有:
loop:用來把一個文件當成硬碟分區掛接上系統
ro:採用只讀方式掛接設備
rw:採用讀寫方式掛接設備
iocharset:指定訪問文件系統所用字元集
3.device 要掛接(mount)的設備。
4.dir設備在系統上的掛接點(mount point)。
掛接光碟鏡像文件
1、從光碟製作光碟鏡像文件。將光碟放入光碟機,執行下面的命令。
#cp /dev/cdrom /home/sunky/mydisk.iso 或
#dd if=/dev/cdrom of=/home/sunky/mydisk.iso
註:執行上面的任何一條命令都可將當前光碟機里的光碟製作成光碟鏡像文件/home/sunky/mydisk.iso
2、將文件和目錄製作成光碟鏡像文件,執行下面的命令。
#mkisofs -r -J -V mydisk -o /home/sunky/mydisk.iso /home/sunky/ mydir
註:這條命令將/home/sunky/mydir目錄下所有的目錄和文件製作成光碟鏡像文件/home/sunky/mydisk.iso,光碟卷標為:mydisk
3、光碟鏡像文件的掛接(mount)
#mkdir /mnt/vcdrom
註:建立一個目錄用來作掛接點(mount point)
#mount -o loop -t iso9660 /home/sunky/mydisk.iso /mnt/vcdrom
註:使用/mnt/vcdrom就可以訪問盤鏡像文件mydisk.iso里的所有文件了。
掛接移動硬碟 《Linux就該這么學》一起學習linux
對linux系統而言,USB介面的移動硬碟是當作SCSI設備對待的。插入移動硬碟之前,應先用fdisk –l 或 more /proc/partitions查看系統的硬碟和硬碟分區情況。
[root at pldyrouter /]# fdisk -l
接好移動硬碟後,再用fdisk –l 或 more /proc/partitions查看系統的硬碟和硬碟分區情況.應該可以發現多了一個SCSI硬碟/dev/sdc和它的兩個磁碟分區/dev /sdc1?、/dev/sdc2,其中/dev/sdc5是/dev/sdc2分區的邏輯分區。我們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掛接/dev/sdc1和 /dev/sdc5。
#mkdir -p /mnt/usbhd1
#mkdir -p /mnt/usbhd2
註:建立目錄用來作掛接點(mount point)
#mount -t ntfs /dev/sdc1 /mnt/usbhd1
#mount -t vfat /dev/sdc5 /mnt/usbhd2
註:對ntfs格式的磁碟分區應使用-t ntfs 參數,對fat32格式的磁碟分區應使用-t vfat參數。若漢字文件名顯示為亂碼或不顯示,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格式。
#mount -t ntfs -o iocharset=cp936 /dev/sdc1 /mnt/usbhd1
#mount -t vfat -o iocharset=cp936 /dev/sdc5 /mnt/usbhd2
linux系統下使用fdisk分區命令和mkfs文件系統創建命令可以將移動硬碟的分區製作成linux系統所特有的ext2、ext3格式。這樣,在linux下使用就更方便了。使用下面的命令直接掛接即可。
#mount /dev/sdc1 /mnt/usbhd1
掛接U盤
和USB介面的移動硬碟一樣對linux系統而言U盤也是當作SCSI設備對待的。使用方法和移動硬碟完全一樣。插入U盤之前,應先用fdisk –l 或 more /proc/partitions查看系統的硬碟和硬碟分區情況。
[root at pldyrouter root]# fdisk -l
插入U盤後,再用fdisk –l 或 more /proc/partitions查看系統的硬碟和硬碟分區情況。
[root at pldyrouter root]# fdisk -l
系統多了一個SCSI硬碟/dev/sdd和一個磁碟分區/dev/sdd1,/dev/sdd1就是我們要掛接的U盤。
#mkdir -p /mnt/usb
註:建立一個目錄用來作掛接點(mount point)
#mount -t vfat /dev/sdd1 /mnt/usb
註:現在可以通過/mnt/usb來訪問U盤了, 若漢字文件名顯示為亂碼或不顯示,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
#mount -t vfat -o iocharset=cp936 /dev/sdd1 /mnt/u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