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程序員喜歡在深夜工作
有句還挺受歡迎的話是,程序員就是把咖啡變成代碼的機器。果然,隨便問一個程序員什麼時候效率最高,很有可能他們會說大多是深夜的時候。有些早點,有些晚點。常見的是:在凌晨4點起床,趕在吵鬧的一天開始前完成一些工作。另外一些喜歡在凌晨4點睡覺。這種做法的目的是避免干擾。但是你可以鎖上門啊,為什麼夜晚這么特別呢?我認為可以歸結為三件事:員工的時間表、疲憊的大腦和明亮的電腦屏幕。(倫敦科學博物館中的黑猩猩大腦,圖片來自維基網路)員工的時間表Paul Graham在2009年寫過關於員工的時間表的問題 —— 基本上,在世界上有兩種類型的時間表。傳統管理者的時間表是分散地切割成小時和一個個十分鍾的方式績效,通常是按一個小時的價值給你報酬。另一種,叫做員工的時間表——針對我們這些程序員。工作於大型虛擬系統時,需要把所有涉及的事都記在腦子里——有人曾經比喻這就像用昂貴的水晶建造房子,一旦有人打擾,房子就一股腦塌落並碎成一片。這就是為什麼當有人打斷程序員的思路時,他們那麼惱火。由於這種巨大的精力投入,使得我們無法簡單地開始工作,直到我們能連續幾小時不被分散注意力才行。剛在腦中構建了整個模型,結果半小時後就毀了可不值得。事實上,跟很多員工交談後你會發現,他們感覺根本不能在白天完成任何工作。接連不斷地被打擾、關注重要的事物和回復郵件都不能讓他們安心工作。所以他們選擇在別人睡覺的深夜來完成大部分的工作。疲憊的大腦 就算是程序員,晚上也應該睡覺。我們不是超人。也會感到白天更機敏。那為什麼我們要在大腦想睡覺的時候做最復雜的工作,而在大腦最敏銳和靈活的時候做簡單的任務呢?因為疲勞成就更好的程序員。與巴爾默峰值類似,疲勞讓我們更易集中精力,因為當你的大腦疲勞時,它就必須集中精力!沒有多餘的腦力讓你不集中精力。(《「10倍效率」程序員/開發人員的習慣》第5點:集中精力)我似乎在喝茶過多或不合適的時間喝能量飲料後完成的工作最少。這些讓我很活躍,一會兒查看Twitter,一會兒看看Hacker News,我似乎一直在到處瀏覽。你應該在想我能很好地工作——這么有精力,這么有腦力。但是相反,我一直在阻絆自己因為我不能集中精力超過兩秒。然而,當我微感疲倦時,我就能坐下來編碼了。用有點疲勞的大腦,我能一小時又一小時地編碼,甚至都不想查看Twitter或者FaceBook。就好像互聯網不存在了。我覺得這適用於大多數程序員。我們有太多的精力去完成80%的工作——面對現實吧,一個好的演算法,需要用10倍的代碼量來營造使用它的環境。即使你做的是最高級的機器學習(或者是其他的),很多工作也僅僅只是清理數據和將結果以友好的方式呈現出來。當你的大腦並不是竭盡全力地工作時,它就會找其他的事做。疲勞使你愚鈍,從而使你只能顧及手頭上的工作。明亮的電腦屏幕這條非常簡單。在夜晚一直盯著明亮的光源並且使你的睡眠周期延後。你直到凌晨3點才感到疲倦。然後中午11點起床,當夜晚來臨時你並不感到疲勞,因為,呵呵,你中午11點才起床!經過足夠多的反復,本質上是把你帶到了不同的時區。更有趣的是,它會保持相對穩定,一旦你進入凌晨3、4點睡覺的節奏中,你就會一直保持那樣。
❷ 為什麼程序員喜歡在晚上工作
程序員的工作有時候跟藝術家類似,需要「靈光一閃」的。所以他們大多喜歡在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拿出一大段的整塊時間集中解決問題。在現實生活中這種情況並不好找,你總不能不接電話吧。所以晚上幹活兒就成了很多程序員的選擇。這也可以算「被逼的」,談不上喜歡。
❸ 現在軟體行業已經很成熟,為什麼程序員還在沒日沒夜敲代碼搞系統更新
時代不同了,之所以程序員還在沒日沒夜敲代碼製作更新系統是因為要突破創新,不然就要被別的產品給淘汰了,所以程序員敢不設計新產品嘛?
現在的電子產品並不好用,才更要運用好創新設計,爭取製作出好成品。無論是電視、藍牙耳機、電腦、網站應用、游戲…以及很多的領域都在不斷地更新。
畢竟除了所有應用軟體更新創新的辦法,也別無他法。我打個比方吧,比如說我想買個消除噪音的耳機,那我在天貓或者京東上購買了自己看中的耳塞,買回家後我塞在耳朵里,外邊的聲音就能夠減輕許多了嘛?最多也只能減輕一點點,完全降噪肯定不行的。
就像以前的老台式電腦,到後來的筆記本電腦,還有台式一體機電腦,這也是系統更新的過程紀錄。
好的產品為了避免被取代只能不斷更新,停止創新的產品終將被人們遺忘舍棄!
❹ 當程序員熬夜寫代碼。真的會掉頭發嗎
是真的。程序員用腦過度,容易掉頭發,還容易白頭發。
❺ 程序員為何喜歡半夜工作
確實,如果你在一家編程高手雲集的互聯網公司工作,問問你身邊那些 程序員們,他們一般什麼時候效率最高,點子最好?得到的答案,大部分是半夜——不管前半夜,還是後半夜。有些習慣在早上四點起床,然後工作到日出,還有些 人則是習慣在早上四點後才睡覺。 我認為主要有三條原因:創作者的日程表、睏倦的大腦,以及閃亮的屏幕。 創作者的日程表 通常來說,這個世界有兩種日程表,一種屬於管理者,一種屬於創作者。傳統的管理者日程表將一天按小時劃分,而通常十分鍾的打擾,對於程序員來說,可能需要一個小時去重新整理思路。 而創作者的日程表,著名投資教父 Paul Graham 在 2009 年也曾就創造者的日程表專門撰文 。這個日程表是適用於比如作家或是程序員的。這類人的工作通常需要在內心建立起一個龐大而抽象的系統,不僅如此,在創作過程中,他們還需要不斷的與自己的心理作斗爭。 有個非常好的類比說,創作或編程的過程就好像拿昂貴而易碎的水晶搭建一所房子,一旦有人來打攪你,你所有的努力都可能會毀於一旦,傾注的所有心血可能就瞬間摔成碎片。 正因如此,他們通常會在確定有一連好幾個小時無人打擾的情況下才會開始工作。 事實上,你同一些程序員聊天時會發現,他們自己都會有種白天不能完成工作的感覺。持續不斷的打擾、很多重要的事情需要打理、郵件要回等等,都會打亂你的節奏,不能讓你安心工作。這也正是他們選擇日出而息,日落而作的原因。 睏倦的大腦但就算習慣半夜工作的程序員,他們也是白天精神,夜裡犯困。 因為疲倦會讓他們成為更好的 " 攻城獅 "。 這跟鮑爾默效應類似,疲倦會讓程序員更加專注,因為在大腦疲倦的情況下,就必須得非常專注的做一件事情。你僅存的腦容量已經不足以應付多餘的事情了,只能專注於手頭的事。 喝太多茶或是在一個糟糕的時間點喝了功能飲料之後,工作效率是最低的。興奮會讓你一會兒看一下 Twitter,一會兒瞅一眼 Hacker News,在社交網站上跳來跳去。 你可能感覺精力充沛的狀態非常適合工作,但真實的情況卻是你常常會做一些讓自己注意力分散的事,大腦就是無法安靜下來,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 反而當你有點困意的時候,你只想窩在椅子或者沙發上專心編程。而半夜,安靜的不止是周邊的環境,互聯網也是如此,你會不知疲倦的寫上好幾個小時的代碼,根本不會想到 Twitter 和 Facebook。 大部分程序員都是這樣,白天你寫出一個演算法,然後加上十倍的量來搭建一個可供演算法運行的環境。大部分時間里,你都只是做著一些「清理」工作,或是想辦法讓最終的結果以一種舒服好看的方式呈現。 閃亮的屏幕這一點就更簡單了。 如果你持續的盯著一個很亮的光源,睡眠周期便會往後延,如此即使是在早上三點,你也不知疲倦。而當夜晚再次降臨之時,你也感覺不到疲憊,因為你上午 11 點才起床。這就好像你生活在另外一個時區一樣,更有趣的是,一旦你習慣了這種作息時間,你很難再回去了。 當然,即使你 4 點才睡,你的鬧鍾還是會調到上午 8 點,這個世界最長有的偏見就是如果你下午兩點才吃早餐的話,你一定是個失敗者。 總結總結一下,晚上給你一種更輕松、更安靜的環境,你的大腦不會受到外界的干擾,並且顯示屏的亮光也會讓你保持清醒。
❻ 為什麼程序員這么愛熬夜
可能是因為任務沒有完成,被逼熬夜完成的。也可能因為是喜歡黑夜裡coding,這樣可以比較專注吧。
❼ 我是程序員,每天敲代碼到凌晨3、4點,可是躺著以後還是睡不著怎麼辦
程序員是腦力勞動者,那首先就要勞逸結合,適當做一些體力勞動,比如做家務活,還可以結合體育鍛煉,比如長跑,打羽毛球,打太極,公園散散步等。都可以有效調節腦力勞動帶來的不適。
其次,凌晨3.4點才睡覺不符合科學的養生觀點,晚上11的以後是養五臟的時間,盡量讓自己在11的之前上床睡覺,形成科學合理的生物鍾,才能保證健康的睡眠。
再有,如果剛躺下睡不著,可以聽聽睡前輕音樂,那種比較柔和的音樂,可以聽聽睡前講故事,選自己喜歡的故事,還有一個小方法,就是閉上眼睛轉動眼球,轉圈也行,上下左右來回移動也行,轉眼球五到十分鍾,就會有困意襲來,可以安然入睡了,這可是專家推薦的小方法呦。
最後,祝願你有一個高質量的優質的睡眠。
❽ 程序員喝醉酒寫代碼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我覺得在喝醉的時候還能寫代碼,那真的是非常牛逼的事情了,估計是真的非常喜歡寫代碼吧,但是頭應該也會很暈,因為很難集中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