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程序命令 > 互聯網泡沫對程序員

互聯網泡沫對程序員

發布時間:2022-08-02 02:57:07

1. 互聯網泡沫是怎麼形成

1,企業需要賺錢。大量資金短缺的煤老闆或者煤老闆兒子一個個吹出來的,百分之99的互聯網公司幾乎都不盈利,工資待遇是你見到宣傳的一半沒有。都是做生意,這一塊自然有利可圖,成本低,見效快,不幹白不幹。

2,門檻低,是個人都能做。賣葯品需要研發,需要機器儀器,大量博士生,成本呢?這是企業考量;很多沒有學歷的人沒有技術,90後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群佔90後人口數量不到百分之25,那剩下百分之75年輕人如何工作也是問題,培訓一下幾個月就能去搞javaphp,也能賺錢。對雙方來說,這是一種默契。

3,培訓機構需要招人。大量垃圾公司自然需要大量垃圾程序員。培訓應運而生,2011年我上大學時候沒有幾個人報計算機系,今年我系是全校第一大系,人數比4年前多了12倍。當然大學教育就那麼回事,培訓機構就鑽空子,學費都是幾萬,一年謀智博客幾十個班幾千學生收入幾個億。北京目前有培訓機構幾百家,甚至上千家。每年少說幾萬程序員加入這個大軍,並且年齡日漸少齡化。比如前幾天去某軟體公司,見滿地16歲小孩子在敲代碼,不停加班,很可憐。

4,聯通,移動為主的國企需要巨大流量消耗來滿足利潤,也能政策挾持國家財政支持。這個不能多提,你懂得。

5,手機製造業,或者整個代工業需要生產力跟生產動力,或者經濟需要拐點。比如富士康,只有互聯網泡沫越大,做手機的越多,富士康生意越大,自然賺錢越多。還有比如小米之類,也要賺錢。

6,國家扶持。中美對抗跟冷戰開始了,自然製造業是不能輸給美帝的。工業化成本越來越高,那在數量上就不能輸給美帝,除了各種基礎建設跟衣食住行的基礎需求,計算機跟科研,網路也是國家政策傾斜的對象。這點看,很多有背景的企業才會是最大贏家,其他都是表象,甚至是陪襯。

該說的都說了,反正就這么回事。互聯網不是什麼高科技行業,也是類似於建築工地一樣的大規模復雜化或者重復化勞動,自動化是大勢所趨。泡沫太大了也不好,啥事得有個度

2. 互聯網公司去年到今年的大批裁員,難道程序員沒有未來了嗎

很多行業,因為2018年世界上發生的劇變而受影響。或迎來利好,行業一片繁榮,或迎來利空行業大受打擊,死傷一片。在這樣的情形下,互聯網行業默默地迎來寒冬。其實說是寒冬也有些不太恰當,如果把寒冷的程度比作互聯網資本的熱情的話,現在互聯網應該處於「入秋」的狀態,有點天涼的感覺,但還沒到冷的程度。

互聯網行業裁員,程序員可能是最無所適從的。因為大多數程序員過著公司、家兩點一線的生活,對於突然裁員,沒有做好下一步的打算,可能會有一種一臉懵逼的感覺。說起來,在中國,這種規模的裁員也還是第一次吧。從改革開放以來,經濟一直在快速發展,各行各業新的公司,新的工作崗位不斷增加,大規模的裁員從沒有出現。

3. 互聯網+要泡沫破裂了,互聯網碼農怎麼轉型

近年來,中國對近20年以來的日本經濟的系統研究相當少。經濟崛起 後成為世界第二位經濟大國的日本是在怎樣的情況下經濟泡沫化的,是什 么原因導致泡沫突然破裂經濟「硬著陸」的,為什麼泡沫破裂後的日本會 陷入長達10年的經濟衰退,日本又是怎樣從「失去的10年」走出來的,在 這些過程中,日本政府、經濟界和企業界又分別起到了怎樣的作用、有怎 樣的經驗與教訓,等等。總之,在中國目前還沒有這方面系統而深入的研 究成果。本書就是為了填補這個空白而寫作的。 大約20年前,本書著者懷著學習日本式經營管理的目的,來到日本科 學城的築波大學留學,在取得產業社會學博士學位後,進入日立集團的智 囊機構「日立綜合計劃研究所」工作。著者在日本留學和工作的時期正是 日本經濟痛苦轉型的時期,著者不但經歷了日本經濟泡沫破裂,而且,和 許許多多的日本人一起度過了所謂的「失去的10年」,特別是在日本公司 里和許多的日本同事一起經歷了兩次企業「大裁員」和「全員減薪」的「 洗禮」。同時,著者也實際地感受並且看到日本經濟轉型由失敗走向成功 的軌跡。所以,本書的三部曲也可以說是近20年來,著者留學日本,在日 本企業工作的過程中,研究觀察經濟泡沫破裂前後的日本經濟、社會、企 業和個人種種變化的三部曲,是著者留學日本成果的歸納和總結

4. 為什麼現在的程序員,真正的大牛非常少

簡單算個賬:近十多年來,中國的各種大學每年有30萬計算機相關專業畢業生,加上其他行業的轉入,編程崗位每年新增超過20萬人,全國的規模大約300萬。平均每人年15萬成本,大約需要4500億成本。市場有多大呢?手機萬億級,互聯網萬億級,游戲萬億,企業服務市場萬億。至於不足的那部分在哪裡呢?中國之外, 還有很多國家。

而IT和編程這種轉移成本幾乎為零的行業,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佔領。以美國為例, 它本國市場規模比中國還大, 卻也佔領了世界上其它國家包括中國的大部分市場。美國大約有700-800萬程序員,編程工資相當於中國的2-3倍,原因正是因為我們不能自給。世界范圍來看, 把上面的市場單位換成美元就好了。

當程序員, 確切的說是碼農, 是一個見錢最快的職業, 這也就導致現在干這個的特別多,各種培訓機構也滿天飛。當然, 程序員也是有分水嶺的, 這取決於掌握的知識技能的多少。也有一些比較精深的知識,如數據結構演算法編譯原理、操作系統、計算機網路、面向對象等這些, 如果能掌握,會讓一個程序員的工作效率和質量有巨大的提高 , 也有了向高階程序員進化了資格 。 然而, 對於一份普通的寫代碼的工作, 這些東西最多隻能算是綿上添花, 掌握與不掌握, 對於飯碗沒有本質的影響 。 假如把掌握這些知識作為程序員的入門標准, 那麼程序員的數量估計會少一大半。不過話說回來, 不應該說程序員的數量多, 而是整個IT行業的從業人員多, 像做設計、產品、運營這方面的人, 數量不比程序員少吧。

5. Code.org為什麼能得到矽谷大佬集體捧場它立志讓每個美國人都會編程,彌補程序員荒

能讓這些人集合在一起的機會還真是不多,這次是為了微軟前高管Hadi Partovi創辦的公益組織Code.org做宣傳。Code.org 的宗旨是在美國推廣計算機編程的教育,其拍攝的紀錄片將會在下周面向美國的50萬教師和1000萬學生播放。不光微軟贊助了這部紀錄片的拍攝,扎克伯格還在自己的Facebook頁面上也分享了這個消息。Partovi認為,目前美國社會依然存在程序員的巨大需求和供給不足之間的弊病,這也是為什麼外國工程師(尤其是中國工程師)在這里一直大受歡迎的原因之一。即使是在美國經濟最不景氣的時候,每年大量的電腦公司和軟體公司也有著十幾萬人的硬性需求,而且多數都是高薪職位。並且在現在,程序員的作用早就超越了軟體公司本身,他們已經成為所有的產業 – 比如金融機構、能源公司、甚至農業機構里的中堅力量。在這樣的情況下,code.org 的分析卻認為美國本土的勞動力存在「程序員荒」的現象。在參考了美國勞工部的數據之後,Code.org的調查認為到2020年美國將有140萬個程序員崗位,而目前的教育水平只能產生40萬個合格的程序員,所以才有眾多科技公司紛紛想用更多的H1B簽證來尋找外國的IT才俊。因此對於程序員們來說,如今的就業環境依然是一個很強的賣方市場。每年蘋果、Google、Intuit、Adobe等等公司都為了這些寶貴的員工相互挖角,而且即使給出了10萬美元的高薪也無法阻止工程師們忽略來自其他地方的更好的機會。在2004年互聯網泡沫剛剛破滅之後,只有15%的人認為IT是一個有希望的職業軌跡,而在2010年這個數字上升到了28%,2012年是38%。當然,Partovi的想法不光是想幫大家找工作這么簡單, 的確,在現在學計算機簡直是一件萬能的事情。簡單的說,如果想改變世界,就學電腦吧!如果想拿到高工資,那也學電腦吧!與此同時,Code.org 還力求解決美國教育系統的弊病。在新出台的STEM專業(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ematics,即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法案中,有四十一個州都沒有將計算機專業當作法案的一部分,這代表著STEM法案背後的大量資金並沒有產生更多的程序員工作。並且,這代表著計算機在這些州的中學教育體系中也並不被重視:大多數人不需要修計算機就能高中畢業,它只是一門高級選修課而已。造成的結果就是只有那些在進入大學以前就對編程有熱情和興趣的孩子才會編程。Partovi想要達到的目的就是讓更多的孩子在更小的時候就能接觸電腦教育,這樣他們就可以自己選擇要不要去學習計算機,而不會因為僅僅是學校里不教這些課就錯失機會。看起來,現在編程就像會開車一樣,已經成為一種最基本的技術了。就像Code.org的宣傳片片頭引用的喬布斯語錄一樣:每個美國人都應該會編程,因為它教你如何思考。不管我們怎麼看互聯網、社交媒體這些東西的好與壞,一個現實就是它們已然無處不在。那我們是選擇參與改變它,還是被它改變?

6. 程序員工資很高,為何不見他們炫富

程序員不炫富一個方面是因為他們一直忙著編程序,第二個方面是因為程序員想要拿到高工資的話,還是要不斷地充實自己,所以他們一直在看書。


綜上所述,程序員之所以不炫富,主要還是因為他們工作很忙沒有時間,其次就是因為他們非常的有職業精神。

7. 互聯網泡沫是怎麼形成的

形成:

1、1994年,Mosaic瀏覽器及World Wide Web的出現,令互聯網開始引起公眾注意。對大部分美國的上市公司而言,一個公開的網站已成為必需品。開啟了以互聯網為媒介的直接商務(電子商務)及全球性的即時群組通訊;

2、成為一種新的最佳媒介,它可以即時把買家與賣家、宣傳商與顧客以低成本聯系起來。互聯網帶來了各種在數年前仍然不可能的新商業模式,並引來風險基金的投資。在泡沫形成的初期,3個主要科技行業因此而得益,包括互聯網網路基建,互聯網工具軟體,及門戶網站。

8. 拉勾網CEO稱大廠高薪慣壞了年輕人,互聯網泡沫會持續多久

拉勾網CEO稱大廠高薪慣壞了年輕人,互聯網泡沫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因為就目前而言互聯網還處於高發展浪頭。

互聯網泡沫就個人而言哪怕面臨瓶頸期,但是持續時間不會短,需求在影響泡沫的持續時長。所以短期內,泡沫不可能破裂的。

9. 軟體開發程序員工資為何這么高,是泡沫還是理所當然

每個行業的工資是市場決定的。得分析需求與供給。
第一,it 行業自打誕生以來,一直是資本的寵兒。所以,這個行業總體上是不缺錢的,有能力給你開高薪。
第二,跟製造業相比,it 是個輕資產的行業。除了人力成本外,老闆和投資人基本不需要負擔其他大規模成本。富士康工資是不高,但是算上每年的設備折舊,可就不得了了。
第三,it 行業的邊際成本很低,一套 office 開發出來,賣一套也是賣,賣一百萬套,也不過多壓一百萬張光碟而已,互聯網行業就更是如此。這意味著 it 企業僱傭少量員工就能支撐巨大的業務規模。阿里巴巴兩萬多人,也不過就是一個鐵路局的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
第四,it 產業規模一直在高速擴張,但是程序員從根本上說是不能速成的。哪怕是半路轉行的程序員,也不能忽視他轉行之前多年的教育背景。這是造成供求關系的主因。
第五,程序員是 it 行業的核心競爭力。這個就不解釋了。
第六,it 行業的生產工具,除了基本的硬體和辦公場地外,主要以信息的形式存在,並且免費居多。這意味著 it 企業可以頻繁更新生產工具提高生產效率,這一點傳統行業基本做不到。
第七,it 行業是人力資源市場化最完全的行業。在同等條件下,程序員比其他人背負了更大的失業風險,這個風險在薪水中有所體現。哪怕在it 行業內部,創業公司的招聘成本也比大公司高,這個成本未必體現在月薪中,也要考慮期權。

閱讀全文

與互聯網泡沫對程序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ipad怎麼把app資源庫關了 瀏覽:299
量柱比前一天多源碼 瀏覽:416
電子書app怎麼上傳 瀏覽:66
國家反詐中心app注冊怎麼開啟 瀏覽:804
全波差分傅里葉演算法窗長 瀏覽:41
程序員如何講自己做過的項目 瀏覽:7
程序員要看的書頸椎 瀏覽:946
php文章cms 瀏覽:553
CSS權威指南第三版PDF 瀏覽:496
android怎麼搭建框架 瀏覽:184
正宗溯源碼大燕條一克一般多少錢 瀏覽:917
電腦感染exe文件夾 瀏覽:916
wpsppt怎麼轉pdf格式 瀏覽:88
騰訊文檔在線編輯怎麼添加密碼 瀏覽:880
本地不能訪問伺服器地址 瀏覽:865
訪問伺服器命令 瀏覽:835
華為雲伺服器分銷商 瀏覽:954
Linux定位內存泄露 瀏覽:198
工程加密狗視頻 瀏覽:720
不在內網怎麼連接伺服器 瀏覽: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