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湘軍和川軍以及桂軍相比,究竟誰強誰弱
在我國軍事領域流傳著這樣幾句話「無湘不成軍」、「無川不成軍」、「無桂不成軍」。這幾句話講的是湘軍、川軍、桂軍或者說是湖南四川廣西籍的士兵在軍隊中的影響力和作用。抗日戰爭中川軍湘軍桂軍曾一起聯合抗擊日寇,保衛國家,為國家民族作出了巨大貢獻。其實在抗日戰爭前的1921年川軍湘軍也曾聯手,但這次聯手並不是民族存亡的救國之戰,而是北洋政府時期的軍閥混戰。讓我們來一起回顧一下1921年夏秋之際的川湘鄂戰爭。
1921年正值民國十年。彼時的中國正處於北洋軍閥的混戰時期。當時全國范圍內最有實力的軍閥群體為直系軍閥、奉系軍閥、皖系軍閥。彼時的直系軍閥占據了直魯豫地區,又奪取了湖北、江西、綏遠、江蘇、陝西等省,勢力極其強大。
民國十年的這次川湘鄂戰爭以川軍和直系軍閥的講話而告一段落。在整個過程中,吳佩孚的直軍部隊利用本方武器裝備和人數的優勢先後擊敗湘軍川軍,獲得勝利。但整個戰役都只是軍閥混戰的縮影,湘軍和川軍的戰鬥力並沒有完全釋放。如果川軍湘軍有同樣的裝備和後勤補給,不見得戰鬥力會輸給直軍。
2. 1-1/7等於多少小數
1、世上最酸的感覺不是吃醋,而是無權吃醋。吃醋也要講名份,和他相愛的是另一個人,他的醋也就輪不到你吃,自有另一個人光明正大地吃醋。原來,吃不到的醋才是最酸的。、方是目標,圓是路徑;方是原則,圓是變通;方以不變應萬變,圓以萬變應不變;方是做人的脊樑,圓是處世的錦囊;方而不圓會處處碰壁,圓而無方則不知其可;立志如山是方,行道如水是圓,不如山不能堅定,不如水不能曲達。方圓相融隨方就圓,在方中做人做事,在圓中自在歸真。3、生命的路上,耐心使你獲得力量,耐心使你認清方向;耐心使你坦途疾進,耐心使你少遭波浪。尋著古往今來的路,在耐心的幫助下看生活。讓我們手握耐心給我們的耐得寂寞的意志和品質,腳踩耐心給我們的超出凡俗的雄心壯志,載著耐心給我們的永不服輸的信念,向生活中的成功,出發吧!4、看開是對的,放下是對的,既然活著,就要向好的方向看遠,選擇一種適合的姿態,讓自己活的無可替代,讓自己活得輕松愉快。5、以後的路還那麼長,我不知道結局,也不做假設。我只想看見生命最完整的樣子。我不想記得那句難過的話。我只記得一件事。在你身邊,在你身邊。6、當你收到這條信息時,我已經想你一百遍了。不,應該是一千遍。是鬼迷了心竅也好,是上天的註定也好。總之能夠認識你是我這一生最大的快樂。7、人要拿得起,也要放得下。拿得起是生存,放得下是生活;拿得起是能力,放得下是智慧。有的人拿不起,也就無所謂放下;人生如路,要有耐心。世上本無移山之術,惟一能移山的方法就是:山不過來,我就過去。人生最聰明的態度就是:改變可以改變的一切,適應不能改變的一切。8、信任就是一把刀,你給了別人,他就有兩個選擇,捅你或者保護你,太看重感情的人就是這樣,容易滿足,更容易受傷。
9、總是試圖將所有的過往全部拋棄,可縱然如此我還是在夢中驚醒,在夜裡哭泣,度日如年般度數著這一段不再與你相關的分秒歲月。10、沒有足夠的語言能表達我對你的愛,沒有足夠的方式能表示我對你的關懷,沒有足夠的春宵能與你共度,明媚的早晨,溫馨的夜晚,對你我有無限的思念!
——立足於現有產業基礎,加快形成多種能源協同互補、綜合利用、集約高效的供能方式。堅持大規模外送和本地消納、集中式和分布式開發並舉,推進風光等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發展。到2025年,新能源成為電力裝機增量的主體能源,新能源裝機比重超過50%。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風光火儲一體化綜合應用示範。
——實施控煤減碳工程,有序釋放煤炭先進產能。加快推動用能權交易和碳排放交易,建立碳排放強度考核機制。依託鄂爾多斯和烏海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建設,發展規模化風光制氫,探索氫能供電供熱商業模式,建設綠氫生產基地。實施能源綜合利用升級改造,加強煤炭分級分質利用,推進煤基多聯產示範,加大煤矸石、洗中煤、煤泥綜合利用。
——實施「以電代煤」「以電代油」,推進工業、交通、建築(老舊小區改造)、居民領域電能替代,提升全社會電氣化水平。實施數字能源工程,推進大型煤電、風電場、光伏電站等建設智慧電廠,所有生產煤礦建成智能煤礦,推進能源生產、儲運、消費等環節數字化轉型。
——實施靈活電網工程,打造蒙西電網「四橫五縱」、蒙東電網「八橫兩縱」主幹網架結構。規劃建設蒙西至河北、至天津、至安徽、至河南、至南網特高壓綠色電力外送通道。實施氣化內蒙古工程,穩步擴大天然氣生產能力。
3. 醫者仁心,讓愛傳遞,白衣天使做過哪些令你感動的事
白衣天使永遠是值得我們尊敬的人,在我身邊,我看到很多一線醫護沒日沒夜地奮戰,發生疫情後,積極馳援湖北,還有年輕護士會在路邊第一時間搶救病危的人,也有青年醫生奮力搶救生命。他們都是白衣天使,保護人民的生命安全,是最可愛的人。
一、援鄂醫護馳援湖北2020年春天,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國之際,多少一線醫護放下家庭,拿上自己的職責,主動報名參與組成援鄂醫療隊,前往湖北進行支援。他們在湖北逆向而行,選擇在重病區域救死扶傷,與病毒搶生命搶時間。他們在那裡,發揮了白衣天使的職責,感動了無數人,也是偉大的英雄。
白衣天使可以通過他們救死扶傷的本領,堅守崗位,守護好百姓的生命安全,他們是最值得尊敬的人。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你們身邊的白衣天使都做過哪些令你感動的事情呢?不妨在評論區里談談。
4. 武漢市援鄂和湖北省醫護人員免費景區有哪些
一、景區免費對象 二、景區免費時間 三、武漢市A級旅遊景區名單 自從2月20日湖北省發布了對所有援鄂醫護人員,實行A級景區免費5年政策,其中包括湖北省內所有醫護人員可免費游2年。在A級景區中,武漢市數量最大,4A和5A景區最多,比如黃鶴樓景區,那麼武漢哪些景區在免費之列呢。
一、景區免費對象
1、國家、軍隊及各省醫療隊所有隊員
2、湖北省所有醫護人員
二、景區免費時間
1、援鄂醫療隊員:憑卡可攜帶親屬一名,5年內不限次免門票游覽省內A級旅遊景區,截止至2024年12月31日。
2、湖北省所有醫護人員:憑有效證件(醫師證或護士證),2年內不限次免門票游覽省內A級旅遊景區,截止至2021年12月31日。
三、武漢市A級旅遊景區名單
黃鶴樓公園、武漢晴川閣、武漢中華奇石館、武漢東湖風景名勝區、武漢市海昌極地海洋公園、武漢市華僑城歡樂谷、漢市歸元寺、武昌首義文化旅遊區、中科院武漢植物園、武漢博物館、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武漢科學技術館、武漢革命博物館、武漢規劃館、九真山、黃陂姚家山景區、中山艦旅遊區、黃陂區木蘭花鄉景區、漢口北國際商貿旅遊區、武漢東湖海洋世界、石榴紅村景區、古琴台景區、武漢高龍城·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園、青山區張公山寨景區、江夏區梁湖都市農庄、蜂之巢蜜蜂探索館、東西湖鬱金香主題公園、後官湖濕地公園風景區、武鋼博物館、木蘭玫瑰花園、武漢市九峰山革命烈士陵園、江岸區漢口歷史文化風貌區、黃陂木蘭生態文化旅遊區、黃陂區大余灣旅遊區、武漢紫薇都市田園、蔡甸金龍水寨、黃陂區木蘭花海樂園景區、木蘭勝天、武漢市黃陂區木蘭清涼寨景區、黃陂錦里土家風情谷旅遊區、木蘭湖旅遊度假區、黃陂區花鄉茶谷景區、武昌區杜莎夫人蠟像館、漢陽區黃鶴樓酒文化博覽園。
此前各地各景區已制定發布的相關游覽優惠政策繼續執行,鼓勵各地各景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台更大力度的感恩回饋活動。
5. 巾幗抗疫先進個人主要事跡是什麼
範文如下:
1、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場上,神木市醫院護士李宇蓮作為陝西首批援鄂醫療隊成員於2020年1月26日出征援助武漢,所在的病區負責接管武漢第九醫院重症監護病區的患者。
在短短的十八天內,相繼有7位患者出院,也有一些重病人病情平穩轉到普通病房,都讓她覺得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2、疫情期間,她參與組織召開大小會議30餘次,組織醫護人員培訓 40餘場,1500人次;進行理論和實踐考核,考核1400餘人次,參與制定神木市醫院新冠防控手冊2版,梳理全院控感制度流程30 余項,參加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病例討論3次。全面提高了神木市醫院感染防控水平,為全市感染防控工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作為此次疫情防控工作流調工作組第三組組長,焦文連續40多天奮戰在流調工作的第一線。面對流調過程中不可避免且潛在感染病毒的風險,她沒有退縮,迎難而上,保質保量的及時完成了流調任務,把疫情控制在萌芽狀態,為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保障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4、接衛健委通知,郭凱莉被抽調到神木市定點隔離酒店天匯大酒店進行醫療相關工作。主要進行常規醫療操作如監測體溫、入室消毒等,並為隔離人員運送各類所需物資,堅決執行上級下達的命令,圓滿完成各項任務。
5、自疫情發生以來,她第一時間返回工作崗位,積極參加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用責任和擔當、勇氣與堅守,全身心投入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持續在疫情監測點參加防控工作至監測點撤離,監測居家隔離人員溫度。
6. 援鄂醫療隊正式返京,為何他們心情反而沉重了
各省的援鄂醫療隊相繼撤回也有一段時間了,在回去之後各省都給與了自高規格的接待,迎接這群白衣天使。但是回去之後各省援鄂醫療隊成員的心比之前更沉重了,主要是因為疫情還沒有完全消除,其次就是國外疫情開始大爆發,死亡了越來越多的人,還有就是因為對在抗疫一線犧牲的醫護人員的緬懷。
還有就是對在抗疫中犧牲的同事的緬懷。剛剛過去的清明節,當天全國上下都對在疫情中犧牲的醫護人員和患者進行了深切哀悼,病毒無情人有情,這些醫護人員在最危險的時候沖鋒在前,做著最繁重的工作,通過他們的努力,疫情得到了控制,但是也有很多的醫護人員由於感染病毒,倒在了第一線,他們是人民的守護神,應該得到人們的尊重,還有銘記,其中有的還是90後,還很年輕。
這次突發的疫情,讓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國人的團結,也讓中國人民看到了醫護工作者大愛無疆捨生忘死的精神,他們能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勇敢站出來,沖鋒在前,為全國人民築起一道疫情防控的鋼鐵長城,他們應該被歷史所銘記。國家不會忘記他們的貢獻,人民不會忘記他們的犧牲,感謝白衣天使們的奉獻。
7. 江蘇援鄂專家馳援吉林抗疫,這會帶來怎樣的幫助
大家可能看到了這條消息,江蘇援鄂專家馳援吉林抗疫,這不僅可以讓疫情早些得到控制,這些專家們很有經驗,因為他們之前和病毒作戰過一次,而且上次比這次嚴重多了,有了經驗,當然對很多事情都比較了解,工作起來也會簡單許多,而且都是一些專家,可以在醫療方面帶來很多幫助,這是一個互幫互助的表現,也是我們人民之間國家團結友愛的表現,這次疫情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傷害,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不懈與病毒作戰,我相信這個病毒很快就能結束。這次疫情帶來了很多傷害,我相信經過我們的不懈努力,勝利很快就會到來。
8. 辛亥革命開始、結束的時間與標志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統三年)中國爆發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國主義侵略進一步加深、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成長的基礎上發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專制統治,挽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這次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點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爭,以辛亥革命為新的起點,更加深入、更加大規模地開展起來。
1910年 3月21日 孫中山向黃興提議再次發動廣州起義。 1910年 3月 孫中山在舊金山設美洲同盟總會(又稱同盟會美國總支部)。 1910年 3月 長沙發生搶米暴動。 1910年 4月 各省請開國會代表發動第二次請願。 1910年 6月16日 湖北革命黨人改群治學社為振武學社。 1910年 9月18日 資政院開院。 1910年 10月3日 《民立報》在上海創刊。 1910年 10月11日 國會請願代表團發起第二次請願,分別向資政院和載衛上書。 1910年 10月 清廷發布上諭,將預備立憲期限由九年改為五年。 1910年 11月4日 孫中山在檳榔嶼召集黃興、趙聲、胡漢民等會議,布置廣州起義。 1911年 1月30日 振武學社更名文學社,舉蔣翊武為社長。 1911年 1月 同盟會在香港成立統籌部,負責籌劃和組織廣州起義。 1911年 4月8日 溫生才擊絲廣州將軍孚琦,溫被捕遇害。 1911年 4月27日 黃興等發動廣州(黃花崗)起義。 1911年 5月8日 清廷組成皇族內閣,以慶新王奕 為總理大臣。 1911年 5月9日 清廷頒布鐵路國有政策。 1911年 5月10日 文學社在武昌小朝街設立機關部。 1911年 5月11日 文學會和共進會在武昌召開第一次國體聯合會議。6月14日和9月14日又先後就兩國體聯合再三會議協商。 1911年 5月17日 四川保路同志威風成都正式成立。 1911年 7月31日 宋教仁、譚人鳳等在上海成立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 1911年 7月 漢口《大江報》發表《大亂者救中國之妙葯也》、《亡中團者和平也》二短證。大江報館被查封,報社主筆詹大悲、何海鳴被捕。 1911年 8月13日 林冠慈、陳敬岳在廣州炸傷李准。 1911年 8月 四川保路同志會在成都及附近各州縣發動罷市、罷課。 1911年 9月7日 四川總督趙爾豐誘捕蒲殿俊、羅綸等,槍殺請願群眾,製造了駭人聽聞的「成都血案」。 1911年 9月24日 文學社和共進會聯合大會在武昌召開,討論通過「起義計劃」。
辛亥革命歷史照片(20張)1911年 10月9日 孫武等在漢口俄租界寶善里調配炸葯,不慎引爆。蔣翊武等在武昌小朝街機關部決定當夜起義。 1911年 10月10日 凌晨,彭楚藩,劉復基,楊洪勝就義。晚,武昌起義爆發,經過一夜激戰,起義軍佔領武昌全城。 1911年 10月11日 湖北軍政府成立,舉清軍協統黎元洪為都督。是日晚,漢陽,漢口駐軍起義。 1911年 10月12日 清廷諭令蔭昌、薩鎮冰率水陸兩前赴鄂鎮壓起義。 1911年 10月12日 孫中山在美國獲悉武昌起義,「決意先從外交方面致力」,而後歸國。 1911年 10月14日 清廷下韶起用袁世凱為湖廣總督,督辦對武昌起義的「剿撫事宜」。 1911年 10月18日 駐漢口各外國領事館宣告「嚴守中立」。到同月22日駛抵武漢江面的英、德、美等國軍艦達二十艘。 1911年 10月18日 民軍進攻漢口劉家廟。陽夏戰爭開始。 1911年 10月22日 長沙起義,成立湖南軍政府,舉焦達峰、陳作新為正、副都督。 1911年 10月22日 西安起義。27日成立秦隴復漢軍政府,以張夙為大統續。 1911年 10月23日 九江起義。次日成立九江軍政分府。 1911年 10月25日 李沛基炸死新任廣州將軍鳳山。 1911年 10月27日 黃興、宋教仁等從上海乘輪抵武昌,黃旋赴漢口前線督戰。 1911年 10月28日 湘軍第1協王隆中部率領首批援鄂軍1700多人出師援鄂 1911年 10月28日 王部於11月4日開抵武昌。後另有甘興典等部湘軍援鄂。 1911年 10月29日 太原
鄒容和革命軍
起義,成立山西軍政府,舉閻錫山為都督。 1911年 10月30日 昆明「重九」起義。11月3日成立雲南軍政府,舉蔡鍔為都督。 1911年 10月30日 載豐以宣統帝名義下詔「罪己」,並開放黨禁,赦免黨人。 1911年 10月31日 南昌起義。11月1日成立江西軍政府,舉吳介璋為都督。 1911年 10月31日 湖南發生兵變,焦達峰、陳作新被殺,譚延闓繼任都督。 1911年 11月1日 清軍攻佔漢口,民軍退守漢陽、武昌。 1911年 11月1日 皇族內閣辭職。清廷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 1911年 11月3日 都督黎元洪任黃興為戰時總司令。黃興等隨即往漢陽設戰時總司令部。 1911年 11月3日 貴陽起義。次日成立大漢貴州軍政府,以楊蓋誠為都督;另設樞密院,以張百麟為院長。 1911年 11月3日 陳其美、李燮和等發動上海起義。6日成立滬軍都督府,舉陳其美為都督。 1911年 11月3日 河南革命黨人數十人被捕遇害,計劃於次日發動的開封起義流產。 1911年 11月4日 杭州起義。7日成立浙江軍政府,以湯壽潛為都督。 1911年 11月5日 蘇州和平光復,成立江蘇都督府,巡撫程德全改稱都督。 1911年 11月5日 吳祿貞在山西娘子關與閻錫山等會晤,議組燕晉聯軍,准備舉兵直搗北京。 1911年 11月7日 廣西宣布獨立,改撫署為軍政府,以巡撫沈秉為都督。 1911年 11月7日 吳祿貞被袁世凱派人暗殺於石家莊。 1911年 11月7日 安徽宣布獨立,成立軍政府,推巡撫朱家寶為都督。 1911年 11月8日 黎元
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
洪都督電起義各省,請派代表到武昌會議組織臨時政府。 1911年 11月9日 廣東獨立,推兩廣總督張鳴岐為都督;因張逃,復推胡漢民為都督。 1911年 11月9日 福州起義。11改督署為福建都督府,推孫道仁為都督。 1911年 11月9日 蘇、漸都督聯電滬督,倡議於上海設立臨時會議機關。滬督陳其美隨即於13日通電各省,請派代表赴滬籌組臨時政府。 1911年 11月11日 袁世凱派蔡廷斡、劉承恩等人武昌誘和。 1911年 11月11日 海容、海琛、海籌等艦自漢口前線下駛九江,宣告反正。 1911年 11月12日 奉天國民保安會成立,東三省總督趙爾巽被舉為會長。16、17日吉林、黑龍江國民保安會相繼成立。 1911年 11月12日 鏡清、保民等十餘艦在鎮江起義。 1911年 11月13日 袁世凱在北京就內閣總理職。 1911年 11月13日 山東宣布獨立,以巡撫孫寶琦為都督。 1911年 11月13日 孫於同月24日宣布取消獨立。浙江、江蘇、鎮江、福建、山東、湖南、上海七處代表在滬集合,成立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 1911年 11月16日 黃興指揮民軍自漢陽反攻漢口,次日敗退漢陽。 1911年 11月22日 重慶宣告獨立,成立蜀軍政府,以張培爵為都督。 1911年 11月24日 江浙聯軍會攻南京。 1911年 11月26日 入川鄂軍在資州起義,殺端方,回師湖北。 1911年 11月27日 成都和平獨立,宣告四川地方自治,成立大漢四川軍政府,以咨詢局議長蒲殿俊為都督。 1911年 11月27日 黎元洪電各省都督,告以漢陽失守,請速派兵來援。 1911年 11月28日 各
袁世凱
省代表會在漢口英租界順昌洋行開第一次會議,議決臨時政府成立以前,由鄂軍政府代行中央軍政府職權。 1911年 12月1日 鄂軍政府與袁世凱簽訂停戰協議。 1911年 12月2日 江浙聯軍攻克南京。 1911年 12月2日 各省代表會正式通過《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 1911年 12月3日 各省代表會議決臨時政府設於南京。 1911年 12月4日 留滬各省代表開共和聯合會大會,舉黃興為大元帥、黎元洪為副元帥,並推大元帥組織臨時政府。 1911年 12月4日 各省代表會議決議和條款四條,以伍廷芳為代表與袁世凱議和。 1911年 12月5日 清廷授袁世凱為議和全權大臣,袁次日派唐紹儀為全權代表南下議和。 1911年 12月7日 海軍開代表會,公舉程壁光為海軍總司令。海軍全部反正。 1911年 12月12日 十四省代表齊集南京開會。 1911年 12月17日 各省代表會改舉黎元洪為大元帥、黃興為副元帥。 1911年 12月18日 「南北和談」在上海英租界南京路議事廳開始舉行。 1911年 12月20日 六國駐滬總領事照會南、北和談代錶速定和議。 1911年 12月25日 孫中山歸國抵上海。 1911年 12月25日 各省代表
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
會在南京開正式選舉臨時大總統會,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911年 12月29日 南北議和代表在上海達成召開國民會議公決「國體」協議。 1911年 12月29日 袁世凱拒絕接受「南北和談」商訂的國民會議召集辦法。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正式成立。 袁世凱准唐紹儀辭職,並電告伍廷芳以後直接電商南北和談事宜。 1912年 1月2日 直隸灤州新軍起義。 1912年 1月2日 南京臨時政府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