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linux中make makefiles這個命令是什麼意思
無論是在Linux還是在Unix環境中,make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編譯命令。不管是自己進行項目開發還是安裝應用軟體,我們都經常要用到
make或make
install。利用make工具,我們可以將大型的開發項目分解成為多個更易於管理的模塊,對於一個包括幾百個源文件的應用程序,使用make和
makefile工具就可以簡潔明快地理順各個源文件之間紛繁復雜的相互關系。而且如此多的源文件,如果每次都要鍵入gcc命令進行編譯的話,那對程序員
來說簡直就是一場災難。而make工具則可自動完成編譯工作,並且可以只對程序員在上次編譯後修改過的部分進行編譯。因此,有效的利用make和
makefile工具可以大大提高項目開發的效率。同時掌握make和makefile之後,您也不會再面對著Linux下的應用軟體手足無措了。
但令人遺憾的是,在許多講述Linux應用的書籍上都沒有詳細介紹這個功能強大但又非常復雜的編譯工具。在這里我就向大家詳細介紹一下make及其描述文件
makefile。
Makefile文件
Make工具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功能就是通過makefile文件來描述源程序之間的相互關系並自動維護編譯工作。而makefile 文件需要按照某種語法進行編寫,文件
中
需要說明如何編譯各個源文件並連接生成可執行文件,並要求定義源文件之間的依賴關系。makefile 文件是許多編譯器--包括 Windows NT
下的編譯器--維護編譯信息的常用方法,只是在集成開發環境中,用戶通過友好的界面修改 makefile 文件而已。
在 UNIX 系統中,習慣使用 Makefile 作為 makfile 文件。如果要使用其他文件作為 makefile,則可利用類似下面的 make 命令選項指定 makefile 文件:
$ make -f Makefile.debug
例如,一個名為prog的程序由三個C源文件filea.c、fileb.c和filec.c以及庫文件LS編譯生成,這三個文件還分別包含自
己的頭文件a.h
、b.h和c.h。通常情況下,C編譯器將會輸出三個目標文件filea.o、fileb.o和filec.o。假設filea.c和fileb.c都要
聲明用到一個名為defs的文件,但filec.c不用。即在filea.c和fileb.c里都有這樣的聲明:
#include "defs"
那麼下面的文檔就描述了這些文件之間的相互聯系:
#It is a example for describing makefile
prog : filea.o fileb.o filec.o
cc filea.o fileb.o filec.o -LS -o prog
filea.o : filea.c a.h defs
cc -c filea.c
fileb.o : fileb.c b.h defs
cc -c fileb.c
filec.o : filec.c c.h
cc -c filec.c
這個描述文檔就是一個簡單的makefile文件。
從上面的例子注意到,第一個字元為 # 的行為注釋行。第一個非注釋行指定prog由三個目標文件filea.o、fileb.o和filec.o鏈接生成。第三行描述了如何從prog所依賴的文件建立可執行文件。接下來的4、6、8行分別指定三個目標文件,以及它們所依賴的.c和.h文件以及defs文件。而5、7、9行則指定了如何從目標所依賴的文
件建立目標。
當filea.c或a.h文件在編譯之後又被修改,則 make 工具可自動重新編譯filea.o,如果在前後兩次編譯之間,filea.C 和a.h 均沒有被修改,而且 test.o 還存在的話,就沒有必要重新編譯。這種依賴關系在多源文件的程序編譯中尤其重要。通過這種依賴關系的定義,make 工具可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編譯工作。當然,利用 Shell
腳本也可以達到自動編譯的效果,但是,Shell 腳本將全部編譯任何源文件,包括哪些不必要重新編譯的源文件,而 make 工具則可根據目標上一次編譯的時間和目標所依賴的源文件的更新時間而自動判斷應當編譯哪個源文件。
Makefile文件作為一種描述文檔一般需要包含以下內容:
◆ 宏定義
◆ 源文件之間的相互依賴關系
◆ 可執行的命令
Makefile中允許使用簡單的宏指代源文件及其相關編譯信息,在Linux中也稱宏為變數。在引用宏時只需在變數前加$符號,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變數名的長度超過一個字元,在引用時就必須加圓括弧()。下面都是有效的宏引用:
$(CFLAGS)
$2
$Z
$(Z)
其中最後兩個引用是完全一致的。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宏的預定義變數,在Unix系統中,$*、$@、$?和$<四個特殊宏的值在執行命令的過程中會發生相應的變化,而在GNU make中則定義了更多的預定義變數。關於預定義變數的詳細內容,宏定義的使用可以使我們脫離那些冗長乏味的編譯選項,為編寫makefile文
件帶來很大的方便。
# Define a macro for the object files
OBJECTS= filea.o fileb.o filec.o
# Define a macro for the library file
LIBES= -LS
# use macros rewrite makefile
prog: $(OBJECTS)
cc $(OBJECTS) $(LIBES) -o prog
……
此時如果執行不帶參數的make命令,將連接三個目標文件和庫文件LS;但是如果在make命令後帶有新的宏定義:
make "LIBES= -LL -LS"
則命令行後面的宏定義將覆蓋makefile文件中的宏定義。若LL也是庫文件,此時make命令將連接三個目標文件以及兩個庫文件LS和LL。
在Unix系統中沒有對常量NULL作出明確的定義,因此我們要定義NULL字元串時要使用下述宏定義:
STRINGNAME=
Make命令
在make命令後不僅可以出現宏定義,還可以跟其他命令行參數,這些參數指定了需要編譯的目標文件。其標准形式為:
target1 [target2 …]:[:][dependent1 …][;commands][#…]
[(tab) commands][#…]
方括弧中間的部分表示可選項。Targets和dependents當中可以包含字元、數字、句點和"/"符號。除了引用,commands中不能含有"#",也不允許換行。
在通常的情況下命令行參數中只含有一個":",此時command序列通常和makefile文件中某些定義文件間依賴關系的描述行有關。如果與目標相關連的那些描述行指定了相關的command序列,那麼就執行這些相關的command命令,即使在分號和(tab)後面的aommand欄位甚至有可能是NULL。如果那些與目標相關連的行沒有指定command,那麼將調用系統默認的目標文件生成規則。
如果命令行參數中含有兩個冒號"::",則此時的command序列也許會和makefile中所有描述文件依賴關系的行有關。此時將執行那些與目標相關連的描述行所
指向的相關命令。同時還將執行build-in規則。
如果在執行command命令時返回了一個非"0"的出錯信號,例如makefile文件中出現了錯誤的目標文件名或者出現了以連字元打頭的命令字元串,make操作一般會就此終止,但如果make後帶有"-i"參數,則make將忽略此類出錯信號。
Make命本身可帶有四種參數:標志、宏定義、描述文件名和目標文件名。其標准形式為:
Make [flags] [macro definitions] [targets]
Unix系統下標志位flags選項及其含義為:
-f file 指定file文件為描述文件,如果file參數為"-"符,那麼描述文件指向標准輸入。如果沒有"-f"參數,則系統將默認當前目錄下名為makefile或者名為Makefile的文件為描述文件。在Linux中, GNU make 工具在當前工作目錄中按照GNUmakefile、makefile、Makefile的順序搜索 makefile文件。
-i 忽略命令執行返回的出錯信息。
-s 沉默模式,在執行之前不輸出相應的命令行信息。
-r 禁止使用build-in規則。
-n 非執行模式,輸出所有執行命令,但並不執行。
-t 更新目標文件。
-q make操作將根據目標文件是否已經更新返回"0"或非"0"的狀態信息。
-p 輸出所有宏定義和目標文件描述。
-d Debug模式,輸出有關文件和檢測時間的詳細信息。
Linux下make標志位的常用選項與Unix系統中稍有不同,下面我們只列出了不同部分:
-c dir 在讀取 makefile 之前改變到指定的目錄dir。
-I dir 當包含其他 makefile文件時,利用該選項指定搜索目錄。
-h help文擋,顯示所有的make選項。
-w 在處理 makefile 之前和之後,都顯示工作目錄。
通過命令行參數中的target ,可指定make要編譯的目標,並且允許同時定義編譯多個目標,操作時按照從左向右的順序依次編譯target選項中指定的目標文件。如果命令行中沒有指定目標,則系統默認target指向描述文件中第一個目標文件。
通常,makefile 中還定義有 clean 目標,可用來清除編譯過程中的中間文件,例如:
clean:
rm -f *.o
運行 make clean 時,將執行 rm -f *.o 命令,最終刪除所有編譯過程中產生的所有中間文件。
隱含規則
在make 工具中包含有一些內置的或隱含的規則,這些規則定義了如何從不同的依賴文件建立特定類型的目標。Unix系統通常支持一種基於文件擴展名即文件名後綴的隱含規則。這種後綴規則定義了如何將一個具有特定文件名後綴的文件(例如.c文件),轉換成為具有另一種文件名後綴的文件(例如.o文件):
.c:.o
$(CC) $(CFLAGS) $(CPPFLAGS) -c -o $@ $<
系統中默認的常用文件擴展名及其含義為:
.o 目標文件
.c C源文件
.f FORTRAN源文件
.s 匯編源文件
.y Yacc-C源語法
.l Lex源語法
在早期的Unix系統系統中還支持Yacc-C源語法和Lex源語法。在編譯過程中,系統會首先在makefile文件中尋找與目標文件相關的.C文件,如果還有與之相依賴的.y和.l文件,則首先將其轉換為.c文件後再編譯生成相應的.o文件;如果沒有與目標相關的.c文件而只有相關的.y文件,則系統將直接編譯.y文件。
而GNU make 除了支持後綴規則外還支持另一種類型的隱含規則--模式規則。這種規則更加通用,因為可以利用模式規則定義更加復雜的依賴性規則。模式規則看起來非常類似於正則規則,但在目標名稱的前面多了一個 % 號,同時可用來定義目標和依賴文件之間的關系,例如下面的模式規則定義了如何將任意一個 file.c 文件轉換為 file.o 文件:
%.c:%.o
$(CC) $(CFLAGS) $(CPPFLAGS) -c -o $@ $<
#EXAMPLE#
下面將給出一個較為全面的示例來對makefile文件和make命令的執行進行進一步的說明,其中make命令不僅涉及到了C源文件還包括了Yacc語法。本例選自"Unix
Programmer's Manual 7th Edition, Volume 2A" Page 283-284
下面是描述文件的具體內容:
#Description file for the Make command
#Send to print
P=und -3 | opr -r2
#The source files that are needed by object files
FILES= Makefile version.c defs main.c donamc.c misc.c file.c \
dosys.c gram.y lex.c gcos.c
#The definitions of object files
OBJECTS= vesion.o main.o donamc.o misc.o file.o dosys.o gram.o
LIBES= -LS
LINT= lnit -p
CFLAGS= -O
make: $(OBJECTS)
cc $(CFLAGS) $(OBJECTS) $(LIBES) -o make
size make
$(OBJECTS): defs
gram.o: lex.c
cleanup:
-rm *.o gram.c
install:
@size make /usr/bin/make
cp make /usr/bin/make ; rm make
#print recently changed files
print: $(FILES)
pr $? | $P
touch print
test:
make -dp | grep -v TIME>1zap
/usr/bin/make -dp | grep -v TIME>2zap
diff 1zap 2zap
rm 1zap 2zap
lint: dosys.c donamc.c file.c main.c misc.c version.c gram.c
$(LINT) dosys.c donamc.c file.c main.c misc.c version.c \
gram.c
rm gram.c
arch:
ar uv /sys/source/s2/make.a $(FILES)
通常在描述文件中應象上面一樣定義要求輸出將要執行的命令。在執行了make命令之後,輸出結果為:
$ make
cc -c version.c
cc -c main.c
cc -c donamc.c
cc -c misc.c
cc -c file.c
cc -c dosys.c
yacc gram.y
mv y.tab.c gram.c
cc -c gram.c
cc version.o main.o donamc.o misc.o file.o dosys.o gram.o \
-LS -o make
13188+3348+3044=19580b=046174b
最後的數字信息是執行"@size make"命令的輸出結果。之所以只有輸出結果而沒有相應的命令行,是因為"@size make"命令以"@"起始,這個符號禁止列印輸出它所在的命令行。
描述文件中的最後幾條命令行在維護編譯信息方面非常有用。其中"print"命令行的作用是列印輸出在執行過上次"make print"命令後所有改動過的文件名稱。系
統使用一個名為print的0位元組文件來確定執行print命令的具體時間,而宏$?則指向那些在print文件改動過之後進行修改的文件的文件名。如果想要指定執行print命令後,將輸出結果送入某個指定的文件,那麼就可修改P的宏定義:
make print "P= cat>zap"
在Linux中大多數軟體提供的是源代碼,而不是現成的可執行文件,這就要求用戶根據自己系統的實際情況和自身的需要來配置、編譯源程序後,軟體才能使用。只有掌握了make工具,才能讓我們真正享受到到Linux這個自由軟體世界的帶給我們無窮樂趣。
『貳』 opensuse linux上面安裝mysql的時候出錯提示yacc找不到 make[2]: Entering directory `/root/soft/mysql-4.
make[2]: Entering directory `/data0/software/mysql-5.5.3-m3/mysql-...我今天晚上的時候,又安裝了一遍,到這個地方又停住了,於是不斷的重復兩個...
『叄』 linux下安裝程序make沒有指明目標
回答你的補充問題,安裝之前搜一下, 這個包是不是叫ocaml-findlib?
lxx@newLxxUbuntu:~$ apts findlib
[sudo] password for lxx:
p ocaml-findlib - Management tool for OCaml programming lang
lxx@newLxxUbuntu:~$
另外把你缺失的東西都按裝以下就能編譯安裝軟體了, 缺一堆東西自然沒法編譯了。 還有你要裝的那個vine的東西也現在源裡面搜搜看,有就直接安裝了
『肆』 LEX的描述過濾C代碼中注釋符/**/的語句是什麼
Boa是一種非常小巧的Web伺服器,其可執行代碼只有大約60KB左右。作為一種單任務Web伺服器,Boa只能依次 完成用戶的請求,而不會fork出新的進程來處理並發連接請求。但Boa支持CGI,能夠為CGI程序fork出一個進程來執行。Boa的設計目標是速度 和安全。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Boa伺服器移植的具體操作步驟,希望能夠有幫助。環境主機:ubuntu8.10交叉工具鏈:gcc-3.4.5-glibc-2.3.6目標:s3c2410開發板結合網上一些文檔,整理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文檔。1.下載Boa源碼下載地址: 最新發行版本: 0.94.13下載 boa-0.94.13.tar.gz解壓:# tar xzf boa-0.94.13.tar.gz2.安裝需要工具bison,flexsudo apt-get install bison flex否則會出現如下錯誤make: yacc:命令未找到make: *** [y.tab.c] 錯誤 127make: lex:命令未找到make: *** [lex.yy.c] 錯誤 1273.修改文件(1)修改 src/compat.h找到#define TIMEZONE_OFFSET(foo) foo##->tm_gmtoff修改成#define TIMEZONE_OFFSET(foo) (foo)->tm_gmtoff否則會出現錯誤:util.c:100:1: error: pasting "t" and "->" does not give a valid preprocessing token make: *** [util.o] 錯誤 1(2)修改 src/log.c注釋掉if (p2(error_log, STDERR_FILENO) == -1) 為:/*if (p2(error_log, STDERR_FILENO) == -1) */否則會出現錯誤:log.c:73 unable to p2 the error log:bad file deor(3)修改src/boa.c注釋掉下面兩句話:if (passwdbuf == NULL) if (initgroups(passwdbuf->pw_name, passwdbuf->pw_gid) == -1) 為#if 0if (passwdbuf == NULL) if (initgroups(passwdbuf->pw_name, passwdbuf->pw_gid) == -1) #endif否則會出現錯誤:boa.c:211 - getpwuid: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注釋掉下面語句:if (setuid(0) != -1) 為#if 0if (setuid(0) != -1) #endif否則會出現問題:boa.c:228 - icky Linux kernel bug!: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4、生成Makefile文件執行:#cd boa-0.94.13/src#./configure5、修改Makefilecd srcvim Makefile修改CC = gcc 為 CC = arm-softfloat-linux-gnu-gcc修改CPP = gcc -E 為 CC = arm-softfloat-linux-gnu-gcc -E6、編譯makels -l boa-rwxr-xr-x 1 david david 189223 2009-05-31 13:44 boa然後為生成的二進制文件boa瘦身arm-softfloat-linux-gnu-strip boals -l boa-rwxr-xr-x 1 david david 61052 2009-05-31 13:51 boa可以發現boa的大小前後差距很大這為我們節省了很大的空
『伍』 linux的Boa伺服器
Boa是一種非常小巧的Web伺服器,其可執行代碼只有大約60KB左右。作為一種單任務Web伺服器,Boa只能依次 完成用戶的請求,而不會fork出新的進程來處理並發連接請求。但Boa支持CGI,能夠為CGI程序fork出一個進程來執行。Boa的設計目標是速度 和安全。 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Boa伺服器移植的具體操作步驟,希望能夠有幫助。 環境 主機:ubuntu8.10 交叉工具鏈:gcc-3.4.5-glibc-2.3.6 目標:s3c2410開發板 結合網上一些文檔,整理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文檔。 1.下載Boa源碼 下載地址: http://www.boa.org/ 最新發行版本: 0.94.13 下載boa-0.94.13.tar.gz 解壓:# tar xzf boa-0.94.13.tar.gz 2.安裝需要工具bison,flex sudo apt-get install bison flex 否則會出現如下錯誤 make: yacc:命令未找到 make: *** [y.tab.c] 錯誤 127 make: lex:命令未找到 make: *** [lex.yy.c] 錯誤 127 3.修改文件 (1)修改 src/compat.h 找到 #define TIMEZONE_OFFSET(foo) foo##->tm_gmtoff 修改成 #define TIMEZONE_OFFSET(foo) (foo)->tm_gmtoff 否則會出現錯誤: util.c:100:1: error: pasting "t" and "->" does not give a valid preprocessing token make: *** [util.o] 錯誤 1 (2)修改 src/log.c 注釋掉 if (p2(error_log, STDERR_FILENO) == -1) { DIE("unable to p2 the error log"); } 為: /*if (p2(error_log, STDERR_FILENO) == -1) { DIE("unable to p2 the error log"); }*/ 否則會出現錯誤: log.c:73 unable to p2 the error log:bad file deor (3)修改src/boa.c 注釋掉下面兩句話: if (passwdbuf == NULL) { DIE(」getpwuid」); } if (initgroups(passwdbuf->pw_name, passwdbuf->pw_gid) == -1) { DIE(」initgroups」); } 為 #if 0 if (passwdbuf == NULL) { DIE(」getpwuid」); } if (initgroups(passwdbuf->pw_name, passwdbuf->pw_gid) == -1) { DIE(」initgroups」); } #endif 否則會出現錯誤:boa.c:211 - getpwuid: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注釋掉下面語句: if (setuid(0) != -1) { DIE(」icky Linux kernel bug!」); } 為 #if 0 if (setuid(0) != -1) { DIE(」icky Linux kernel bug!」); } #endif 否則會出現問題:boa.c:228 - icky Linux kernel bug!: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4、生成Makefile文件 執行: #cd boa-0.94.13/src #./configure 5、修改Makefile cd src vim Makefile 修改CC = gcc 為 CC = arm-softfloat-linux-gnu-gcc 修改CPP = gcc -E 為 CC = arm-softfloat-linux-gnu-gcc -E 6、編譯 make ls -l boa -rwxr-xr-x 1 david david 189223 2009-05-31 13:44 boa 然後為生成的二進制文件boa瘦身 arm-softfloat-linux-gnu-strip boa ls -l boa -rwxr-xr-x 1 david david 61052 2009-05-31 13:51 boa 可以發現boa的大小前後差距很大這為我們節省了很大的空間 7、Boa的配置 這一步的工作也在電腦主機上完成。 在boa-0.94.13目錄下已有一個示例boa.conf,可以在其基礎上進行修改。如下: #vi boa.conf (1)Group的修改 修改Group nogroup 為Group 0 (2)user的修改 修改User nobody 為User 0 (3)Alias的修改 修改Alias /cgi-bin/ /usr/lib/cgi-bin/ 為Alias /cgi-bin/ /www/cgi-bin/ (5)DoucmentRoot的修改 修改DoucmentRoot /var/www 為DoucmentRoot /www (6)ServerName的設置 修改#ServerName www.your.org.here 為ServerName www.your.org.here 否則會出現錯誤「gethostbyname::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7)AccessLog修改 修改AccessLog /var/log/boa/access_log 為#AccessLog /var/log/boa/access_log 否則會出現錯誤提示:「unable to p2 the error log: Bad file deor」 (8)以下配置和boa.conf的配置有關,都是在ARM根文件系統中創建 以下步驟在開發板上進行: 創建目錄/etc/boa並且把boa 和 boa.conf拷貝到這個目錄下 mkdir /etc/boa 創建HTML文檔的主目錄/www mkdir /www 創建CGI腳本所在錄 /www/cgi-bin mkdir /www/cgi-bin 以下步驟在ubuntu下進行: 將boa.conf拷貝到開發板根文件系統的/etc/boa下 #cp boa.conf /source/rootfs/etc/boa 將boa拷貝到開發板根文件系統的/etc/boa下 #cp src/boa /source/rootfs/etc/boa 將ubuntu下/etc/mime.types拷貝到開發板根文件系統的/etc下 #cp /etc/mime.types /source/rootfs/etc 將你的主頁index.html拷貝到www目錄下 8、測試 打開一個瀏覽器輸入開發板ip看看效果 OK
『陸』 linux下安裝qt報錯的問題
少了一些工具。請用以下命令安裝:
sudoapt-getinstallflexbison
安裝完這些工具之後,再試試看。
『柒』 編譯kernel 進行make menuconfig時 scripts/kconfig/mconf-cfg.sh: 行 7: pkg-config: 未找到命令
翻譯這些英文字母,哎呀,真是太難為我了,我也不會呀!
『捌』 centos 怎麼裝 iftop 小白一個
你好,方法如下:
1、安裝iftop依賴軟體包:
代碼如下 復制代碼
# yum install flex byacc libpcap ncurses ncurses-devel libpcap-devel
2、下載iftop源碼包
代碼如下 復制代碼
# wget http://www.ex-parrot.com/pdw/iftop/download/iftop-0.17.tar.gz
3、安裝iftop
代碼如下 復制代碼
# tar xvf iftop-0.17.tar.gz
# cd iftop-0.17
#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iftop
# make
# make install
4、使用iftop
# /usr/local/iftop/sbin/iftop <可把此路徑寫進環境變數>
安裝過程中碰到的問題
1、make: yacc: Command not found
make: *** [grammar.c] Error 127
解決方法:apt-get install byacc / yum install byacc
2、configure: error: Curses! Foiled again! www.111cn.net
(Can't find a curses library supporting mvchgat.)
Consider installing ncurses.
解決方法:apt-get install libncurses5-dev / yum install ncurses-deve
1、iftop界面相關說明
界面上面顯示的是類似刻度尺的刻度范圍,為顯示流量圖形的長條作標尺用的
中間的這兩個左右箭頭,表示的是流量的方向
TX:發送流量
RX:接收流量
TOTAL:總流量
Cumm:運行iftop到目前時間的總流量
peak:流量峰值
rates:分別表示過去 2s 10s 40s 的平均流量
2、常用的參數:
-i設定監測的網卡,如:# iftop -i eth1
-B 以bytes為單位顯示流量(默認是bits),如:# iftop -B
-n使host信息默認直接都顯示IP,如:# iftop -n
-N使埠信息默認直接都顯示埠號,如: # iftop -N
-F顯示特定網段的進出流量,如# iftop -F 10.10.1.0/24或# iftop -F 10.10.1.0/255.255.255.0
-h(display this message),幫助,顯示參數信息
-p使用這個參數後,中間的列表顯示的本地主機信息,出現了本機以外的IP信息;
-b使流量圖形條默認就顯示;
-P使host信息及埠信息默認就都顯示;
-m設置界面最上邊的刻度的最大值,刻度分五個大段顯示,例:# iftop -m 100M
3、運行iftop後的常用交互命令:
按h切換是否顯示幫助;
按n切換顯示本機的IP或主機名;
按s切換是否顯示本機的host信息;
按d切換是否顯示遠程目標主機的host信息;
按t切換顯示格式為2行/1行/只顯示發送流量/只顯示接收流量;
按N切換顯示埠號或埠服務名稱;
按S切換是否顯示本機的埠信息;
按D切換是否顯示遠程目標主機的埠信息;
按p切換是否顯示埠信息;
按P切換暫停/繼續顯示;
按b切換是否顯示平均流量圖形條;
按B切換計算2秒或10秒或40秒內的平均流量;
按T切換是否顯示每個連接的總流量;
按l打開屏幕過濾功能,輸入要過濾的字元,比如ip,按回車後,屏幕就只顯示這個IP相關的流量信息;
按L切換顯示畫面上邊的刻度;刻度不同,流量圖形條會有變化;
按j或按k可以向上或向下滾動屏幕顯示的連接記錄;
按1或2或3可以根據右側顯示的三列流量數據進行排序;
按根據遠程目標主機的主機名或IP排序;
按o切換是否固定只顯示當前的連接;
按q退出監控
『玖』 linux ./configure
安裝 yacc
yacc(Yet Another Compiler Compiler),是Unix/Linux上一個用來生成編譯器的編譯器(編譯器代碼生成器)。
『拾』 誰編譯過openwrt,幫忙看下我編譯的怎麼不能用
下面是Makefile中一些約定俗成的目標名稱及其含義:
all
編譯整個軟體包,但不重建任何文檔。一般此目標作為默認的終極目標。此目標一般對所有源程序的編譯和連接使用"-g"選項,以使最終的可執行程序中包含調試信息。可使用 strip 程序去掉這些調試符號。
clean
清除當前目錄下在 make 過程中產生的文件。它不能刪除軟體包的配置文件,也不能刪除 build 時創建的那些文件。
distclean
類似於"clean",但增加刪除當前目錄下的的配置文件、build 過程產生的文件。
info
產生必要的 Info 文檔。
check 或 test
完成所有的自檢功能。在執行檢查之前,應確保所有程序已經被創建(但可以尚未安裝)。為了進行測試,需要實現在程序沒有安裝的情況下被執行的測試命令。
install
完成程序的編譯並將最終的可執行程序、庫文件等拷貝到指定的目錄。此種安裝一般不對可執行程序進行 strip 操作。
install-strip
和"install"類似,但是會對復制到安裝目錄下的可執行文件進行 strip 操作。
uninstall
刪除所有由"install"安裝的文件。
installcheck
執行安裝檢查。在執行安裝檢查之前,需要確保所有程序已經被創建並且被安裝。
installdirs
創建安裝目錄及其子目錄。它不能更改軟體的編譯目錄,而僅僅是創建程序的安裝目錄。
下面是 Makefile 中一些約定俗成的變數名稱及其含義:
這些約定俗成的變數分為三類。第一類代表可執行程序的名字,例如 CC 代表編譯器這個可執行程序;第二類代表程序使用的參數(多個參數使用空格分開),例如 CFLAGS 代表編譯器執行時使用的參數(一種怪異的做法是直接在 CC 中包含參數);第三類代表安裝目錄,例如 prefix 等等,含義簡單,下面只列出它們的默認值。
AR 函數庫打包程序,可創建靜態庫.a文檔。默認是"ar"。
AS 匯編程序。默認是"as"。
CC C編譯程序。默認是"cc"。
CXX C++編譯程序。默認是"g++"。
CPP C/C++預處理器。默認是"$(CC) -E"。
FC Fortran編譯器。默認是"f77"。
PC Pascal語言編譯器。默認是"pc"。
YACC Yacc文法分析器。默認是"yacc"。
ARFLAGS 函數庫打包程序的命令行參數。默認值是"rv"。
ASFLAGS 匯編程序的命令行參數。
CFLAGS C編譯程序的命令行參數。
CXXFLAGS C++編譯程序的命令行參數。
CPPFLAGS C/C++預處理器的命令行參數。
FFLAGS Fortran編譯器的命令行參數。
PFLAGS Pascal編譯器的命令行參數。
YFLAGS Yacc文法分析器的命令行參數。
LDFLAGS 鏈接器的命令行參數。
prefix /usr/local
exec_prefix $(prefix)
bindir $(exec_prefix)/bin
sbindir $(exec_prefix)/sbin
libexecdir $(exec_prefix)/libexec
datadir $(prefix)/share
sysconfdir $(prefix)/etc
sharedstatedir $(prefix)/com
localstatedir $(prefix)/var
libdir $(exec_prefix)/lib
infodir $(prefix)/info
includedir $(prefix)/include
oldincludedir $(prefix)/include
mandir $(prefix)/man
srcdir 需要編譯的源文件所在的目錄,無默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