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產品經理和程序員,如何避免矛盾
產品實現是你的目的,為了這個目的不必太講究。
做了一陣子之後我有了自己對於與程序員相處的方法論,對這句話並不苟同,我還是傾向於把事做好的同時也能把話說好,雖然我現在也能深刻的領會到當時leader的核心意思是產品本身是第一位的。
接下來我就闡述下自己的一些心得:
產品經理與程序員最大的矛盾在於——改需求。這牽涉兩個問題,一個是如何盡量地做足前期工作,盡量把需求細化,需求做的足夠扎實就會大大減少改需求的次數,這是產品本職工作,不屬於溝通問題;另一個問題就涉及如何溝通了,就是需求無論如何確實要改。這個時候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努力與程序員(或者開發經理)達成共識,比如「我們的目的是要做最好的xxAPP」、「這個功能對於我們的目的來說是必不可少的」等,然後再來談詳細的需求點,程序員也就會逐步認可改需求這件事情。(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如果無論如何也達不成一致,也有必要反思這個需求是否真的有改的必要?)
用數據和客戶來幫你增加底氣。在談論某項功能實現的時候,產品經理經常會碰見程序員消極被動不願意做,或者質疑這么做有沒有道理的時候,採取需求依據的數據和真實的客戶需求是能有效推進的好辦法。比如「80%的同類產品都有這個功能」、「每周都能收到幾個客戶對某某問題的反饋」,一般來說程序員是能夠接受這種說服的。
試著多用詢問的語氣。讓程序員感到他是專業的,他是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要依仗他才能做的更好。這會無形中賦予他一種責任感(因為你把問題拋給了他,他就隱形中負有解決這個問題的責任),在傳達出意願的同時也避免了話語的生硬,讓程序員感受到對其職業技能的尊重。
注重日常交往。日常生活中交個朋友,比如一起打球、打游戲,聊聊電影和漫畫,實在是沒有共同語言就經常沖他賣個萌、攪個基、撒個嬌、講個笑話。這樣,大家都是朋友了,不看工作職責的那一半看交情的那一半,溝通起來也會順暢很多。
總結:有很多時候產品的產生不完全是靠嚴格的流程和規章制度誕生的,也需要很多溝通的潤滑。能夠開開心心地把產品做出來最好,但是最終我們還是不能離開產品實現這個 標的物。
B. 面試問你「請舉一個自己與他人發生沖突或分歧的例子,怎樣處理的」,考官是要考驗應聘者什麼能力
面試過程中,面試官會向應聘者發問,而應聘者的回答將成為面試官考慮是否接受他的重要依據。對應聘者而言,了解這些問題背後的「貓膩」至關重要。本文對面試中經常出現的一些典型問題進行了整理,並給出相應的回答思路和參考答案。讀者無需過分關注分析的細節,關鍵是要從這些分析中「悟」出面試的規律及回答問題的思維方式,達到「活學活用」。
問題一:「請你自我介紹一下」
思路:
1、這是面試的必考題目。
2、介紹內容要與個人簡歷相一致。
3、表述方式上盡量口語化。
4、要切中要害,不談無關、無用的內容。
5、條理要清晰,層次要分明。
6、事先最好以文字的形式寫好背熟。
問題二:「談談你的家庭情況」
思路:
1、家庭狀況對於了解應聘者的性格、觀念、心態等有一定的作用,這是招聘單位問該問題的主要原因。
2、不要簡單地羅列家庭人口。
3、宜強調溫馨和睦的家庭氛圍。
4、宜強調父母對自己教育的重視。
5、宜強調各位家庭成員的良好狀況。
6、宜強調家庭成員對自己工作的支持。
7、宜強調自己對家庭的責任感 。
問題三:「你有什麼業余愛好?」
思路:
1、業余愛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應聘者的性格、觀念、心態,這是招聘單位問該問題的主要原因。
2、最好不要說自己沒有業余愛好。
3、不要說自己有那些庸俗的、令人感覺不好的愛好。
4、最好不要說自己僅限於讀書、聽音樂、上網,否則可能會令面試官懷疑應聘者性格孤僻。
5、 最好能有一些戶外的業余愛好來「點綴」你的形象。
問題四:「你最崇拜誰?」
思路:
1、最崇拜的人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應聘者的性格、觀念、心態,這是面試官問該問題的主要原因。
2、不宜說自己誰也不崇拜。
3、不宜說崇拜自己。
4、不宜說崇拜一個虛幻的、或是不知名的人。
5、不宜說崇拜一個明顯具有負面形象的人。
6、所崇拜的人最好與自己所應聘的工作能「搭」上關系。
7、最好說出自己所崇拜的人的哪些品質、哪些思想感染著自己、鼓舞著自己。
問題五:「你的座右銘是什麼?」
思路:
1、座右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應聘者的性格、觀念、心態,這是面試官問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
2、 不宜說那些易引起不好的聯想的座右銘。
3、 不宜說太抽象的座右銘。
4、 不宜說太長的座右銘。
5、 座右銘最好能反映出自己某種優秀品質。
6、 參考答案——「只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借口」
問題六:「談談你的缺點」
思路:
1、不宜說自己沒有缺點。
2、不宜把那些明顯的優點說成缺點。
3、不宜說出嚴重影響所應聘工作的缺點。
4、不宜說出令人不放心、不舒服的缺點。
5、可以說出一些對於所應聘工作「無關緊要」的缺點,甚至是一些表面上看是缺點、從工作的角度看卻是優點的缺點。
問題七:「談談你的一次失敗經歷」
思路:
1、不宜說自己沒有失敗的經歷。
2、 不宜把那些明顯的成功說成失敗。
3、 不宜說出嚴重影響所應聘工作的失敗經歷。
4、 所談經歷的結果應是失敗的。
5、 宜說明失敗之前自己曾信心百倍、盡心盡力。
6、 說明僅僅是由於外在客觀原因導致失敗。
7、 失敗後自己很快振作起來,以更加飽滿的熱情面對以後的工作。
問題八:「你為什麼選擇我們公司?」
思路:
1、面試官試圖從中了解你求職的動機、願望以及對此項工作的態度。
2、建議從行業、企業和崗位這三個角度來回答。
3、參考答案——「我十分看好貴公司所在的行業,我認為貴公司十分重視人才,而且這項工作很適合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
問題九:「對這項工作,你有哪些可預見的困難?」
思路:
1、不宜直接說出具體的困難,否則可能令招聘單位懷疑應聘者「不行」。
2、可以嘗試迂迴戰術,說出應聘者對困難所持有的態度——「工作中出現一些困難是正常的,也是難免的,但是只要有堅忍不拔的毅力、良好的合作精神以及事前周密而充分的准備,任何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
問題十:「如果錄用你,你將怎樣開展工作?」
思路:
1、如果應聘者對於應聘的職位缺乏足夠的了解,最好不要直接說出自己開展工作的具體辦法。
2、可以嘗試採用迂迴戰術來回答,如「首先聽取領導的指示和要求,然後就有關情況進行了解和熟悉,接下來制定一份近期的工作計劃並報領導批准,最後根據計劃開展工作。」
問題十一:「與上級意見不一致時,你將怎麼辦?」
思路:
1、一般可以這樣回答「我會給上級以必要的解釋和提醒,在這種情況下,我會服從上級的意見。」
2、如果面試你的是總經理,而你所應聘的職位另有一位經理,且這位經理當時不在場,可以這樣回答:「對於非原則性問題,我會服從上級的意見,對於涉及公司利益的重大問題,我希望能向更高層領導反映。」
問題十二:「我們為什麼要錄用你?」
思路:
1、應聘者最好站在招聘單位的角度來回答。
2、招聘單位一般會錄用這樣的應聘者:基本符合條件、對這份工作感興趣、有足夠的信心。
3、如「我完全符合貴公司的招聘條件,憑我目前掌握的技能、高度的責任感和良好的適應能力及學習能力,完全能勝任這份工作。我十分希望能為貴公司服務,如果貴公司給我這個機會,我一定能成長為貴公司的棟梁!」
問題十三:「你能為我們做什麼?」
思路:
1、基本原則是「投其所好」。
2、回答這個問題前應聘者最好能「先發制人」,了解招聘單位期待這個職位所能發揮的作用。
3、應聘者可以根據自己的了解,結合自己在專業領域的優勢來回答這個問題。
問題十四: 「你是應屆畢業生,缺乏經驗,如何能勝任這項工作?」
思路:
1、如果招聘單位對應屆畢業生的應聘者明確提出這個問題,說明招聘單位並不真正在乎「經驗」,關鍵看應聘者怎樣回答。
2、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最好要體現出應聘者的誠懇、機智、果敢及敬業。
3、如「作為應屆畢業生,在工作經驗方面的確會有所欠缺,因此在讀書期間我一直利用各種機會在這個行業里做兼職。我也發現,實際工作遠比書本知識豐富、復雜。但我有較強的責任心、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而且比較勤奮,所以在兼職中均能圓滿完成各項工作,從中獲取的經驗也令我受益非淺。請貴公司放心,學校所學及兼職的工作經驗使我一定能勝任這個職位。」
問題十五: 「你希望與什麼樣的上級共事?」
思路:
1、通過應聘者對上級的「希望」可以判斷出應聘者對自我要求的意識,這既是一個陷阱,又是一次機會。
2、最好迴避對上級具體的「希望」,多談對自己的要求。
3、如「作為剛步入社會的新人,我應該多要求自己盡快熟悉環境、適應環境,而不應該對環境提出什麼要求,只要能發揮我的專長就可以了。」
問題十六:「您在前一家公司的離職原因是什麼?」
思路:
1、最重要的是:應聘者要使招聘單位相信,應聘者在過往單位的「離職原因」在此家招聘單位里不存在。
2、避免把「離職原因」說得太詳細、太具體。
3、不能摻雜主觀的負面感受,如「太辛苦」、「人際關系太復雜」、「管理太混亂」、「公司不重視人才」、「公司排斥我們××的員工」等。
4、但也不能躲閃、迴避,如「想換換環境」、「個人原因」等。
5、不能涉及自己負面的人格特徵,如不誠實、懶惰、缺乏責任感、不隨和等。
6、盡量使解釋的理由為應聘者個人形象添彩。
7、如「我離職是因為這家公司倒閉。我在這家公司工作了三年多,有較深的感情。從去年開始,由於市場形勢突變,公司的局面急轉直下。到眼下這一步我覺得很遺 憾,但還要面對現實,重新尋找能發揮我能力的舞台。」
8、如「我離開的這家公司也生產摩托車,可是由於機制問題,產品創新滯後,人才流失嚴重,而貴公司生產的摩托車能根據市場不斷推出新品種,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所以我要選擇貴公司來發揮自己的專長。」
同一個面試問題並非只有一個答案,而同一個答案並不是在任何面試場合都有效,關鍵在於應聘者掌握了規律後,對面試的具體情況進行把握,有意識地揣摩面試官提出問題的心理背景,然後投其所好。
C. 為何大多數程序猿會轉行做產品經理的背後的原因有哪些
產品經理這個工作對之前的工作經歷或者學歷沒有太高的要求,再加上這兩種工作有聯系,作為程序員了解產品的屬性或者性質,程序員的溝通能力很強,所以可以好好的勝任產品經理這個工作。
D. 有哪些產品經理認為很簡單,實則開發很難的技術
編程語言,它終歸是一門語言,只是它的使用者是電腦軟體和硬體。產品經理和程序員對於需求理解的思維體系、語言體系、語言上下文環境不同。
比如這個需求:一包中華45元,產目經理給你50元,讓程序員去買包煙把找的5塊錢拿回來。
產品經理覺得非常簡單,一句話的事。
而對於程序員而言:
50元是不是假錢?
如果不是假錢,去哪買煙?
如果去西安買煙,西安賣煙的地方關門了?是回去給產品經理說賣煙的地方關門了還是一直找,直到找到一個沒有關門的賣煙的地方?
如果這里的一包中華是40元,或者一包中華是50元,買不買?不管多錢都買?還是徵求產品經理同意後再買?
怎麼判斷買的煙不是假煙?還是不管真假買了一包中華就算?
買了之後是郵寄給項目經理?還是自己給帶回來?還是讓順道的同事給捎回去?
如果買回來買的是50元一包的中華,產品經理嫌貴了怎麼辦?
如果買回來的是40元一包的中華,是給產品經理退5元錢還是給他退10元?
如果產品經理一定要45元的中華怎麼辦?
如果產品經理突然不想要這煙了,讓你退回去怎麼辦?
如果賣煙的人不退怎麼辦?
如果產品經理讓你退了重新在別的地方買一包怎麼辦?
如果賣煙的老王退了,但是再沒有別的賣煙的地方了怎麼辦!
如果又找到一個賣煙的地方,並且一包中華也是45元。帶給項目經理。項目經理聽說你是從西安買的,他要抽北京買的煙怎麼辦?
......
你會發現問題沒完沒了。
這會你可能會說程序員太死腦筋。錯!產品經理所說的,中華45元,給你50元,買完找5元。這句話是建立在一系統上下文語境,人類生活習慣,生活常識當中的。產品經理的潛台詞是說找最近的有賣煙的買一包45的不是假煙的中華煙,找的五塊錢給我。
而對於程序語言,還是開頭那句話:編程語言是一門語言,它的使用者是軟體和硬體。對於計算機而言,它沒有情感,不理解人類的這一系統語言環境,生活習慣,生活常識。它只嚴格按照它的語言規則,編譯原理一步一步,老老實實,絲毫不露地往下執行。如果沒有分歧,一切妥當。如果有分歧,完蛋了。人類千百萬年來進化形成的臨機應變,相機行事等等這些本能,計算機及編程語言一丁點不具備。它就認准程序員寫的程序,就乖乖地聽你程序,指哪打哪。所謂的人工智慧也只是程序員把每一種可能,人類面對問題所會面對的問題事先寫好程序語言錄入進計算機。如果意外在之前所料之中,程序完美執行,如果意外所料不及,那就是BUG,就是錯誤。而這些BUG和錯誤都要程序員去一點一點補充產品經理所謂「需求」之外的所有潛台詞。
E. 為什麼程序員不喜歡懂技術的產品經理
轉行做測試, 或者產品經理,程序員有技術思維,在學點產品知識,就可以轉行了產品經理了。測試就不用說了,能比非專業的測試更深入的挖掘問題,而且,程序員會把你當女神供著。
F. 項目負責人如何和程序員溝通
做一名程序員,雖然好的口才不是必要條件, 但不善於表達自己想法以及與上司同事溝通,吃虧的是自己;
最近做一個項目,與項目的負責人出現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出現這種情況雖然與其它雜七雜八的事情有點關聯, 但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在工作上缺乏溝通; 例如, 上周他給我們C#組的人員分配工作, 每人負責一個小模塊, 資料庫和需求文檔已經提供有,但資料庫的表欄位有可能根據實現開發情況做少許改動,而且也給我們一個例子看, 可能參考該例子來做; 在統一講需求時雖然聽起來明白了,但做起來會發現很多關節的細節沒考慮進去,而這些細節往往會影響到開發的速度, 甚至看駢符合了文檔的需求,但卻不符合負責人或者說是客戶的實際需求;因為文字類型的需求是比較抽象,特別是要做用戶界面, 雖然有例子,但也只能參考,不能照搬也做,這樣做出來的程序很多情況下只符合程序員自己的需求; 已經花了很多時間去做一個可能不需要的功能,如我當時做一個日歷控制項來顯示排班信息,且也接近交貨日期了,到時交到負責人手裡時才發現,這個日歷控制項不是必要的,選擇的時間范圍是在彈出窗口裡,且不保存到數據..., 這時發現做了很多無用功,又要加班加點去趕進度了。雖然這只是一個小例子,但相似的例子在前幾個月里已經發生過幾次,為什麼呢,因為表達能力差,也不善於與人溝通。可以利用日事清管理工具來溝通,把想法寫出來。然後@給項目負責人。不用直接面對,效果不錯。
G. 視覺設計師如何高效率地和程序員溝通
彼此尊重對方,尤其是不要彼此稱呼對方為「美工」「寫代碼的」,尊重是良好配合的開始。
詢問原因,提出意見的時候一定要專業,否則就不要說。比如coding的同學如果覺得顏色不好看,請明確指出希望是什麼顏色,原因是什麼,而不是單純的說我感覺很不好。設計的同學如果用起來demo難用,記得詢問為什麼沒有實現出來,而不是一直說「這傢伙水平太差」,畢竟除了界面還有很多底層的東西需要實現,只是一個華麗的空架子也是白搭的。如果希望實現什麼效果但是自己不知道怎麼做到,最好去找一個現成的例子給coding的同學瞅瞅。
設計師請不要「超設計」,作為一個設計師(而不是單純的視覺設計師),應該更多的關心是如何能讓用戶使用起來更加方便快捷,如何coding上面實現成本最小,而不是各種show自己的技術。就拿iOS設備舉例,固然能實現很多自定義的功能,但是用戶是否需要?僅僅是為了設計的好看么?是否考慮coding的同學的工作量呢?如果不這么做用戶會不會不用這個軟體?
從設計草圖開始就要和coding的同學溝通,詢問實現的可能性,如何實現成本最低。當然對於自己某些設計的堅持還是要的,但是一定要站在用戶的角度來想。
設計師自己最好懂一些coding,可以不會重頭寫,但是至少知道現有技術能實現到什麼地步,有什麼方法coding不好實現的可以用視覺設計補足,出了問題自己能小修小補( 你不能指望每個px都讓別人來幫你修改)
設計稿盡量標記仔細,比如寬度高度間距顏色等,最好都在設計稿上面標記清楚,這樣coding的同學才能更高效率。對於每個尺寸盡量都是測量好的,而不是隨手拉出來的圖形,因為在代碼裡面是不能「隨手拉」的,一定要有一個數值;而且coding的同學機器上一般沒有ps,不要讓他們自己去「吸」顏色
交付的文件盡量整理清楚,不要丟過去的PSD有200多層且沒有分組。這裡面要說的是coding的同學不需要原始的PSD,最好能幫忙輸出為各種切圖最好。
coding的同學最好在有大概框架之後,告訴設計的同學產品大概分幾個部分,每個部分需要什麼樣的圖片,這樣設計的同學才能更快的輸出素材。
記得項目完成後,拉著coding的同學,一起吃個飯吧~
H. 如何用一句話激怒程序員
哈哈,這個問題問得好,我可以告訴你很多種激怒程序員和UI的套路~
Come on~
如同大眾輝騰的玻璃工廠,偉大的產品、偉大的設計,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尊敬的,它們都是偉大的結晶。
輝騰是一款偉大的轎車,大眾傾注了巨大的心血在輝騰這款車上,每賣出生產一輛輝騰,都會虧本,這也許是真正用心的產品。
所以,不要試圖去激怒真正用心做事的人,對每個人都應該抱有應有的尊敬。
I. 什麼是協作思維協作思維在職場中有多重要
一般程序員分成兩類,一類是產品研發級程序員,另一類是運用級程序員。產品研發級程序員一般考慮到的是系統級難題,例如服務平台的研發及完成,而運用級程序員一般處理的是領域難題,例如具體領域模型如何做到。以大數據工程師為例子,產品研發級程序員的目標是進行大數據平台產品研發,而運用級程序員任務要在大數據平台下進行具體大數據的應用開發設計。
學習的時候,也要有抽象思維能力,雖然我不知道這方面代碼怎麼寫,也看不懂,但是我知道這方面編碼抽象化出的結論是怎樣的,抽象化出的狀態變數是啥,正中間流程的完成我無須關心,我只關注主要參數、回到哪些。思維邏輯吧,我便介紹我自己吧。比如我思考如何架設伺服器時,我能思索,最先伺服器是什麼,一台運轉的計算機,里邊裝好我要用的app。我認為程序員邏輯思維最關鍵的是懂基本原理,有很多人以為自身踏入了程序員的大門,可是連最基本的微型計算機都不懂,什麼是內存哪些硬碟什麼叫推動。我大學教師專家教授大家一句至關重要得話,結果不重要,極為重要的觀念,懂基本原理最關鍵。程序員邏輯思維全是有邏輯可尋的,一知半解最可怕,由於很有可能出問題了會歸納為風水玄學。從本質上思索才是好的具體方法。
J. 既作為主程序員,也兼顧項目管理PM和產品經理,這個階段忌諱什麼
個人覺得最怕兩點。
1、不與其它成員溝通,特別是產品人員溝通,擅自更改產品需求,與效果圖不一致或是PRD內的需求不一致,或是對有疑問的地方不及時與產品人員溝通,按自己的理解進行開發,最終會導致產品與市場需求不符,嚴重者會影響整個產品開發(產品人員考慮時會對全局做考慮,改一處可能會導致其它地方產生問題,主程序員私自將某個地方進行修改,可能會遺留下很多問題),在後台期測試時,無端增加問題(測試人員按PRD來測試的,可能會延遲開發周期)
2、制定完開發計劃後,自己埋頭苦幹,對其它成員在開發過程中碰到的問題不過問,不及時了解成員的開發進度,等到開發快結束時才想起來,可能自己快結束了,但其它開發成員只完成了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