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Ubuntu(linux)下如何配置IP地址
一、使用命令設置ubuntu的ip地址
1.修改配置文件blacklist.conf禁用IPV6:
sudo vi /etc/modprobe.d/blacklist.conf
2.在文檔最後添加 blacklist ipv6,然後查看修改結果:
cat /etc/modprobe.d/blacklist.conf
3.設置IP(設置網卡eth0的IP地址和子網掩碼)
sudo ifconfig eth0 192.168.2.1 netmask 255.255.255.0
4.設置網關
sudo route add default gw 192.168.2.254
5.設置DNS 修改/etc/resolv.conf,在其中加入nameserver DNS的地址1 和 nameserver DNS的地址2 完成。
6.重啟網路服務(若不行,請重啟ubuntu:sudo reboot):
sudo /etc/init.d/networking restart
7.查看當前IP:
ifconfig
二、直接修改系統配置文件
ubuntu的網路配置文件是:/etc/network/interfaces
打開後裡面可設置DHCP或手動設置靜態ip。前面auto eth0,讓網卡開機自動掛載。
1. 以DHCP方式配置網卡
編輯文件/etc/network/interfaces:
sudo vi /etc/network/interfaces
並用下面的行來替換有關eth0的行:
# The primary network interface - use DHCP to find our address
auto eth0
iface eth0 inet dhcp
用下面的命令使網路設置生效:
sudo /etc/init.d/networking restart
也可以在命令行下直接輸入下面的命令來獲取地址
sudo dhclient eth0
2. 為網卡配置靜態IP地址
編輯文件/etc/network/interfaces:
sudo vi /etc/network/interfaces
並用下面的行來替換有關eth0的行:
# The primary network interface
auto eth0
iface eth0 inet static
address 192.168.2.1
gateway 192.168.2.254
netmask 255.255.255.0
#network 192.168.2.0
#broadcast 192.168.2.255
將上面的ip地址等信息換成你自己就可以了.用下面的命令使網路設置生效:
sudo /etc/init.d/networking restart
3. 設定第二個IP地址(虛擬IP地址)
編輯文件/etc/network/interfaces:
sudo vi /etc/network/interfaces
在該文件中添加如下的行:
auto eth0:1
iface eth0:1 inet static
address x.x.x.x
netmask x.x.x.x
network x.x.x.x
broadcast x.x.x.x
gateway x.x.x.x
根據你的情況填上所有諸如address,netmask,network,broadcast和gateways等信息:
用下面的命令使網路設置生效:
sudo /etc/init.d/networking restart
4. 設置主機名稱(hostname)
使用下面的命令來查看當前主機的主機名稱:
sudo /bin/hostname
使用下面的命令來設置當前主機的主機名稱:
sudo /bin/hostname newname
系統啟動時,它會從/etc/hostname來讀取主機的名稱。
5. 配置DNS
首先,你可以在/etc/hosts中加入一些主機名稱和這些主機名稱對應的IP地址,這是簡單使用本機的靜態查詢。要訪問DNS 伺服器來進行查詢,需要設置/etc/resolv.conf文件,假設DNS伺服器的IP地址是192.168.2.2, 那麼/etc/resolv.conf文件的內容應為:
search chotim.com
nameserver 192.168.2.2
6.手動重啟網路服務:
sudo /etc/init.d/networking restart
返回結果如下:
*Reconfiguring network interfaces… [OK]
『貳』 如何查看ubuntu當前linux版本
1.查看Ubuntu的版本使用如下命令:
更為詳細的Linux命令介紹可查看「Linux命令大全」。
『叄』 Ubuntu Linux更新的幾種命令介紹
1、sudo apt-get update 更新源,從伺服器下載軟體列表,同步伺服器的軟體包數據;
2、sudo apt-get upgrade 安裝可用更新;
3、sudo apt-cache search package_name 查詢軟體包;
4、sudo apt-get install package_name 安裝一個軟體包;
5、sudo apt-get remove package 刪除一個軟體包;
6、sudo apt-get help 查看apt-get 命令幫助;
『肆』 linux的命令和ubuntu 的命令是通用的嗎
些許不同。
比如SuSE、Redhat和Ubuntu所使用的一些命令就有所區別。
就算是Redhat自己的linux,redhat4與redhat5的命令也有所區別,比如說:
在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3和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4中,配置網路一般使用命令「netconfig」,但是在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之後卻變成了"system-config-network",類似還有一些其他命令。
『伍』 linux Ubuntu操作系統的全部命令是什麼
Ubuntu常用命令
sudo apt-get install 軟體名 安裝軟體命令
sudo nautilus 打開文件(有root許可權)
su root 切換到「root」
ls 列出當前目錄文件(不包括隱含文件)
ls -a 列出當前目錄文件(包括隱含文件)
ls -l 列出當前目錄下文件的詳細信息
cd .. 回當前目錄的上一級目錄
cd - 回上一次所在的目錄
cd ~ 或 cd 回當前用戶的宿主目錄
mkdir 目錄名 創建一個目錄
rmdir 空目錄名 刪除一個空目錄
rm 文件名 文件名 刪除一個文件或多個文件
rm -rf 非空目錄名 刪除一個非空目錄下的一切
mv 路經/文件 /經/文件 移動相對路經下的文件到絕對路經下
mv 文件名 新名稱 在當前目錄下改名
find 路經 -name 「字元串」 查找路經所在范圍內滿足字元串匹配的文件和目錄
fdisk fdisk -l 查看系統分區信息
fdisk fdisk /dev/sdb 為一塊新的SCSI硬碟進行分區
chown chown root /home 把/home的屬主改成root用戶
chgrp chgrp root /home 把/home的屬組改成root組
Useradd 創建一個新的用戶
Groupadd 組名 創建一個新的組
Passwd 用戶名 為用戶創建密碼
Passwd -d用戶名 刪除用戶密碼也能登陸
Passwd -S用戶名 查詢賬號密碼
Usermod -l 新用戶名 老用戶名 為用戶改名
Userdel–r 用戶名 刪除用戶一切
tar -c 創建包 –x 釋放包 -v 顯示命令過程 –z 代表壓縮包
tar –cvf benet.tar /home/benet 把/home/benet目錄打包
tar –zcvf benet.tar.gz /mnt 把目錄打包並壓縮
tar –zxvf benet.tar.gz 壓縮包的文件解壓恢復
tar –jxvf benet.tar.bz2 解壓縮
make 編譯
make install 安裝編譯好的源碼包
reboot Init 6 重啟LINUX系統
Halt Init 0 Shutdown –h now 關閉LINUX系統
uname -a 查看內核版本
cat /etc/issue 查看ubuntu版本
lsusb 查看usb設備
sudo ethtool eth0 查看網卡狀態
cat /proc/cpuinfo 查看cpu信息
lshw 查看當前硬體信息
sudo fdisk -l 查看磁碟信息
df -h 查看硬碟剩餘空間
free -m 查看當前的內存使用情況
ps -A 查看當前有哪些進程
kill 進程號(就是ps -A中的第一列的數字)或者 killall 進程名( 殺死一個進程)
kill -9 進程號 強制殺死一個進程
常用apt命令:
apt-cache search package 搜索包
apt-cache show package 獲取包的相關信息,如說明、大小、版本等
sudo apt-get install package 安裝包
sudo apt-get install package - - reinstall 重新安裝包
sudo apt-get -f install 修復安裝」-f = –fix-missing」
sudo apt-get remove package 刪除包
sudo apt-get remove package - - purge 刪除包,包括刪除配置文件等
sudo apt-get update 更新源
sudo apt-get upgrade 更新已安裝的包
sudo apt-get dist-upgrade 升級系統
sudo apt-get dselect-upgrade 使用 dselect 升級
apt-cache depends package 了解使用依賴
apt-cache rdepends package 是查看該包被哪些包依賴
sudo apt-get build-dep package 安裝相關的編譯環境
apt-get source package 下載該包的源代碼
sudo apt-get clean && sudo apt-get autoclean 清理無用的包
sudo apt-get check 檢查是否有損壞的依賴
清理所有軟體緩存(即緩存在/var/cache/apt/archives目錄里的deb包 )
sudo apt-get clean
刪除系統不再使用的孤立軟體
sudo apt-get autoremove
『陸』 如何讓ubuntu linux重新啟動
執行命令 shutdown -r now 即可重新啟動
終端器中可以使用sudo -sh 轉換到管理員root用戶下執行命令。
(6)linuxubuntu命令擴展閱讀:
Ubuntu由馬克·舍特爾沃斯亦譯為沙特爾沃斯(Mark Shuttleworth)創立,其首個版本Ubuntu4.10以Debian為開發藍本發布於2004年10月20日。Ubuntu的開發目的是為了使個人電腦變得簡單易用,同時也提供針對企業應用的伺服器版本。
Ubuntu的運作主要依賴Canonical有限公司的支持,同時亦有來自Linux社區的熱心人士提供協助。Ubuntu的開發人員多稱馬克·舍特爾沃斯為SABDFL。
在2005年7月8日,馬克·舍特爾沃斯與Canonical有限公司宣布成立Ubuntu基金會,並提供1千萬美元作為啟始營運資金。
成立基金會的目的是為了確保將來Ubuntu得以持續開發與獲得支持,但直至2006年,此基金會仍未投入運作。馬克·舍特爾沃斯形容此基金會是在Canonical有限公司出現財務危機時的緊急營運資金。
『柒』 ubuntu linux常用命令有哪些
Ubuntu常用命令
sudo apt-get install 軟體名 安裝軟體命令
sudo nautilus 打開文件(有root許可權)
su root 切換到「root」
ls 列出當前目錄文件(不包括隱含文件)
ls -a 列出當前目錄文件(包括隱含文件)
ls -l 列出當前目錄下文件的詳細信息
cd .. 回當前目錄的上一級目錄
cd - 回上一次所在的目錄
cd ~ 或 cd 回當前用戶的宿主目錄
mkdir 目錄名 創建一個目錄
rmdir 空目錄名 刪除一個空目錄
rm 文件名 文件名 刪除一個文件或多個文件
rm -rf 非空目錄名 刪除一個非空目錄下的一切
mv 路經/文件 /經/文件 移動相對路經下的文件到絕對路經下
mv 文件名 新名稱 在當前目錄下改名
find 路經 -name 「字元串」 查找路經所在范圍內滿足字元串匹配的文件和目錄
fdisk fdisk -l 查看系統分區信息
fdisk fdisk /dev/sdb 為一塊新的SCSI硬碟進行分區
chown chown root /home 把/home的屬主改成root用戶
chgrp chgrp root /home 把/home的屬組改成root組
Useradd 創建一個新的用戶
Groupadd 組名 創建一個新的組
Passwd 用戶名 為用戶創建密碼
Passwd -d用戶名 刪除用戶密碼也能登陸
Passwd -S用戶名 查詢賬號密碼
Usermod -l 新用戶名 老用戶名 為用戶改名
Userdel–r 用戶名 刪除用戶一切
tar -c 創建包 –x 釋放包 -v 顯示命令過程 –z 代表壓縮包
tar –cvf benet.tar /home/benet 把/home/benet目錄打包
tar –zcvf benet.tar.gz /mnt 把目錄打包並壓縮
tar –zxvf benet.tar.gz 壓縮包的文件解壓恢復
tar –jxvf benet.tar.bz2 解壓縮
make 編譯
make install 安裝編譯好的源碼包
reboot Init 6 重啟LINUX系統
『捌』 linux ubuntu 命令 哪位高手幫我看看啊
一、安裝
命令格式:
rpm -i ( or --install) options file1.rpm ... fileN.rpm
參數:
file1.rpm ... fileN.rpm 將要安裝的RPM包的文件名
詳細選項:
-h (or --hash) 安裝時輸出hash記號 (``#'')
--test 只對安裝進行測試,並不實際安裝。
--percent 以百分比的形式輸出安裝的進度。
--excludedocs 不安裝軟體包中的文檔文件
--includedocs 安裝文檔
--replacepkgs 強制重新安裝已經安裝的軟體包
--replacefiles 替換屬於其它軟體包的文件
--force 忽略軟體包及文件的沖突
--noscripts 不運行預安裝和後安裝腳本
--prefix <path> 將軟體包安裝到由 <path> 指定的路徑下
--ignorearch 不校驗軟體包的結構
--ignoreos 不檢查軟體包運行的操作系統
--nodeps 不檢查依賴性關系
--ftpproxy <host> 用 <host> 作為 FTP代理
--ftpport <port> 指定FTP的埠號為 <port>
通用選項
-v 顯示附加信息
-vv 顯示調試信息
--root <path> 讓RPM將<path>指定的路徑做為"根目錄",這樣預安裝程序和後安裝程序都會安裝到這個目錄下
--rcfile <rcfile> 設置rpmrc文件為 <rcfile>
--dbpath <path> 設置RPM 資料庫存所在的路徑為 <path>
二、刪除
命令格式:
rpm -e ( or --erase) options pkg1 ... pkgN
參數
pkg1 ... pkgN :要刪除的軟體包
詳細選項
--test 只執行刪除的測試
--noscripts 不運行預安裝和後安裝腳本程序
--nodeps 不檢查依賴性
通用選項
-vv 顯示調試信息
--root <path> 讓RPM將<path>指定的路徑做為"根目錄",這樣預安裝程序和後安裝程序都會安裝到這個目錄下
--rcfile <rcfile> 設置rpmrc文件為 <rcfile>
--dbpath <path> 設置RPM 資料庫存所在的路徑為 <path>
三、升級
命令格式
rpm -U ( or --upgrade) options file1.rpm ... fileN.rpm
參數
file1.rpm ... fileN.rpm 軟體包的名字
詳細選項
-h (or --hash) 安裝時輸出hash記號 (``#'')
--oldpackage 允許"升級"到一個老版本
--test 只進行升級測試
--excludedocs 不安裝軟體包中的文檔文件
--includedocs 安裝文檔
--replacepkgs 強制重新安裝已經安裝的軟體包
--replacefiles 替換屬於其它軟體包的文件
--force 忽略軟體包及文件的沖突
--percent 以百分比的形式輸出安裝的進度。
--noscripts 不運行預安裝和後安裝腳本
--prefix <path> 將軟體包安裝到由 <path> 指定的路徑下
--ignorearch 不校驗軟體包的結構
--ignoreos 不檢查軟體包運行的操作系統
--nodeps 不檢查依賴性關系
--ftpproxy <host> 用 <host> 作為 FTP代理
--ftpport <port> 指定FTP的埠號為 <port>
通用選項
-v 顯示附加信息
-vv 顯示調試信息
--root <path> 讓RPM將<path>指定的路徑做為"根目錄",這樣預安裝程序和後安裝程序都會安裝到這個目錄下
--rcfile <rcfile> 設置rpmrc文件為 <rcfile>
--dbpath <path> 設置RPM 資料庫存所在的路徑為 <path>
四、查詢
命令格式:
rpm -q ( or --query) options
參數:
pkg1 ... pkgN :查詢已安裝的軟體包
詳細選項
-p <file>(or ``-'') 查詢軟體包的文件
-f <file> 查詢<file>屬於哪個軟體包
-a 查詢所有安裝的軟體包
--whatprovides <x> 查詢提供了 <x>功能的軟體包
-g <group> 查詢屬於<group> 組的軟體包
--whatrequires <x> 查詢所有需要 <x> 功能的軟體包
信息選項
<null> 顯示軟體包的全部標識
-i 顯示軟體包的概要信息
-l 顯示軟體包中的文件列表
-c 顯示配置文件列表
-d 顯示文檔文件列表
-s 顯示軟體包中文件列表並顯示每個文件的狀態
--scripts 顯示安裝、卸載、校驗腳本
--queryformat (or --qf) 以用戶指定的方式顯示查詢信息
--mp 顯示每個文件的所有已校驗信息
--provides 顯示軟體包提供的功能
--requires (or -R) 顯示軟體包所需的功能
通用選項
-v 顯示附加信息
-vv 顯示調試信息
--root <path> 讓RPM將<path>指定的路徑做為"根目錄",這樣預安裝程序和後安裝程序都會安裝到這個目錄下
--rcfile <rcfile> 設置rpmrc文件為 <rcfile>
--dbpath <path> 設置RPM 資料庫存所在的路徑為 <path>
五、校驗已安裝的軟體包
命令格式:
rpm -V ( or --verify, or -y) options
參數
pkg1 ... pkgN 將要校驗的軟體包名
軟體包選項
-p <file> Verify against package file <file>
-f <file> 校驗<file>所屬的軟體包
-a Verify 校驗所有的軟體包
-g <group> 校驗所有屬於組 <group> 的軟體包
詳細選項
--noscripts 不運行校驗腳本
--nodeps 不校驗依賴性
--nofiles 不校驗文件屬性
通用選項
-v 顯示附加信息
-vv 顯示調試信息
--root <path> 讓RPM將<path>指定的路徑做為"根目錄",這樣預安裝程序和後安裝程序都會安裝到這個目錄下
--rcfile <rcfile> 設置rpmrc文件為 <rcfile>
--dbpath <path> 設置RPM 資料庫存所在的路徑為 <path>
六、校驗軟體包中的文件
語法:
rpm -K ( or --checksig) options file1.rpm ... fileN.rpm
參數:
file1.rpm ... fileN.rpm 軟體包的文件名
Checksig--詳細選項
--nopgp 不校驗PGP簽名
通用選項
-v 顯示附加信息
-vv 顯示調試信息
--rcfile <rcfile> 設置rpmrc文件為 <rcfile>
七、其它RPM選項
--rebuilddb 重建RPM資料庫
--initdb 創建一個新的RPM資料庫
--quiet 盡可能的減少輸出
--help 顯示幫助文件
--version 顯示RPM的當前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