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程序員轉行可以做什麼
面對著日新月異的代碼和語言,你是否感到了力不從心?稍有懈怠,就跟不上崗位需要了?身體漸漸的發福,熬夜寫代碼開始扛不住了嗎?
這個時代很殘酷也相對公平,殘酷的地方在於世界的變化之快容不得人有片刻懈怠,公平的地方在於:不論你是年輕還是年老,都要靠實力說話。
那些被時代拋棄的永遠都是跑得比較慢甚至在原地徘徊的人,即所謂的工作十年卻只有一年工作經驗。
年輕程序員的優勢在於年輕和激情,大齡程序員的優勢在於閱歷和經驗。所以,年輕程序員不要有跨越年齡階段的焦慮,大齡程序員也不要覺得年輕人搶了自己的飯碗。
每個年齡段都有自己要解決和面臨的問題,認清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和渴望,再去尋找適合自己的棲身之地打怪升級,才是當務之急哦。
Ⅱ 30多歲程序員選什麼樣的公司可以穩妥地把技術路線走下去
一、大齡程序員選擇公司的3個關鍵點 第1點是關於大公司、小公司的。不要選擇小微的創業公司,原因如下:極不穩定,一年半載就死掉的佔大多數,會導致你需要頻繁換工作,而年齡會越來越大,找工作越來越難。多數小微創業公司,目的是生存,偏向應用類產品,希望程序員能抗壓、加班、一人多用、快速出活,它們不喜歡大齡程序員(除非你是技術帶頭人),因為你10年經驗和3年經驗,在這里乾的事情差不多。技術創新和技術壁壘的構建,需要大把金
條。二、保持競爭力的2個建議 想要在技術之路上走得久遠,有兩點非常關鍵:在某個細分技術方向上精研,建立標簽,讓團隊內提到某個方向就想到你,提到你就想到某個技術方向,有問題都來咨詢你。這樣你就能凸顯出來,影響力和重要性會增大。重視業務,成為業務領域的行家。因為程序員的競爭力,最起碼由技術和業務組成,兩條腿走路,比一條腿更穩健。
Ⅲ 35歲是道坎,程序員到了這個年紀真的干不動了嗎
35歲是道坎,這個只是對於部分開發人員而言的,如果不想早早歇業,就得對自己的人還說呢個有一個好的職業規劃。
對於軟體開發人員來說,通常,他們職業發展有幾個選擇:專注於技術,成為技術專家;轉型到技術型銷售、技術支持等;當然,如果你原地踏步不前,薪資自然也就是上不去的。
隨著技術成長,從技術性管理到高級管理。這是大家都看得清楚的方向,也都在向這些方向的金字塔尖努力。
程序員要根據本身的基本素質、技術能力選擇開發層次,由低到高,逐步發展。 也是一名程序員本身具備相應素質的循序漸進的發展軌跡,包括很強的技術背景和綜合管理才能等素養,這也就是所謂『兩條腿走路』的職業規劃發展路線。」如果這樣的話,我相信你也不至於到了35歲就歇業過去不了。
希望可以幫到您,謝謝!
Ⅳ 為什麼培訓出來的程序員會被廣受詬病
近兩年與傳統行業的逐漸衰落(房地產除外)形成對比,互聯網行業的爆發式興起。越來越多的資本也開始從過氣的行業中抽離出來,融入到互聯網行業中。從2009年以來智能機的興起,催生互聯網進入移動互聯時代。從前幾年的android,ios app,html5,到百團大戰,網路金融,再到直播綻放,再到AI技術,再到現在飽受爭議的區塊鏈技術,隨著這些技術封口的發展,誕生了非常多的獨角獸企業,與此同時也為大量互聯網從事者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大的不行,基礎又被視為不過關,先自我尷尬10秒。所以不管怎麼說,自學或者培訓出來的程序員的確是會有一些缺陷存在。不過不要氣餒,因為你總會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屬於你自己的位置的。我相信,我們熱愛編程開發的人是不會太差的。
Ⅳ 程序員可以如何選擇發展方向
絕大多數程序員最終的職業目標可能都是CTO,做到CEO的人估計會比較少,也有一少部分人自己去創業去當老闆,也有部分人說我轉行去做業務 了,對於當老闆的人畢竟是少數,對於轉行的人來說,都不在這行做了,自然沒什麼好說的了。一般來說,程序員的發展基本上都會經歷這么幾條路徑。程序員-系 統分析員-架構師-技術經理-CTO,程序員-項目組長-項目經理-項目總監-CTO,程序員-產品設計師-產品經理-CTO.
當然這只是一個大致的路徑,不是所有程序員都必需要這么經歷的,有些人可能跳過其中的一些步驟,也可能有些人會把中間的很多職位都做了。而最終做到 CTO的程序員,也是非常少的一部分,原因很簡單,這個世界上不許要那麼多的CTO和CXO.
也就是說,許多的程序員最終可能是做技術經理、項目經理或者項目總監之類的,那麼到底我們職業生涯要選擇哪一種呢?我覺得這個問題沒有一個統一的答 案,因為每個人的性格不一樣,際遇也不一樣,就像你從小希望當貪官,可是命運卻偏偏讓你做了一個程序員。所以應該根據你的興趣、性格與際遇選擇一條道路, 比如說你正好有機會帶一個項目,而你又不是很討厭項目經理這個位置,那麼你就可以選擇向項目經理方向發展。
實際上很多時候,國內並沒有明確的技術經理、項目經理、產品經理之分,在許多的公司里,他們經常是由一個人承擔。在外包公司里,通常會有項目經理和 系統分析員(也可能是技術經理)。在一些非IT公司里,可能會有部門經理,而做自己產品的公司可能會分得比較詳細一些。我大致說一下這三個職位的區別,讓 正在徘徊的程序員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項目經理是項目的直接負責人,這個角色相當於一個中間介面,不管是團隊成員還是需求方(客戶),或者是上級領導,有事都直接找他,所以這個職位著重 於管理與溝通。一般來說,項目經理的工作重點在同客戶溝通需求、項目進度的把控、團隊的溝通方面,有些公司也會需要項目經理承擔團隊建設的工作,不過貌似 很多國內公司都忽略了團隊建設這個工作了。對於項目經理來說,重點會要求溝通能力、協調能力、危機把控能力、執行力、團隊管理能力,著重於溝通、管理與計 劃。當然也有些公司還要求項目經歷要參與招標談判,這就要求項目經理有一定的商務談判能力。
技術經理有時候也可能叫系統分析員,一些小公司可能會整個公司或者部門有一個技術經理。技術經理承擔的角色主要是系統分析、架構搭建、系統構建、代 碼走查等工作,如果說項目經理是總統,那麼技術經理就是總理。當然不是所有公司都是這樣的,有些公司項目經理是不管技術團隊的,只做需求、進度和同客戶溝 通,那麼這個時候的項目經理就好像工廠里的跟單人員了,這種情況在外包公司比較多。對於技術經理來說,著重於技術方面,你需要知道某種功能用哪些技術合 適,需要知道某項功能需要多長的開發時間等。同時,技術經理也應該承擔提高團隊整體技術水平的工作。
產品經理這個職位一般在有自己產品(不管是軟體還是網站產品)的公司比較常見,產品經理主要會負責產品的設計、產品的改良等工作。需要注意的是,產 品設計與設計師是兩個不一樣的工作,產品設計主要會從用戶體驗、業務需要等層面去設計產品,而設計師更多是從用戶的視覺上去做。產品經理應該是最懂業務的 人,比如說你在設計一個微博的產品,就要求你對微博這個東西非常熟悉,從用戶習慣、用戶體驗、公司的發展戰略上去設計這個產品,還要對比同類產品會有什麼 優勢等等。
不管是項目經理還是技術經理與產品經理,都要求要熟悉業務,業務是需求的來源,沒有不談業務的技術,所以不管你從哪個方向發展,都要求對業務熟悉。 產品經理要求對業務最熟悉,項目經理次之,技術經理排最後。對於程序員來說,剛開始工作的前幾年可以埋頭扎到技術裡面,一般這個時間在2-3年的時間,然 後就應該多關注業務了。這個業務不一定是指某個具體的業務,因為具體的業務的范圍太少,而且也需要機遇。
我見過許多的程序員,他們是做Web開發的,但對互聯網很不熟悉,對於互聯網流行的趨勢基本上不聞不問。不知道現在大家都在使用微博,也不知道SNS,也 可能從不使用網銀。我覺得這樣很不好,程序員應該多多去關注互聯網的發展,多多去玩一些新的網站。
Ⅵ 程序員在轉行的時候,該選擇什麼行業
這個問題最近略有感觸。昨天剛好聽聞一個以前的女同事轉行去做保險服務顧問了。當初我們在一國企軟體服務部門工作,我做演算法,她做安卓驅動,後來我離職後聽說她也轉演算法了。我們都是30+還在碼代碼的一線程序員,真正的芸芸眾生。問她為什麼轉行跨度那麼大,她說演算法太難了,也不知道以後還能幹多久,想著既然想換就換個不一樣的。
再說回,不幹程序員後能幹什麼吧,除了上面講的那位,我身邊挺多女同事180度大轉行,干特別不相關的工作,比如,做代購(坐標深圳),去培訓機構做銷售顧問了,開網店的,轉產品經理的;男同事,更多轉市場、銷售,做技術管理,創業。大家都沒閑著,到了不想碼代碼的時候,自然就會有別的事可干,只是看你願不願意干,願不願意改變而已。放平心態,就不會迷茫了。
Ⅶ 進過BAT,去過獨角獸,Java程序員如何拿到50w的年薪
沒有進過BAT,只能說要想賺錢,又是程序員,那麼技術一定要比其他人懂的知面豐富。
盡量保持獨特性,避免平庸化。
一般人都堅持不下,加油。
Ⅷ 程序員選擇公司的八個標准!
當各位程序員們在找工作的時候,是否有一些建議能夠讓大家很好的選擇一家對的,適合自己的公司呢?答案是有的。那就是參考程序員選擇公司的八個標准!
一、程序員選擇公司的八個標准
不知道大家聽說過Joel 測試(約耳測試)沒?約耳測試是Joel Spolsky發明的用於判斷一個軟體團隊質量好壞的快速測試方法。如果你正在找工作,使用Joel 測試來剔除一些不良僱主絕對是個明智的抉擇。
下面我很榮幸地為大家介紹Codypo測試,又名8問題檢測法,只需回答這8個問題,就能判斷工作的好壞。我們也可以在面試的時候,偷偷給這家公司測試一下,如果你的回答裡面有2個yes,那麼就需要拉響警報,不要再考慮這家公司了。
1.我的薪資是否低於市場價值水平?
如果有公司願意提供4萬8的月薪搜羅擁有10年C++多線程編程經驗的骨灰級程序員, 我想說這公司肯定是瘋了!呵呵,這種瘋言瘋語絕非長久之計,因為只有你的價值大於給你的價格,才會有公司願意要你,所以各位還是不要心存妄想,現實一點吧。
2.我需要隨傳隨到嗎?
沒人樂意隨時待命,因為一旦如此,就意味著哪怕是周末的凌晨3點,就算是支持門戶頁面上的Reset按鈕呈現的藍色調與預想的不同,也會call你。當然偶爾一兩次我們也可以理解和容忍。
3.我是IT人員嗎?
程序員寫軟體、支持軟體,天經地義。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就是專門搞電腦的IT人員了。試問,公司人員會不會因為一點點計算機的瑣事就來麻煩你,比如說某位員工安裝了加菲貓的屏保之後她的筆記本就發生異常了?
4.公司滿足我們配備多個顯示屏的要求嗎?
我仍然清楚的記得,那是在1998年,我們需要整天盯著一台17″的顯示屏,苦不堪言。現在,100美元就能買到一台又大又薄的LCD了。如果你的公司認為讓你的效率加倍不值得200美元,那麼這公司可能是個不以盈利為目的古怪億萬富翁拿來開玩笑的玩具吧?
5.會不會維護一些古老的系統,這些老系統是用什麼語言寫的?
幹得久了,你可能會聽到「好,下面我們要進入Ruby on Rails語言系統,但是首先我們需要你先解決一些VB 4的問題。呵呵,千萬不要想的太簡單了。
這個VB4系統將一直苟延殘喘,讓你頭大無比。
6.我上網是被監控和過濾內容的嗎?
程序員需要解決問題,需要高效地解決問題,資源是必須的。而互聯網堪稱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寶庫。如果一家公司不能與時俱進,甚至阻止員工自由使用Usenet/谷歌/Stack Overflow,把員工當做小孩子和色情狂看待,那待著還有什麼意思?
7.就我一個程序員嗎?
我們能成長為一枚程序員,首先應該感謝的是我們的同事。我們互相解惑、審查對方的代碼、我們在一起討論,一起經歷從一片茫然找不到方向到想出一個個創造性的建議。如果只有你一個程序員,那是得不到任何技術反饋的,而且我們自己本身也成長不了。此外,當出現問題的時候,你也只能靠自己的直覺判斷對錯。
8.需要每周出差不?
出差有時候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那些與客戶面對面開會或者會晤外派同事的時候。但是如果需要你每周離開家去出差那就要三思了。
上述8個問題構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測試。當然,並不是每一項都必須達到的(比如說,在初創企業中,我們就得身兼IT人員或者24小時隨傳隨到)。
無論項目有多大的潛力,隊友有多大的能力,但凡是在這樣一個不良於行的大環境中,你,一個小小的程序員是做不了真正有意義的工作的。如果一家公司上述8問題統統回復yse,那它要麼是在走下坡路,要麼已經在大廈將傾的過程中了。
Ⅸ 程序員35歲後,應該做什麼
在打工的生涯中,我從一個小程序員走到了公司總監,在創業的生涯中,我從一個人單槍匹馬做到了幾十人的IT公司。活在這個圈中,每天面對著那些可愛的IT人,我不得不編造各種謊言,不斷給他們希望,卻讓他們不斷的在希望中走向失望。
我見過很多老程序員,甚至比我還老。他們曾經創造了令人驕傲的業績,那是在當他們年輕的時候。在中國,程序員的大限是28歲。看看今天的他們吧,掛在臉上的是那無法掩飾的焦慮和孤獨寂寞的迷茫。很多老程產生了種種生存的障礙,他們說著刻板的話,似乎是由程序語言結合人類文字誕生的新型語言;他們渴望和別人接觸,而他們的孤獨令所有人遠離;他們經常回憶起當年的輝煌,臉上充滿著興奮的色彩,就象吸了毒的人在巔峰徘徊。當他們回到現實,你卻能發現他們臉上那無奈慘白。他們越來越感到壓力,他們越來越發現精力不濟,他們越來越感到迷茫,不寫程序,他們還能做什麼?學習的壓力、生活的壓力、前途渺茫的壓力,把他們從陽光燦爛的臉壓成了一張張灰色的,扭曲的,無奈的和迷茫的臉。這就是程序員的悲哀。
老程序員面對著兩個選擇,要麼轉型,要麼退出這個圈子。於是可愛的IT人開始了第一次分流,他們大多處在26-28歲之間。經過放棄的痛苦和不斷的努力,他們中的很少的一部分人留了下來,繼續耕耘在這片中國IT貧瘠的土地上。能夠留下來的是那些語言功能尚未退化的人,他們不但還保留著技術的殘跡,同時他們迅速練就了聽說讀寫的能力,於是他們成為了IT公司的中流砥柱,他們通常充當著顧問、經理等重要的職位。他們也分為兩種人,一種人繼續耕耘在技術的領域中,一種人分流到了純粹業務的領域中。由於技術的封閉性,導致那些繼續從事技術領導的人逐漸產生了更大的壓力,他們在技術的漩渦中被更深的卷了進去。而那些從事業務的人,逐漸從技術的漩渦中解脫出來,步入了正常人的生活圈子。從事技術的人,無論他們從事哪種技術,在中國,他們的上限最高也就是32歲。從事業務的人,無論他們從事哪種業務,他們幾乎都沒有了上限。可以說,選擇技術的人,他們是勇敢的,無論是盲目的勇敢還是理性的勇敢,他們都將陷入更深的泥潭,面對他們,我只能敬佩的說,他們才是真正的IT人。
在中國,他們的悲劇是早就註定了的。中國的IT業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來追趕第一世界的,在這個過程中,國家的投入可謂微不足道。
在這8年中,我看到了很多IT人的命運,最好的命運是出國繼續搞IT,最差的命運是消失。轉了行的人,從此在IT界消失了,幾年之後他們幾乎不會留下任何痕跡,他們的代碼早就過時了,他們的思想早就隨著程序的刪除而被永遠的刪除了。
Ⅹ 程序員如何選擇公司
程序工作二三年後,基本上都會考慮自己以後怎麼發展。發展的路徑不外乎程序員-系統分析員-架構師-技術經理-CTO,程序員-項目組長-項目經理-項目總監-CTO,程序員-產品設計師-產品經理-CTO.哪一條發展的路線更加適合你?
程序員職業生涯發展到一定程度都會面臨一個選擇,是走業務+技術方向,還是選擇純鑽研技術。程序員職業生涯 發展的問題,這是所有程序員都在關心的問題,未來究竟要怎麼走,30歲之後還能不能再做程序員。
絕大多數程序員最終的職業目標可能都是CTO,做到CEO的人估計會比較少,也有一少部分人自己去創業創業去當老闆,也有部分人說我轉行去做業務 了,對於當老闆的人畢竟是少數,對於轉行的人來說,都不在這行做了,自然沒什麼好說的了。一般來說,程序員的發展基本上都會經歷這么幾條路徑。程序員-系 統分析員-架構師-技術經理-CTO,程序員-項目組長-項目經理-項目總監-CTO,程序員-產品設計師-產品經理-CTO.
當然這只是一個大致的路徑,不是所有程序員都必需要這么經歷的,有些人可能跳過其中的一些步驟,也可能有些人會把中間的很多職位都做了。而最終做到 CTO的程序員,也是非常少的一部分,原因很簡單,這個世界上不許要那麼多的CTO和CXO.
也就是說,許多的程序員最終可能是做技術經理、項目經理或者項目總監之類的,那麼到底我們職業生涯要選擇哪一種呢?我覺得這個問題沒有一個統一的答 案,因為每個人的性格不一樣,際遇也不一樣,就像你從小希望當貪官,可是命運卻偏偏讓你做了一個程序員。所以應該根據你的興趣、性格與際遇選擇一條道路, 比如說你正好有機會帶一個項目,而你又不是很討厭項目經理這個位置,那麼你就可以選擇向項目經理方向發展。
實際上很多時候,國內並沒有明確的技術經理、項目經理、產品經理之分,在許多的公司里,他們經常是由一個人承擔。在外包公司里,通常會有項目經理和 系統分析員(也可能是技術經理)。在一些非IT公司里,可能會有部門經理,而做自己產品的公司可能會分得比較詳細一些。我大致說一下這三個職位的區別,讓 正在徘徊的程序員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項目經理是項目的直接負責人,這個角色相當於一個中間介面,不管是團隊成員還是需求方(客戶),或者是上級領導,有事都直接找他,所以這個職位著重 於管理與溝通。一般來說,項目經理的工作重點在同客戶溝通需求、項目進度的把控、團隊的溝通方面,有些公司也會需要項目經理承擔團隊建設的工作,不過貌似 很多國內公司都忽略了團隊建設這個工作了。對於項目經理來說,重點會要求溝通能力、協調能力、危機把控能力、執行力、團隊管理能力,著重於溝通、管理與計 劃。當然也有些公司還要求項目經歷要參與招標談判,這就要求項目經理有一定的商務談判能力。
技術經理有時候也可能叫系統分析員,一些小公司可能會整個公司或者部門有一個技術經理。技術經理承擔的角色主要是系統分析、架構搭建、系統構建、代 碼走查等工作,如果說項目經理是總統,那麼技術經理就是總理。當然不是所有公司都是這樣的,有些公司項目經理是不管技術團隊的,只做需求、進度和同客戶溝 通,那麼這個時候的項目經理就好像工廠里的跟單人員了,這種情況在外包公司比較多。對於技術經理來說,著重於技術方面,你需要知道某種功能用哪些技術合 適,需要知道某項功能需要多長的開發時間等。同時,技術經理也應該承擔提高團隊整體技術水平的工作。
產品經理這個職位一般在有自己產品(不管是軟體還是網站產品)的公司比較常見,產品經理主要會負責產品的設計、產品的改良等工作。需要注意的是,產 品設計與設計師是兩個不一樣的工作,產品設計主要會從用戶體驗、業務需要等層面去設計產品,而設計師更多是從用戶的視覺上去做。產品經理應該是最懂業務的 人,比如說你在設計一個微博的產品,就要求你對微博這個東西非常熟悉,從用戶習慣、用戶體驗、公司的發展戰略上去設計這個產品,還要對比同類產品會有什麼 優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