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產品經理跟程序員是上下級關系
因為成為產品經理,能學到非常多的知識,在不同的層面
產品經理軟技能:
個人魅力:包括溝通能力,領導能力,願景能力,感染能力,審美能力等等;
產品修養:產品修養包括混跡產品社區,運營社區,優秀產品群;
互聯網修養:了解互聯網現狀,跟蹤互聯網熱點,跟蹤互聯網前沿,混跡互聯網社區。
項目管理
產品經理的一個重要角色是項目經理,產品經理需要對整個項目的結果負責,包括按時交付,合格交付,成本控制。
項目經理需要熟練項目的5大過程組和10大工作領域,對於互聯網產品經理來說,主要內容包括:
項目溝通:溝通是互聯網開發中產品經理最重要的工作,包括和上級,開發人員,運營人員等等;
總體進度計劃:項目的總體進度,例如產品設計,UI設計,各個模塊開發,測試進度,部署等等,產品經理必須把握整體的進度,針對節點進行審核;
開發詳細計劃:開發詳細計劃是總體進度計劃的一部分,一般來說開發計劃是技術經理維護,但是產品經理必須進行整體把控;
項目控制:項目干係人,風險,進度,質量等等控制。
協助推廣
產品開發出來必須推廣到市場,否則產品就是一個實驗品。產品經理不需要完全負責運營推廣,但是必須對運營人員提供必備的支持。
基本工作如下:
基礎運營數據:獲取產品的基礎運營數據,例如下載量,用戶量,支付金額,留存;
埋點:埋點的一種獲取產品運營數據的重要方法,他可以分析頁面點擊,頁面轉化等等;
業務數據:業務數據例如訂單情況,售後訂單,銷量等等;
競品分析:和市面上相似產品對比分析;
Swot分析:了解本產品的優勢、弱勢、機遇、挑戰。
迭代開發
第一個版本做出來後,產品進入迭代開發階段,一般迭代周期是2個星期;迭代開發就是將從產品規劃到運營過程進行濃縮,每個迭代周期開發少量的功能。
基本的工作如下:
收集需求:收集產品的需求,哪些需求進行迭代開發;
需求排序:針對需求進行排序,高優先順序的盡快開發,優先順序低的稍晚開發;
細節功能設計:第一個版本的功能進行細化,例如效果細化,交互細化等等;
迭代計劃:維護整個迭代過程的項目計劃。
根植行業
產品都有很強的行業屬性,必須熟悉本行業才能設計本行業需要的產品,否則就是空想。
我們需要了解行業現狀,熟悉行業痛點,熟悉行業熱點,並且還得了解相關行業,此外需要熟悉相關的法規,道德,加入行業圈子,多逛行業論壇。
個人魅力
上述講的是產品經理硬技能,下面介紹一下軟技能,軟技能更多的是個人的修養問題,但是這些會影響到產品經理的整個職業生涯。
個人魅力包括個人領導能力,溝通能力,願景能力,洞察能力,審美能力,感染能力。擁有強大個人魅力的產品經理才能成為整個產品的領導者,才能激勵整個項目成員,提高團隊效率。
產品修養
產品經理需要提高產品修養能力。
產品修養包括:
與高人為伍:有時高人的一句指點勝過你苦思冥想一個月,產品經理需要向前輩,向領導,同級組織成員請教,請教他們你不熟悉的內容;
與實踐者為伍:不要和空想者為伍,而是和實踐者為伍,產品的使用對象均是實踐者,實踐者的想法將會提高你整個產品的境界;
產品社區:例如產品壹佰,pmcaff,多看一下帖子提高自身修養,此外多加入一些QQ群;
運營工具:例如應用雷達,酷傳,APP annie,ASO 100,網路指數等,運營工具可以用來分析產品的運營數據。
互聯網修養
一個互聯網人,必須熟悉互聯網,有一定的互聯網修養,多看新聞,多參加一些沙龍,提高自身的互聯網修養。
了解互聯網現狀:熟悉當前中國和世界上優秀的互聯網公司,多了解互聯網當前現狀,例如阿里巴巴,騰訊,網路,小米,華為,360等;
跟蹤互聯網熱點:當前互聯網熱點,例如項目熱點,投資熱點這些,可以查看36kr,虎嗅,這些社區提高了互聯網熱點現狀;
跟蹤互聯網前沿:例如vr/ar,物聯網,智能設備等等;
大數據平台:常見的例如易觀數據,talkingdata,這些互聯網大數據平台會提供部分免費的行業分析報告,了解互聯網大數據對產品整體把控有一定的幫助。
如果需要學習,可以看下這幾個軟體:
1.腦圖工具:網路腦圖
2.文檔共享:藍湖、Axure等軟體
3.項目管理:jira
㈡ 產品經理和程序員,如何避免矛盾
產品實現是你的目的,為了這個目的不必太講究。
做了一陣子之後我有了自己對於與程序員相處的方法論,對這句話並不苟同,我還是傾向於把事做好的同時也能把話說好,雖然我現在也能深刻的領會到當時leader的核心意思是產品本身是第一位的。
接下來我就闡述下自己的一些心得:
產品經理與程序員最大的矛盾在於——改需求。這牽涉兩個問題,一個是如何盡量地做足前期工作,盡量把需求細化,需求做的足夠扎實就會大大減少改需求的次數,這是產品本職工作,不屬於溝通問題;另一個問題就涉及如何溝通了,就是需求無論如何確實要改。這個時候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努力與程序員(或者開發經理)達成共識,比如「我們的目的是要做最好的xxAPP」、「這個功能對於我們的目的來說是必不可少的」等,然後再來談詳細的需求點,程序員也就會逐步認可改需求這件事情。(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如果無論如何也達不成一致,也有必要反思這個需求是否真的有改的必要?)
用數據和客戶來幫你增加底氣。在談論某項功能實現的時候,產品經理經常會碰見程序員消極被動不願意做,或者質疑這么做有沒有道理的時候,採取需求依據的數據和真實的客戶需求是能有效推進的好辦法。比如「80%的同類產品都有這個功能」、「每周都能收到幾個客戶對某某問題的反饋」,一般來說程序員是能夠接受這種說服的。
試著多用詢問的語氣。讓程序員感到他是專業的,他是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要依仗他才能做的更好。這會無形中賦予他一種責任感(因為你把問題拋給了他,他就隱形中負有解決這個問題的責任),在傳達出意願的同時也避免了話語的生硬,讓程序員感受到對其職業技能的尊重。
注重日常交往。日常生活中交個朋友,比如一起打球、打游戲,聊聊電影和漫畫,實在是沒有共同語言就經常沖他賣個萌、攪個基、撒個嬌、講個笑話。這樣,大家都是朋友了,不看工作職責的那一半看交情的那一半,溝通起來也會順暢很多。
總結:有很多時候產品的產生不完全是靠嚴格的流程和規章制度誕生的,也需要很多溝通的潤滑。能夠開開心心地把產品做出來最好,但是最終我們還是不能離開產品實現這個 標的物。
㈢ 程序員和產品經理談戀愛是怎樣一種體驗
除了職業,一定也有其興趣愛好的吧~
沒啥體會~不管職業如何,都要戀愛結婚。坦誠相待就是了。戀愛本來就是談出來的~要有交流才會有發展。
喜歡要主動些。展示你的好,用真誠的心去打動對方~
戀愛中,有沒有未來,能不能夠幸福,這就得看你們能不能把這份愛情經營好了。學會寬容學會珍惜,互敬互愛坦誠相待,真心換真情,未來肯定是美好的!
㈣ 產品經理和程序員哪個工資高
方向都不一樣吧!產品經理是策劃工作,程序員是開發工作,當然兩種工作的邏輯能力,都非常重要!這是基礎,不是區分人才等級的關鍵。
我覺得更多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區分頂級、優秀、一般、普通人才的標志。
產品經理做的是未來的工作,因為他要思考一款產品,滿足用戶的需求,公司活不活下去,產品策劃真的很重要,錢砸錯了,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程序員做的是現在的工作,他要努力實現產品,繼而跟運營、市場聯動,實現產品增長,這樣就有現金流……尤其對於軟體產品,需要經得住大眾的考驗,都是bug的產品是絕對沒有前途的。
如果簡單粗暴來比較兩個崗位,感覺很不公平,很多人會以為產品經理會更高級?大錯特錯,技術圈水那麼深,誰還給誰打下手啊。重要的是,發現現象背後的本質,才是最重要的。技術人員會有很多開發項目的機會,多思考一下商業價值吧!
㈤ 做產品經理還是程序員
產品經理沒有實權,基本上很多小公司產品經理就是一個人,要與設計,程序,市場,銷售,客服,各個部門溝通,而且如果產品沒做好肯定產品經理是責 任第一人。如果有一個好老闆撐腰還可以,否則很難混下去。所以這也是很多國外ceo就是直接就管產品的原因,否則根本沒有執行力, 同級別如何管? 這也是國內很多企業產品做的爛的重要原因, 產品經理實際就是打雜的。
技能要求高。 技術肯定要,設計其實也要,否則無法做原型設計。還有就是細節要求,最重要的就是大方向要把握好。否則一個完美的產品沒有市場也不行。word ppt excel 精通更是家常便飯、思維導圖、原型工具/還要不停的研究新產品。如果遇到思維活躍經常變化的領導,做PPT做到吐,本來如果寫程序寫的多還有點用。PPT做那麼多根本沒用,浪費腦細胞。
產品經理前途渺茫,除非你自己想創業,否則產品經理實際沒有太多升職空間,國內的產品總監很多都是市場或運營的人來管的。做產品的很少會做到總監級別。當然國內騰訊還是很看重產品這個職位的,但其他的公司基本沒有看重產品的。
產品經理加班的確比程序員少,但是產品發布測試的時候,也是忙死,否則自己設計的產品非功能技術性問題其他人測不出來問題在哪。
程序員以前的地位不行,但現在很多公司已經意識到技術的重要性,程序員的薪資范圍實際上限比產品高很多,60萬年薪不算什麼,國外公司年薪100萬也是有可能的。產品職位基本沒可能。
現在世界已經不同了,程序員不再是苦力了,以前國內是渠道,銷售、市場為王,產品、程序、設計都是苦力。現在產品做不好根本沒人用,銷售在忽悠也 不行了。最後實現都是技術問題。而且現在例如 apple store 發行渠道成本很低,只要能做出來好產品不愁賣不出去,微博上一傳就一大堆用戶。程序員自己創業不是夢想,程序員一個配合一個設計產品就能做出來,產品經理 就不行,畢竟自己不會技術就做不出來。
不創業也可以靠編程序活一輩子,一個團隊可能只有一個產品經理或沒有,但程序員肯定要有兩三個,程序員市場需求比產品大很多。隨著年齡提高程序員的經驗壁壘比產品高很多。
程序員可以對產品經理說 「這個因為技術問題做不出來」 但產品經理無法對老闆說「這個ppt因為我能力不行做不出來」。
最後還有程序員可以靠自己想做的技術,例如NB的技術到達人生夢想,而產品實際上都是從抄襲,在抄襲,最後創新也是技術創新帶來的產品。
㈥ 產品經理和程序員之間如何避免矛盾
產品汪和程序猿
一、產品經理和程序員最討厭的三句話
產品經理和程序員,就像一對情人,若即若離,有時還會撕逼,和諧的時候一切都好,撕逼的時候兩敗俱傷。
你知道程序員最討厭的三句話是什麼嗎?
1、這個需求很簡單,改一下就好了
2、你先大概弄一個,我看看再說
3、我先下班了,加油啊
我想任何一個程序員聽到這樣的話都會氣炸了,不撕逼才怪,你作為程序員會如何回答這三句話?
1、這個需求很簡單?你行你來啊!
2、大概先弄一個?請問先生(女士),什麼叫大概?
3、你大爺的
你知道產品經理最討厭的三句話是什麼嗎?
1、這個需求做不了
2、這個需求工作量太大了,估計要搞3個月
3、這個變更沒時間做,往後排吧
產品經理在前端,有用戶、有老闆、有銷售,版本發布的壓力很大,聽到這樣的話估計心情也好不了哪去?
1、這個需求做不了?又不是我提的,還不是那個2B用戶提的
2、要做這么長時間?養你們有什麼用,還不如我自己來
3、變更沒時間搞?隨便,等老闆來拍你吧。
二、產品經理和程序員本質上的差異是什麼
奶爸干過程序員,也干過項產品經理,深知這兩類工作的差異,各有各的不易。
總體上來看,做產品更側重於創造和方案能力,不需要精密的邏輯,所以試錯成本相對比較低,大不了改改原型,改改方案,這個成本是可承受的。
程序員的工作是非常精密的邏輯,一個看似很小的變更有可能對代碼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試錯成本非常高,弄不好可能會因為需求的變化導致系統的重構,這時候程序員的挫敗感是可想而知的。
三、產品經理和程序員友好相處的清單
1、產品經理收集需求後,在需求分析階段,需要把一些不合理的需求盡量和用戶溝通去掉,避免不合理需求造成產品發布時間延遲和沒有必要的成本浪費,當然這需要產品經理去說服用戶,不能只做用戶的傳聲筒。
2、需求分析時,產品經理應該根據經驗,敏銳的發現一些在技術層面實現有困難的需求,及時讓研發介入,評估技術可行性,避免後續出現需求定下來,研發說做不了的情況。
當然這需要我們的產品經理對軟體技術架構有一定了解和預判能力,你不能所有的需求都要在需求分析階段讓研發介入,這個成本也是極高的,所以要把握好這個度也是一項能力。
3、原型還是需求溝通的最好方式,這樣是避免產品和研發在需求理解上有差異的最好手段,只靠寫一些文字的需求說明書很難達到好的效果。
但這裡面要注意一點,產品經理繪制出來的原型一般是非高保真原型,是為了更好的溝通需要,所以不能完全按照原型做,需要基於我們自己的前台架構進行定製。
4、需求評審的時候,研發可能會有一些不一樣的意見,他們做了很多年的開發,會有很多好的經驗,好的經驗要虛心接受,不能覺得自己是產品就是老大,就是要按我說的做,這樣很容易造成矛盾,求同存異,目標一致,這個是最好的結果。
5、研發說這個需求做不了的時候,有兩種情況,一個是覺得這個需求實現起來比較麻煩,故意騙你;另外一種情況就是他的知識盲區,他可能確實不知道這個事能做。
產品經理需要有能力和研發進行談判,比如採用類比法(類似的需求在其它項目上咱們就做過),比如去找架構師探討技術可行性。
6、研發有時候評估的工作量會比較大,整個上線計劃拉的比較長,產品經理可以要求研發出詳細的資源配置清單,這樣能清楚的看到一個需求被分解成了多少個研發任務,每個任務的起止時間,由誰負責完成。這樣產品經理大概能看出任務的前後置關系是否合理?工作量是否合理等。
產品經理絕不能說,這么簡單怎麼要搞這么長時間,類似的話一出,絕對會激怒對方,還是要有理有據進行談判。
如果實在無法壓縮工作量,如果增加人力能解決問題的話,可以考慮找領導申請資源。如果還是不行就要砍需求或者改方案了。
7、在版本計劃定好的情況,盡量不加需求,這樣很容易打亂開發的節奏,如果一定要加進來,一定要和研發說清楚,這個是用戶領導或者老闆的強制要求,轉移矛盾。如果可以的話,增加了需求盡量推遲上線計劃。
8、開發過程中如果需求有改動,需要及時更新需求文檔,同時發給我們的研發同學,否則只是靠嘴說一下,很可能研發的同事就不做了,所以一定要落到紙面上。
9、上線的時候要堅持和研發同事一起加班,這樣大家才是一個團隊,贏了一起狂,輸了一起扛。
10、最後一點,就是要多交流,沒有什麼問題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大家關系好了,很多事情溝通起來自然容易,而且也會更信任對方,這樣就萬事OK了。
㈦ 程序員和產品經理在思維方式上有什麼區別
程序員不太考慮產品為什麼要這么做,只考慮要把產品做出來,產品經理要考慮為什麼要這么做,需要從商業價值、業務需求上考慮,這是比較大的區別。
㈧ 程序員和產品經理究竟哪條路更好
如果你本身喜歡寫代碼,那麼我覺得程序員的工作挺好的,未必要做產品經理。程序員主要是和機器、代碼打交道,工作難,但是邊界清晰、可控,事情比較聚焦。我並不建議大家都要去做產品經理。
寫代碼是純手工業勞動,大家平時用的各種互聯網產品,都是程序員一行一行代碼寫出來的,還要考慮代碼的邏輯,解決各種Bua等等。如果想做好程序員,就一定要熱愛寫代碼這件事。優秀的程序員,都能夠從自己的工作里獲得樂趣。我認識很多優秀的程序員朋友,我非常尊重他們,而且也特別佩服他們的能力,還有對於工作的熱情。
產品經理要解決的問題的要更綜合、更廣。例如要考慮用戶需求,考慮市場、業務情況,還要考慮和設計、運營、研發之間的配合。
有一些人適合做產品經理,有一些人不適合。我也不太建議大家一窩蜂都去做產品經理。我建議就像做產品一樣,你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如果要做產品經理,就多了解這方面的信息,多試試,然後看看自己適不適合。
無論是學生,還是想轉行的人,往往的問題在於糾結太多,想的太多,嘗試太少。如果你想做程序員,那你先寫寫代碼,先做出一些東西,除了看你自己適不適合之外,也能夠成為你找工作時的籌碼。如果你想做產品經理,那麼多試試做做產品,哪怕是虛擬的項目,增加自己的經驗和感知,也能夠成為找工作時的籌碼。
所以,並不存在說產品經理或者程序員到底哪個更好,相比很多行業和職位,產品經理和程序員這
兩個職位都應該是非常好的了。做的事都有意思,工資待遇也都高。
關鍵在於你自己適合哪個,這個問題歸根結底別人沒法回答你,得靠你自己通過了解更多知識來做出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