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應聘程序員筆試都是數學題
程序是需要一定的邏輯思維的,數學就是很好驗證一個人的邏輯思維。最好是幾何題估計更好
2. 誰有java程序員思維邏輯題(附帶答案),發給我一份。
發我一份吧 358464600
3. 開心一該~!程序員邏輯思維問題
先說這里有話誤導人!
我先算算……
知道了!小二的兩個子兒不算付錢!
應該算上還窮書生的
問題本身是錯的
這種問題最變態了……
而且LZ這個問題有點老了,我都忘了怎麼算了
要想把小二的放進去應該是
老闆25+小二2+書生收3=書生付30
或者改一下所謂題目
書生付27+書生收3=30
小二的錢怎麼亂放公式呢!
硬是把小二的放進去的話我再想想
不可能的,基本上我寫的公式都可以轉換過來的
4. 計算機公司招程序員,為什麼要考邏輯思維題
這里說的邏輯思維題不是純計算機的邏輯思維,而是一些優點類似於智力測驗的題,但這些東西很多在網上都是有原題的,很容易就復習了,那為什麼計算機公司還要去考呢?是趕時髦和國外的計算機公司學習,還是真的可以考察出應聘者的邏輯思維能力?題如:假設有一個池塘,裡面有無窮多的水。現有2個空水壺,容積分別為5 升和6 升。問題是如何只用這2個水壺從池塘里取得3 升的水。
5. 程序員需要掌握哪些面試技巧
一、寫好簡歷是拿高薪offer的敲門磚
一個優秀程序員的思維是縝密細致的,而是否具備這個特質,首先由你的簡歷去傳遞。
一份好的簡歷,一定是簡潔明了,邏輯結構清晰,排版順暢的,最好用PDF格式,兼容性強且不易亂序。
而簡歷里最重要的內容是你的工作經歷和項目經歷,這幾點需要包括:
效力過哪些公司
做過的行業領域與目前面試行業是否匹配
擅長的技術語言,應用了哪些技術棧
經歷的項目復雜度,及在項目中承擔什麼樣的角色(人的變化/技術的變化/環境的變化/不同工作經歷相同角色的不同點)
時間節點
關於簡歷,最好能夠針對你要投的公司而重新編輯,突出於這家公司相關性比較大的那部分工作經驗,而不是每次都用一份通用簡歷,這樣會大大提高你的面試機會。
二、不打無准備的仗,為你的心儀崗位做好面試准備
1、進行自我定位
參加面試前,先給自己的角色和職位做一個定位。看看我們要應聘的崗位職責還有技能是什麼,我在這個領域沉澱了什麼。詳對自己進行分析總結後,便更容易在面試中自信地表現自己。
2、制定成長目標
基於你之前的工作經歷和行業趨勢,給自己制定一個至少3年的規劃,希望達到的業務能力和崗位是什麼?其中包括業務、技術上的提升計劃,還有綜合能力的提升規劃,比如協調能力、溝通能力、執行能力等。
這些問題,除了能給我們選擇公司和崗位帶來更清晰的指引,還能在面試遇到此類問題時,能夠輕松應答。
3、梳理自己的項目經驗及處理細節
面試中,最重要的部分肯定是對你過往經驗和業務能力的了解,因此,我們需要梳理此前做過的比較有代表性的項目,其中需要包括以下這些信息:項目背景、項目怎麼設計的、技術選型和對比、實現的細節、項目最終的效果。
4、了解應聘公司和其核心業務
全面深入地了解對方的公司,包括公司所處領域、核心產品或核心業務有哪些,業務的發展歷史,產品目前的形態等等。
面試官向你提的問題很多是基於公司目前實際情況的,毫無准備會的話,你的回答智能涉及到比較淺的層次,而在有所了解的前提下,面試溝通的質量會更高,回答問題才更有針對性。
三、面試過程:從經驗細節入手,展現實力
一般公司都有3-4輪面試。
一面是:筆試或HR面,一般都是考察技術基本功,而HR會比較關注你的離職原因、求職動機,這些要提前想清楚,避免回答的時候邏輯混亂。
二面是:技術面試或者項目面試,通過不同項目考核你的技術廣度和實踐能力。
三面是:綜合面,會考察技術以外的其他能力,比如軟性技能:邏輯思維、執行、溝通、協調等。
6. 程序員 面試 如何回答
做一份工作,實際就是追尋夢想的過程,而為了完成夢想,必須有一個長期規劃,從而指導我們選擇工作。它是擇業過程中最本質和最原始的參考借鑒。下載鏈接
為此,小雲為你精選一份程序員面試書單,分為職業規劃、編程技能兩部分,適合剛畢業的大學生、正准備換工作的程序員們,涵蓋演算法工程師、Java工程師、測試等多個領域。
軟技能 代碼之外的生存指南約翰 Z.森梅茲 著
這是一本真正從「人」(而非技術也非管理)的角度關注軟體開發人員自身發展的書。書中論述的內容既涉及生活習慣,又包括思維方式,凸顯技術中「人」的因素,全面講解軟體行業從業人員所需知道的所有「軟技能」。
本書聚焦於軟體開發人員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揭秘面試的流程到精耕細作出一份殺手級簡歷,從創建大受歡迎的博客到打造你,從提高自己工作效率到與如何與「拖延症」做斗爭,甚至包括如何投資不動產,如何關注自己的健康。
編程珠璣(第2版)喬恩·本特利(Jon Bentley) 著
作者雖然沒有給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具體代碼,但始終非常富有洞察力和創造力地圍繞著這些折磨程序員的實際問題展開討論,從而引導讀者理解問題並學會解決問題的技能,這些都是程序員實際編程生涯中的基本技能。
為此,本書給出了一些精心設計的有趣而且頗具指導意義的程序,這些程序能夠為那些復雜的編程問題提供清晰而且完備的解決思路,書中還充滿了對實用程序設計技巧及基本設計原則的清晰而睿智的描述。
PS:本書在第一版的基礎上增加了3個方面的新內容:測試、調試和計量,集合表示,字元串問題,並對第一版的所有程序都進行了改寫,生成了等量的新代碼。
重構 改善既有代碼的設計馬丁·福勒(Martin Fowler) 著
軟體開發的不朽經典,生動闡述重構原理和具體做法,普通程序員進階到編程高手必須修煉的秘笈。
重構,一言以蔽之,就是在不改變外部行為的前提下,有條不紊地改善代碼。多年前,正是《重構:改善既有代碼的設計》原版的出版,使重構終於從編程高手們的小圈子走出,成為眾多普通程序員日常開發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重構:改善既有代碼的設計》也因此成為與《設計模式》齊名的經典著作,被譯為中、德、俄、日等眾多語言,在世界范圍內暢銷不衰。
《重構:改善既有代碼的設計》凝聚了軟體開發社區專家多年摸索而獲得的寶貴經驗,擁有不因時光流逝而磨滅的價值。今天,無論是重構本身,業界對重構的理解,還是開發工具對重構的支持力度,都與《重構:改善既有代碼的設計》最初出版時不可同日而語,但書中所蘊涵的意味和精華,依然值得反復咀嚼,而且往往能夠常讀常新。
C和C++程序員面試秘籍董山海 著
眾多高級語言都從C/C++有所借鑒,所以說C/C++的語言基礎對從事軟體開發的人員來說非常重要。
本書是一本解析C/C++面試題的書,可以幫助求職者更好地准備面試。《C和C++程序員面試秘笈》共包含12章,囊括了目前企業中常見的面試題類型和考點,包括C/C++程序基礎,預處理、const、static與sizeof,引用和指針,字元串,位運算與嵌入式編程,C++面向對象,C++繼承和多態,數據結構,排序,泛型編程,STL,演算法和邏輯思維等最常見的面試題。《C和C++程序員面試秘笈》通過技術點解析、代碼輔佐的方式讓讀者能深刻領會每個考點背後的技術。
本書緊扣面試精髓,對各種技術的剖析一針見血,是目前想找工作的C/C++程序員和剛畢業的大學生的面試寶典。
Java程序員面試寶典楊磊 著
本書對程序設計面試中Java常見的題型和常用解答技巧進行了介紹,對現代職業人如何有效求職、面試考官如何關注求職者動態等做了詳細解說。本書將為您揭開知名IT企業面試、筆試的核心機密;傳授程序員崗位求職的關鍵技巧。
編程之法:面試和演算法心得July 著
本書涉及面試、演算法、機器學習三個主題。書中的每道編程題目都給出了多種思路、多種解法,不斷優化、逐層遞進。本書第1章至第6章分別闡述字元串、數組、樹、查找、動態規劃、海量數據處理等相關的編程面試題和演算法,第7章介紹機器學習的兩個演算法—K近鄰和SVM。此外,每一章都有「舉一反三」和「習題」,以便讀者及時運用所學的方法解決相似的問題,且在附錄中收錄了語言、鏈表、概率等其他題型。
書中的每一道題都是面試的高頻題目,反復出現在最近5年各大公司的筆試和面試中,對面試備考有著極強的參考價值。全書邏輯清晰、通俗易懂,適合熱愛編程、演算法、機器學習,以及准備IT筆試和面試,即將求職、找工作的讀者閱讀。
C#與.NET程序員面試秘笈靳華 著
《C#與.NET程序員面試寶典》取材於各大IT公司的歷年面試題252個(包括研發類筆試及口試題目、情商及智商類題目),詳細分析了應聘C#與.NET程序員職位的常見考點。《C#與.NET程序員面試寶典》主要內容包括:面試流程、基礎語法和技術框架、數據訪問及XML應用、高級特性及應用進階、測試及質量保證、跨國公司經典面試題等。
軟體測試工程師面試指導蔡為東 著
對於想要得到一份軟體測試工程師職位的朋友來說,可能會有一些疑問,如軟體測試這個行業究竟怎麼樣?什麼樣的人適合做軟體測試?面試當中要注意什麼?軟體測試的基本知識點都有哪些?筆試都會涉及哪些內容?等等。本書將解答以上所有的疑問。
本書共6章內容,主要包括軟體測試行業概貌、軟體測試從業人員的基本要求、如何找工作、軟體測試技術基礎、典型的測試工程師筆試題等。本書內容豐富,講解深入淺出,能讓讀者朋友在短時間內掌握基本的測試技術,了解求職過程的各個環節,熟悉各種類型的筆試題,領會面試技巧。本書後附有一些實用的附錄,例如簡歷模板、新人工作指南等,尤其是「我在微軟做軟體測試外包」這一部分內容,寓故事性和知識性於一體,講述了作者在國際軟體巨頭——微軟公司做軟體測試外包的親身經歷,相信對於廣大的讀者朋友有閱讀和參考的價值。
本書適合想要從事軟體測試工作的朋友,也可供初級軟體測試工程師學習之用,另外也可作為大專院校軟體測試培訓的教材之一。
Android高薪之路李寧 著
《Android高薪之路:Android程序員面試寶典》取材於各大IT公司面試真題,所給出的試題盡可能地覆蓋了Android應用開發的各個方面,而且大多數試題都有解析部分,讀者可以通過這部分更深入地理解試題中所包含的技術內容,希望真正做到由點成線,舉一反三。
《Android高薪之路:Android程序員面試寶典》中還將Android中涉及的各個常用技術問題進行篩選、分類。這樣讀者可以有的放矢,對自己還沒有掌握的Android技術進行重點攻破,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對每道題目都有詳細的解析和回答外,對相關知識點還有擴展說明。
《Android高薪之路:Android程序員面試寶典》對面試中Android常見的題型和常用解答技巧進行了介紹,它不僅能幫助求職者快速復習相關知識點,也對現代職業人如何有效求職做了詳細解說。《Android高薪之路:Android程序員面試寶典》對於讀者從求職就業到提升計算機專業知識都有顯著的幫助。
編程之美《編程之美小組》
《編程之美—— 微軟 技術面試心得》收集了約60道演算法和 程序設計題目,這些題目大部分在近年的筆試,面試中出現過,或者是被微軟員工熱烈討論過。作者試圖從書中各種有趣的問題出發,引導讀者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尋找更優的解法。
書中絕大部分題目都提供了詳細的解說。 每道題目後面還有一至兩道擴展問題,供讀者進一步鑽研。
書中還講述了面試的各種小故事,告訴讀者微軟需要什麼樣的技術人才,重視什麼樣的能力,如何甄別人才。回答讀者關於IT業面試,招聘, 職業發展的疑問。 這本書的很多題目會出現在IT 行業的各種筆試,面試中。但本書更深層的意義在於引導讀者思考,和讀者共享思考之樂,編程之美。
7. 誰有程序員的面試題,例如東軟公司,或其他公司的程序員面試題
程序員面試一直是社區樂於討論的熱門話題。
這篇文章是站在面試官角度對於程序員面試問題的一個階段性反思和經驗總結。
【目標】
相信和不少朋友一樣,有了幾年工作經驗成為Senior後就開始了面試別人的經歷。作者在最初這個階段只是按照自己的想像把」找到基礎好的程序員「,」找到演算法能力優秀的程序員「,」找到有Android開發經驗的程序員「等作為面試的目標。但是,實際的經歷告訴作者,尤其是按「基礎好」,「演算法好」這些目標招到的人最終效果並不好。比如,有的面試者基礎知識和演算法掌握情況不錯,進程、線程、內存等概念清晰,基本的Hash,二叉樹,快速排序等數據結構和演算法也比較熟悉,但是進公司後在實際工作中表現得很糟糕。後來,作者才發現原來是作者的面試目標出了問題,作者原先的面試方法更像是大學的演算法或操作系統期末考試,按照這種方法讓許多並不合適的人通過了面試,同時也可能錯過了許多合適的人。
後來,作者的反思是,從公司的角度講,面試的根本目的是找到"能夠干好工作"的人,而「高學歷」,「演算法好」,「基礎好」,「有經驗」這些都是表象而不是根本,它們並不能直接和「工作好」劃等號。
【方法】
目標明確了,但接下來的問題是假設面試者是一個黑盒系統,「工作好」不是直接可觀測變數,你所能直接觀測的變數是基礎、演算法、經驗、學歷、性格、談吐、年齡等等。所以,實際上,你只能從「基礎好」,「演算法好」等可以直接觀測的量去推測「工作好」的概率,這就是一個在「X好「條件下"工作好「的條件概率問題:P(工作好 | X好)。
根據這個模型,面試所應該考察哪些方面就很明顯了,那就是選擇那種最具有區分性的方面來考察。比如,考察面試者的體型特徵沒有太大意義,因為P(工作好|高),P(工作好|矮),P(工作好|胖),P(工作好|瘦)的概率都差不多;所以,體型特徵不具有區分性,這不是面試所應該關注的內容。
面試官應當結合職位的要求明確哪些因素具有比較好的區分性。比如,如果要招一名技術門檻比較高的3D游戲引擎開發工程師,面試者A具有3D游戲引擎開發的經驗,但是在基礎知識和演算法面試方面表現一般;面試者B相反,基礎知識和演算法面試表現很好,但沒有游戲開發經驗,而你只能選擇其一。你選誰呢?其實,這就是兩個條件概率問題P(工作好|經驗好,基礎一般,演算法一般)和P(工作好|沒經驗,基礎好,演算法好)。這個問題就留給面試官來判斷了,就作者個人而言,對於技術門檻較高需要技術積累的職位,經驗更加說明問題,因此,作者更傾向於面試者A。
下面,作者再結合自己的經驗談談對面試中常見方面的看法。
【演算法】
演算法是Google和MS等大公司面試所重點考察的內容。作者個人很喜歡演算法,曾經參加ACM/ICPC拿過北京賽區的13名。但是,就個人經驗來看,作者所接觸過的絕大多數開發職位而言,演算法都不適合作為考察面試者優劣的主要因素。對於普通的非演算法性開發職位,考察面試者的演算法就相當於考察他打乒乓球好不好一樣,與目標「工作好」的相關性太低。就作者個人的經驗來看,差不多P(工作好|演算法好)=50%,也就是演算法面試沒有太大的區分性。
甚至,還有一種很不好的情況特別多地出現在演算法好的面試者身上,作者稱之為「只磨刀,不砍柴」。什麼意思呢?有類人只對什麼A*演算法,非同步編程,JVM類載入機制這種純技術問題感興趣,對實現用戶需求毫無興趣。這類人看起來有一定的技術能力,但是對公司來講貢獻十分有限,甚至不如技術一般但認真負責的人。所以,一旦遇到面試者演算法好,作者就特別留意考察會不會是這種「只磨刀,不砍柴」的人。
另外,雖然作者個人不了解Google和MS,但作者對於其特別重視考察演算法能力的面試策略是持懷疑態度的。即使在這樣的世界級大公司,演算法雖然重要,但可以想像在項目實施過程所遇到的各種各樣問題中,演算法問題絕大多數時候不會是主要瓶頸,沒有到那種需要每個人都是演算法高手的情況。實際上,絕大多數項目真正難點並不是一兩個演算法瓶頸,甚至也不是單點的技術瓶頸,而是系統性的組織、協調、設計、開發問題,有大量的看起來不是那麼有技術含量的臟活累活,也有許多問題是由於信息不足,並不是技術能力強就能克服這些困難。一個團隊最好優勢互補,有人演算法強,有人業務分析能力強,有人擅長後端服務,有人擅長前端界面,有人聰明,有人踏實,這是最好的。如果按照「演算法好」的單一標准選材,必定會把許多優秀的人才拒之門外。
補充:在更多地了解了Google和Facebook等一流公司的面試細節之後,作者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有了一定的改變,實際上這些公司在面試過程中並不完全強調技巧性很強的演算法,而是更加註重編碼(Coding)能力,只是在進行編碼測試的過程中往往是通過一些簡單演算法題來進行的。作者對於這種面試方法越來越欣賞,並且也作為了作者們公司面試過程中的重點環節,因為編碼能力的測試是十分必要的,它有著知識性問題無法取代的作用,如果一個面試者連「判斷一個字元串是否是另一個字元串的子串」這樣的題目都無法正確並快速地實現,那麼基本上可以直接排除了。作者這里所強調的是不必考察高難度的演算法問題,並非不重視編碼能力測試,請讀者不要誤解
【基礎】
基礎面試是指考察諸如指針使用、進程線程概念等基礎知識的面試,十分類似於大學期末考試題。作者曾經以為基礎面試十分重要,但是現在不這么看了。在工作中基礎的確是重要的,但是在面試過程中,它必須具有區分性才有意義,也就是說P(工作好|基礎好)的概率要高,那麼考察指針使用,進程線程區別這樣的基礎題目才有它的意義。作者的實際經驗是,基礎面試並不具有很好的區分性,和演算法一樣, 差不多P(工作好|基礎好) = 50%。同時,基礎面試是最容易准備的,中國人有長期的應試教育經驗,要准備幾個把玩指針題目太容易了。
作者曾經遇到過這樣的面試者,他的C語言基礎和編譯、鏈接等原理掌握得非常好,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給的面試結論是:知識面不寬,只會C語言,但基礎很扎實,建議錄用。後來的事情證明了那個結論的前半部分是對的,但是」建議錄用「錯了。他在實際工作中表現得一塌糊塗,不理解需求,不理解整體架構;同時,上班時間不是花在項目上,而是花在閱讀諸如《程序員的自作者修養》之類的書籍上。最後,這位同事由於長期「不出活」離開了公司。
基礎不是不重要,而是「基礎好」不足以說明面試者能幹好工作,因為基礎是屬於局部性知識,而實際工作需要綜合性能力,二者有天壤之別。C語言、操作系統能考高分,但是不會寫程序的人在大學作者們還見得少嗎? 軟體開發就像蓋房子,綜合能力是設計和搭骨架,基礎知識是碼磚。張小龍原先Foxmail是Delphi開發的,他它不懂C#,你如果要招聘一個開發.NET Email客戶端的人,你考察他對CLR掌握得好不好有意義嗎? 讓張小龍來開發一個C#版的Foxmail真的會有困難嗎? 你招一個精通C#但沒有Email客戶端開發經驗的人來真的比張小龍靠譜嗎?
作者說基礎知識不重要,和古人說的「不積窪步無以至千里」是不是矛盾呢?不矛盾!「窪步」與「千里」是一種可累加關系,但再多的「基礎知識」都累加不成「綜合能力」。學習軟體開發要像持續集成一樣,一開始就是一個完整的系統,雖然規模不大,問題很多,但它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從小系統到大系統,從簡單系統到復雜系統逐步演化。
所以,基礎好本身不足以說明太多的問題,必須進一步考察綜合能力。對於基礎面試表現不好的面試者,如果時間允許也要進一步考察,有的面試者其實是有能力的,只是沒有進行充分的准備。最理想的狀態當然是基礎和綜合能力俱佳,若不能兼顧,應當綜合能力優先。
【經驗】
這里所說的經驗不是通過工作了多少年來衡量的,而主要是指面試者的經歷,比如,是否完整地實現過一個軟體,或作為主要開發者完成過一個項目。經驗的重要性在於它能說明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從項目的性質、規模和難度,面試官就可以大致判斷出面試者的綜合能力。如果一個面試者一直在大公司負責一個小模塊的開發維護,那麼基本可以判斷他不具備獨立或作為主要開發者承擔一個項目的能力,只適合在另一家大公司做類似的事情。對於門檻較高需要長期技術積累的職位,相關經驗更顯得尤為重要,比如,Linux內核開發,JVM開發,游戲引擎開發,資料庫實現,高級UX等。對於這類職位,沒有經驗的面試者即使綜合素質不錯也是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和積累才能勝任。所以,基本上如果確定了你的職位屬於此類,那麼相關經驗毫無疑問應該成為首選因素,換句話說,P(工作好 | 相關經驗好)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通過項目經驗判斷面試者的優劣比通過基礎和演算法測試更加靠譜,所以,面試過程中面試官應該花比較多的時間聽面試者介紹項目經驗,並進行深入地探討交流,了解面試者的知識面、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等。同時,可以結合項目提一些基礎知識和演算法的問題,比如,如果面試者做過C++相關的項目,那就可以問他如何進行內存管理?是否熟悉智能指針?如果面試者的回答不能令人滿意,那麼就基本上可以判斷他的項目做得不是很好。
要注意的是,經驗也是一個多維度的事物。比如,C++股票交易中間件系統,這就涉及(C++,中間件,股票) 3個維度。假如面試者A做過C++股票交易客戶端,面試者B做過C的股票交易中間件。從語言角度看,A最匹配,從項目性質看,B最匹配,你如何選擇?這就是在多個維度中,哪個維度更重要的問題,就這個例子而言,作者個人更傾向於B,因為作者認為中間件開發經驗是主要矛盾,而從C切換到C++並不是問題。所以,面試官需要判斷哪一種經驗是主要的,而哪一種經驗是次要的。比如,作者們招聘Android應用開發,這個職位的Android技術門檻並不高,它的真正難點在於做出好的用戶體驗(UX)。所以,如果一個面試者沒有Android的經驗作者們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作者希望他在UX方面有經驗,至少做過其他平台的移動應用開發。
【性格】
現在,作者來談作者認為最重要的因素:性格。這可能是許多初為面試官的朋友所難以想像的,怎麼會是性格最重要呢?說實話,當作者意識到這一點時,作者自己也很驚訝!說白了,還是 P(工作好|性格好)的概率最高啊。作者的實際經驗是,如果一個人的性格好,他能把工作做好的可能性是最高的,性格好遠比基礎好、演算法好要靠譜。
一個人如果技術上有缺陷,經驗上有不足,但性格好,在團隊中是很容易由其他人來補位的,他自己也很容易逐漸補起來;相反,如果一個人的性格不好,所有的技術優勢經驗優勢都發揮不出來,甚至還會起到負作用,而且性格缺點很難改變。作者一直談到實際工作所需要的是綜合性的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發揮中性格是至關重要的。項目中不止會遇到技術問題,要涉及溝通、協調,不同的人不同的部門既有合作又有磨擦,如何處理這些事情都需要一個良好的性格。可以說,在開發團隊里讓你與眾不同的不是你從哪個學校畢業,也不是你過去的經驗,而是你的性格
當然,性格是一個復雜的東西,它包含了很多的方面,並非所有方面都是程序員面試所需要關注的。作者的經驗是可以重點考察這些方面:
1) 態度積極還是消極。有的面試者在談吐中就會自然給你一種積極上進的感覺,或者你可以在他的經歷中發現他積極的因素,這些都不是太難看出來的。相反,有的面試者你能明顯感覺到他的消極情緒。積極性在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積極的人能給團隊帶來朝氣,也更易於合作。基本上,如果確定面試者屬於態度積極的,他通過作者這一關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相反,如果確定屬於態度消極的,即使技術能力不錯作者也會十分謹慎。
2) IQ。作者的經驗是,總體來看,聰明的人在工作中的表現更為優秀。在面試中要考察一個人是否聰明並不一定要像Google和MS那樣找些專門測試IQ的智力題,其實,你只需要看他討論問題是不是很有邏輯性,思考和說話是不是反應敏捷就可以做出大致的判斷。另外,眼睛是人心靈的窗戶,一個人聰明與否,眼睛是會說話的。不過,聰明也不完全是優點,比如,當公司或項目遇到困難時,往往是聰明人先跑掉了,堅守的往往是IQ一般的人。
3) 語言表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也是程序員十分重要的一項素質,它關繫到項目中的溝通是否順暢。面試官可以看看面試者能否用簡明的語言介紹清楚曾經做過的項目,能否抓住要點,能否考慮到聽者的相關背景。一般來講,語言表達能力強的人綜合能力都不會太差。(面試網 www.mian4.net)
4) 是否具有用戶意識。有人說程序員是做研發的,哪來什麼用戶?只有銷售、市場人員才會和用戶打交道。其實,這是完完全全的錯誤認識。你寫一個模塊,甚至一個API,只要有別人用,他就是你的用戶。有的程序員設計一個模塊或是一個軟體總是習慣於從使用者的角度來考慮,盡量地方便使用者,這就是一種良好的用戶意識。具有良好的用戶意識的人更能考慮別人的感受和整體的需要,而不是單純地從自己和局部來思考問題。當面試者談及過去的項目經驗時,面試官可以常常站在用戶的角度對其進行提問,從這個過程中觀察其是否具有良好的用戶意識。
5) 如何應對質疑和壓力。面試官應該對面試者的回答以及以往項目進行合理的質疑,看看他如何應對。曾經有一位面試者談到做游戲登錄伺服器的經歷,作者就問:「如果登錄伺服器掛了,怎麼辦呢」?他說原先雖然沒有考慮這個問題,但是可以怎麼怎麼改進。其實,大家都理解項目中有各種不完美,這裡面原因很多,只要面對質疑和壓力能從容應對努力往好的方向思考解決就可以了,不需要掩飾缺陷,更不應該有情緒。作者遇到過有的面試者,一旦你對其項目提出質疑,他馬上產生反抗情緒,或不高興,或不承認有問題,這很容易一下子看出來他在工作中容不得質疑和批評,這種人要想合作就很困難。
6) 個性特點。許多面試者喜歡在簡歷上寫「精通C++/Linux「,這些字眼看得人麻木,如果有人寫」喜歡C++/Linux「,作者就會有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精通」是沒有感情色彩的敘述,而「喜歡」包含了面試者的個性,作者更願意看到面試者的個性。作者相信對某樣東西真正的熱情遠比你當前對它的掌握程度更為重要。其實,N年的經歷告訴作者們,同一個班的同學,同一個項目組的同事,雖然每天所學的知識,所接觸的工作都是相同的,但其實每個人的成績和表現差異是十分明顯的。那麼,到底本質的差異是什麼呢?其實,就是每個人的個性。是個性使得有的人業余時間去打球,有的人業余時間去看書,有的人喜歡Linux,有的人喜歡Mac。一個人在團隊中扮演的角色也和他的個性有很大的關系。面試官應該引導面試者展現自己的個性,並判斷其是否有益於團隊。
【總結】
最後總結起來,作者的經驗是:
1) 面試官的目標是找到」工作好「的人,一定要圍繞這個目標來進行面試,如果把面試當成了演算法或操作系統期末考試這就走入了誤區;
2) 面試過程是通過學歷、性格、基礎、經驗、演算法等可以測試的因素去綜合判斷面試者「工作好」的概率;
3) 在各種因素中,性格 > 經驗 > 基礎 > 演算法。性格是最重要的,如果性格不好,所有技術能力都會大打折扣,而且技術缺陷容易彌補,性格缺陷很難改變;經驗體現了一個人的綜合能力,你可以從面試者過去的經歷中判斷他能從事哪種工作,不能從事哪種工作;基礎和演算法則主要起到輔助參考的作用,基礎好的程序員一般適應性比較強,學新技術更快,但是切忌單純從基礎來判斷一個人的能力。
更多程序員面試問題請登陸楚湘人才網
8. 今天去他們公司應聘.net程序員,給我做了20道邏輯題,然後說我得了14分
我只能這樣說,這種公司一般都是來搞笑的。
一般考察一個人的思維能力通過以下方式
學歷
溝通中是否能把自己的意思說清楚
這種做題的怎麼說呢,我感覺挺坑爹的。工作有的是,公司多的是,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