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你如何看待鴻蒙操作系統中存在一些安卓過去的痕跡
華為的功鴻蒙操作系統被人們給予重望,但是據相關消息表明,華為的鴻蒙系統只能應用在高端機上,其實事實並不是如此,並不是不能用在普通的機子上,而是說現在受到協議的相關限制,沒有辦法去大規模的推廣,而且華為鴻蒙系統研製並不是為了手機。
首先,不管怎麼說,這也是我們自己開發的系統肯定是要大力支持的。當然在這里也希望華為能夠更多地考慮到用戶的使用體驗。如果用戶在使用的過程當中感覺鴻蒙系統的操作性的確沒有安卓好,他們可以進行調整。但是也希望能夠給用戶一個選擇的機會,讓他們在使用完鴻蒙系統進行測試之後還可以繼續使用安卓系統。這樣對於用戶來說也多了一個選擇。
Ⅱ 華為手機的「鴻蒙」本質仍屬於安卓系統,這並不妨礙我們全力支持
這篇文章如果你著急沸騰,著急為華為無腦點贊,可以跳過了。
這篇文章如果你是華為黑粉,認為我來黑鴻蒙是套皮安卓,也可以跳過了。
我們將從根源上來了解分析一下,華為手機上的鴻蒙2.0操作系統到底是什麼,是不是完全基於國內自主研發出來的操作系統,我將盡可能直白地將這件事情講清楚,希望大家都以中肯的態度支持華為,不要無腦也不要無底線。
2019年的HDC大會,華為在介紹鴻蒙OS操作系統的時候,是提到了基於微內核的全場景分布式OS,當時許多工程師和業內專業人士對於全新搭載系統內核這樣的行為,都是表示驚嘆的,要知道linux經過了很長時間以及產業化的方式才最終成型,依靠整個互聯網的力量慢慢才形成了完整且穩定的系統內核。
業內人士對於華為這樣的行為驚嘆之餘還表示出了支持,畢竟2019年的華為已經有風聲開始遭遇「制裁」和打擊了,只不過還沒有真正地進入實施階段,作為一名中國人對於中國有這樣願意重新打造內核的企業來說,一顆火熱的心情不自禁的就冉冉升起了。
到了後來harmonyOS開發者大會上,這些滿懷熱血工程師沒有聽到余承東再提一句內核,只是在闡述鴻蒙是一個完整的生態鏈,鴻蒙可以真正地做到萬物互聯,可以控制烤箱、控制一切的產品,這時候這些工程師感覺自己回到了當年賈躍亭開發布會時候的盛況了,這不就是那個萬物互聯的生態圈嗎?
因為可能只有工程師、程序員才知道開發者大會的的本質並沒有介紹得清楚,自己也沒有真正地見到全新的系統內核,但是這群人畢竟是一群較為理智的人,所以大家雖然心理有些不舒服,也並沒有像一些熱血網友一樣,直接就開始吐槽。
截止到目前harmonyOS 2.0版本,華為手機上的鴻蒙系統仍然是基於AOSP開發而來的,而這個所謂的AOSP是什麼呢? Android Open-Source Project安卓開發源代碼項目,是谷歌研發並且開源出來的項目。
這樣一來大家就能清楚,華為手機上的鴻蒙操作系統在目前的情況下他仍然屬於安卓系統,不然哪有簡單直接可以安卓OTA升級保留所有資料的情況下就變成了另外一個全新的操作系統?這一點只要稍微懂行的人都能夠理解,是做不到的。
上面一段我們提到了,余承東在開發者大會上已經重新定義了鴻蒙,不再是一個狹義的操作系統范疇,而是屬於一個完整的華為生態鏈范疇,包括了華為手機上的鴻蒙系統、 Linux、或者安卓的產品,華為都會為他打上鴻蒙的標志,因為他們都是生態鏈范圍的一員,這一下子鴻蒙的意思就能順理成章的解釋清楚了。
第一:操作系統與我們頭疼的晶元代工設備一樣並不是可以一步登天的,研究系統以及內核仍然是漫長的過程,華為至少需要先進入馬拉松的第一梯隊,才有可能最終完成對所有人的超越成為冠軍。
第二,AOSP與安卓最大的區別就是不包括谷歌服務框架,這是已經華為被禁止使用的服務,華為忍痛丟失了自己在海外幾乎所有的市場份額,就是因為無法向用戶提供谷歌框架服務,基本上類似於買一台手機不讓你裝微信和抖音一樣。
第三,數億用戶如果直接採用全新內核,並且要遷移數據等方式來更新成為鴻蒙系統,可能很難達到華為理想的裝機數量,並且自己現在也沒有更多的手機來出售,更簡單的方式還是基於AOSP這個安卓的分支。
有些東西,華為需要考量很多因素,願意了解電子產品的或許願意備份資料再去用各種方式寫入鴻蒙系統,可是絕大部分用戶呢?
別再說鴻蒙單純的只是代表一個操作系統了,現在華為已經不這么定義了!
再強調一遍!華為現在給鴻蒙的定義是華為的整個生態鏈,整個生態鏈雖然仍然包含了一些安卓和谷歌的影子,但是這其中也包含了華為公司無數開發者的深度研發,我們只是無法從任何渠道 探索 出還有沒有自主研發內核的影子罷了。
根據我的猜測,其實鴻蒙仍然有自主研發的系統內核,只是不願意公布而已。
系統內核需要長時間、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才可以有進展,華為的系統內核很有可能仍然處於初級入門階段,不像過早的就拿出來鼓吹,害怕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實現,消費者會繼續對華為開始施加壓力(晶元同理)。
我們不需要為了鴻蒙是不是安卓、鴻蒙能夠打敗所有國家的「制裁」等等詞彙互相爭吵,不能過於自大也不能完全否認華為付出的努力,這個世界上迄今為止仍然只有安卓和IOS兩大操作系統,我們只是在不斷努力,迎接未來可能會發生的改變罷了。
Ⅲ 打假鬥士方舟子:系統抄安卓、圖標抄ios,鴻蒙不愧是哄蒙
語不驚人死不休,「打假鬥士」方舟子似乎從不放過任何一個蹭熱度的機會。
最近,在華為鴻蒙系統的發布會後,方舟子第一時間發布推文炮轟:系統抄安卓、圖標抄ios,鴻蒙不愧是哄蒙。沒有任何技術依據,僅憑一張UI界面截圖就推翻了華為鴻蒙系統的自主研發,煞有介事的一番評頭論足的指責和貶低,不免令人產生反感和厭惡。難道僅憑UI設計風格類似,就能大言不慚的斷言華為對於鴻蒙系統的原創性嗎?方舟子這一番慷慨激昂的謬論,顯然既不合情又不合理,根本無法令人信服。
不過尷尬的是,打假鬥士這一次打假卻以失敗告終。方舟子沒有任何理論依據就主觀地貶低鴻蒙系統,稱之為「抄襲安卓、iOS」「哄蒙」的言論,很快引起了不少網友的不滿,畢竟相較之下,華為已經為鴻蒙系統的開發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並且將系統代買全部開源,是真是假,套殼還是原創,早已真相大白。
至於套殼Android系統、抄襲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而方舟子既不是業內人士,又沒有進行任何深入的調查和取證就妄下結論,甚至在公眾平台大肆發文宣揚,難免有帶節奏、蹭熱度的嫌疑,不免令人產生反感。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華為鴻蒙系統生態目前已經接入上千家知名品牌廠商,包括美的、九陽、蘇泊爾、方太、中國移動、360等主流一線大品牌,如果是鴻蒙系統是抄襲套殼的產物,又豈會得到上千家一線大廠的認可和合作呢?
此番,方舟子大放厥詞的炮轟華為鴻蒙系統,不但徹底暴露了其個人對於專業技術方面的無知,僅憑UI設計就盲目判定鴻蒙系統是抄襲Android、iOS,根本沒有任何技術和理論依據,不免令人貽笑大方。另一方面,作為一位相對有名氣的公眾人物,方舟子在公眾場合發表言論太過主觀,缺乏技術支撐的理論依據,又偏偏要強行蹭熱度,甚至僅憑系統圖標設計類似,就公然指責鴻蒙系統是「哄蒙」,無知無畏的態度,著實令人不敢恭維
值得一提的是,打假鬥士方舟子為了華為和鴻蒙系統操碎了心。此前就不止一次在公眾平台發布針對華為的一系列負面言論,多次被網友刷屏吐槽和謾罵,方舟子因此一度被封號。沒想到,被封號的「打假鬥士」消停不久後又開始重操舊業,不過尷尬的是,這次打假顯然是以失敗告終,不但沒能趁機賣弄學識,反而充分暴露了專業水平和個人素質的粗淺,遭到了輿論反噬。
Ⅳ 鴻蒙到底是不是安卓的「翻版」
不是,鴻蒙其實比安卓更加先進,也更加可靠,所以絕對不是安卓的翻版,兩者之間也沒有多大的關聯,差別很大。
Ⅳ 鴻蒙系統究竟是不是安卓套殼一篇文章給你分析透徹
這幾天鴻蒙系統可以說是火遍了全網,幾乎每一個網民都在討論,而且擁有華為手機的用戶還把伺服器擠爆了,根本就獲取不了鴻蒙內測的資格。但網民的熱情確實高於一切,但也引發了很多人的討論,有人說鴻蒙系統就是安卓套殼,一點創新能力都沒有,但有些人據理力爭,說鴻蒙是自主研發?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詳細聊聊。
要知道openHarmony2.0昨天已經開源,不兼容安卓,資深程序員可以去Gitee看看,純自主研發, 光C++就添加了200w行(可支持128MB以上的設備)。而昨天發布的HarmonyOS其實算openHarmony的一個發行版,可能只包含了很小一部分的openHarmony,等未來成熟了linux內核和安卓有關的代碼等預計也都會逐漸替換掉,可以花費一點時間總比安卓全部佔領市場央行。
linux大家都知道是個開源系統,也有多個版本是世界上所有計算機大神共同創造出來的。也是很多系統開發的基礎和內核。首先我們要知道,安卓就是根據Linux系統內核造出來的也就是說等同於包殼兒,說到這兒懂的人都懂了。
我們再來看asop,很多人都說這是安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實它本身就是系統,只不過要授權部分。不加的功能。要知道安卓是創造了asop,後來很多移動端的系統也是基於此類進行研發的。鴻蒙正是這樣,所以我們可以理解成為鴻蒙屬於半自研系統,畢竟以上提及的這個是開源系統,大家都可以用。那麼。鴻蒙究竟有什麼優勢呢?首先鴻蒙比安卓快了60/100,並且依舊兼容安卓,這里提一句兼容並不是超。另外要知道的是安卓是運行在虛擬機上的,而鴻蒙不是。
其次C語言和C sharp都是給硬體寫程序的,而Java和Python則是寫完程序後需要編譯後運行在虛擬機中的程序後者較前者性能要更低,而鴻蒙的編譯系統則是將代碼中的更高級的語言編譯成機器碼直接運行,一者不需要虛擬機性能更高,二者盡管代碼數量精簡,但運行速度還是非常快的。
為什麼說華為的鴻蒙系統一定會成為繼IOS和安卓之後的第三大操作系統,以前也有公司做過,甚至包括微軟這樣的大公司,可惜都沒成,最大的原因就是它們在市面上沒有相應的設備,微軟系統的手機,阿里系統的手機,銷量大家都知道吧,而華為和它們不同,鴻蒙系統誕生之始市面上就有上億的設備加持,包括華為最新的中高端旗艦和歷年的產品,大嘴發布會也說了會支持往年的產品,最重要的是即使是用了新系統,華為的新產品還是脫銷了,能得到消費者這么大的包容性,是以前的公司不曾有的,微軟手機什麼時候脫銷過?消費者認可,設備數量充足開發者就能從中得到利益,天時地利人和都佔全了,這樣的操作系統一定會成也肯定會成。
簡單總結:
首先很明確的一點,華為要是不能盡快的拿出可以大量供貨的,新的搭載鴻蒙系統的終端設備,那麼鴻蒙就極其危險,單靠目前的舊設備升級鴻蒙,完全不能支撐起市面佔有率,首先很明確的就是,國內的手機廠商肯定不會搭載鴻蒙系統,因為國內手機廠商OV小米的話語權全部掌握在美國手裡,一旦搭載鴻蒙,美國就有借口制裁你,至於怎麼制裁就不用多說了,所以它們肯定不會冒這個險,更何況還是它們的競爭對手做的系統,那它們就更不會用!這就是企業家跟資本家的區別。
華為這件事也是一個經典商戰與政治博弈結合的經典而又極珍貴的案例,可以供不止國內,甚至很多國外的大企業學習。當外部極限施壓時,自己的公司能怎樣最大概率得以存活。開源給其他廠商也是格局遠大。
Ⅵ 鴻蒙抄襲安卓看這一篇就夠了
01
什麼是 AOSP ?
很多人都說鴻蒙是 AOSP 套殼,那麼我們首先得明白什麼是 AOSP?
AOSP 是"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的縮寫,中文意為"安卓開放源代碼項目", AOSP 是基於 Linux 開的。
AOSP 是由谷歌主導的一個開源項目,通過 AOSP 可以編譯出一個比較純凈的,可以用於智能設備的操作系統。
而 Android,尤其是首字母 A 大寫的時候,是屬於谷歌的一個商標,不屬於 AOSP 所有,未經允許不能隨意在商業產品中使用。
Android 系統是開源的 AOSP 和額外的閉源部分(其中包括 GMS )的組合而成,所以可以認為 Android=AOSP+GMS 。
網友有一個通俗的比喻: AOSP 是個毛坯房,Android 是個精裝房 。
由於 AOSP 是開源的,一些第三方機構就可以以 AOSP 為基礎,做出自己的改進,並對不同機型適配,然後自己取一個名字。
比如小米的 MIUI、華為的 EMUI、或者魅族的 Flyme。
02
什麼是鴻蒙?
鴻蒙是一個面向全場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統,蒙是基於微內核的全場景分布式操作系統,目前華為已經將鴻蒙捐獻給了 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 。
有人說鴻蒙是基於 2012 年華為的 LiteOS 開發而來,LiteOS 是輕量級物聯網操作系統,目前也以及完全開源。
從客觀上來講,鴻蒙肯定借鑒了 LiteOS 開發中所積累的經驗,所以 華為鴻蒙OS 算是 LiteOS 的一個發展產物 ,但它們是兩款完全不同的操作系統。
這里還需要和大家明確,區分一個概念,說實話如果不是為了給大家寫這篇文章,查了很多資料,不然我也混淆的。
Openharmony 和 HarmonyOS(鴻蒙操作系統) 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HarmonyOS 是華為研發的面向萬物互聯時代的全新的、獨立的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為不同設備的智能化、互聯與協同提供統一的語言。
華為把 HarmonyOS 中基礎功能提取出來,打包成功一個項目叫做:Openharmony ,把 Openharmony 捐獻給原子開源基金會。
華為這次發布的 HarmonyOS 2 是華為基於開源項目 OpenHarmony 2.0 開發的面向多種全場景智能設備的商用版本。
OpenHarmony 是華為主要貢獻的,不屬於華為,屬於開源組織;而 HarmonyOS 是華為的商業系統,屬於華為擁有。
03
國產廠商為什麼不跟進?
大家如果明白上面這兩個概念的區別之後,就應該很容易明白,為什麼國內廠商沒有跟進鴻蒙?
上面說的有點繞,做一個簡單的比喻大家應該就明白了:
HarmonyOS 2 = Openharmony 2 + 華為的 EMUI + 兼容安卓部分
根據這個公式,我們可以回答好幾個問題:
1、Openharmony 是不兼容安卓的,也沒有什麼 AOSP 的事情,是一個純正、獨立的開源操作系統。
2、 HarmonyOS 2 是不開源的,是華為基於 Openharmony 2 開發的一個商業版本。
為了兼容安卓應用,必定使用了一些 AOSP 的內容,同時華為是不可能將 EMUI 開放給同行的,所以同行廠商沒辦法直接使用 HarmonyOS 2 。
3、如果讓國內同行都兼容鴻蒙的話,他們需要做的工作是:基於 Openharmony 2 開發自己的 UI。
比如 MIUI + 兼容以前應用,工作量巨大,可能不是一時半會就可以搞定,同時他們還需要考慮谷歌在國外對他們制裁的風險。
可以套用上面的比如: Openharmony 2 是個毛坯房,而 HarmonyOS 2 是個精裝房。
而小米OV等廠商要使用鴻蒙,至少需要他們自己來裝修吧,全部用 HarmonyOS 2 ,大家體驗完全一致沒有差異化,也沒有什麼意思。
並且,小米OV他們肯定也不會放棄自己的 MUUI、Flyme,因為這是他們的核心競爭力和收入來源呀。
說實話,現在硬要小米、VIVO、OPPO等支持鴻蒙,也有一點強人所難,可能需要有一個過程慢慢來准備吧。
Ⅶ 鴻蒙是安卓換皮
微軟有很多操作系統,比如用於桌面的Windows xp/7/8/10,用於伺服器的Windows 2008/2012/2016/2019,用於手機的Windows Phone,用於嵌入式設備的Windows CE以及後來的Windows XP Embedded;蘋果也有很多操作系統系列,用於桌面的Mac OS,用於平板的iPad OS,用於手錶的Watch OS和用於手機的iOS。
由於這些操作系統面向的設備在屏幕尺寸、內存容量、CPU指令集、外設擴展性等方面的差異巨大,所以這些操作系統其實無論從內核還是用戶界面區別都很大。
微軟曾經試圖統一手機和PC的操作體驗,結果被用戶強烈抵制,最終失敗了,這就是不同適用場景操作系統分別開發分別命名的原因,你看不到微軟和蘋果宣傳他們只有一個操作系統Windows 和iOS。
鴻蒙是什麼?
用於嵌入式設備的是LiteOS(一種嵌入式操作系統,這樣的系統國內有幾十種,其中RT-Thread市場佔有率最高);
用於手錶的是LiteOS,用於電視的是安卓換皮(修改增加安卓的部分功能模塊,國內小米的MIUI、OPPO的colorOS、魅族的Flyme莫不如此);
用於手機的也是安卓換皮,這些統稱鴻蒙。
當你指責鴻蒙安卓換皮時,鴻蒙可以說我的LiteOS沒有一行安卓代碼。當你說LiteOS不能用於電視和手機時,鴻蒙說我兼容安卓。至於開源的OpenHarmony,實際上是早就開源的LiteOS的後續更新。為了讓手機平板電視上的鴻蒙看起來像一個新開發的操作系統,鴻蒙定義了自己的運行程序或安裝包後綴hap(Windows 桌面是exe,安卓是APK,iOS是IPA),但馬上就被網路上程序員逆向分析出包含了安卓的APK。
最新的Windows 10操作系統包含了一個Linux子系統 wls,這樣確保Windows 10環境下能夠運行Linux程序,但是,如果把這個子系統卸載,絲毫不影響Windows 10操作系統的正常運行。Linux也是如此,卸載Windows模擬器Wine,不影響Linux操作系統的其他功能,但是,如果鴻蒙卸載了兼容安卓的這些模塊,肯定無法正常運轉。
還有一個能夠證明鴻蒙是安卓套皮的證據是——在操作系統發展的 歷史 上,從來沒有一個設備更換了另一種操作系統後,能夠保留舊系統的文件系統、分區信息以及所有應用數據,除非是同一種系統的版本升級。 即使是同一種系統,跨度大一些都做不到,比如安卓2.2升級到安卓12。
事實上,基於開源軟體做二次開發並沒有什麼問題,比如蘋果的IOS就基於BSD二次開發,Redhat、Debian都是基於Linux二次開發,安卓也是基於Linux二次開發,Ubuntu是基於Debian的二次開發,國內麒麟OS基於Fedora二次開發,UOS基於Debian二次開發......基於現有開源軟體二次開發並不丟人,甚至還不乏「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例子。
問題的關鍵在於必須說清楚,比如操作系統明明是基於AOPS進行修改,偏偏要在宣傳中冠以自研的名號,或者採用含糊其辭的宣傳,讓大量自媒體去鼓吹所謂「自研」、「自主」進而誤導大眾。
總結一下,基於AOPS進行修改不丟人,真正丟人的是拿了開源代碼卻誤導國人宣傳自研,激發愛國熱情搞輿論綁架,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紅心瀏覽器。
一直以來,某公司的做法很容易讓人懷疑是不是在故意混淆嵌入式系統(OpenHarmony)和手機操作系統(Harmony)。OpenHarmony 2.0 Canary於2021年6月1日更新,Harmony OS於2021年6月2日更新,由於更新時間很近,且版本號相似,這很容易對大眾造成混淆。恰恰如此,某公司在官宣時候以鴻蒙一以概之,從不做說明和區分,這很容易讓人懷疑是有意為之。
甚至在外界謠傳Harmony已經捐給工信部,一些網友高呼OVM不用鴻蒙「不愛國」的時候,某公司依然不做任何說明,這會進一步加深陰謀論的印象。
一位網友認為:其實鴻蒙這些宣傳套路不是為了說服業界程序員參與開發,而是要忽悠不明真相的消費者購買搭載所謂「鴻蒙」的高價硬體(手機、平板和手錶),不信可以去對比鴻蒙每次發布會的時間,都是新款產品的首發推廣期。
Ⅷ 作為專業程序員怎麼看待華為的鴻蒙系統
華為的鴻蒙操作系統宣告問世,在全球引起反響。人們普遍相信,這款中國電信巨頭打造的操作系統在技術上是先進的,並且具有逐漸建立起自己生態的成長力。它的誕生拉開永久性改變操作系統全球格局的序幕。
過去的進步證明華為在自己聚焦的技術領域走到前排的能力。華為的技術和人才儲備、中國的整體技術環境和市場支持力都比華為從落後跟著走一直沖到5G位置那個階段強一大截。
鴻蒙問世時恰逢中國整個軟體業亟需補足短板,鴻蒙給國產軟體的全面崛起產生戰略性帶動和刺激。中國軟體行業枝繁葉茂,但沒有根,華為要從鴻蒙開始,構建中國基礎軟體的根。
美國打壓華為對鴻蒙問世起催生作用,它毫無疑問是被美國逼出來的,而美國倒逼中國高科技企業的壓力已經成為戰略態勢。
中國全社會已經下了要獨立發展本國核心技術的決心,鴻蒙是時代的產物,在後智能機時代,原本手機扮演的角色會被分散到其它硬體產品上,稱作去中心化。
相關事件
2021年5月12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其他一審行政判決書公開,審理法院為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判決書顯示,華為對於「鴻蒙」商標的相關訴訟請求被法院駁回。原因是已有近似商標。
2021年6月1日,多方消息稱,華為鴻蒙商標獲得惠州契貝科技轉讓。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告顯示,鴻蒙商標正式由惠州契貝科技轉讓給華為,其中包括鴻蒙及HONGMENG 等共計三個字樣商標許可權轉讓。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華為鴻蒙系統
Ⅸ 鴻蒙系統比安卓好在哪兒對比這三個方面,差距一目瞭然
6月2號晚上8點,備受期待的鴻蒙系統正式發布,鴻蒙系統的發布對於華為乃至我國 科技 領域來說,都是一個值得記住的時刻。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鴻蒙系統的輝煌時刻,但是鴻蒙系統背後的艱辛歷程是大家所沒看到的。
早在2012年,華為就已經開始規劃自己的操作系統「鴻蒙」了。 所以才說鴻蒙系統並不是因為華為受到美國打壓而誕生的,也就是說華為在9年前就已經開始布局准備鴻蒙系統了,可以看出華為是一個敢於嘗試的 科技 公司。
直到2019年8月9日,華為正式帶來了鴻蒙系統,從計劃開發鴻蒙系統到面世,中間歷時7年時間,可以看出開發一款優秀的系統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在鴻蒙系統面世之後,當時的余承東在發布會上也表示,鴻蒙系統將會和安卓一樣實行開源。
時間到了2020年9月10日,時隔一年,華為鴻蒙系統已經升級至2.0版本。 2021年6月2號華為正式發布了鴻蒙2.0的beta版本,在這一天鴻蒙系統正式面向市場開啟商用,標志著鴻蒙系統的正式到來。
不同於安卓系統,鴻蒙系統目前已經應用到華為手機、智慧屏、華為手錶上等等自家產品上,而且已經有一部分其他品牌的產品也接入鴻蒙系統,比如美的、360、魅族等等國產品牌,未來將會有更多全場景終端設備用上鴻蒙系統,實現1+8+N的萬物互聯。
對於鴻蒙系統很多人會拿它和安卓系統對比,那麼鴻蒙系統和安卓系統比起來,都有哪些優勢呢。
一、系統設計更簡潔,更流暢
首先可以明確的第一點是,鴻蒙系統的基因必定要優於安卓系統。 鴻蒙系統的出現是為了解決IoT硬體設備的裝載要求,它的內核並不是單純的linux系統,而是整合了鴻蒙微內核、Lite OS系統和linux內核。簡單來說,鴻蒙系統是可以兼容安卓系統的應用。
如果我們將安卓下軟體重新編譯的話,在鴻蒙系統的帶動下,運行速度將會提升超過60%,這也是為什麼鴻蒙系統會比安卓系統流暢的原因之一。 其中最重要的是目前安卓系統的代碼已經超過一億行,整套系統過於臃腫龐大,其中真正用的的代碼不到8%,而鴻蒙系統的關鍵代碼行數為460萬行,相當於安卓的10%到30%。
所以鴻蒙系統相比安卓系統來說,系統包袱小了,那麼運行起來的流暢性自然就更好了。因此,在同樣的手機硬體配置下,搭載鴻蒙系統的手機運行速度會更快更流暢,這就是鴻蒙系統的先天基因優勢。
二、鴻蒙系統對設備兼容性更強
鴻蒙系統和安卓以及iOS系統之間最大的一個區別就是兼容性,首先鴻蒙系統可以同時支持手機、智能手錶、電腦、智慧屏等等智能家居設備。 鴻蒙系統可以形容無縫的統一操作系統,可以做到每個智能設備都是控制中心。
而安卓以及iOS系統在這一方面的表現就遠遠不如鴻蒙系統,他們基本只適用於手機端,如果放在其他設備上使用,那難用的簡直就是災難。
而隨著5G網路的不斷普及,大家的交流方式也發生了很大改變,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萬物互聯,萬物互聯是要基於高速的網路連接上。所以說,鴻蒙才是面向5G和物聯網時代的操作系統,在未來系統大戰中,鴻蒙系統已經搶先立於不敗之地。
三、自主研發的系統,不受制於人
安卓和iOS系統都是國外的系統,核心技術都掌握在外國人手中,這一點是非常關鍵的。鴻蒙系統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系統,核心技術當然是掌握在國人手上,如果哪一天安卓系統不讓國產手機使用了,那麼鴻蒙系統就可以隨時頂上。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沒有自己的操作系統,沒有掌握核心技術,那麼未來必將受制於人。我國的 科技 發展之路必將會受到阻礙,我們也只有掌握核心技術,才有更多的話語權,所以鴻蒙系統是我們自主研發的,這一點很重要。
雖然鴻蒙系統正式發布了,而且大家對鴻蒙系統的期待也非常高。但我們要知道的是,對於鴻蒙系統的現在,他還只是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而安卓系統已經是一個壯年,兩者的差距還是非常明顯的。
鴻蒙系統有以上三個優勢,但是弱勢也非常明顯,那就是應用數量和生態建設還不完善。另外一點是目前鴻蒙系統的支持者太少了,國產手機中也就華為自己在用鴻蒙系統,其他手機廠商基本都在觀望,一個系統想要快速發展,那麼就必須要有用戶基礎才行。
最後,以下手機都是可以升級鴻蒙系統的機型,大家可以對照一下有沒有你的手機。
Ⅹ 首款鴻蒙設備曝光,「花粉」卻質疑聲連連,華為開始「抄襲」了
所以在谷歌GMS、安卓系統、麒麟晶元遭遇困難之後,國人也希望華為能夠不靠別人,完全自主研發出一款產品,以此來打破這種尷尬的局面。而鴻蒙的出現正是給了國內消費者一個希望。
隨著幾次開發者大會的召開,我們也能夠得知鴻蒙系統正在不斷的穩步前行,甚至測試版本的鴻蒙系統都已經開始推送。鴻蒙的出現不僅讓國產自研系統迎來了曙光,同時還讓安卓、IOS壟斷的局面出現了一絲裂痕。在華為MateX2手機發布會上,余承東也明確表示,預計鴻蒙在4月份會正式推送。
而在鴻蒙正式推送之前,華為的另外一款設備曝光,這款產品就是華為的旗艦平板MatePad Pro2。這款採用了麒麟9000晶元的平板產品按道理來說其實並不會引起消費者的強烈關注,但事實就是在這款產品還未正式發布之前,MatePad Pro2就成了「花粉」們口中熱議的目標,因為這款產品是首款預裝鴻蒙的設備。
近日,這款MatePad Pro2已經獲得了入網許可,而內部系統的界面也被曝光,看到了界面之後不少「花粉」這下不淡定了,可謂是質疑聲連連。質疑的原因也很簡單,從主頁面來看,鴻蒙系統的設計與蘋果的ipad OS、MacOS十分相似,尤其是底部Dock欄的設計可以說看到了不少蘋果的影子。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很多人都表示華為這是開始「抄襲」了。
其實早在鴻蒙Beta版本發布之後,「花粉」當初也有相同的言論,認為鴻蒙就是一個換了皮的安卓系統,UI界面和基於安卓的EMUI如出一轍,甚至還兼容安卓APP。憑借著這些表面現象就斷定結論表示鴻蒙是抄襲安卓。如今又被指抄襲蘋果,想必華為心中也是十分苦惱。
對於一個系統來說,僅僅憑借一個Dock欄並不能說明所謂的抄襲,況且這一設計方案華為在去年的時候就申請了相關的專利,縱觀安卓、蘋果甚至是Windows系統,都有相似的方案。畢竟這種方案是目前經過市場考驗,消費者最接受的設計,所以華為這么做並沒有什麼錯誤。
並且僅僅靠著一個界面就斷定鴻蒙是換皮安卓,抄襲蘋果也未免有些武斷。先不說鴻蒙是否抄襲的問題,就連現在安卓和IOS的UI設計都在逐漸靠攏,安卓變得越來越扁平化,IOS的小組件每年都在增加。系統畢竟是系統,是為了消費者服務的產品,只要能給消費者帶來良好的使用體驗,沒有必要去更換方案,這樣做或許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
所以鴻蒙算抄襲嗎?根本不算,畢竟系統再怎麼設計都設計不出花來,更別說華為之前就已經申請過相關的專利了。
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