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程序命令 > 程序員出席照片

程序員出席照片

發布時間:2022-09-05 03:23:41

程序員為什麼都穿得那麼丑

是什麼力量

讓任何地方的程序員

都享有免於體面的自由

在今天的社會里,工程師往往代表著知識水平和社會地位。每當普通人聽到這個頭銜,總會報之以敬仰的目光:

但有一種工程師,雖然也是如假包換的高級技術人員,卻很少能享受到和同類相近的社交待遇:程序員。

和工程師的耀眼形象不同,多數人眼裡的程序員更接近於一群情趣干癟的宅男,而非高智商高收入的精英群體。網路上嘲笑程序員的段子俯拾皆是,簡直發展成了一種文化現象:

客觀而言,這些評價並不公正。作為高級技術人員,多數北上廣的程序員都能做到月入萬元以上,毫不遜色於其他工程師或職業。大多數嘲笑程序員的人,實現階層逆襲的可能性都遠遠不及。

由極客學院發布的2016年程序員薪資統計

不過,程序員群體遭到戲謔的原因實在也不難理解。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們與自身收入和社會地位完全不匹配的服飾裝扮。

而且,這種現象並非僅僅存在於中國:矽谷技術精英的固定裝束,也早已引起美國人民的注意。

美國網路總結的矽谷精英日常著裝

美劇《矽谷》(2014)中的程序員形象

程序員為什麼穿得如此不講究?這種雞立鶴群的行業文化,又是如何形成的?

程序員,曾經的體面人

程序員平凡的打扮的確很難讓人聯想到頭頂光環的工程師。因為自工業革命以來,憑借技術創新帶來的財富,工程師們的服飾早不復為從前的中下層匠人可比。

在階層分明的正常社會,社會審美風尚往往是向上看齊。作為新富階層的工程師,很快就如同舊時代的貴族一樣穿著考究,其紳士派頭儼然與政客難分軒輊。

例如,發電機的發明人邁克爾法拉第出生於寒微之家,但留下的照片卻都身著禮服:

而出身農家,僅僅中學畢業的著名電氣工程師維爾納馮西門子,也總是一副上流社會的打扮:

同時期出身富商家庭的英國首相威廉尤爾特格萊斯頓,和法拉第、西門子的著裝風格非常相近,很難看出雙方存在什麼階級差異:

即便在電腦的發源地美國,早期程序員(或者說軟體工程師)的著裝也完全是上流社會的造型。

由於計算機程序的設計基礎是數理邏輯,所以最早的軟體開發人員大多為數學家出身。他們來自美國的各大名校,其學院歷史悠久,無論師生都對穿戴正裝習以為常。

1939年的斯坦福大學舊照

1950年代的普林斯頓大學,大部分師生穿戴西裝上課。這種偏向舒適的風格被稱為常春藤聯盟風格,對美國主流西裝文化產生重大影響/圖片來自:LIFE

因此,在這批人物的活躍時期,早期程序員也都衣著體面,絕不會在著裝方面遭到企業家、政客、金融從業者的鄙夷。

被譽為計算機之父的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約翰馮諾依曼身著正裝站在計算機前

被譽為人工智慧之父的數學家約翰麥卡錫也是西裝筆挺

體面人是怎樣墮落的

然而,正是因為程序員與大學的緊密聯系,導致程序員的著裝文化發生歷史性轉折。

1960年代中期,隨著反越戰、民權運動和嬉皮士運動的興起,歐美的學院文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

尤其是在以大學生為主體的嬉皮士運動中,學生們為了反抗既有的傳統秩序,把傳統著裝體系中整潔、體面的紳士派頭視為對個性和自由的壓迫。休閑隨性的便裝和體現流行文化的奇裝異服取而代之,在現代服裝體系中的地位陡然上升。

這場學生運動對大學著裝文化造成了深遠影響,基本摧毀了西方大學里的正裝習俗。如今,幾乎沒有哪個學生還會西服革履地前去教室上課,甚至老師們在講課時也大多身著休閑裝:

所幸的是,對於較傳統的行業,職業著裝已有行業慣例,學院時尚影響有限。即便藤校畢業的嬉皮士,一旦成為律師、醫生或商務精英,還是該穿什麼穿什麼。

1970年代初就讀於耶魯法學院的兩位嬉皮士

然而,計算機編程卻是與學院研究前沿關系緊密的新興行業,完全不存在任何職業著裝傳統,因此給了新興的高校著裝文化可乘之機。

經歷嬉皮士運動的老一代程序員,直接把學院著裝帶到工作當中,逐步形成獨具一格的著裝文化。例如 Java 編程語言的創始人詹姆斯高斯林(下圖左),其裝束非常接近程序員的標配。

與之類似的,還有 C++語言的創始人比雅尼斯特勞斯特魯普,對服裝品味同樣不講究。

程序員們隨性的著裝在經過數十年的積累和擴散後,給美國社會留下了一種獨特的文化形象。上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電影里的電腦高手幾乎都是一副自由散漫的扮相:

1993年電影《侏羅紀公園》中的反派程序員

2007年影片虎膽龍威4中的黑客

電影社交網路中的程序員男主角,與一旁傳統裝扮的男子形成鮮明對比

而相比於見過世面但故意逆反的美國 geek,中國程序員的不修邊幅更有底氣:因為中國大學生幾乎從未有過體面人的經歷。

1952年高校改制後,中國高校提倡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民國時代高校流行的西裝和學生裝都被革除。

當1960年代的西方大學生穿著奇裝異服在大學里反對正裝時,中國的大學生還穿著勞動人民的服裝或軍裝,最體面也不過中山裝而已。

這套傳統的服裝語言,在改革開放後迅速遭到淘汰,但體面的著裝文化至今仍未能確立。穿背心拖鞋上課已是中國高校常態。

有趣的是,改革開放後中國的第一代程序員,由於大多出身於傳統技術行業,出於工程師自覺,反而是一副復古之風,普遍喜歡正裝出鏡。

機電技術員出身的王江民,作為中國程序員界的老前輩,留下的媒體照片幾乎全是西裝、領帶、白襯衫、金絲眼鏡

直到中國互聯網行業開始快速發展,程序員與傳統工程師的生涯軌跡偏離得越來越遠,信科或軟工專業的畢業生實現了高校到企業的直達,後來的幾代程序員,在著裝方面才逐漸趕上西方發達國家的先進水平。

作為後起之秀的丁磊,服飾風格顯得休閑了許多

穿正裝,有什麼用?

除了著裝文化的影響,程序員不注重儀表的原因和工作性質也是分不開的。

程序員的勞動強度較大,對產品的不定期維護(升級功能,修正 bug)顯著延長了他們的加班時間。沉重的工作壓力導致許多程序員一直處於精神疲憊狀態,顧不上保養自己的個人形象。

同時,由於全天候生活在一種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社交狀態下,程序員們自然也不需要注意衣著搭配。

一旦社交需求有所升級,程序員們並不會固守刻板印象中的邋遢形象。如比爾蓋茨這類公司老闆,功成名就後,宅男氣質迅速被商業精英的氣息沖淡。

比爾蓋茨在1984年的辦公照

比爾蓋茨標准像

谷歌公司的兩位創始人謝爾蓋布林和拉里佩奇,出席一些正式場合時也會以體面的西裝示人:

反過來說,假如長期與世隔絕,那麼即使你不是程序員,你的服飾品味估計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跌落到和程序員一樣的水平,甚至更糟。

例如,在普通人眼中,狹義上的宅男(游戲宅、動漫宅)和程序員往往可共用同一張標准像,但二者的重合度遠沒有他們想像中那麼高。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

Ⅱ 浪漫!NASA程序員在登月源代碼中藏了彩蛋

每個人都是月亮

總有一個陰暗面從不示人

——

馬克 · 吐溫

1972年12月7日,阿波羅17號發射,那是人類迄今最後一次登月。整整50年過去了,似乎是時候重返月球了。

2022年雖無人類踏足月球,但著陸器和機器人們卻將先行登月——美國、俄羅斯、印度和日本都在為此做准備。

其中,NASA的太空發射系統(SLS)和獵戶座飛船組合,將會在2022年迎來首秀,實現一次環繞月球的「一箭多星」無人探月首飛測試任務。

這個超級組合在過去十多年內已經花掉了400億美元的巨額資金,它們的首秀必將成為人類重返月球之旅的重要節點,同時也為各大航天力量吹響沖刺月球的號角。

其實進入宇宙,並沒有那麼難。

阿波羅登月時用的計算機,還不如你現在用的手機——如果你用的是 iPhone 的話,那麼大約相當於當時電腦計算能力的 1700 倍吧。

(NASA 拿它登月去了,而你卻___。)

那時還沒有 PPT,心疼用超大黑板做 presentation 的科學家們

這些近百年前,珍貴又罕見的 NASA 照片,展示了一種復古宇宙 科技 的搖滾風。

那些科學先驅聰明、大膽、勇敢,意氣風發,他們急於踏入虛無的未知深空。

1927 年,空氣動力學主管 Elton W. Miller 站在 Sperry M-1 信使的巨大圓形出口上,思考這類飛行技術的未來

1922 年 VDT 開啟後不久拍下的,它的內部視圖

這是那個年代的女性能從事的最厲害的科學工作之一:記錄員

研究院正在測試渦旋通道的穩定性,這一部分的測試將會影響飛行器著陸

這個 3.66 米高(感覺看起來不止啊,可是資料上寫 12 feet)的自由飛行隧道,在 1939 年竣工,規模感十足

中間就是由先驅者 10 號攜帶的地球名片,它可以存在 10 億年之久,就算那時關於地球文明的一切早已不復存在

1977 年空間站概念圖,昵稱為「蜘蛛」,用於月球和火星任務的空間作戰協調中心

那個年代最知名的黑猩猩 Ham 嘗試了它的宇航服、沙發座椅和生命支持系統,以准備它飛往水星的行程 MR-2

回到彩色照片。

(當時其實已經有彩色照片了,可能只是當時 NASA 的攝影師覺得黑白更 cool 吧)

下面這是一張非常著名的照片「Hand Shake」(握手),Ham 安全、 健康 地完成了它的水星飛行,被 Recovery 飛船船長迎接。

Thanks, bro.

這個計劃為多年後 NASA 水星計劃的載人航空飛行做了准備,謝謝你,Ham

NASA 曾給自己辦過一場 Vintage NASA 的照片展。

那些時代感十足的太空照片記錄了 1964 年至 1983 年間美國太空史上的重要時刻,有些是宇航員拍的,有些則是機器拍的。它們在倫敦(黑人問號臉???)的一家畫廊展出。

1965 年 6 月,雙子星 4 號,James McDivitt 在太空中漂浮前進

1967 年 11 月,阿波羅 4 號在距離地球 1.6 萬千米外拍攝的地球新月

1968 年 12 月,阿波羅 8 號,宇航員 William Anders 是有史以來第一位親眼看著地球從月亮表面升起的地球人

1969 年 7 月,宇航員 Buzz Aldrin 的鍍金面罩上映出了著名的 Neil Armstrong 和阿波羅 11 號登月艙

1969 年 11 月的一次月食,被阿波羅 12 號從宇宙中拍攝了下來

1969 年 3 月,阿波羅 9 號,Russell Schweickart 和 David Scott 從艙門爬進指令艙

1971 年 8 月,阿波羅 15 號,宇航員跟月球車在這顆荒蕪衛星上散步

1972 年 12 月,阿波羅 17 號升空,這也是最後一次探月任務

1979 年 6 月,旅行者 2 號拍下了木星和它的衛星木衛一

1980 年,旅行者 1 號拍攝到的土星,看起來就像舊時代的畫冊

不僅是照片的顏色和質地透出時代感,甚至那時的科幻插畫也有濃濃的復古風。

科幻插畫家 Pierre Mion 的作品,他從 60 年代開始插畫創作,作品投遞給專業的科學雜志,包括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等

人們對太空的狂熱從未消退,只是或許,不如幾十年前的 科技 搖滾時代強烈。

畢竟那個時代,偉大的事情正在發生。

去年,阿波羅 11 號登月源代碼在 Github 上公開了,使得普通開發者也能一覽當年航天登月系統的內部實現邏輯。

當年的代碼當然沒有電子化,而只有紙質掃描版——照片中一人高的書冊全是阿波羅 11 號登月的代碼

眼尖的現代程序員在裡面發現了很多彩蛋。

比如當年阿波羅的程序員們在一段關於點火程序的注釋里,竟然講起了故事:詳細介紹了一句美國家喻戶曉的台詞 「Burn,Baby!Burn!」 的由來。

大意是說這句話最先來自一位著名電台主持 Magnificent Montague,經他之手捧紅了一大批美國 Soul Music 歌曲。

只是程序員們為什麼要講解這個?(黑人問號臉???)

還比如,代碼裡面藏了一段莎士比亞名著《亨利六世》中的一個片段: 「IT WILL BE PROVED TO THY FACE THAT THOU HAST MEN ABOUT THEE THAT USUALLY TALK OF A NOUN AND A VERB, AND SUCH ABOMINABLE WORDS AS NO CHRISTIAN EAR CAN ENDURE TO HEAR.」

大概翻譯為:「我要徑直向你們指出,你任用了許多人,讓他們大談什麼名詞啊,什麼動詞啊,以及這一類的可惡字眼,這都是任何一個基督徒的耳朵所不能忍受的。」

為什麼要寫這個?(再次黑人問號臉???)

總之,我們人類這種生物,雖然偶爾自私殘忍,但也十分有趣浪漫。

從人們第一次進入太空起,人類就不再是普通的地球碳基生物了。

因此所有人生觀解決不了的事情,都交給宇宙觀吧,要相信登月上火星飛出太陽系這件事,其實非常搖滾

Ⅲ it界5大女神程序員 和張功一樣漂亮的還有誰

1、小米張功

小米張功和雷軍的一張單位合照,引來大量吃瓜群眾的圍觀。她在微博上的介紹也很簡單「IT民工……苦逼碼農,前端開發。」


小米張功看上去給人一種很清純的形象。


2、語希范

結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專業,「手機」團隊研製工程師之一,由於超高的顏值,被稱為新一代「度娘」。


3、趙潔瓊

哈爾濱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能專業本科結業後,變成人人網的前端工程師。


一組名為《這世界唯一的你》的相冊在人人網走紅,裡面數百張照片都是同一個女孩。

趙潔瓊清麗脫俗,不施粉黛的姿容,深深地撩動了不少宅男的心弦。

4、360三娘

360三娘平時短發凌亂、黑框眼鏡。為了360年會,戴上了假發,精心化妝,妝後卻直接逆襲成女神模樣。看來程序員男同胞們還是好好珍惜身邊的女程序員。


5、清宵

雲棲社區首批女技術博主――阿里雲資深研發工程師「清宵(花名)」

清宵作為「飛天」技術部的資深開發工程師,負責阿里雲雲存儲的功能開發與穩定性,每天要面對數萬行代碼。為了保持身體健康,清宵堅持清晨慢跑。


在工作之外,讀書與旅行都是清宵的最愛。


她曾表示,「我將讀書看成是一種修行,堅持每天讀書1-2小時,我的書大多數是技術書籍,是我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


Ⅳ 程序員薪資確實很高,但為何很少見他們炫富

我認為有以下幾種原因:

1.相比炫富,程序員更關注技術

程序員注意力都在技術上。比起財力上的優越感,智商和知識上的碾壓和超越,技術實力的被認同,更能讓程序員有快感。

2.程序員賺的都是辛苦錢

因為自己賺的都是辛苦錢,內心感覺就沒啥好炫耀的。我們都知道,程序員的工資雖然比起別的行業要高,但是經常要加班加點趕項目。除此之外,新技術更新的速度太快了,需要經常學東西。程序員這一行的付出,是別的行業難以企及的。

3.程序員生活充實

炫富的另一個必要條件是---精神空虛。炫富的人,除了在財力上有優勢外,沒有其他能讓人信服的東西,只能使用炫富來獲得別人的認同。

Ⅳ 2021環球小姐冠軍是程序員,你覺得她的實力怎樣

2021年環球小姐冠金剛出爐了,冠金獲得者是一位來自墨西哥的小姐姐,這是第三位獲得此榮譽的墨西哥人,當人們看到她的照片的時候就有被驚艷到,對於人們來說,這個女生,她值得這個獎項。

絕不會像人們看到的那麼簡單

我相信她不只有這么漂亮的外表,一定還有我們普通人所沒有的強大心理,和能力,能站在這么高的舞台上面,這就能夠說明,她一定非一般人可比的了,我覺得她為了自己想要的,這背後肯定付出了我們看不到的心酸,和努力了,也許這可能就是她一直以來的的夢想吧,她確實努力去做到了。

我想,她可能就是為了冠金而生的,完美的身材,加上完美的面孔,怎麼看都360度無死角,不知道有多少人女生羨慕她啊,這么看來我們不應該只從一種工作就去定義一個人,她讓我們知道就算像程序員這么刻板的工作,也沒有像人們想的一樣,就不能去做一些有趣的的事情了。

Ⅵ 你知道的程序員一般都是怎麼「曬娃」的

‍‍我就是程序員,2001年大學畢業,寫程序至今,我下班回家帶孩子,周末也帶孩子,我老婆沒上班,專職帶孩子,我在家的時候我兒子根本不看我老婆一眼。我每天去上班,我家娃都要抱著我的腿不放,我周末在家帶娃,我老婆出門,我兒子一點都不關心。‍‍

Ⅶ 做程序員的中年男人,在職場中需要應酬嗎

作為一個中年男人的程序員,在工作當中是必須需要應酬的。應酬有以下的幾個好處。
第一,自己已經處於中年了,就應該多出去應酬學習一些年輕人所掌握的程序技巧。自己處於中年就不能夠說放棄學習,不應酬。在應酬的過程中,可以學習到很多的經驗以及知識,這些東西對自己以後的職業生涯都是可以帶來好處的。


第四,作為程序員出去應酬,他們在吃飯時可以延緩工作的緊張感。這個時候最適合討論程序員工作上的事,基本上對方是很少會拒絕的,更容易說服對方,讓對方聽從自己的意見,從而使自己想要應酬的最終目的實現。

應酬也是一門技術活,在應酬上面也不應該多說。作為程序員最主要的就是技術以及探討知識。程序員在應酬中都可以向對方了解很多的知識和技巧的。

Ⅷ 程序員喜歡你的9大表現是什麼

程序員喜歡你的9大表現是:

1、當你看到他老在你面前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的時候。

2、他開始洗澡 整理頭發了。

3、當他拼著自己早已養成的寡言少語的習慣去死命的跟你套近乎的時候。

4、不善言辭努力說很多話,打電話努力找話題,上班很忙也會回消息,每天早安午安晚安。

5、想追她怕給不了她幸福,不追她又怕她被別人搶走了。

6、作為一個女程序員,表示當一個男程序員一手撐著桌子一手搭在你的座椅後背,站在你身後俯下身來,在你耳邊,當然一般不會那麼近,給你講解一個你覺得超級復雜的技術問題的時候。

7、將女生名字和愛慕之情寫在代碼變數和注釋中。

8、你只要問問他:喂,你有沒對著我的照片,他扭捏了半天才承認,那就是真愛。

9、當你看著他的眼神,認真點看,你會發現他看你的眼神越來越猥瑣。

Ⅸ 在大家眼中,程序員是一個怎樣的職業

程序員首先是雇員、然後是工程師;比起創造力,工程能力對這個職位更為重要

為什麼有人在技術造神

大家應該已經感受到,技術圈這兩年已經和娛樂圈創業圈差不多的氛圍了,這其實是有原因的。

最主要的原因是,創業公司和創業媒體越來越多,他們需要大量的程序員投身到創業這個高風險的行業中,而造神,正是讓程序員們自動跳進火坑的絕佳辦法。不是說程序員不能創業,我是說,創業媒體們故意模糊了創造和創業的界限,把程序員們的創造沖動偷換概念,鼓吹了太多不適合的人去創業。

另一個原因是,招聘成本高漲,CTO 們為了能提升影響力,不得不頻頻出席各種大會刷臉。文筆好的再做做自媒體和技術社群,既能強化個人品牌提高身價,又能在融資的時候提升成功率。

總之,這個行業出現了各種技術大神。

這些大神在普通人類和初級程序員眼裡是無所不能的,是他們嚮往的目標;在中級程序員和高級程序員眼裡,這些大神就是他自己,只不過他還沒紅起來而已…

於是攀比心理也開始泛濫,全國第三的架構師比比皆是,整個圈子漸漸就浮躁起來。

然而絕大部分程序員,依然是雇員

媒體們在包裝時,最喜歡按獨立開發者的路線來整。「從小就對技術有天分」、「大學時曾在某編程大賽一鳴驚人」、「寫了個 APP 玩結果一個月有了千萬用戶」、「從公司離職自立門戶三年上市」。

OK,這的確是程序員的一條職業路線圖。但是媒體們不願意告訴你的是,一:只有極少數程序員是通過這個路線成功的;二:這條線其實需要太多非程序員職位的技能,比如產品設計能力和銷售能力。


程序員的價值決定

絕大部分互聯網公司的程序員職位,沒有技術門檻

然而不幸的是,絕大部分互聯網公司都不是技術驅動的公司。真的就是鳥哥說的那樣,絕大部分技術崗位,其實技術門檻都不高(門檻在工程上,後文細講)。技術不過是這些公司的護航艦,而不是破冰船。

先別打我,冷靜下來想想,到底有多少你會的那些技術,是你的同行們不會的呢?不多,對吧?

幾年前億級別的搜索還是問題,現在已經到處是通用解決方案了;幾年前千萬到億級別的網站和 APP 解決方案還在大公司手裡,現在各個架構大會都講爛啦,而且其實都差不多;就連 DeepLearning,帶 API 介面的框架也開始涌現,只需要把圖片用 REST 傳進去就能取到結果了。

很多事情,已經沒有難度,只需要持續投入。是的,對絕大部分程序員來講,他們不需要成為科學家,而需要成為工程師,成為從科學家手裡接過火種,去燎原大地的人。

怎樣才是一個好工程師

工程的本質不是創造,而是去風險化。

工程是關於如何低成本、高效率、按時按量完成既定任務的。所以判斷一個工程師是否優秀,並不是他多有創意多有名氣,而是看他有多穩,看他能多 GettingThingsDone,中文就是「靠譜」。

有時候一個好的解決方案,未必採用了最新的技術和框架,而是看上去朴實無華,功力都包涵在背後的細節里。就像頂尖高手打的斯洛克檯球,每一桿都平淡無奇,只是因為上一桿的回球太到位。

有同學問,那我工程做的太好,豈不是沒有機會遇到一些高難度挑戰了么?放心,一般公司都僱傭了產品經理來幫你製造高危事件。

同樣的,一個好的工程師,會選擇最適合需求和團隊的方案,考慮開發效率和系統效率的均衡,從而已達到最優效果;而不是整天和別人去爭論什麼語言最好、哪些框架過時了。

工程的另一個要求是進度控制和質量控制。

在項目立項之後動工之前,對要做的事項作出詳盡的規劃,對未來一到兩周的工作給出細致的排期,這是進度控制的基礎。

代碼的及時入庫與合並,自動化測試和每日構建,CodeReview 和文檔編寫,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習慣則決定了項目質量。

不幸的是,很多程序員把這些工程上至關重要的東西當成垃圾,視為對他們「創造力」的壓抑。

他們總是以創造力為借口去尋求自身的自在,比如上班不帶胸牌不打卡,中午休息時間在公司看視頻打游戲,最好可以遠程上班,項目到期之前再來檢查進度,公司不要用統一框架,只有傻逼才寫文檔。

對職業的理解偏差和工程能力上的荒蕪,培養了大批能寫代碼但死活寫不好代碼的「碼農」,反而讓那些有著彪悍工程能力和良好習慣的程序員變得奇貨可居。

最後,來說說程序員那無處安放的創造力

有了錘子想找釘子是很正常的原始沖動,但我們必須認識到,創造力對於程序員這個職業來講,是錦上添花的東西。如果你沒有強大的工程能力,那麼創造力也不過是無本之木。所以扎扎實實的把工程基礎打好,這是最根本的。

在此基礎上,我比較推薦程序員採用內外兩條線來培養自己。在公司內的項目上採取相對保守的策略,盡力把穩定性做到最好,培養出自己卓越的工程能力;然後在公司外的開源項目和自己的獨立項目上,採用一些新的技術、實踐一些新的想法、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夢想還是要有的,對吧。

這樣做最明顯的好處是,你可以了解到新技術和激進方案的優缺點,從而在進行方案選型時,有更多的依據;還有一個職業發展上的好處:如果不是主負責人,公司的項目往往不能代表你的能力;但獨立項目卻可以作為一個非常好的能力證明出現在你的簡歷里邊。

你可以是一個身懷絕技的手藝人,在自己家裡你嘗試各種手法各種風格的個人作品;但當你參與頤和園這種級別的工程時,好好的把自己負責的石頭雕成總設計師要求的樣子就好 —— 畢竟這個時代一個人已經很難負責整個項目了。這就是我所理解的程序員的工匠精神。

Ⅹ 程序員簡歷需不需要放照片

簡歷的關鍵在介紹自己的過往的學習及工作能力,實績等。放不放照片沒有多大關系。

閱讀全文

與程序員出席照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單片機自動控制 瀏覽:672
需要很多文件夾怎麼快速的新建啊 瀏覽:67
演算法申請著作權 瀏覽:213
以前手機號換了要怎麼登錄農行app 瀏覽:192
線切割編程系統怎麼繪畫 瀏覽:234
如何搭建雲伺服器異地容災 瀏覽:923
黃金拐點指標源碼 瀏覽:92
演算法導論第九章 瀏覽:277
鴿子為什麼生成伺服器沒反應 瀏覽:491
freebsdnginxphp 瀏覽:216
雜訊消除演算法 瀏覽:608
vue類似電腦文件夾展示 瀏覽:112
後備伺服器有什麼功效 瀏覽:269
連不上伺服器怎麼連 瀏覽:600
什麼構架的可以刷安卓系統 瀏覽:771
愛奇藝APP怎麼兌換CDK 瀏覽:994
程序員買4k顯示器還是2k顯示器 瀏覽:144
python多進程怎麼多窗口 瀏覽:818
電腦文件夾怎麼取消類別 瀏覽:47
cad拉線段命令 瀏覽: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