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ir函數式可以查看對象的屬性,使用方法很簡單,舉str類型為例,在Python命令窗口輸入 dir(str) 即可查看str的屬性,如下圖所示:
2、如何查看對象某個屬性的幫助文檔 ?如要查看str的split屬性,可以用__doc__, 使用方法為print(str.split.__doc__),如下圖所示:
3、查看對象的某個屬性還可以用help函數,使用方法為help(str.split),如下圖所示:
4、查看某個對象的詳細文檔用help, 如查看str類型的詳細文檔可以用help(str)。如果文檔的內容很多,help會列出全部文檔的一部分,並在左下角提示「-- More --」,按Enter鍵盤會顯示更多的信息,要回到命令行交互模式可按Ctrl + C。
❷ 文件拷貝,實現命令行式COPY功能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fcntl.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tat.h>
#include <errno.h>
#include <string.h>
#define BUFFER_SIZE 1024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int from_fd,to_fd;
int bytes_read,bytes_write;
char buffer[BUFFER_SIZE];
char* ptr;
if(argc != 3)
{
fprintf(stderr,"Usage: %s fromfile tofilena",argv[0]);
exit(1);
}
/*打開源文件*/
if((from_fd = open(argv[1],O_RDONLY)) == -1)
{
fprintf(stderr,"Open %s Error: %sn",argv[1],strerror(errno));
exit(1);
}
/*創建目的文件*/
if((to_fd = open(argv[2],O_WRONLY|O_CREAT,S_IRUSR|S_IWUSR)) == -1)
{
fprintf(stderr,"Open %s Error: %sn",argv[2],strerror(errno));
exit(1);
}
/*以下代碼是一個經典的拷貝文件的代碼*/
while(bytes_read = read(from_fd,buffer,BUFFER_SIZE))
{
/*一個致命的錯誤發生了*/
if((bytes_read == -1)&&(errno != EINTR)) break;
else if(bytes_read > 0)
{
ptr = buffer;
while(bytes_write = write(to_fd,ptr,bytes_read))
{
/*一個致命的錯誤發生了*/
if((bytes_write == -1)&&(errno != EINTR)) break;
/*寫完了所有讀的位元組*/
else if(bytes_write == bytes_read) break;
/*只寫了一部分,繼續寫*/
else if(bytes_write > 0)
{
ptr += bytes_write;
bytes_read -= bytes_write;
}
}
/*寫的時候發生致命錯誤*/
if(bytes_write == -1) break;
}
}
close(from_fd);
close(to_fd);
exit(0);
}
❸ 什麼是命令行方式
系統操作的一種,不是通過一般的圖形界面進行操作,而是在系統中通過輸入命令來一步步完成操作。
典型的命令行方式有DOS系統和Unix系統等。
❹ 命令行 是什麼
命令行一般指命令提示符。命令提示符是在操作系統中,提示進行命令輸入的一種工作提示符。在不同的操作系統環境下,命令提示符各不相同。[1]
Windows中,命令行工具是cmd.exe,是一個32位可執行文件。
[2]
在早期計算機上,由於性能限制,並沒有用戶界面以及滑鼠,只能通過在鍵盤上輸入代碼來操作計算機。用戶界面普及後,為了預防計算機意外不能使用用戶界面的情況,仍然在操作系統中保留了命令行工具。
使用人類的語言文字控制電腦硬體和軟體
可以提高處理大型工程、復雜文件的效率
節省開發用戶界面的費用
[1] Baike, B 2018,命令提示符, 網路,viewed 4 Apr. 2018, <https://ke..com/item/命令提示符>
[2]摩摩詰 2011, 用MAC終端SSH連接到PARALLEL創建的linux虛擬機2011-05-21, digglife.net, viewed4 Apr. 2018
❺ 如何用命令行方式處理程序
Windows進入命令行就 開始----運行---輸入 cmd,回車就進入命令行了,也就是DOS界面。
Linux下,命令行模式就直接是命令行了,如果是桌面板就在 應用程序 --- 終端 進入命令行,也就是終端。
DOS下就直接切換到程序目錄,然後直接輸入程序名,就可以運行了。還有如果程序的路徑在系統路徑中,也可以不用輸入路徑,直接輸入程序名。
比如記事本程序,就是在系統路徑中,所以直接輸入 notepad或者notepad.exe都可以打開記事本程序。
在Linux下面,要切換到程序的目錄,然後./程序名,Linux 的程序一般沒有後綴的。如果是Linux系統下的比較出名的程序,一般直接輸入程序名,就可以啟動程序。例如直接輸入gcc,就會跳出來gcc的幫助內容。
至於其他的命令,要額外的學習了。Windows下的命令行要學習DOS ,你可以直接在命令行中輸入help,就能得到幾乎全部命令的用法。
Linux下也一樣,可以用man 或者info來獲得幫助。
❻ 命令行方式如何使用什麼是命令行
命令行…就是在開始…運行窗口中輸入命令…所謂命令即是代表該程序的名稱…要運行或找到該程序須輸入其程序的英文英文名…
❼ 如何在命令行方式下格式化硬碟
第一:格式化
第二:Windows2000/XP提供了分區格式轉換工具Convert.exe。Convert.exe是Windows2000附帶的一個DOS命令行程序,通過這個工具可以直接在不破壞FAT文件系統的前提下,將FAT轉換為NTFS。需要注意的是,在轉換開始前,你必須關閉所有的應用程序,否則系統會發出錯誤信息。現在讓我們開始,假定我們要轉換的磁碟是D盤:
1、單擊開始菜單中的運行命令。
2、在運行命令窗口中輸入ConvertD:/FS:NTFS/V,並單擊確定按鈕。
3、應用程序會給出磁碟空間總量、可用空間量及轉換所需空間量等參數,此後轉換就開始了。根據轉換內容的數量不同,所需時間也不同。
4、轉換完畢應用程序提示文件系統轉換完畢。
5、確定並退出。
此外,在WinXP系統中,也可選擇開始-》程序-》命令提示符,在彈出的命令提示符窗口中輸入ConvertD:/FS:NTFS/V,並按Enter鍵。
❽ 命令行模式和Python交互模式有什麼區別
命令行模式是直接在命令行窗口中運行python的py文件,需要先用文本編輯器編寫代碼,再通過命令行模式運行。交互模式是執行一行就返回一行代碼的結果。
1、首先編寫一個py文件,然後打開cmd,輸入「python 文件路徑」就可以執行這個py文件。如下圖輸入的是「python 1.py」。這種就是命令行模式
❾ 在命令行模式下執行命令
輸入命令按下enter鍵就會開始執行,如果輸入的命令很長,可以使用反斜杠來轉義enter符號,使命令連續到下一行。
在linux環境中大小寫是不同的
1.顯示日期和事件的命令:date
如果想要輸出特定格式的日期和事件需要帶上參數
例如:date +%Y/%m/%d
date +%H:%M
2.顯示日歷的命令:cal
cal的基本能語法:cal [[month] year]
可以顯示某年的日歷:例如,cal 2009
可以顯示某年某月的日歷:例如,cal 9 2009
3.計算器命令:bc
輸入bc命令就進入bc這個軟體的工作環境,就可以像在windows中一樣進行加減乘除,
+加法,-減法,*乘法,/除法,^指數,%余數。
bc默認是輸出整數的,如果要輸出全部小數,就必須執行scale=number,其中number就是小數點後的位數。
要離開bc,需要輸入quit才能離開bc軟體環境。
1.tab鍵:用於補全命令或者補全文件
2.ctrl+c:用於中斷目前正在運行的命令
3.ctrl+d:表示鍵盤輸入結束,也可以用來代替exit的輸入。
在命令行中直接按下兩次tab鍵,可以看到總共有多少個命令可以供當前用戶使用。
可以使用man 命令名來查看命令的具體用法。
其中man是manual的縮寫。
數據同步寫入磁碟中:在關機前可以使用命令sync將內存中尚未被更新的數據就會被寫入硬碟中。
關機命令:shutdown、reboot、halt、poweroff
系統執行等級:
run level 0:關機
run level 3:純命令行模式
run level 5:含有圖形界面模式
run level 6:重啟
可以使用init命令來切換各種模式,例如想要關機的話,也可以使用init 0。
Linux文件屬性
ls -al 列出所有的文件,-al表示列出所有的文件詳細的許可權和屬性。
例如
[1] [2] [3] [4] [5] [6] [7]
[許可權] [連接] [所有者][用戶組][文件容量] [修改日期] [文件名]
drwxr-x--- 4 root root 4096 Sep 8 14:06 .gconfd
-rwxr-xr-x 1 root root 1024 Jan 3 11:01 install.log
1.第一列文件的類型與許可權
第一列由10個字元組成:
第一個字元代表這個文件是目錄、文件或者鏈接文件等
其中d表示目錄,
-表示是文件
l表示是連接文件
接下來的字元中,以三個字元為一組,均是rwx的組合,其中r表示可讀,w表示可寫,x表示可執行。如果沒有相應的許可權就用-表示。
這三組分別表示的許可權是:
第一組為」文件所有者的許可權「
第二組為」同用戶組的許可權「
第三組為」其他非本用戶組的許可權「
2.第二列表示有多少個文件名連接到此節點上
3.第三列表示這個文件或目錄的所有者賬號
4.第四列表示這個文件所屬的用戶組
5.第五列表示這個文件的大小,默認單位為B
6.第六列表示這個文件的創建日期或這個文件的修改日期。
7.第七列表示這個文件名
改變文件屬性和許可權:
chgrp(change group):改變文件的所屬用戶組
chown(change owner):改變文件所有者
chmod:改變許可權,許可權的設置有兩種方式,使用數字或者符號來進行許可權的更改。
數字類型改變許可權:
使用數字分別代表各個許可權,其中:
r:4
w:2
x:1
owner、group、others三種身份各自有自己的rwx許可權,三個許可權的分數需要累加。例如
owner = rwx = 4 + 2 + 1=7
group = rwx = 4 + 2 + 1 = 7
others = --- = 0 + 0 + 0 = 0
那麼這個文件的許可權數字就是770
符號類型改變許可權:
使用u,g,o分別代表user、group、others三種身份的許可權,a表示所有身份
例如:
一個文件的許可權為:-rwxr-xr-x
user:有可讀、可寫、可執行的許可權
group:有可讀、可執行的許可權
others:有可讀、可執行的許可權
可以使用命令 chmod u=rwx,go=rx install.log
給install.log文件的所有用戶增加寫許可權
chmod a+w install.log
給install.log文件的所有用戶去掉可執行許可權
chmod a-x install.log
Linux下文件沒有所謂的擴展名,一個linux文件能不能被執行,與文件名沒有一點關系,而是許可權中有x,就代表這個文件可以被執行。
通常會以適當的擴展名來表示文件是什麼種類的。例如, .sh表示腳本或批處理文件, .Z、 .tar、 .tar.gz、 .zip、 .tgz都表示壓縮文件。
FHS(Filesystem Hierarchy Standard)標准用於讓用戶能夠了解到已安裝的軟體通常放置在哪個目錄下。FHS根據文件系統使用的頻繁與否和是否允許用戶隨意改動,而將目錄定義成四種交互作用的形態。分別如下:
可分享的 不可分享的
不變的:/usr(軟體放置處)、/opt(第三方軟體) /etc(配置文件)、/boot(開機與內核文件)
可變動的: /var/mail(用戶郵件信箱) /var/run(程序相關)、/var/lock(程序相關)
/var/spool/news(新聞組) /var/lock(程序相關)
可分享的:可以分享給其他系統掛載使用的目錄,所以包括可執行文件與用戶的郵件等數據,是能夠分享給網路上的其他主機掛載用的目錄。
不可分享的:自己機器上運行的設備文件或者程序有關的socket文件等,不適合分享給其他主機。
不變的:數據不經常變動。
可變動的:數據經常變動
根目錄(/):是整個系統最重要的目錄,不僅所有其他目錄是由根目錄衍生出來的,而且根目錄與開機、還原、系統修復等操作有關。根目錄所在的分區越小越好,並且應用程序所安裝的軟體最好不要與根目錄在同一個分區。
開機過程中僅有根目錄會被掛載,其他的分區會在開機完成之後才會持續進行掛載,因此根目錄下與開機過程有關的目錄就不能夠與根目錄放到不同的分區去。有如下這些目錄:
/etc:配置文件
/bin:重要執行文件
/dev:所需要的設備文件
/lib:執行文件所需的函數庫與內核所需的模塊
/sbin:重要的系統執行文件
/usr(UNIX software resource)unix操作系統軟體資源,所有系統默認的軟體都會放置在該目錄下,因此這個目錄有點類似與windows下的「C:Windows」和「C:Program files」。
/var 放置一些緩存、登錄文件以及某些軟體運行所產生的文件。
相對路徑和絕對路徑:
絕對路徑:由根目錄/開始寫起的文件名或目錄名稱。
相對路徑:相對於當前路徑
.:或者./表示當前路徑
..:或者../表示上層目錄
幾個特殊的目錄
. 代表此層目錄
.. 代表上層目錄
~ 代表「目前用戶身份」所在的主文件夾
~account 代表account這個用戶的主文件夾
幾個常見的處理目錄的命令
cd:切換目錄
剛登錄時會回到自己的主文件夾,主文件夾有一個代表符號就是~,cd ~會回到個人的主文件夾中,僅輸入cd和輸入cd ~相同。
pwd:顯示當前目錄
pwd [-p] 其中-p表示顯示當前路徑,而不是使用連接路徑。加上-p可以讓我們取得正確的目錄名稱。
mkdir:創建一個新目錄
mkdir [-mp] 目錄名稱,其中m參數表示配置文件夾的許可權。p參數表示遞歸創建所需要的所有目錄
rmdir:刪除一個空目錄
rmdir [-p] 目錄名,其中p參數表示連同上層空的目錄一起刪除。要刪除的目錄中必定不能存在其他的目錄或文件。
執行文件路徑的變數:$PATH
例如查看文件屬性的命令是ls,而ls完整的文件名是/bin/ls,為什麼我們可以在任何地方執行ls這個命令呢,這是因為環境變數PATH的幫助。當我們輸入ls的時候,系統會依照PATH的設置去每個PATH定義的目錄中查找文件名為ls的可執行文件,如果在PATH定義的目錄中含有多個文件名為ls的可執行文件,那麼先查詢到的同名命令先被執行。
默認情況下,如果用戶創建文件,則默認沒有可執行許可權(x),只有r、w這兩個選項,即默認許可權是-rw-rw-rw(666)
默認情況下,如果用戶創建目錄,則默認所有許可權均開放,即為drwx-rwx-rwx(777)
unmask的分數是指「該默認值需要拿掉的許可權」,例如上面的022表示用戶沒有被拿掉任何許可權,用戶組和其他被拿掉了寫的許可權。
如何使用unmask修改新建文件的默認許可權,直接在unmask後面加上分數就好了
比如:
···
unmask 002 就表示用戶和用戶組的讀寫許可權不被拿掉,其他會被拿掉寫的許可權
···
2.與用戶或用戶組名有關的參數
-uid n 其中n表示數字,即用戶的ID,也稱為UID
-gid n 其中n表示數字,即用戶組名的ID,也稱為GID
-user name 其中name為用戶的賬號名稱
-group name 其中name為用戶組名
-nonuser 表示尋找文件的所有者不存在在/etc/passwd中的文件
-nongroup 表示尋找文件的所有用戶組不存在於/etc/group中的文件
例如:
3.與文件許可權及名稱有關的參數
-name filename 查找文件名為filename的文件
-size [+-] SIZE 查找比size大(+)或小(-)的文件
-type TYPE表示查找文件類型為TYPE的文件
-perm mode表示查找文件許可權剛好等於mode的文件
-perm -mode表示查找文件許可權必須全部包括mode的許可權的文件
例如 查找文件許可權為-rwxr--r--的文件,即許可權744,那麼文件許可權為-rwxr-xr-x(755)的文件也會被列出來,因為-rwxr-xr-x的屬性包括了-rwxr--r--的屬性
-perm +mode表示查找文件許可權包含任一mode的許可權的文件,例如查找-rwxr-xr-x,但是另一個文件屬性包括-rw-------的文件也會被列出來,因為它有-rw屬性存在
4.其他可進行的操作
-exec command :其中command表示其他命令,-exec表示接其他命令來處理查詢的結果
-print 表示將結果列印在屏幕上
vi和vim的區別是vim是vi的高級版本
為什麼要學vim
1.所有的linux like 系統都會內置vi文本編輯器,而其他的文本編輯器不一定有
2.很多軟體的編輯介面都會主動調用vi
3.vim有程序編輯的能力,可以主動以字體顏色辨別語法的正確性,方便設計
vi的使用:
vi有三種模式:一般模式、編輯模式、命令行模式
一般模式:使用vi打開一個文件的時候就進入了一般模式,在這個模式中可以按左右鍵移動游標,可以刪除字元或刪除整行,也可以復制粘貼你的文件數據。但是不可以編輯文件。
編輯模式:在一般模式下按下「i 、I、o、O、a、A、r、R」等任何一個字母才會進入編輯模式,按esc退出編輯模式
命令行模式:在一般模式下,輸入「:、/、?」就進入了,命令行模式,在這個模式下可以進行讀取、保存文件,離開vi等操作。
編輯牧師和命令行模式之間是不可以切換的。
一般模式切換到命令行模式可用的按鈕
:w 表示將編輯的內容寫入到硬碟中
:w! 表示如果文件屬性為 只讀時,強制寫入該文件
:q表示離開vi
:q!表示如果文件有修改過,不保存強制退出,
:wq表示保存後離開
vim的用法和vi完全一樣
管道命令僅會處理standard out,對於standard error output會予以忽略
管道命令必須要能夠接收來自前一個命令的數據成為standard input繼續處理才行
選取命令:cut,grep
1.cut -d 『分隔符』 -f field
cut -c 字元范圍
-d表示分隔符
-f表示與-d分隔符一起使用,表示取分割後的第幾段
-c表示以字元為單位取出固定字元區間
以「行」為單位進行處理的選取
例如:
2.grep
grep [-acinv] [--color=auto] '查找的字元串' filename
其中
-a表示將binary文件以text文件的放肆查找數據
-c表示計算找到「查找字元串」的次數
-i表示忽略大小寫的不同
-n表示輸出行號
-v表示反向選擇,即顯示出沒有『查找字元串』內容的那一行。
--color=auto表示將找到的關鍵字部分加上顏色
例如:
首先學習一下grep命令的一些高級參數
grep [-A] [-B] [--color=auto] 『搜索字元串』 filename
其中:
-A :後面可加數字,表示after的意思,除了列出該行外,後續的n行也列出來。
-B :後面可加數字,表示before的意思,除了列出該行外,前面的n行也列出來。
--color=auto表示將選取的數據添加顏色
grep是一個很常用的命令,grep在數據中查找一個字元串時,是以整行為單位來進行數據的選取的。假如一個文件有10行,其中有兩行具有你查找的字元串,則將那兩行顯示在屏幕上,其他的丟棄。
例如
1.查找特定的字元
2.利用中括弧[]來查找集合字元
[]裡面不論有幾個字元,它都只代表某「一個」字元
3.行首與行尾字元^$
^ 出現在[]之外表示定位在首行,^ 出現在[]中表示方向選擇
4.任意一個字元.與重復字元*
.(小數點):代表一定有一個任意字元
*(星號):代表重復前一個字元0到無窮次的意思
例如:
5.限定連續RE字元范圍{}
因為符號{}在shell中是有特殊意義的,因此必須要使用轉義字元來讓它失去特殊意義才行。
例如
^word 表示待查找的字元word在首行
word$ 表示待查找的字元在結尾
.(小數點)表示一定有一個任意字元的字元
表示轉義字元,將特殊符號的特殊意義去掉
*表示重復零個或無窮多個前一個字元
[list]表示從字元集合list中找出想太選取的一個字元
[n1-n2]表示從字元集中查找想要選取的字元范圍
[^n1-n2]表示從字元集中查找不要的字元串或范圍
{n,m}表示連續n到m個前一個字元,若為{n}表示連續n個前一個字元,{n,}表示連續n個以上前一個字元。
sed命令可以將數據進行替換、刪除、新增、選取特定行等
sed [-nefr] [動作]
其中
-n表示使用安靜模式,在一般sed用法中,所有來自STDIN的數據一般都會被列出在屏幕上,但如果加上-n參數後,則只有經過sed特殊命令處理的那一行才會被列出來。
-e表示直接在命令行模式上進行sed的動作編輯
-f表示直接將sed的動作寫在一個文件內
-r表示sed的動作支持的是擴展型的正則表達式,默認是基礎型的正則表達式
-i表示直接修改讀取的內容,而不是由屏幕輸出
動作說明:
[n1[,n2]] function
n1,n2:不一定會存在,一般代表選擇進行動作的行
function 有下面的參數
a表示新增,a後面可以接字元串,而這些字元串會在新的一行出現(目前的下一行)
c表示替換,c的後面可以接字元串,這些字元串可以替換n1,n2之間的行
d表示刪除
i表示插入,i後買呢可以接字元串,而這些字元串會在新的一行出現(目前的上一行)
p表示列印,將某個選擇的數據列印出來,通常會和參數-n一起運行
s表示替換,可以直接進行替換工作,sed 『s/要被替換的字元串/新的字元串/g'
例如
awk是非常棒的數據處理工具。
awk '條件類型1{動作1} 條件類型2{動作2} 條件類型3{動作3}....' filename
awk主要是處理每一行的欄位內的數據,而默認的欄位的分隔符是空格鍵或[tab]鍵。
例如
awk內置變數有:
例如:
awk的邏輯運算符
例如:
我們發現上面會輸出第一行奇怪的數據,是因為當讀入第一行的時候,變數之間還是以空格鍵進行分隔的,所有,我們雖然定義了FS=":",但是卻在第二行後開始生效,我們可以利用BEGIN這個關鍵字。
使用awk進行計算統計
例如
格式輸出中,在printf的格式設置中,務必加上
,才能進行分行
在awk中變數可以直接使用,不用加上$符號
crontab進行工作調度
crontab [-u username] [-l | -e | -r]
-u表示只有root才能進行這個任務
-e表示編輯crontab的工作內容
-l表示查閱crontab的工作內容
-r表示刪除crontab的所有工作內容
例如
其中由6個欄位組成
分別表示的意義是:
分鍾 小時 日期 月份 周 命令
0-59 0-23 1-31 1-12 0-7 命令
其中周的0和7都表示星期日
表示任意時刻
,(逗號)表示分隔時段的意思,例如0 3,6 * * * commond,表示在3和6時執行
-(減號)表示一段時間范圍,例如20 8-12 * * * commond,表示8到12時之間每小時的20分執行。
/n(斜線)表示每隔n單位間隔的意思,例如 /5 * * * * commond,表示每隔5分鍾執行一次。
執行crontab -e這個crontab其實是/usr/bin/crontab這個執行文件。
scp -r 源文件路徑 root@ip:目標文件路徑
❿ 命令行式的WINDOWS桌面管理需要從零開始嗎
在涉及到企業的桌面管理時,管理員通常都會依賴於像微軟的System Center系列產品這樣的工具。然而,許多常見的Windows桌面管理功能都可以通過命令行來執行,而無需投資昂貴的管理軟體。
雖然PowerShell是命令行管理的不錯的選擇,但它不是唯一可用的工具。微軟還提供了其它一些值得一看的命令行工具。PowerShell肯定可以處理大部分Windows 7或Windows 8的桌面管理任務,但它往往需要復雜的腳本。例如,微軟的「Quick and Dirty」軟體清單實際上就是依賴於一個相當復雜的PowerShell腳本。
那麼,使用命令行來對企業桌面管理的最佳方式是什麼?請記住,沒有必要一切從頭開始,微軟已經創建了一些針對桌面管理的PowerShell腳本,你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下載和使用,如Windows7的設備系統庫存腳本。
另一種簡化管理的方式是採用一個叫做PSInfo的微軟命令行工具,可以使用它來提取Windows桌面管理信息。PSInfo工具不是原生的Windows命令,它是PSTOOLS集合的一部分。
首先,需要確保在每一台需要用這個工具進行管理的計算機上開啟遠程注冊表服務。 Windows桌面管理器可以支持Windows XP以及更高版本,或者支持Windows Server 2003及以上。
例如:可以使用該工具來確定一台計算機安裝了哪些補丁,剩餘多少可用磁碟空間。另外,你可以使用命令PSInfo -H來查看哪些修補程序已經應用到這個桌面。
當然,這對於單個桌面管理進行一次性故障排錯的場景很有幫助,但對於大規模的桌面管理來說,它並沒有很大的實際意義。幸運的是,PSInfo也包含了在大規模環境中應用的功能。
你可以使用「計算機名」參數來對一個特定的遠程桌面運行PSInfo管理。然而,這種操作方式對於大量的遠程系統查詢不具實際意義。在這種情況下,你最好使用「@ file」參數。「@ file」參數允許管理員將需要管理的計算機列表放入一個文本文件中。
如果你計劃對遠程桌面進行批量管理,你還應該考慮安全性,以及如何處理該命令的輸出。
正如前面提到的,你必須開啟所有目標計算機的遠程注冊表服務。該服務允許PSInfo程序來獲取遠程機器的配置,但你必須考慮啟用這項服務的安全隱患。
這讓我不得不提出第二個需要說明的地方,安全性。啟用遠程注冊表服務不會讓遠程計算機完全暴露在外部。要訪問遠程的計算機還必須提供相應的憑據。即使用-U和-P參數來完成。-U表示提供的用戶名,-P表述提供的密碼。如果你要同時管理多台遠端的計算機,提供的憑據對所有目標計算機都必須是有效的。
對於控制命令的輸出,你可以在屏幕上查看輸出。如果有多台計算機的結果需要查看,可以使用參數「-C」來創建一個CSV文件。也可以通過過濾參數只顯示那些需要的欄位區域。例如,可以使用服務過濾器來創建已經應用到每台目標計算機的服務包的報告。
這又帶來了另一個問題。我剛才講了使用PSInfo工具更新監控信息,但你也可以用它來做一些其它的事情。例如,使用參數「-S」可用於顯示安裝在目標系統上的應用程序列表。同樣,使用參數「-D」,可以用來顯示磁碟卷信息。
你還可以使用PSInfo工具來收集硬體清單信息,你甚至不需要提供任何命令行參數。只需輸入PSInfo命令就能夠得到目標計算機的硬體信息。
正如你所看到的,Windows桌面管理有很多不錯的命令行工具。對於Windows 7和Windows 8的計算機,PowerShell命令非常的合適,但是對於那些之前的操作系統或者是希望減少PowerShell腳本復雜度的管理員來說,PSInfo工具或許是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