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程序命令 > 長征搶渡湘江戰役命令

長征搶渡湘江戰役命令

發布時間:2022-09-09 15:08:42

㈠ 湘江戰役的故事有哪些

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突圍以來最壯烈、最關鍵的一仗,我軍與優勢之敵苦戰,終於撕開了敵重兵設防的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 紅軍雖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鎖線,但付出了巨大的代價。5軍團和在長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國際師損失過半,8軍團損失更為慘重,34師被敵人重重包圍,全體指戰員浴血奮戰,直到彈盡糧絕,絕大部分同志壯烈犧牲。渡過湘江後,中央紅軍和軍委兩縱隊,已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
1934年11月中旬,從中央蘇區向西進行戰略轉移的中央紅軍突破了國民黨軍的三道封鎖線,繼續西行,向湘桂邊境前進。蔣介石則拼湊第四道封鎖線,企圖將中央紅軍消滅於湘江以東。湘江戰役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爆發的。 湘江戰役前,根據蔣介石的安排,湘軍劉建緒的第1縱隊,開赴廣西東北部的全州,與廣西第15軍夏威部切取聯系,組成攔截紅軍的正面防線;中央軍吳奇偉的第2縱隊,由薛岳指揮,沿湘桂公路祁陽、零陵、黃沙河一線進行側擊,保持機動,防止中央紅軍北上與二、六軍團會合;中央軍周渾元的第3縱隊、湘軍李雲傑的第4縱隊、湘軍李韞珩的第5縱隊從東面將中央紅軍壓向湘江防線。 1934年11月16日,湘桂軍閥達成堵截中央紅軍的「全州」協議。湘軍劉建緒與桂軍夏威防區的劃分以湘桂邊界的黃沙河為界,桂軍擔任興安、全州、灌陽至黃沙河(不含)一線的防禦;湘軍擔任衡陽、零陵、東安至黃沙河一線的防禦。根據協議,桂軍將原屬湘軍的全州防務攬了過去。 隨後,桂第將其所部15個團約三萬人全部部署於桂東北地區,呈南北走向的一字長蛇陣。長蛇陣的北段,為全(州)灌(陽)興(安)三角及湘桂邊境的清水、高木、永安、雷口四關,由第15軍代軍長夏威負責;長蛇陣的南段為恭城、龍虎關、富川、賀縣帶,由第7軍軍長廖磊負責。北段夏威部包括:第15軍44師、第15軍45師134團、15軍43師、第7軍24師,約10個團。南段廖磊部包括第7軍19師、15軍45師的兩個團,約5個團。這是一個北重南輕的部署。 11月18日 中央紅軍先頭部隊在廣西賀縣白芒營、恭城龍虎關分別與桂軍交戰。 20日,紅九軍團逼近江華,21日,攻佔江華縣城,並派出兩團兵力攻打龍虎關。之後,紅五軍團、紅八軍團和紅九軍團部隊都先後進入江華、永明,威脅廣西富川、賀縣、恭城。白崇禧(李宗仁長駐廣東,當時桂軍的實際指揮官是白崇禧)擔心中央紅軍從富川、賀縣帶進入廣西腹地,又接到王建平從上海發來的密電,說蔣介石採用政學系頭目楊永泰 「一舉除三害」的毒計,擬將紅軍由龍虎關兩側地區向南壓迫,一舉除紅軍、廣東、廣西「三害」,遂作出了將部署於全灌興三角地區的夏威部主力南撤的決定。 11月20日晚(一說為21日晚),白崇禧以李宗仁的名義電告蔣介石,要求將夏威部主力南撤,所留空白由湘軍填補。蔣介石於22日下午17時,下達了准許桂軍南撤的復電,並向何鍵發電,要求何鍵派湘軍南下全州接防。 白崇禧接悉復電後,沒等湘軍接防,即刻下令連夜將在全州、興安、灌陽布防的夏威所部主力撤往恭城(灌陽以南百餘公里),僅在全州留有7軍24師72團的兩營干訓隊,興安留有一個團(屬43師),灌陽留有一個團(44師130團)。 可是,湘軍在接到蔣介石的接防命令後,並沒有即刻南下接防,而是一再拖延。直至1934年11月27日,湘軍才進入全州縣城,但進入全州後又停止南下。11月22日桂軍南撤至12月1日湘桂軍佔領所有湘江渡口,全州以南、興安以北60公里的湘江門戶洞開達9日之久。這就為紅軍突圍創造了機會。 11月22日,紅一軍團偵察科長劉忠,率軍團便衣隊和紅五團偵察排,化裝進入全州城,發現桂軍南撤。25日中午,劉忠向率領紅五團駐守湘桂邊境永安關的二師參謀長李棠萼匯報了情況。李棠萼通過電台向軍團部報告。軍團長林彪又發電報向軍委請示。11月25日17時,軍委下達了《我野戰軍前出至全州、興安西北之黃山地域的作戰部署》的命令。 發現紅軍從全灌興三角地帶西進企圖後,桂軍主力11月26日開始從恭城向北調動,湘軍11月27日進入全州城。11月27日下午,紅一軍團搶佔了全州以南、界首以北的所有湘江渡口。11月28日凌晨,桂軍在新圩向紅三軍團發起進攻,湘江戰役正式打響。

㈡ 紅軍長征的經典戰役

紅軍長征的經典戰役有湘江戰役、四渡赤水戰役、嘉陵江戰役、包座戰役、直羅鎮戰役等。

一、湘江戰役

1934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中央紅軍在全州以南湘江東岸與敵浴血奮戰。國民黨投入近30萬的兵力,妄圖全殲我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地區。

11月25日,中革軍委下達搶渡湘江的命令。紅一軍團先頭部隊於11月27日趕到界首,未經戰斗就佔領了這一渡口,很快控制了界首以北60華里的湘江兩岸。

11月29日,湘軍和桂軍蜂擁而來,敵人向正在渡江的紅軍發起了進攻。兩岸的紅軍戰士,為掩護黨中央安全過江,與優勢的敵軍展開了殊死決戰。紅軍的阻擊陣地上,爆炸聲不絕於耳,許多來不及構築工事的戰士們被震昏了,耳鼻出血。

12月1日,敵人對紅軍發動了全線進攻,企圖奪回渡口,於半渡中消滅紅軍。紅軍將士用刺刀等打垮了敵軍整連、整營的一次次進攻,湘江兩岸灑下了無數紅軍將士的鮮血,渡口始終牢牢地掌握在紅軍手中。

至當日17時,中央機關和紅軍大部隊終於拚死渡過了湘江。然而,紅軍也遭受了巨大損失,紅軍由長征出發時的8.6萬餘人,減少到3萬餘人。

二、四渡赤水戰役

1935年1月29日至3月22日,主席以自己特有的偉大戰略眼光,靈活指揮3萬餘人的紅軍,與10倍於己的優勢敵人周旋,東西馳騁千里,南北往返數次,忽南忽北,聲東擊西,屢用奇兵,調動敵人,創造了以弱勝強的奇跡。

在四渡赤水作戰中,紅軍進行大小40餘次戰斗,共殲敵1.8萬餘人。中央紅軍從此一反長征以來的被動挨打局面,取得了戰略轉移的主動權。

三、嘉陵江戰役

1935年3月28日至4月21日,紅四方面軍在川北發起並成功地進行了強渡嘉陵江戰役。紅四方面軍共殲敵1萬餘人。相繼攻克9座縣城。

這次渡江作戰,紅軍強渡的江河之寬,渡過的人數之多,取得的戰果之大,在紅四方面軍的戰史上是空前的,在整個紅軍戰史上也是不多見的。這次戰役策應了中央紅軍的作戰行動。

四、包座戰役

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確定了兩軍共同北上,在川陝甘創建根據地的戰略方針。班佑以東的上下包座位於四川省松潘縣北部,地勢險要,卡在紅軍進入甘南的必經之路上。1935年8月29日,紅三十軍向上包座守敵發起攻擊,8月31日攻佔上包座。與此同時,紅四軍一部也向求吉寺守敵攻擊。

此役殲滅包座地區守敵及敵援軍第49師大部,共斃、傷、俘敵5000餘人,繳獲機槍50餘挺,長短槍1500餘支。包座戰役的勝利,掃清了紅軍北上的障礙,打開了向甘南進軍的大門。

五、直羅鎮戰役

1935年11月初,中央紅軍與紅十五軍團會師後,領導決定在直羅鎮發起殲滅戰。11月21日至24日,紅軍圍殲東北軍第109師,共計俘敵5300多人,打死敵師長牛元峰以下1000多人。

這次戰役的勝利,徹底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對陝甘蘇區的第三次「圍剿」,加速了國民黨營壘的分化,對以後的西安事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並為黨中央奠基西北打開了新局面。

以上內容參考習水縣人民政府-紅軍長征中的十大經典戰役

㈢ 長征開戰後第一戰

湘江戰役

長征一開始就遇到了最殘酷的一仗。自1930年冬到1933年夏,蔣介石在江西連續發動四次對中央蘇區的"圍剿",均告失敗。他接受了過去的教訓,改弦更張,放棄了長驅直入的作戰方式,調整部署,採取"穩扎狠打,步步為營,修碉築路,逐步推進"的辦法,企圖構成包圍圈,斷絕蘇區物資來源,迫使紅軍進行陣地戰來比力量拼消耗。對紅軍來說,屢戰屢敗的蔣介石這點伎倆其實算不了什麼。只可惜此時紅軍已失去了以毛澤東為首的正確領導,被王明等"左"傾機會主義者所把持,紅軍最終被逼上了遠征的道路。1933年9月下旬,蔣介石調集了100萬軍隊和200餘架飛機,對紅軍各根據地發動了第五次"圍剿"。
他任命顧祝同為北路軍總司令,以陳誠為北路軍前敵總指揮,率領第三、第六兩路軍由北向南進攻蘇區;同時以重金收買陳濟棠為南路軍總司令,出兵兩個軍封鎖江西、廣東邊境。以所謂政治圍攻、文化圍攻、經濟圍攻、交通圍攻,配合近百萬兵力的軍事圍攻。紅軍由於受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影響,放棄了最拿手的機動靈活的戰術,與敵人打陣地戰,只能局促迴旋於堡壘之間,造成被動之勢。而國民黨軍隊依靠兵力優勢,五里一推,十里一進,給蘇區增加了不少的困難。陳誠、薛岳部逐漸佔領了廣昌、興國等地,迫使紅軍退至白水、頭陂構築工事。蔣介石看到紅軍採取打正規戰和他拼火力,越發起勁了。他又調來重炮兵到江西配合他的10個縱隊近30個師兵力加緊進攻,9月底,又攻佔了寧都等地,紅軍遭受了重大損失。
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紅軍主力第1、3、5、8、9軍團,連同後方機關共86000餘人分別從福建長汀、寧化和江西瑞金、於都等地被迫開始突圍長征。其中1軍團19880人,3軍團17805人,5軍團12168人,8軍團10922人,9軍團11538人。此外,還有兩個獨立縱隊:軍委縱隊4695人,中央縱隊9853人。經過20多天的作戰,紅軍先後突破了敵人的三道封鎖線。這時蔣介石已判明紅軍西進的企圖,於11月20日任命湖南軍閥何鍵為「追剿」軍總司令,指揮25個師的兵力,分五路追剿紅軍,同時令貴州「剿共」總指揮王家烈派出主力部隊到湘黔邊界堵截,企圖將紅軍「殲滅於湘江、灕水以東地區」,並手諭前線各部隊:「力求全殲,毋容匪寇再度生根」。紅軍長征一開始就遇到了長征中最殘酷的一仗:湘江戰役。
敵人利用寬闊的湘江構成了第四道封鎖線,紅軍前有湘江攔阻,左有廣西軍,右有河南軍,後有中央軍和廣東軍閥窮追不舍,處境萬分險惡。25日,中央軍委發布搶渡湘江的作戰命令,令中央紅軍分四路縱隊,迅速搶渡湘江,通過敵第四道封鎖線。26日,紅1、3軍團主力迅速前進,先頭部隊紅2、4師各一部於27日在廣西的興安、全州間搶渡湘江,至當日晚,紅軍已控制了界首至屏山渡之間60華里長的湘江兩岸。此時,軍委縱隊距最近的湘江渡河點只有80多公里,如果輕裝急行軍,一天即可趕到。可是,由於山路狹窄,加之後續部隊攜帶著從蘇區運出的大量物資,行動遲緩,每天只能走二三十公里,寶貴的機會白白地喪失了。11月29日,敵人向正在渡江的紅軍發起了進攻。兩岸的紅軍戰士,為掩護黨中央安全過江,與優勢的敵軍展開了殊**決戰。紅軍的阻擊陣地上,炮彈和重磅炸彈的爆炸聲不絕於耳,許多來不及構築工事的戰士們被震昏了,耳鼻出血。裝備單一的紅軍要用血肉之軀抵擋敵人飛機和重炮的狂轟濫炸,戰斗的殘酷可想而知。但"保衛中央縱隊安全渡江"的口號仍響徹在陣地上空。12月1日,戰斗達到了白熱化程度,敵人對我發動了全線進攻,企圖奪回渡口,殲我於半渡中。這是生**存亡的一戰,是意志的較量。狹路相逢勇者勝。紅軍將士硬是用刺刀、手榴彈打垮了敵軍整連、整營的一次次進攻,湘江兩岸灑下了無數紅軍將士的鮮血,渡口始終牢牢地掌握在紅軍手中。
至當日17時,我中央機關和紅軍大部隊終於拚死渡過了湘江。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突圍以來最壯烈、最關鍵的一仗,我軍與優勢之敵苦戰5晝夜,終於撕開了敵重兵設防的4道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但紅軍也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渡過湘江後,中央紅軍和軍委兩縱隊,已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

㈣ 湘江戰役起因經過結果

1、時間: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

2、地點:廣西全州縣。

3、主要人物:中央紅軍、國民黨軍。

4、過程: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紅軍在湘江上游廣西境內的興安縣、全州縣、灌陽縣,與國民黨軍苦戰五晝夜,最終從全州、興安之間強渡湘江,突破了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

但是,中央紅軍也為此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部隊指戰員和中央機關人員由長征出發時的8萬多人銳減至3萬餘人。

5、結果:

國民黨敗退,中央紅軍損失慘重。

渡過湘江後,中央紅軍和軍委兩縱隊,已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引起了廣大幹部和戰士對王明軍事路線的懷疑和不滿到達了極點,紛紛要求改換領導。

湘江慘勝直接導致在遵義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史稱「遵義會議」。它是紅軍四處碰壁身處絕境時召開的,從此中國革命一個傑出人物正式登上歷史舞台,標志著中國紅軍翻開嶄新的一頁。

(4)長征搶渡湘江戰役命令擴展閱讀:

在這道命令中,軍委要求紅三軍團將四師、五師主力集中在湘江西岸的桂黃公路及以西地域,界首隻留一個營,這是有其道理的。

軍委兩個縱隊已經部分過江,這兩個縱隊缺乏戰鬥力,如果光華鋪附近的桂軍繞過三軍團陣地攻擊軍委縱隊,後果將不堪設想。為防止這種嚴重局面的出現,紅三軍團必須將防線向西延伸。但這也意味著戰線的延長,界首渡口處於危險之中。

㈤ 紅軍在長征途中經歷的四次著名戰役

紅軍在長征途中經歷的四次著名戰役是:強渡烏江、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湘江戰役。

四渡赤水戰役是遵義會議之後,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處於國民黨幾十萬重兵圍追堵截的艱險條件下,進行的一次決定性運動戰戰役。紅軍強渡烏江江界河渡口的軍事行動,為紅軍贏得了寶貴的休整時間,為中央政治局會議的舉行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突圍以來最壯烈、最關鍵的一仗,我軍與優勢之敵苦戰,終於撕開了敵重兵設防的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 紅軍雖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鎖線,但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強渡大渡河是中國工農紅軍在四川省越西縣安順場渡過大渡河的戰斗,也是長征途中的一次著名戰斗。

(5)長征搶渡湘江戰役命令擴展閱讀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斗,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

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是一部偉大的革命英雄主義史詩。它向全中國和全世界宣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紅軍長征,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長征精神為中國革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㈥ 長征時中央紅軍的湘江之戰的經過是什麼

在軍史上,為了打一仗,像這樣既下軍事命令又下政治指令的情況,太罕見了。在政治指令中,將戰斗的嚴重性說到如此地步,也太罕見了。僅此,即可見當時的危急程度。那時掌握全局的中央的這個感覺是如此,歷史也證明確系如此:犧牲已到最後關頭,生死存亡在此一舉!

在這一天,戰爭空前激烈。國民黨各軍向紅軍各部發起全線進攻,妄圖實現蔣介石下達的「務求全殲,毋容匪寇再度生根」之目的。在覺山鋪的戰斗已白熱化。面對如狼似虎的敵人,紅軍將士以頂天立地的英雄氣概,與之展開肉搏廝殺。前面的戰士倒下了,後面的指揮員頂上去,前仆後繼,用血肉之軀築起屏障,為中央縱隊和後續部隊過江爭取更多的時間。後面的部隊不分白天黑夜,不顧飢餓疲勞,爭分奪秒,急奔湘江渡口。浮橋炸斷了,會水的戰士泅渡,不會水的戰士拉著接長的背包繩過江。敵機瘋狂向江中人群掃射,敵彈在搶渡的部隊中炸開。倒下的紅軍不計其數,殷紅的鮮血將碧綠的湘江變成了「赤水河」,烈士的屍體和遺物浮滿江面,順流而淌。此戰之酷,慘不忍睹。

至1日中午,湘江東岸八個師的紅軍有六個師在付出巨大犧牲後過了江。下午,敵軍佔領全部渡口,嚴密封鎖了湘江兩岸。打掩護的包括三個軍團的紅軍後衛部隊無法過江,或被擊散,或被圍殲。其中紅三軍團第六師第十八團,與桂軍三個師激戰兩晝夜,奮力掩護紅八軍團過江後,被桂軍分割包圍,在寧遠陳家背地區與數十倍於己的敵軍作戰,大部壯烈犧牲。六師的另兩個團也傷亡很大,全師基本上不成建制。作為紅軍西征轉移的最後的總後衛隊--紅五軍團第三十四師在沖破桂軍包圍,急行趕到湘江而不能渡河後,師長陳樹湘又率部回征湘南,轉戰江永、江華、道縣,終因彈盡糧絕,寡不敵眾,被敵人截擊、包圍,最後所剩無幾。陳師長本人在道縣負重傷被捕,敵人用擔架抬著他去邀功。他乘敵不備,用手從腹部傷口處絞斷腸子而犧牲,年僅29歲。喪心病狂的敵人沒能得到活供,竟將他的頭顱割下,先後吊在道縣城頭和他的家鄉長沙的城牆上示眾。在湘南打游擊的該師余部100多人,最後也沒擺脫厄運。

湘江之戰,從11月25日中革軍委下達作戰命令,到12月3日中央紅軍後衛部隊被殲,共經歷了九天血戰。紅軍廣大指戰員英勇作戰,拚死斗爭,表現了偉大的獻身精神,在黨史、軍史、戰史上寫下了極其光輝而又慘烈的一頁。

㈦ 湘江戰役簡介資料 湘江戰役國民黨指揮官是誰

湘江戰役——長征中最慘烈的一仗
1934年11月中旬,突圍的中央紅軍跨越敵軍的三道封鎖線,進入湘南的嘉禾、蘭山、臨武地區。這時,蔣介石真正搞清了紅軍戰略轉移的目的地。他任命湘軍頭目何健為「追剿軍」總司令,調動湘軍和桂軍,在零陵至興安之間近300里的湘江兩岸配置重兵,構築碉堡,設置了第四道封鎖線。蔣介石則親率國民黨中央軍周渾元部及部分湘軍在後面追擊。此時的蔣介石躊躇滿志,得意洋洋,以為定能將紅軍全殲於湘江、瀟水之間了。

11月20日,白崇禧見紅軍的一支部隊佔領了湘南的江華,又向廣西恭城奔來,白崇禧同粵軍和湘軍一樣,不願同紅軍硬打而消耗實力,以防紅軍進入本省或被蔣介石吞掉,就借口兵力不夠及防止紅軍南進廣西,在11月21日忽然從興安、全州、灌陽撤兵,使湘桂軍閥聯合防守的湘江防線出現了一個缺口。何鍵為求自保,也不盡快派兵南移接防,致使這130里防線無兵防守達7天之久。

順利通過第四道封鎖線的機會到來了。可惜,紅軍未能抓住這一良機。

11月25日,中革軍委才下達搶渡湘江的命令。紅1軍團先頭部隊於11月27日趕到界首,未經戰斗就佔領了這一渡口,很快控制了界首以北60華里的湘江兩岸。這時軍委縱隊也到達了離渡口不到80公里的灌陽以北的桂岩地區。

剩下的問題就是爭取時間。十萬火急的命令一道接一道。遺感的是,中央軍委縱隊就是加快不了行軍的速度。11月26日,走了8公里;27日,只走了6公里;28日,走了28公里;29日,走了32公里。足足4天,才走到湘江岸邊。最高三人團是想將中央蘇區整個地搬到湘西去。臨突圍前,雇了幾千名挑夫,綁了三千多副挑子,兵工廠拆遷一空,工廠都卸走機器,凡是能夠搬走的值錢的東西都裝在騾子和驢子的背上帶走,組成了龐大的啟方運輸隊。需要七、八個人抬的石印機,需要十幾個人抬的大炮底盤,也捨不得丟下。在山間羊腸小道上行走,這樣的隊伍怎麼能加快行軍速度呢?

11月29日,湘軍和桂軍蜂擁而來,敵人向正在渡江的紅軍發起了進攻。兩岸的紅軍戰士,為掩護黨中央安全過江,與優勢的敵軍展開了殊死決戰。紅軍的阻擊陣地上,炮彈和重磅炸彈的爆炸聲不絕於耳,許多來不及構築工事的戰士們被震昏了,耳鼻出血。裝備單一的紅軍要用血肉之軀抵擋敵人飛機和重炮的狂轟濫炸,戰斗的殘酷可想而知。但「保衛中央縱隊安全渡江」的口號仍響徹在陣地上空。

12月1日,戰斗達到了白熱化程度,敵人對我發動了全線進攻,企圖奪回渡口,殲我於半渡中。這是生死存亡的一戰,是意志的較量。狹路相逢勇者勝。紅軍將士硬是用刺刀、手榴彈打垮了敵軍整連、整營的一次次進攻,湘江兩岸灑下了無數紅軍將士的鮮血,渡口始終牢牢地掌握在紅軍手中。至當日17時,中央機關和紅軍大部隊終於拚死渡過了湘江。

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突圍以來最壯烈、最關鍵的一仗,我軍與優勢之敵苦戰,終於撕開了敵重兵設防的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

紅軍雖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鎖線,但付出了巨大的代價。5軍團和在長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國際師損失過半,8軍團損失更為慘重,34師被敵人重重包圍,全體指戰員浴血奮戰,直到彈盡糧絕,絕大部分同志壯烈犧牲。渡過湘江後,中央紅軍和軍委兩縱隊,已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

湘江一戰,是紅軍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慘敗。血的事實,宣告了「左」傾教條主義軍事路線的徹底破產,使廣大紅軍指戰員對王明路線的懷疑、不滿以及積極要求改變領導的情緒,達到了頂點。

㈧ 湘江戰役 時間 地點 主要人物 詳細過程 結果

1、時間: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

2、地點:廣西全州縣。

3、主要人物:中央紅軍、國民黨軍。

4、過程: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紅軍在湘江上游廣西境內的興安縣、全州縣、灌陽縣,與國民黨軍苦戰五晝夜,最終從全州、興安之間強渡湘江,突破了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

但是,中央紅軍也為此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部隊指戰員和中央機關人員由長征出發時的8萬多人銳減至3萬餘人。

5、結果:

國民黨敗退,中央紅軍損失慘重。

渡過湘江後,中央紅軍和軍委兩縱隊,已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引起了廣大幹部和戰士對王明軍事路線的懷疑和不滿到達了極點,紛紛要求改換領導。

湘江慘勝直接導致在遵義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史稱「遵義會議」。它是紅軍四處碰壁身處絕境時召開的,從此中國革命一個傑出人物正式登上歷史舞台,標志著中國紅軍翻開嶄新的一頁。

(8)長征搶渡湘江戰役命令擴展閱讀

湘江戰役的戰爭評價:

湘江戰役雖然粉碎了國民黨軍圍殲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但也是中央紅軍長征後損失最大的一次作戰行動。

連同前3次突破封鎖線的損失(包括非戰斗減員),中央紅軍渡過湘江後由長征開始時的8.6萬餘人銳減為3萬餘人。這是"左"傾冒險主義領導者實行逃跳主義所造成的嚴重惡果。

此戰之所以能夠保重紅軍主力部隊渡過湘江,是因為紅軍指戰員在作戰中具有高度的政治熱情和英勇的獻身精神,阻止住了敵人的進攻。

此戰之所以遭受了如此重大的損失,則主要是因為"左"傾冒險主義領導者沒有充分發揮紅軍的長處,部隊在行動中仍要背負著"壇壇罐罐"行軍,行動遲緩,戰略戰術指導上更是存在著嚴重錯誤。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湘江戰役

閱讀全文

與長征搶渡湘江戰役命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把蘋果的視頻傳到安卓手機 瀏覽:612
介面伺服器怎麼使用 瀏覽:62
蘋果怎麼實現安卓全面屏手勢 瀏覽:977
拳皇97最強宏命令 瀏覽:921
linux安裝svn查看 瀏覽:850
內置函數計算絕對值python 瀏覽:88
千聊免費課程可以重新加密嗎 瀏覽:507
python能代替php嗎 瀏覽:252
phpexcel樣式 瀏覽:265
安卓手機有沒有什麼軟體可以阻止彈廣告的 瀏覽:306
linux區域網搭建伺服器 瀏覽:690
python編譯器mac 瀏覽:293
windows的doc命令 瀏覽:463
nfc全加密門禁卡 瀏覽:636
身份信息被加密 瀏覽:482
我的鹽城app怎麼添加不了家庭成員 瀏覽:493
php商城並發 瀏覽:348
熊貓繪畫app怎麼做出大佬的筆刷 瀏覽:603
雲存儲伺服器知識 瀏覽:461
伺服器cpu是什麼指令集 瀏覽: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