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武則天是怎麼讓百花齊放的
一、唐時,一個冰封大地的寒冷天氣,武則天到後苑遊玩,只見天寒地凍,百花雕謝,萬物蕭條,心裡十分懊惱:若一夜之間,百花齊放,該多好,以我堂堂武則天之威,想那百花豈 敢違旨!想到這,她面對百花下詔令道:「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催!」。
武則天詔令一出,百花仙子驚慌失措,聚集一堂商量對策。有的說:「這寒冬臘月要我們開花,不合時令,怎辦到?有 的說:「武後的聖旨怎麼違背呢?不然,一定會落個悲慘的下場;」眾花仙默然,她們都目睹過武則天「順我者昌,逆我者 亡」的種種行為,怎麼辦呢?第二天,一場大雪紛紛揚揚從天而降,盡管狂風呼嘯,滴水成冰,但眾花仙還是不敢違命。只見後苑中,五顏六色的花朵真的頂風冒雪,綻開了花蕊。武則天目睹此情此景,高興極了,突然,一片荒涼的花圃映入眼 簾,武則天的臉一下子沉了下來「這是什麼花?怎敢違背朕的聖旨?」大家一看,原來全是牡丹花。武則天聞聽大怒:「馬上把這些膽大包天的牡丹逐出京城,貶到洛陽去:」誰知,這些牡丹到洛陽,隨便埋入土中,馬上就長出綠葉,開出花朵 嬌艷無比。武則天聞訊,氣急敗壞,派人即刻趕赴洛陽,要一把將牡丹花全部燒死。無情的大火映紅了天空,棵棵牡丹在 大火中痛苦地掙扎,呻吟,然而,人們卻驚奇發現,牡丹雖枝幹已焦黑,但那盛開的花朵卻更加奪目。牡丹花就這樣獲得了「焦骨牡丹」的稱號,牡丹仙子也以其凜然正氣,被眾花仙擁戴為「百花之王」。從此以後,牡丹就在洛陽生根開花,名甲天下。
二、延伸:
史書上記載是有這個事情.歷史專家也認為極有可能是真事.原因如下:
1、武則天要在寒冬看百花齊放並不是想看花,而是要樹立自己的威信,主要是看人。
2、這些花應該是溫室培養的.武則天早有預謀,命令百花齊放的目的就是要讓不服從她的官員和百姓相信她本人是彌勒轉世,連花王都必須聽從。
3、武則天下了命令,地方官員做的面子工程。
關於此事,另有一說:武則天稱帝,朝中裴炎、徐敬業合謀起事。後徐敬業在揚州造反,裴炎寫密信給徐敬業,被人告發,信中只有「青鵝」二字,被武則天識破是拆字謎「十二月,我自與」,意即徐敬業十二月發兵,裴炎內應。武則天便設計在游上苑前把政敵一舉殲滅。「明朝游上苑……」表面上是武則天命令百花齊放,實際上是暗中下達行動命令。但《資治通鑒》認為「青鵝」一事,是「當時構陷(裴)炎者所言,非其實也」。
⑵ 武則天醉酒後,寫詩命令百花開放,百花就開了。
這是個傳說.
傳說,天授二年臘月初一,西京長安雪紛飛,武則天飲酒作詩,乘興醉筆寫下沼書:"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百花懾於此命,連夜開放,獨牡丹不違時令,閉蕊不開。武則天盛怒之下,將牡丹貶出長安,發配洛陽,並施以火刑。牡丹遭此劫難,體如焦炭;卻根枝不散,在嚴寒凜冽挺立依然,來年春風勁吹之時,花開更艷,被譽為"焦骨牡丹"。
⑶ 武則天百花齊放的故事
武則天百花齊放的故事出於鏡花緣。臘月的一日,武則天突發奇想,天下之人無一不聽我之號令,那麼百花也得遵我所旨了。於是乎下了一道聖旨「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次日,果然奇跡發生,上苑百花齊放了。
⑷ 武則天當年怎麼讓百花開放的
《鏡花緣》中描寫,武則天酒醉後認為百花應和自己的意願,隨著梅花來討朕的歡喜,不敢不遂朕心所欲,於是到群芳圃,卻沒有百花齊開,一個小太監建議武則天再親自下一道御旨,於是武則天醉筆草草寫了四句: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催。然後吩咐太監拿去蓋上御印,到上林苑張掛。然百花仙子卻並不在仙洞中,於是百花匆匆忙忙去開花了,只是牡丹還在尋找百花仙子,沒去開花。武則天挑出花圃中半數牡丹,把枝梗炙枯,一個時辰不到,牡丹也開花了。
⑸ 武則天命百花齊放真還是假
【壹、武則天命百花齊放】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有一天,她在皇宮內的閣樓里,喝酒吟詩作樂。
這時候正值冬天最冷的時節,只見白雪紛飛,武後已喝得幾分醉意,興致正濃時,忽然聞到一陣陣的撲鼻清香,她不禁抬頭往外一看,原來是庭前的臘梅綻開了。
武後高興的吩咐宮女說道:「臘梅一定是知道我正在喝酒作樂,所以殷勤的來助我的興,你們去給她們通通掛上紅綾金牌吧!我和公主要到群芳圃和上林苑去賞花!那些花知道我平常最喜歡她們,一定也都開放了,現在就立刻備車前往吧!」
太平公主在一旁勸母親不要去,可是武後喝醉了,哪裡還能聽得進去呢?大家只得侍候武後,來到群芳圃。
果然,在這麼冷的冬天,除了臘梅、水仙、天竺、迎春花外,哪裡還能看到什麼別的花開呢?這可把武後的酒意都羞醒了!
這時,來了一個小太監向武後報告說:
「大概花仙們還不知道您要來賞花哩!所以沒有趕得及開放,我已向她們說了您的旨意,如果您能夠親自下一道聖旨,明天它們自然都會開花的。」
武後想了一想,覺得有道理,於是就寫了四句話,意思是說:
「明天早上我要來此賞花,馬上讓春天知道,花兒們必須連夜綻放,不可以等早晨的風來催你們。」太監就把御旨高高的掛了起來。
公主和大家都暗暗覺得好笑,明天將會是什麼樣兒的光景呢?
這下子,群芳圃和上林苑裡的花仙們,可緊張起來了。
她們為什麼緊張呢?因為她們聽到地上的女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要她們百花齊放呢!這可如何是好?各種花開的時令都不對呀!可是皇帝的命令怎可違抗?於是她們齊聚在天上百花仙子的仙洞中,吱吱喳喳的商量著;但是專門負責她們開花的主人—百花仙子卻不見了!
聖旨誰來接?誰來下令她們開花?她們要不要開花呢?大家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全都趕緊分頭找百花仙子去了。可是,天上的仙洞那麼多,什麼百草仙子、百榖仙子……都找過了,就是找不著!誰都沒想到,此時百花仙子正悠哉的和麻姑下棋呢!
於是有的花仙說:「我們一定得等候百花仙子的命令。」
有的花仙說:「我們道行淺、身分卑微,不開花的責任可擔待不起;既然找不到仙子,時辰又快到了,看來我們只好先去開花了!」
又過了一會兒,還在等候的花兒,眼見仍然沒有音訊,太陽又快升起了,也只好趕緊去開花。
最後,剩下牡丹花仙獨自到處尋找百花仙子,一直到辰時才回到洞中,她看到依然只有兩個女童在看守仙洞,沒法兒可想了,最後也只好趕去開花。
武後一早起來,太監就來報告:
「早上各處群芳大放。」
武後高興極了,立刻召來公主,吃過飯就到上林苑賞花去了。
只見百花齊放,一時萬紫千紅、爭妍斗艷,好一幅初春的景象;但是看到數千株牡丹花,卻沒有開放,武後不禁大怒道:
「牡丹是花中之王,竟敢不遵旨?平日我待她們那麼好,冬天圍起布幔避寒霜,夏天架冷篷為她們遮太陽,三十年來都如此,現在竟然不顧我的恩情!」
公主連忙說道:「恐怕是她們的花朵較大,不易開放,您就再寬限半日吧!」
武後說:「既然你替她們求情了,我就再給她們兩個時辰,如果到時仍未開花,就不能怪我了。」並吩咐太監:
「現在你們燒一千盆炭火,侍候牡丹開花,如果還不開花,就把牡丹全部燒掉讓她絕種吧!」
當大家正熱烈的在賞花、品花,談論著百花的時候,宮女急匆匆的來報告說:
「牡丹花已含苞,馬上就要開了。」
武後說:「那就把火盆撤走吧!」
她的怒氣總算消了,但仍是有些不快,她又命令說:
「將皇宮內所有的四千株牡丹,全都貶送到洛陽去!我不想再看到她們了。」
回答者:超級夢幻1224 - 助理 二級 5-7 08:51
武則天有《臘日宣詔幸上苑》詩雲:
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這首詩後來流傳為一個故事,說武則天於某年冬遊上苑,令花神催開百花,花神奉旨,百花齊放,唯牡丹傲骨,獨不奉詔。武後大怒,貶之洛陽,「故今言牡丹者,以西洛為冠首。」(高承:《事物紀原》卷十《牡丹》)。案此詩寫於691年,是武則天建立「武周」的第二年,《全唐詩》於此詩題解雲:「天授二年,臘,卿相欲詐稱花發,請幸上苑,有所謀也,許之。尋疑有異圖,乃遣使宣詔雲雲。於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異。後托術以移唐祚。此皆妖妄,不足信也。」此說較為可信,所謂今花神催開百花,乃出於政治宣傳的需要,實先有所布置。
回答者:合理傾銷 - 童生 一級 5-7 09:56
這肯定是假的。花是沒有敢管的。
回答者:2469229 - 魔法師 四級 5-7 10:04
瞎掰的。
回答者:yuzhu5566 - 秀才 三級 5-7 11:20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有一天,她在皇宮內的閣樓里,喝酒吟詩作樂。
這時候正值冬天最冷的時節,只見白雪紛飛,武後已喝得幾分醉意,興致正濃時,忽然聞到一陣陣的撲鼻清香,她不禁抬頭往外一看,原來是庭前的臘梅綻開了。
武後高興的吩咐宮女說道:「臘梅一定是知道我正在喝酒作樂,所以殷勤的來助我的興,你們去給她們通通掛上紅綾金牌吧!我和公主要到群芳圃和上林苑去賞花!那些花知道我平常最喜歡她們,一定也都開放了,現在就立刻備車前往吧!」
太平公主在一旁勸母親不要去,可是武後喝醉了,哪裡還能聽得進去呢?大家只得侍候武後,來到群芳圃。
果然,在這麼冷的冬天,除了臘梅、水仙、天竺、迎春花外,哪裡還能看到什麼別的花開呢?這可把武後的酒意都羞醒了!
這時,來了一個小太監向武後報告說:
「大概花仙們還不知道您要來賞花哩!所以沒有趕得及開放,我已向她們說了您的旨意,如果您能夠親自下一道聖旨,明天它們自然都會開花的。」
武後想了一想,覺得有道理,於是就寫了四句話,意思是說:
「明天早上我要來此賞花,馬上讓春天知道,花兒們必須連夜綻放,不可以等早晨的風來催你們。」太監就把御旨高高的掛了起來。
公主和大家都暗暗覺得好笑,明天將會是什麼樣兒的光景呢?
這下子,群芳圃和上林苑裡的花仙們,可緊張起來了。
她們為什麼緊張呢?因為她們聽到地上的女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要她們百花齊放呢!這可如何是好?各種花開的時令都不對呀!可是皇帝的命令怎可違抗?於是她們齊聚在天上百花仙子的仙洞中,吱吱喳喳的商量著;但是專門負責她們開花的主人—百花仙子卻不見了!
聖旨誰來接?誰來下令她們開花?她們要不要開花呢?大家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全都趕緊分頭找百花仙子去了。可是,天上的仙洞那麼多,什麼百草仙子、百榖仙子……都找過了,就是找不著!誰都沒想到,此時百花仙子正悠哉的和麻姑下棋呢!
於是有的花仙說:「我們一定得等候百花仙子的命令。」
有的花仙說:「我們道行淺、身分卑微,不開花的責任可擔待不起;既然找不到仙子,時辰又快到了,看來我們只好先去開花了!」
又過了一會兒,還在等候的花兒,眼見仍然沒有音訊,太陽又快升起了,也只好趕緊去開花。
最後,剩下牡丹花仙獨自到處尋找百花仙子,一直到辰時才回到洞中,她看到依然只有兩個女童在看守仙洞,沒法兒可想了,最後也只好趕去開花。
武後一早起來,太監就來報告:
「早上各處群芳大放。」
武後高興極了,立刻召來公主,吃過飯就到上林苑賞花去了。
只見百花齊放,一時萬紫千紅、爭妍斗艷,好一幅初春的景象;但是看到數千株牡丹花,卻沒有開放,武後不禁大怒道:
「牡丹是花中之王,竟敢不遵旨?平日我待她們那麼好,冬天圍起布幔避寒霜,夏天架冷篷為她們遮太陽,三十年來都如此,現在竟然不顧我的恩情!」
公主連忙說道:「恐怕是她們的花朵較大,不易開放,您就再寬限半日吧!」
武後說:「既然你替她們求情了,我就再給她們兩個時辰,如果到時仍未開花,就不能怪我了。」並吩咐太監:
「現在你們燒一千盆炭火,侍候牡丹開花,如果還不開花,就把牡丹全部燒掉讓她絕種吧!」
當大家正熱烈的在賞花、品花,談論著百花的時候,宮女急匆匆的來報告說:
「牡丹花已含苞,馬上就要開了。」
武後說:「那就把火盆撤走吧!」
她的怒氣總算消了,但仍是有些不快,她又命令說:
「將皇宮內所有的四千株牡丹,全都貶送到洛陽去!我不想再看到她們了。」
這肯定是假的。花是沒有敢管的。
⑹ 武則天令百花嚴冬齊放是否真有其事
武則天令百花嚴冬齊放確有其事。
據《唐詩紀事》記載:天授二年臘月,即武則天稱帝的第二年,有些大臣意圖謀反,便詐稱百花盛開,請武則天駕臨上苑賞花。
武則天開始時應允此事,但很快便察覺出異圖。她將計就計,一氣呵成了雄渾壯闊的催花詩《臘日宣詔幸上苑》。
寫完後,武則天將此作為詔書,派遣使者前往上苑宣詔,以告知花神。果不其然,臘八節凌晨,名貴花種遍布上苑,一夜之間接連開放。
(6)聊齋武則天命令百花齊開擴展閱讀:
對於武則天,從唐代開始,歷來有各種不同的評價。唐代前期,由於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孫,並且儒家正統觀念還沒完全占據統治地位,所以當時對武則天的評價相對比較積極正面。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司馬光所主編之《資治通鑒》,對武氏嚴厲批判。程朱理學在中國思想上占據主導地位後。
輕女的輿論決定了對武則天的評價。譬如明末清初的時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評價武則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⑺ 傳說武則天在登基沒多久的一個冬天的晚上下令讓百花盛開,而且真的如她所願了,我想知道這個典故
關於牡丹花的傳說,被李汝珍寫進《鏡花緣》中:
唐朝武則天時期,在冬季的某一日,大雪紛飛,於皇宮後花園中酒後因賞花不成反觀雪的武則天在酒醉時向園中百花下詔令:命次日百花齊放。天上百花之仙因不在府中,未得其詔令,而眾花仙又不敢違天子之命,遂命園中之花第二日早上先後開放,唯獨不見牡丹花開。武則天次日醒來悔於酒醉時下令,恐天子顏面盡失。得報園中百花一夜盡開,大喜,至園中觀之,發現只有牡丹竟敢抗旨,大怒,命將園中牡丹撥出焚之,將城內牡丹花盡數除盡,又命今後牡丹花只能在洛陽生長繁息,不得超越洛陽區域……原來牡丹花仙亦知曉天子所下之令,只因不願私自違反天地所定之戒規,恐亂四季之律,乃立定主意不接旨,勢不向強勢低頭,甘願因此而獲罪,被驅逐城外,只能在洛陽生息。牡丹花仙的行為,一直被人們傳說至今……
⑻ 武則天是怎麼讓長安的百花開花的,但維獨牡丹不開呢
是鏡花緣 資料補充:《鏡花緣》這部小說,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
第一回到第五十回,這是第一部分。這個部分所敘述的:武則天奪取了唐帝國的政權,改國號為周,廢了她的兒子唐中宗,自己做了中國歷史上僅有的一個女皇帝。唐室舊臣徐敬業、駱賓王等起兵,企圖恢復唐帝國,但全部失敗。一天,在殘冬大雪嚴寒的氣候里,武則天乘醉下詔,要百花齊放。總管百花的女神,名百花仙子,其日恰好出遊,不在渭府。眾花神無從請示,只好開花。上帝因百花仙子並未奏聞,竟然「任昕部下,呈艷於非時之候,獻媚於世主之前」,於是把百花仙子和其他九十九位花神,都貶降凡塵。百花仙子降生為秀才唐敖之女,取名小山。唐敖進京應試,中了探花,誰知卻因當初曾和徐敬業等結拜為異姓弟兄,經人告發,致被革去探花,仍然降為秀才。唐敖受了這個打擊,對世事感到消極。他的妻弟林之洋,一向跑海外經商,恰好這時又要跑一趟。於是唐敖就和他結伴同行,想借游覽來抒散郁悶。一路上,經過了許多國家,見識了許多奇風異俗、奇人異事和神怪的草木蟲魚鳥獸。後來唐敖吃到了「仙草」,「入聖超凡」,進入小蓬萊山上,再沒有回家。唐小山得到父親失蹤的消息,就逼著林之洋帶領她到海外去尋訪,按照上次路線,遍歷艱險,終於未見。走到小蓬萊,從一個樵夫的手中得到唐敖的信,信中要她改名「唐閨臣」,約她中過才女,再行相聚。山上有泣紅亭,亭中有碑,上鐫一百名花神所主管的花名和降生人世後名姓,從「司曼陀羅花仙子第一名才女蠹書蟲史幽探」起,到「司百合花仙子第一百名才女一卷書畢全貞」止。其中有「司百花仙子第十一名才女夢中夢唐閨臣」。每人名下,都注有事跡。唐閨臣就把碑文全部抄下,上船回國。
第五十一回到第一百回,是第二部分。這個部分敘述的:武則天開科考試才女,錄取了一百人,名次恰如泣紅亭中碑文所載。才女們舉行了多次慶祝的宴會,在宴會中,表演了「書、畫、琴、棋,醫、卜、星相,音韻、演算法,……還有各樣燈謎,諸般酒令,以及雙陸、馬吊,射鵠、蹴球,鬥草、投壺,各種百戲之類」。後來分別散去。唐閨臣再去小蓬萊尋父,也入山不返。這時候,徐敬業、駱賓王等人的兒子,和劍南節度文芸聯合一起,起兵反對武則天。才女中章蘭英等數十人,因夫妻、姻親關系,參加軍中,有殉難而死者。終於大軍打破了武家軍的酒、色、財、氣四座關,武則天失敗,唐中宗復辟,仍尊武則天為「則天大聖皇帝」。武則天又復下詔,宣布明年仍開女試,並命前科錄取的才女重赴「紅文宴」。全書到此結束。
《鏡花緣》是清代小說家李汝珍的代表作品,李汝珍花了10年心血才完成的。《鏡花緣》一書徵引浩博,學問涉及琴、棋、書、畫、醫、卜、星相、燈謎等。在小說中「論學說藝,數典談經」,同時還包含了新穎的思想和新奇的想像,在我國小說史上占據一席之地。
武則天廢唐改周時,一日,天降大雪,她因醉下詔百花盛開,不巧百花仙子出遊,眾花神無從請示,又不敢違旨不尊,只得開花,因此違犯天條,被劾為「逞艷於非時之候,獻媚於世主之前,致令時序顛倒。」於是上帝就把百花仙子貶到人間。
進花仙子托生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唐敖赴京趕考,中得探花。此時徐敬業起兵討閥武則天,有奸人陷害唐敖說他與徐敬業有結拜之交,被革去功名。唐敖對仕途感到灰心喪氣,便隨妻北林之洋、舵工多九公出海經商。
他們路經30多個國家,見識了各種奇人異事、奇風異俗,並結識由花仙轉世的女子,後唐敖入小蓬萊山求仙不返。在「君子國」商人收低價討好貨,國王嚴令禁止臣民獻珠寶,否則燒毀珠寶並治罪;「大人國」的腳下有雲彩,好人腳下是彩雲,壞人腳下是黑雲,大官因腳下的雲見不得人而以紅綾遮住;「女兒國」里林之洋被選為女王的「王妃」,他被穿耳纏足;在「兩面國」里的人前後都長著臉,每個人都有兩個面孔,前面一張笑臉,後面浩然巾里藏著一張惡臉,這些人都虛偽狡詐;「無腸國」里的人都沒有心肝膽肺,他們都貪婪刻薄;「豕喙國」中的人都撒謊成性,只要一張嘴,就都是假話,沒有一句是真的;「跂踵國」的人僵化刻板。
他的女兒唐小山思念父親心切,逼林之洋帶她出海尋父,游歷各處仙境,來到小蓬萊,從樵夫那得到父親的信,讓她改名「閨臣」,去赴才女考試,考中後父女再相聚。唐小山改名唐閨臣回國應試,武則天開科考試才女,錄取百人,一如泣紅亭石碑名序。才女們相聚「紅文宴」,各顯其才,琴棋書畫,醫卜音算,燈謎酒令,人人論學說藝,盡歡而散。
唐入小蓬萊山尋父不返。此時徐敬業、駱賓王等人的後代又起兵反周,攻破長安城外武家軍的酒、色、財、氣四關,擁立中宗復位,武則天仍被尊為「大聖皇帝」,她又下詔,明年仍開女科,並命前科百名才女重赴「紅文宴」。唐小山又去參加「紅文宴」。
鏡花緣 作者:李汝珍(1763-1830年)
《鏡花緣》是一部與《西遊記》、《封神榜》、《聊齋志異》同輝璀燦、帶有濃厚神話色彩、浪漫幻想迷離的中國古典長篇小說。作者清代著名小說家李汝珍以其神幻詼諧的創作手法數經據典,奇妙地勾畫出一幅絢麗斑爛的天輪彩圖。
作者李汝珍,自小多才多藝,曾寫了一本音韻方面的書,叫「音鑒」。可是他一直不得志,最後花了十幾年的時間,才寫成這本「鏡花緣」。
鏡花緣共一百回,它的背景故事,交錯著唐代武則天女皇的事跡,百花仙子的譴降人間,及秀才唐敖在海外遇的奇人怪事……種種經歷寫成。
小說中,不得志的主角——唐敖——隨著大舅子遍游海外諸國,其中到處所見都是奇風異俗,甚有勸世意義又富奇想,讀來輕松風趣,使人能領略作者的用心。
其中夾雜忠君、孝親、友情等思想。最值得一提的是能在舊式男性中心社會中,宣揚女子才學,伸張女權,提出女性問題。他批評社會的丑惡面,也以描寫游歷諸國的見聞,呈現了人性的詼諧及諷刺,甚具社會及教育價值。
⑼ 武則天一紙召書令百花齊放
鏡花緣 作者:李汝珍
武則天怒貶牡丹的故事雖然人人都知道,為了文章的連貫性,這里還是要敘述一下。根據《鏡花緣》第四回「吟雪詩暖閣賭酒 揮醉筆上苑催花」以及第五回「俏宮娥戲誇金盞草 武太後怒貶牡丹花」的記載,事情是這樣的:
有一天武則天邊賞雪,邊與上官婉兒賭酒吟詩。上官婉兒做「雪」詩一首,武則天就喝一杯酒。喝著喝著,忽然有清香撲鼻而來,原來是臘梅開了,武後不覺龍顏大悅並異想天開地認為,園中各花也應該跟臘梅一樣為她開放,便吩咐備輦,准備與公主一起去賞花。這時公主說:「花卉開放各有其時,現在又不是春天,怎麼會有花開呢?臘梅原是冬花,這時開很正常。」公主是個明白公主,知道自然是有時有序的。可武後不聽這一套,覺得自己是「聖天子百靈相助」 ,奪人工挽造化不成什麼問題。
當然殘酷的現實給了這位認為人定勝天的同志一記響亮的耳光。幸虧有會來事的太監,這么給武後圓場:「據奴婢看來,大約眾位花仙還不曉得萬歲要來賞花,所以未來伺候。剛才奴婢已向各花宣過聖意,倘萬歲親自再下一道御旨,明日自然都來開花了。」於是武後提筆寫下四句:
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催。
剩下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第二天一起來,各處群花大放,真是錦綉乾坤,花花世界。仔細看去,只有牡丹含苞未開。於是武後大怒,認為她平時對牡丹最厚,牡丹卻如此負恩,在用炭火炮烙之後更傳令將牡丹貶去洛陽。「所以天下牡丹,至今惟有洛陽最盛。」
這個故事很可疑。能以詩佐酒,武後絕對是雅人一個,怎麼想像她會做出炮烙牡丹這等焚琴煮鶴之舉?而且武後最愛洛陽,把牡丹送去洛陽也算不得進了冷宮。就算以上兩點都不足為奇,冬天百花遵從皇上之令而盛開總不像真的吧,太違反自然規律了。
翻翻龍袤的《全唐詩話》,裡面是這樣說的:「天授二年臘,卿相欲詐稱花發,幸上苑,許可,尋復疑之。先遣使宣詔曰:『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於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異。後托術以移唐祚,此皆妖妄,不足信也。」
原來如此。天授二年(公元691年)臘月,一些大臣們詐稱百花開放,請武後到上苑賞花。武後同意了,後來又懷疑其中有詐,於是先派使臣宣詔(也就是讀了那首詩)。結果第二天早上果然滿園子名花盛開,群臣拜服,都相信武則天果然可以驅使花神,乃真命天子。龍袤認為是武則天使用了某種異術,達到其轉移唐祚的目的。
據說《鏡花緣》便是根據這一段得來的構思。如果這一記載屬實,那麼可以猜斷的是,武則天使用的大概是「堂花術」,也就是現在很普通的溫室栽培法。
關於堂花,記載很多,說法也有幾種。
歷史上最早的溫室可能出現在秦朝。那還是秦始皇時代的某個冬季,曾經收獲了據說是在驪山種植的瓜果。
明確的記載出現在漢代。《漢書·召信臣傳》載:「太官園種冬生蔥、韭菜茹,覆以屋廡,晝夜燃蘊火,待溫氣乃生。」這是漢元帝時的事。晉王嘉《拾遺記》說,「漢興至哀、平、元、成,尚宮室,崇苑囿,孝哀廣四時之房」, 這種「四時之房」也應是溫室設施。「言火其下,使土氣蒸發,郁暖而養之,強使先時成熟也。」(王先謙《後漢書集解》引《通鑒》胡注)
唐朝時內宮的園圃中使用溫泉灌溉,唐還設立了「溫湯監」這一專門的機構來負責此事。
到了宋朝,出了個育花能手馬塍,暖房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南宋周密的《齊東野語》卷十六專門有一條「馬塍藝花」,記載得很清楚:
「馬塍藝花如藝粟,橐馳之技名天下。非時之品,真足以侔造化,通仙靈。凡花之早放者,名曰堂(或作塘)花。其法以紙飾密室,鑿地作坎,緶竹置花其上,糞土以牛溲硫黃,盡培溉之法。然後置沸湯於坎中,少候,湯氣薰蒸,則扇之以微風,盎然盛春融淑之氣,經宿則花放矣。若牡丹、梅、桃之類無不然,獨桂花則反是。蓋桂必涼而後放,法當置之石洞岩竇間,暑氣不到處,鼓以涼風,養以清氣,竟日乃開。此雖揠而助長,然必適其寒溫之性,而後能臻其妙耳。」
堂花術就是在用紙糊的房子里,土中加以牛溲馬尿以及硫磺來增加土壤肥力,同時地上開溝,溝里放進熱水,熱氣騰上來屋裡溫度得到提升,這樣花卉會提前開放。
清《日下舊聞考》:「京師臘月即賣牡丹、梅花、緋桃、探春諸花,皆貯暖室,以火烘之。所謂唐花,又名堂花也。其法自漢即有之。漢世大官園冬蔥韭菜茹覆以屋廡,盡夜然熅火得溫氣,諸菜皆生。召信臣為少府,謂此皆不時之物,有傷於人,不宜供奉,奏罷之。唐人詩曰:「內園分得溫湯水,二月中旬已進瓜。」亦是此法。
這里出現了「唐花」的說法。
通常的看法是,寫作唐,則與加溫有關,唐又通煻,而煻則為灰中的火,這種火適合於慢慢加溫。寫作堂,則見「馬塍藝花」一節,它與屋子有關。
然而,清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唐花》這樣說:「凡賣花者,謂熏治之花為唐花。」唐花因其以暖氣薰開,故也叫薰花,又叫課花。後面他還說:「每至新年,互相饋贈。牡丹呈艷,金橘垂黃,滿座芬芳,溫香撲鼻,三春艷治,盡在一堂,故又謂之堂花也。」 是另一種解釋。
北京中山公園里有一座唐花塢,就是得名於此。明清時北京的「唐花」盛極一時,豐台附近「居民向以藝花為業」。
據明代《帝京景物略》載:「右安門外南十里草橋,惟冬花支盡三季之種,坯土窖藏之,蘊火坑晅之,十月中旬,牡丹已進御矣!」明末徐光啟這樣寫道:「今京師窖藏菜果,三冬之月,不異春夏。亦有用法煨藝,令冬月開花結蓏者。」
清詩有雲:「天桃郁李杏花天,暖窖熏籠自隔年;才得一枝傾國色,豪家不惜買千錢。」可見當時溫室培植的名花異卉風行一時,價值很高。
據《燕京歲時記》載:「兩廟花廠尤為雅觀。至於春花中如牡丹、海棠、丁香、碧桃之流,皆能於嚴冬開放,鮮艷異常,洵足以巧奪天工,預支月令。」
由以上種種可見,《鏡花緣》里提到的百花隆冬開放也不是什麼太奇怪的事。武則天手下一定有懂得花卉培養技術的專門人才,他們成功地使用了堂花術。我先前嘲笑武則天竟是錯了,原來人定勝天是可以這樣實現的。利用先進的知識蒙騙愚昧的大臣,這種權謀使得倒也不壞。而且,對比以前各位採用那些詩讖啊順口溜啊等等不入流的常規手法,武則天這個玩得比較高級,形式也比較新穎。什麼斬白蛇啊吞龍涎啊屁股上長黑痣啊,都是一些莫須有的事情,說不清也瞧不著,估計誰都是半信半疑。武則天號令百花可是公開表演,技術含量那是相~當的高,不得不說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性皇帝確實有著非凡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