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程序命令 > 蔣介石下命令

蔣介石下命令

發布時間:2022-09-11 02:44:33

① 五千箱國寶被老蔣運往台灣,遺忘在一個山村,後來怎樣了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中國人民創造了許多有價值的東西,有許多珍貴的文物也流傳下來。進入近代以後的中國落後於世界潮流,一直是西方資本主義列強欺辱的對象。

在這期間,有許多的文物被以各種方式帶到了國外。抗日戰爭爆發後,日本軍隊在中國境內燒殺搶掠損壞了大量文物,好不容易等到抗戰結束,這些保留下來的文物也有許多都沒有得到妥善的處理。

國民黨退守台灣帶走大量文物

蔣介石在退守台灣之時,就已經看到了台灣的地域面積狹小、自然資源短缺等現狀,因此他肯定不可能兩手空空地到台灣地區發展。


歷經磨難,終於得到妥善安置

到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國民政府的高層都已經換了好幾批了,他們才想起了那些從大陸帶過來的文物。

他們把這些已經蒙塵的文物從久未開啟的倉庫中取了出來,將這些文物一一分類清點整理,將一些已經損壞的文物做好修繕工作,之後他們派人修建了一個博物館,把將近五千箱的文物都送進了這個博物館中。這些價值連城的文物在歷經了將近半個世紀的漂泊之後,終於得到了妥善的處理。

② 九一八事變中不抵抗命令到底是誰下達的

九一八事變中不抵抗命令是張學良下達的。

1931年9月18日晚22時20分左右,日軍一個小分隊在柳條湖南滿鐵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葯,炸毀了一小段鐵路,並將3具身穿東北軍士兵制服的中國人屍體放在現場,作為東北軍破壞鐵路的證據。日軍隨後開始襲擊東北軍北大營。

張學良在《雜憶隨感漫錄》(圖為手稿)中講道:約在十點卅分許,來人報告沈陽有長途電話,榮參謀長請我說話······榮對我說:有日本鐵道守備隊約一中隊,向我北大營營團射擊,日本附屬地的日本駐軍亦集結活動。

張學良凌晨一時即召集東北軍高級將領召開緊急會議。張表示:「我們避免沖突,不予抵抗,如此正可證明我軍對他們的進攻,都未予以還擊,更無由我方炸壞柳河溝路軌之理,以免兵連禍結,波及全國。」

③ 為什麼國民政府要消滅新四軍

為了限制和消滅中國共產黨及其武裝。

皖南事變的發生,原因有以下幾點:

1、在抗日戰爭中限制和消滅中國共產黨及其武裝,是國民黨的既定方針,是第二次國內戰爭的延續

1937年夏,日本軍國主義者發動的全面侵華戰爭,危及到整個中華民族的生存,終於把國民黨和共產黨兩個老對手帶到了守土抗戰的同一條船上,國共兩黨分別調整了各自的政策,達成統一合作協議,共渡劫難。

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國民黨軍在正面戰場節節阻敵,八路軍和新四軍則迅速開赴敵後作戰,配合正面戰場。兩個戰場互相配合、互相依存,分別牽制著大量日軍,使日本侵略者處於腹背受敵的境地。

國民黨當局對八路軍、新四軍也屢有嘉勉,正如陳毅所說:「上峰前後嘉獎電文數十餘通,即顧祝同、上官雲相等亦俯首帖耳,甘拜下風,屢電馳賀者再,此固事實之昭然,非可以浮詞粉飾者也」。

但是,對抗戰中日益發展壯大的中共武裝,蔣介石始終心存忌憚,不斷謀劃對策,不僅縱容一部分頑固反共勢力製造磨擦,而且積極籌劃和鼓動更大規模的反共行動。蔣介石當初同意實行第二次國共合作,完全是形勢所逼,大勢所趨。

2、國民黨自始至終處心積慮要瓦解和消滅心頭之患新四軍

新四軍的前身是在主力紅軍長征後,繼續留在當地堅持革命斗爭的南方八省紅軍游擊隊。全國抗戰爆發後,根據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通過與國民黨談判,將南方各省(瓊崖地區除外)的紅軍游擊隊統一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新四軍深入敵後,發動群眾,開展長江兩岸的游擊戰爭,相繼建立了蘇南、皖南、皖中、皖東、皖東北、豫皖蘇等抗日根據地,並先後成立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和江南指揮部。

到1939年底1940年初,新四軍已基本上完成了在大江南北進行戰略布局的任務。新四軍成立之初,國民黨看新四軍比較弱小,將主要力量用以對付在北方的八路軍,對新四軍主要是政治上的腐蝕拉攏和軍事上的限制、壓迫,軟硬兼施,企圖瓦解和搞垮這支部隊。

3、當時的國際國內形勢給蔣介石的軍事冒險行動提供了有利條件

全國抗戰之初,國共兩黨的關系是比較融洽的。但武漢、廣州淪陷後,日軍停止了對正面戰場的戰略進攻,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國民黨當局對中共的態度隨之發生變化,國共關系由合作為主轉向磨擦為主。這時,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重要時期。1940年,德、意、日三國正式結成軍事同盟,同英美各國的矛盾進一步激化。

為了牽制日本南進,英美政府加強了對中國抗戰的援助(如開放滇緬路等),這對國民黨親英美派是一個巨大的鼓勵和刺激,更增強了其完全依靠英美抗日的幻想。蔣介石認為,「抗戰必勝之局已定矣」。

4、曹甸戰役只是皖南事變爆發的導火線

1940年華中新四軍發動對國民黨頑軍韓德勤部的攻擊戰,它是華中新四軍、八路軍總指揮部成立後指揮的首次戰役,也是新四軍武裝開辟寶應的第一仗。陳毅作為華中總指揮部代總指揮親自指揮了這一重要戰役。

在曹甸之戰中,新四軍、八路軍以2000餘人的傷亡,殲韓頑8000餘人,雖然由於諸多原因未能達到佔領曹甸的目的。但新四軍在戰略上獲得了重大勝利,佔領了平橋、涇河,勾通了與皖東的聯系。

當時蔣介石調動軍隊,企圖將新四軍全部壓到長江以南,割斷新四軍與八路軍的聯系,先「剿」滅新四軍。而中共針鋒相對地採取了措施,結果新四軍江北部隊是越「剿」越多,不但沒有被壓迫南下,其蘇南主力反而北上了。

新四軍與八路軍的聯系不但沒有被割斷,反而聯系得更緊了。對新四軍江北部隊,蔣介石重兵壓境,但一下子又難以得逞,只好選擇勢孤力單的新四軍皖南部隊,作為首先「剿」滅的對象。

(3)蔣介石下命令擴展閱讀:

「皖南事變」的影響:

中共中央提出在政治上取攻勢、在軍事上取守勢,堅決擊退國民黨頑固派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正確方針。周恩來領導南方局在重慶,對國民黨頑固派從政治上和宣傳上進行了猛烈反擊。

周恩來為《新華日報》題寫「為江南死國難者誌哀!」「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題詞,對國民黨頑固派進行了有力的聲討。

中共中央軍委還發布重建新四軍軍部,整編全軍,繼續堅持抗戰。共產黨的正義自衛立場,得到了各界人士、民主黨派的同情和支持。

國民黨當局在政治上陷於空前孤立的形勢下,不得不收斂其反共活動。1941年2月,蔣介石公開表示「以後再亦決無剿共的軍事」。第二次反共高潮被打退。

國民黨頑固派製造皖南事變,驚醒和教育了對國民黨抱有幻想的人們,孤立了自身。中國共產黨的堅定立場和維護抗戰大局的態度,贏得了多方面同情,擴大了群眾影響,提高了政治地位。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皖南事變真相辨析

④ 九一八事變假如蔣介石不下不抵抗命令會怎樣

國軍的傷亡會更大,中國共產黨會更早取得全局的勝利並取代國民黨執政。

⑤ 花園口決堤,三省44縣受災,蔣介石一直不敢承認自己下令決河

1938年5月間,日寇攻下徐州後,以三個師團近六萬人的兵力,分路從豫皖蘇魯一帶向西推進,開封告急、鄭州告急、河南危急!

彼時南京失陷,國府遷至武漢,全國已難承受再丟重要城市的代價,國民黨高層雖然在豫東一帶投入重兵抵抗,但仍阻擋不了日軍攻勢,於是在1938年6月炸開鄭州花園口黃河大堤,以泛濫之黃河洪水,阻止日寇鐵蹄西犯。八十多年來,花園口事件到底功過如何,世人評價不一。然而揆諸史料,我們卻發現了一些令人頗為寒心的事實。此事從頭至尾都是在蔣介石命令下進行的,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高層,卻一直在迴避事實、不肯承認。

1938年5月,侵華日軍第十四師團二萬餘人在豫東北強渡黃河,進至商丘民權一線,在內黃集炸毀隴海鐵路,使鄭州、徐州兩大戰略要點之間的聯系被阻斷。

國民黨軍集結了二十五萬人的兵力發起了蘭封戰役,此役中日軍力對比達到12:1,國軍力量上佔有絕對優勢。日軍雖少,但勝在機械化程度高,裝備精良,火力強大。蔣介石為求勝利,親自飛抵鄭州指揮作戰,還把他的得力干將胡宗南、薛岳調到豫東參加會戰。兩軍交戰,各自拿出看家本事一頓拚死搏殺,均付出慘重之傷亡,國軍一度奪取蘭封縣城,形勢看似已向有利方向轉化。

然而戰至5月23日,國軍關鍵時刻掉鏈子的毛病又犯了,據守蘭封的國軍八十八師師長龍慕韓未經上級允許,擅自率兵撤走,致使日寇兵不血刃重入蘭封城。5月28日,第八軍軍長黃傑又上演同樣的戲碼,率軍撤出商丘。兩城失守,豫東門戶大開,開封城無遮無攔地呈現在日寇面前。

日軍隨即以十六四師團入寧陵、攻杞縣,另一個師團從豫北直逼黃河北岸。河南戰局急劇惡化。此前國軍制定的東西包抄合圍日軍計劃破滅,二十五萬人被二萬日軍打得節節敗退,成為抗戰史上一大恥辱。蔣介石自承:(蘭封戰役)在戰史上亦為一大笑柄。

6月6日,日寇攻佔開封,7日,進佔中牟,距鄭州已是咫尺之遙。

至此,國軍已無力再作抵抗,扒開黃河大堤以阻止日寇機械化兵團前進,迅速成為國民黨高層的一致意見。

事實上,以水代兵之議,早在全面抗戰爆發前,就不斷有人提出。

據現有史料,1935年,德國軍事顧問法肯豪森就向蔣介石建議過,黃河為華北最後的屏障,日軍南下之時,可以扒開黃河以增加防禦力。法肯豪森是個外國人,純粹地從軍事上作此建議,沒有什麼政治和道德顧慮,雖然看起來有道理,但蔣介石未作理會。

1938年4月,國民黨重量級人物陳果夫,亦向蔣介石作過分析,說鄭州西北、武陟縣之沁河口,地勢南高北低,若是決開河堤必當引發北岸大洪水。日寇行動慘無人道,極有可能搶先決河淹我豫北。與其這樣,不如預作決河之准備,先下手為強,俾使洪水阻擋北方日軍。自陳氏提出此議後,國民黨高層根據戰局的不斷變化,陸續提出決河阻敵的想法。蔣介石到此終於採納。

決河行動在日寇進占開封之前已經進行,6月1日,國軍駐鄭州的20軍奉命決堤,連試了三次,最後在鄭州花園口成功。

此時河南雖未進入雨季,黃河水量也不是十分大,但堤口一旦潰決,後續源源不斷的河水湧出,立即以沛然莫之能御的威勢,漫卷豫東、皖北,造成一大片汪洋澤國。日寇諸部隊被淹死、困住少量兵力,但終於無法跨越泛濫的河水,暫停對鄭州一線的攻擊。

河決之後,豫東、皖北、蘇北相繼遭受巨大災難,黃泛區數以百萬計的民眾逃離家園。據國府當局統計,被洪水禍及縣市,豫皖蘇三省合計44個。被淹耕地844259公頃,佔三省總耕地數量的24%。死亡人口89萬多,逃亡人口391萬多。受災最重的河南扶溝縣,房屋損失95%,牲畜損失90%,人口由災前的31.5萬降至6.7萬。

如此慘重的損失,不管軍事上達成什麼目的,不管當局政府有多麼忍辱負重,這都是不可原諒的、無法接受的!

國民黨當局根本不敢公開決河的前因後果,生怕招致舉國指責,於是想方設法掩蓋真相,欺瞞世人。

決河之初,薛岳便命令在決口現場的二十軍新八師,將決口現場的小龍王廟、大樹及部分民房,用炸葯炸毀,作出一副剛剛經過激戰的樣子。新八師師長蔣在珍又按薛岳的說法,發出一封電報,說日軍派大批飛機來轟炸我軍,致黃河大堤受損決口。

6月11日,國府中央社發出通訊,說日軍不顧國際法公約,悍然炸毀河南黃河大堤,致使中國人民深陷洪水災難。

6月13日,國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部長陳誠親自出面,舉行記者招待會,向中外記者再次申明,日軍在河南炸開黃河。國際國內對此深信不疑,紛紛聲討日軍暴行。

國民黨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也煞有介事地第一時間向外界宣揚:日寇西犯開封、鄭州,在中牟血戰。因我軍陣地堅固日寇無法突破,故在中牟炸開黃河大堤,以圖淹毀我陣地。

國內外記者得知這一人間慘禍,紛紛提出要求到花園口實地采訪。這一下國軍慌了神,但又不敢拒絕,於是迅速組織新八師造假。造什麼假呢?

一是日軍轟炸前後經過的詳細書面材料(以備記者提問),何時來炸,幾架飛機,何種炸彈,都要與中央社的通稿對上;

二是偽造一個轟炸的現場,又要與書面材料對起來。

三是組織搶堵缺口。為此,新八師搖身一變,由炸堤的執行者,變為搶堵決口的功臣。

這些問題,國軍根本無法解答,要麼一頓顧左右而言他,要麼裝聽不懂不予回答。

盡管國民黨當局多方掩蓋事實真相,但仍然有許多消息泄漏出來。

1938年6月8日,花園口大堤還未完全決口,《申報》香港版便有消息靈通人士,從國民黨高層想方設法打聽到內幕消息,在其當日第二版報道,華軍(指國民黨軍)前線報告,業已證實黃河在開封決口。接下來,9日、10日又已越來越詳細的信息,報道國民黨軍在開封、鄭州一線炸堤決河之事。

此後,民間說法、外國報道,以及日本方面的輿論反擊,都不同程度地指向事實的真相。蔣介石雖已明知決堤的真相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但他嚴令各級不得公開認同各方說法,仍堅持日軍轟炸毀堤的說法。

由於國軍決堤當事人一直守口如瓶,外界傳言始終也沒找到直接證據,故而都是語焉不詳。再加上抗戰正酣,國際國內的注意力很快被激烈的武漢會戰吸引,也就無人再揪著這件事爭論。

後來蔣家王朝敗退寶島,在其官修正史中,仍然未承認花園口事件是國軍所為。

但是奸不瞞天,國軍之中究竟還有一些有良心的人,冒著殺頭的危險,記下了當年決堤的事實。例如當年的二十軍參謀長魏汝霖。此人是花園口決堤事件的直接策劃者,決堤的次年,1939年3月,大概是出於良心上的不安,在日記中將事情的經過詳細地作了記錄。

敗退寶島後,島內也不斷有學者和專家指出當年決堤的疑點,魏汝霖始終保持沉默,不敢說一個字。到了1972年,他突然看到一本由當年國民黨中宣部副部長董顯光撰寫的《蔣總統傳》,其中居然驚人地提及當年花園口決堤,並稱這件事是國軍所為。

這本書經過國民黨當局的認可,系出於官方口徑,已經對當年的事不怎麼避諱了,蔣介石雖然在世,也沒有提出什麼反對意見,算作是默認了。

魏汝霖這才放了心,於是把自己當年的日記,公開發表在《中原文獻》第三期,算作是向世人交待了當年的真實情況。

盡管花園口事件已經過去34年,但這檔勁爆的當事人記錄,還是引起極大反響。稍後,另一位決河的親歷者、原新八師的參謀熊先煜也披露了當年記下的日記。這兩份日記,至今仍被視作花園口決堤最為有力的當事證據,基本反映了一線全貌。魏汝霖的日記原件,保存於南京中國第二 歷史 檔案館。

⑥ 1958年炮擊金門是誰下達的命令

1958年炮擊金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1954年奪取蔣介石東南沿海諸島的軍事計劃的一部分,是1954年春以來在國內外特殊情況下逐步開展的軍事行動的繼續。

1958年8月20日下午5點30分,數百門大炮在兩個小時內發射了近3萬發炮彈,這是對金門大橋轟炸的前奏。

在決定開金門時,毛面臨著兩岸關系、中美關系、內政和外交關系交織的復雜局面。

關於炮擊金門最大的問題是,它是否會導致中國和美國之間的攤牌,直接的軍事對抗。葉回憶說,在做出最後決定的前夕,毛澤東曾問他是否要打擊美國人,但在收到「不可避免」的答復後,他保持沉默,沒有做出決定。

這表明毛在決定是否要把美國拉進金門之前已經再三考慮過了。如果美國被拖入,對金門的炮擊可能會擴大。

美國飛機可能轟炸一些沿海大中型城市,這將對中國的和平建設造成巨大破壞,甚至威脅世界和平。也就是說,炮擊金門有很大的軍事和政治風險。

(6)蔣介石下命令擴展閱讀:

炮擊金門有點像毛澤東說的:「草鞋沒用。」它看起來像是邊玩邊玩。」決定已經做出,但結果取決於三方互動的效果。

其中一個關鍵舉措是處置馬祖金門。蔣介石控制了金馬軍,奪取了廈門、福州等港口,扼制了整個福建,阻礙了東南沿海的經濟發展。

起初,有企圖乘機奪取金、馬的意圖,當防禦的金門敵人基本被打敗、癱瘓時,有人主張實行「向陸地推進」。然而,毛澤東在了解到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與蔣介石在放棄台灣和台灣問題上的角力後,斷定美國意圖用沿海島嶼換取台灣,並利用台灣海峽永遠分離雙方。

根據這一判斷,毛澤東決定暫時把金馬交給蔣介石,實行「打而不落地,不死」的方針。以後條件成熟時,台灣、澎湖、黃金、馬定在一起,他決定長時間炮擊金門,毛澤東稱之為「套索政策」。

⑦ 蔣介石為什麼命令張學良不抵抗

近年隨著張學良在口述歷史時明確承認「不抵抗命令」是他下的,於是蔣介石與不抵抗主義無關,甚至蔣介石為張學良「背鍋」的說法開始流行考諸史實,此說不確。九一八事變時的不抵抗命令出自張學良,但其所以下此令,卻是和蔣介石密切相關。

1928年東北易幟後,張學良服從南京國民政府,並與之約定:東北外交完全歸中央辦理。因此當1931年7月日本當局操控朝鮮移民製造萬寶山事件後,面對日本咄咄逼人的挑釁和進逼,張學良兩次密電蔣介石:

「由萬寶山事件及韓人排華風潮以觀,日本推展其大陸政策,有急侵滿蒙之意,……吾人自應早為之計。」而蔣介石的答復是,東北「官民須協力抑制排日運動,宜隱忍自重」,向張學良強調:「此非對日作戰之時」。

同時,蔣介石7月23日公開宣示的「攘外必先安內」方針,8月4日要求國民黨中央對民眾反對日本暴行的運動「應取慎重態度,免為日方借口」的電報,9月南京陸海空軍總司令部給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的「此時應以鎮靜態度相待,萬不可輕率行事,致啟戰端」的密令,都應該深刻影響了張學良九一八事變時的決策。

簡言之,蔣介石和國民黨中央此時的對日方略和張學良服從蔣介石、東北外交完全歸國民黨中央辦理的約定,是張學良下達不抵抗命令的真正原因。

因此,雖然九一八事變時,蔣介石沒有下達過不抵抗指示,但張學良的不抵抗命令,卻是對蔣介石相關指示的實施。所謂蔣介石和不抵抗主義沒有關聯的說法,是不成立的。

張學良生平簡介:民國四大美男子之一

張學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漢卿,號毅庵,乳名雙喜、小六子。漢族,籍貫遼寧省盤錦市大窪縣東風鎮,生於遼寧省鞍山市台安縣桓洞鎮鄂家村張家窩堡屯(舊稱桑子林詹家窩鋪),國民革命軍將領,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長子,中國近代著名愛國將領。

1920年畢業於東三省陸軍講武堂,先於奉系軍中擔任要職,「皇姑屯事件」之後,他繼任為東北保安軍總司令,拒絕日本人的拉攏,堅持「東北易幟」,為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做出了貢獻。後任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司令,陸軍一級上將。

⑧ 蔣介石為什麼命令張學良不抵抗

他怕打不贏,又怕引發全面戰爭。
老蔣當時既想著滅了中共,又想掃平軍閥,還想建設強軍。有可能想著發展好了再和日本干一下。但這太理想了,日本又不是RPG游戲里的魔王,還等你升級打裝備再去。
沒有破釜沉舟的決心,又有點心存僥幸。說到底,可能還是利益問題吧。這樣做對他的利益損失不大。

⑨ 九一八事變東北軍不抵抗是誰下的命令

是張學良下的命令不抵抗。

北伐戰爭結束以後,蔣介石意圖獨霸,削弱其他軍人兵力,因此,於1930年5月,爆發了中原大戰,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決意聯軍,合取蔣介石。聯、蔣雙方經過激烈戰斗,死傷慘重,蔣軍戰勢危機,被聯軍包圍,蔣介石面臨生命危險,向張學良求救。

9月18日,張學良宣布反對內戰,支持蔣介石,希望各方立刻停戰。張學良的建議被聯軍拒絕後,張學良於兩日後率東北軍幾萬人入山海關,蔣張合力,聯軍潰敗。

11月4日,閻錫山,馮玉祥通電下野,張學良收編接管西北軍,並入主燕京,進軍華北,勢力大增,中原大戰結束。蔣介石從此後對中國的影響力,對各地軍閥的控制能力大增。

中原大戰和萬寶山事件發生以後,全球經濟大恐慌的環境下,剛從內戰中恢復的華北、東北的統一的中國國家主權和日本的南滿鐵路的特權,沖突的可能性升高。

1931年7月6日,張學良電告東北政務委員會說:「此時如與日本開戰,我方必敗。敗則日方將對我要求割地償款,東北將萬劫不復,亟宜力避沖突,以公理為周旋」。

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後,張學良要求其率領的東北軍力避沖突、退守錦州,日軍很快便佔領了東三省全境。

東北軍之所以不抵抗,一方面是因為東北軍與日軍的軍事實力相差懸殊,況且九一八事變爆發時,東北軍的主力剛剛結束了中原大戰,停留在關內,後來又有部隊調入關內去剿滅石友三叛變,關外處於軍事空虛狀態。東北軍內部也有很強大的降日派,在抗日的問題上會選擇倒戈。

另外,中國方面也不可能支援東北抗戰,故此,東北軍抵抗與否,結果都是一樣的,東北必丟無疑。

東北軍不抵抗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張學良作為地方軍閥,不願損耗自己的軍事實力,在當時的中國政壇,非嫡系只能以擁兵自重的方式生存,否則關內亦無其立足之地。所以他嚴格命令軍民「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不給日本人挑起戰端的借口。

九一八事發當時,張學良親自下令不抵抗,而蔣介石遲至9月19日到達南昌後,晚上九點至十點才從上海方面得知「事變」的消息。張學良事後自己也說,「是我們東北軍自己選擇不抵抗的。」

(9)蔣介石下命令擴展閱讀:

1935年3月,任武昌行營主任,10月,兼任西北剿總副總司令。此時,日本侵華日亟,中國分離主義愈加猖獗,中共中央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簡稱「八一宣言」)、反蔣反日等口號、全國要求停止內戰實行抗日的呼聲日益高漲。

1935年4月,蔣介石為了削弱張學良的軍力,命令張學良圍剿紅軍,卻遭到挫折,逐漸對蔣的調遣有所反感。

1936年4月,張學良與周恩來在膚施(今陝西延安)會談,提出聯蔣抗日,為中共中央所採納,與紅軍達成了「停止內戰、共同抗日」的協議。這時,葉劍英又攜帶雙方停戰計劃及毛澤東的約書來到西安,張學良拿出巨額私款,贈送紅軍做冬季衣食補給費用。共產黨也在西安設立了辦事處。

12月4日,蔣介石到西安督戰。12月12日,張學良與楊虎城兵諫蔣介石,共同逼蔣聯共抗日,造成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最終得和平解決,而國民政府提前終止對共產分離主義的剿滅戰,建立了中國抗日形式上的統一戰線。

⑩ 將介石炸大壩,有誰知道

炸的是黃河花園口大堤,時間是1938年,淹死日軍1000多人,死亡中國農民80萬。

1938年,蔣介石下令炸開黃河花園口大堤,淹死日軍1000多人,贏得3個月的抗戰時間。但是使黃河改道7年,受災人口1000萬,死亡中國農民80萬!教訓如此慘痛,值得嗎?
下這種命令,是需要很大的決心和毅力的,甚至是殘忍。
老蔣徐州戰役失敗以後,日本鬼子就進攻河南開封了,國民黨的15萬軍隊竟然擋不住土肥源的2萬日軍,開封被佔領了,老蔣都覺得丟人。
日軍馬上進攻河南鄭州,如果守不住,日軍通過平漢鐵路(就是京廣線)很快可以佔領湖北武漢,而武漢的國民黨臨時政府搬家都來不及,所以要炸黃河。
可惡的是蔣介石沒有考慮民眾的傷亡,只有秘書陳布雷提出意見,但是被老蔣罵為『婦人之仁』。民眾死亡太多,老蔣讓陳潛報告西方記者,說花園口是日本人炸的,但是,日本不想『背黑鍋』,向世界說明不是日本炸的,於是成了當時的懸案?
共產黨澄清是蔣介石炸的。
直到1978年,蔣介石去世2年以後,台灣的教科書才婉轉的承認黃河是國民黨炸的。
黃河炸開以後,7年不能合龍,80%-90%的黃河水沖入兩條小型河流,最後灌入淮河,流進大海。這條路線稱為『黃泛區』,有400公里長,50-80公里寬,而且河道不固定,淹沒了44個縣,1000萬人受災,80萬人死亡!許多良田7年無法耕種。
黃泛區成了『新黃河』,從原來的河南、山東改道到安徽、江蘇。黃泛區東部成為日軍地盤,西部成為國民黨軍地盤。可惜只有4個月。武漢就被從長江東部進攻的日軍佔領了,蔣介石逃到四川重慶。
7年以後,1945年日本投降,又有了新問題:原來的河南、山東的黃河故道有800公里長,因為7年沒有多少水,所以800公里堤防損壞不少,而且有許多貧窮的農民住進了河道里種地開荒。這時候,老蔣要求恢復黃河河道,修補花園口堤防。
山東是共產黨的地區,為了恢復河道堤防,遷徙人口,當地軍民又遭到一次磨難。當時炸開的花園口缺口只有4米寬,但是7年以後,被黃河水沖刷擴張到1000米!工程艱巨,用了1年時間才完成。黃河恢復了以後,黃泛區的400公里長土地才露出水面,農民再次遷徙回到老家,很多村莊只回來了一半的人口。
據說在炸花園口之前,先想炸黃河趙口的,由於扒趙口大堤不成功,日軍佔領開封以後又逼上來,所以國民黨軍隊向西移動,炸開了更接近鄭州的花園口。連美國將軍史迪威都不同意,認為蔣介石在黃泛區「播下了仇恨」,註定會失敗。
這種愚蠢的做法確實是近代戰爭史上的敗筆。

閱讀全文

與蔣介石下命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myeclipselinux破解版 瀏覽:416
批處理命令語法不正確 瀏覽:888
pdf合並成一個pdf在線 瀏覽:383
柱加密區構造要求 瀏覽:514
地板木龍骨標准跟加密區別 瀏覽:150
解壓放鬆的好地方河南 瀏覽:965
搜狗怎麼移動到文件夾 瀏覽:617
文件自動選擇到文件夾 瀏覽:794
贈送的app怎麼在ipad下載 瀏覽:508
頸椎解壓後神經恢復 瀏覽:849
怎麼看app訂閱扣費 瀏覽:314
linux系統的負載均衡 瀏覽:419
遇到挫折解壓視頻 瀏覽:778
什麼指令看伺服器運行負載 瀏覽:84
因碩智能門鎖卡片是加密的么 瀏覽:336
為什麼會伺服器不可用 瀏覽:290
wow宏命令設置 瀏覽:264
解壓神器一張紙折疊魔術球 瀏覽:23
怎麼樣可以取消加密軟體oppo 瀏覽:580
屏幕共享源碼哪家比較不錯 瀏覽: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