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程序命令 > 中國程序員為什麼沒有出名

中國程序員為什麼沒有出名

發布時間:2022-09-11 16:52:14

❶ 為什麼程序員沒有較高的社會地位

因為職位都是幹活的,不能給親朋好友帶來好處

❷ 感覺中國程序員前景一片灰暗,是這樣嗎

是這樣的,一片灰暗,超級灰暗,伸手不見五指,抬頭不見蒼天的那種。

一、二級互聯網公司的技術總監和架構師都是這樣的。三四線城市企業的董事、經理和技術專家可以解決一線城市的房子和汽車問題。前景是否黯淡取決於你是否相信。只能說這個行業的技術更新很快,未來需要更多的程序員,但很難保持或跟上他們的步伐他說,人們的學習能力和體力都很高,有的是灰色的,有的還是一片光明。

❸ 為什麼程序員的社會地位不高

1:佔用的社會資源少,工作只用一台電腦
2:多數程序員都不善於交際,他們活躍的地方只有各個技術論壇
3:因為寫代碼是個很熬人心血的事,所以很多程序員不注重外表,給人一種很屌絲的感覺
4:流失太快,最老的一批程序員都在35歲以前轉行了,導致社會活躍的程序員都很年輕,主力軍22-28歲之間,換句話說都是愣頭青,年輕人
5:多數程序員混跡1 2線城市,雖然工資多,但也只是企業里的一個螺絲釘而已
6:程序員本質上是一種技工,你能說技工社會高嗎?

樓下那個說人多的你是在逗我?中國程序員保守估計在350W左右,金融行業人員500W左右,教師1600W左右,公務員900W左右,都比程序員多,但是金融人員,公務員,教師的社會地位要比程序員多很多,

❹ 為什麼中國的程序員總被稱為碼農

  • 最後,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程序員朋友,請你好好珍惜他,因為他們不像口中所說的那樣老土和死板,相反,他們的腦海中有一個大世界。

❺ 為何國內程序員的平均技術水平不高

高級程序員是不能只靠讀若干本書和寫幾萬行代碼練就的,筆者更注重的是低層的環境,即程序員現實的工作環境。因為程序員的高低還得從實際的工作來衡量,而非其它。所以我想說的是,中國的軟體公司的性質直接影響程序員的水平的高低。而我所說的軟體公司,不是指某個或者某幾個,而是指主流的軟體公司,大眾型的軟體公司。所以我希望那些已經步入一個理想的公司的程序員理解我這篇文章的定位。 軟體公司的無償加班對程序員的影響 國內的軟體公司中程序員是常常加班的,每日加,周未也常加。基於這種性質,出現了一種很莫名其妙的現象:每天程序員的實際下班時間總是要晚於規定下班時間,至於晚一個小時還是兩個小時還是更多這就另說,總之,程序員這份工作,如果按時下班反而自己感覺自己像是做賊似的。表面上公司並沒有強迫誰加班,但實 際上在潛移默化中有一種威懾力,要求你要多為公司工作幾個小時,而且表面上你所工作的這幾個小時還是你自己願意的。正因為是「自己願意的」,所以公司更有理由認為是無償的。 還有就是周未加班,一般周未加班是因為「忙」(關於這個帶引號的「忙」,見「軟體公司的『忙』對程序員的影響」)。但周未加班一般是無償的,至於法律所規定的那種「償」就更嘗不上了。不過一般公司是這樣規定的:周未加班可以倒休。關於倒休,一般是周未的班真的加了,倒休卻遙遙無期,原因很簡單,公司 「忙」 嘛! 這種情況對程序員的影響:消極、軟弱無主見、虛偽、對前途渺茫。 軟體公司的「忙」對程序員的影響 軟體公司的「忙」其實有時也是真忙,從原因來說,軟體公司認為是程序員(其實也有其他員工,但本文不涉及討論)造成的,程序員認為公司造成的。而根據「一 個巴掌拍不響」原則來看,應該是公司與程序員合作不協調出現的惡性循環造成的。深層原因大家自己研究去吧。不過從我這里的表象來看,這種「忙」有這么幾 點,這幾點如果不代表大家的意見,大家可以補充: 1、項目開發與計劃脫節,表現為項目開發慢於計劃。 2、突如其來的事件。 3、為某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原因,像是作秀。 4、假忙。 5、真忙。 上面說的第一種情況最常見,這涉及到軟體工程的話題,其實也是軟體公司做不大,程序員水平提不高的核心。 上面說的第二種情況也常有,比如偶爾趕個標書,比如客戶那裡突然出現了BUG,急著去改等等。 第三種情況就很讓人暈菜了,有點無病呻吟的感覺,比如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一個會議,開到個七八點; 第四種情況很特別,也比較常見,大家同室坐、彼此各自心。一片共同耕作的美好景象,但果實見不到兩顆豆呢。這可是大家齊心虛度時光。程序員可以拿出這個時間提高自己嗎?當然不可以了,你表面上還是得幹活呢。 第五種情況就不說了,因為這是正根。 總之軟體公司是「忙」的,一般是以上三種「忙」,偶爾這三種都沒有了,第四種就馬上出來的。 這種情況對程序員的影響:混亂無序、怨由心生、虛偽做作、學習時間少。 軟體公司的流程不規范對程序員的影響 無像樣的需求、無像樣的設計、沒有測試、沒有文檔、沒有維護(所謂維護也大都是客戶測試出BUG來改一改)。 其實說到需求這一塊也並非完全是軟體公司的問題,大多數情況下,客戶也是根據程序員直接上來編碼後暴露出來的問題才漸漸明白自己的需求是什麼的。 「什麼都沒有」的問題在於,什麼也不清楚,如果寫一堆以不變應萬變的代碼,第一,時間不允許,第二,難度太大。要是稀里糊塗去實現,擴展與維護性又差,整個一堆豆腐渣工程,總之是沒法下手。長了一堆「打鐵」技巧,神不像神,程序員不像程序員的。 這種情況對程序員的影響:無規劃性、代碼質量低、手忙腳亂、技術永遠停留在「打鐵」水平。 軟體公司對程序員員工的「全能型」要求對程序的影響 裝系統、修列印機、寫文檔、編代碼、見客戶、掃地搬桌子、接網線,在國內軟體公司中程序員做什麼事都有可能。單單說技術方面,也是要求事事能做,看一下招聘要求就知道了。 這種情況對程序員影響:術業無專攻。 軟體公司的工資拖欠對程序員的影響 很悲哀,這是存在的。我向來認為一個員工與公司合作的最底線應該是按時按量發工資。但很多公司打破了這個底線。一個朋友開玩笑地說過:「家庭有錢,誰干程 序員呀!」這話雖只可信一半,但是從國內情況來看,程序員的生活質量還是不高的,工資的拖欠直接影響到程序員的心態,甚至影響到程序員的生活。 這種情況對程序員影響:低調、迷茫、心態不穩、思想徘徊、生活困難。 軟體公司對軟體開發的要求對程序員的影響 軟體公司對軟體開發的要求一般是實現即可。如果說寫一個和記事本一樣的程序,公司感覺程序員應該在一天內搞定;如果寫一個WPS,公司也就感覺程序員應該 在兩到三個月搞定。這不是浮誇,事實就是這樣的。公司所著眼的點在於「就這么一點功能」,而非在於「怎麼實現這『一點』功能。 這種情況對程序員的影響:開發難度大、維護難度大、壓力大、難溝通。 軟體公司的承諾對程序員的影響 國內軟體公司一般實際行動能力差,但沒理難說話,他們也知道自己沒理,所以比較愛承諾,把實際問題拋向以後解決。然而承諾也只是口頭的,有一點「我以人格 擔保」的意思。不過一般情況下,國內的程序員還是比較有忍耐能力的(從上文來看不忍耐還能混嗎),但公司層面的「人格」卻是不可信,多承諾少兌現,員工面 試時聽到的說話到幹了兩年走了都沒做到的事根本不少見。然而路遙馬乏力,日久人變心,這樣的結果往往是使公司與員工走入惡性循環。 這種情況對程序員的影響:不滿、被動、拿不起放不下、進退兩難。 總結 消極、軟弱無主見、虛偽、對前途渺茫、混亂無序、怨由心生、虛偽做作、學習時間少、無規劃性、代碼質量低、手忙腳亂、技術永遠停留在「打鐵」水平、術業無專攻、低調、迷茫、心態不穩、思想徘徊、生活困難、開發難度大、維護難度大、壓力大、難溝通、不滿、被動、拿不起放不下、進退兩難。 上面這些短語概括了程序員的性格、心態、生活環境、工作環境等方面,它們就像毒素一樣,日久能把一個健康的程序員毀掉。在這樣的環境下,還問為什麼你的技術這么低?太搞笑了。

❻ 感覺中國程序員前景一片灰暗,是這樣嗎

感覺中國程序員前景一片灰暗,是這樣嗎?如果你是程序員,我感覺你可以退圈保平安了,畢竟這一行,確實難,996福報是大佬站過台的,目前越演越烈,加班估計是停不下來了。有人嗤之以鼻,用年入百萬的大佬做榜樣,但是可悲的是有幾個人最終成為了少數人?

如果你僅僅只是因為這一行錢多,或者不知道干什麼,然後看到身邊有人做這個又賺到錢了,所以你也想來做這一行,那麼還是要慎重點,還是得分析和想一想自己擅長什麼,做什麼會比較快樂。

❼ 為什麼國內程序員代碼能力沒有國外的高

追求極致。為啥在某些領域國外的業余運動員水平比國內專業運動員水平還高(乒乓球除外),在國外的氛圍是,一旦興趣使然,就會不斷的練習,練習,練習~,直到無法再提高為止。國外的程序員也一樣,以興趣為導向,真正喜歡的東西,往往能玩到極致。
追求深度。國外的教育體系,前期注重廣度,後期注重深度,而廣度到深度的轉變,取決於個人的選擇和興趣,一旦確定專業方向,這里的深度往往遠超乎想像。
追求展現和表達。從老 S 的身上,我就可以深切的感受到這一點,老 S 在代碼中的注釋,有時比專業文檔寫得還好,在Q&A 論壇中只是表達一下自己的觀點和見解,絕少看到老 S 寥寥數語, 往往都是三段論。個人感覺,國外教育體系培養的都是銷售,國內教育體系培養的都是工程師。通過培養銷售體系中出來的程序員,自然在表達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加上本身具有的深度理解和邏輯思維,在博客上能夠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
堅持再堅持。老 S 編寫的公司最核心的基礎代碼庫,第一個版本是2007年完成的,8年的時間,從代碼日誌上可以看到老 S 對這個基礎代碼庫不斷精益求精的進行打磨,根據標准和協議的變化不斷的演進。在這個過程中,老 S 的技術能力不斷的得到錘煉和提升。
國外的大環境。在國外,程序員之間其實也是「文人相輕」的,一個程序員是否被其他程序員在內心中尊敬,和他以前寫過的代碼和項目直接相關,和他現在所在的位置關系不大。從職業發展上,某些資深的程序員,待遇會和VP 不相上下。正是因為有這些保證,老 S 身為Director,仍舊可以每天奮斗在代碼的第一線;Google 的Sanjay Ghemawat和Jeff Dean,可以沒有任何管理頭銜,繼續在技術上探索,而且繼續被大家所崇拜。
所以說國外程序員更專業其實並不是一種偏見,而是事實。

❽ 為什麼現在的程序員,真正的大牛非常少

簡單算個賬:近十多年來,中國的各種大學每年有30萬計算機相關專業畢業生,加上其他行業的轉入,編程崗位每年新增超過20萬人,全國的規模大約300萬。平均每人年15萬成本,大約需要4500億成本。市場有多大呢?手機萬億級,互聯網萬億級,游戲萬億,企業服務市場萬億。至於不足的那部分在哪裡呢?中國之外, 還有很多國家。

而IT和編程這種轉移成本幾乎為零的行業,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佔領。以美國為例, 它本國市場規模比中國還大, 卻也佔領了世界上其它國家包括中國的大部分市場。美國大約有700-800萬程序員,編程工資相當於中國的2-3倍,原因正是因為我們不能自給。世界范圍來看, 把上面的市場單位換成美元就好了。

當程序員, 確切的說是碼農, 是一個見錢最快的職業, 這也就導致現在干這個的特別多,各種培訓機構也滿天飛。當然, 程序員也是有分水嶺的, 這取決於掌握的知識技能的多少。也有一些比較精深的知識,如數據結構演算法編譯原理、操作系統、計算機網路、面向對象等這些, 如果能掌握,會讓一個程序員的工作效率和質量有巨大的提高 , 也有了向高階程序員進化了資格 。 然而, 對於一份普通的寫代碼的工作, 這些東西最多隻能算是綿上添花, 掌握與不掌握, 對於飯碗沒有本質的影響 。 假如把掌握這些知識作為程序員的入門標准, 那麼程序員的數量估計會少一大半。不過話說回來, 不應該說程序員的數量多, 而是整個IT行業的從業人員多, 像做設計、產品、運營這方面的人, 數量不比程序員少吧。

❾ 為什麼中國的程序員總被稱為碼農

實際上IT行業在中國並不是特別差的行業,而程序員的工資也並不低,但為什麼中國的程序員總被稱作碼農或者說是苦逼的程序員?中國的程序員生活和歐美的有什麼不一樣?之前,研發頻道曾發過《東方程序員怎麼看西方程序員》和《西方同行眼中的東方程序員》這兩篇文章。來自世界各地的程序員們各抒己見。或許,從上面兩篇文章中也多少能得出「」下面是來自知乎網上各位大牛的看法。讓我們來一起看下!一位叫吳濤的程序員的回答:編程活動和機械電子一樣可以視為一種工藝(craftsmanship),從事此類工藝活動的人可以叫做工匠或者工程師。經歷過工業革命的歐美國家,有深厚的工程根底,從機械到電子再到軟體,都是國家產業的支柱,滋養著社會中堅力量的中產階級。工程師的社會地位普遍比較高,他們有工藝的傳承,有文化圈,有產業的歷史。而國內目前的軟體工業和製造業非常相似,以來料加工式的低水平重復勞動為主。就好像農民仰賴著老天提供種子、土壤、陽光和水,中國程序員仰賴著洋人提供設備、技術和理念,從微處理器、操作系統、編程語言、編譯器、IDE、編程框架到應用程序,除了做晶圓的沙子是本地產的,幾乎沒有什麼屬於自己,每天的工作內容主要就是把別人已有的東西按照自己的——甚至不是自己的——需求裝配一下,沒有什麼創造性,也很少有業界的技術積累和傳承出現,即便有也流傳不開,畢竟程序員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有知識,沒文化」,就是說這樣的狀況。記得劣質盜版VCD滿天飛的時代,有個程序員做出一款醜陋但是解碼容錯能力很好的播放器,貼合國情,一炮成名,結果好容易寫本書,沒有幾個句子能寫通順的。這種技術書籍的拙劣狀況一直保持到現在,而且拙劣的方式更加多樣化了。沒有技術傳承,沒有文化圈,不乏有人上大學之前對編程一竅不通,學計算機只是因為計算機「熱門」而已。如同包辦的婚姻,沒有一絲愛情,最後以編程為業,只是因為也不會做別的什麼了。另一方面,國內程序員不論薪水如何,的確很苦。許多人長期被迫加班,最後甚至會成為一種自願的習慣。可生產率和產品質量並未因此而提高,就像千百年來用慣鋤頭和鐮刀的農夫,很少有人會想要去學習、改進自己使用的工具和習慣,甚至對於新興的思潮和方法抱有非理性的抵觸情緒。生活如此悲慘,卻又如此不思進取,和農民的問題很相似。再加上,就好像城裡人眼中的鄉下人一樣,程序員們木訥、邋遢、缺乏情調、土。可偏偏又自負而且互相看不起。總而言之,在中國做一個程序員,很少有什麼事情能讓人覺得自己從事的工作很體面。那麼,在整個社會以自嘲為風尚、許多行業都喜歡好勇鬥狠地自輕自賤的狀況中,使勁貶低自己的職業,自嘲和群吵時,就不會有什麼心理包袱。不過,就好像黑人可以自稱或者互稱「黑鬼」,但是白人如果敢講立刻會惹禍一樣,喜歡以此自稱的程序員並不見得能容忍其他人這樣稱呼自己。最後,英語有類似的說法,將帶有隔斷的辦公室叫做cube farm,常見於傳統的軟體公司。以諷刺(但不限於)軟體公司日常生活為主題的漫畫Dilbert就有不少格子辦公室里的場景。不過cube farm說的並不是程序員們像農民,而是說他們像地里的莊稼或者果樹,產出成果,等待收割。畢竟,歐美發達國家的農民生活往往比程序員更好。高收入,農機勞作,大片的私有土地,寧靜的田園生活。農民的生活在那裡,如果不是令人嚮往,至少也並無貶義。補充:本版同文所說的code monkey在英語中的語用,與「碼農」在中文裡的用法並不一樣。code monkey是指以計算機程序員或者那些以編碼為生的人。這個術語可能包含輕微的貶義,這意味著開發者可能編寫代碼,但不能執行復雜點的任務,比如:構建軟體結構、分析和設計,一般指初級程序員。如果一名code monkey正在努力增加知識和提升職業技能,那麼會有另一個等級名詞賦予他。其實code monkey這個術語在層次劃分上還是有點困難的,因為像那些真正熟練的開發人員或程序員他們仍然在做編碼工作。或許像這樣劃分會好一點:coder:編碼員programmer:程序員software engineer:軟體工程師software analyst:軟體分析師software architect:軟體架構師或許還可以在前面加「初級」、「中級」、「高級」這幾個前綴。這些都反映了一定的等級、技能水平和薪資。請注意:它只能在小范圍確定的某種層次結構,例如在一個公司、甚至一個部門。一個在A公司工作的「程序員」可能比B公司的中級架構師所要求的技能更多。下面是關注前端技術的鄧陳華同學的回答:首先, 問題的題目」「是有一定的可辯論性的,因為我所了解的事實是,大多時候是「中國的程序員自稱為碼農」,很少有不同行的人稱呼程序員為「碼農」。當然,可能和我所處環境有關系。認可濤吳所說的「自稱碼農的程序員並不見得能容忍其他人這樣稱呼自己」,因為這就像他所舉的例子,黑人允許自稱,但不允許白人稱呼,同樣的詞在熟人說來是親切、是自嘲、甚至可以是自諷,但在外人說來,那不僅是不尊重,還有可能是侮辱。其次,身處互聯網行業,程序員工作辛苦,加班再正常不過,項目進度、突發情況、公司文化都可能成為加班的理由,雖然收入不一定差,但夠苦逼。另外一方面, 程序員魚龍混雜,水平參差不齊,而互聯網向來是一個強調能力的開放行業,有多少能力就拿多少工資,這樣註定有相當大一部分因為水平不夠,導致收入問題成為「碼農」的心病。而「 工作辛苦」、「收入低」和農民有類似,所以無論自嘲或者是被別人冠以「碼農」的稱謂,辛苦、收入低這兩個標志包含其一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兩者兼有,那就是純種『碼農』一枚,夠苦逼。當然,還有第三種情況就是像趙劼姐夫這樣,「彈鋼琴的碼農」,已經做「碼農」做到一種境界,並不一定強調其辛苦、更不會收入差,以「碼農」調侃的口吻戲謔人生,這個心態和大家自稱屌絲是一樣的,更多的自嘲自諷。其實,這樣收入高而且相對不這么辛苦的精英「碼農」在行業內也不少。下面是在讀研究生吳洲提供的,來自圖靈中文社區電子雜志《碼農》第一期的首卷語:《所謂碼農》一文的解釋:對於「碼農」這個稱呼,有些人喜愛有加,有些人不以為然。區別在於對待「農」這個字的感覺。農當然是指農民,這個詞寓義很豐富,既可以說它偉大,也可以說它渺小。說它偉大,是因為我們的生存離不開農民,而且中國一直是個農業為本的國家,曾經說是百分之八十的人是農民,這意味著往前翻

與中國程序員為什麼沒有出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搜狗怎麼移動到文件夾 瀏覽:617
文件自動選擇到文件夾 瀏覽:794
贈送的app怎麼在ipad下載 瀏覽:508
頸椎解壓後神經恢復 瀏覽:849
怎麼看app訂閱扣費 瀏覽:314
linux系統的負載均衡 瀏覽:419
遇到挫折解壓視頻 瀏覽:778
什麼指令看伺服器運行負載 瀏覽:84
因碩智能門鎖卡片是加密的么 瀏覽:336
為什麼會伺服器不可用 瀏覽:290
wow宏命令設置 瀏覽:264
解壓神器一張紙折疊魔術球 瀏覽:23
怎麼樣可以取消加密軟體oppo 瀏覽:580
屏幕共享源碼哪家比較不錯 瀏覽:665
vb中雙擊命令按鈕 瀏覽:208
伺服器做了磁碟陣列怎麼重裝 瀏覽:606
邏輯加密ic卡能用嗎 瀏覽:884
c語言代碼編譯器手機版 瀏覽:290
recovery無命令 瀏覽:958
想媽媽的命令 瀏覽: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