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程序員在35歲的時候,會遇到自己職業的瓶頸
2. 程序員小哥為何把7500個比特幣當垃圾扔掉
程序員小哥把7500個比特幣當垃圾扔掉是因為這些比特幣存放在硬碟里,而他粗心大意把硬碟扔掉了。
近日英國有一位程序員發現2013年的時候,自己不小心將藏有7500枚比特幣私鑰的硬碟當成了垃圾扔掉。
這7500個比特幣,是他在個人電腦上辛辛苦苦給挖到的。他為了找回硬碟,還跑去了垃圾填埋場,不過即使「想回到過去」也已經沒可能追回了。7500枚,按照3.2萬美元的現價估算,這相當於把2.4億美元給扔進了垃圾桶。
事實上,全球范圍內「丟掉」的比特幣早已數百萬計。但「丟掉」的比特幣原本並沒有消失,在區塊鏈上,會記錄你名下有多少比特幣,但需要私鑰進行交易。
程序員小哥粗心大意,就是把硬碟丟掉後,把那一串串非常復雜的字母加符號給整沒了。如今比特幣「身價」大漲,那些曾經弄丟比特幣的人,自然也就腸子都悔青了。
(2)歐美小哥程序員擴展閱讀
比特幣近來暴漲的原因:
中金公司研報分析稱,比特幣價格從2019年年底的7,200美元上升至27,084美元(截至2020/12/28),漲幅接近3倍,並且成為年初以來漲幅最高的資產類別,甚至超過了FAAMNG科技巨頭指數。
除了全球流動性寬松帶來的影響以外,分析認為,過去一年以PayPal、Robinhood、Grayscale為代表的金融機構在拓寬數字資產渠道上的金融創新,是幣價過去一年上漲接近3倍背後的結構性原因。短期幣價可能受流動性以及投機資金進出推動,出現較大波動,但是長期來看,傳統投資人基礎的不斷擴大,利好比特幣等數字資產價格的穩定上升。
3. 中國程序員VS美國程序員,差距在哪裡
當然小編並不是在長他人志氣,滅本國威風,只是想小小提醒作為程序員的你,一定不要以學編程、拿高薪作為自己唯一的人生目標。就好像創業路上的你,無論在什麼時候,我們都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度和競爭力,永遠保持一顆熱愛自己事業的工匠之心,堅定的走下去。互聯網行業千變萬化,要不斷的學習,更新知識系統,才能永遠不被這個社會所淘汰。
4. 你印象中的程序員小哥是什麼樣子
印象中程序員小哥都是帥氣的小哥哥。因為我們大學里軟體學院的小哥哥們長得都很帥氣。
5. 程序員小伙查出高血糖、糖尿病,難道只是喝奶茶造成的嗎
血糖高低對健康影響非常大,一旦血糖過高對健康的影響非常大。就在最近廣州一位28歲的程序員小哥被自己的變化給嚇到了,他每天非常喜歡喝可樂奶茶,不喝就渾身難受,也不喝水。每天光是奶茶就要三四杯,睡前還會好好吃一頓,但是這樣飲食習慣體重不僅沒有增長,反而在短短的三個月下降了20多斤。
所以來說,喝奶茶是造成程序員小伙有高血糖、糖尿病的原因之一,但是不僅僅是因為喝奶茶。希望他可以改變生活方式,多休息注意飲食,適度運動。
6. 美國程序員為什麼很少戴眼鏡
國人更注重儀表所以戴隱形眼鏡,所以很少戴眼鏡。這種情況就算在亞洲也普遍存在,很多人都是基於這種原因選擇隱形眼鏡,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懂得怎麼佩戴和維護,或者使用了劣質產品,往往會導致對眼睛的傷害。而多半認為戴眼鏡降低顏值的人往往是選擇了並不適合自己佩戴的眼鏡,又或者顏值基數本來就不高,如果選擇適合自己相貌、發型和氣質的眼鏡,作為一種萌屬性,可以有效提高20%~200%的顏(meng)值()。
在美國書獃子是一個略帶貶意的詞,因為他們更喜歡運動好會玩的人。然而在中國的校園走一圈你會發現不戴眼鏡的人屈指可數,可能覺得戴眼鏡書生氣重一點更加有氣質。所以美國人會盡量避免戴眼鏡。而且白人的眼睛更大更深邃,戴眼鏡豈不是變得不好看了。中國人眼睛比較小,戴眼鏡還能調節一下呢。但是我現在認為還是不戴眼鏡比較好,因為戴眼鏡你穿衣服只能穿學院風的衣服,更加時尚的款式加上一副眼鏡不免看上去有點格格不入。
眼鏡:
眼鏡是鑲嵌在框架內的透鏡鏡片,戴在眼睛前方,以改善視力、保護眼睛或作裝飾用途。鏡可矯正多種視力問題,包括近視、遠視、散光、老花或斜視等。
眼鏡由鏡片、鏡架組成。分近視眼鏡、遠視眼鏡、老花眼鏡及散光眼鏡四種。亦有特製眼鏡供觀看3D立體影像或虛擬真實影像。眼鏡其他種類的眼鏡包括護目鏡,太陽鏡,游泳鏡等,為眼睛提供各種保護。現代的眼鏡,通常在鏡片中間設有鼻托,及在左右兩臂擱在耳朵上的位置設有軟墊。愛美或不習慣佩戴眼鏡的人,可以選擇以隱形眼鏡矯正視力。雖然近年隱形眼鏡及激光矯視手術越來越普及,但眼鏡仍然是最普遍的矯正視力工具。
7. 世界上真的有「愛情公寓」嗎
我覺得是有的,不過不名叫愛情公寓。
13年剛到上海的時候,在浦東大道上租了一間房,認識了裡面的小夥伴。
一對的小情侶(現在是小夫妻啦),對那個姑娘的第一印象有點像周星馳電影裡面的包租婆,忘了因為什麼原因了,從房間裡面走出來,頭上還包著干發帽,那神情、那氣質簡直了;她家先生是一位程序員,看著老成持重,其實比我倆都要小一些,但是特別的睿智,這是一對典型的郎才女貌。別誤會,這姑娘也可有才呢。
我那個時候剛到上海,租的是整套房裡最小的那一間,室內面積大約不足四平方米吧!大概由於過於瘦弱的原因,整個套間的小夥伴都致力於把我喂胖,甚至於這位比我小的程序員小哥,再有一段時間回家的時候都會敲敲我的房門,問你飯吃了沒有呀?要不要來跟我們一起吃飯呀?以至於有一次他自己也開玩笑地說「這段對話,我感覺我特別像一個老父親」。一起住的那兩年,我也非常城牆皮厚的,天天混吃混喝。我呢?除了給他們日常答疑一起胡鬧之外,還偶爾客串俠女的角色,主要就是在這位姑娘被蟑螂嚇到的時候,挺身而出,滅了蟑螂
套間里的大戶是一個青年大叔,是個貨輪的二副,為了考大副,在這邊學習來著,因為他指導了很多在貨輪上面的趣事。我們管他叫船長大叔。
我隔壁的另一間住的是個搞金融的東北哥們兒, 長的過於著急,以至於我經常分不清他是哪一年的,不過長的著急的人,有一個好處就是這么多年過去了,似乎也還長那樣。船長大叔榮歸故里後,他成了本套間大戶。
這么多年過去了,除了頭兩年住在一起之外,我們都散居上海各地,但每一年我們都有很多的聚會,最近的一次在昨天晚上。
那套房子里一共被隔成了七間,除了我們這四間常住以外,陸陸續續住了好些人,印象裡面還有一個出了門一定要開空調的哥們,因為他們家養了只天竺鼠,生怕夏天被癢死了。
還有個雷叔,算是住的也很久的哥們兒,至今我手上還保留著兩段,他被我的小蜘蛛嚇到尖叫的視頻。
雖然15年之後我們各自分開,可能也不太習慣能夠和其他人在一起像這樣同居了,但是我們一直都彼此支持,在上海這個陌生又熟悉的城市,變得越來越好。
我們的公寓叫404
首先他們之中也就曾小賢、胡一菲收入穩定。唐悠悠基本就是個群演,關谷賺稿費基本看天。呂子喬游手好閑吃飯靠騙,美嘉基本就是個無業青年。就這幫人,天天不想著明天單子在哪接,天天晚上喝酒跟喝水似的。
這就不得不考慮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一群人每天想的不是怎麼賺錢生活,而是每天泡吧,當然在劇中他們有幾個生活確實也是很拮據的。
可能最主要的問題在於人設上「借鑒了」老友記,但消費水平和低端職業的收入存在著 bug。
當然要說有沒有這樣的一群人,我想現在這個 社會 也許是可以的,畢竟這個 社會 其實收入來源可以有很多,所以其實最關鍵的可能是有沒有這么一群能夠一起陪在一起瘋的人,畢竟這真的很不容易。不然不說玩在一起,能不經常吵架可能就不錯了。
而且說實話很多人合租在一起的,如果不是朋友,不是志同道合的人,真的就是只管的是自己的一某三分地,更別說平時這樣玩在一起。
愛情公寓不過是年輕人嚮往的終極理想生活而已,像童話一樣,好玩卻極其不真實。他只是去掉了所有現實中的殘酷,真實,丑惡,自私營造一個只有美好和理想的世界讓你去羨慕而已。
沒有的啦!你看看他們幾個就不需要工作嗎?都這么大的人了難道還坑爹過生活啊!現實中真有這樣的地方也不會發生這么多事,天天各自忙著工作呢!
沒有真的愛情公寓,是電視劇里虛構的。
愛情公寓拍攝地點:上海市楊浦區國順東路文化佳園公寓小區,愛情公寓里的酒吧並不是真的在愛情公寓小區裡面的,而是臨時搭建的。
《愛情公寓》講述了住在愛情公寓里的10個各不相同的人之間發生的平常卻又樂趣十足的故事。一幢並不奢華的公寓,兩間普普通通的套房,住著七個不同背景,不同身份,不同理想的青年男女。就在這里,每天都發生著看似平常卻又樂趣十足的幽默故事,時而 搞笑 、時而離奇、時而浪漫、時而感人。
《愛情公寓》由上海電影集團公司出品,由汪遠編劇、韋正執導,陳赫、婁藝瀟、孫藝洲、李金銘、鄧家佳、王傳君、金世佳、趙霽、李佳航、趙文琪領銜主演。
愛情公寓陪伴了很多人的青春道路,去年八月十日的愛情公寓大電影讓大夥兒都很欣喜,十年之約終於有了定局。但電影真的不如人意,倒是有點像盜墓與 科技 相結合了,也被網友們戲稱為「盜墓公寓」。
留得住的是回憶,留不住的是生活。我們知道,總有一天每個人都會擁有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小小的公寓不會成為捆綁生活的枷鎖。離去了一對舊人,離不去的是在這公寓里相處了十年的回憶。愛情,最終也達成了完美結局。有人領證結婚,有人膝下子女,有人也不再被命運所嫌棄。愛情里,請使出你的渾身「大力」,因為在愛情公寓里,沒人會為了愛情輕易放棄!
最好的朋友在身邊,最愛的人在對面。請你牢記,愛情公寓永遠住在你的心裡。
沒有,這個是理想化的故事,很多人都嚮往這樣的快樂而已。
真實的愛情公寓不存在,有的只是虛擬的愛情公寓,一個是在電視,一個是在網路上它是一個交友網站,愛情公寓雖然是虛擬的但是,卻給了我們帶來真實笑容,真實的朋友。
愛情公寓在你心中,只要你勇敢去愛,大膽去說,愛情公寓就在你身邊,努力吧
《說說你心中的愛情公寓》
世界上有愛情公寓酒店,賓館,招待所等一些場所,但是沒有所謂你們電影裡面看的那樣的,在西安就有一家愛情公寓酒店,那邊住的大學生還是比較多的,都說是炮房,有些女大學生吧、喜歡最求浪漫的,一般酒店裡面環境好不好都無所謂了、主要感覺挺浪漫的:所以都還是比較喜歡這個地方的,畢竟愛情公寓那麼有名是吧,誰不願意去裡面體會一下呢、
愛情公寓是大家心裡的吧,想像中美好的樣子
心裡有就好了,現實不可能
我認為不會有,記得《愛情公寓》中有句台詞這樣寫道:「最好的朋友在身邊,最愛的人就住在對面」,這是何等景象,但這種情況很難會出現,前一句會有,但後一句可能只有影視劇中才會出現吧,「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兩個相愛的人又怎會一直住對面呢。所以我認為不會有。
8. 哪個國家程序員工資最高
數據科普:哪個國家程序員掙得最多?
慧都科技
慧都科技
2014年11月24日 · 優質科技領域創作者
上一篇我們查看了在美國各種編程語言的需求和薪資問題,這一次我們來看看哪個國家程序員掙得最多
下面來看看各個國家程序員的具體收入情況吧:
數據科普:哪個國家程序員掙得最多?
從上面的圖表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位列前茅的是瑞典。緊隨其後的挪威和第一有著2萬多美金的巨大差距,前4位除了美國,都是北歐國家。印度和巴基斯坦雖然軟體業發達,但是程序員人口眾多,在歐美程序員眼裡,這些從業者就好像是處於高級苦力的地位,來看看印度程序員的工作環境你就會明白一切了:
數據科普:哪個國家程序員掙得最多?
當然,不同國家的收入水平是不一樣,所以上面的圖表並不能完全反映程序員的收入在這個國家的位置,讓我們再來看看這些國家國民的收入水平吧:
數據科普:哪個國家程序員掙得最多?
通過上圖你就不難明白為什麼北歐國家的程序員會這么富有了,前面提到的「苦難」中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程序員並沒有你們想像的那麼糟糕,他們的收入可是本國普通民眾的4-5倍!這也可以解釋他們為什麼會有如此多的程序員了。相比之下,看上去很有錢,很光鮮的挪威程序員在本國的地位就很低了,他們居然還達不到國民的平均收入水平。
為了讓你看的更清楚,我把上面2個圖表的數據綜合一下,用程序員的人均收入來除以該國國民的人均收入,得到下面的圖表:
數據科普:哪個國家程序員掙得最多?
好了,很清楚的,我們可以看到雖然北歐國家程序員掙的多,但是收入水平在本國卻處於中等甚至中下,中東地區的程序員在本國的地位是屬於窮人那個階層了,而印度和巴基斯坦程序員看上去掙很少,卻屬於本國高收入群體。另外,我大天朝程序員雖然常自詡為「碼農」,但是收入卻非常好,所以目前程序員還是非常有錢途的職業。
翻譯自http://itflow.biz/
本站文章除註明轉載外,均為本站原創或翻譯
9. 程序員男生有什麼特點
在廣大社會人士眼裡,程序員就是一個迷之群體:高收入,賺得多 ,花得少,低調的有錢人,新時代隱形富豪!
他們大多出沒於北京後廠村、上海張江科技園、深圳南山科技園和廣州天河軟體園。
在外人眼裡,他們整天盯著電腦悶聲敲鍵盤,屏幕上閃現一串串極具神秘氣息的外文字元。要是放在人群中,那就是一道亮眼的光!他們低調、質朴的氣場很快就會暴露自己。比如著裝:冬天穿沖鋒衣,大紅大紫的高飽和度顏色,兜多,能塞進各種電子產品,面料不容易粘灰,既保暖透氣又防風防雨,恍惚間你會以為是快遞和外賣小哥。
10. 美歐的程序員不常加班嗎為什麼
現在國內程序員幾乎成為了加班的代名詞,但歐美的程序員瘋狂加班的相對比較少,對於這一點倒是有這種感受,之前曾經外企工作過一段時間對這種有類似的感受,講一個真實發生的事情,曾經和美國總部的程序員一起合作做一個項目,由於項目的周期趕得很緊,周末去加班,結果需要配合的美國程序員的加班申請沒有被批准下來,只好在自家院子里修柵欄種菜,這種情況在國內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項目趕得緊加班加點是常有的事情,而且默認是不存在什麼加班費之類 ,項目緊急狀態下也會默認自動加班。
由於當時入行不到兩年,非常不理解,還去找項目負責人說到這個事情,最後這個事情也就不了了之,其實這也反映了中國和美國上的差異,在國內做程序員拿的工資比普通的工種還是要多很多,但在美國這種差異不是很大,主要是各行業整體來講已經比較成熟,即使環衛工作也算正式的工作,各種保險也是正常給上著,整體來講不同職業的收入差異不像國內的那麼大,在歐美正式的工作加班就需要支付加班費,一般情況下不提倡通過加班來完成任務。
就本質而言中國的軟體行業相比歐美還是存在較大的差距,在迎頭趕上的階段加班加點也算是正常事件,再加上國內互聯網進行的如火如荼,這也是難得在互聯網領域趕超歐美的一個好機會,又把程序員加班的氣氛帶動了一番。
為什麼歐美程序員加班比國內程序員少一些?
1.相比來講歐美的產業更加成熟一些,加班基本上都會配套加班費,在這中國幾乎是不可想像的事情,技術工種和別的工種的工資差異也不是那麼大,所以在歐美找一個正式的工作難度要遠高於國內,所以從公司角度效率主要在上班時間提升,加班基本意味著加班費,需要領導審批,不提倡加班。
2.國外程序員的比例不像國內這么失衡,需求量不是那麼迫切,供需關系沒有那麼緊張,而且大部分公司不提倡加班,加班支出費用比正常上班的工資要高,即使加班風氣很濃的日本,都開始對加班說不了。國內軟體行業相比發達國家在積累方面差距還很大,正是需要迎頭趕上的時期,加班加點也屬於正常現象。
行業成熟了,供需關系平衡了,有底子了加班現象自然就會減少。
去年上半年,一位同事去了德國,仍然是從事程序員的工作,然後給我們講述了他的親身經歷,讓我們羨慕不已。
他們一家三口過去的,孩子已經上小學三四年級,去了德國一個不是很有名的城市,據說華人非常的少。工資在5千歐的樣子(估計也是剛過去的原因),不過還要交各類保險,稅後多少我也記得不是很清楚。
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這位同事去了沒多久,媳婦兒就懷了二胎了,於是震撼的消息來了,他現在可以一周只去單位兩天,而且工資不變,其餘時間可以照顧媳婦兒,直到孩子出生或到一定的年齡(有點兒像我們的陪產假,不過人家的陪產假非常長)。大兒子上學自己只需要繳納一點點錢,據他說等老二出生之後,不僅沒什麼開銷,而且每月還有幾百歐的補助。
那麼歐美程序員真的不用加班么?且聽我下面的分析:
最近新東方年會的一個節目火了,歌詞用到程序員身上,也是恰到好處。
「幹活的累死累活,有成果那又如何,到頭來干不過寫PPT的」
「只會為老闆的朋友圈高歌,領導隨口一說,立刻討好跟著,項目馬上啟動不計後果」
說的太好了,我都不禁起立鼓掌了。
我將持續分享Java開發、架構設計、程序員職業發展等方面的見解,希望能得到你的關注。
相比於國內動則 996,227 的超強度工作,歐美的程序員是沒有這么誇張的。但不代表歐美程序員就不加班。
本人工作隸屬一世界五百強外企,剛剛帶隊完成了一個大型的IT系統上線項目。涉及到近百人的項目團隊,其中大部分程序員、業務分析師都是老外,有幾個外部關聯的系統是從美國購買的,所有的程序員都是美國人。
我在中國,所以和美國東部有十二小時的時差,這時候無論中國或者美國的項目團隊,都得加班,否則時間上湊不到一塊兒。
要麼美國人早上5-6點就到公司上班,要麼中國人晚上6-7點繼續加班,或者反過來。當然,美國人是不怕起得早的,很多人為了早下班,寧可早上5-6點就到公司上班了,這樣可以下午4點多就下班回家接孩子或者happy,這點跟中國人相反,中國人很少願意早上5-6點就來公司上班。
就算是這樣,我們在項目非常緊張的時候,也給美國的供應商下了死命令,就是中國人在做系統切換的期間(一周),美國人方面的程序員必須按照 中國的工作時間 同步,也就是他們晚上9點到早上9點之間必須隨時待命,這對他們來說是不折不扣的加班。
美國人也沒說啥啊,錢給到位了,還是乖乖的加班了啊。
歐美的程序員,能吃苦的還是很能吃苦的,但是混子也多,一個電話就能分辨出來,對於那些一上來就推三阻四各種繞的程序員,我通常做法就是 一次容忍、二次警告、三次請你走人 。
畢竟上百人的大項目,我沒這個時間和義務來教育你如何做好你的工作。
當然,歐美畢竟還是要輕松一些,很多人給你加班一周之後把任務完成了,是說什麼都要去休假的,只是這時候如果你還非要在他休假的時候去騷擾他,他也會毫不客氣的拒絕甚至立刻投訴的。
只能說,歐美人相對守規則一些,把私人時間看得更重要一些,但不代表他們完全拒絕加班,或者說不願意加班。
希望我們國內的公司,也能多一些這樣的契約精神,不要天天搞什麼「狼性文化」,把員工都榨幹了,最後也不過是涸澤而漁罷了!
國內It最大的問題是許多公司的it從業者素質不高:領導自己對問題都沒徹底清楚。提需求的人沒有成本,無止境地提不靠譜的需求。碼農自己開發時也圖快,代碼極粗糙,連自己都覺得寫的是shi,同時也提高了系統的風險(不少跨專業報名培訓學校,培訓幾個月直接上崗,別指望他們懂更多)總之就是,leader很忙,產品很忙,碼農很忙,測試很忙,就是這樣的惡性循環。
我在美國做程序員第二個年頭了。在剛畢業那會,我會說,放屁!誰說美國程序員不加班,有deadline或出bug的時候都一樣都會加班。
但是後來…好吧,我發現我錯了。在我了解了996之後,好吧,我覺得美國那不叫加班
推薦你看浪潮之巔這本書,就講了上世界美國it行業的發展。
怎麼說呢,歐美的程序員肯定還是會加班的,只不過不像中國企業這么嚴重,這么普遍。
首先明確一點,歐美IT企業加班少,並不是不需要加班。歐美IT企業加班的需求也是非常高的。
但是為啥程序員還是加班少呢。
第一個 原因就是工會
其實中國和美國法律都一樣,都是規定每天8小時工作制。加班需要付加班工資。
但是美國之所以企業不敢越雷池,主要是有一個逆天的工會存在。美國工會強大到誰都敢懟,美國就發生過警察工會發動警察罷工的事情。警察的僱主是政府,工會政府都敢對著干,還怕你個小小的IT企業?
所以,如果一旦加班弄到員工都不滿意,工會真心能讓你吃不了兜著走。讓你再也招不到人都不是問題。
第二 就是美國程序員工資高
如果企業實在忙,要求員工加班,那就必須付高額的加班費。這個實在是肉疼啊,一般來說企業是承受不了的。
那企業不給行不行?恐怕法院會讓你長記性,美國加州某個企業曾經就因為加班,被法院判賠償了1.7億美元。這么一來,誰敢不給加班費。
有的人問了,你不是前面說美國IT企業加班需求也是很大的,那怎麼辦。
是的,任何一個IT企業都有大量的加班需求,但歐美企業又不能強迫員工加班,於是他們想出了幾個辦法。
一 勾引員工自願加班
別笑,這是真的,你現在如果去美國矽谷,一定能看到很多程序員在加班,但是基本上都是自願。
我不是在胡說八道,歐美IT企業勾引程序員加班有很多詔
彈性上班時間
早上不要求你按時到,你自己自由安排上班時間,不知不覺就加了幾個小時班。這是很有效的勾引程序員加班的手段。
用辦公環境來勾引
我們來看一下:
微軟的辦公環境
谷歌的辦公環境
休息倉
你們以為企業給程序員弄這么好的辦公環境是為啥?谷歌甚至還給提供免費理發!這個不是企業錢多燒的,只有一個目的,勾引你加班。
我覺得在這種環境下,員工不自覺的就自願加了好多班。
第二 外包
如果勾引來勾引去,程序員還是不來加班呢?或者小企業,根本沒有谷歌微軟這么好的環境,怎麼辦呢?
這種情況下,美國IT企業會把做不完的活外包給程序員工資相對低的地區,那就是中國和印度了。
中國和印度,法律對加班管的不嚴,程序員工資低,於是美國很多公司都喜歡把活交給中國和印度來干。
我們中國企業就比較慘了,沒辦法再外包了,非洲,中東這些地區根本就沒有多少IT人才。只能自己幹了,反正象徵性的給點加班費就行了,成本也不高。
美歐的程序員不常加班嗎?為什麼?個人認為這是環境決定的,現今國內各行各業都是這樣加班加點幹事情,看看有多少民營私營企業有周六的,每天能夠准時下班的就明白了。良心點兒的企業還給你算加班,有些企業就明確說一周只休息一天,想干就干不想干雙方不再見。
而國內程序員這個職業加班更甚。絕大部分的軟體、互聯網公司基本都是民營私營公司,而且又得趕工期、節約成本,那就只有逼著程序員加班了。雖然看起來名為高工資,可實際上算下來單位時間的工資並不一定比早九晚五的企業高多少。每天10幾個小時,有時周六周日都在加班,這種還是常有的事不稀奇。甚至有些公司明確說明,我們給的工資較高,沒有加班費甚至也沒有換休,干就干不幹拉倒。
而這一切也源於我們的工作生活環境造成,還有相關的法律規定是否執行到位,是否有人來監督,是否有地方去申訴。另外整體收入較低的情況下,大部分程序員為了那份收入與那個職位,也就默認被壓榨而不出聲。你出聲可以,那就另謀高就吧。特別是現在程序員供過於求,更是很多企業毫無顧忌這樣搞。企業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加班是一種很常用的手段,而且還不用付出什麼成本。
在歐美,市場及管理相對較成熟,程序員與其它行業一樣就是個普通的職位。在整體大環境下不提倡加班,有人監督有投訴地方,自己不願意加班那就不能被逼加班,否則可能被投訴被訴訟,企業會吃虧。所以在做項目計劃時,一般會按照正常工作時間進行詳細預算計劃工作量,如果真正完不成還有可能進行協商,重新預算工作量。不像我們很多企業,有時連周六周日都有可能給你計劃上工作量,完不成?要麼說你能力不行走人,要麼自己往死里加班都要完成工作量,美其名曰為了達到客戶期望一定要保證交貨期。
企業說,不願加班?那就到歐美去吧。
更多分享及互動,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東風高揚】。
這個問題是多方面的,如果了解國內一線外企的工作狀態,可能就很好理解了。
一方面,外企的工作是以效率為導向的,形式化的東西非常少,硬性的規定非常少,從教育上,歐美國家就主張創造性和自主性,更加主張思維獨立和創造性思維。所以在一些矽谷的大企業中,一個普通員工也可以提出一個想法,而一旦被採納,這個項目就可以推進執行。你會發現他們的溝通效率很高,工作效率很高,信息流通性很好,而且員工所在的環境十分自由,可以以自己最舒適的狀態工作。這其實就是 以做事為目的,以效率為導向。
而中國的本土企業習慣了所謂的「管理」,從教育上培養的是應試教育,從小教導要聽大人話,要聽老師話,要聽領導話。卻很少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和質疑,限制了孩子的創造性思維。等進入了企業以後,官僚氣息嚴重,形式主義嚴重,基層員工完全沒有話語權,埋頭苦幹受累背鍋,領導一句話沒活兒也得加班。
然後就是找一群留學海外,有想法的人,帶著一群本土畢業沒想法的人做事,其實大家都很難受。
第二方面,即便有些時候工作真的做不完,你想加班,在外企也不一定加的成。加班需要申請,因為超過上班時間公司需要嚴格按照加班標准支付薪酬,而一般在國外,加班要支付的加班費非常高。
所以除非十萬火急,國外大部分企業是不可能讓員工加班的,各種法律條文保護勞動者不是開玩笑的,不遵守分分鍾告到你哭。
第三方面,有很多西方人,即便你給他高額的加班費他也不想加班。很多人說中國是最勤勞的民族不是開玩笑的,我們接受著勤勞致富的教育,也確實做著勤勞致富的事情。國內互聯網行業所謂的高工資都是以瘋狂加班為代價的,就這還有多少人削尖了腦袋想進入這個行業,估計在西方人眼中很難理解。
外國人大部分沒那麼勤勞,喜歡享受時光,這跟發達國家本身富裕是分不開的,他們的生存壓力沒那麼大,不太用擔心沒飯吃,所以窮人很多都不願意為了錢而賣命,更別提有知識有學歷的高級人才了。
動輒好幾周去海島度個假的國家人民,怎麼能理解我過有年假都沒法放的痛苦。
美歐不光程序員不經常加班,從管理到基層員工也都不經常加班,因為第一,人工昂貴;第二,勞動法嚴格,加班要付昂貴的加班工資,不付被舉報的話企業要被巨額罰款,所以企業方方面面都高效做事。一個產品,從設計方案開始就講究個環節的完善,實際開始製作的時候各部門要高度同步與協調。各項工作的計劃都是提前一年來安排時間表(這也是生產環節外發海外逼出來的傳統),很少有像我們這里8月開的大會7月才開始各類訂制與協調,各項制度不完善,高管大會摔話筒的事發生。領導也不會今天臨時腦袋一拍在產品里加個功能,明天再取消另一個功能,然後讓員工日趕夜趕。西方的工作看起來節奏很慢,但是實際效率很高;我們的生活工作看起來節奏快,從領導到員工都很勤奮,但是實際效率很低,一個環節可能重復做五六次。其實西方各大公司的操作才是「計劃經濟」,我們的是「野蠻的橫沖直撞經濟」。這跟整個民族的文化氣氛與勞動力訓練方式有關,也就是教育有關。東西方教育的差距,不僅僅是 科技 成果的差距,還是教育的另一個成果,勞動力素質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