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中國的程序員總被稱為碼農
實際上IT行業在中國並不是特別差的行業,而程序員的工資也並不低,但為什麼中國的程序員總被稱作碼農或者說是苦逼的程序員?中國的程序員生活和歐美的有什麼不一樣?之前,研發頻道曾發過《東方程序員怎麼看西方程序員》和《西方同行眼中的東方程序員》這兩篇文章。來自世界各地的程序員們各抒己見。或許,從上面兩篇文章中也多少能得出「」下面是來自知乎網上各位大牛的看法。讓我們來一起看下!一位叫吳濤的程序員的回答:編程活動和機械電子一樣可以視為一種工藝(craftsmanship),從事此類工藝活動的人可以叫做工匠或者工程師。經歷過工業革命的歐美國家,有深厚的工程根底,從機械到電子再到軟體,都是國家產業的支柱,滋養著社會中堅力量的中產階級。工程師的社會地位普遍比較高,他們有工藝的傳承,有文化圈,有產業的歷史。而國內目前的軟體工業和製造業非常相似,以來料加工式的低水平重復勞動為主。就好像農民仰賴著老天提供種子、土壤、陽光和水,中國程序員仰賴著洋人提供設備、技術和理念,從微處理器、操作系統、編程語言、編譯器、IDE、編程框架到應用程序,除了做晶圓的沙子是本地產的,幾乎沒有什麼屬於自己,每天的工作內容主要就是把別人已有的東西按照自己的——甚至不是自己的——需求裝配一下,沒有什麼創造性,也很少有業界的技術積累和傳承出現,即便有也流傳不開,畢竟程序員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有知識,沒文化」,就是說這樣的狀況。記得劣質盜版VCD滿天飛的時代,有個程序員做出一款醜陋但是解碼容錯能力很好的播放器,貼合國情,一炮成名,結果好容易寫本書,沒有幾個句子能寫通順的。這種技術書籍的拙劣狀況一直保持到現在,而且拙劣的方式更加多樣化了。沒有技術傳承,沒有文化圈,不乏有人上大學之前對編程一竅不通,學計算機只是因為計算機「熱門」而已。如同包辦的婚姻,沒有一絲愛情,最後以編程為業,只是因為也不會做別的什麼了。另一方面,國內程序員不論薪水如何,的確很苦。許多人長期被迫加班,最後甚至會成為一種自願的習慣。可生產率和產品質量並未因此而提高,就像千百年來用慣鋤頭和鐮刀的農夫,很少有人會想要去學習、改進自己使用的工具和習慣,甚至對於新興的思潮和方法抱有非理性的抵觸情緒。生活如此悲慘,卻又如此不思進取,和農民的問題很相似。再加上,就好像城裡人眼中的鄉下人一樣,程序員們木訥、邋遢、缺乏情調、土。可偏偏又自負而且互相看不起。總而言之,在中國做一個程序員,很少有什麼事情能讓人覺得自己從事的工作很體面。那麼,在整個社會以自嘲為風尚、許多行業都喜歡好勇鬥狠地自輕自賤的狀況中,使勁貶低自己的職業,自嘲和群吵時,就不會有什麼心理包袱。不過,就好像黑人可以自稱或者互稱「黑鬼」,但是白人如果敢講立刻會惹禍一樣,喜歡以此自稱的程序員並不見得能容忍其他人這樣稱呼自己。最後,英語有類似的說法,將帶有隔斷的辦公室叫做cube farm,常見於傳統的軟體公司。以諷刺(但不限於)軟體公司日常生活為主題的漫畫Dilbert就有不少格子辦公室里的場景。不過cube farm說的並不是程序員們像農民,而是說他們像地里的莊稼或者果樹,產出成果,等待收割。畢竟,歐美發達國家的農民生活往往比程序員更好。高收入,農機勞作,大片的私有土地,寧靜的田園生活。農民的生活在那裡,如果不是令人嚮往,至少也並無貶義。補充:本版同文所說的code monkey在英語中的語用,與「碼農」在中文裡的用法並不一樣。code monkey是指以計算機程序員或者那些以編碼為生的人。這個術語可能包含輕微的貶義,這意味著開發者可能編寫代碼,但不能執行復雜點的任務,比如:構建軟體結構、分析和設計,一般指初級程序員。如果一名code monkey正在努力增加知識和提升職業技能,那麼會有另一個等級名詞賦予他。其實code monkey這個術語在層次劃分上還是有點困難的,因為像那些真正熟練的開發人員或程序員他們仍然在做編碼工作。或許像這樣劃分會好一點:coder:編碼員programmer:程序員software engineer:軟體工程師software analyst:軟體分析師software architect:軟體架構師或許還可以在前面加「初級」、「中級」、「高級」這幾個前綴。這些都反映了一定的等級、技能水平和薪資。請注意:它只能在小范圍確定的某種層次結構,例如在一個公司、甚至一個部門。一個在A公司工作的「程序員」可能比B公司的中級架構師所要求的技能更多。下面是關注前端技術的鄧陳華同學的回答:首先, 問題的題目」「是有一定的可辯論性的,因為我所了解的事實是,大多時候是「中國的程序員自稱為碼農」,很少有不同行的人稱呼程序員為「碼農」。當然,可能和我所處環境有關系。認可濤吳所說的「自稱碼農的程序員並不見得能容忍其他人這樣稱呼自己」,因為這就像他所舉的例子,黑人允許自稱,但不允許白人稱呼,同樣的詞在熟人說來是親切、是自嘲、甚至可以是自諷,但在外人說來,那不僅是不尊重,還有可能是侮辱。其次,身處互聯網行業,程序員工作辛苦,加班再正常不過,項目進度、突發情況、公司文化都可能成為加班的理由,雖然收入不一定差,但夠苦逼。另外一方面, 程序員魚龍混雜,水平參差不齊,而互聯網向來是一個強調能力的開放行業,有多少能力就拿多少工資,這樣註定有相當大一部分因為水平不夠,導致收入問題成為「碼農」的心病。而「 工作辛苦」、「收入低」和農民有類似,所以無論自嘲或者是被別人冠以「碼農」的稱謂,辛苦、收入低這兩個標志包含其一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兩者兼有,那就是純種『碼農』一枚,夠苦逼。當然,還有第三種情況就是像趙劼姐夫這樣,「彈鋼琴的碼農」,已經做「碼農」做到一種境界,並不一定強調其辛苦、更不會收入差,以「碼農」調侃的口吻戲謔人生,這個心態和大家自稱屌絲是一樣的,更多的自嘲自諷。其實,這樣收入高而且相對不這么辛苦的精英「碼農」在行業內也不少。下面是在讀研究生吳洲提供的,來自圖靈中文社區電子雜志《碼農》第一期的首卷語:《所謂碼農》一文的解釋:對於「碼農」這個稱呼,有些人喜愛有加,有些人不以為然。區別在於對待「農」這個字的感覺。農當然是指農民,這個詞寓義很豐富,既可以說它偉大,也可以說它渺小。說它偉大,是因為我們的生存離不開農民,而且中國一直是個農業為本的國家,曾經說是百分之八十的人是農民,這意味著往前翻
『貳』 為什麼程序員是一個跳槽比較頻繁的職業
程序員這個行業存在著這樣的現象,有些剛畢業的大學生因為沒有見過世面,一不小心被忽悠到那些處在創業階段的「公司」,拿著實習生的工資干著全辦公室的活,而且經常被老闆拉過去談人生理想,剛畢業的程序員都是涉世不深的小男生,那裡經得過這些老狐狸的忽悠,一招畫餅充飢就在那幻想未來美好生活了,但凡事都得有個度啊,時間久了次數多了,小白也變了,只能跳槽另謀出路。
我覺得跳槽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自身原因:因為大多數剛出來實習的程序員大多數對工資方面的要求不是很高,因為他們也知道,自己現在是屬於學習階段,知道自己的價值是多少,所以一般不怎麼要求工資,但是一旦工資幾個月之後,對整個體系有了較大的了解之後,就要要求有對等的工資,因為在一個技術部裡面每個人的工資都是不等的,這樣會覺得自己有那價值但是沒有那回報,心裡也就有些變扭,也就有了跳槽的想法了。還有一個就是當自己有過硬的技術時,一般也會考慮自己出去單干接項目做。
另外一個就是公司體系問題,在國內外包公司之多,所以大多數的程序員也是在外包公司做,而外包公司的規模參差不,大多數也是在剝削壓榨程序員,各種坑也是居多,管理層體系混亂,這也是造成程序員跳槽的原因
1.互聯網技術風起雲涌,變化之快。公司制定的漲薪制度都有著統一的標准,不會因為某個編程語言熱門而增大漲薪幅度。但是新進員工的薪資待遇往往是根據市場幅度在變化的。 so,常常聽到老員工抱怨,那個新來的誰誰誰,哪哪都不如我,工資卻比我高。
2.據不完全統計,互聯網行業的創業公司從天使走到D輪概率尚不足2%。大量初創公司的關門倒閉,致使一些程序員「被迫離職」。
3.互聯網公司會根據市場的變化做一些戰略調整,內部轉崗已是家常便飯。比如本人之前所在的項目組,所做的產品是web端的直播平台。後經市場調研,公司打算將重心放到移動端,部分web組的老員工也就轉崗到了移動端小組。 我想說的是,如果企業內部的調崗不符合個人的職業規劃,那麼也是程序員跳槽的一大原因。
不邀自來,本人目前從事嵌入式軟體開發,也算是程序員大軍中的醫院,下面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按理說,薪水高,工作環境尚可的工作一般都是很穩定才對啊,但是據一份調查發現連Google,Amzon這些大廠的程序員的平均在職周期都只有1~1.5年,可見程序員頻繁跳槽不是我國或是某個企業特有的,一線國際名企都如此別說國內小廠了, 那麼為什麼造成程序員為什麼會如此平凡的跳槽,我們來分析一下:
IT產業發展迅猛,市場需求旺盛,程序員有更多選擇
雖然我國的計算機行業起步很晚,但這不影響IT產業在我國的迅速發展,發展就需要相關內容的人才,同時我國計算機的培訓起步也不是很早,早起的人才主要是理論研究並不都是真正寫代碼的,供求關系不平衡,導致程序員在就業市場上比較搶手,各行各業一旦某種人才緊缺自然導致有價無市的感覺,所以,各廠想盡辦法招聘讓程序員,誘惑多了選擇自然多了,選擇多了跳槽就頻繁了,這是見怪不怪。
IT行業存在一種「倒掛」的行業怪象,程序員更願意跳槽
「 倒掛 」是指在某個行業內部,由於行業的特殊性,從業人員的薪酬待遇和業務能力以及技術水平不相關的現象,這種現象尤其在程序員行業存在,一個剛大學畢業的新鳥在待遇薪酬方面可能秒殺一個已經工作四五年的優秀程序員,換誰也受不了,沒有工作經驗還需要人帶的新人工資居然比帶他的人高,有些企業寧願花5000塊錢新招一個新人也不願意多給老程序員多加1k來完成同樣的工作,坐等通過技術積累來加碼自己的報酬的希望破滅後,那些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程序員通過跳槽去漲薪了,在猿圏有句話更能說明這個問題「People who stay in one spot earn less than those who move(經常換工作的人比那些安分守己的人賺的更多)」。
公司沒有給程序員提供良好的職業發展規劃
雖說職業規劃都是自己為自己規劃,但是自己的規劃能否按計劃順利實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公司是否為自己的員工有良好的職業規劃,顯然,一家沒有為程序員薪酬增長和職位升遷做過精細規劃的公司,讓程序員不在有安全感或是讓他們沒有期望,換做誰都得跳槽另找下家。
程序員厭倦了代碼工廠式的工作,想嘗試新鮮的東西
計算機行業是一個日新月異的行業,此外程序員是一類喜歡挑戰新技術的特殊人群,很多公司的業務模式單一或是業務穩定了,程序員的工作變成流水線的單調模式,他們早已厭倦了日復一日的代碼搬運工的工作,一旦嘗試新的技術並且一改往日的單調與無聊,那麼它們會在合適的機會換個領域,此外,程序員是青春飯行業,代碼工廠式的工作會讓他們沒有安全感,因為這會讓他們失去市場競爭力。
從業人員層次不一,淘汰提高了程序員跳槽的幾率
IT的迅猛發展,在巨大市場需求的推動下,編程行業門檻編低,導致從業人員良莠不齊,可能一時的沖動或對自身判斷不足而走上程序員之路,很多人發現程序員並不是媒體所報道的光鮮亮麗,工作壓力大,無休止的加班都會使一些不適合做程序員的人淘汰出局,這在職場非常常見,尤其是剛畢業的新人,這就外界感覺程序員跳槽更頻繁了。
提到跳槽比較頻繁的職業,我想除了題目中提到的程序員之外,應該還有餐飲企業的服務員,餐飲企業服務員跳槽基本就是三種情況,一是薪資低,二是工作好找,三是工作時間長。
我們再來看看程序員跳槽,其實也不外乎是這三個原因。
一、薪資低
看了這一條,你可能會說,程序員薪資怎麼會低,剛畢業的就能拿到個7、8千塊,如果是碩士畢業就拿個1.5萬一點兒不奇怪。
這里說的薪資低不是指薪資行情低,而是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薪資低,對於程序員來說薪資水平差異很大,但人們往往並不關注工作本身,或是人的能力而關注的是自己怎麼比別人少這么多,但在本公司可能調薪並不是件簡單的事,所以只能通過跳槽來實現工資的上漲了。
二、工作好找
程序員現在可以說是一個熱門崗位了,從業人員比較多,但是需求量也很大,如果你是個程序員,簡歷更新之後,估計每天5、6個面試邀約電話都算少的。因為工作好找,所以工資勢必也就水漲船高,誰也不怕裸辭,工資要求不高,只漲個20%今天離職,估計3天後就能有新工作。
三、工作時間長
程序員工作時間長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有個說薪資高,工作時間長很正常,但人的慾望總是無止境的,沒錢的時候想要錢,有錢的時候想要時間和自由,薪資支撐的滿意度最多也就能維持半年,長時間高負荷的工作會讓人產生厭倦,這個時候就會覺得自己工資的性價比不好,要麼找更高工資的,要麼就找沒那麼累的。
因為現在部分公司漲薪速度比較慢,跟不上市場的價位。
打個比方:
如果你有拼搏精神,願意在下班後精進技術、學習,
等幾個月後技術成熟了再跳槽,可以一下子就翻倍,甚至直達15k。
但是要正確地跳槽:
第一,找一個符合自己期望值的平台,讓自己的價值和技術得到最大的發揮。(這里和薪資沒有關系,最重要的是適合自己)
第二,不要只為了加薪而跳槽,不斷地去一個新地方,自己的職業生涯也在不斷地清零,不符合長期的發展。
引起程序員跳槽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在所有的崗位中程序員的跳槽頻率確實高於其他工作崗位,一般程序員跳槽的原因有這么常見幾點:
第一、由於互聯網是一個很不錯的創業方向,很多人有著不錯的創業項目,然後開始組建自己的技術團隊,這時候就需要很多的程序員組成產品開發,而由於程序員的工資支出較高,往往在產品還沒有進入收益期的時候公司很難支撐下去,或者缺少產品推廣資金,這時候程序員就會面臨跳槽的可能。
第二、在成熟的互聯網企業中,由於項目的開啟,而組建新的技術團隊,隨著產品上線,企業將更多的精力投資在產品的運營上,而對做技術的程序員來說每天的工作都是很清閑,失去了項目研發期的忙碌,讓程序員感到無所適從,從而引起跳槽。
第三、就是大家常說的一點,不跳槽怎麼加薪。這也是程序員跳槽比較普遍的一個問題了,很多人由於不滿現在的薪資待遇,但自己卻有了很多的項目經驗,所以選擇找下家公司,通過以往的項目經驗來提現自己的價值,從而達到自己想要的薪水,這也就是程序員找工作的時候,工作年限時間是一個因素,更重要的是一共參與開發了多少項目,並且更具項目的大小代碼量是一個較為重要的因素。
第四、就是有些程序員是追隨技術的,他們認為在軟體開發的外包企業中雖然每天都有繁忙的項目要完成,但是對自己而言卻是千篇一律的重復性代碼的敲寫,甚至是直接使用企業自身比較完善的庫或者框架完成程序的開發,覺得對自己的技術提升沒有太大的幫助,從而選擇跳槽。
第五、接受別人的老項目進行改造,由於原先的程序員並沒有留下太多的技術文檔進行參考,所以每天都在糾結一句一行的代碼,再就是程序開發的很多思維思想並不清晰,這就讓程序員很糾結了,所以在與老程序相愛相殺了一兩個月後,實在受不了上級的催促以及難以完成代碼的整理重構而離職,放棄。
歡迎程序員的你在評論中分享自己的跳槽原因和經歷
作為一個在這個行業呆了十幾年的老人感覺上程序員這個職業算是跳槽頻非常高,據不完全統計程序員流動性不低於百分20,相比別的職業已經算是很高的了,為什麼程序員這么容易跳槽,由於程序員這個職業特殊性決定的,是什麼推動了程序員這么多跳槽的勇氣。
1.就目前中國軟體行業的發展,雖然說程序員的數目越來越多,但高手卻是急缺,主要還是前期積累不夠,再過些年可能會稍微改觀些。技術高手的數量在上升但是軟體公司的數量以及業務需求的增加更快,所以給人一種很直觀的感覺,很多大公司是一直處於缺人狀態。
這種狀態催生了程序員的跳槽,有更好的待遇,為什麼不選擇跳槽,這也屬於人之常情,有些程序員離職也不是因為呆的多不開心,而是外面的誘惑實在太大,出來混還不是為了多掙點錢,有待遇更好的就走人。
2.程序員這個職業本身來講屬於重度的腦力勞動,說的再誇張點就是吃青春飯,畢竟年齡大了競爭優勢在減化這是不爭的事實,趁著自己還年輕還能拼的時候,去掙錢多的公司,其實還存在一種大家容易忽略的現象,整天的加班加點很容易造成一種很壓抑的心情,換個公司換個環境放鬆下,可能會人覺得有點矯情,但現實中的確存在很多,或者在薪資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換個加班稍微少點的公司,這都是換公司的理由。
3.現在很多招聘網站特別是一些獵頭網站滋生了,程序員的不穩定性,把程序員當作商品來運作了,很多獵頭只要在網上搜到合適的人,就開始千方百計的運作,真有點經紀人的感覺,這種無形之中增加了程序員的不穩定性,而且也在無形推動了這個行業薪資的上漲,其實很多人值不了那麼多錢,但物以稀為貴,現實就是這種狀態。
目前市場上講,程序員的薪資的兩極化越來越嚴重,水平差點的大家都不想要,水平高的大家都跟打了雞血一樣爭搶,很多人覺得程序員這個職業已經不行了,主要還是沒爬到食物鏈的頂端,把技術搞得扎扎實實的大把機會等著你。
希望能幫到你。
因為對其他的行業不太了解,所以也沒辦法對比出來程序員跳槽是不是比較頻繁。
我身邊的程序員,有在一個單位工作十多年的,有像我一樣平均三四年換一家單位的,也有跳槽比較頻繁的,平均每年都會換一家單位。
能頻繁跳槽,我分析不外乎幾點:
崗位多 特別是在北上廣深這些IT行業比較發達的城市,程序員真的是不太愁找工作(工作能力不錯的前提下),真的可以說,在一家單位做的不爽了,直接在招聘網站上把簡歷打開(招聘網站上的狀態設置成考慮跳槽的狀態),就會有不斷的有面試電話打進來(當然大多數主動打電話的單位都是外包,哈哈)。
我跳槽的時候,都是主動給心儀的公司投遞簡歷,基本都是可以得到面試機會的,而且通過率也挺高。
大部分IT公司,每年漲薪都不是很多;而跳槽一次的話,至少得漲個30%吧。
我在第一家單位的時候,起薪3K,每年漲500-1000,是不是很可憐。第一次跳槽,工資就從5K漲到了8K。
第二家單位第二年就漲到了12K,但是從此以後,就是每年漲1K的龜速了。第二次跳槽的時候,月薪雖然漲的不是特別多,但是按照年薪計算的話,應該漲了有60%以上了。
當然也有漲薪比較快的單位,我的一個朋友在一個神奇的網站工作,研究生畢業工資一萬左右,現在工作有三年了,剛剛漲到了20K。如果你在這種單位,好好珍惜吧。
在外包公司的,想去一個非外包公司,跳槽。
傳統行業的,想去互聯網公司尋求技術發展的,跳槽。
互聯網公司的,想去傳統行業養老的,跳槽。
小公司的,想去一個大公司,跳槽。
大公司的,想去初創企業當個技術合夥人,跳槽。
......
歡迎大家在評論中分享自己的跳槽原因和經歷,還有說說跳槽漲了多少錢,哈哈。
幹得不爽,只好選擇辭職。作為一名老程序員,在一家創業公司做了三年多互聯網開發,我現在終於解脫了。三年中加了兩次薪水。第一次700,第二次770。第二次年頭加薪,我要求提高500,老闆說董事會規定一次只能加那麼多,然後要到6月再滿足我。於是到了6月份,我發現並沒有提高500,問之,說到7月份加。快到7月份,有一天晚上項目經理要我留下來加班,我餓著肚子一時間也搞不定手上的任務,就擅自回去了。結果,老闆知道了就取消加薪計劃。5月份以來公司制度越來越嚴格,首先是安裝攝像頭全日監控員工行為,其次規定上班時間不準使用手機,除非工作需要;再次,除了查技術資料,瀏覽各大網頁需要申請;制度下來後,公司天天像在牢房裡渡過,這樣的工作環境,請問大家會喜歡嗎,能否繼續堅持?我是走了……
為什麼程序員是一個跳槽比較頻繁的職業?
因為好的程序員確實值錢,連帶著不那麼好的程序員也相應的值錢了。
其實是現在這個行業導致的,互聯網的世界裡,就算是一頭豬站到了風口上,也能飛的比大師兄還快。
不是你不明白,是我變化快程序員本身是干技術活的,技術迭代比較快,所以一般程序員都有較強的自我學習能力和自我迭代能力,隨著時間的延續,本身的能力水平提高了,那麼肯定期望與之匹配的待遇,但往往很多公司的迭代速度是很慢的,承擔不了程序員這種高薪成長,所以往往滿足不了程序員的需求。
那麼只能跳槽啦!
老用戶與狗不得辦理
還有就是,往往軟體公司也好,互聯網公司也好,很多老闆都喜歡招新人給高薪,但是老人年年不漲薪,最後的結果就是老人紛紛離職,這種情況也造成了外界看來程序員頻頻跳槽的現象,但往往都是情非得已啊。不給漲工資啊。
那麼只能跳槽啦!
跳一跳更 健康
老公司的暮氣沉沉和新公司的造氣蓬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老公司任勞任怨,每年漲薪不超過10%,但是一跳呢,工資普遍double,這種風氣形成並且傳播,明眼的程序員肯定待不住了啊。
那麼只能跳槽啦!
其實苦的是HR,老闆不給力,還讓留人,你告我咋留!!!!!
『叄』 人們通常管程序員叫什麼
碼農。
程序員(英文Programmer)是從事程序開發、維護的專業人員。一般將程序員分為程序設計人員和程序編碼人員,但兩者的界限並不非常清楚,特別是在中國。軟體從業人員分為初級程序員、中級程序員、高級程序員(現為軟體設計師)、系統分析員,系統架構師,測試工程師六大類。
『肆』 你有哪些半夜因工作的事情被叫醒過
程序員,半夜被手機信息吵醒,是領導發來的信息,讓他處理線上遇到的問題,這名程序員堅持自己睡醒再說,不過他們中間的溝通上語言的確有點問題,最後導致與領導直接開罵。沒錯,單從工作的角度來講,遇到緊急問題的態度應該是先解決問題,至於個人恩怨以後可以通過談心的方式慢慢去解決,公私分明是很重要的。
『伍』 為什麼中國的程序員總被稱為碼農
因為中國大多數低層程序員都是每天做大量的無用編程程序,像農民一樣勤快!所以叫碼農嘛~~是一種貶義詞!不含誇獎!說吧一種腦力勞動的工作變成了體力勞動!
『陸』 為什麼中國的程序員總被稱為碼農
最後,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程序員朋友,請你好好珍惜他,因為他們不像口中所說的那樣老土和死板,相反,他們的腦海中有一個大世界。
『柒』 程序員解決感情困擾最有效的方法是什麼
我有女朋友的話,那麼解決感情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送禮物,當然如果你沒有的話,那麼找個女朋友就是最好的解決辦法。通訊員在我們的印象中一般是屬於耿直的理工男,跟女生的交流很少,因此我們在男女關繫上經常拿程序員作為一個調侃對象。久而久之也就導致程序員在心底里邊兒認為他們跟女生沒啥關系,而且就算有的優秀的程序啊,找到了女朋友也不能跟他們很好的交流。
很多程序員也比較苦悶,因為他們的工作導致他們沒有太多的時間去尋找對象。特別是剛剛入行的前幾年每天都要加班,到晚上十點下班之後什麼都不想做,碰到一個周末還動不動就被老闆叫過去加班。唯一的休閑時間估計就是過年的時候,我因為成年就是忙著工作,沒有什麼經驗,回家相親也沒有優勢,雖然工資高,但現在大家都講究情投意合。跟女生聊不到一塊兒,自然也不受女生的青睞。所以大家對程序員特殊的看法才是導致程序員有這樣感情困擾的根源。一般等他們工作穩定之後,加班的情況會少一點,如果做到管理崗位那就會更好。
『捌』 我是一名程序員,親戚老認為我是做電腦的讓我修電腦怎麼辦
親戚讓你修理電腦的話,你可以問他,你是什麼電腦,哦PC呀。 我在單位維修的是安卓電腦,linux系統的。你這個pc我從來沒有使用過,不會呀。用他能夠接受的方式拒絕比較好。告訴他,你也不會,從來沒有用過這個電腦,你這個電腦太高級了。 我沒有使用過。
『玖』 為什麼中國的程序員總被稱為「碼農」
對於一些貶義的說法,個人認為作為一個程序員應該保持「誠意開張聖聽,不要妄自菲薄」的態度。
程序員一直以來看哪個是別名最多的一個職業,我姑且不分褒貶的稱之為你才吧!就像小學的時候一樣,相互之間往往喜歡區別名叫昵稱之類的,而又往往外號叫的最響小名最多的就是最受關注的哪一個,程序員在當今網路上的處境大抵如此。
碼農這個詞米偶遇仔細研究過來源。參考其他人的回答知中文中的碼農大體相當於英文中的code monkey。程序員碼農說法的由來大概來自於程序員圈內自嘲的說法。這里程序員對碼農的更多理解可能更接近coder這個詞,就是說我是一個寫代碼的。可能會有人以此來明志,表面自己很熱愛寫代碼,或我很精通以此,再或者言外之意我只是一個寫代碼的,別來找我給你裝系統修電腦什麼的,我最煩這個了(ノ`Д)ノ。
程序員這個行業知名度雖然高,但是正在了解程序員是做什麼的人並不多,大多數人直觀臆想出來的感受可能是一個座在電腦前,後背前傾,頸脖前伸,面容憔悴,形容枯槁,兩眼無關緊盯著電腦,兩只雞爪子似的雙手快速的在鍵盤上敲擊,屏幕快速出現一行行一塊塊英文字元的形象。這其實只是程序員的表面,完全米有展現出大多數程序員的內在。程序員真正的工作是解決問題,代碼只是解決問題的途徑,或曰實現方案。
程序員究竟解決什麼問題呢,又是從哪裡來的問題呢?首先要提到產品經理,產品經理給成員一個需求,程序員要思考如何實現這個需求。比如產品說這個登錄過程應該這樣這樣,用戶是否有通過手機或者郵箱驗證。程序員要做的就是想方案來實現這個需求。在比如產品說我們這個網站要同時支持多少人訪問不會出現卡,或者頁面刷不出的情況。程序員接到這個需要就要思考如何設計這樣一個高性能,高並發的服務端,最終通過代碼來實現設計。好,現在代碼寫完啦,產品發布上線了。什麼購物網站啊,大家可以隨意挑選自己喜歡的產品,什麼交友網站啊,大家可以寫好自己的介紹發布出去讓別人看到。但是還米有完,可能這個網站還要加點新功能,或者程序員自己也想,這個代碼有沒有什麼地方實現的不好,換一個方法會不會更優雅。然後又是思考解決<=實現方案<=線下測試。自己測試發現可以,這個方法很好,發布到線上,就是用戶最終使用的形態。不斷提出新需求,完善新的功能我們稱之為迭代。改善現有設計我們稱之為重構。這些都是非常有藝術感的事!
事物發展就會演變出各種變體,有一些公司會把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都做好,然後再交給其他公司或者個人去做實現(寫代碼)。由於在這里解決問題的過程被剝離出來(最有技術和藝術感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實現,就是敲代碼。好比建一棟房子,房子的設計和施工方案都已經做好了,就剩下施工了,這時候只要找個施工隊就可以了。在這些做設計的公司,他們是有能力來實現這些方案(敲代碼)。但由於歐美日等國家人力成本高,將這些技術含量低敲代碼的苦活兒剝離出來交給相對落後地區的人去實現可以幫助他們節省人力成本。以上這個現象就稱之為軟體外包。另一方面,在美國主導的全球生產分工下,美帝也希望將中印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固定在低端製造,勞動秘籍型的行業。
既然程序員是解決問題的,那麼是否所有電腦相關的問題程序員都能解決呢?縱向來看,計算機系統可以簡單的分為三層,應用程序<=操作系統<=計算機硬體。計算機硬體的設計研發基本和程序員無關。硬體往上就是程序員的職責范圍了。這是可以簡分為應用軟體程序員和系統軟體程序員。系統程序員的責任是實現高效的硬體管理,應用程序員則是為用戶提供高效的服務。下面說說在這兩方面和國外的差距,手機端應用軟體(有服務端的包括服務端)差別不大,大家從自己手機中軟體就能感覺到。PC端有差距,比如人家有PS這樣的圖片處理軟體,而我們則沒有。在這方面人家發展了幾十年我們年數不夠,有差距還是可以理解的。但我輩當發奮努力,以追他人之先。另外應用程序web化應該是趨勢,這方面我們還是有優勢的,對於普通用戶來說最直觀的體驗就是不用裝很多軟體了,只要有一個瀏覽器就行。在操作系統層面,PC如Windows,伺服器如Linux。Windows微軟獨家擁有的閉源系統,不說。Linux內核開發來講國內正在迎頭追趕,內核的郵件中中文拼音的人名越來越常見,越來越多的國人加入到Linux內核的開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