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誰是道家養生的始祖
老子,名老聃,又名李耳。楚國楚縣(今河南省鹿邑)人。老子是先秦哲學家,道家養生思想的奠基人。《史記》載:「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以其修道而養壽也。」漢代杜方言:「老子用恬淡養性,致壽數百歲。」老子為歷代養生家推崇的得道長壽養生家。影響後世最大的是《老子》一書提出的養生思想。
(1)治於未亂,抱元守一
老子以「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作為養生的重要思想,提出「早服重積」、「抱元守一」等養生原則。「早服」同於中醫「治未病」觀點,即現代醫學預防為主的觀點,指早行養生之道,行養生於日常生活,持之以恆,積蓄養生之「德」,此即「重積」。這便是老子的「早服謂之重積德……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老子論養生,有抱元守一的觀點,所謂「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一」即養生之道。後世養生家又指「一」為「氣」、「元氣」,並用以指導服氣養氣、內守返觀、納氣歸根、以結內丹,以養胎息的內氣功。抱元守一又指為「守神」之中的精神調攝養生法,成為古代養生家創造應用各種養生術的指導思想。
(2)自然無為,返樸歸真
自然無為是老子道家思想的最高境界,同時也是養生的最高境界。它強調的是自然而然,去除人為嗜欲困惑、返樸歸真的養生養神方法。所謂「見素抱朴、少思寡慾」,返歸自然素樸、純真的本性,進而達到與自然萬物融為一體、天人和諧統一。「真」是自然而然、不加人為的「素」、「淡」、「清」、「靜」、「純」、「朴」等等的同義語。《內經》里「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養生思想即來於此。中醫養生注重節食、節勞逸、節制房事,以及重視精神調攝等養生法則,均產生於「自然無為」的思想。
『貳』 21世紀什麼最重要
我認為在21世紀到來時大家都認為是金錢,快樂,還有知識.對這些都很重要,但有勒這些你就覺得是最重要的,那你就犯了錯,如果當你有了這些時沒有了"健康"你還怎麼去享受這些你所謂的重要的東西勒!所以我認為"健康"才是人最寶貴的最重要的!
『叄』 中醫推拿(保健按摩)的祖師爺是誰
是我國古代 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無確定發明者
應用推拿防病、治病、健身益壽,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幾千年前就受到中國醫學家及養生學家的高度重視。如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著作,秦漢時期的《內經》中記載了按摩可以治療痹症、痿症、口眼歪斜、胃脘痛等。我國第一部按摩專著《黃帝岐伯按摩十卷》(已佚),也是秦漢時期成書的。
《黃帝內經》中就指出:「按摩勿釋,著針勿斥,移氣於不足,神氣及得復。」說明在秦漢時期推拿已成為醫療和養生的重要手段。晉代葛洪所著《抱朴子·內篇·遐覽》中曾提到有《按摩導引經十卷》,惜已佚。但在《養性延命錄》中,曾轉引導引經部分內容曰:「……平旦以兩掌相摩令熱,熨眼三過,次又以指搔目四眥,令人目明。……又法摩手令熱以摩面,從上至下,去邪氣令人面上有光彩。又法摩手令熱,雷摩身體,從上而下,名曰干浴,令人勝風寒時氣、熱頭痛,百病皆除。」導引經的上述內容曾為許多書籍所推崇、引用。隋代的《諸病源候論》每卷之未,都附有導引按摩之法。當時,自我按摩作為按摩的一個內容十分盛行,它的廣泛開展,說明按摩療法重視預防,注意發揮病人與疾病作斗爭的主觀能動性。隋唐時期,在人體體表施行按摩手法時,塗上中葯製成的膏,於是,一種既可防止病人表皮破損、又可使葯物和手法作用相得益彰的膏摩方法有了發展。膏的種類很多,有莽草膏、丹參膏、烏頭膏、野葛膏、陳元膏和木防己膏等,根據不同病情選擇應用。而且膏摩還可用以防治小兒疾病,《千金要方》中指出:「小兒雖無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避寒風」。這個時期已有按摩專科,並有按摩博士、按摩師等職務名稱,可見當時按摩已頗盛行。尤其是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十分推崇按摩導引,他在《備急千金要方·養性》中提及:「按摩日三遍,一月後百病並除,行及奔馬,此是養身之法。」孫氏此論,既是對唐代以前養生學的繼承,又是他自己經驗的總結,對後世的影響很大。
到了宋金元時期,推拿運用的范圍更加廣泛,如宋代醫生龐安時「為人治病十愈八九……有民家婦孕將產,七日而子不下,百術無所效……令其家人以湯溫其腰腹,自為上下按摩,孕者覺胃腸微痛,呻吟間生一男子」,運用了按摩法催產。在宋代陳直的《養老奉親書》中提出了老年人經常擦湧泉穴,可使晚年步履輕便,精神飽滿。
清代在保健推拿方面發展的特點,是對小兒推拿的著作較多,內容豐富,圖文並茂,手法簡便易行,在民間流傳甚廣。
『肆』 中國計算機之父是誰
中國計算機之父是董鐵寶。
從1956年到1966年的10年中,中國的計算機事業還處於創業階段,當時計算機科學這個名詞也還未形成。董鐵寶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和北京大學計算數學教研室工作,從計算力學、計算數學,一直延伸到程序編制、計算機設計的原理等都是他從事的工作。
在計算機創業階段,有些人了解到董鐵寶在國外曾接觸過伊利亞克機器,因此在計算機的設計工作中也向他請教。逐漸地董鐵寶在機器設計中也顯示出他的才能。1958年北京大學開始製造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得到了他的積極支持和具體指導。通過這台小機器的製造,培養了一支技術隊伍。
(4)程序員的養生鼻祖擴展閱讀:
北京大學計算機事業的發展中,有董鐵寶的功績。他對於計算機設計製造的關懷,不僅是出於個人專業的愛好,更重要的是從工作需要出發。
1964年,中國有些計算機因為外部設備而被「卡脖子」,他大聲疾呼要大家重視外部設備;有一次還親自動手,去請教熟悉情況的工人師傅,以便迅速解決問題。1965年,他積極提倡、關心籌辦訊息處理轉換專業(即計算機科學專業),認為不宜再耽擱了。
『伍』 很好奇小米和金山和西山居的關系那麼親密
因為雷軍是求伯君找的接班人,他首先是金山的董事長,然後才是小米的創始人 ,而西山居是老求當年編寫WPS是時候因個人興趣而創立的游戲工作室,誰曉得現在成了這么出名的公司。而雷軍的小米給西山居投資,其實不過就是自己左手的錢投給右手而已。其實挺佩服求伯君的,中國的程序員鼻祖,金山就是他一手帶大的。
『陸』 彭祖的傳說
相傳在三皇五帝中的堯帝時期,中原地區洪水泛濫成災。《孟子·滕文公上》記:「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泛濫於天下。」《史記·夏本紀》又說:「當帝堯之時,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其擾。」作為當時部落首領的堯帝指揮治水,由於長期心懷部落和部眾安危,堯帝積勞成疾,卧病在床。數天滴水未進,生命垂危。就在這危急關頭,彭祖根據自己的養生之道,立刻下廚做了一道野雞湯。湯還沒端到跟前,堯帝遠遠聞見香味,竟然翻身躍起,食指大動,隨後一飲而盡,次日容光煥發。此後堯帝每日必食此雞湯,雖日理萬機,卻百病不生。一時傳為美談並流傳下來。雉雞當時並不罕見,配料也無玄機,「疑點」便集中在彭祖的另一秘方上。《彭祖養道》上曾記載:「帝食,天養員木果籽」。一碗普通的雞湯能夠有點水成葯的養生功效也就來自這小小的員木果籽(茶籽)。彭祖正是知道員木果籽(茶籽)的養生功效,才會一招中的。堯帝在位七十年,終於118歲仙壽(公元前2377年——公元前2259年)的秘密也盡在這茶籽之中。
之後堯便把彭城封給他,所以後世稱他為彭祖,舜的時候,他從師尹壽子,學得真道,遂隱居武夷山。
到商代末年,已有767歲(一說有800餘歲),盡管這么大年紀,可他仍不顯衰老。他自幼喜好恬靜,不追求名譽,不汲汲於世事,不刻意打扮自己,終日以養生修身為事。商王請他作大夫,他推託不了,只好應諾,卻常常以有病為由,不上朝聽政。他精通補導之術;常常服用水桂、雲母粉、麋角散。平日沉默寡言,從不誇耀自己有道,也從不作一些詭惑變化鬼怪之事,以博取名譽。
1.廚行祖師
彭祖因為善於調制味道鮮美的雉羹(野雞湯),獻給帝堯食用,被帝堯封於大彭。中國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在《楚辭·天問》中寫道:「彭鏗斟雉,帝何饗?受壽永多,夫何久長?」 這藝術地反映了彭祖在推動我國飲食文化進步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貢獻。漢代楚辭專 家王逸注曰:「彭鏗,彭祖也。好和滋味,善斟雉羹,能事帝堯,帝堯美而饗食之也」。宋代洪興祖補注曰:「彭祖姓錢名鏗,帝顓頊玄孫,善養氣, 能調鼎,進雉羹於堯,封於彭城」。彭鏗是彭部族的始祖,以後子孫繁衍,主要是他的「雉羹之道」可祖,便尊稱他為彭祖,他的後裔就叫彭祖氏。彭祖的「雉羹之道」逐步發展成為「烹飪之道」,雉羹是我國典籍中 記載最早的名饌,被譽為「天下第一羹」。中國烹飪史略9中稱彭祖「是我國第一位著名的職業廚師」,而且是「壽命最長的廚師」,至今被尊為廚行的祖師爺。
2.徐州情緣
彭祖系黃帝之第八代孫,陸終之第三子。傳說陸終娶鬼方國女蚩為妻,女蚩只有一乳,懷孕三年,孩子總生不下來。陸終只好剖開其左脅下,取出三個兒子,又剖開右脅取出三個兒子。其中第三個子籛鏗封於大彭國——彭城。
徐州系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彭祖的事跡、遺跡甚多,城中4.6米高的彭祖塑像,白發銀須、神采奕奕。還有彭園、彭祖祠、彭祖廟、彭祖、彭婆墓和彭祖井等遺跡。徐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歷代都是中原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與彭祖的經營,功不可沒。歷史上對於彭祖事跡的傳說甚多,其中眾所周知的是長壽,贏得八百長壽之聲譽。後世之人都把彭祖作為幸福長壽的象徵。
3.彭祖壽石
彭祖壽石高16米,寬8米,重約400噸,來自徐州銅山東南油山。傳說彭祖曾到油山采葯,並在此石練功,汲取日月之精華,領悟長壽之秘訣,以800歲高齡成為世界上最長壽老人,而此石從北面觀之,狀如一位老人,其形酷似彭祖,正拱手西拜,虔誠而慈祥,穩健而精神,故以彭祖壽石命名之,而從南面細看,則溝壑蜿蜒,如巨龍長嘯,靈氣逼人。
徐州市濱湖公園是位於雲龍湖風景區內的一座帶狀生態園林公園,建園六年多來,在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全體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園已成為我市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廣大遊客休閑娛樂的好去處。1999年,公園中心矗立起一座高16米、寬8米、重380餘噸的巨石,廣大遊客對巨石興趣濃厚,公園對巨石的開發也進行了許多設想,通過多種媒體對巨石進行募名,根據巨石的形態和我市的彭祖文化淵源,在對徵集名稱進行認真的篩選後,採用徐州市著名學者胡存英先生的方案,將巨石命名為「彭祖壽石」。
4.彭祖茶油
彭祖的養生之道中有一點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健康飲食。彭祖作為史載的第一位養生大家對於食物也十分講究。彭祖根據自己的養生之道為堯帝調養身體所制的野雞湯中放入小小的員木果籽,也就是通常我們說的茶籽。《彭祖養道》上曾記載:「帝食,天養員木果籽」。這也是我國有史記載最早的使用茶籽的史料。 茶油為員木果籽(茶籽)所榨,富含多種營養,被稱為「東方橄欖油」,乃我國特有物種。早在四千多年前,彭祖就發現並利用茶籽養生的功效,並融入自己的「雉羹之道」,為後世的「烹調之道」打下堅實的基礎。不能不說彭祖不僅是一位養生家、大廚,更是一位發現者,為我們後世的健康飲食養生指明了方向。
5.養生鼻祖
中華養生機構鍾情養生文化,發展養生大業,積極承辦世界最高規格的養生界盛會,傾心聚力把養生鼻祖做成了雕像,並讓其落戶在杭州東方文化園。
6.死亡諸說
第一說
古時人們祈望長壽,但又無法抗拒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於是就虛擬出一個彭祖的神話。山西省長治市黎城的西井鎮有個村子傳為彭祖所居,且有彭祖廟,故得名彭庄。彭祖是中國的傳說人物,據說活了八百八十多歲,妻子就娶了一百多個,仍然紅光滿面,精神煥發。他的最後一任妻子很想知道其中原因,就對彭祖撒嬌說:「我雖然年輕,但身體卻不如你好,請你把長壽的秘密告訴我吧,我們也好長世相守。」彭祖看著如花似玉的愛妻,一時高興,就說:「告訴你也沒用,是閻王爺不小心把我的名字從生死薄上撕下,做了紙捻子,所以我才活到現在。」其實,閻王早就在注意彭祖了,只是怎麼也找不到他的名字,於是,就派了兩個小鬼到彭祖所住村子的河裡去洗炭。正好彭祖的妻子下河洗衣服,見有倆人在洗炭,嘴裡還念念有詞:「洗黑炭,洗黑炭,洗白黑炭去賣錢。」彭祖的妻子說:「我家相公活了八百八,也沒聽說黑炭能洗白。」倆個小鬼就說不信,於是,彭祖的妻子就把彭祖長壽的秘密告訴了這倆個小鬼,小鬼立刻報告了閻王,閻王找見了那根紙捻子,就派勾魂鬼把彭祖勾走了。老百姓大概對此也十分惋惜,就傳開了一句順口溜:「彭祖活了八百八,不能對妻說實話」。
第二說
傳說中的上古仙人:黃帝,西王母(也稱為金母)、西王母的丈夫東王公、彭祖、赤松子、王喬(也稱王子喬)等。原來彭祖和陳摶老祖兩人,都在天宮玉皇大帝身邊主事。一個管著諸神的生死簿,一個管著功德簿。有一天,陳摶對彭祖說:「我勞累過度,想好好睡一覺。如有要緊事,你把我叫醒。」彭祖答:「好,你盡管放心睡覺去吧!」彭祖一見陳摶去睡覺,想乘此機會到凡間遊玩一番。有一天,他代陳摶更換生死簿名單,發現他的名字也在上面。彭祖一想:不好,如果我到凡間被玉帝發現了,就會很快派人把我召回。他靈機一動,把生死簿上寫有「彭祖」名字的那一頁紙撕了下來,捻成紙繩訂在本子上,從此,這個生死簿上,再也找不到彭祖的名字,他才放心地下凡去了。
彭祖流落人間,作了商朝士大夫。他先後娶了49個妻子,生了54個兒子,都一一衰老死亡,而彭祖依然年輕力壯,行動灑脫。當他娶了第50個妻子後,就辭官不作,到處游山玩景,直到這第50位妻子由當年的黃花閨女變成老太婆時,才定居到宜君縣一個小山村。這時彭祖已800歲了。有天晚上,夫妻倆睡在床上拉話,妻子問他:「我是快死的人了,我死後你再娶妻不娶?」彭祖毫不介意地說:「當然還要娶,不然誰陪伴我!」妻子又問:「你為啥一直不會衰老呢?難道生死簿上沒有你的名字嗎?」彭祖哈哈大笑:「我永遠不會死的!生死簿上有我的名字,他們就是找不著。」妻子接著問:「那你的名字在什麼地方?」彭祖一時得意說出了實情。妻子這才明白彭祖一直不死的奧秘。
這位妻子死後,脫下凡胎肉體回到天宮,向玉皇大帝訴說了此事。玉帝聽後恍然大悟,命差神趕快去叫陳摶老祖。誰知陳摶這時還沒有睡醒,玉帝只好另派二位差神下凡去找彭祖。
由於年代久遠,派下來的差神根本不認得彭祖,找尋許久毫無音訊。這兩位差神不敢輕易地回到天宮交差,只好遍跑人間,四處打問。一天,二位差神來到宜君縣彭村,乘木匠吃飯之機,偷走解板大鋸,到打麥場上使勁地鋸一個碌碡,一下招來很多鄉親圍著看稀奇。這時,彭祖也前來觀看。人們七嘴八舌,議論紛紛,彭祖也因自己年事高,經歷廣,趁機譏笑說:「我彭祖活了八百歲,沒見過有人鋸碌碡。」話音剛落,二位差使把鋸一扔,當場就鎖住了彭祖。這天夜裡,彭祖就去世了,享年八百餘歲。
『柒』 中醫為什麼被稱為醫學鼻祖
這個問題是不會有答案的。
因為中醫這個詞是相對於西醫而言的。
中醫以前叫歧黃之術、杏林等等。
至於你問的中醫的鼻祖是誰...
其實很久以前,還沒有歧黃之術的之前,那個社會還沒有什麼郎中這個職業
但是,早在那個時候,
人們已經慢慢的在身上開始無意中發現了一些可以緩解自己身體不適的地方
這些地方按上去,有點酸麻脹痛的感覺...但是按揉之後會感覺很舒服
慢慢的人們無意中發現有些長在他們住處旁邊的野草可以治療自己的某些不適
於是慢慢的、慢慢的..... 一代又一代的積累...
終於這些量變有了質的飛躍,在中華大地上,有些人開始潛心收集和研究這些規律
慢慢的這些規律形成了一套理論,被人們記載了下來,供後人使用。
於是,有人將這些零零散散的規律編寫成了書....
於是,《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等等這些巨著就誕生了...
而這些人後來慢慢的被人們稱作郎中,這些身上可以緩解不適症狀的位置被稱作穴位
這些可以治療人們身體不適的野草被稱為了草葯....
其實,西醫是和中醫無法媲美的,為什麼?
因為西醫只是一套治病的理論和方法。
而我們的歧黃之術,不僅僅是一套治療身體不適的理論和方法。
它包羅萬象,可以說是一門網路學問了...
所以,你說中醫的鼻祖是誰? 會有答案嗎?
像中醫這樣的博大精深的智慧,是不會出自於一人之手的
當然也包括《黃帝內經》,也不是一個人所著。
好好對待歧黃之術吧,因為它是我們炎黃子孫的護身符。
『捌』 現代營養學的鼻祖是什麼
中國的飲食文化,中醫文化和養生學是現代營養學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