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聞伺服器是什麼
NNTP 使用命令和響應實現通信。其中命令由命令字構成,在有些情況下帶有參數。NNTP 具有很多命令。主要命令有:
新聞(信息ID):顯示信頭,空行及特定文章體(文本)。
信息 ID:可選域;是文章信息ID,位於文章信頭。如果是空,表示當前的文章是假設的。
信頭:等同於 ARTICLE 命令,但它只返迴文章信頭。
狀態:類似於 ARTICLE 命令,但它不返迴文本信息。
組(ggg):必需的參數 ggg 是選定的新聞組的名稱。LIST 命令中包含一組有效的新聞組。成功選擇響應會返回組中首尾兩篇新聞的新聞號以及對存檔新聞號估計。
新聞體:等同於 ARTICLE 命令,但它只返回新聞文本體。
目錄:返回一列有效新聞組及相關信息。
新聞組:由日期和時間構成的一列新聞組會以和 LIST 命令相同的格式列出。
NewNews:因為已經列出「日期」,所以特定的新聞組能傳送或接收一組新聞信息 IDS。
下一個:內部維護的「當前新聞指示器」先進於當前新聞組中的下一個新聞。
郵件:如果郵件允許,返回響應代碼340,表示傳送的新聞應該發送。
停止:伺服器程序響應 QUIT 命令,然後關閉對客戶機的連接。
⑵ 怎樣寫一篇疫情防治工作的新聞稿
寫新聞稿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原因、發生過程一定要有。
標題:社區開展疫情防治工作
導語:1月26日,大年初二,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某某社區多舉措築牢「疫情防控網」,把好疫情防控的入口關,當好疫情防控的「守門員」。
主體: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某某社區黨支部書記緊急召開全體工作會議,傳達了上級領導對此次疫情防控工作的相關要求,對社區疫情防控工作進行具體部署,社區工作人員積極響應,變身防疫服務隊,進行網格化防疫控疫,無縫對接每一位居民,「絕殺」疫情輸入。
某某社區屬於城鄉結合部,人口多、密度大、人員流動性強,環境復雜,面對眾多不可控的因素,社區工作人員、支部黨員、居民志願者齊上陣,深入轄區各小區門崗,聯合物業人員在小區進出口設置「外來人員和車輛勸返點」。
發放宣傳資料及測量體溫,並詳細記錄人員和車輛信息,對體溫異常者,進行跟蹤排查。同時叮囑外出居民一定要戴好口罩,加強自我防護,注意自身安全。
「新年好,你們辛苦了,可以行個方便嗎,我兒子今天結婚,我們不辦喜宴,只接新娘,可以放行迎親車隊嗎?......」
30日上午,社區工作人員張菲菲在門崗值班期間,偶遇一戶居民「接親」,門口聚集了8輛婚車,十多個親戚,且部分沒戴口罩,她看到這個情況,立即制止放行車隊和人員,並耐心給當事人員做思想工作,說明目前疫情的危險性,當事人員經勸解表示理解,同意門崗人員的安排。
自社區工作人員、支部黨員、居民志願者充當「守門員」上崗以來,切實做到「不放過一個可疑人員」「不放行一輛可疑車輛」。
這只是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真實寫照中的一小點,社區工作人員每天都一絲不苟地摸排、收集、匯總、宣傳, 24小時值班,嚴密防控疫情,做到既嚴格管控,又溫暖人心,大家齊心協力做好疫情防控「守門員」,「絕殺」疫情輸入生命通道。
⑶ Microsoft Office Outlook 2003能設置新聞組嗎
哦
謝謝你,我終於知道怎麼配置新聞組了!~~~~~~
⑷ 1991年8月22日,俄羅斯發生的8.19事件的背景,內容是以及為什麼會發生
蘇聯「8·19」事件始末
轉眼間,蘇聯解體已十年了。反思當年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土崩瓦解的歷史,不禁讓人扼腕嘆息。在蘇聯行將毀滅的時候,幾位試圖維護蘇聯本來聯盟體制、避免蘇聯解體的政治家於8月19日發動事變,這是在懸崖邊上挽救蘇聯的最後一次嘗試,但僅僅兩天就宣告失敗。8·19事件的悲劇性在於,它以維護蘇聯為初衷,但卻成了蘇聯加速瓦解的催化劑。此後,蘇聯解體速度驟然加快。新聯盟條約與新蘇聯1985年,戈爾巴喬夫擔任蘇共中央總書記後,對蘇聯進行了震驚世界的大改革。以1987年《改革與新思維》一書的出版為標志,戈爾巴喬夫開始全面推行所謂"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他鼓吹"民主化、公開性、多元化",取消蘇共領導,將改革引上了歧途。1990年,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托維亞先後宣布獨立,蘇聯其它各加盟共和國的離心傾向也迅速增強。為了保住蘇聯,1991年5月,戈爾巴喬夫和十五個加盟共和國領袖達成協議,同意組成"新蘇聯"。1991年8月14日蘇聯公布了新聯盟條約文本。按照新公布的條約文本,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將改名為"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簡稱仍為蘇聯。新聯盟條約的簽署工作預定在8月20日開始。新條約規定,"蘇聯為平等共和國聯合組成的聯邦制主權民主國家","締約的每個共和國均為主權國家"。條約規定,結成聯盟的各共和國保留獨立決定涉及本國發展的一切問題的權利,在國際關系中蘇聯為一個主權國家,但結成聯盟的各共和國有權同外國建立直接的外交、領事和貿易關系。條約規定,聯盟成員國的相互關系原則是:平等、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幹涉內政、和平解決爭端、合作互助、誠實履行根據聯盟條約和共和國間協議而承擔的義務。條約規定,在聯盟職權范圍內,聯盟法律至高無尚;在共和國職權范圍內,共和國法律在本共和國境內至高無尚。條約規定,土地、礦藏、水源和其他自然資源均為各共和國所有。條約簽字之日起生效後,1922年的聯盟條約即同時失效。8·19驚雷蘇聯時間19日清晨六點,蘇聯副總統亞納耶夫突然發布命令宣布,鑒於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健康狀況已不能履行總統職務,根據蘇聯憲法,他本人即日起履行總統職務。亞納耶夫同時宣布,成立蘇聯"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在蘇聯部分地區實施為期6個月的緊急狀態。在此期間,國家全部權力移交給蘇聯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行使。蘇聯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由蘇聯代總統亞納耶夫、蘇聯總理帕夫洛夫、蘇聯國防會議第一副主席巴克拉諾夫、蘇聯國防部長亞佐夫、蘇聯內務部長普戈、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克留奇科夫等8人組成。蘇聯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發表《告蘇聯人民書》說,戈爾巴喬夫倡導的改革政策已經"走入死胡同","蘇聯國家和人民的命運處在極其危險的嚴重時刻",呼籲蘇聯公民支持該委員會使國家擺脫危機的努力。該委員會同日發布了"第一號命令"。這項包括16點內容的命令說,為了維護蘇聯各族人民的切身利益、國家的領土完整、恢復法制和克服危機,各級政權機關和管理機關必須無條件實施緊急狀態,無力確保實施緊急狀態的機關將被停止活動,而由緊急狀態委員會任命的專門全權代表負責;立即改組不按蘇聯憲法和蘇聯法律行事的政權機關、管理機關和軍事組織;政權機關和管理機關不符合蘇聯憲法和法令的法令和決定一律無效;停止阻礙局勢正常化的政黨、社會團體的活動;公民和團體非法擁有的武器必須立即交出;禁止集會、遊行,必要時可實行宵禁;對新聞進行監督。命令還要求蘇聯內閣採取措施保障居民食品和消費品的供應等。此時正在黑海海濱克里米亞半島休養的戈爾巴喬夫被軟禁在別墅里,他同莫斯科的聯系完全中斷。葉利欽跳上了坦克8·19事件發生後,蘇聯代理總統亞納耶夫發布了在莫斯科市實施緊急狀態的命令,坦克和軍隊出現在莫斯科街頭。莫斯科市民表現得比較平靜,照常上班,人們似乎傾向於接受了事實。但時任俄羅斯聯邦總統的葉利欽不會聽命於緊急委員會的命令,他跳到議會大廈前的坦克上發表演講,指責緊急狀態委員會要恢復甦聯的政治鐵幕統治,並號召群眾進行總罷工。緊急狀態委員會優柔寡斷、未能果斷肅清議會大廈的反對派,在葉利欽的鼓動下,情況發生逆轉。20日晚,議會大廈前已聚集了數萬示威群眾。有些人構築了堡壘,要誓死保衛議會。21日下午,蘇聯國防部命令軍隊撤回駐地,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領導人放棄了行動。21日晚8點,戈爾巴喬夫發表聲明,強調他已完全控制了局勢,並恢復了曾一度中斷的與全國的聯系,並稱將於近日內重新完全行使他的總統職權。22日凌晨,戈爾巴喬夫於從黑海休養地克里米亞乘飛機返回蘇聯首都莫斯科。22日上午,俄羅斯聯邦總統葉利欽宣布,蘇聯前國防部長亞佐夫、前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克留奇科夫、蘇聯國營企業和工業、建築、運輸和郵電設施聯合會會長季賈科夫及前蘇聯副總統亞納耶夫已於22日凌晨被拘留;前內閣總理帕夫洛夫因病住院,已被就地監護。前蘇聯內務部長普戈已自殺身亡。上述6人都是8月19日宣布成立的蘇聯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的成員。這個委員會的其他兩名成員蘇聯國防會議第一副主席巴克拉諾夫和蘇聯農民聯盟主席斯塔羅杜布采夫由於是人民代表,暫時尚未被拘留。
蘇聯解體驟然加快
以維護蘇聯原有的聯盟體制為目標的8·19事件失敗後,蘇聯解體的形勢已無法逆轉。在22日的記者招待會上,戈爾巴喬夫聲稱:"(蘇聯)已經進入了變革的決定性階段。權力在變化,所有制關系在變化,聯邦在變化。已經接近簽署新聯盟條約(原定於20日簽署的"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條約)了,已經做了的事情,即在簽署條約前夕發生的事情,也不是偶然的。斗爭也就是由此而產生的,並且是尖銳的。"他還承認葉利欽"在平定陰謀中起了卓越作用"。戈爾巴喬夫說,"最近幾個月和最近幾天我同葉利欽一起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使我們的和諧與合作成為同所有共和國一起聯合一切民主力量的經常性因素。有人企圖破壞這個立場,但是,局勢已經鍛煉了我們。"
但戈爾巴喬夫錯誤地估計了形勢,葉利欽並沒有和戈爾巴喬夫一道建立所謂的"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
僅僅兩天後,即24日,戈爾巴喬夫宣布辭去他的蘇共總書記職務,並建議蘇共中央"自行解散"。戈爾巴喬夫聲稱蘇共中央書記處和政治局"沒有反對"最近發生的事件,中央委員會"未能站在譴責和抵制的堅決立場上",蘇共中央應當作出"自行解散的決定","各共和國共產黨和地方黨組織的命運由它們自己決定"。他說:"對我本人來說,我認為已沒有可能繼續履行蘇共中央總書記的職能,我正交出相應的權力。"
蘇聯共產黨生命的終止實際上宣告了蘇聯解體已無法逆轉。
同一天,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宣布俄羅斯聯邦承認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獨立。這兩個共和國分別於8月20日和22日宣布獨立。
同一天,烏克蘭共和國最高蘇維埃宣布烏克蘭獨立。將於1991年12月1日就批准烏克蘭獨立的文件在共和國舉行全民公決。烏克蘭在蘇聯是僅次於俄羅斯聯邦的第二大加盟共和國。而在這以前,蘇聯的立陶宛和喬治亞共和國已先後宣布獨立。
同一天,葉利欽發布命令,將蘇共中央總務部和蘇共地方黨委的檔案以及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檔案轉交給俄羅斯檔案機關。
同一天,蘇聯元帥阿赫羅梅耶夫24日自殺身亡。阿赫羅梅耶夫曾任蘇軍總參謀長和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的軍事顧問。同一天,《真理報》"暫停"出版。
紅旗從克里姆林宮上降落
8·19事件平息後,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紛紛宣布獨立,截止到9月底,宣布獨立的加盟共和國已達到12個。1991年12月1日,第二大加盟共和國烏克蘭也宣布獨立。1991年12月8日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宣布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同時宣稱,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已不存在"。三國領導人葉利欽、舒什克維奇和克拉夫丘克在一項聲明中說,由於簽署新聯盟條約的談判已"走進死胡同",各共和國退出蘇聯並建立獨立的國家已成為現實。三國領導人宣布,獨立國家聯合體的協調機構設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蘇聯前加盟共和國和其他贊同其宗旨的國家均可參加。1991年12月21日,俄羅斯等11個獨立國家領導人在哈薩克首都阿拉木圖舉行獨立國家首腦會議,會議通過了《阿拉木圖宣言》和《關於武裝力量的議定書》等文件,正式宣告建立獨立國家聯合體,1922年12月30日成立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不復存在。
25日聖誕節夜,19時25分,戈爾巴喬夫在電視講話中宣布辭職。19時32分,克里姆林宮屋頂旗桿上,那面為幾代蘇聯人熟睹的鐮刀錘子旗開始徐徐下落、下落……19時45分,一面3色的俄羅斯聯邦國旗取而代之,升上了克里姆林宮上空。此時此刻,廣場上的人們意識到,克里姆林宮已成為俄羅斯的總統府,蘇聯從地圖上消失了,永遠地消失了。
⑸ 兩則新聞有什麼區別
差異:
兩則消息寫於同一天,一長一短,一前一後,一詳一略。
1、第一則標題為「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寫在戰斗剛剛打響之際,將戰況進行播報,將勝利的消息傳到全世界,鼓舞我軍的士氣,給予敵人以沉重的打擊。文章不在長,在迅速。
2、第二則標題為「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寫於我軍取得決定性勝利之時,這時應該比較詳細地介紹戰斗的過程及取得的成果,總結並宣傳此戰役。
表達效果:
1、第一則消息以極其簡練的語言報道了我軍順利渡江的事實,贊揚了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的英雄氣概,也反映出國民黨軍隊軍心渙散、毫無鬥志。
2、第二則消息通過全面報道聞名中外的渡江戰役的概況,贊揚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統帥部和各路軍指揮部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指揮才能,表現了全黨全軍團結一心、同仇敵愾、所向無敵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5)命令新聞擴展閱讀:
《消息二則》背景:
一九四九年初,淮海、遼沈、平津三大戰役結束, 我人民解放軍在全國取得勝利已成定局。但國民黨反動派依然負隅頑抗, 在對長江防線經過三個月的苦心經營後,於4月20日悍然拒絕簽訂國內和平協定。
4月21日, 毛澤東和朱德立即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於該日凌晨發起了渡江戰役。22日2時, 新華社播發了毛澤東撰寫的消息《 我三十萬大軍勝利渡過長江》,報道了中路軍戰況。22日夜,毛澤東又寫了這則全面報道前線最新戰況的新聞稿——《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⑹ 如何寫一篇疫情防治的新聞稿件
寫新聞稿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原因、發生過程一定要有。
標題:社區開展疫情防治工作
導語:1月26日,大年初二,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某某社區多舉措築牢「疫情防控網」,把好疫情防控的入口關,當好疫情防控的「守門員」。
主體: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某某社區黨支部書記緊急召開全體工作會議,傳達了上級領導對此次疫情防控工作的相關要求,對社區疫情防控工作進行具體部署,社區工作人員積極響應,變身防疫服務隊,進行網格化防疫控疫,無縫對接每一位居民,「絕殺」疫情輸入。
某某社區屬於城鄉結合部,人口多、密度大、人員流動性強,環境復雜,面對眾多不可控的因素,社區工作人員、支部黨員、居民志願者齊上陣,深入轄區各小區門崗,聯合物業人員在小區進出口設置「外來人員和車輛勸返點」,發放宣傳資料及測量體溫,並詳細記錄人員和車輛信息,對體溫異常者,進行跟蹤排查。同時叮囑外出居民一定要戴好口罩,加強自我防護,注意自身安全。
「新年好,你們辛苦了,可以行個方便嗎,我兒子今天結婚,我們不辦喜宴,只接新娘,可以放行迎親車隊嗎?......」30日上午,社區工作人員張菲菲在門崗值班期間,偶遇一戶居民「接親」,門口聚集了8輛婚車,十多個親戚,且部分沒戴口罩,她看到這個情況,立即制止放行車隊和人員,並耐心給當事人員做思想工作,說明目前疫情的危險性,當事人員經勸解表示理解,同意門崗人員的安排。
自社區工作人員、支部黨員、居民志願者充當「守門員」上崗以來,切實做到「不放過一個可疑人員」「不放行一輛可疑車輛」。
這只是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真實寫照中的一小點,社區工作人員每天都一絲不苟地摸排、收集、匯總、宣傳, 24小時值班,嚴密防控疫情,做到既嚴格管控,又溫暖人心,大家齊心協力做好疫情防控「守門員」,「絕殺」疫情輸入生命通道。
⑺ 請問什麼是新聞伺服器名
NNTP 使用命令和響應實現通信。其中命令由命令字構成,在有些情況下帶有參數。NNTP 具有很多命令。主要命令有:
新聞(信息ID):顯示信頭,空行及特定文章體(文本)。
信息 ID:可選域;是文章信息ID,位於文章信頭。如果是空,表示當前的文章是假設的。
信頭:等同於 ARTICLE 命令,但它只返迴文章信頭。
狀態:類似於 ARTICLE 命令,但它不返迴文本信息。
組(ggg):必需的參數 ggg 是選定的新聞組的名稱。LIST 命令中包含一組有效的新聞組。成功選擇響應會返回組中首尾兩篇新聞的新聞號以及對存檔新聞號估計。
新聞體:等同於 ARTICLE 命令,但它只返回新聞文本體。
目錄:返回一列有效新聞組及相關信息。
新聞組:由日期和時間構成的一列新聞組會以和 LIST 命令相同的格式列出。
NewNews:因為已經列出「日期」,所以特定的新聞組能傳送或接收一組新聞信息 IDS。
下一個:內部維護的「當前新聞指示器」先進於當前新聞組中的下一個新聞。
郵件:如果郵件允許,返回響應代碼340,表示傳送的新聞應該發送。
停止:伺服器程序響應 QUIT 命令,然後關閉對客戶機的連接。
----------------------------
不過你用internet連接向導弄出這個。。應該是設置錯了吧?
⑻ 819事件的細節
新聯盟條約與新蘇聯
1985年,戈爾巴喬夫擔任蘇共中央總書記後,對蘇聯進行了震驚世界的大改革。以1987年《改革與新思維》一書的出版為標志,戈爾巴喬夫開始全面推行所謂"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他鼓吹"民主化、公開性、多元化",取消蘇共領導,將改革引上了歧途。1990年,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托維亞先後宣布獨立,蘇聯其它各加盟共和國的離心傾向也迅速增強。為了保住蘇聯,1991年5月,戈爾巴喬夫和十五個加盟共和國領袖達成協議,同意組成"新蘇聯"。
1991年8月14日蘇聯公布了新聯盟條約文本。按照新公布的條約文本,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將改名為"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簡稱仍為蘇聯。新聯盟條約的簽署工作預定在8月20日開始。 新條約規定,"蘇聯為平等共和國聯合組成的聯邦制主權民主國家","締約的每個共和國均為主權國家"。條約規定,結成聯盟的各共和國保留獨立決定涉及本國發展的一切問題的權利,在國際關系中蘇聯為一個主權國家,但結成聯盟的各共和國有權同外國建立直接的外交、領事和貿易關系。 條約規定,聯盟成員國的相互關系原則是:平等、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幹涉內政、和平解決爭端、合作互助、誠實履行根據聯盟條約和共和國間協議而承擔的義務。 條約規定,在聯盟職權范圍內,聯盟法律至高無尚;在共和國職權范圍內,共和國法律在本共和國境內至高無尚。
條約規定,土地、礦藏、水源和其他自然資源均為各共和國所有。
條約簽字之日起生效後,1922年的聯盟條約即同時失效。
8-19驚雷
蘇聯時間19日清晨六點,蘇聯副總統亞納耶夫突然發布命令宣布,鑒於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健康狀況已不能履行總統職務,根據蘇聯憲法,他本人即日起履行總統職務。亞納耶夫同時宣布,成立蘇聯"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在蘇聯部分地區實施為期6個月的緊急狀態。在此期間,國家全部權力移交給蘇聯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行使。
蘇聯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由蘇聯代總統亞納耶夫、蘇聯總理帕夫洛夫、蘇聯國防會議第一副主席巴克拉諾夫、蘇聯國防部長亞佐夫、蘇聯內務部長普戈、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克留奇科夫等8人組成。
蘇聯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發表《告蘇聯人民書》說,戈爾巴喬夫倡導的改革政策已經"走入死胡同","蘇聯國家和人民的命運處在極其危險的嚴重時刻",呼籲蘇聯公民支持該委員會使國家擺脫危機的努力。該委員會同日發布了"第一號命令"。這項包括16點內容的命令說,為了維護蘇聯各族人民的切身利益、國家的領土完整、恢復法制和克服危機,各級政權機關和管理機關必須無條件實施緊急狀態,無力確保實施緊急狀態的機關將被停止活動,而由緊急狀態委員會任命的專門全權代表負責;立即改組不按蘇聯憲法和蘇聯法律行事的政權機關、管理機關和軍事組織;政權機關和管理機關不符合蘇聯憲法和法令的法令和決定一律無效;停止阻礙局勢正常化的政黨、社會團體的活動;公民和團體非法擁有的武器必須立即交出;禁止集會、遊行,必要時可實行宵禁;對新聞進行監督。命令還要求蘇聯內閣採取措施保障居民食品和消費品的供應等。此時正在黑海海濱克里米亞半島休養的戈爾巴喬夫被軟禁在別墅里,他同莫斯科的聯系完全中斷。
葉利欽跳上了坦克
8·19事件發生後,蘇聯代理總統亞納耶夫發布了在莫斯科市實施緊急狀態的命令,坦克和軍隊出現在莫斯科街頭。莫斯科市民表現得比較平靜,照常上班,人們似乎傾向於接受了事實。但時任俄羅斯聯邦總統的葉利欽不會聽命於緊急委員會的命令,他跳到議會大廈前的坦克上發表演講,指責緊急狀態委員會要恢復甦聯的政治鐵幕統治,並號召群眾進行總罷工。緊急狀態委員會優柔寡斷、未能果斷肅清議會大廈的反對派,在葉利欽的鼓動下,情況發生逆轉。20日晚,議會大廈前已聚集了數萬示威群眾。有些人構築了堡壘,要誓死保衛議會。21日下午,蘇聯國防部命令軍隊撤回駐地,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領導人放棄了行動。
21日晚8點,戈爾巴喬夫發表聲明,強調他已完全控制了局勢,並恢復了曾一度中斷的與全國的聯系,並稱將於近日內重新完全行使他的總統職權。
22日凌晨,戈爾巴喬夫於從黑海休養地克里米亞乘飛機返回蘇聯首都莫斯科。22日上午,俄羅斯聯邦總統葉利欽宣布,蘇聯前國防部長亞佐夫、前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克留奇科夫、蘇聯國營企業和工業、建築、運輸和郵電設施聯合會會長季賈科夫及前蘇聯副總統亞納耶夫已於22日凌晨被拘留;前內閣總理帕夫洛夫因病住院,已被就地監護。前蘇聯內務部長普戈已自殺身亡。上述6人都是8月19日宣布成立的蘇聯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的成員。這個委員會的其他兩名成員蘇聯國防會議第一副主席巴克拉諾夫和蘇聯農民聯盟主席斯塔羅杜布采夫由於是人民代表,暫時尚未被拘留。
蘇聯解體驟然加快
以維護蘇聯原有的聯盟體制為目標的8·19事件失敗後,蘇聯解體的形勢已無法逆轉。在22日的記者招待會上,戈爾巴喬夫聲稱:"(蘇聯)已經進入了變革的決定性階段。權力在變化,所有制關系在變化,聯邦在變化。已經接近簽署新聯盟條約(原定於20日簽署的"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條約)了,已經做了的事情,即在簽署條約前夕發生的事情,也不是偶然的。斗爭也就是由此而產生的,並且是尖銳的。"他還承認葉利欽"在平定陰謀中起了卓越作用"。戈爾巴喬夫說,"最近幾個月和最近幾天我同葉利欽一起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使我們的和諧與合作成為同所有共和國一起聯合一切民主力量的經常性因素。有人企圖破壞這個立場,但是,局勢已經鍛煉了我們。"
但戈爾巴喬夫錯誤地估計了形勢,葉利欽並沒有和戈爾巴喬夫一道建立所謂的"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
僅僅兩天後,即24日,戈爾巴喬夫宣布辭去他的蘇共總書記職務,並建議蘇共中央"自行解散"。戈爾巴喬夫聲稱蘇共中央書記處和政治局"沒有反對"最近發生的事件,中央委員會"未能站在譴責和抵制的堅決立場上",蘇共中央應當作出"自行解散的決定","各共和國共產黨和地方黨組織的命運由它們自己決定"。他說:"對我本人來說,我認為已沒有可能繼續履行蘇共中央總書記的職能,我正交出相應的權力。"
蘇聯共產黨生命的終止實際上宣告了蘇聯解體已無法逆轉。
同一天,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宣布俄羅斯聯邦承認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獨立。這兩個共和國分別於8月20日和22日宣布獨立。
同一天,烏克蘭共和國最高蘇維埃宣布烏克蘭獨立。將於1991年12月1日就批准烏克蘭獨立的文件在共和國舉行全民公決。烏克蘭在蘇聯是僅次於俄羅斯聯邦的第二大加盟共和國。而在這以前,蘇聯的立陶宛和喬治亞共和國已先後宣布獨立。
同一天,葉利欽發布命令,將蘇共中央總務部和蘇共地方黨委的檔案以及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檔案轉交給俄羅斯檔案機關。
同一天,蘇聯元帥阿赫羅梅耶夫24日自殺身亡。阿赫羅梅耶夫曾任蘇軍總參謀長和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的軍事顧問。同一天,《真理報》"暫停"出版。
紅旗從克里姆林宮上降落
8·19事件平息後,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紛紛宣布獨立,截止到9月底,宣布獨立的加盟共和國已達到12個。1991年12月1日,第二大加盟共和國烏克蘭也宣布獨立。1991年12月8日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宣布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同時宣稱,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已不存在"。三國領導人葉利欽、舒什克維奇和克拉夫丘克在一項聲明中說,由於簽署新聯盟條約的談判已"走進死胡同",各共和國退出蘇聯並建立獨立的國家已成為現實。三國領導人宣布,獨立國家聯合體的協調機構設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蘇聯前加盟共和國和其他贊同其宗旨的國家均可參加。1991年12月21日,俄羅斯等11個獨立國家領導人在哈薩克首都阿拉木圖舉行獨立國家首腦會議,會議通過了《阿拉木圖宣言》和《關於武裝力量的議定書》等文件,正式宣告建立獨立國家聯合體,1922年12月30日成立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不復存在。
⑼ 搜索結果固定在某個網站的使用命令是什麼,請列舉
指定網域 有一些詞後面加上冒號對 Google 有特殊的含義。其中有一個詞是「site:」。要在某個特定的域或站點中進行搜索,可以在 Google 搜索框中輸入「site xxxx.com」。 例如,要在 Google 站點上查找新聞,可以輸入:新聞 site: www.google.com
⑽ 命令(令)、決定、公告、通告、通知、通報、議案、報告、請示、批復、意見、函、會議紀錄的寫作格式分別是什
1.命令的寫作格式 :
命令是國家行政機關及其領導人發布的帶有強制性、領導性、指揮性要求的公文文種。主要用於發布重要的行政法規和規章,採取重大的強制性的行政措施,任免、獎懲有關人員,撤銷下級機關不適當的決定等。 從性質和內容上劃分,命令大體可分為:
①發布性命令。是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和國家領導人發布法律、法規或重大行政措施的指令性公文。發布性命令一般由發布性命令正文和發布性命令附件組成。附件為所發布的法律、法規或重大行政措施。
②行政令(指揮令)。主要用於國家行政機關及領導人頒布行政規章或重大行政措施。發布行政令的國家機關及其領導人必須是憲法和法律賦予其職權的特殊的法定作者。除此之外,負有特殊使命的機構,經政府授權,也可適用此文種。
③任免令。主要是用於任命或免去(撤銷)機關、單位、組織有關人員職務的公文。
④嘉獎令。是國家行政機關嘉獎作出突出貢獻的機關領導、人員的公文。
2.指示的寫作格式 :
指示是上級領導機關對下級機關部署工作時經常使用的一種公文,它是領導機關闡明工作原理和基本要求的具有指導意義的文件。
從內容來講,指示與決議、決定有明顯的不同。對於特殊重大的方針、政策問題,對於重大的工作任務問題,就使用決議或決定;而對於貫徹方針、政策所作的工作部署,對下級機關闡明工作活動的指導原則,則使用指示。
常見的指示包括指示的因由,指示的內容,對下級執行指示提出的要求等內容。
3.公告的寫作格式
公告適用於向國內外宣布重要事項或法定事項。屬於公開宣布的告曉性公文,它與其它告曉一般事件的"通知"和用於表揚、批評和傳達重要情況的"通報"不同,它具有高度的庄嚴性和權威性。 公告分發布性公告、告知性公告、關涉國內外有關方面的公告。 公告包括標題、正文、簽署和日期等。
(1)標題
①發文機關加事由加文種。如《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關於宋慶齡副委員長病情的公告》;②發文機關名稱加文種,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告》;③事由加文種,前加"關於"; ④只寫"公告"。
(2)正文
直述公告緣由,宣布事項。內容必須是真正的要事,要高度概括;大多是消息性,一般不提出執行要求。
(3)簽署
寫明公告發布機關全稱。公告標題系發文機關名稱加文種的,也可不寫公告發布機關名稱。
(4)日期
公告的年月日一般標在簽署下一行。
4.決議的寫作格式
決議是經過會議討論通過,對某些重大事項、重大問題作出決策、並要求貫徹執行的公文文件。它體現了集體或集團的意志,具有無可辯駁的集體性,以及權威性、規范性。 決議由標題、通過日期、正文三部分組成。
(1)標題
由發文機關(或會議名稱)、事由、文種類型組成,也可由事由和文種組成。
通過日期一般寫在標題下,在小括弧內註明會議名稱及通過時間,也可只寫年月日。
(2)正文
正文因類型差異略有不同。公布性決議先寫通過決定的那次會議及其作出公布議案的簡單理由,次寫公布內容,最後寫注意事項及處理辦法。批准性決議先寫什麼會議審議了某個議案,依據什麼理由,決定批准否,再寫對被審議案的具體評價,最後以"指出"、"認為"之語引出號召。闡述性決議則先概述某一事實,然後加以理論分析,最後是評斷。
5.議案的寫作格式
議案是各級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請審議事項時,所使用的公文。法定人數的人大代表及人大有關機構也可提出議案。
議案的開頭部份可簡明扼要地闡述提出議案的目的或原因,也可直截了當地提出需要審議的事項。
6.函的寫作格式
函適用於不相隸屬機關之間相互商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向有關主管部門請求批准等。
公函包括標題、主送機關、正文、發文機關、日期等。
①標題
一般由發文機關、事由、文種或者事由、文種組成。一般發函為《關於**(事由)的函》;復函為《關於**(答復事項)的復函》。
②正文
一般包括三層:簡要介紹背景情況;商洽、詢問、答復的事項和問題;希望和要求,如:"務希研究承復",敬請大力支持為盼"等。
7.決定的寫作格式
決定是黨政機關及其他部門對某些重大問題或重要事項,經過一定會議討論研究表決通過後要求貫徹執行的文體。決定除會議作出外,也可以由領導機關制發。 決定一般由標題和日期、正文、結尾三個部分組成。
(1) 標題和日期
決定的標題要完整地寫出發文機關、決定事由和文種三項內容。在決定事由前一般以"關於"連結。決定的日期即會議通過或領導簽發此項決定的日期。它寫在標題之下,外用括弧。重大法規性的決定,還需註明通過該決定的機關、日期和生效日期。文末不再註明。
(2) 正文
決定的主體部分也就是正文。其篇幅長短,由內容多少決定。一個篇幅較長的決定,其內容通常包括兩層意思:一層是說明形勢和有關情況,作出決定的目的與意義;另一層是說明決定的具體事項,落實決定的政策、措施和要求等等。
篇幅較長的決定,正文在結構上可分為開頭、主體、結語三部分。
開頭。這一部分一般用一個自然段落,用"特決定如下"或"特做如下決定"與主體部分銜接。"開頭"主要用以說明目前形勢,分析或闡述做此決定的原因目的及意義。其語言要求簡潔、概括性強。
主體。表達決定的具體內容。因為它是下級機關、相關單位及所屬個人必須執行的准則,所以要求寫得明確、具體、詳盡。這一部分的表達方式常採用條文式寫法,在這些表現具體內容的"條"、"項"之間可以是明顯的並列關系,也可以是明顯的遞進關系,無論何種關系,都一定要形成完整、嚴謹、清晰的整體。主體部分也可用簡述式寫法,對所決定的事項作出直接公布。
結語。在這一部分中提出希望、號召和要求。
(3) 結尾
在決定的正文之後,可寫"本決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通常不寫成文日期和發文單位。見諸報刊時,可在文末署發文機關名。
8.通告的寫作格式
通告適用於在一定范圍內公布應當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項。 通告由標題、正文、發文機關和日期等部分組成。
1、標題
由發文機關、事由、文種構成。
根據具體情況,也可使用發文機關加文種、事由加文種或只寫"通告"二字。
2、正文
由緣由和通告事項兩部分組成。緣由為發布通告的原因和根據,事項為須知和遵守的內容。用"特通告如下"轉承連接。通告事項是面對大眾的,應簡潔明了,敘述清楚,通俗易懂,便於掌握。結尾部分可提出要求、希望,並用"特此通告"作結。有時也可不寫,形式比較靈活。
3、署名和日期
正文後簽署發布通告的機關名稱和日期。
9.規定的寫作格式
規定是企業機關或部門對於某項工作或活動作出原則性的規范或約束的一種常用文體。規定是一種法規性文件,用以制定某項工作的實施細則或具體管理措施,屬於下行公文。 規定由標題、日期、主送單位、正文、發文單位幾部分構成。
(1) 標題
與大多數公文的標題寫法相同,由發文單位、事由和文種三部分組成。如《××市人民政府關於組織職工技術比賽的規定》。
(2) 發文日期
可以放在標題的下面,也可以臵於正文之後。經一定會議批準的重要規定,日期在標題之下;基層單位和機關制定的,日期寫在正文之後。
(3) 主送機關
普發性規定,通常不寫主送機關,而且常採取"通知"轉發的形式。如《中共××市委辦公廳關於印發督促檢查、信息、文件處理工作三個暫行規定的通知》。 只在某些范圍內實行的規定,可以按一般文件的格式註明主送機關。
(4) 正文
正文一般分為開頭、主體、結語三部分。
開頭。規定是對某項工作的管理措施,可以是全面的,也可以是專項的。開頭部分總述制定本規定的目的、依據,有針對性,必要時也可敘述制定原因。
主體。通常採用條目式寫法,一項內容為一條,簡明、准確、具體。內容簡單的就直接寫出,不必分條,寫作時要靈活掌握。 結語。一般用"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或"本規定自××××年×月×日起施行"表述。除此之外,也可寫出該規定的解釋權所屬者。
(5) 發文單位
發文日期臵於標題之下的,正文後可不寫發文單位名稱;發文日期寫在正文之後,應註明發文單位名稱。
10.意見的寫作格式
意見是上級領導機關對下級機關部署工作,指導下級機關工作活動的原則、步驟和方法的一種文體。意見的指導性很強,有時是針對當時帶有普遍性的問題發布的,有時是針對局部性的問題而發布的,意見往往在特定的時間內發生效力。 意見的格式包括:
(1)標題。標題必須把發文機關、事由、文種寫清楚。
(2)發文時間。一般以定稿時間為准。
11.通報的寫作格式
通報適用於表彰先進、批評錯誤、傳達重要精神或者情況。通報屬下行公文。 通報由標題、文號、密級、主送單位、正文、發文機關和日期組成。
(1)標題
由發文機關、事由、文種或事由、文種構成。 標題有兩種寫法:一是公文式標題;二是新聞式雙標題,多為正題加副題,也可是眉題加正題。如果內容有所專指,要寫明主送機關;普發性的通報則可不寫主送機關,或在正文中、發至范圍中註明。
(2)正文
包括原因、事項、處理意見、經驗教訓、要求及希望、號召等內容。 表彰性通報和批評性通報一般分為三部分:
①主要事實
表彰性通報突出主要的先進事跡,批評性通報要抓住主要錯誤事實。
②分析指出事例的教育意義
表彰性通報,有在闡述先進事跡的基礎上,提煉出主要經驗、意義和值得學習與發揚的精神。批評性通報要分析錯誤的性質、危害,產生的根源和責任,指出應吸取的主要教訓等。
③提出要求
情況通報有兩種形式:一種只對有關事實作客觀敘述;另一種還對有關情況加以分析說明,有時還針對具體問題提出應採取何種對策的指導性意見。
(3)尾部
由落款、發文范圍、抄送、附件等組成。
12.通知的寫作格式
通知適用於批轉下級機關公文,轉發上級機關和不相隸屬機關的公文;發布規章;傳達要求下級機關辦理和有關單位需要周知或者共同執行的事項;任免或聘用幹部。通知大多屬下行公文。
a.印發、批轉、轉發性通知的寫法
標題由發文機關、被印發、批轉、轉發的公文標題和文種組成,也可省去發文機關名稱。正文須把握三點:對印發、批轉、轉發的文件提出意見,表明態度,如"同意"、"原則同意"、"要認真貫徹執行"、"望遵照執行"、"參照執行"等;寫明所印發、批轉、轉發文件的目的和意義;提出希望和要求。最後寫明發文日期。
b.批示性通知的寫法
標題由發文機關、事由和文種組成,也可省去發文機關名稱。正文由緣由、內容包括要求等部分組成。緣由要簡潔明了,說理充分。內容要具體明確、條理清楚、詳略得當,充分體現指示性通知的政策性、權威性、原則性。要求要切實可行,便於受文單位具體操作。
c.知照性通知的寫法
這種通知使用廣泛,體式多樣,主要是根據通知的內容,交代清楚知照事項。
d.事務性通知的寫法
通常由發文緣由、具體任務、執行要求等組成。會議通知也屬事務性通知的一種,但寫法又與一般事務性通知有所不同。會議通知的內容一般應寫明召開會議的原因、目的、名稱,通知對象,會議的時間、地點,需准確的材料等。
e.任免、聘用通知的寫法
一般只寫決定任免、聘用的機關、依據,以及任免、聘用人員的具體職務即可。
13.會議紀要的寫作格式
會議紀要是在會議記錄的基礎上,對會議的主要內容及議定的事項,經過摘要整理的、需要貫徹執行或公布於報刊的具有紀實性和指導性的文件。
會議紀要根據適用范圍、內容和作用,分為兩種類型:
(1)工作會議紀要。
(2)協商交流性會議紀要。
會議紀要由標題、日期、正文三部分組成。
(1) 標題
由會議名稱和文種組成。如《全國高校大學語文教學研討會紀要》。
(2) 文件日期
成文日期通常寫在標題之下,位臵居中,並用括弧括起。也可在文末右下角標明日期。
(3) 正文
正文可寫三部分,也可只寫前兩部分。
①在開頭部分應扼要地敘述會議概況。如會議的名稱、目的、時間、地點、人員、議程及主要收獲等。
②主體部分主要寫會議研究的問題、討論中的意見、作出的決定、提出的任務要求等。
一般有三種寫法:
一是概述法。即把會議上的發言內容、討論情況總結到一起,概述出來。這種寫法適用於小型會議。
二是發言記錄式寫法。按照會上發言順序,摘錄每個人發言的主要內容。此寫法主要用於座談會紀要。
三是歸納法。就是把會議中研究、討論的內容歸納成幾個問題來寫。適用於規模較大、內容復雜的會議。寫作時,可根據表達內容的需要,分條列項寫或擬小標題分部分、分層次寫。
總之,無論是哪種寫法,都要圍繞會議中心和目的選材、剪裁,突出重點。
③結尾的內容通常是提出希望、號召,要求有關單位認真貫徹會議精神。也可以在寫完主體部分後即全文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