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八路軍和新四軍為什麼不敢跟日軍進行正面的大規模的決戰
從解放戰爭中看,共軍戰鬥力不弱,甚至可以說是超強的。但是,在勢力相對弱小的抗戰時期,過度暴露實力,將會招致國民黨的打擊。皖南事變便是如此,為了剿共,國軍甚至可以與日軍被動的聯合在一起。因為蔣知道,在美英蘇的共同作戰下,日軍的失敗是早晚的。但日軍失敗的同時不能把共軍養起來。而共軍也是知道這一點的,所以能打但是不打,否則皖南事變就是下場
⑵ 為什麼說八路軍不是正規軍
當時國民政府賦予的番號就像1樓說的一樣是「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共三個師的編制,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的軍隊一個師的編制應該是不超過2萬人左右,可眾所周知,抗戰結束內戰開始前八路軍總人數已超過百萬。
並且八路軍並非完全執行重慶國民政府在抗戰中對其下達的命令。
⑶ 國軍那麼厲害怎麼打不過土八路
你這是被誤導了
前期怎麼會打不過呢
八路軍經過多次被圍剿
而且最後被打跑的沒有地方,只能爬雪山過草地,這怎麼叫打不過
只是後來
抗日戰爭爆發
八路借機會發展壯大自己了
特別是贏得中國人中人數站最多的農民的支持
那時候的戰爭就是人的戰爭,武器在牛B,也比不上人多啊
所以後來才會有鼓勵生育的方案啊
⑷ 八路軍的由來是什麼
八路軍是在國共合作時紅軍的編號,在1937年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淞滬抗戰爆發。一直斷尾求生的蔣介石有點清醒了,九一八事變後東北、華北喂不飽侵略者,這次日本直掐咽喉。江浙是蔣介石發家之地,也是英美等國在華重要利益所在地,非東北、華北可比。多年來,江浙為蔣介石提供了足夠的財力、物力和人力的支持。
蔣介石再三權衡後,終於放棄了「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8月中旬舉行的第5次國共會談才出現了新的轉機。蔣介石在調動國軍淞滬會戰的同時,同意紅軍改編為3個師,領導權完全給中共。番號是第八路軍。
(4)八路軍為什麼不聽國軍命令擴展閱讀:
1937年8月25日,中央軍委宣布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設總指揮部,總指揮朱德、副總指揮彭德懷;參謀長葉劍英、副參謀長左權;政治部主任任弼時、副主任鄧小平。下轄以紅一方面軍為主改編的第115師、以紅二方面軍為主改編的第120師、以紅四方面軍為主改編的第129師及八路軍總部直屬隊,全軍編制4.5萬人。
第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政訓處主任羅榮桓、副主任蕭華。全師1.55萬人。第120師,師長賀龍、副師長蕭克。參謀長周士第,政訓處主任關向應、副主任甘泗淇,全師1.4萬人。第129師,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參謀長倪志亮,政訓處主任張浩、副主任宋任窮,全師1.3萬人。
⑸ 小兵張嘎為什麼只講八路不講國軍
《小兵張嘎》是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劇情片,由崔嵬、歐陽紅櫻聯合執導,安吉斯、張瑩、葛存壯、於中義主演。該片於1963年在中國上映。
以當時的政治環境,基本上國軍都是搞摩擦的反對派形象出現。在抗日題材的電影裡面根本沒有反對派的餘地。
⑹ 鬼子和八路作戰輸多贏少和國軍作戰則恰恰相反,原因在哪裡呢
日本對中國發動戰爭,促使國共雙方停止了內戰,達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然而我們可以看到,在戰斗的過程中,國軍作戰雖然英勇,卻連連失利;八路軍裝備更差,卻和鬼子作戰中練練勝利,這是為啥呢?
所以,無論在何時何地,戰略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當初國軍能靈活抗敵,估計日軍也不會進展的那麼順利吧。
抗日戰爭最終能夠取得勝利,並不像影視劇中描述的那麼輕易,我們付出了許多努力才換來了最終勝利的果實。在作戰過程中,戰略方法極為重要。只有選擇對了方式方法,才能夠贏得勝利。
如果一開始我軍選擇正面對抗,必定傷亡慘重。那些倖存下來的抗戰老兵每每回憶自己浴血奮戰的場景,都會不禁淚流滿面。我們出生於和平年代應該倍感珍惜,對於這些抗戰老兵的付出我們也要時刻銘記。
⑺ 八路軍是國民黨嗎
八路軍不是國民黨軍隊,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部隊。
⑻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為什麼是屬於國軍的序列
第二次國共合作的結果。
為促成民族抗日統一戰線的形成,防止中華民族亡國滅種,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中國國民革命軍第八集團軍,一般稱之為「八路軍」。南方各省游擊隊改編為新編陸軍第四軍,簡稱「新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