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程序命令 > 程序員keven

程序員keven

發布時間:2022-09-24 02:50:15

❶ WIKI百科在中國哪些地方已經解封或者部分解封

2004年年末,WIKI News推出。「新聞創作方式的顛覆」、「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記者」,沖浪者奔走相告,種種贊美言辭漂浮在浩瀚的互聯網上。WIKI的早期開發者之一Larry Sanger更是宣稱:WIKI迎來了一個偉大的時代。

但就在一個月之前,《大不列顛網路全書》的前任主編Robert McHenry在談到WIKI時,使用了一個不無尖刻的比喻。他把到Wikipedia(維基網路全書)上查看某一詞條、確認某項事實比作去公共廁所:「它可能看起來很臟,讓人不得不小心翼翼;它也看起來很乾凈,讓人們因而放鬆警惕。但人們似乎永遠也沒辦法搞清楚:剛才到底是誰使用了這裡面的設備?」

網上有一些缺乏見識的論調,說Robert之所以使用如此惡毒的比喻,是因為WIKI網路全書與《大不列顛網路全書》構成了競爭。這種可能性存在嗎?數字說話——Wikipedia英文版首頁上清清楚楚地寫著:從2001年起,這里一共積累了445464個詞條。(中文版始於2002年10月,僅有17936條目,均為2005年1月10日凌晨1:46統計。)而1768年首次出版、1974年推出第15版的《不列顛網路全書》全套共32冊,其學術性和權威性已為世人所公認。其在線版於1994年正式發布上網後,更是受到各方好評。二者之間能夠構成競爭嗎?

或者說,Robert嫉妒的,正是WIKI全民創作、讓所有人創作面向所有人進行傳播的新媒體理念?

鬼才信~~!板磚迎擊而上。Robert所抨擊的,正是WIKI理念的不合時宜!

Robert的言論引發了小范圍內對於WIKI理念的激烈質疑。好玩的比喻層出不窮:

「使用WIKI,就好比是把你的汽車開進修理廠,但里里外外不管什麼人都要跑過來給你修理。」

「一個廚師有一種主張,一百個廚師有一百種主張。當他們爭吵起來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吃不吃菜已經無關緊要了。」

……

爭論的議題始於WIKI詞條的可信度。很多人建議WIKI需要像傳統媒體一樣,有一個明確的內容生產流程,詞條需要給原作者以署名權,已確定的詞條即不能改動,等等。WIKI理念的維護者自然對此嗤之以鼻,認為如果WIKI這樣做,那就違反了與BLOG同出一脈的草根性。

從草根談開去,又有人建議,WIKI需要一支精乾的專家隊伍,以保證內容詞條的准確性。於是形成了三個討論分支:草根與精英的分離;民主與獨裁的對抗;商業與免費的對立。

草根與精英的分離

多年來技術的突進,已經賦予每個人足夠多的獲取信息的手段。很多人早已對此前僅由傳統媒體的精英所把持的話語權、議程設置權厭惡到死,好不容易找到這么一個可以匯聚草根力量的社區,如何能夠又向傳統的網路全書編纂一樣,扯一大推精英進來呢?WIKI社區的信條是:「共同創作本應是人類生存進步的方式。」並熱烈邀請大家:Be Bold(勇於參與)!但實踐經驗表明,沒有經過特別訓練的人(亦即非專家學者),實在是難以勝任網路全書的編篡工作。去年編目專家Lubetzky以105歲高齡辭逝,網友Cat Wizard在Wikipedia上查閱其生平,看到了這樣一段對於Lubetzky貢獻的描述:

Lubetzky』s theory of cataloging went far beyond the Dewey Decimal System. He divised a colorful yet tactful way of identifying but ordering books where even the most simple person could find it.

Cat wizard對於此段的評價是:「完全不知所雲,顯然是外行所寫。當時尚不知維基網路是何方神聖,只驚異於網路全書也可如此隨意。」網友泅水大象也因此說道:「要真的拿維基網路當工具來使用的人本身,需要有相當程度的判斷力。」

民主與獨裁的對抗

作為一種技術,WIKI在互聯網上一直被視為自由、民主利器。誠然,對於每一種事物,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與眾不同的理解——就如有人認為黑色沉穩,有人認為黑色暴戾;有人認為西施最漂亮,有人認為老婆最美。但作為一種應用,WIKI網路全書則無法容忍為所欲為、暢所欲言。這也就是WIKI上最為人所詬病的Trolls(可意譯為「扯皮」)現象所形成之深層原因。WIKIer們信奉「沒有鎖的門是最不怕被撬的門」的古諺,結果家裡就經常被翻騰得亂七八糟。我曾在一篇文章中使用過這樣的案例:《中國大網路全書·電影卷》中對「導演」的解釋是:把文學劇本搬上銀幕使其成為影片的主要藝術家。可當你把這個詞條的解釋放到WIKI,過了幾天你發現內容被人改為「導演都是大流氓」,那時你准成八大山人,哭之笑之了。

另外,WIKI中文詞條中也有很多頗具後現代惡搞特色的,最為著名是當數「稻米」了。登錄http://zh.wikipedia.org,在搜索框中鍵入「稻米」敲回車,然後你就可以看到貓撲走召弓雖貼式的介紹:

稻米的烹調:
如果煮的時候多放點水,煮熟後稱稀飯,也叫粥;但水放得太多,煮熟後稱撩命湯。如果煮的時候水放的比較少,煮熟後稱干飯;只加一點水的煮後叫夾生飯,不加水的叫爆米花。用油炸的叫鍋巴。煮成的飯有的生、有的熟、有的焦的叫三層樓。飯煮好後加水的叫泡飯。 也可以把煮好的飯和蔬菜,肉,海鮮等一塊翻炒,這種做法叫炒飯。著名的有揚州炒飯。

外國人也有搞出這種內容的,茲舉一例:前不久Google Blogoscoped推出的新玩意Google Encyclopedia(Google大網路),就是利用Google的define operator,再加上翻譯功能來組成網路全書。其中關於Alt的詞條,解釋是:

A person who has stopped growing at both ends and is now growing in the middle.

你無法否認這種內容的價值——多高的娛樂性啊。但你同時也無法否認:這樣的內容不應該出現在WIKI網路全書當中。

網友Keven認為,Wiki需要一個志同道合的民主社群。這句話足可作為完美WIKIer虛擬烏托邦傾向的印證。在完全開放的WEB環境上,「志同道合的民主社群」的建立,談何容易?著名社會軟體學者Clay Shirky於2003年4月份在O』Reilly Etech大會上發表了關於虛擬社群的一個演講,談及完美虛擬社群建立之困難性,題目就叫做:A Group Is Its Own Worst Enemy. 那似乎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現有情況下,沒有絕對的民主,亦無絕對的獨裁,那WIKI社區所生產的內容質量,實在是無法保證。

WIKI技術在新聞媒體上的應用(WIKI News),則足以想像其中最為激烈的反映:隔離牆亘立在約旦河西岸,以色列人與巴勒斯坦人共同在WIKI上維護此新聞,那這條新聞就會永遠處於BETA版。至於真相……這個世界上有真相嗎?

商業與免費的對立

自全球互聯網業復甦以來,先哲們曾經高舉的FREE大旗,眼見著被腰斬了一片。WIKI是僅存的、標有典型的徹頭徹尾FREE字樣的互聯網應用之一。

在如何促使WIKI成為一個高質量的網路全書方面,批評家K.G. Schneider旗幟鮮明地提出,Wikipedia應當由一個高素質的專家隊伍來建立,並適時維護更新。但這就絕對不是免費的了,而理所當地應該給這些專家的勞動以回報。

因為此等說法,KGS或許會被人比做「萬惡不赦」的美國唱片業協會、美國電影協會,也就是曾經抵制MP3、一度剿滅了Naspter的鄶子手們。但假如你每天都從Wikipedia上獲取了足可信賴的知識,對你的工作生活構成便利,這個問題還需要爭論嗎?

反正MPAA(美國電影協會)已經四處開始抓BT了;而Bter(俗稱「網路盜版電影愛好者」)還在喊冤叫屈。

錯誤的定位?

問題的核心就在於,素有「思想源泉」美譽的Ward Cunningham(2003年底加盟微軟,任「規定性架構指南」部門設計師)所發明的基於WEB的協同編寫工具,何以就被應用到了「在線網路全書」上面呢?

在網路全書之外,WIKI技術有著非常成熟的應用。在開源軟體的大本營www.sourceforge.net上,很多程序員無暇編寫軟體的FAQ,只好搭建一個WIKI系統,讓用戶及其他人在試用軟體之後,來幫忙撰寫幫助文檔。記不清是哪個軟體了,其俄羅斯裔作者贊道:想不到用了WIKI,以前讓他頭痛的英文文檔,竟然不到一星期就搞定了!

翻譯工作者可以很好地使用WIKI(如果是中英互譯,記得找一款中文支持比較好的WIKI系統);中國圖書出版界N多集體攢書的體力勞動者也是。還有坊間風傳GOOGLE、Microsoft、Motorola等大公司在內部架設了WIKI系統供員工交流與協作的。

可是,誰讓他們把這套系統拿來用做網路全書,還用了一套華麗的夢境一般的語句,來描述其燦爛的烏托邦前景的呢?

網路全書,一般來說,是對於既往已經確定了的知識的匯聚與總結,是靜態的、被動的,一般般的人不能去經常質疑的。喜歡網路全書的孩子,註定是有出息的孩子。就像蓋茨,從小就喜歡閱讀網路全書,微軟公司拽起來之後,蓋茨想要拓展公司家用產品線,頭一個想到的產品就是電子網路全書。當他與大英網路全書接洽時,對方一口回絕。微軟轉而與另一家並不起眼的網路全書出版商合作,1993年推出了Microsoft Encarta——第一個專為計算機設計的多媒體網路全書,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並直接導致了《大不列顛網路全書》在信息時代的勢微。

在Encarta之後,尚有多家大型出版商涉足電子網路全書的,比如富豪沃倫·巴菲特旗下的《世界網路全書》(World Book)。而且,幾乎所有的老牌網路全書出版商,都考慮往網路轉型——前面提及的大不列顛網路全書在線版,還有集成進MSN的Encarta,等等,信息量與現有的Wikipedia相比絕不是一個重量級的,且有著良好的、商業意味濃厚的新知識加入的體系與制度,有無數經過認證的專家,領著薪水,在為這些事情貢獻智力與智慧。

還有GOOGLE。這個巨無霸的意圖索引上下五千年人類知識的搜索引擎,也幾乎成了網路全書的代名詞。(上文曾提及,他們也在既有搜索技術體系之上,推出了專門的網路全書服務Google Encyclopedia。)要尋找一個問題的答案,只需要在GOOGLE的輸入框中鍵入關鍵詞,敲回車,翻屏,你總不會失望而歸的。凡此種種,我們真的需要一個像WIKI一樣由大家共同編寫的網路全書嗎?

另外,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現有的Wiki系統,都存有著嚴重的技術缺陷。且不說囿於網路傳輸速度的多媒體化,簡單的WIKI語法甚至連個稍微復雜一些的圖表都畫不出來;搜索功能只能是最簡單的找出結果來了事,統計、排序、計算等功能是不敢提的。或許,或許還應該算上這樁:程序執行效率極慢,即便是在本機上,即便是資料庫中的內容少到可以忽略的地步,還是慢。

要依照現在的內容更新速度,要使Wikipedia在內容的權威性、實用性、可檢索性等達到《大不列顛網路全書》、Microsoft Encarta的高度,當真連上帝都要痛哭:我怕等不到那個時候了……

所以,這是一個大家都無法忽略的事實:用WIKI做網路全書,立意過於宏大;而編輯方式,在現階段是無法保證其質量的。這是一個WIKI技術典型的失敗應用案例,而其在近三年的發展過程中,充分驗證了「酒與污水定律」在虛擬社區依舊顛撲不破:把一匙酒倒進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進一桶酒,得到的還是一桶污水。或許還可以證明一個朋友的玩笑話:在一百個上網的人當中,總會有一兩個心懷鬼胎。

那麼,對於這個顫栗當中的烏托邦,我們需要說些什麼安慰之語嗎?

剛上去了,是這個吧

❷ 單證文員和單證員是一樣的嗎 是物流公司的單證文員,不知道有沒有發展前景能發展成什麼職位呢

你有沒有更好的OFFER或者獲取更好OFFER的能力?有的話,還是別去。

單證員工作相當的枯燥,就是收集,追收客戶提供的海運單據,檢查內容的准確性。還有就是在MODS系統(馬士基專用系統)UPDATE一些頁面,純粹的錄入工作。

只要你略懂英文,細心。這種工作沒有任何難度,每天就是收集,發送單證。發展空間很小。

包括GSC(也就是所謂的數據中心),還有單證員這塊,都是業務的支持部門,真的沒什麼意思。即使你去了業務部門做operation,我也建議慎重考慮。

kevenw不知道不要亂回答,畢竟第一份工作很重要的。

❸ 2003系統管理員密碼是在哪個文件內

通過刪除sam文件實現清除管理員密碼的文章拿出來到處轉載,我很是感到無語,原文九種忘記管理員密碼的解決方法,其中最醒目的一點就是寫著通過刪除系統盤如c:\\windows\\system32\\config\\目錄中的sam文件來實現清除xp等系統的管理員密碼.
sam文件全稱是security account manager(安全帳號管理器),它是微軟基於nt內核的幾大操作系統,包括winnt/2000/xp/2003/vista/等所有系列的各個系統內置的用於對系統用戶帳戶進行統一管理的一種安全機制.大家可以形象地理解為.它就是我們系統所有帳號包括管理員帳號administrator和管理員組帳號administrators等在內的一個安全加密資料庫文件,操作系統對系統內帳號的管理是通過安全標志符來進行識別和管理的,任何一個帳號包括管理員組和超級管理員administrator在內,在被創建時,操作系統都為它分配了一個唯一的安全標志符,請注意:這個安全標志符是唯一的.也就是說.即使是同一個名稱administrator.如果被創建一次並被刪除後.你再次創建的同名administrator,其安全標志符也是不同的.
還在winnt和win2000sp2以前的時代,當我們忘記了系統管理員密碼時,確實是可以通過進入系統盤所在分區,並刪除系統盤如c:\\windows\\system32\\config\\目錄中的sam文件來實現清除win2000等系統的管理員密碼.並且這個過程還是相當安全的,當歷史進入公元2003年左右時,微軟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於是伴隨著win2000 sp3補丁包和win xp sp1補丁包的正式發布,這個嚴重的漏洞已不復存在,並且,如果大家在win2000sp3及win xp sp1及後續的基於nt內核的操作系統中(如2000sp3/2000sp4/xpsp2/xpsp3/2003所有系列/vista等).刪除了系統盤如c:\\windows\\system32\\config\\目錄中的sam文件的話,非但不可能將系統管理員密碼清除掉,並且,系統將直接崩潰,具體表現就是,當重啟到出現系統登陸界面時,將彈出系統安全帳戶資料庫sam被破壞的提示,系統從此再也無法登陸,也就是崩潰了,即使是你啟動深山紅葉的pe系統環境,為操作系統重建sam文件,依然無法解決此故障,原因正如上文所析,因為sam文件在被創建時就為每個系統帳戶分配了一個唯一的安全標志符,sam文件一旦被刪除,重新創建的sam文件內含的安全標志符與原始記錄的安全標志符不相符,系統安全帳戶管理是微軟基於nt內核的所有操作系統的內核核心服務之一,sam文件一旦無法被驗證通過.系統啟動過程中就無法為nt內核完成被始化的工作,因而系統相當於就直接崩潰了.win2000sp3及後續的操作系統,如果sam文件一旦被誤刪,系統就很難再恢復正常(如果實在是被誤刪了的情況.請從c:\\windows\\repair\\裡面把系統安裝時原始生成的sam文件備份復制到c:\\windows\\system32\\config\\中去即可).此事事關重大,keven特在此撰文以澄清視聽,以免許多朋友以訛傳訛,影響著後世一代又一代的it新秀們.
對於確實因忘記了xp等基於nt內核操作系統超級管理員administrator的密碼的朋友們,請按如下方法執行即可:
1.所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因而.平時大家的系統盤中就應安裝上由國內頂級dos研究工作室之一的麥思工作室(http://www.pzz.cn)出品的maxdos,以防出現如無法啟動系統,忘記系統管理員密碼等災難故障時的可以輕松而安全的完成系統的一些常規維護工作(如最簡單的一鍵全自動恢復系統),keven歷經三年多的測試.證明maxdos是一個優秀的完全綠色環保的軟體,這意味著,如果需要此工具的朋友,可以直接從keven的網盤中直接下載keven已安裝過的maxdos工具,而無須進行安裝,
[奔浪系統研究實驗室]NT多系統核心啟動文件(內含maxdos6.0增強版).rar
下載來的是一個114兆的壓縮文件,大家下載後放在c盤根目錄中(什麼叫c盤根目錄?),然後右擊NT多系統核心啟動文件.rar-----選:解壓到當前文件夾,最後會出現是否需要替換默認的boot.ini的對話框,點全部即可(解壓完後.請把從keven網盤中下載來的NT多系統核心啟動文件.rar壓縮文件剪切到d盤中存著以備將來不時不需),重新啟動計算機後.大家就會看到含有maxdos一鍵備份恢復及網路克隆的超級工具已經可以使用:如下圖所示:

接著我們使用鍵盤上的上下箭頭鍵.選定maxdos一鍵備份恢復及網路克隆這一項確定進入,如下圖所示:

接著會出現麥思工作室maxdos v6的啟動界面,如下圖所示:

我們選擇運行maxdos v6並確定進入後.會看到maxdos的主菜單.如maxdos工具箱.maxdos網路克隆,一鍵備份恢復等,我們選擇maxdos工具箱,確定進入:

此時就會看到maxdos工具箱中的一些常見dos工具列表,如password/ghost備份恢復/pq分區魔法師等.並且maxdos軟體為我們在基於ntfs分區格式的c盤中為我們虛擬出了一個真正的純dos環境,我們可以運行任何在真正的純dos實模式中可執行的任何dos命令或工具,這里我們是需要清除xp等nt內核操作系統的管理員密碼.故我們選擇運行password確定即可,如下圖所示:

此時正式進入了password一鍵清除nt內核操作系統管理員密碼的界面中,我們按password工具的中文提示執行一鍵清除nt內核操作系統管理員密碼的工作.首先輸入數字1,執行手動選擇我們需要清除系統管理員密碼的那個分區:

接著password程序會自動為我們分析我們的所有硬碟,keven這里只有一塊硬碟,並且這塊硬碟上只有一個分區.故這里只顯示了磁碟0和分區0,磁碟0就是指我們電腦中的第一塊硬碟.分區0就是指我們這塊硬碟上的第一個分區,如keven這里是指c盤,如下圖所示:

我們按下確定鍵讓程序對我們所選擇的這個c盤執行自動分析.以確定該分區中是否確實存在著我們需要的sam文件,如下圖所示:

此時程序會提示發現了一個sam文件,其位置在這個分區0.也就是我們的c盤的\windows\system32\config\sam,這正是我們需要執行分析的sam文件,我們按確定鍵繼續,此時程序會對此sam文件內嵌的所有用戶帳戶信息執行自動的分析,並把結果顯示如下:

我們仔細地查找程序列出的三個用戶名,發現第一個用戶名administrator正是我們需要清除掉密碼的管理員帳號,其對應的序號是0,於是我們在下面的選擇框中填入0並確定,此時.程序會對我們選擇的用戶名administrator執行分析,並將結果顯示如下:

在上面的這個示意圖中,首先我們看到程序分析了該帳戶正是具有管理員許可權的帳戶,其它各項的含義如下(其中有打了一個小叉在前面的表示該帳戶具有這項屬性):

acct is disable--------帳戶已禁用

Global Accout------全局帳戶

Domaim Trust Acct-----域信任帳戶

Pwd never Expired-----帳戶永不過期

HomeDir Req-----

Normal Accout-----正常帳戶

Wks Trust Accout-----工作站信任帳戶

Auto Lockout-----自動鎖定

Local Accout-----本地帳戶

NMS Accout----

Srv Trust Accout-----伺服器信任帳戶

程序最後詢問我們是否要對該帳戶執行一鍵清除其密碼的操作,如果確定.我們就按下字母y即可.接著程序將在極短的時間內執行一鍵清除掉nt內核操作系統超級管理員帳戶administrator密碼的操作,重啟後,我們會發現,超級管理員administrator的密碼就被成功清除了.

2.使用含有一鍵清除系統管理員密碼的系統安裝光碟:此操作的原理跟上述在maxdos中運行password是一樣的,社實際上運行的就是同一個程序,當今各系統研究界同行出的光碟.都帶有這種功能,

3.使用帶有深山紅葉pe(目前的最新版本是207-10-25出的v30嫦娥奔月紀念版)或老毛桃pe的系統安裝維護光碟,啟動深山紅葉pe光碟版,在開始,程序中就含有自動清除xp等nt內核操作系統管理員密碼的工具,操作起來都是相當方便的,keven這里就不再截圖了,需要此光碟的朋友請從keven的網盤中直接下載keven製做好的深山紅葉pe光碟版+老毛桃pe硬碟版的2合一光碟:

4.也許朋友們會問:要是我的系統已經忘記了密碼,並且無法在正常和在安全模式中使用administrator登陸了,那該怎麼辦呢?這個問題問得好,對於這種情況,還是第1點中所說的,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當然,相信很多朋友都是事到臨頭才千方求助的,不過即便你確實忘記了管理員密碼,並且也未按本文所論述的第一種方法,預先在你的系統盤中安裝好maxdos工具的話.依然不是沒有辦法的.實現的原理就是大名鼎鼎的深山紅葉pe系統維護環境,啟動深山紅葉pe後,你可以看到深山紅葉pe的桌面環境跟我們正常情況下所看到的xp等系統的桌面環境是完全一模一樣的,實際上.pe就是xp系統的最小化內核,如下即為深山紅葉pe桌面環境的一個示例圖(keven替換了默認桌面牆紙,並增加了一個由老毛桃先生製做的完全綠色版的卡巴斯基7.0殺毒軟體,其它未做任何修改):

進入pe後.打開我的電腦,並啟用網路連接.然後.從深山紅葉pe中連接上網路.並從keven的網盤中下載含有maxdos工具的

NT多系統核心啟動文件(內含maxdos6.0增強版).rar

並解壓到你的系統盤如c盤根目錄中,替換掉默認的boot.ini即可.當然,你也可以直接在深山紅葉pe中執行清除xp等系統管理員密碼的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我們現在所指的pe環境,如深山紅葉pe2007-10-25的v30嫦娥奔月紀念版,以及老毛桃的煙花三月揚州2007-9-1修改版,包括老毛桃於2007-9-10再次修改的撒手不管版pe.均是基於xp內核來的,一般世稱pe 1.0版,而基於vista系統的pe一般世稱2.0版,所以,如果是需要清除密碼的系統是vista的話.建議使用微軟官方發布的pe 2.0版(深山紅葉和老九.老毛桃等人暫未有基於vista的pe 2.0相關修改增強版本發布)

❹ 著名體育運動明星英語名字

1、羅傑·費德勒(Roger Federer)瑞士 網球運動員 1981年8月8日出生
2、邁克爾·舒馬赫(Michael Schumacher)德國 F1車手 1969年1月3日出生
3、邁克爾·喬丹(Michael Jordan)美國 籃球運動員 1963年2月17日出生
4、齊內丁·齊達內(Zinedine Zidane)法國 足球運動員 1972年6月23日出生
5、烏賽因·博爾特(Usain Bolt)牙買加 短跑運動員 1986年8月21日出生
6、蘭斯·阿姆斯特朗(Lance Armstrong)美國 自行車選手 1971年9月18日出生
7、伊恩·索普(Ian Thorpe)澳大利亞 游泳選手 1982年12月13日出生
8、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美國 重量級拳王 1942年1月17日出生
9、邁克·泰森(Mike Tyson)美國 重量級拳王 1966年6月30日出生
10、傑西·歐文斯(Jesse Owens)美國 田徑運動員 1913年9月12日出生
11、弗朗茨·貝肯鮑爾(Franz Beckbauer)德國 足球運動員 1945年9月11日出生
12、勒布朗·詹姆斯(LeBron James)美國 籃球運動員 1984年12月30日出生
13、塞巴斯蒂安·維特爾(Sebastian Vettel)德國 F1車手 1987年7月3日出生
14、安德烈·阿加西(Andre Agassi)美國 網球運動員 1970年4月29日出生
15、阿蘭·普羅斯特(Alain Prost)法國 F1車手 1955年2月24日出生
16、威爾特·張伯倫(Wilt Chamberlain)美國 1936年8月21日出生
17、蒂埃里·亨利(Thierry Henry)法國 足球運動員 1977年8月17日出生
18、馬拉特·薩芬(Marat Safin)俄羅斯 網球運動員 1980年1月27日出生
19、蒂姆·鄧肯(Tim Duncan)美國 籃球運動員 1976年4月25日出生
20、邁克爾·巴拉克(Michael Ballack)德國 足球運動員 1976年9月26日出生

閱讀全文

與程序員keven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單片機的中斷技術 瀏覽:614
表格加密才能打開 瀏覽:34
多態可以提高編譯可靠性嗎 瀏覽:599
拼好魔方的app怎麼下載 瀏覽:503
江蘇金稅盤測試伺服器地址是什麼 瀏覽:607
螺桿式壓縮冷凝機組 瀏覽:299
p在單片機里什麼意思 瀏覽:25
linuxwireshark使用教程 瀏覽:656
手機訪問阿里伺服器地址 瀏覽:678
程序員可以干什麼 瀏覽:71
績效考核權重分配演算法 瀏覽:524
android應用logo 瀏覽:898
光遇安卓服墓土商店什麼時候開 瀏覽:566
月收益翻倍的源碼 瀏覽:638
asop源碼放在哪裡 瀏覽:989
電腦伺服器密碼怎麼找 瀏覽:575
jdp轉換pdf 瀏覽:750
把pdf導入iphone 瀏覽:510
米哈游租賃的雲伺服器是哪個 瀏覽:524
android直接打電話 瀏覽: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