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程序命令 > 美國程序員的感受

美國程序員的感受

發布時間:2022-10-01 15:39:41

A. 中國程序員VS美國程序員,差距在哪裡

當然小編並不是在長他人志氣,滅本國威風,只是想小小提醒作為程序員的你,一定不要以學編程、拿高薪作為自己唯一的人生目標。就好像創業路上的你,無論在什麼時候,我們都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度和競爭力,永遠保持一顆熱愛自己事業的工匠之心,堅定的走下去。互聯網行業千變萬化,要不斷的學習,更新知識系統,才能永遠不被這個社會所淘汰。

B. 哪些國家程序員不加班

內一位程序員的好奇發問引來了世界各地程序員的討論,我想這也是很多人感興趣的話題,所以整理了一下拿出來和大家分享,這位小哥哥的詳細問題如下:

國外的程序員都是什麼樣的狀態?

好奇,日本的程序員以及美國矽谷的程序員都是怎樣的一種工作狀態,是否也會加班超時,和產品有扯不清的宿仇……生活中又是什麼狀態,是否也會穿女裝?

雖然他只是提到了日本和矽谷,但是來自世界各地的程序員都按耐不住分享的慾望。

順便提下最後一個問題,是不是暴露了什麼?難道程序員小哥哥們還有這些癖好?

好啦,不皮了,以下就是來自世界各地程序員的呼喊,先來感受下氛圍:

美國矽谷

美國非矽谷程序員表示,不加班,沒有產品經理(扁平化),生活中就是一個普通人,不穿女裝

德國柏林

不加班,沒有辦公室政治或階級概念,只有職位分工、各司其職

產品往前推,極少半路改稿的事,有也會延長交付期

生活很平靜,有大量時間陪伴家人

錢在絕對值上和國內沒有太大差距,低端職位 x2 左右,高端相差無幾,無房貸醫療壓力

紐西蘭

紐西蘭,表示不知道什麼是加班。也許是因為我在小公司,本人也沒什麼上進心吧。

德國柏林X2

程序員狀態:

1. 極少加班;

2. 新技術的涌現讓人人自危,大家有空都利用周末學習;

3. 技術好的沒事都喜歡申請各種大會的演講。這個圈子也很小,平時演講的都是那麼一群人,相互都認識,有政治氣息,不過不負面。

4. 歐洲稅高,別看稅前能領先別人一截,澆完稅頓時均富。所以有些人沒動力。

5. 有家庭孩子的人,不一定簽每周 40 小時的合同,可能短一些。這樣能接送孩子或者騰出更多時間陪孩子。

6. 我經常參加的一個線下會,有一個男扮女裝,但是他人際關系不錯,感覺人也挺好,大家不會有任何氣勢。這個和是否程序員無關,完全個人信仰。還有一個關系好的男同事,GDE (谷歌開發者專家),朋克,沒有除了黑色以外的衣服,家裡進門兩排鞋架,比人高,清一色的黑靴子,震撼。唇環,紋眉。他的朋克朋友們也只有他是程序員。所以信仰裝扮和職業無關啊。

7. 產品經理也是人,也是通過招聘篩選進來的。只要是合理要求,程序員和產品經理都能相互理解。我從來沒覺得在這里和哪個產品經理不愉快過。

墨爾本

墨爾本,基本不加班。鬼佬中見過很爛的程序員,也見過很優秀的程序員。我們不是創業公司,但 cto 自己經常加班,很拼的鬼佬也不少

德國漢堡

目前在德國漢堡,最著名的婚慶卡片公司搞前端。不加班,目前項目半年裡面大改了一次,老老實實重新規劃不趕進度。生活就不說了,想幹啥幹啥。6 點下班後我一般回家擼自己的游戲項目,完了還有時間玩會游戲。

年假 26 天,病假不扣年假天數不扣工資。

錢可以放心大膽的花,交了稅的公費醫療不需要花錢,房租什麼時候會漲價漲多少 5 年內的價格都寫到合同里了,水電網費多退少補,除了吃的不辣有點不爽,其他美滋滋的。

悉尼

悉尼,從不加班,產品狗一樣懟。嗯,不穿女裝。

法國

坐標法國.

可以穿女裝, 嗯, 然後早 9 晚 6, 中間兩小時休息, 彈性工作制, 每天上班要行貼面禮(女性)超麻煩, 然後有休息室, 飲料免費. 工作基本上都是敏捷開發的套路, 經常開小會...然後自己各自回去搞, 搞差不多了繼續開會, 那種 scrum 模式. 跟外國人完全沒有什麼話題可以聊. 超級無聊....有任務的時候反而很開心....

日本

都在說日本。

本大佬就給大家科普一下吧

日本的程序員狀態要看你所處的層次。

底層外包碼農,派遣公司,加班比國內還狠,做的全是二逼活路。

中層和中層水平網上的程序員在日本加班適中。應該沒有國內多。或者和國內持平。但是日本是法律比較健全和完善。加班是一定有錢的。每個月固定都只允許上 xx 小時的班,超出後要強制休假。

另外,日本國的假期較多,基本上每個月都有 1 個 3 連休。每年 5 月份也會放一個大假。10 天左右。

C. 中國程序員VS美國程序員,差距在哪裡

我們平時做吃的薯片、薯條、土豆泥等食物都是用土豆製作而成的哦,土豆的營養價值也是非常高的,那麼土豆發芽了之後可以吃嗎?土豆放在家裡一段時間之後就會有發芽的現象,那麼保存土豆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呢?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

土豆發芽了之後可以吃嗎

忌紅薯

土豆不可與紅薯存放在一起,否則會導致紅薯僵心或者土豆發芽。

土豆不能堆放

土豆不能堆放,以便土豆進行呼吸,放土豆時一定要把有傷疤、碰損土豆挑出來。

冷藏要適當

可以把土豆進行冷藏,冷藏時溫度控制在3度到5度,相對濕度達到百分之八十五至百分之九十。

總結:通過上文小編的介紹,相信大家對土豆發芽了之後可以吃嗎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土豆發芽後不可以再食用的,因為土豆發芽後裡面龍葵素的含量會大量添加。龍葵素對人體會有一定的傷害,會出現嘔吐、腹疼、頭暈的現象。所以說發芽的土豆是不能食用的哦。

D. 美國visa程序員的工作強度

不累。美國visa程序員一般都是955,公司上司和其他高級工程師也不加班,下班和周末都找不著人,也不會擔心自己三十五歲以後要面臨失業。

E. 為什麼外國程序員可以干到60歲

國家的任職制度不一樣。
美國的程序員可以一輩子專心做技術,他們不存在說,年齡大了就不適合做程序開發了。
而國內的行情是不一樣的,國內過多地給程序員灌輸了30之後必須轉行必能只做技術的感念,這樣讓大部分的程序員都顯得比較浮躁,技術好的後來都做了管理了。

F. 請問當程序員是什麼感受

開豪車,住別墅,錢多,人累。

G. 在美國一個普通公司當程序員,收入能有多少

6萬到12萬刀,看去什麼樣的公司。最好能拿到國外的學位,碩士就可以。

由CSDN、《程序員》主辦的2007年開發者大調查2007年底已收到15000多份有效問卷,已經是中國調查樣本最多的開發者調查。在這次調查中,詳細的分析了樣本空間的分布狀況,發現在龐大數目的有效問卷的參與者中有70%也就是接近一萬一千名的參與調查者是IT的全職人員,14%的參與者是有過開發工作經驗的學生。

從這樣的分布就可以看出來IT從業人員對專業知識的需求是巨大而迫切的,CSDN作為專業的軟體開發技術門戶網站,已經是大家獲取這些技術的主要手段。一、選擇資料庫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人數總和佔到了總人數的一半2007年火熱的SOA和動態語言各佔13%和12%。

其實這幾大塊技術分布他們之間都是有一定的聯系的,互聯網的發展近兩年呈爆炸式的增長態勢,中國的網民總數已經超過了1.4億這樣一個巨大的數字。

企業中業務的復雜程度越來越高,商業競爭不斷增加企業的IT系統,使企業的商業數據呈幾何數量級不斷增長,在後台海量的數據中數據的管理由之前的單一型數據變成了多緯度的復雜數據,所以可以同時管理關系型資料庫和XML數據的混合型資料庫已經成為主流。

面對企業不斷增加新的IT信息系統,整合已經迫在眉睫,SOA成為必然的趨勢,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從單一型技術人才、業務人才跳躍到了業務技術的復合型人才,這次的開發人員大調查令《程序員》雜志的調查者看到了這些技術焦點背後千絲萬縷的關聯。



H. 美國程序員是青春飯嗎

不是,中國很多程序員覺得做一些年就退出中國行業,其實也有一部分人一再在這個行業,你的這個問題我以前也想過,我曾經問了一個華為的一個軟體工程師,他對我說,其實在外國,那些搞技術的,別人很專一吧,一般搞技術是一輩子的都在搞的,很熱愛搞技術,所以很多很牛的軟體都是外國人開發出來的,如果你有機會,去美國是最好的,加油,希望的我答案能夠給你解惑,謝謝額。

I. 美歐的程序員不常加班嗎為什麼

現在國內程序員幾乎成為了加班的代名詞,但歐美的程序員瘋狂加班的相對比較少,對於這一點倒是有這種感受,之前曾經外企工作過一段時間對這種有類似的感受,講一個真實發生的事情,曾經和美國總部的程序員一起合作做一個項目,由於項目的周期趕得很緊,周末去加班,結果需要配合的美國程序員的加班申請沒有被批准下來,只好在自家院子里修柵欄種菜,這種情況在國內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項目趕得緊加班加點是常有的事情,而且默認是不存在什麼加班費之類 ,項目緊急狀態下也會默認自動加班。

由於當時入行不到兩年,非常不理解,還去找項目負責人說到這個事情,最後這個事情也就不了了之,其實這也反映了中國和美國上的差異,在國內做程序員拿的工資比普通的工種還是要多很多,但在美國這種差異不是很大,主要是各行業整體來講已經比較成熟,即使環衛工作也算正式的工作,各種保險也是正常給上著,整體來講不同職業的收入差異不像國內的那麼大,在歐美正式的工作加班就需要支付加班費,一般情況下不提倡通過加班來完成任務。

就本質而言中國的軟體行業相比歐美還是存在較大的差距,在迎頭趕上的階段加班加點也算是正常事件,再加上國內互聯網進行的如火如荼,這也是難得在互聯網領域趕超歐美的一個好機會,又把程序員加班的氣氛帶動了一番。

為什麼歐美程序員加班比國內程序員少一些?
1.相比來講歐美的產業更加成熟一些,加班基本上都會配套加班費,在這中國幾乎是不可想像的事情,技術工種和別的工種的工資差異也不是那麼大,所以在歐美找一個正式的工作難度要遠高於國內,所以從公司角度效率主要在上班時間提升,加班基本意味著加班費,需要領導審批,不提倡加班。

2.國外程序員的比例不像國內這么失衡,需求量不是那麼迫切,供需關系沒有那麼緊張,而且大部分公司不提倡加班,加班支出費用比正常上班的工資要高,即使加班風氣很濃的日本,都開始對加班說不了。國內軟體行業相比發達國家在積累方面差距還很大,正是需要迎頭趕上的時期,加班加點也屬於正常現象。

行業成熟了,供需關系平衡了,有底子了加班現象自然就會減少。

去年上半年,一位同事去了德國,仍然是從事程序員的工作,然後給我們講述了他的親身經歷,讓我們羨慕不已。

他們一家三口過去的,孩子已經上小學三四年級,去了德國一個不是很有名的城市,據說華人非常的少。工資在5千歐的樣子(估計也是剛過去的原因),不過還要交各類保險,稅後多少我也記得不是很清楚。

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這位同事去了沒多久,媳婦兒就懷了二胎了,於是震撼的消息來了,他現在可以一周只去單位兩天,而且工資不變,其餘時間可以照顧媳婦兒,直到孩子出生或到一定的年齡(有點兒像我們的陪產假,不過人家的陪產假非常長)。大兒子上學自己只需要繳納一點點錢,據他說等老二出生之後,不僅沒什麼開銷,而且每月還有幾百歐的補助。

那麼歐美程序員真的不用加班么?且聽我下面的分析:

最近新東方年會的一個節目火了,歌詞用到程序員身上,也是恰到好處。

「幹活的累死累活,有成果那又如何,到頭來干不過寫PPT的」

「只會為老闆的朋友圈高歌,領導隨口一說,立刻討好跟著,項目馬上啟動不計後果」

說的太好了,我都不禁起立鼓掌了。

我將持續分享Java開發、架構設計、程序員職業發展等方面的見解,希望能得到你的關注。

相比於國內動則 996,227 的超強度工作,歐美的程序員是沒有這么誇張的。但不代表歐美程序員就不加班。

本人工作隸屬一世界五百強外企,剛剛帶隊完成了一個大型的IT系統上線項目。涉及到近百人的項目團隊,其中大部分程序員、業務分析師都是老外,有幾個外部關聯的系統是從美國購買的,所有的程序員都是美國人。

我在中國,所以和美國東部有十二小時的時差,這時候無論中國或者美國的項目團隊,都得加班,否則時間上湊不到一塊兒。

要麼美國人早上5-6點就到公司上班,要麼中國人晚上6-7點繼續加班,或者反過來。當然,美國人是不怕起得早的,很多人為了早下班,寧可早上5-6點就到公司上班了,這樣可以下午4點多就下班回家接孩子或者happy,這點跟中國人相反,中國人很少願意早上5-6點就來公司上班。

就算是這樣,我們在項目非常緊張的時候,也給美國的供應商下了死命令,就是中國人在做系統切換的期間(一周),美國人方面的程序員必須按照 中國的工作時間 同步,也就是他們晚上9點到早上9點之間必須隨時待命,這對他們來說是不折不扣的加班。

美國人也沒說啥啊,錢給到位了,還是乖乖的加班了啊。

歐美的程序員,能吃苦的還是很能吃苦的,但是混子也多,一個電話就能分辨出來,對於那些一上來就推三阻四各種繞的程序員,我通常做法就是 一次容忍、二次警告、三次請你走人 。

畢竟上百人的大項目,我沒這個時間和義務來教育你如何做好你的工作。

當然,歐美畢竟還是要輕松一些,很多人給你加班一周之後把任務完成了,是說什麼都要去休假的,只是這時候如果你還非要在他休假的時候去騷擾他,他也會毫不客氣的拒絕甚至立刻投訴的。

只能說,歐美人相對守規則一些,把私人時間看得更重要一些,但不代表他們完全拒絕加班,或者說不願意加班。

希望我們國內的公司,也能多一些這樣的契約精神,不要天天搞什麼「狼性文化」,把員工都榨幹了,最後也不過是涸澤而漁罷了!

國內It最大的問題是許多公司的it從業者素質不高:領導自己對問題都沒徹底清楚。提需求的人沒有成本,無止境地提不靠譜的需求。碼農自己開發時也圖快,代碼極粗糙,連自己都覺得寫的是shi,同時也提高了系統的風險(不少跨專業報名培訓學校,培訓幾個月直接上崗,別指望他們懂更多)總之就是,leader很忙,產品很忙,碼農很忙,測試很忙,就是這樣的惡性循環。

我在美國做程序員第二個年頭了。在剛畢業那會,我會說,放屁!誰說美國程序員不加班,有deadline或出bug的時候都一樣都會加班。

但是後來…好吧,我發現我錯了。在我了解了996之後,好吧,我覺得美國那不叫加班

推薦你看浪潮之巔這本書,就講了上世界美國it行業的發展。

怎麼說呢,歐美的程序員肯定還是會加班的,只不過不像中國企業這么嚴重,這么普遍。

首先明確一點,歐美IT企業加班少,並不是不需要加班。歐美IT企業加班的需求也是非常高的。

但是為啥程序員還是加班少呢。

第一個 原因就是工會

其實中國和美國法律都一樣,都是規定每天8小時工作制。加班需要付加班工資。

但是美國之所以企業不敢越雷池,主要是有一個逆天的工會存在。美國工會強大到誰都敢懟,美國就發生過警察工會發動警察罷工的事情。警察的僱主是政府,工會政府都敢對著干,還怕你個小小的IT企業?

所以,如果一旦加班弄到員工都不滿意,工會真心能讓你吃不了兜著走。讓你再也招不到人都不是問題。

第二 就是美國程序員工資高

如果企業實在忙,要求員工加班,那就必須付高額的加班費。這個實在是肉疼啊,一般來說企業是承受不了的。

那企業不給行不行?恐怕法院會讓你長記性,美國加州某個企業曾經就因為加班,被法院判賠償了1.7億美元。這么一來,誰敢不給加班費。

有的人問了,你不是前面說美國IT企業加班需求也是很大的,那怎麼辦。

是的,任何一個IT企業都有大量的加班需求,但歐美企業又不能強迫員工加班,於是他們想出了幾個辦法。

一 勾引員工自願加班

別笑,這是真的,你現在如果去美國矽谷,一定能看到很多程序員在加班,但是基本上都是自願。

我不是在胡說八道,歐美IT企業勾引程序員加班有很多詔

彈性上班時間

早上不要求你按時到,你自己自由安排上班時間,不知不覺就加了幾個小時班。這是很有效的勾引程序員加班的手段。

用辦公環境來勾引

我們來看一下:

微軟的辦公環境

谷歌的辦公環境

休息倉

你們以為企業給程序員弄這么好的辦公環境是為啥?谷歌甚至還給提供免費理發!這個不是企業錢多燒的,只有一個目的,勾引你加班。

我覺得在這種環境下,員工不自覺的就自願加了好多班。

第二 外包

如果勾引來勾引去,程序員還是不來加班呢?或者小企業,根本沒有谷歌微軟這么好的環境,怎麼辦呢?

這種情況下,美國IT企業會把做不完的活外包給程序員工資相對低的地區,那就是中國和印度了。

中國和印度,法律對加班管的不嚴,程序員工資低,於是美國很多公司都喜歡把活交給中國和印度來干。

我們中國企業就比較慘了,沒辦法再外包了,非洲,中東這些地區根本就沒有多少IT人才。只能自己幹了,反正象徵性的給點加班費就行了,成本也不高。

美歐的程序員不常加班嗎?為什麼?個人認為這是環境決定的,現今國內各行各業都是這樣加班加點幹事情,看看有多少民營私營企業有周六的,每天能夠准時下班的就明白了。良心點兒的企業還給你算加班,有些企業就明確說一周只休息一天,想干就干不想干雙方不再見。

而國內程序員這個職業加班更甚。絕大部分的軟體、互聯網公司基本都是民營私營公司,而且又得趕工期、節約成本,那就只有逼著程序員加班了。雖然看起來名為高工資,可實際上算下來單位時間的工資並不一定比早九晚五的企業高多少。每天10幾個小時,有時周六周日都在加班,這種還是常有的事不稀奇。甚至有些公司明確說明,我們給的工資較高,沒有加班費甚至也沒有換休,干就干不幹拉倒。

而這一切也源於我們的工作生活環境造成,還有相關的法律規定是否執行到位,是否有人來監督,是否有地方去申訴。另外整體收入較低的情況下,大部分程序員為了那份收入與那個職位,也就默認被壓榨而不出聲。你出聲可以,那就另謀高就吧。特別是現在程序員供過於求,更是很多企業毫無顧忌這樣搞。企業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加班是一種很常用的手段,而且還不用付出什麼成本。

在歐美,市場及管理相對較成熟,程序員與其它行業一樣就是個普通的職位。在整體大環境下不提倡加班,有人監督有投訴地方,自己不願意加班那就不能被逼加班,否則可能被投訴被訴訟,企業會吃虧。所以在做項目計劃時,一般會按照正常工作時間進行詳細預算計劃工作量,如果真正完不成還有可能進行協商,重新預算工作量。不像我們很多企業,有時連周六周日都有可能給你計劃上工作量,完不成?要麼說你能力不行走人,要麼自己往死里加班都要完成工作量,美其名曰為了達到客戶期望一定要保證交貨期。

企業說,不願加班?那就到歐美去吧。

更多分享及互動,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東風高揚】。

這個問題是多方面的,如果了解國內一線外企的工作狀態,可能就很好理解了。

一方面,外企的工作是以效率為導向的,形式化的東西非常少,硬性的規定非常少,從教育上,歐美國家就主張創造性和自主性,更加主張思維獨立和創造性思維。所以在一些矽谷的大企業中,一個普通員工也可以提出一個想法,而一旦被採納,這個項目就可以推進執行。你會發現他們的溝通效率很高,工作效率很高,信息流通性很好,而且員工所在的環境十分自由,可以以自己最舒適的狀態工作。這其實就是 以做事為目的,以效率為導向。

而中國的本土企業習慣了所謂的「管理」,從教育上培養的是應試教育,從小教導要聽大人話,要聽老師話,要聽領導話。卻很少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和質疑,限制了孩子的創造性思維。等進入了企業以後,官僚氣息嚴重,形式主義嚴重,基層員工完全沒有話語權,埋頭苦幹受累背鍋,領導一句話沒活兒也得加班。

然後就是找一群留學海外,有想法的人,帶著一群本土畢業沒想法的人做事,其實大家都很難受。

第二方面,即便有些時候工作真的做不完,你想加班,在外企也不一定加的成。加班需要申請,因為超過上班時間公司需要嚴格按照加班標准支付薪酬,而一般在國外,加班要支付的加班費非常高。

所以除非十萬火急,國外大部分企業是不可能讓員工加班的,各種法律條文保護勞動者不是開玩笑的,不遵守分分鍾告到你哭。

第三方面,有很多西方人,即便你給他高額的加班費他也不想加班。很多人說中國是最勤勞的民族不是開玩笑的,我們接受著勤勞致富的教育,也確實做著勤勞致富的事情。國內互聯網行業所謂的高工資都是以瘋狂加班為代價的,就這還有多少人削尖了腦袋想進入這個行業,估計在西方人眼中很難理解。

外國人大部分沒那麼勤勞,喜歡享受時光,這跟發達國家本身富裕是分不開的,他們的生存壓力沒那麼大,不太用擔心沒飯吃,所以窮人很多都不願意為了錢而賣命,更別提有知識有學歷的高級人才了。

動輒好幾周去海島度個假的國家人民,怎麼能理解我過有年假都沒法放的痛苦。

美歐不光程序員不經常加班,從管理到基層員工也都不經常加班,因為第一,人工昂貴;第二,勞動法嚴格,加班要付昂貴的加班工資,不付被舉報的話企業要被巨額罰款,所以企業方方面面都高效做事。一個產品,從設計方案開始就講究個環節的完善,實際開始製作的時候各部門要高度同步與協調。各項工作的計劃都是提前一年來安排時間表(這也是生產環節外發海外逼出來的傳統),很少有像我們這里8月開的大會7月才開始各類訂制與協調,各項制度不完善,高管大會摔話筒的事發生。領導也不會今天臨時腦袋一拍在產品里加個功能,明天再取消另一個功能,然後讓員工日趕夜趕。西方的工作看起來節奏很慢,但是實際效率很高;我們的生活工作看起來節奏快,從領導到員工都很勤奮,但是實際效率很低,一個環節可能重復做五六次。其實西方各大公司的操作才是「計劃經濟」,我們的是「野蠻的橫沖直撞經濟」。這跟整個民族的文化氣氛與勞動力訓練方式有關,也就是教育有關。東西方教育的差距,不僅僅是 科技 成果的差距,還是教育的另一個成果,勞動力素質的差距。

閱讀全文

與美國程序員的感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topdf轉換 瀏覽:840
雲伺服器在哪設置ftp 瀏覽:620
黑客社會工程學攻擊pdf 瀏覽:996
專業中穎單片機程序開發 瀏覽:424
python多進程多線程實例 瀏覽:637
山東濟南生產伺服器雲主機 瀏覽:310
演算法員跳槽四年 瀏覽:730
秦九昭演算法v0怎麼求 瀏覽:384
斗魚java 瀏覽:896
程序員對老師的感謝 瀏覽:29
什麼app能查看銀行卡照片 瀏覽:24
win7pdf虛擬列印 瀏覽:332
程序員喜歡的女生條件 瀏覽:123
阿里雲伺服器ip搭建教程 瀏覽:85
解壓和拉伸這一動畫的原理是什麼 瀏覽:740
tbc戰士的命令怒吼 瀏覽:481
idea快捷鍵看源碼 瀏覽:976
手機碎屏解壓工具 瀏覽:245
jsonrpcphp使用 瀏覽:566
網上求職系統源碼 瀏覽: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