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中國的程序員總被稱為碼農
最後,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程序員朋友,請你好好珍惜他,因為他們不像口中所說的那樣老土和死板,相反,他們的腦海中有一個大世界。
② 安裝了為什麼會顯示這樣
下文有參考性,我只是搬運工(圖片好像搬不過來,點進鏈接看吧)
Mort | 【譯文】程序語言簡史(偽)
1801 - Joseph Marie Jacquard用打孔卡為一台織布機編寫指令,在掛毯上織出了「hello, world」字樣。當時的reddit網友對這項工作的反響並不熱烈,因為它既缺少尾遞歸調用,又不支持並發,而且甚至都沒有注意在拼寫時恰當地區分大小寫。
Jacquard織布機是第一台可進行程序控制的織布機。用打孔卡進行編程的概念,直到電子計算機被發明出來之後仍然被廣泛運用。
最早的Hello World程序(出自K&R C)列印的是全小寫的字元串:"hello, world"。
在許多英文技術社區里,不正確地使用大小寫發貼會被視作是小白的行為。(如把「python」拼作「python」,把「FreeBSD」拼作「freebsd」,把「Qt」拼作「QT」)
reddit / Hacker News的月經帖標題:「.*: a new .*-based .* programming language」。底下常見的回帖形式:「它支持並發嗎?」「沒有尾調用優化果斷差評。」「現在的編程語言已經足夠多了,為什麼我們還需要更多的語言?」……
1842 - Ada Lovelace寫了世界上第一個程序。她的努力只遇到了一點點小小的麻煩,那就是:實際上並沒有任何計算機能夠用來運行她的程序。後來的企業架構師們重新吸收了她的這個技能,用來學習如何更好地使用UML進行編程。
Ada Lovelace為Charles Babbage的分析機寫了一個計算伯努利數的演算法實現,因此被後世公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個程序員。實際上,分析機由於其設計思想過於先進,在當時根本沒有被製造出來。(Babbage的分析機一般被認為是現代電子通用計算機的先驅)
諷刺現在的某些「軟體架構師」頂多隻會紙上談兵地畫畫UML。
③ 2017微信公開課張小龍講了哪些內容
2017微信公開課張小龍講了哪些內容?
張小龍首次全面闡述小程序,定檔1月9日上線(內附演講全文)
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我是張小龍。
非常感謝大家一大早來到廣州參加微信公開課。去年公開課是我第一次露面,並且在去年差不多這個時候時候宣布了我們的小程序要啟動並且准備投入到公眾號之外新的一種服務的形態裡面去。
今年,我的同事問我說要不要今年繼續來參加公開課,給大家做一些對於去年說的小程序的一些新的進展介紹,我其實也想了很久,最後我覺得作為對去年的一個回應,我內心裡是非常的激動,可能很多朋友知道微信的歷史,對於我們的產品來說,我們很少會把一個還沒有做的一個功能或者說一種產品形態預先對外界來透露,我們一般都是先做好了一個東西,然後去發布,給用戶帶來驚喜。去年的小程序,也就是現在的小程序是這裡面比較特別的一次,我們提前就對外界來透露了。
1、一張照片,回顧小程序的一年發展歷程
這幾天我在准備這一次講話的內容的時候,我還專門翻看了一下相冊,找到了一張特別珍貴的照片,這張照片是在大約一年前的時候拍的,是我跟我一些同事在一個會議室裡面大家討論小程序,當時叫應用號。
照片上寫了幾個字,「應用號,2016年1月9日」,底下還有幾個字,「啟動日」,今天離當時的啟動日只有幾天的時間,這個照片上的人可能大家會覺得比較陌生,但對我來說很熟悉,並且特別親切。我特別感謝照片上的這些人,以及他們背後的團隊,這一天我們定下啟動日到現在,頭一次把我們要做的事情先對外做了一個報告,然後在一年以後來報告我們一年努力的結果。當時我們在討論訂閱號和服務號的關系,其實我們很早就在想微信應該有一種新的形態,不應該只是停留在訂閱號或者公眾號,不應該只是提供一種訂閱能力,一種推送能力,而是應該提供更多新的能力,這種新的能力更加像一種應用程序的能力。當天晚上我記得有一個開發的小夥子拿了他開發了一些介面DEMO,說我們在開發上有這樣一些基礎的介面可以做,其實那是一個很好的靈感,既然我們能在這樣的介面上做出來,那麼我們也能做出一些復雜的介面,通過更加復雜的介面實現應用程序所需要的基本元素,沿這個思路一想,我們就不再糾結於怎麼樣擴充公眾號,去把它變成個有更強大功能的公眾號,而是完全可以跳開公開號,去做一種新的應用形態,這就是待會要跟大家介紹的小程序。
2、從小程序看微信的產品理念
再次解釋用完即走
在小程序之前我很願意用這個時間解釋一下去年的這個時候,當時也是在公開課,當時我提出了一個理念,這個理念後來我也發現很多的人說,看了以後覺得不太能夠理解,所以我在這花幾分鍾重新來解釋一下這個理念。
我當時說,一個好的軟體,一個好的工具應該讓用戶用完即走的,後來發現很多朋友,包括一些業內人士都會來笑話我們,說因為微信有足夠多的用戶,有足夠強大的用戶黏性,所以你們可以這樣說,但是對於其他的產品來說,大家會覺得怎麼樣黏住用戶,怎麼樣讓用戶不要離開才是他們追求的目標。我想,這里可能對於用完即走有一個很大的不理解,或者說誤解。
在我看來,這里有一個很簡單的邏輯,這個邏輯可以推理出這樣一個結果,我認為,任何一個工具都是幫助用戶提高它的效率的,用最高效率的方法去完成它的任務,這是工具的目的,工具的使命。微信也是一個工具,所以微信的目的也是幫助用戶用最高效的方法去完成它的任務。什麼是最高效的方法?就是用最短的時間去完成任務,也就是說一旦用戶完成了它的任務,它就應該去做別的事情,而不是停留在產品裡面,這就是用完即走的含義。
微信是工具還是平台?
在我們對公司的一次培訓裡面,有個同事問我微信的戰略是什麼?我當時只說了一句話,我說微信只是一個工具,我們應當想如何做好這個工具。在同事們的心目中,微信並不僅僅是一個工具,大家認為微信是一個平台。但我認為微信是一個工具,這是一個非常宏大的目標,我並不認為一個工具是一個很低層面的東西,事實上人類從原始人進化智能人類的過程,就是因為人會製造工具,我們所用的絕大部分的產品本質上來說都是工具,但是工具有好壞之分,能夠做一個非常好的工具其實難度是非常大的,但是如果說我們要做一個平台,我會不知道我們要做什麼?
一個好的工具應該有一個很強的屬性,就是提高效率,用完即走。
做產品是克制還是自我壓制?
這個理念其實貫穿在我們的產品的每一個點里,舉一個例子。我們前不久開了一次內部會議,騰訊創始人之一Tony說,其實微信團隊保持了一種很克制的心態來做事情。很多人也認為我們在微信產品里很克制,但其實我當時聽到這樣的評論是有一點點驚訝,因為克制這個詞從來沒有在我的腦袋裡面出現過,如果說做一些事情我們要求自己很克制的話,那是一種什麼樣行為?那是一種自我壓制的行為,但是我並不認為我們在做這樣的決定時我們要自我壓制,或者說自己切割掉我們很多想要做的事情,那不是一個很好的狀態。
合理性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相反的,我們在做很多很多決定的時候,反而要去判斷什麼樣的東西是最合理的,合理性才是這裡面要考慮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我們會舍棄掉很多很多本來想要做,後來發現做不好的東西,這種舍棄並不是因為說我們很克制,所以我們少做一點,而是說我們發現有很多事情做不好,或者說有很多決定它一開頭是錯的,或者說很多的想法,最後驗證可能是行不通的,那我們如果硬要去做這些事情是不合理的,我們會把它舍棄掉,而不是說我們要剋制。
微信裡面有很多這樣類似的點,我們遵從基礎產品體驗的理念來幫助我們做決定。就像上一次在公開課裡面講的一樣,公眾平台甚至沒有一個入口給用戶推薦你應該訂閱什麼樣的東西,我們的產品有無數這樣的地方,也許少量的用戶會覺得不能滿足他的需求,但是任何一個產品都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我們必須要做很多的取捨,而我們希望更多遵從我們自己的產品理念來做這樣的取捨。
3、第一次完整闡述小程序
剛才花幾分鍾回顧了用完即走這樣一個產品的理念,現在切入到我們的主題,其實我今天過來是想利用這樣一個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對於小程序的理解和想法。
剛才大家看照片的時候,其實這是團隊在小程序啟動那一天大家當時的狀態,在當時來說還沒有想好名字叫小程序,也沒有把小程序作為一個非常完整的定義,大家只是認為我們應該往這個方向去發展,去提供一種新的服務的形態,當時願意把它公布出來對我來說是有一點點其他的想法,因為我希望我們把它宣布出來以後給團隊更大的一個壓力感,既然我們都已經宣布了,那我們一定要去努力做好這個事情。
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又做了很多次的碰撞和思考,在這個過程中小程序慢慢的找到了它的定位,找到了它自己的形態,但是因為之前我們只是做了小程序的內測,從來沒有對外界解釋過小程序到底是什麼,以及它應該怎麼樣的使用,所以今天我是想利用這個機會完整的闡述一下我們是怎麼樣來看待小程序的。
我自己也特別興奮在這樣一個時間來講述小程序的故事,因為對我經歷比較了解的人可能知道,我其實之前花了很多年時間去寫程序,我認為自己是一個程序員,所以我一直認為做程序員的那段時間特別寶貴,因為當你做一個程序的時候可以進入到一個不太一樣的世界,你用一個程序的語言在虛擬世界裡構造一個完全虛擬化的產品出來。我相信很多的程序員都會有一個夢想,我們除了自己去寫一個程序,我們能不能再去寫一個能運行程序的程序,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通常來說可以運行程序的程序,通常意味著是一個操作系統,我並不認為我們有能力去做一個操作系統,但是我們可以有機會在某種程度上做到一個可以運行程序的程序,那對一個程序員來說他會覺得非常的自豪和興奮,我今天就是懷著這樣一種心情。
說小程序之前,我想先回顧一下PC發展的歷程。我經歷了最早的PC時代到互聯網時代,再到現在的移動互聯網,我最早用的是PC是80、86這樣的機器,那時候還不能聯網,但那時候的應用程序是需要你用一個軟盤和光碟安裝好,它只能自己跑,跟外界是沒有交互的,因為沒有網路,那時候的應用程序叫做單機程序,就像單機游戲一樣。
有了互聯網以後,我們進入到一個互聯網的范圍里,在互聯網里我們發現應用程序的定義有了某一種變化,但本質上來說它還是跟單機時代是一樣的,它是以一種程序,一種代碼的載體形式展現出來,只不過每一個程序它有了可以訪問網路的能力,但是互聯網我覺得有一個特別偉大的發明,就是www.web協議的出現,使互聯網出現了非常大量的網站,而這些網站是可以在網路上被任何人可以訪問得到,在那個時代出現了一種情況,我們可以去寫一個基於網路的應用程序,我們也可以通過網站去提供服務。大家都非常熟悉,在PC互聯網時代的這段歷史,因為幾乎我們用的最多的工具是瀏覽器,我們訪問大部分的服務其實是來自於瀏覽器里的各個網站所提供的服務。
4、移動互聯網的下一站:唾手可得
幾年前我們開始進入移動互聯網,對於電腦的使用方法和場景又發生了變化。在PC互聯網時代,很多的人,特別是上一代的人因為輸入法這樣一個障礙是沒有辦法使用電腦的,但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通過手機使得整個互聯網的用戶量比以前有了一個巨大的提升。智能手機我認為是一個非常厲害、偉大的創新,因為其實它的功能比當時的PC機要更強,但是它使每一個人都能夠使用,使每個人都能通過手機去接觸到互聯網,這個時候人們訪問網路服務的方式其實更多的從一個PC端的應用程序過渡到一種網頁的形態。beerbox酒匣子
在這里我想展望一下在移動互聯網之後會是什麼樣的一種形態?就是大家再使用網路會使用什麼樣的設備去使用網路,或者用一種什麼樣的方式訪問網路的服務?我想這個可能非常難想,我個人會從腦袋裡面浮現一些場景出來,就是智能手機之後,有可能是一種類似於眼鏡這樣的設備,成為主流。當眼鏡變得非常非常的智能化的時候,可能整個PC或者電腦的系統會藏在一個眼鏡裡面,它的屏幕可能比我們現在手機的屏幕還要大,甚至比PC的屏幕還要大,可能是十年以後了,十年以後的技術可能可以做到把一個非常非常大的屏幕投入到視網膜裡面,我們通過眼鏡可以看到一個非常大的完整屏幕,日常我們就戴著這樣一個眼鏡到處跑,大家想一下這樣一個眼鏡是什麼樣的系統在運行?當我想到十年以後的場景,我會想那個時候眼鏡背後的系統它的應用程序的使用方式應該跟現在不太一樣了,我對它的期望是什麼呢?我更加希望的是眼鏡裡面不要再給我一些安裝應用程序這樣的過程,因為那個是很不自然、很不方便的,我更加希望我的眼鏡看到哪裡,相關的應用程序就到哪裡。舉個例子,假如我看到房間裡面的一盞燈,我想讓這個燈關掉或者打開,當我透過這樣一個很智能的眼鏡看到這盞燈的時候,我會希望在那個燈的上方會出現一個虛擬的開關,我甚至可以用眼鏡去控制這樣一個開關,那個開關是什麼東西?它其實是出現在真實物體上面的一個應用程序。當我看到這盞燈的時候,它的開關應用程序就自動出現了,同樣的你可以想像非常非常多的場景。當你走到一個公園的門口的時候,可能公園門口會出現公園門票的應用程序,也就是說當你看到任何一個眼睛能看到的實物的時候,這個實物背後的信息和應用程序都會自動浮現出現,你通過眼鏡或者別的方法控制這樣一個應用程序,去啟動它,去運行它。
這樣的一個過程你會發現,我們想像在這樣一個虛擬未來的智能眼鏡裡面,你會發現應用程序已經是完全不同的形態,跟現在手機裡面的應用形態是不一樣的,它是一種真正的所見即所得的形態,我說的所見即所得不同於在PC時代,我們在畫圖或者UI上面的所見即所得,而是說我們看到的任何具體的一些事物,它就包含了它的信息,包含了對信息的處理在裡面。
這是我對於未來應用程序的形態的希望吧。我認為所有的應用程序應該是一種無處不在,但是又可以隨時訪問的一種狀態,所以小程序在內測的時候,我寫了一段文字,說什麼是小程序?小程序是一種不需要下載、安裝即可使用的應用,它實現了觸手可及的夢想,用戶掃一掃或者搜一下就能打開應用,也實現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戶不用安裝太多應用,應用隨處可用,但又無須安裝卸載。
我剛才說了一個十年以後的場景,這里其實體現了智能眼鏡時代和手機時代的一個不同,當然未來是不是智能眼鏡時代我也不確定,我只是暫時幻想出來的一個產品,但這種不同會帶來應用程序形式的不同,就像智能手機相對於PC時代來說,它其實帶來一個很大的形式的不同,這個形式並不只是體現在手機是一個更加濃縮的、可以移動的電腦。形式上來看是這樣一個區別,但是本質上來看,就像好多年前我寫了一句話,手機是人的肢體的延伸,PC其實不是,PC是固定的。就像我只有兩只手,手機是我的第三隻手,或者說是我手的延伸,因為它可以幫助我觸達一個更大的世界。PC也可以幫我們進入到一個更大的虛擬世界,但是手機是跟著你的手走的,所以它變成了你的加長的手,它和PC的區別是,我們對於手周邊可以觸達的東西能夠感應到,這也是為什麼手機裡面的應用會有很多比PC裡面的應用更豐富的形態,就像在微信里大家可以搖一搖,但你在PC時代不能把電腦搖一搖,在手機時代我們可以通過掃二維碼感應周邊,在PC時代你也不可能用PC掃一個二維碼,這是真正的含義,就是手機不同於PC的真正含義。
我認為在將來智能眼鏡時代同樣會有這種區別,眼鏡會讓我們真正做到所見即所得,你看到的東西就可以得到它背後的東西,這比我們現在用手觸摸一個東西得到它背後的信息是更加高級的一種方式。
5、小程序的特性:無須安裝、觸手可及、用完即走、無須卸載
從這個定義裡面可以看出來小程序是什麼樣的東西:
第一個,小程序是無須安裝的,我認為這個對現有的應用程序一個很大的突破。用過windows的人都知道,它有一個最常用的應用,叫做程序管理這樣的東西,大家要花很多的精力到裡面去看哪些程序佔了多大空間,哪些程序應該卸載掉了,哪些程序可能會出問題等等。在智能手機,大家對這個的管理變得更加輕量化,更加輕松,所以很多對電腦不太熟悉的人都可以用手機,但是還是存在一個過程,所有的應用程序都需要你下載它,安裝它,然後你才能使用它,這是一個很繁瑣的過程,小程序的第一個特性就是免去了下載的過程,可以直接使用它,所以無須安裝是小程序最基礎的一個特性。
第二個,在這個定義裡面有一個詞叫觸手可及。這個詞讓我想到很早以前看過一本書是微軟的比爾蓋茨寫了一本書,叫《信息唾手可得》,其實我挺佩服比爾蓋茨在互聯網剛剛出現的時候他就寫了一本這樣的書。他當時認為互聯網會給大家帶來一個很大的變化,就是信息唾手可得。每當我想到他這本書的時候,我其實特別自豪,因為我們在很多年後用另外一種方式實現了信息唾手可得。我這里說的觸手可及的意思的是,當我們拿著智能手機接觸周邊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手機直接獲得信息,就是周邊的信息,我們獲得的方式可能沒有未來的眼鏡時代那麼智能,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手機對於周邊一些基本的感測器,比如說它的掃描能力去和周邊產生互動。
所以這里的觸手可及的意思是,我們看到一盞燈,我們想要去控制它,可能我們只需要用智能手機對著它掃一下,然後控制這盞燈的應用程序就已經啟動起來了,在我的手機里,我直接使用它就可以了。在類似博物館這樣的場景里,用戶可以在一些不同的內容前面掃一下二維碼就可以獲知當前物體的背後的信息,這都是觸手可及。
第三點是用完即走,我開始花了很大篇幅解釋什麼是用完即走,對於周邊要完成的任務來說我們需要的是用完即走,比如我們到一個餐館,我們可能想排隊或者說點一下菜,我們並不需要去下載這個餐館的應用程序,我們只需要在餐館掃一下它的二維碼,然後就啟動了這個餐館的小程序,我們可以立即在小程序里排隊或者點餐。當我做完這些事情,吃完飯並不需要卸載這個應用程序,我們當它不存在就可以了,是一種真正用完即走的狀態。
小程序的第四點就是無須卸載,你訪問過它的服務,並不需要這里還有一個程序管理器去管理它,我們不需要卸載的過程。
通過這四個點我希望大家能看到的是,小程序看起來是程序,但是它以完全不同於過去APP的形狀出現,它有更靈活的應用組織形態。
大家現在能夠明白一個概念,大家可能知道了小程序是一種比我們現有的所有的APP更加靈活,更加唾手可得的一種形態。
6、我們為什麼需要小程序
大家可能會想我們為什麼需要小程序這樣的東西?我們在做小程序的時候,其實我們的目的並不是說從開發人員的角度來說要改變一下應用程序的存在模式,相反,我們肯定是要滿足一個特定的需求,這個需求應該是真實存在的,而不是說我們只想變化一下APP存在的方式。
這個需求是什麼呢?我們剛才回顧了PC這些年的變化,在沒有互聯網的個人PC時代,其實企業是很難通過不聯網的PC去提供服務的,當時我記得當時有一個企業做了一個PC機裡面的程序,那是最早的一個表格的軟體,但是這樣的軟體非常的少,因為絕大多數的企業沒有能力去把他們的服務做成一個PC時代的軟體提供出來。直到有了互聯網,才改變了這個局面,互聯網的出現使得所有的企業都能建立自己的網站,通過網站把自己的服務放到網上,讓任何可以上網的人能訪問得到,所以在PC互聯網的時代裡面,改變這個世界的並不是有更多的應用程序出現,而是有更多的網站出現了,並且在這個背景底下誕生了非常多偉大的互聯網公司。
很快,當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的時候,以前通過網站提供服務的企業開始選擇通過手機端的APP去提供服務,確實絕大多數的企業都做了這樣的嘗試,大家去做手機端的APP,然後推薦用戶去下載他們的APP。但是現狀並不是像這些企業所想像的那樣子,在手機時代用戶獲得了更便利的使用方式,也是更懶的使用方式,越來越多的用戶更多的只願意每天只使用那麼幾個APP,而不願意去下載或者使用很多很多APP,這一點跟在PC互聯網時代很不一樣,PC時代你打開電腦以後,要訪問一個網頁是很快捷的,你可以從一個網頁跳到另外一個網頁,大家每天在PC前面花更多的時間是在瀏覽器上,但是在智能手機時代,包括在座的每一個人,其實打開瀏覽器的頻率會越來越低。可能有一天你要訪問20個網站,現在你不會在手機裡面每天要打開20個APP,或者為了訪問一個企業的服務去下載這個企業的APP,大家不會這樣去做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很多企業會發現他們在智能手機時代反而不如像PC的時代那樣子更方便的通過一個網站來解決所有的問題,通過一個網站把所有的服務放到線上去,這也是為什麼公眾號出來的時候,很多的企業發現公眾號可能是一個比他們做APP,做網站更好的方式,通過智能手機把服務提供給用戶。
所以公眾號的出現是特別令人高興的事情,因為即使在PC互聯網時代這些餐館他們也沒有辦法把他們的服務放到網上去,讓別人可以訪問到。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公眾號的缺陷所在,公眾號是基於訂閱和推送的關系,對一個餐館來說它更多的精力放在怎麼樣能夠收集到更多顧客的名單,它的驅動力在於它怎麼樣才能夠給每天來餐館的人推送消息,去發送它的一些促銷的信息下去。公眾號在這這里就變成了客戶關系管理或者說是一個消息推送器的角色,這樣的角色與PC時代通過一個網站提供服務是有很大不同的,一個網站並不能給用戶推送消息,所以它並不會騷擾到用戶,但是它又希望獲得服務的人能很方便的訪問到,從這里可以看出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反而對於大多數的企業來說,他們缺少了一種有效的載體,甚至還不如PC互聯網時代那麼方便,通過網站可以很方便把他們的服務線上化。
7、小程序的定位:體驗比網站好,比下載APP更便捷
這樣一種載體我們認為它是一個有著很強的需求,並且是市場裡面空白的一個地方,所以在我們構思小程序的時候其實一直在想小程序它存在的位置在哪裡?如果對於這么多的企業來說要把服務線上化,如果發現自己在不停的嘗試不同的道路,又去做APP,又去做網站,又去做公眾號,但是沒有一條很徹底的話,這說明這裡面有機會存在。我記得上一次去深圳機場的時候,注意看了一下深圳機場兩邊的廣告牌,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我不知道在座有沒有人注意到,深圳機場的廣告牌,它的每一面廣告牌上都有一個二維碼,大部分,80%的廣告牌吧,這個二維碼是微信公眾號的二維碼,這個很有意思,因為我們回顧一下在PC互聯網時代,那個時候的廣告牌其實一般會印一個自己的網站地址在上面,它是一個標配。上次我在深圳機場看到的情況,我自己也很高興,因為公眾號的二維碼變成了廣告牌的標配,取代了以前的網址。但是讓我稍微不太高興的地方在於,我看到這一面廣告,想了解它的服務的時候,卻需要去訂閱這個公眾號,成為它的「訂戶「,收到它的推送消息。以前的廣告牌會貼一個自己的網址進去,讓用戶自己去它的網站看一下它有什麼樣的服務,這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我認為一個廣告牌不應該在下面貼上用來訂閱的號,它應該貼的是可以立即展現服務的鏈接,這個展現服務的鏈接應該就是類似於小程序的形態,因為看到這個廣告的人並不是說我要訂閱你的公眾號,收到你的推送,而是說我想體驗你的服務,或者我想立即了解這個廣告背後的信息,我認為這樣一個使命是應該小程序去實現的,就是每一個信息背後,包括廣告牌背後包含的是應該是我去掃一下,立即就獲得它的信息,或者立即啟動了一個小程序,就像以前我們訪問一個網站一樣的,只不過我們通過一個掃二維碼的方式取代了輸入網址的方式。
從用戶的角度來說,這樣一種方式才是用戶所需要的。我特別想解釋一下小程序對於過去的PC互聯網時代,其實它非常的接近於PC互聯網的一種網站的服務,網站的服務其實很不同於公眾號這樣一種訂閱形式的,它是一種真正的直接的服務。大家去想一下,把小程序想像成是PC時代的一個網站的話,我相信會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什麼是小程序。
2012年5月23日,當時我在朋友圈裡發了這樣一條消息,PC互聯網的入口在搜索欄,移動互聯網的入口在二維碼。當時是公眾號還沒有發布,我們只是在構思公眾號這樣一種東西,這個其實反映了PC時代和智能手機時代很大的區別。PC時代我們通過網站來獲取服務,確實,我們要先找到這個網站,所以搜索框在當時特別重要,但是在智能手機時代,我們要獲取服務的話,更多的是跟線下有關,跟線下有關的服務其實就目前手機技術的實現來說,可能通過掃二維碼是最簡易的一種方式,跟周邊產生聯系,並且獲取服務。所以二維碼在微信里的重要性一直都很高,從添加好友到訂閱公眾號等等,它都是微信里的一個基礎入口,掃一掃也是微信里一個非常非常基礎的功能,掃一掃甚至變成了微信去觸達周邊的一個最基本的方式。
剛才我們通過從PC到互聯網到智能手機時代的回顧,以及企業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提供服務的一個回顧,看到小程序對應過去互聯網的網站服務,只不過它在智能手機里我們希望不是像過去的網站那樣原始的體驗,我們希望它以一種更好的體驗出現,所以我們定義了小程序這樣一個東西出來。本質上來說,我們更希望在智能手機里用戶可以更快捷的獲取服務,但是他的體驗又比網站要好很多很多,同時他的麻煩程度又比他去下載一個APP要好很多很多,它不像下載一個APP那麼麻煩,這個就是小程序的定位。
我今天的演講就到這里,非常感謝大家,謝謝!
④ 馬雲有沒有資格對著152萬政法幹警說「海派清口」
10月21日,在一年一度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即將來臨之際,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受邀為全國152萬政法幹警授課,隆重的拉開了二零一六年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的帷幕。
據悉,在收看馬雲先生講座的同時,同步有1520萬支付寶口令紅包發送,口令密碼為:淘寶商城一應俱全,唯獨沒有假貨。在各級分會場在禁止玩手機及無線信號屏蔽的情況下,1520萬支付寶紅包在講座開始五分鍾內一搶而空,實現了對微信紅包的第一次完勝。
另外從獄中傳來最新消息,快播CEO王欣針對此事發表犀利評論:同樣是做平台的,我為大家提供淫穢影片,他為大家提供假冒商品,現在我在這里吃牢飯,他卻給152萬政法幹警上課去了,憑啥?
據王欣代理律師稱,雖然王欣快播一案已經過了上訴期限,但受馬雲先生事跡鼓勵,王欣近期打算對快播涉嫌傳播淫穢物品一案提起申訴,本台將持續跟進報道。無意冒犯阿里巴巴,上面就是個段子。
由於馬雲先生在商界地位顯赫,在政界可能也享有極大的話語權,另外其從商成功後多棲發展,在成功學、演講、歌唱等領域均有不凡成就,粉絲數量巨大,所以雖然其授課內容高度保密,仍然引來大量爆料文章。
據微信公眾號某某法官披露,授課主要是圍繞院最高法新聞宣傳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跳槽阿里巴巴一事展開的,講述如何擁有隨時離開體制的能力,題目是《阿里巴巴需要怎樣的法院幹警?》。
據微信公眾號某某企業家披露,授課主要內容是,如何利用物美價廉的仿冒產品擊敗高端奢侈品牌,主要講述在我國當前社會主義處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下對微小企業發展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據微信公眾號某某大師披露,授課主要內容是講述馬雲是如何一步步成為世界首富的,在眾所周知的經驗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王林大師和阿里巴巴及馬雲的成功那些不得不說的故事。
截止發稿前,尚無官方媒體馬雲先生授課一事發表評論。
無意冒犯馬雲先生,上面也是個段子。
其實,我並不是個段子手,段子都是別人說的,我只是個段子的搬運工,本人在此鄭重聲明,以上段子和本人無關。
並且,我對馬雲先生頗為仰慕和崇拜,前幾天的雲棲大會就很想去參加,但是因為俗事繁忙,加上囊中羞澀,最終沒有成行,頗為遺憾。
如果馬雲先生什麼時候能為我講上一課,我一定自帶香煙瓜子花生米,搬上小馬扎,拿上筆記本和我從淘寶商城8塊錢買的派克鋼筆,認認真真的聽,仔仔細細的記。可惜我不是政法幹警。
但是,現在忍痛拋開我對馬雲先生的喜愛和仰慕之情,單純的問一個問題,「資本家」馬雲先生給全國152萬政法幹警授課,這真的合適嗎
答案只有一個字:不!也可能是三個字:不合適!還有可能是五個字:非常不合適!當然答案也可能是七九十一十三個字,但歸根到底還是一個不字
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同志,一個被稱之為可以和比爾蓋茨相媲美的互聯網領軍人物(不是我說的),一個馬上就要改變整個世界的偉大人物(也不是我說的),按道理說有資格給任何人上課的,為什麼給全國152萬政法幹警上課會不合適?
2015年,1月23日,國家工商總局網路監管司發布2014年下半年網路交易商品定向監測結果,稱淘寶正品率僅為37.25%。1月28日,國家工商總局又披露了2014年《關於對阿里巴巴集團進行行政指導工作情況的白皮書》,直指阿里巴巴5大問題。
白皮書事件引起最嚴重的後果是阿里巴巴股價暴跌,據最高點下跌一度達到27.66%,講真,這事兒是國家工商總局也不願意看到的,畢竟淘寶有假貨是屬於人民內部矛盾,但是無論政府還是人民都是不願意看到阿里巴巴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倒下的。於是,官方做了妥協,此事最終也不了了之。
但是淘寶有沒有假貨,假貨多不多,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兒,國家工商總局抽檢淘寶的51件樣品,僅有37.25%是正品的結論,不知道你們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京東董事長兼CEO劉強東曾經通過媒體給馬雲喊話:打假是件容易事。他在接受采訪時稱:「一名程序員只需1天就能搞定這件事。你能想像得到花80塊錢就能買到一個古馳品牌的手提包嗎?」。
2016年6月14日,阿里巴巴舉行的投資者會議上,馬雲意外現身,他回應假貨問題時表示,假貨構成的挑戰就是它們的高品質,許多假冒商品比真品品質更好,價格更優惠。這讓眾多網友斥責「這是公開支持造假的節奏」,是「無恥之辯」。
就為此一項,馬雲就沒有資格,也絕對不應該站在台上給全國152萬政法幹警上課,你這樣讓任正非怎麼想,讓李彥宏怎麼像,讓馬化騰怎麼想,尤其是讓劉強東怎麼想?
大嘴認為,為全國152萬政法幹警授課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不是誰都有資格去講課的,而請一個企業家去授課,尤其是一個打假明顯嘴上功夫更大的企業家去講課,是一件很冒險的事情。
經濟的事情太復雜,不說一般屁民不懂,即便貴為黨政高官,也不見得真正能看的明白,所以政府不應該輕易邀請一個企業家為全國政法幹警授課,因為這有很大的嫌疑是為一個公司站台,而站的不明白的時候可能就會比較難看。我個人覺著,任正非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但是說到底,我個人還是不贊成政府為企業站台的,這對於其他企業是十分不公平的,這次馬雲授課,鬧得沸沸揚揚,似乎一下子就真正的成為了國家企業,那一直以來和阿里走不同模式的京東商城呢?
技術創新在未來社會治理中的作用很大,但是能講的專家教授有很多,何必非要請馬雲來呢?
⑤ 程序員真的是"錢多話少死得早"嗎
作為程序員,我很藍瘦。
首先我必須反駁話少這一點,據我身邊的男性程序員可知,大部分都是正常人甚至言談幽默且有條理的人,
其次我必須反駁死得早,雖說程序員猝死的新聞屢見不鮮,但是哪個行業沒有意外而亡的新聞?醫生有「醫療事故」的危險,教師有呼吸道和神經系統的疾病,建築工人、司機師傅等等職業也常有意外,偶然事故不代表全體人員,
最後,我不得不反駁錢多,我並不知道錢多是多少算錢多,但是近幾年的經濟改革,人才的大量湧入,現在的程序員不好找工作,有文憑沒經驗-3000;有經驗沒文憑-3000,作為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才有更多就職機會的程序員來說,3000連房租都不夠啊啊啊!!!
謝謝,希望大家不要對程序員有職業偏見,就像不要有地域偏見一樣樣的,感謝大家了。
⑥ 現在程序員都是代碼搬運工嗎
看自己咯,如果說是底層肯定就是代碼搬運咯,如果說是計算機畢業的高材生啥的,畢竟上限高,雖然一開始也是搬代碼
⑦ 非958,211出身的程序員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學歷很重要!敲門磚很重要!
親身感受如下:
朋友211本科非計算機專業畢業,去了建信金科,絕對的不加班,除非你想加班。
逢年過節購物卡,每月福利不中斷,一日三餐16薪。
我也想去,談不上養老,但是也能爭取工作生活平衡,再也不用996,朋友遂和HR推薦我去,HR問學歷如何,非985、211,沒機會聊。
翻看一下聊天記錄:
所以,學歷還是很重要的,以後對自己的孩子說:一定要多讀書!不讀書打爛他的屁股,哈哈。。。
另外,我們這幫低學歷的程序員才能體現互聯網的平均工資,不要看那些大廠校招生年薪上來就40w+,他們都是清華、北大、北航、北郵等名校畢業的,中國最優秀的一批人,大部分程序員都在小公司、外包廠一年掙個二三十萬。
不扯淡了,這會兒我還在擼代碼!
首先,我是一個在上海工作六年多的女java程序員,學歷一般,並沒有在大廠的工作經歷。都是在一些大中小企業上班,也算工作經驗比較豐富了。當然我也遇到過身邊的同事是985博士的,是做演算法的,非常厲害,工資也相對非常高。因此我也很羨慕那些學歷高的程序員。
一般而言,大廠都喜歡學歷高的程序員,像我這種學歷一般的在選擇公司時確實有一些局限性,當然在要薪資方面我也會相應降低自己的期許。我也相信,大部分程序員並沒有那麼高的學歷,我們的程序員在普通公司遇到985學生就是本身內心就會覺得別人高人一等,雖然不知道對方技術,但是內心就會覺得自己在各方面比不上對方,有一種天生的自我暗示感。
我們這群普通程序員當然也想進入更好的公司,但是更好的公司卻有著非常嚴格的篩選流程,普通程序員很難能進入這樣的公司。比如,騰訊華為,除了校招進去,其他時候人家根本不對外招聘,更多的是靠獵頭推薦,或者公司內部人員內推,或者即使招聘,學歷卡的非常嚴。而且也要有更漂亮的履歷。如果你本身有大廠經驗那就更容易了。同時,你也需要有穩定的工作經歷,不能讓hr覺得你跳槽頻繁沒有忠誠度,簡歷的真實性要求非常高,更重要的,需要你能通過背景調查。
但是眾所周知,IT行業跳槽漲薪是非常普遍的,很少有程序員能呆至少2年以上,就是因為變現很快,所以有很多培訓機構或者自學成才的程序員也不斷涌現出來,導致現在競爭力非常大,魚目混雜。
我這種普通的程序員只能望而興嘆,好的企業進不去,只能在中小型企業摸爬滾打。當然我也很羨慕大廠的核心技術,但是自己也清楚自己很難進去,總之,很多時候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如願,有時候哪怕你的技術再好,沒有高學歷,沒有大廠經驗,沒有人員推薦,沒有足夠的漂亮履歷,我基本和大廠無緣。而這些985.、211的學生毫無疑問比我們更有資格和捷徑能通過大廠的面試,我們只能羨慕嫉妒恨了!
但是我們就沒有機會再進入 大廠嗎?我覺得還是有機會的。我們可以通過其他自考或者其他方式提升自己的 學歷,可以通過不斷沉澱讓自己積累更多更新的技術,可以通過一切自己能做到的事情讓自己變得更有競爭力,一切都還是靠我們自己本身的 努力了 !加油吧,我們這群普通程序員!
應聘的時候學歷幾乎決定了一切,但是工作多年,有了經驗之後,那就無所謂了,程序員這一行相對還是比較公平的,你的能力最重要。
最真實的感受就是:這塊敲門磚太輕了,簡歷總是會石沉大海,即使我身懷絕技,但是始終敲不開對方的門!
以下內容純屬自身經歷,絕非杜撰。
我誤打誤撞被調劑到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的,從此開啟了我准程序員的生涯。既然已經被調節到這了,那就好好學一些技術,畢竟自己也還比較喜歡,最起碼不排斥。
因此,大學四年我一直很注重專業課的學習,每天都會在專業課上花三四個小時時間,四年下來我的專業水平說不上特別好,但是絕對不是很差,我自認為稍微努把力,再加點運氣,進一些大廠問題應該不是很大。我的自信不是盲目的,因為我除了學習之外,社團,班幹部, 社會 實踐,比賽經歷,項目經歷這些有的我都有,可以說簡歷相當豐富了。
但是現實給我狠狠的一拳,臨近畢業時,我投過n多家公司,但是投了簡歷大多都石沉大海,有些也會給你一次面試機會,但是面著面著就沒有然後了…
我曾經反思過自身問題,可能是項目經歷不是太豐富,或者我的方向和他們崗位不對口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我都想過,但是都不是正確答案。不服輸的我在有一次投完簡歷石沉大海以後,我就給HR打了電話,結果給我的答案是我的簡歷沒有篩選過,他們更想招211及以上的人。其實這都是大多數公司的套路,他們宣傳的時候說的都是對出身不設門檻,只要有技術就可以,但事實是他們優先選擇211及以上學校的學生簡歷,如果還有名額才有可能輪到你…
其實第一個HR說我的簡歷沒通過篩選,我還不太信,直到第二個HR這么說了之後我才相信了。自認為很好的簡歷在人家眼裡就是不值得,但我又只想一門心思的進大廠,不去小廠,於是我又選擇了考研並順利考上某西部985,我認為只要我考上985研究生,我進大廠應該就很容易了,然而從我身邊師兄師姐的經歷來看,本科非211/985出身的師兄師姐想進大廠也並非那麼容易…
現在學歷有了,但是第一學歷仍是短板。所以一句話:學歷很重要,第一學歷更重要!
當然以上都是我個人經歷,如果你就想隨便去一個互聯網公司,那還是挺容易的,工資還算不錯,但你想去大廠,這些問題你也會碰到。
首先承認排名靠前高校的地位,其畢業生在市場競爭中先天處於優勢。不僅有學校影響,也有畢業生進入市場後所提交的結果反映。師資、環境、人脈、成長度、反哺等一系列積極的綜合效應造成了市場選擇。
不過對於學生來說,好學校是當初的目標不假,但沒去成也要好好活下去吧。所以貓有貓道,鼠有鼠道。改不了環境的時候,就努力改變自己。
作為一個正在迅猛發展的行業,IT散發著及其誘人的荷爾蒙。具體原因不說了,話題多得很。
在IT這個市場里,有各種崗位,這些崗位里,各學校畢業人員分布是有規律的(去除央企和國企),比如演算法崗,名校研究生特別多,也有不少數學進來的;程序崗,本科占據絕大部分;測試崗,初始要求不是特別高,從業者有很多大專生;運維崗,沒深入了解,不做概括。各崗位再細分那就更多了。
有時候大家求的都不是一個崗位,就沒有競爭一說。所以,在自己現有的崗位內,好好乾,多學多思考多實踐,一般都能混的差不多。不要好高騖遠,也不要妄自菲薄,畢竟各個崗位都有大牛貓著(個人以前也是無知,後來碰到了一個大專畢業的碼農,被其瘋狂打臉)。
人都只能活一次,誰能比誰高貴到哪去?未來很美好,給自己一個具體且能實現的目標,不要太多慾望,也別渾渾噩噩,按部就班做,熱愛生命,熱愛家人,臨死無愧就差不多了。
個人技術不到家,就不推薦技術棧了,總之一句話:加油,積極面對生活!
雖然說招人才尤其是程序員,主要靠能力,但是在大公司的加入門檻上,還是會有一定的限制,也就是會卡學歷。但是這東西有兩面性,公司也有自己的考量,在相對占優勢的候選池裡挑選人才,畢竟找到的合適人才概率高一些,但並不否定非名牌高校出身的優秀人才。
對於工程師自身來講,最關鍵的還是要把自己的能力提高上去,尤其是基礎性的專業能力,還包括演算法、數據結構,基礎的掌握程度以及演算法此類的熟悉程度,才能把一個人從平庸提升到優秀。
當下,不缺工程師,稀缺的是足夠優秀的。
程序員本身是一個新的職業,大概是2000年以後才有的最早一批程序員,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大量的程序員湧入市場,培訓機構每年製造大量的程序員。所以很多非名校畢業的程序員,至於這些程序員怎麼感受,我覺得有兩點:
第一:需要努力提升技能,因為這是吃技術飯的行業,優秀的程序員應該是熟悉架構,理解演算法的,不應該只是搬運工,想好好發展下午就必須會架構演算法這些技能。
第二:所有技術都是為業務服務的,要想不被淘汰,需要熟悉你所在行業的業務知識,技術是一部分,業務知識更加是你的加分項。
額,現在的感受就是可不可以重新考一次大學,要不要考個研究生。
坐標廈門。
人才引進補貼本科只有985,211可以享受。
有些企業明確要求只招要985,211。
像在福建美圖和華為這些大企業只去福州大學(211)和廈門大學(985)招聘。
公司裡面優先提拔985,211的同事。
所以你問我什麼感受,直觀感受跟很不爽[我想靜靜]
然後後悔當初沒有好好讀書多考幾分[捂臉]
果然本科只有兩種,一種是985、211。另一種是其他本科[淚奔]
所以努力讀書吧少年!
⑧ 我只是個搬運工 是啥意思
就是搬東西的工作
⑨ 不想做程序員,程序員如何轉行
不想做程序員,程序員如何轉行?真的很難。如果從事機械設計,我們也可以在那裡做一天,但有時需要去現場看材料和機器,但不需要加班,也可以轉行做相關銷售。反正我打算做機器對外貿易。也許你不能接受從頭開始。如果不能承受開發事業的壓力,可以去企業管理公司網站。這是為了管理一家公司的網站,但通常負責公司的信息技術工作。
同時要學會及時消除工作中的各種困難和障礙。只有這樣,你才能輕裝上陣,走得更遠。很多人在編程行業感到迷茫。其實造成混亂的有內因和外因。內在原因可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不能及時更新知識體系,被自己的不安所打敗。至於外部刺激,我們現在每天都收到很多信息,所以程序員到了一定的年齡,不能上夜班,學習能力下降,體力和精力跟不上,所以程序員一定會被年輕人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