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媽總是命令我去做事情 我很討厭
這是是一種自然的情緒反抗,畢竟都是人,誰也不喜歡被別人人像機器一樣使喚來使喚去,你可以盡量遠離,找朋友談心,讓自己的內心強大起來,做好給她看,加油!
⑵ 我真的很討厭以父母的名義私自決定我的人生,用那種借口都是為了我好。
例如呢,有道理就聽,沒道理就忽視,我也是這樣的,長輩肯定是想傳授他的經驗教訓給你的,但是適不適合你又是另外一回事,如果覺得真的不能接受,那大可以忽視,他們始終是沒有惡意的,別那麼抗拒,我聽到一些不適合的我最多當沒聽見
⑶ 父母總是用命令的語氣讓我做事 一這樣我就特別煩,本來想要做的事一被命令就什麼也不想做了
這個一定不能意氣用事哦,該吃飯還是得吃飯,心情不好嘗試著調節一下,或者找個朋友傾訴也會好點的
⑷ 我爸媽總愛命令我,我總不想做,我不愛被指揮,該怎麼辦
你現在處於成長階段...一定要把握好,這對你以後會很重要!!!
性格內向或者外向其實沒什麼...重要的是人要大氣,更更重要的是要有個性!一個人的個性很重要!!!!
比如你爸讓你洗衣服...幫家長干點活其實沒撒..不過你如果真的不想洗你要勇敢的說出來,不是讓你頂嘴,是讓你說出心裡的想法...不要怕,更不要壓在心裡,那樣不好....那怕招來的是你爸爸的一頓打也沒撒...這樣反而你就輕鬆了...但是記得,不是讓你去記恨家長哦...記得要有自己的個性!
至於什麼叫個性呢?體現在很多方面啊...比如不惹事情,但也不怕事情! 面對他人要有自己的主意思想!當別人的做法或者想法影響到你的原則時要勇敢的反擊!不能懦弱!
⑸ 唯獨父母的操控令人反感,行政命令我,讓我情緒崩潰,什麼事情都能夠令我冷靜,唯獨這個不行。怎麼辦
其實這個問題是可以和自己的父母適當溝通的,因為自己父母有時候可能是站在為自己好的立場上嘮叨自己,可能會操控自己,但是如果有時候父母做的不對的話,是可以適當指出,然後委婉的告訴父母,自己有自己的認知能力了
⑹ 父母時常用命令式的語言跟我對話,很反感,該怎麼辦呢
家長對孩子控制欲強,用命令的語氣說話,本質上是家長的教育理念問題。
這種命令式的教育方式,也有優點,比如溝通簡單直接、教育的短期效果好、一切都在掌控中的父母挺有安全感。
3、控制欲太強的父母,和孩子缺少「共情」,很難和他們建立起親密的親子關系。
《爸爸去哪兒6》裡面的楊碩楊雨辰父子就是典型的例子。電視里,楊雨辰和爸爸在一起時,總感覺笑容很少,拘謹而小心翼翼的,缺少溫暖有愛的互動。而和其他小夥伴,,楊雨辰就放鬆多了,笑得也挺開心。
我相信,楊碩楊雨辰都是渴望雙方關系更親密的。但是用錯了教育方式,缺少共情,不能打開心扉,自然走不進對方的內心,難以激發出流動的愛。
總得來說,以命令式的教育方式為主肯定是不可取的,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及性格發展。愛與尊重,才是良性教育的最好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