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接親流程和注意事項是什麼
1、准備工作
提前聯系好所有參與人員,告知集合的時間,新郎在出發前需要去紮好婚車,等車隊到達時在規定的時間內上車,出發放鞭炮(特殊風俗),率領接親隊准備去新娘家。
2、新郎出門
新郎不用太早出發,但如果是工作日,一定要記得避開早高峰。為了防止突發情況的發生,新郎不能出發得太晚,也不能到得太早,具體時間還需要考慮到路程遠近,以及行程路況等等。
3、堵門游戲環節
堵門是迎親中對新郎最大的考驗,也是最熱鬧有趣的環節,這個環節想要新奇好玩,很多伴娘和伴郎彼此都不相識,為了避免尷尬,新人們可以在婚禮前安排一次飯局,讓兄弟姐妹團相互熟絡一下,這樣在接親環節大家才能更放得開,現場氣氛也會更融洽。
4、找婚鞋
婚鞋是必須要找的,只不過能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就要看新郎的人緣。如果新郎們想在這個環節偷懶的話,可以提前買通伴娘,適時給點小提示,會比較容易過關。
5、敬茶改口
敬茶環節是接親環節中最溫馨催淚的環節,從堵門的熱鬧氛圍跳脫出來,場面會秒變得非常溫馨有愛。在這非常隆重的環節,父母們當然也要准備改口費啦~各地習俗也決定了改口費的多少,具體還是要按照雙方父母的經濟條件來決定。
6、新娘出門
接親出門時,有新娘的腳不能落地的說法,否則會帶走娘家的福氣,因此新娘最好是有人背著出門。
注意事項
1、婚車數量必須是雙數,婚車扎花一定要扎緊,扎穩,防止鮮花掉落哦~至於放鞭炮的小細節也需要注意一下:傳統的接親儀式需要放四次鞭炮,分別是新郎到新娘家,新娘出門,新娘到婆家,新人離開上婚車這四次。
2、放鞭炮的次數需要是雙數,參與接親環節的人員也必須是雙數,建議新人選擇兩個場景來放鞭炮就好,在城市裡結婚的新人最好用禮炮代替鞭炮哦~
3、婚禮當天可是大喜之日,任何事物都需要成雙成對,所以參與接親流程的人員里也不能有離婚或者是二婚的人,寓意不太吉利,另外婚禮接親儀式一般都有」姑不接,姨不送「的說法,所以無論是男方的姑姑還是女方的姨都不能參與接親)
(1)接親程序員擴展閱讀:
婚車路線的選擇
1、盡量選擇比較寬敞的道路,避免行駛在不好走的崎嶇小路。
2、接親時,千萬不能走彎路,也不能走回頭路。
3、婚車行駛速度不宜太快,必須遵守交通法規。
4、規劃婚車路線時,要規避掉醫院、殯儀館等陰氣重的地方。
5、為了避免突發情況,新郎可以提前試駕一次。
㈡ 學霸的婚禮走紅,現場做英語試卷,接親現場還有哪些讓人跌破眼鏡的游戲
隨著新一代年輕人結婚的花樣越來越多。接親現場的各種游戲也是層出不窮。學霸現場做英語試卷的接親游戲在網路走紅。其實接親還有許多令人跌破眼鏡的游戲。
一、跳舞游戲。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們觀念的不斷提升,接親當天的娛樂項目顯得非常的重要,許多年輕人就會設置一些不同的關卡,例如讓伴郎團一起跳舞。近幾年興起的海草舞就備受大家歡迎。伴郎或圓潤或清瘦的身影,跳出這樣的舞蹈顯得非常的搞笑滑稽,給接親增加了無限的樂趣。所以接親時候跳舞游戲尤其使其他人跌破眼鏡。
當然接親時候還有許多使人捧腹大笑的名場面。這樣的場景,都要藉助一定的道具,比如鬼臉面具,比如各種辣椒水,酸奶,自製飲料等,還有一些接親時由於職業的原因。要求伴郎或者新郎背誦古詩或者講英語等一系列的活動。
㈢ 婚禮接親流程怎麼走
出發前准備:
1、四彩禮:離娘肉(2根肋條),魚2條,大蔥4棵,粉條4把。
2、新房樓前樓後的大井用紅紙蓋上。
3、接親人員佩戴嘉賓花,新郎新娘胸花、主婚人胸花暫時不戴。
4、接送親人員不算新郎新娘應為雙數(一般8人、10人、12人)。
5、接親車隊總數(錄像車除外)應為雙數(一般6台、8台、10 台)。
接親第一步:敲門新郎敲門喊爸媽開門,娘家人在屋內可以稍稍為難一下,不宜太久。
接親第二步:認親新娘父母站在門口迎接男方接親人員,由新郎向岳父岳母介紹接親親屬(從長輩開始),雙方握手寒暄進屋落座,由新娘父母及娘家親屬招待男方接親人員吃點東西。
接親第三步:求婚新郎向新娘單腿跪地獻花求婚並說幾句能打動新娘的浪漫話語,新娘可為難新郎一下,但時間不宜過長。
接親第四步:互戴胸花新郎新娘互戴胸花,新郎給岳父岳母戴胸花,並合影留念。
接親第五步:新郎改口新娘父母落座,新郎新娘面向父母站好,新郎正式改口叫爸叫媽並三鞠躬,新郎給爸爸點根喜煙,給媽媽撥塊喜糖,父母賞新郎改口錢(一般父母各一份,每份一千零一元,代表千里挑一的好女婿),父母對新郎新娘今後的生活說幾句叮嚀、囑托、祝福的話,新郎向岳父岳母保證善待新娘,孝敬雙方父母。
接親第六步:吃面條一碗面條兩個雞蛋,新郎新娘相互夾給對方吃。
接親第七步:換踩堂鞋一般由新娘妹妹完成(沒有妹妹也可其他同輩或晚輩親屬代替),新郎將新娘抱上車,新鞋下面鋪一塊紅布,妹妹給新娘穿完鞋後把舊鞋收起新郎賞妹妹換鞋錢。
接親第八步:出門雙方親屬上喜車,娘家親屬先上車,男方親屬後上,不許空車。新娘新娘,副駕駛做伴娘。第二輛車是新郎的父母,副駕駛是伴郎。第三輛車是新娘的父母。
接親第九步:燃放煙火婚車離開新娘家要燃放鞭炮。
㈣ 接親婚禮流程要怎麼辦
1、新娘化妝
准備時間:大概一小時
事先准備:聯系化妝師、婚紗、頭花、捧花、紅色皮鞋、聯系女伴、聯系專車等
內容:計算好時間出發(擇時)到化妝師處化妝,穿好婚紗、鮮花等一切裝扮准備就緒。陪同女伴幫忙拿更換衣物等。專車全程陪同,送去接回(擇時)。
2、頭車裝扮
准備時間:大概半小時,和第一項的時間同步進行,不沖突
事先准備:聯系頭車、聯系花店
內容:頭車司機按時去約好的花店進行頭車裝扮
3、接親前准備
准備時間:大概半小時。
事先准備:
1)男方(新房)准備:喜字、對聯、鞭炮兩掛、茶杯、茶碟、手動禮炮至少四個,越多越好、糖包(瓜子、花生、糖提前包好至少20包)、喜煙;接親事物(煙兩條、紅酒兩瓶、白酒兩瓶、糕點兩份、整魚兩條、排骨一段);紅包若干(不同金額分開包裝);結婚證、婚戒、捧花、絲帶(或氣球)。
2)女方家准備:喜字、對聯、鞭炮兩掛、餃子、雞蛋、一桌酒菜、茶杯、茶碟、紅色箱包(表達到意思即可)
內容:
1)男方家:接親人員中通知幾個關系要好的朋友提前到男方家做些簡單准備工作。新郎裝扮(最好有關系好的
女性朋友或好朋友的老婆幫忙打理);伴郎裝扮;貼喜字、對聯;擺放鞭炮;准備開水、茶葉、茶杯、茶碟;
紅包、糖包交予總管,並確認不同金額紅包數量及哪些人得紅包;結婚證、婚戒交予伴郎全程保管。
2)女方家:准備好酒菜、餃子、雞蛋,藏好新娘的紅鞋,擺好鞭炮,並安排好燃放鞭炮和堵門的人員。
4、人員、車輛到位
時間:大概10分鍾。
事先准備:
聯系所有男女兩方接親迎親人員,並計算好人數。聯系好車隊,加頭車為雙數同色車(攝像車除外)。聯系攝像師。聯系1-2輛其他車輛,作為「後勤服務車」男方接親人員、車隊、攝像師統一在男方家集合並開始分工。總管負責全程流程的推進,並且所有人聽總管指揮。伴郎全程負責攜帶結婚證和婚戒。隨車隊去女方家
接親的人員可以男女搭配,但必須都為單數(包含新郎、伴郎,不含攝像師)。將絲帶(或氣球)裝扮到每輛迎親車上。
5、從男方家(新房)出發
時間:XXX(按事先計算好的時間准時出發)
事先准備:參考「事先准備第三項」
內容:出發前,全體合影(攝像師代勞)!1.車隊出發。總管、攝像師坐攝像車;新郎、伴郎坐頭車;其餘接親人員分工攜帶接親物品自行搭配坐其他車輛。2、男方家(新房)留守人員:男方長輩和小輩、至少兩名親友(負責燃放鞭炮、打理開水茶杯)。出發時總管可以通知女方那邊車隊已出發,請做好准備。
6、接親路上
時間:XXX(視路線而定)
事先准備:事先安排好路線走,出發接親的路線不能和接到新娘回來的路線重復。總管必須提前一天坐車走一遍計劃路線,計算好時間,並調查清楚路況。避免婚禮當天出現路況意外。
1)事先安排好路線走;
2)攝像師攝像,如果希望有好的拍攝效果路上由攝像師指揮車隊走不同隊形(有經驗的攝像師都可以輕松做到)
3)在車隊出入小區遇到保安、門衛等攔截時,總管要給予糖包、喜煙
7、XXX到達女方家
事先准備:安排沖門人員(身強力壯、能說會道)車隊到達時,女方家燃放准備好的一掛鞭炮(見內容第三項)。堵門、沖門自行發揮,但事先應約定好尺度,不要行為過激。
8、沖門成功之後
內容:
1)找鞋、穿鞋,新郎帶來的捧花此時開始交予新娘
2)丈母娘(或女方女性長輩)切排骨、煮荷包蛋、餃子;煙、白酒、紅酒、蛋糕各留一份,另一份重新裝好由接親隊伍帶回新房
3)女方一男性長輩或好友招呼接親人員入酒席,隨意發揮
4)新郎喂新娘吃餃子、荷包蛋
5)全體合影
6)給女方父母敬茶改口(可選,因為在酒店儀式上也會敬茶,不過最好進行一下,讓新郎改口,而且攝像過程也會顯得完整)
9、全體出發回新房
時間:XXX(算好時間出發)
事先准備:計算好人員數量、安排回新房的路線、事先擺好鞭炮(女方家、新房兩邊都要擺)接親+迎親回到新房的的人員男女搭配,但必須為偶數(包含新郎新娘、伴娘伴郎。即,去接的時候為單,回到新房為偶。)回新房的路線與來時路線不重復。親友攜帶迎親物品,搭配乘車。從女方家出發前,由管家通知新房留守人員,車隊已出發回新房。車隊從女方家出發時,燃放第二掛鞭炮。沒有隨車隊去新房的人員可以直接去酒店(自行安排)
10、到達新房
事先准備:開水、茶葉、茶杯、茶碟
內容:車隊到達新房時,留守新房的親友燃放第三掛鞭炮。折騰新郎的過程自己發揮??進入新房,給男方父母敬茶改口(可選,因為在酒店儀式上也會敬茶,不過最好進行一下,讓新郎改口,而且攝像過程也會顯得完整)。親友參觀新房,並拍照留念。這時另外安排至少兩名親友乘坐另一輛車(見事先准備第四項「後勤服務車」),在車隊出發去酒店之前先攜帶酒水、煙、糖、瓜子、花生等直接出發去酒店,提前在酒店做好迎接准備,安排酒店服務員將酒水、糖、瓜子、煙等布置到位,並擺放好第四掛鞭炮。
11、出發去酒店
時間:XXX(根據新房到酒店的距離路程定好出發時間)
內容:車隊到達酒店時,提前到酒店准備的親友燃放第四掛鞭炮。到達酒店之後,略作修整,新娘補妝,新郎新娘做好迎賓准備。總管與婚禮司儀對接,提前做好婚禮儀式的各項准備工作。
12、迎賓
時間:XXX(請帖上通知的時間,略作提前)
事先准備:提前安排好迎賓人員,安排好來賓座位,所有迎賓人員熟知座位分布。迎賓台、簽到簿。
內容:新郎新娘迎賓,迎賓台安排兩名關系要好且心細的親友收禮金。迎賓處尤其注意提前安排迎賓人員,新郎好友、新娘好友都必須要有迎接並帶領至座位的,盡量讓每一位來賓都有人迎接並順利入座。
13、儀式開始
事先准備:儀式的所有環節都必須和司儀提前溝通清楚,不要讓司儀有所保留,儀式內容必須雙方溝通確認。以免在儀式現場發生意外情況。如果有條件,可以先演練一遍。
內容:司儀和總管對接,整個儀式過程交給司儀,聽司儀指揮,總管協助即可。
14、儀式結束
事先准備:新娘敬酒服
內容:新娘換裝,新郎新娘准備給來賓敬酒!
15、收尾
事先准備:計算器、紙、筆
內容:總管與收禮金人員一起對照禮單算賬交接,包括:禮金總數、需要現場支付的費用(如,婚宴、司儀、婚慶、攝像、化妝、酒水等)。列出禮金收支明細與禮金一並交與新郎新娘
其他說明:
1、至少要有一人全程保管相機並拍照,提前備好電池、清理好內存卡。
2、手動禮炮分發給男性親友,由他們在接親過程中看情況釋放即可,至少留四支,在酒店正式儀式中新郎新娘登場時使用。
3、簽到薄、簽到筆最好准備兩套,有備無患。
4、建議化妝師跟妝,即清早新娘化完妝之後,約好時間,讓化妝師直接到酒店,給新娘補妝。
5、紅包數量提前算好,多准備一些,不同金額搭配數量多一點,主要是給男女兩方小輩的「改口錢」,提前給總管說好,哪些人給什麼金額的。
6、酒店儀式的所有環節,一定一定要和司儀提前溝通一遍,要做哪些准備一定要和司儀約定好。遇到個水平高的司儀當然放心,萬一是個水平不怎麼樣的司儀,他在儀式里萬一搞一些隨意發揮的東西,會讓新郎新娘及雙方老人不知所措,嚴重影響現場氣氛和來賓的情緒。
7、伴娘、伴郎在當天的穿著,最好也提前說好。
8、證婚人、男女雙方代表都需要提前知會,做好發言准備。
9、如果收取禮金的兩名人員是新郎新娘安排的家人,總管可以不參與最後收尾工作,家人與新郎新娘自己交接清楚即可。
㈤ 婚禮當天酒店接親的流程怎樣
新娘
06:30 新娘起床,洗漱,吃早餐。
07:00 攝影師、攝像師到新娘房間開始拍攝;伴娘到達;化妝師到達,為新娘化妝。
新郎
06:00 新郎起床,吃早餐,整理著裝。伴郎到新郎處幫忙做婚禮前的准備。
06:30 新郎到達花店,裝飾婚車,准備新娘手捧花。
新郎到新娘處迎親
09:00 新郎在伴郎的陪伴下來到新娘家接親
伴娘擋門、新郎求婚獻手捧、找新娘的鞋子、合影等。
同時,宴會總協調人、物品保管人、簽到、引位、禮金負責人到場做前期准備。
㈥ 接親過禮的程序
1、接親環節--- 出門婚禮當天新郎需要對婚車進行裝飾。新郎需要了解清楚婚車扎花一般要多久,以免誤了良辰吉時。新郎可以從新房出門,也可以從扎花車處出門,不清楚的新郎可以詢問下家中長輩,但一定要預估好時間。 2、接親環節--- 堵門到達新娘家後,最大的難關就是伴娘們設置的堵門游戲,這是對新郎以及伴郎最大的考驗。過關的原則便是,紅包+誇獎。一邊將伴娘以及新娘的親朋好友誇上天,一邊用紅包賄賂,雙管齊下,輕松過關。 3、 接親環節--- 求婚突破難關之後,見到新娘,需要手拿捧花,單膝下跪,向新娘深情的求婚。
4、 接親環節--- 討喜求婚成功之後,新娘的朋友還需要為難一番新郎,向其提出要求,新郎需要用紅包討好,這就是討喜。
5、接親環節--- 敬茶把新娘從屋內接出之後,需要帶著新娘一同向女方的父母敬茶,並改口。
6、接親環節--- 拜別敬茶後,新娘需要拜別自己的父母。
7、接親環節--- 接新娘上車有些地區新娘在未踏入新房前,是不能下地的,因此需要由新郎或是新娘的兄弟將新娘抱上車;有些地區則是需要撐一把紅色雨傘。不同地區的風俗習慣不同,按照自己地區的習慣來即可。
中國絕大多數地區的接親習俗就是以上幾個,具體可能會和部分地方的習俗存在差異,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當地的婚嫁習俗進行。
㈦ 成都小伙接親要先打麻將,你還知道哪些奇葩的接親規定
現在的接親方式似乎越來越難了,從以前給紅包到後面一口到二樓樓梯台階上全是酒杯,到現在很多各式各樣的接親方式。在網上有一個新郎在接親之前要打麻將,贏了才能接走新娘火了之後,也有很多人開始模仿了,在市面上還有哪些奇葩的接親方式呢?
一、解代碼接親
對於很多人來說,接親本身應該是一個比較享受、畢竟開心的過程,但是很多人在這個方面就會做一些比較過分的事情。其實適當開玩笑是好的,可以促進結婚的氣氛,但是過度了就不應該了。(圖片源於網路,如有意見,請聯系刪除)
㈧ 結婚迎親接親女方家准備什麼流程
接親的流程
1、雙方新人早起准備,新娘吃早飯化妝,靜候新郎的到來
2、新娘准備紅包,給新郎家的親戚朋友以及司機師傅等
3、新郎與婚車車隊進行聯系,帶齊接親人員以及工作人員出發前去新娘家
4、新郎在到達新娘家之後需要使出渾身解數見招拆招,最終抱得美人歸
5、新郎在進入新娘房間之後需要為新娘獻上捧花,此時的攝影師和攝像師就可以記錄下美好的瞬間了
6、新郎需要在新娘所在的房間內尋找婚鞋
7、新郎在找到婚鞋之後,需要由新娘的親戚背著新娘下樓,並安置在婚車車隊的頭車中
8、這時新郎需要給新娘的父母敬茶,新娘的父母需要給新郎紅包
9、當婚車車隊到達新房時,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在婚車經過的路上放鞭炮,等待婚車到達目的地之後,新郎需要背著新娘前往婚房
10、當新人們都到達婚房之後,新娘需要給新郎的父母敬茶,此時新郎父母需要給新娘紅包以示禮節
接親的注意事項
1、男方接親的人選
一般來講,新郎在去女方家接親時需要帶上家中的親戚、伴郎團、家中兄弟以及自己的好友。具體來說,家中的親戚最好以伯伯舅舅等輩分較高的人為主,盡量避免找姑父或者姨夫前去接親,這樣的寓意不好。
2、接親路線的選擇
新郎在接親時,一定要對接親的路線進行規劃,這樣才能為自己的婚後生活多討得一些喜氣,具體來講即為:
①接親的道路應盡量寬敞,避免崎嶇小路或是不好走的路。
②接親時不可走回頭路。
③在接親過程中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規,不可隨意硬闖紅綠燈。
④在規劃接親路線時,應盡量避免經過火葬場、殯儀館等陰氣較重的地方。
㈨ 農村老話說「送親要小,接親要老」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結婚都是要送親接親的,很多都還保留著傳統的習俗,還是比較有講究的,比如就有姑不接姨不送的說法,新郎方姑姑不接親,新娘方姨不送親。那麼「送親要小,接親要老」這句話又是怎麼理解呢,今年就來說說這句話。
農村老話說「送親要小,接親要老」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要說為什麼送親要小,主要還是考慮著有一些特殊的身體不能夠去送親的,比如說女方家的姨是不能夠送親的,還有的地方是姐姐也不能夠送的,還有父母也不會去送親,畢竟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了,是送不得的。
當然還有離婚、再婚、喪偶的人士盡量不去,因為覺得這樣是不吉利的,畢竟是結婚,感覺這樣的人會帶新婚還來不好的運氣。所以說送親最好就是要小,因為小的話就說明都是未婚的,這樣正是送親的首選。尤其是伴娘們都是要未婚女,一句送親要小也是總結出來了送親人群的特點了,還是非常有道理的。
至於為何說接親要老,因為長輩是需要安排在接親人員裡面的,可以提醒有哪些習俗需要遵守。同時新郎的嫂子或者是一個女性的長輩陪同,叫做接親太太。一般還安排的長輩親人都是叔叔、伯伯、舅舅等比較親的人去幫忙,當然要避開姑姑這些親戚,畢竟有姑不接姨不送這個說法的。
可以說送親要小,接親要老是總結出來了農村結婚的一些習俗了,按照這個說法去做就可以很好進行下去了。當然有一些比較特殊身體的親戚就不能夠去了,畢竟結婚是大事,還是希望能夠吉利一些的。
不知道大家還怎麼理解這句話呢,都說說吧。
「送親要小,接親要老」,這是針對部分農村的婚嫁禮俗中,接送新娘的人員年紀來說的。這個說法有沒有道理,我們且把它掰開來看下。
一、送親要小
在農村許多地方,嫁女兒時,送親的人選,母親是第一個排除的,然後姨媽這一類的長輩也不在列。一般會選用年輕女子相伴新娘子出嫁。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新娘子出嫁,悲傷不舍莫過於母親,其他長輩也同理,人上了年紀心慈,在送嫁隊伍中哭哭啼啼,殊為不美。選些年輕不知愁滋味的女性伴送,顯得喜慶。
有書君還認為,這個「送親要小」的傳統,似有一點古代陪嫁丫環媵妾的遺影。
在古代,王公貴族嫁女,一般會配送丫環,若對方門第高,還會陪送同宗姐妹作為媵妾,譬如《羋月傳》中的羋月,當初就作為媵妾跟隨嫡姐出嫁的。
因此,有書君認為,「送親要小」中所要求的女性年齡,可能是由古代婚嫁中陪嫁丫環媵妾的習俗傳下來的。時日久了,人們已經不清楚其最初的目的,單純地模仿繼承了送親的形式。
同時送親時出於避免離愁的目的,又將母親等一干長輩排除在送親之列。故爾送親的女性隊伍中,以「小」為主。而送親的男性,似無年齡約束。
二、接親要老
為何又說「接親要老」呢?這是因為女方嫁女時,為表矜持,設置了許多規矩與禮儀來為難男方。
在這個重要時刻,男方切不可亂了規矩,得罪女方,否則很可能會使親家翻臉,不把女兒嫁出來。
有書君的家鄉,就曾有過險些結不成親的例子。
有一家男方送親時,給女方去的豬肉不合要求,被女方憤怒地扔出來,揚言不開大門不嫁女了,最後還是男方一位長輩好說歹說,又派人趕緊重新送禮來,才免了這一場風波。
接親的過程中,不僅不能亂規矩,還要注意不要讓男方失去太多面子與里子——既要合乎規矩,又不能太吃虧。這時,就需要一位懂規矩、情商高、有威望的人了。
所以,這個接親的人必定是上了年紀的人才能擔當。即所謂「接親要老」。
在有書君的家鄉,這個風俗又略有不同。在送親的人里,除了母親不送嫁外,其餘人等,不論大小男女,只要關系較近,都可以去送。男的謂之「男上客」,女的謂之「女上客」,去這么多人,一是為壯聲威,為新娘撐腰,二也是為認親,到了個新地方,雙方廝見,結為親戚,日後好走動。
這是女方送親。
男方接親呢?
也有一點區別,除開有一位管全場的長輩外(謂之押禮人),另還要選四個以上(均為偶數,圖吉利)的年輕女性去迎親。
為什麼還要另選年輕女性迎親?據老一輩的說法是為了解除新娘子的羞澀與孤獨,路上有年紀相當的人陪伴不拘束。呵呵,想得還挺周到啊。
這樣看來,各地的風俗不盡相同,也自有它的道理。我們若到了不同的地方,遇上這類事情,還是盡量入鄉隨俗,賓主盡歡的好。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 情感 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復「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過去農村舉辦婚禮是有很多講究的,人們常說「姑姑不娶、姨姨不送」,這只是一種說法,說法還很多,過去女方父母婚禮之日,是忌諱到男方家的,爺爺、伯伯也忌諱去送親,送親的一般是同輩的或年輕些的叔叔,象我們這里一般是6個成年人,而且屬相還不能同新郎新娘的屬相相剋相犯,除了8個成年人,還要有2個壓轎的,壓轎的2個人必須是孩童,而且需是童年童女。之所以講究年齡大的長輩不去送親,這也是有原因的,長輩特別是父母從看著閨女長大,要出嫁了,心中難免不是滋味,有時還會產生一些傷感,到了男方家,情緒不好把控,不利於大喜的日子,因而長輩一般就不去送親了。
送親隊伍走了,過去我們這里的習俗是,還要去「送飯」,送飯時一般家族的人和近親的人都要去,帶去娘家陪嫁的財物,親戚們也會帶些禮物過去。
第二天要回門,回門就是把出嫁的閨女和女婿接回娘家,到娘家住幾天,也讓女婿認認家族的人和親戚,最重要的是讓女婿改改口,叫聲「爹、娘」,從此一個女婿半個兒。這就需要二位懂禮節的長輩前去。因為接閨女女婿回娘家,是代表女方父母而去的,自應是懂禮數的長輩前往。
以上說的是女方,「接親要老」,不但指女方,更主要說的是男方,過去的農村,兒女親家雖然多是鄰村,相距的並不遠,但由於過去是相對封閉的小農經濟,「三里不音、五里不同
俗」,不同的風俗習慣,就需要見多識廣的長輩前往迎親,但爺爺、姑姑是不去的,一般是伯伯、叔叔、舅舅前往,但這並不是說,迎親的隊伍都是老人,其實迎親的隊伍,大多還是年輕人,只是帶隊的需要一位或幾位長輩老人罷了。同樣,屬相不合者不可前往迎親。
婚姻嫁娶是人生大事,許多人都很重視,婚嫁儀式都辦得很隆重,特別講究禮節,其中有多規矩,送親要小,迎親要老,就是其中一點。
送親要小,是指出嫁的女方,女方送親要小,這小有兩層意,一是輩分小,一是年齡小。這送親主要是伴娘,是要玉女為最好。姑姨那怕年齡小,但輩分大,又有忌諱是不適宜的。為取好意頭,送親人是有點講究的,有的地方,如果伴娘,那怕年齡小,輩分小,但是被人知道不是玉女了,也是不好的,男方會不滿意的,從為是對男方不尊重。婚禮儀式,迎送,是很講長幼尊卑的,也有許多不成文的潛規矩,不要輕易違背。
接親要老,這是指男方娶迎說的,老一指輩分一老,一指年齡老,這老不僅僅是輩分年齡大些,還指其人的知識技能,名譽地位等等也不差,能應付的卓卓有餘,這樣才體現出男對女方的尊重有禮,討得女方歡迎。
婚嫁有許多講究,各地習俗有所不同,一則不講,大家不論,一講就要禮尚往來,互相尊重。有些就是不懂而忽略輕視了,弄得有些不愉快,甚至矛盾百出,紛爭四起,無法過好日子,所以,不要忽略輕視小節,盡量思考周全,不忽略細小好。
農村老話說「送親要小,接親要老」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每年到了年底的時候,農村的辦酒席就迎來了高峰期,有時候一天要去好幾個地方喝喜酒,其中主要是以結婚和喬遷的居多。尤其是在臨近過年那幾天,天天都是「好日子」,有時候半夜的鞭炮聲不斷,會一直持續到天快亮。之所以臨近過年辦喜事的扎堆,其中一方面是在年底的時候,大傢伙都回來了,方便大傢伙來喝喜酒。二來是在年底辦喜酒的習俗由來已久了,何況在年底辦喜酒所購買的一些食材也不容易壞。
農村裡辦酒席講究還是比較多的,尤其是結婚這樣的大喜事,雖然現在年輕人好多不懂了,但是有些規矩還是要遵守的,不然是會被讓人說閑話的。在不少的地方現在還有著「接親」、「送親」的習俗,而在接親、送親的時候,也是有講究的,比如老輩人就常說「送親要小,接親要老」,這話是什麼意思呢?
這句老話的字面意思是說,女方家送姑娘出嫁的時候送親的代表最好是年紀偏小一點好一些。而男方家去接親的時候,就得找一個年紀相對來說比較大的人來當代表,這樣顯得男方家對這門親事的重視。為什麼有「送親要小,接親要老」這種說法呢?有道理嗎?
送親要小
聽村裡的老輩人說,在以前送親的時候,有錢人家都是讓丫鬟來送親,而普通人家的話,則普遍是讓新娘的弟弟來送親,像比新娘輩分大的是不會送親的。這一點,我們從一些影視劇中也可以看到,即便是皇帝嫁女了也是如此的。這是因為古人一直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誰,父母及家中長輩不參與送親,就是要讓閨女斷了念頭,從此以後娘家就是親人了,而婆家才是自己的家。
接親要老
新郎去新娘家接新娘子的時候,之所以要安排一個輩分大、年紀大的人來當代表,這個是非常有道理的。因為一來輩分大的人,這樣說話有分量,也顯得男方對這個事情的重視,這樣女方家也比較放心。二來是年紀大的人所經歷的事情比較多,對於很多的規矩也比較清楚,如此一來就不會出什麼差錯。如果是一個毛頭小子,那不懂規矩就會鬧笑話的。何況在以前結婚要講究的規矩太多了,結婚這樣的大事,親朋好友都在場,沒有一個靠譜的人來主持大局,是很容易慌手腳的。
其實,關於結婚的習俗還有很多的,在有的地方還有著「姑不接、姨不送」的說法,意思是接新娘的時候,新郎的姑姑不能在場,而送新娘的時候,新娘的姨媽是不能在場的,不然這樣婚後兩人的感情會不合。雖然這個未必有道理,但是既然古人流傳下來了,那就要入鄉隨俗吧。還有的地方即便是夫妻兩人回娘家了,也是不能同房睡覺的哦。所以,馬上就要過年了,如果當地有這個習俗,大家還是需要注意一點哦,不然會惹岳父、岳母不高興的哦!
送親要小
接親要老
農村老話說「送親要小,接親要老」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當地也有″送親要小,接親要老"的習俗。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意思是說,娶閨女那天娘家人送閨女要年紀小一點的;接新娘的婆家人則要歲數大一點的。
送親要小
送親的一般是閨女的親弟弟,可以小到學齡前兒童;沒弟弟,哥哥也可;沒哥哥,叔伯弟兄也湊合;再實在沒有,就找個遠門當家小孩兒。總之,盡量用小的,用親的,用近的。這裡面涉及一個″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切身利益問題。
送親的叫″押車的",下車時婆家要給″押車錢″。現在一般都提前說好″押車錢",避免了雙方誤會。過去不提前講下,這最考驗雙方的心計。給多了,婆家不願出;給少了,押車的不下車。多少算多?多少算少?沒個定數,不好拿捏。有時雙方為此爭執不下,芝麻醞釀成西瓜,喜事辦成煩事,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煩惱。針尖對麥芒,形成僵局。
還是現代人學"乖″了,一切″包干"。當天還有什麼新娘下車″登糕錢",陪送傢具"開鎖錢",電視"開箱錢",電腦"解碼錢"等等,名目繁多,水漲船高,統統提前"打包",都以錢開道。結婚這天,賦予了押車送親″小皇帝"全"錢"大使的權利,所以雖"小",但不能小覷。
接親要老
農家娶個媳婦不容易,要耗費父母大半輩子心血和財力,喪至傾家盪產。新娘娶回家,公婆脫層皮。祖祖輩輩都這么回事。
所以,這接親的,當地叫"接親婆"。選拔很嚴格。要求歲數大點的,有顏值的,有地位的,有頭腦的,能說會道的,在當塊出類拔萃的"標准女性"。她是男方授權的接待新娘的"全權大使"。她的擔子不輕松。從新娘下車到招待娘家人的所有"禮″都掌要經這"老掌櫃″之手,這"貌″的全部程序也要由這"老程序員"完成。
人小權利大,要禮難婆家。
哄我不滿意,不把嫁車下。
人老責任大,吃薑老的辣
為了鴛鴦配,失尊可跪下。
首先說「送親要小」
送親那肯定女兒是出嫁了,如果父母長輩去送親,女兒肯定會捨不得離開,父母也會很傷心,畢竟是大喜的日子,如果有很多人哭也不是很吉利的。
「接親要老」接新娘子到男方家,必定要男方長輩們出面,為了體現男方家人對新娘子和女方家人的尊重,在一個長輩相對於新郎新娘對婚禮一些事情還是比較了解的,可以比較妥善的處理一些事情。
結婚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其中有很多的風俗習慣和婚嫁規矩是必須要遵守的。尤其是在農村地區,還保留著很多古人遺留下來的傳統。尤其是在結婚當天,在送親和接親人數以及年齡方面,都有一定的限制和規矩。老話說的好,送親要小,接親要老。
送親要小
在茶人老七老家,女孩出嫁的時候,一般是由弟弟背出家門。如果沒有親弟弟的話,也可以是堂兄弟,但一般來說要比出嫁的新娘年齡小一些才行。而新娘的父母留守家中,是不會跟著送親隊伍去到男方家中的。當然在女方的送親隊伍中,一般也會配有叔伯或者娘舅等長輩,但是背出門的時候必須是有年齡小的弟弟來執行。這就是所謂的送親要小。
接親要老
而男方家庭中派來接親的隊伍中,男方父母也不會親自來,因為需要在家中招待賓客,一般會派出家中的長輩作為代表前來接親。這既是顯示男方對於女方的尊重,也是在有突發情況後,能夠站出來說話,表明態度,主持大局。而且在接親過程中肯定有很多的規矩,如果男方派出的都是小年輕,很多人都不懂怎麼去弄,這樣會讓女方家庭感到不滿。而在接親隊伍中有一個年長的長輩坐鎮,就不容易出差錯造成混亂。所以接親要老。
這兩句俗語,是農村地區操辦婚姻大事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風俗習慣,對於指導現代農村地區年輕人結婚,尊重傳統風俗有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