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陶晶瑩怎麼了
湖南衛視指責陶晶瑩公開造謠
陶的此番言論引發熱議,被很多《爸爸去哪兒》的粉絲指責,繼而陶晶瑩也在微博上據理力爭,「所以我應該說,真想帶著孩子去賺這錢,讓他們請假三個月別上課,天一亮就拍攝,拍到半夜;拿走他們有安全感的小物看他們悲傷的反應真有趣,睡覺吃飯都被拍,告訴他們要習慣……我想想,或許你們是對的!」如果說不想上節目還屬於個人意願,但以上言論就大有指責「節目拿小朋友天真博收視」之嫌了。
昨天下午,湖南衛視就陶的言論公開聲明回擊:「近日,某主持人接受媒體采訪時造謠稱,《爸爸去哪兒》節目組曾以高價邀約,但自己以不缺錢為由拒絕,並在其微博上對節目和嘉賓進行攻擊性嗆聲,在此,《爸爸去哪兒》節目組特別聲明:一、節目組從未對該主持人及家人發出過邀約;二、爸爸去哪兒本期五位嘉賓都是各行業精英,並不需要通過讓自己的孩子參與節目來賺錢;三、節目拍攝的幾個月中,為了不耽誤孩子們正常的生活和學習,拍攝時間基本選在周末進行;四、對於該主持人公布的虛假言論和刻意捏造假新聞之行為,《爸爸去哪兒》節目組保留依法追究之權利。」
同日,在台灣發布新專輯的陶晶瑩藉此機會再次說明此事,她稱自己的言論是被斷章取義了。陶晶瑩依舊堅持曾被節目組邀請,但表示拒絕的理由是檔期不合。不過,陶晶瑩刪除了那篇微博。
她解釋說:「搭線的中間人甚至覺得我們放著錢不賺,但我們為人父母,不能為了錢參加節目。當時說了一大段話,但只被截取了一部分放大,顯得我瞧不起人,在詆毀別的孩子,其實不是,而且我的孩子很害羞,不可能完成任務,就別獻丑了。」但《爸爸去哪兒》正在廣告招商,迎萬眾喝彩之時,陶晶瑩的一番言論太不合時宜了,所以,無論她怎麼解釋,湖南衛視也難以平息怒火,堅稱陶晶瑩曾受邀約是造謠。
昨天下午,針對陶晶瑩後來解釋稱有中間人搭線的說法,《爸爸去哪兒》節目組宣傳人員表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們電視台也有藝人部,況且快男的時候也和她合作過,不可能聯系不上她本人而需要用到中間人搭線的地步。」
② 如何評價江蘇衛視新開播的《最強大腦》
首先,請明確:任何一檔電視節目的本質就是——它是一檔電視節目。 解釋一下這句話。意思是說,觀眾所有情緒的高潮:興奮、感動、緊張、難過,其實都是被設計過的圈套,不要過於當真。當然你進不進套是另外一回事,反正總會有很多人進套。 接下來進入關於《最強大腦》的分析部分。 一、節目類型:超強智力類。 國內一直不缺乏智力方面的真人秀,比方說早年的《開心辭典》,近期的《一站到底》。但是這次和以往的智力綜藝不同的是,這次江蘇衛視下了血本,找了《非誠勿擾》的團隊來運作一群超級精英。這個節目最大的看點和買點,就是那群超級精英。往深點說,是人們對於未知的、神秘的事物的獵奇心理。更往深里說,那種緊張、刺激的極端心理體驗也相當勾人。所以從這個角度看的話,江蘇衛視對受眾的心理和市場的需求把握得相當好,因為這個節目即使在製作上有很多瑕疵(事實上就第一期來看是真的有很多瑕疵!後面說),但就憑著中國觀眾【關鍵詞】被應試教育【關鍵詞】摧殘得血肉模糊的大腦和對於強大智商的好奇和嚮往(我個人認為很多觀眾並沒有搞明白高智商和高分數之間的關系),以及對現實生活的疲憊倦怠、焦躁迷茫【關鍵詞】這檔節目一定可以贏得關注。有了關注,就有了收視率。有了收視率,就什麼都有了。(電視界就是這樣。= =) 二:受眾定位:能正常思考的人。這個定位是我設定的。這是真人秀的一個特點,真人秀往往能夠憑借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感染,覆蓋最廣泛的人群而無年齡身份限制。嗯,順便提一句,湖南衛視的受眾主要定位是年輕人。 三、節目製作 1,製作團隊:《非誠勿擾》的製作團隊決定了《最強大腦》是檔娛樂節目,韓國的剪輯圖案崔決定了《最強大腦》是檔山寨國際范兒的娛樂節目; 2,規則:盡管《最強大腦》的規則引起了不少爭議,但是我認為大方向上這套規則制定得還不錯。 第一點,這檔節目一開始就告訴你規則是什麼了。你肯定要說,還有哪檔競賽類節目沒告訴觀眾規則的么。有,《中國好聲音》第一季。 第二點,盡管決定選手去留的有四位評審,但是除了Dr.魏是專業的,其他三個都是來賺眼球的。不zao急,我仔細解釋。你看,為了不打擊選手的積極性,三個評審是不可能給出3分以下的預判分的對吧,那麼也就是說最低最低選手也有九分。Dr.魏手裡有十分的難度分(乘分形式),換句話說,就是只要Dr.魏認可了,其他人說什麼就都忽略不計了(我是指對於晉級與否這個結果而言)。這樣的規則努力遵循著:絕對理性和絕對科學這樣一個大方向。這么做自然是留得住觀眾的(公平)。(PS.節目中只有魏坤琳一位科學家評審,但在他背後還有一個龐大的科學顧問團。)同時,我還要大膽預測一下,不出意外的話,將來的某一期江蘇衛視一定會爆一個冷門給大家看看的——就是在評審都不看好,觀眾也覺得Just so so的情況下,魏先生一錘定音,讓這個選手晉級了。 3,主持人:蔣昌建。 邀請這位復旦大學馳名中外的教授來主持這檔節目,說明江蘇衛視真是老奸巨猾。邀請他主持除了可以吸引更多的受眾,擴大節目的影響力之外,還可以封廣電總局的嘴巴,打湖南衛視的嘴巴。如果各位仔細研究過收視率這個問題的話,就會發現這兩年我國的最受歡迎的綜藝節目有一個極其顯著的特點叫做:低齡化(反智化)。舉兩個例子大家應該就能意會了:《快樂大本營》、《爸爸去哪兒》。有蔣教授親自主持,那麼想必這檔節目不會隨便就被扣上低俗啊,膚淺這種帽子了。畢竟即使從檯面上來說,廣電總局也肯定是更加支持高智商化的節目發展。 ok,這的確是個聰明的決定,但是這個決定究竟做得好不好,是不是需要再調整或者如何改進,一定是節目組現在討論得火熱的一個問題。原因是:蔣老師並不是專業的主持人。專業的主持人需要強大的控場能力和穩定自如的台風(這一點在綜藝節目里何炅、華少都很不錯),是一個主動者,而蔣老師在第一期的表現里表現得較為生澀和被動。(好吧,孟非老師說是「儒雅」。) 別的觀眾我沒去了解了,但就我個人看著蔣老師笑的顴肌提得緊緊的還是會稍微覺得有點奇怪,有點用力過頭的感覺。可能太緊張了。 算了,普通話不標准這種事我就不多說了。蔣老師氣勢很好的,大贊。 4,鏡頭語言 總體來說,節目節奏把握得很好,該吊胃口就吊胃口,該煽情就煽情。但是一些細節顯得格格不入,表演痕跡很重。看來中韓兩個團隊之間還需要磨合。 攝影機運動,相當花哨。最突出的體現就是第一個選手的魔方牆遮布掀開那一下子。升格降格、快拉快推、旋轉,搖臂從左掃到右,從右掃到左,燈光平均每分鍾360次地閃,鼓點敲個不停,然後還插入幾個評審和嘉賓之後的采訪,不僅僅誇張,而且很自戀(尤其是那面魔方牆)。當然,這也是韓國的剪輯團隊一貫的作風。我認為這個度並沒把握好,和整個節目的節奏不搭。 燈光:北京常使用大紅色和寶藍色等。我認為這個顏色的搭配並不是最合適的。有很濃的「廉價感」和「塑料感」,不夠精緻。 大量特寫和近景。猛煽情。 音樂:總體來說沒有硬傷,節奏很明快,也恰當。但是也有值得推敲的部分。即從一開始音樂就特別嗨,乍一看這很好,但是問題是你一開始就這么嗨,高潮部分觀眾就容易疲勞,反倒削弱了節目效果。 VCR:啰嗦拖沓,表演成分太重。 現場的觀眾:給了很多很多鏡頭,歡呼,吶喊,驚訝,等等,這樣子會給電視機前的觀眾很好的暗示和反饋,就是「你也要興奮哦!」,「你怎麼能不感到驚呢!」很多人就這樣被感染了。但是!節目組表演欲真的太強了。錄過節目的人都知道:觀眾所有的掌聲,歡呼聲都是節目開始前暖場的時候錄好的。說到找觀眾表演這事,其實《我是歌手》做得已經是......你懂的。 5,評審。這一點上我一定要嚴重吐槽。江蘇衛視你怎麼可以這么粗心!介紹幾個評審居然連名字的字幕也不打!別的台要笑死了啊摔! 魏坤琳(於2003年和2004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獲得運動控制和電子工程的碩士學位,2007年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獲運動控制的博士學位,2009年加入北大心理學系):「科學,是我唯一評判的標准」。應該是初次上大型綜藝節目吧,看得出還是拿捏得有些生澀,不過很萌噠。態度很好,很專業(至關重要!),堅持科學理性的評判必定吸粉無數。 陶晶瑩(主持天後):負責吸引「小年輕」,負責賣萌,負責裝傻,很重要的一點是,他是評審和嘉賓里唯一的女性,而且嘴巴很厲害,能營造很愉悅的氣氛,這一期作用很大; 李永波(國家羽毛球隊總教頭):特點就是實在。真性情。所謂特點,就是即是優點,又是缺點。不過沒關系,電視節目觀眾要看的就是真實,個性。 梁冬(亞太區最著名的華語節目主編及主持人之一):負責調解一下氣氛吧,居然還哭了,我挺費解的。目前除了製造矛盾和噱頭沒有太主要作用。我個人不怎麼喜歡他的表現。 6,嘉賓 周傑倫(音樂才子):顯然他是江蘇衛視看準的巨大噱頭和舞台主角之一。周傑倫是首次擔任中國內地的綜藝節目的嘉賓,之前他提出「不參加達人選拔,不參加音樂PK,不參加內地選秀」的「三不原則」,這次因為好奇也跑過來了,真是給面子。就憑他,得招來多少幺蛾子呀。一句「聽媽媽的話」引得多少少女又迷死他了。 李彥宏(外交政策雜志評比的38位全球最具智慧的人之一):真心是「鄰居家孩子」呀,江蘇衛視這也太欺負人了。比起周傑倫的話,李彥宏這存在感還是差了很多......(周傑倫単就鋼琴那一塊就一個人佔了三分鍾。) 7,選手(這一點從節目效果方面來看比較成功) 評選標准,「第一,具有普通人沒有的腦力才能,比如深度視覺,空間感知,照相式記憶等等;第二,技能具有多項目挑戰的遷移性,以證明這是腦力天賦,而並不是熟能生巧的本領;第三,所有選手要經過節目合作方,北京大學、北師大、上海交通大學國內三大最權威心理學腦科學實驗室的專業測試,120分是硬性指標;第四,10%的選手需要經過核磁共振成像測試,測試腦力控制機能。」(除了做測試題外,藉助核磁共振是測試智商更為直接的方式,因為可以檢測到大腦神經元的興奮信號,神經元越興奮,說明大腦的利用程度越高,也越發達。) 選拔途徑:第一,專業途徑,中國腦力競標賽2010——2013年的選手;第二,媒體途徑,結合媒體報道尋找民間高人;第三,通過各類活躍的腦力興趣小組,比如在果殼網、豆瓣社區等社區網站上搜羅。 鄭才千:典型技術宅。(我去,居然是文科生,我要是蔣昌建評審們打嘴仗的時候我一定要提一提的。能加好多分呢。)PO一條:「超級找茬王」鄭才千,在幾萬個小色塊組成的魔方牆中找不同,被封「像素眼」,他曾在賭場豪贏60萬元,最終上了「黑名單」~ 黃華珠:很成熟,情商很高。但是很不幸成為《最強大腦》的犧牲品。沒有辦法,要樹立節目公正、權威、理性的形象,委屈你了。 趙越。很優秀,但我同意Dr.魏,她使用的是肢體記憶,而非空間記憶。更值得認可的是身體,不是腦力。 李玉娟:沒話說。牛逼哄哄。 8,舞台 錄制場地面積達到5000餘平方米。(豪門!多少演播室加起來才這么大。。。淚) 舞美的很多運作都稍微有些單調,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最後的階梯分數顯示器做得不錯,在心理上滿足觀眾累積式的情緒需求。 ······ 累死了,第一期差不多就寫到這里吧。 估計到這個地方已經沒有人有興趣看了,那我隨便寫點自己看完這期節目的想法吧。 從黃華珠這個部分開始,大家對於Dr.魏的評判就已經產生異議了,到了趙越這個部分,幾位評評審已經不是異議,而是憤怒了。 那麼,這種憤怒合理嗎? 答:不合理。 作為一個成熟的中年人(不特指),你去參加一檔節目,對於節目的規則當然理應是瞭然於胸的,否則你何以評判給分呢?規則的作用,是遵守。「不破不立」那一套放到電視節目里來,顯然是很滑稽的。 趙越說:「那麼,老師請您走一下。」看到這一幕我就認為她情商遠不及黃華珠。參加游戲,就要遵守游戲規則,這是最簡單的道理。李永波有是Dr.魏的長輩也是前輩,有資歷提出異議,但是一個聰明的姑娘,絕不應該認為這是自己翻身或者辯駁的機會。重新給你打分?不要鬧了。面對一個既定的事實做出消極的反抗,並不明智。 梁冬說:「我認為應該修改游戲規則。除了一個所謂的客觀分之外,還應該有一個情緒分。」 李永波說:「我覺得給Dr.魏的權利太大。」 梁冬又說:「我在看你的那一剎那間的時候,我在想,科學到底是干什麼的,科學不應該僅僅有刻度,而沒有溫度。」 這兩個人都是我比較喜歡的,尤其是李永波老師,我特別欣賞他的真性情。但是,「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中華民族是一個很喜歡打感情牌的民族,不然我們也不會有所謂的「酒桌文化」、「香煙文化」等等了。講感情,並不是什麼不好的事情,但是要分事情來。如果在一檔命名為「《最強大腦》的節目里,對於弱者的同情或者喜愛戰勝了理性的判斷,那麼,公平二字情何以堪呢,理性二字又何以立足。梁冬說,科學應該有感情,可問題在於,科學是不是只需要感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孰輕孰重?一個只有感情的醫生可以救治病人嗎?一個只有感情的程序員可以研究明白太陽黑子運動的規律嗎? 陶晶瑩說了一句很正確的話:「Dr.魏是在教導我們什麼是科學。」 我認為,我們整個民族都缺乏這種關於科學精神的教育。尤其在大陸。從這個角度看,《最強大腦》的產生,在橫向和縱向的發展角度都是有意義的。科學之所以是科學,恰恰是因為它對於正確和錯誤有著精確而清晰的界限。一把只有溫度,而沒有刻度的尺子,是一塊塑料,而沒有人將會再認為那是尺子。 以上。 知乎@雯婷
③ 最強大腦桃子是誰
陶晶瑩。台灣主持界一姐
④ 歌手為了押韻都寫過哪些言語邏輯不通的歌詞
陶喆的《小鎮姑娘》:多年前跟你手牽手
你都害羞得不敢抬頭
只會傻傻得看著天上的星星
不光這一句經典無腦歌詞,《佛系少女》這一整首歌我都沒有一句聽得懂的,感覺作曲的大哥就是把「yi」這個韻音錄入軟體裡面,然後直接生成了這首歌,感覺是程序員寫出來的亂碼有木有~~
當然在華語歌壇還有一個著名的押韻狂魔,歌詞上下句強迫症式押韻,什麼邏輯統統的不要。
這位歌手長相帥氣陽光,粉絲眾多,而且黑粉也很多,一度被做成各種表情包和鬼畜視頻~
沒錯,他就是!!
不是啊,這位只會寫的歌詞既不押韻也沒邏輯。
⑤ 娛樂圈有哪些明星是天蠍座的
據我所知,娛樂圈的明星是天蠍座的還不少。隨便列列就有很多。
男星是天蠍的有:吳奇隆,陳赫,遲帥,吳亦凡等。
女星是天蠍的有:楊紫,王鷗,宋慧喬,蒼井空等。
天蠍座因為自身的神秘性格,總是被公認為12星座中比較有魅力的那個,天蠍女獨坐酒吧一角,散發著冷艷的美。天蠍女就像罌粟,開得分外妖嬈,大家明知她有毒,卻情不自禁地深陷其中。
天蠍男就更不用說了,在當紅的新生代男星中,不只是外在顏值,內在魅力也修煉得更加完美了,天蠍座男都擁有美好的顏值和神秘性感。
⑥ 有哪些明星是天蠍座
要說哪個明星是天蠍座的,那我可有發言權,作為追星girl,當然逃不過我的追查啦。
第一個要說的就是我的本命陳偉霆典型的天蠍男,基本上天蠍的所有特質,他都是符合的。真是讓人又愛又恨,真是讓人慾罷不能。
第二個就是家有兒女的楊紫了,他也是天蠍座。最近在看她演的香蜜沉沉燼如霜。真是一位演技派。
第三個就是知名度很高的韓國美女宋慧喬,沒想到看起來很溫柔的慧喬姐姐竟然也是天蠍座呢。
是另外一位好萊塢明星安妮海瑟薇。,她的代表作《穿普拉達的女王》相信大家都有看過。還有一位不可忽視的明星,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也就是小李子,曾經出演《泰坦尼克號》而被全球數知。還有一位天蠍座是川普的女兒伊萬卡。還有更多的明星歡迎補充。
⑦ 如何看待江蘇衛視最新推出的《最強大腦》
首先,請明確:任何一檔電視節目的本質就是——它是一檔電視節目。
解釋一下這句話。意思是說,觀眾所有情緒的高潮:興奮、感動、緊張、難過,其實都是被設計過的圈套,不要過於當真。當然你進不進套是另外一回事,反正總會有很多人進套。
接下來進入關於《最強大腦》的分析部分。
一、節目類型:超強智力類。
國內一直不缺乏智力方面的真人秀,比方說早年的《開心辭典》,近期的《一站到底》。但是這次和以往的智力綜藝不同的是,這次江蘇衛視下了血本,找了《非誠勿擾》的團隊來運作一群超級精英。這個節目最大的看點和買點,就是那群超級精英。往深點說,是人們對於未知的、神秘的事物的獵奇心理。更往深里說,那種緊張、刺激的極端心理體驗也相當勾人。所以從這個角度看的話,江蘇衛視對受眾的心理和市場的需求把握得相當好,因為這個節目即使在製作上有很多瑕疵(事實上就第一期來看是真的有很多瑕疵!後面說),但就憑著中國觀眾【關鍵詞】被應試教育【關鍵詞】摧殘得血肉模糊的大腦和對於強大智商的好奇和嚮往(我個人認為很多觀眾並沒有搞明白高智商和高分數之間的關系),以及對現實生活的疲憊倦怠、焦躁迷茫【關鍵詞】這檔節目一定可以贏得關注。有了關注,就有了收視率。有了收視率,就什麼都有了。(電視界就是這樣。= =)
二:受眾定位:能正常思考的人。這個定位是我設定的。這是真人秀的一個特點,真人秀往往能夠憑借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感染,覆蓋最廣泛的人群而無年齡身份限制。嗯,順便提一句,湖南衛視的受眾主要定位是年輕人。
三、節目製作
1,製作團隊:《非誠勿擾》的製作團隊決定了《最強大腦》是檔娛樂節目,韓國的剪輯圖案崔決定了《最強大腦》是檔山寨國際范兒的娛樂節目;
2,規則:盡管《最強大腦》的規則引起了不少爭議,但是我認為大方向上這套規則制定得還不錯。
第一點,這檔節目一開始就告訴你規則是什麼了。你肯定要說,還有哪檔競賽類節目沒告訴觀眾規則的么。有,《中國好聲音》第一季。
第二點,盡管決定選手去留的有四位評審,但是除了Dr.魏是專業的,其他三個都是來賺眼球的。不zao急,我仔細解釋。你看,為了不打擊選手的積極性,三個評審是不可能給出3分以下的預判分的對吧,那麼也就是說最低最低選手也有九分。Dr.魏手裡有十分的難度分(乘分形式),換句話說,就是只要Dr.魏認可了,其他人說什麼就都忽略不計了(我是指對於晉級與否這個結果而言)。這樣的規則努力遵循著:絕對理性和絕對科學這樣一個大方向。這么做自然是留得住觀眾的(公平)。(PS.節目中只有魏坤琳一位科學家評審,但在他背後還有一個龐大的科學顧問團。)同時,我還要大膽預測一下,不出意外的話,將來的某一期江蘇衛視一定會爆一個冷門給大家看看的——就是在評審都不看好,觀眾也覺得Just so so的情況下,魏先生一錘定音,讓這個選手晉級了。
3,主持人:蔣昌建。
邀請這位復旦大學馳名中外的教授來主持這檔節目,說明江蘇衛視真是老奸巨猾。邀請他主持除了可以吸引更多的受眾,擴大節目的影響力之外,還可以封廣電總局的嘴巴,打湖南衛視的嘴巴。如果各位仔細研究過收視率這個問題的話,就會發現這兩年我國的最受歡迎的綜藝節目有一個極其顯著的特點叫做:低齡化(反智化)。舉兩個例子大家應該就能意會了:《快樂大本營》、《爸爸去哪兒》。有蔣教授親自主持,那麼想必這檔節目不會隨便就被扣上低俗啊,膚淺這種帽子了。畢竟即使從檯面上來說,廣電總局也肯定是更加支持高智商化的節目發展。
ok,這的確是個聰明的決定,但是這個決定究竟做得好不好,是不是需要再調整或者如何改進,一定是節目組現在討論得火熱的一個問題。原因是:蔣老師並不是專業的主持人。專業的主持人需要強大的控場能力和穩定自如的台風(這一點在綜藝節目里何炅、華少都很不錯),是一個主動者,而蔣老師在第一期的表現里表現得較為生澀和被動。(好吧,孟非老師說是「儒雅」。)
別的觀眾我沒去了解了,但就我個人看著蔣老師笑的顴肌提得緊緊的還是會稍微覺得有點奇怪,有點用力過頭的感覺。可能太緊張了。
算了,普通話不標准這種事我就不多說了。蔣老師氣勢很好的,大贊。
4,鏡頭語言
總體來說,節目節奏把握得很好,該吊胃口就吊胃口,該煽情就煽情。但是一些細節顯得格格不入,表演痕跡很重。看來中韓兩個團隊之間還需要磨合。
攝影機運動,相當花哨。最突出的體現就是第一個選手的魔方牆遮布掀開那一下子。升格降格、快拉快推、旋轉,搖臂從左掃到右,從右掃到左,燈光平均每分鍾360次地閃,鼓點敲個不停,然後還插入幾個評審和嘉賓之後的采訪,不僅僅誇張,而且很自戀(尤其是那面魔方牆)。當然,這也是韓國的剪輯團隊一貫的作風。我認為這個度並沒把握好,和整個節目的節奏不搭。
燈光:北京常使用大紅色和寶藍色等。我認為這個顏色的搭配並不是最合適的。有很濃的「廉價感」和「塑料感」,不夠精緻。
大量特寫和近景。猛煽情。
音樂:總體來說沒有硬傷,節奏很明快,也恰當。但是也有值得推敲的部分。即從一開始音樂就特別嗨,乍一看這很好,但是問題是你一開始就這么嗨,高潮部分觀眾就容易疲勞,反倒削弱了節目效果。
VCR:啰嗦拖沓,表演成分太重。
現場的觀眾:給了很多很多鏡頭,歡呼,吶喊,驚訝,等等,這樣子會給電視機前的觀眾很好的暗示和反饋,就是「你也要興奮哦!」,「你怎麼能不感到驚呢!」很多人就這樣被感染了。但是!節目組表演欲真的太強了。錄過節目的人都知道:觀眾所有的掌聲,歡呼聲都是節目開始前暖場的時候錄好的。說到找觀眾表演這事,其實《我是歌手》做得已經是......你懂的。
5,評審。這一點上我一定要嚴重吐槽。江蘇衛視你怎麼可以這么粗心!介紹幾個評審居然連名字的字幕也不打!別的台要笑死了啊摔!
魏坤琳(於2003年和2004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獲得運動控制和電子工程的碩士學位,2007年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獲運動控制的博士學位,2009年加入北大心理學系):「科學,是我唯一評判的標准」。應該是初次上大型綜藝節目吧,看得出還是拿捏得有些生澀,不過很萌噠。態度很好,很專業(至關重要!),堅持科學理性的評判必定吸粉無數。
陶晶瑩(主持天後):負責吸引「小年輕」,負責賣萌,負責裝傻,很重要的一點是,他是評審和嘉賓里唯一的女性,而且嘴巴很厲害,能營造很愉悅的氣氛,這一期作用很大;
李永波(國家羽毛球隊總教頭):特點就是實在。真性情。所謂特點,就是即是優點,又是缺點。不過沒關系,電視節目觀眾要看的就是真實,個性。
梁冬(亞太區最著名的華語節目主編及主持人之一):負責調解一下氣氛吧,居然還哭了,我挺費解的。目前除了製造矛盾和噱頭沒有太主要作用。我個人不怎麼喜歡他的表現。
6,嘉賓
周傑倫(音樂才子):顯然他是江蘇衛視看準的巨大噱頭和舞台主角之一。周傑倫是首次擔任中國內地的綜藝節目的嘉賓,之前他提出「不參加達人選拔,不參加音樂PK,不參加內地選秀」的「三不原則」,這次因為好奇也跑過來了,真是給面子。就憑他,得招來多少幺蛾子呀。一句「聽媽媽的話」引得多少少女又迷死他了。
李彥宏(外交政策雜志評比的38位全球最具智慧的人之一):真心是「鄰居家孩子」呀,江蘇衛視這也太欺負人了。比起周傑倫的話,李彥宏這存在感還是差了很多......(周傑倫単就鋼琴那一塊就一個人佔了三分鍾。)
7,選手(這一點從節目效果方面來看比較成功)
評選標准,「第一,具有普通人沒有的腦力才能,比如深度視覺,空間感知,照相式記憶等等;第二,技能具有多項目挑戰的遷移性,以證明這是腦力天賦,而並不是熟能生巧的本領;第三,所有選手要經過節目合作方,北京大學、北師大、上海交通大學國內三大最權威心理學腦科學實驗室的專業測試,120分是硬性指標;第四,10%的選手需要經過核磁共振成像測試,測試腦力控制機能。」(除了做測試題外,藉助核磁共振是測試智商更為直接的方式,因為可以檢測到大腦神經元的興奮信號,神經元越興奮,說明大腦的利用程度越高,也越發達。)
選拔途徑:第一,專業途徑,中國腦力競標賽2010——2013年的選手;第二,媒體途徑,結合媒體報道尋找民間高人;第三,通過各類活躍的腦力興趣小組,比如在果殼網、豆瓣社區等社區網站上搜羅。
鄭才千:典型技術宅。(我去,居然是文科生,我要是蔣昌建評審們打嘴仗的時候我一定要提一提的。能加好多分呢。)PO一條:「超級找茬王」鄭才千,在幾萬個小色塊組成的魔方牆中找不同,被封「像素眼」,他曾在賭場豪贏60萬元,最終上了「黑名單」~
黃華珠:很成熟,情商很高。但是很不幸成為《最強大腦》的犧牲品。沒有辦法,要樹立節目公正、權威、理性的形象,委屈你了。
趙越。很優秀,但我同意Dr.魏,她使用的是肢體記憶,而非空間記憶。更值得認可的是身體,不是腦力。
李玉娟:沒話說。牛逼哄哄。
8,舞台
錄制場地面積達到5000餘平方米。(豪門!多少演播室加起來才這么大。。。淚)
舞美的很多運作都稍微有些單調,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最後的階梯分數顯示器做得不錯,在心理上滿足觀眾累積式的情緒需求。
······
累死了,第一期差不多就寫到這里吧。
估計到這個地方已經沒有人有興趣看了,那我隨便寫點自己看完這期節目的想法吧。
從黃華珠這個部分開始,大家對於Dr.魏的評判就已經產生異議了,到了趙越這個部分,幾位評評審已經不是異議,而是憤怒了。
那麼,這種憤怒合理嗎?
答:不合理。
作為一個成熟的中年人(不特指),你去參加一檔節目,對於節目的規則當然理應是瞭然於胸的,否則你何以評判給分呢?規則的作用,是遵守。「不破不立」那一套放到電視節目里來,顯然是很滑稽的。
趙越說:「那麼,老師請您走一下。」看到這一幕我就認為她情商遠不及黃華珠。參加游戲,就要遵守游戲規則,這是最簡單的道理。李永波有是Dr.魏的長輩也是前輩,有資歷提出異議,但是一個聰明的姑娘,絕不應該認為這是自己翻身或者辯駁的機會。重新給你打分?不要鬧了。面對一個既定的事實做出消極的反抗,並不明智。
梁冬說:「我認為應該修改游戲規則。除了一個所謂的客觀分之外,還應該有一個情緒分。」
李永波說:「我覺得給Dr.魏的權利太大。」
梁冬又說:「我在看你的那一剎那間的時候,我在想,科學到底是干什麼的,科學不應該僅僅有刻度,而沒有溫度。」
這兩個人都是我比較喜歡的,尤其是李永波老師,我特別欣賞他的真性情。但是,「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中華民族是一個很喜歡打感情牌的民族,不然我們也不會有所謂的「酒桌文化」、「香煙文化」等等了。講感情,並不是什麼不好的事情,但是要分事情來。如果在一檔命名為「《最強大腦》的節目里,對於弱者的同情或者喜愛戰勝了理性的判斷,那麼,公平二字情何以堪呢,理性二字又何以立足。梁冬說,科學應該有感情,可問題在於,科學是不是只需要感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孰輕孰重?一個只有感情的醫生可以救治病人嗎?一個只有感情的程序員可以研究明白太陽黑子運動的規律嗎?
陶晶瑩說了一句很正確的話:「Dr.魏是在教導我們什麼是科學。」
我認為,我們整個民族都缺乏這種關於科學精神的教育。尤其在大陸。從這個角度看,《最強大腦》的產生,在橫向和縱向的發展角度都是有意義的。科學之所以是科學,恰恰是因為它對於正確和錯誤有著精確而清晰的界限。一把只有溫度,而沒有刻度的尺子,是一塊塑料,而沒有人將會再認為那是尺子。
以上。
⑧ 當《最強大腦》也開始侮辱觀眾智商
《最強大腦》曾經算得上是綜藝界的一股清流。
它率先將神秘的腦力比賽通過觀眾能夠輕松理解的方式呈現出來,很好地讓諸多商業大亨、影視巨星以及廣大普通觀眾發出了智商被碾壓的驚嘆,紛紛對那些腦力精英們敬佩得五體投地。
但是如今它卻變味了。
第四季《最強大腦》第一期也可以說是本季最大的看點(或許叫「賣點」更合適),就是「人機大戰」,讓腦力精英們同人工智慧機器人同台PK。
不得不說這個對決還真的很有吸引力。
畢竟前有AlphaGo4:1完勝圍棋大師李世石,後有「Master」連勝60局輕松碾壓諸多圍棋高手(後被證實也是AlphaGo所為)。今年人工智慧成為了最熱門的話題之一,連很多像我這樣對圍棋一竅不通的普通人都在熱烈地討論和關注人工智慧的每一次挑戰。
《最強大腦》挑在這個時候推出「人機大戰」,時機不可謂不好,吸引力不可謂不足。
因為在《最強大腦》舞台上的挑戰項目,除了個別比較深奧的以外,絕大多數都是觀眾可以理解的,不像圍棋那樣,如果不懂就只能看個熱鬧。
天時地利都占盡了,《最強大腦》這次應該更精彩吧?
但是它卻給玩砸了。
它挑選的人工智慧是網路的AI「小度」。
這本身沒什麼問題,關鍵是節目組的炒作痕跡太過生硬,整個比賽就像是在看一場廣告。
沒錯,就是廣告。
首先來看「人機大戰」的挑戰項目:人臉識別。
這個項目在《最強大腦》的舞台上多次亮相,觀眾也很喜歡,當然也沒有什麼問題。
可是呢,Dr.魏卻不合時機地加了一句,說這個項目人類比較有優勢。
我對AI不太了解,你可別忽悠我。你真的確定AI在人臉識別方面不如人類?
先不說好萊塢大片里那些神乎其神的人臉識別系統,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人臉識別技術在刑偵方面運用的就算不是出神入化,也是比較成熟的了吧?
就連我們常用的網路圖片搜索,也早就有了「圖片識別」這一功能,能夠將用戶上傳的圖片同互聯網中其他圖片比對,找到最接近的匹配結果。
具體到本次挑戰項目上,通過一張兒時照片匹配現在的成人,還有觀察現在的成人,從舊照片中找出本人。
我實在是看不出人類在這個項目上有什麼優勢。也請資深程序員們解答一下,通過掃描人的面部特徵,推斷他過去或未來的長相到底有多困難?
其次,拋開這個挑戰項目不談。來看看節目組「精心」策劃的另一場「撕逼」。
在第三季的《最強大腦》中,最有看點的恐怕是郭敬明的那幾場「撕逼」戰了吧,風頭完全蓋過了比賽本身。不知道是不是節目組有意為之,還是確實發生了那樣的事情。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幾場風波確實讓《最強大腦》火了一把,畢竟郭敬明的粉絲和冤家那可是數量眾多啊。
或許是節目組從中嘗到了甜頭,開始嘗試在節目中自己製造一些話題,意圖能夠強化節目效果,吸引更多人關注。
想法倒是不錯,不過他們的策劃恐怕是跟某些垃圾國產劇編劇學的,製造的情節反轉生硬得讓人想笑。把在座的「國際巨星」汪夫人看得一愣一愣的,估計她內心的想法是「這情節,這演技,也太業余了吧!」
本來說好的讓王峰挑一個人去跟「小度」PK,可是鮑橒突然跳出來,意思說「你是主席,你怎麼不上!」
然後就是大家都在找借口,互相推脫。
再接著劉國梁又拿出教練范兒大肆說教了一番,陶晶瑩又激動的不得了,吼了一堆不知所雲的東西。
然後毫無預兆地,三個人又搶著去應戰,裝出來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又不是讓你去炸碉堡,用得著這么視死如歸的樣子么。
最後Dr.魏還不忘補上一刀,把這解釋成人類對機器的恐懼。
真是可笑至極,有啥子好恐懼的,比不過大不了去把它電源拔了、網線掐了不就完了嗎。
整個過程就是這么不合情理,完全不照顧觀眾的感受,自己在那嗨得不行,到後來還把這場可笑的比賽上升到捍衛人類尊嚴高度的上去了,真是服了。
至於比賽本身,看都不用看,結果肯定是「小度」贏。要是它輸了,後面就再也沒法上台了。
前面說了,它可是本季的最大賣點啊,第一期就被KO掉了,那還怎麼玩。你見過哪個電視劇主角第一集就OVER了。
所以比賽結果沒啥好操作的。
節目組也明白這個,所以在比賽過程中又整出了個「雙胞胎」梗,章子怡挑了個雙胞胎姐妹中的其中一個(不知是刻意安排還是無意為之),王峰沒看出來,「小度」一下子給了兩個結果出來,兩個結果的相似度差別只有萬分之一。
我就想問,既然不是相同概率,那麼「小度」為啥不只提交一個概率高的那個答案,而非要提供兩個答案?
它不懂挑戰規則嗎?顯然不是,還是人為操作的結果。目的就是要引出雙胞胎這一看點。
要是嚴格評審的話,「小度」提交兩個結果,直接就可以判定它錯了。你在做單選題的時候選兩個答案,你說能給你幾分?你要是還驕傲地跟閱卷老師辯解說這兩個答案相差只有萬分之一,你猜老師會怎麼對你。
而綜合比賽結果來看,王峰就是輸了雙胞胎這一題。但是大家卻不會怪他,對於普通人來說,光是分清兩個雙胞胎都夠困難的了,還要把她們的童年照片跟現在的真人對上號。除了蒙,好像也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了。
這樣處理的好處是,既讓「小度」贏得磊落,成功晉級腦王決賽;又讓王峰輸的光彩,保住了人類的面子。真是「高明」。
所以,從以上這些方面來看,本期的《最強大腦》就是一場可笑的鬧劇。
可笑之處在於,明明事實都那麼明顯了,那一幫子人類的驕傲、腦力界的精英還裝模裝樣,就不怕掉身價么?
曾經在《最強大腦》第三季的結尾,主持人來了一番真情感慨,看那意思是《最強大腦》前途未卜,有沒有第四季還難說。
我估計是這節目的盈利並沒有達到預期,辦不下去了。而既然第四季上了,那肯定是有了好的盈利點。
所以,才有了這么一出硬得不能再硬得軟廣告。
如果《最強大腦》選擇繼續這么下去,我還是希望它早早完結吧。
味道都變了,還有什麼好追的。要單純地圖個樂呵,我為什麼不去看某兄弟和某勿擾,人家的娛樂效果和智商下限強多了。
當然啦,沒有不要臉,只有更不要臉。
據說某狗的人工智慧也要上江蘇衛視的另一檔大熱節目《一站到底》。
要是AlphaGo知道了我們把這些個所謂的AI跟它相提並論,不知道它會不會生氣。
⑨ 如何看待江蘇衛視最新推出的《最強大腦》
首先,請明確:任何一檔電視節目的本質就是——它是一檔電視節目。
解釋一下這句話。意思是說,觀眾所有情緒的高潮:興奮、感動、緊張、難過,其實都是被設計過的圈套,不要過於當真。當然你進不進套是另外一回事,反正總會有很多人進套。
接下來進入關於《最強大腦》的分析部分。
一、節目類型:超強智力類。
國內一直不缺乏智力方面的真人秀,比方說早年的《開心辭典》,近期的《一站到底》。但是這次和以往的智力綜藝不同的是,這次江蘇衛視下了血本,找了《非誠勿擾》的團隊來運作一群超級精英。這個節目最大的看點和買點,就是那群超級精英。往深點說,是人們對於未知的、神秘的事物的獵奇心理。更往深里說,那種緊張、刺激的極端心理體驗也相當勾人。所以從這個角度看的話,江蘇衛視對受眾的心理和市場的需求把握得相當好,因為這個節目即使在製作上有很多瑕疵(事實上就第一期來看是真的有很多瑕疵!後面說),但就憑著中國觀眾【關鍵詞】被應試教育【關鍵詞】摧殘得血肉模糊的大腦和對於強大智商的好奇和嚮往(我個人認為很多觀眾並沒有搞明白高智商和高分數之間的關系),以及對現實生活的疲憊倦怠、焦躁迷茫【關鍵詞】這檔節目一定可以贏得關注。有了關注,就有了收視率。有了收視率,就什麼都有了。(電視界就是這樣。= =)
二:受眾定位:能正常思考的人。這個定位是我設定的。這是真人秀的一個特點,真人秀往往能夠憑借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感染,覆蓋最廣泛的人群而無年齡身份限制。嗯,順便提一句,湖南衛視的受眾主要定位是年輕人。
三、節目製作
1,製作團隊:《非誠勿擾》的製作團隊決定了《最強大腦》是檔娛樂節目,韓國的剪輯圖案崔決定了《最強大腦》是檔山寨國際范兒的娛樂節目;
2,規則:盡管《最強大腦》的規則引起了不少爭議,但是我認為大方向上這套規則制定得還不錯。
第一點,這檔節目一開始就告訴你規則是什麼了。你肯定要說,還有哪檔競賽類節目沒告訴觀眾規則的么。有,《中國好聲音》第一季。
第二點,盡管決定選手去留的有四位評審,但是除了Dr.魏是專業的,其他三個都是來賺眼球的。不zao急,我仔細解釋。你看,為了不打擊選手的積極性,三個評審是不可能給出3分以下的預判分的對吧,那麼也就是說最低最低選手也有九分。Dr.魏手裡有十分的難度分(乘分形式),換句話說,就是只要Dr.魏認可了,其他人說什麼就都忽略不計了(我是指對於晉級與否這個結果而言)。這樣的規則努力遵循著:絕對理性和絕對科學這樣一個大方向。這么做自然是留得住觀眾的(公平)。(PS.節目中只有魏坤琳一位科學家評審,但在他背後還有一個龐大的科學顧問團。)同時,我還要大膽預測一下,不出意外的話,將來的某一期江蘇衛視一定會爆一個冷門給大家看看的——就是在評審都不看好,觀眾也覺得Just so so的情況下,魏先生一錘定音,讓這個選手晉級了。
3,主持人:蔣昌建。
邀請這位復旦大學馳名中外的教授來主持這檔節目,說明江蘇衛視真是老奸巨猾。邀請他主持除了可以吸引更多的受眾,擴大節目的影響力之外,還可以封廣電總局的嘴巴,打湖南衛視的嘴巴。如果各位仔細研究過收視率這個問題的話,就會發現這兩年我國的最受歡迎的綜藝節目有一個極其顯著的特點叫做:低齡化(反智化)。舉兩個例子大家應該就能意會了:《快樂大本營》、《爸爸去哪兒》。有蔣教授親自主持,那麼想必這檔節目不會隨便就被扣上低俗啊,膚淺這種帽子了。畢竟即使從檯面上來說,廣電總局也肯定是更加支持高智商化的節目發展。
ok,這的確是個聰明的決定,但是這個決定究竟做得好不好,是不是需要再調整或者如何改進,一定是節目組現在討論得火熱的一個問題。原因是:蔣老師並不是專業的主持人。專業的主持人需要強大的控場能力和穩定自如的台風(這一點在綜藝節目里何炅、華少都很不錯),是一個主動者,而蔣老師在第一期的表現里表現得較為生澀和被動。(好吧,孟非老師說是「儒雅」。)
別的觀眾我沒去了解了,但就我個人看著蔣老師笑的顴肌提得緊緊的還是會稍微覺得有點奇怪,有點用力過頭的感覺。可能太緊張了。
算了,普通話不標准這種事我就不多說了。蔣老師氣勢很好的,大贊。
4,鏡頭語言
總體來說,節目節奏把握得很好,該吊胃口就吊胃口,該煽情就煽情。但是一些細節顯得格格不入,表演痕跡很重。看來中韓兩個團隊之間還需要磨合。
攝影機運動,相當花哨。最突出的體現就是第一個選手的魔方牆遮布掀開那一下子。升格降格、快拉快推、旋轉,搖臂從左掃到右,從右掃到左,燈光平均每分鍾360次地閃,鼓點敲個不停,然後還插入幾個評審和嘉賓之後的采訪,不僅僅誇張,而且很自戀(尤其是那面魔方牆)。當然,這也是韓國的剪輯團隊一貫的作風。我認為這個度並沒把握好,和整個節目的節奏不搭。
燈光:北京常使用大紅色和寶藍色等。我認為這個顏色的搭配並不是最合適的。有很濃的「廉價感」和「塑料感」,不夠精緻。
大量特寫和近景。猛煽情。
音樂:總體來說沒有硬傷,節奏很明快,也恰當。但是也有值得推敲的部分。即從一開始音樂就特別嗨,乍一看這很好,但是問題是你一開始就這么嗨,高潮部分觀眾就容易疲勞,反倒削弱了節目效果。
VCR:啰嗦拖沓,表演成分太重。
現場的觀眾:給了很多很多鏡頭,歡呼,吶喊,驚訝,等等,這樣子會給電視機前的觀眾很好的暗示和反饋,就是「你也要興奮哦!」,「你怎麼能不感到驚呢!」很多人就這樣被感染了。但是!節目組表演欲真的太強了。錄過節目的人都知道:觀眾所有的掌聲,歡呼聲都是節目開始前暖場的時候錄好的。說到找觀眾表演這事,其實《我是歌手》做得已經是......你懂的。
5,評審。這一點上我一定要嚴重吐槽。江蘇衛視你怎麼可以這么粗心!介紹幾個評審居然連名字的字幕也不打!別的台要笑死了啊摔!
魏坤琳(於2003年和2004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獲得運動控制和電子工程的碩士學位,2007年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獲運動控制的博士學位,2009年加入北大心理學系):「科學,是我唯一評判的標准」。應該是初次上大型綜藝節目吧,看得出還是拿捏得有些生澀,不過很萌噠。態度很好,很專業(至關重要!),堅持科學理性的評判必定吸粉無數。
陶晶瑩(主持天後):負責吸引「小年輕」,負責賣萌,負責裝傻,很重要的一點是,他是評審和嘉賓里唯一的女性,而且嘴巴很厲害,能營造很愉悅的氣氛,這一期作用很大;
李永波(國家羽毛球隊總教頭):特點就是實在。真性情。所謂特點,就是即是優點,又是缺點。不過沒關系,電視節目觀眾要看的就是真實,個性。
梁冬(亞太區最著名的華語節目主編及主持人之一):負責調解一下氣氛吧,居然還哭了,我挺費解的。目前除了製造矛盾和噱頭沒有太主要作用。我個人不怎麼喜歡他的表現。
6,嘉賓
周傑倫(音樂才子):顯然他是江蘇衛視看準的巨大噱頭和舞台主角之一。周傑倫是首次擔任中國內地的綜藝節目的嘉賓,之前他提出「不參加達人選拔,不參加音樂PK,不參加內地選秀」的「三不原則」,這次因為好奇也跑過來了,真是給面子。就憑他,得招來多少幺蛾子呀。一句「聽媽媽的話」引得多少少女又迷死他了。
李彥宏(外交政策雜志評比的38位全球最具智慧的人之一):真心是「鄰居家孩子」呀,江蘇衛視這也太欺負人了。比起周傑倫的話,李彥宏這存在感還是差了很多......(周傑倫単就鋼琴那一塊就一個人佔了三分鍾。)
7,選手(這一點從節目效果方面來看比較成功)
評選標准,「第一,具有普通人沒有的腦力才能,比如深度視覺,空間感知,照相式記憶等等;第二,技能具有多項目挑戰的遷移性,以證明這是腦力天賦,而並不是熟能生巧的本領;第三,所有選手要經過節目合作方,北京大學、北師大、上海交通大學國內三大最權威心理學腦科學實驗室的專業測試,120分是硬性指標;第四,10%的選手需要經過核磁共振成像測試,測試腦力控制機能。」(除了做測試題外,藉助核磁共振是測試智商更為直接的方式,因為可以檢測到大腦神經元的興奮信號,神經元越興奮,說明大腦的利用程度越高,也越發達。)
選拔途徑:第一,專業途徑,中國腦力競標賽2010——2013年的選手;第二,媒體途徑,結合媒體報道尋找民間高人;第三,通過各類活躍的腦力興趣小組,比如在果殼網、豆瓣社區等社區網站上搜羅。
鄭才千:典型技術宅。(我去,居然是文科生,我要是蔣昌建評審們打嘴仗的時候我一定要提一提的。能加好多分呢。)PO一條:「超級找茬王」鄭才千,在幾萬個小色塊組成的魔方牆中找不同,被封「像素眼」,他曾在賭場豪贏60萬元,最終上了「黑名單」~
黃華珠:很成熟,情商很高。但是很不幸成為《最強大腦》的犧牲品。沒有辦法,要樹立節目公正、權威、理性的形象,委屈你了。
趙越。很優秀,但我同意Dr.魏,她使用的是肢體記憶,而非空間記憶。更值得認可的是身體,不是腦力。
李玉娟:沒話說。牛逼哄哄。
8,舞台
錄制場地面積達到5000餘平方米。(豪門!多少演播室加起來才這么大。。。淚)
舞美的很多運作都稍微有些單調,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最後的階梯分數顯示器做得不錯,在心理上滿足觀眾累積式的情緒需求。
······
累死了,第一期差不多就寫到這里吧。
估計到這個地方已經沒有人有興趣看了,那我隨便寫點自己看完這期節目的想法吧。
從黃華珠這個部分開始,大家對於Dr.魏的評判就已經產生異議了,到了趙越這個部分,幾位評評審已經不是異議,而是憤怒了。
那麼,這種憤怒合理嗎?
答:不合理。
作為一個成熟的中年人(不特指),你去參加一檔節目,對於節目的規則當然理應是瞭然於胸的,否則你何以評判給分呢?規則的作用,是遵守。「不破不立」那一套放到電視節目里來,顯然是很滑稽的。
趙越說:「那麼,老師請您走一下。」看到這一幕我就認為她情商遠不及黃華珠。參加游戲,就要遵守游戲規則,這是最簡單的道理。李永波有是Dr.魏的長輩也是前輩,有資歷提出異議,但是一個聰明的姑娘,絕不應該認為這是自己翻身或者辯駁的機會。重新給你打分?不要鬧了。面對一個既定的事實做出消極的反抗,並不明智。
梁冬說:「我認為應該修改游戲規則。除了一個所謂的客觀分之外,還應該有一個情緒分。」
李永波說:「我覺得給Dr.魏的權利太大。」
梁冬又說:「我在看你的那一剎那間的時候,我在想,科學到底是干什麼的,科學不應該僅僅有刻度,而沒有溫度。」
這兩個人都是我比較喜歡的,尤其是李永波老師,我特別欣賞他的真性情。但是,「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中華民族是一個很喜歡打感情牌的民族,不然我們也不會有所謂的「酒桌文化」、「香煙文化」等等了。講感情,並不是什麼不好的事情,但是要分事情來。如果在一檔命名為「《最強大腦》的節目里,對於弱者的同情或者喜愛戰勝了理性的判斷,那麼,公平二字情何以堪呢,理性二字又何以立足。梁冬說,科學應該有感情,可問題在於,科學是不是只需要感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孰輕孰重?一個只有感情的醫生可以救治病人嗎?一個只有感情的程序員可以研究明白太陽黑子運動的規律嗎?
陶晶瑩說了一句很正確的話:「Dr.魏是在教導我們什麼是科學。」
我認為,我們整個民族都缺乏這種關於科學精神的教育。尤其在大陸。從這個角度看,《最強大腦》的產生,在橫向和縱向的發展角度都是有意義的。科學之所以是科學,恰恰是因為它對於正確和錯誤有著精確而清晰的界限。一把只有溫度,而沒有刻度的尺子,是一塊塑料,而沒有人將會再認為那是尺子。
以上。
知乎@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