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代漢語中什麼是祈使語氣
Ⅱ 現代漢語中祈使句一定是命令嗎
祈使句是表示要對方做或不做某事、帶有祈使語氣的句子。是帶有請求和命令語氣的。
Ⅲ 皇帝的命令在古文中有幾種表示方法 請都列舉出來
昭命 聖旨 上諭 王令 敕令 符節(一種皇上的身份證繩子做的發布命令就讓持節的人拿著然後去傳令) 聖諭
或敘事方式表達 上命xxxx......... 詔命..........
這個沒有固定組合史書上這個要求本來就不嚴謹,只要別太歧義過格讓人不解節就行了
Ⅳ 古漢語中,有表示祈使或者命令的用法嗎
據我所知,有表示祈使和命令的語氣助詞,最常用的就是「之」
例如,「食之」 就是吃吧,命令語氣。
Ⅳ 指令的漢語詞語
【詞目】指令
【拼音】zhǐ lìng
【英文】instruct ;order;instruction
【基本解釋】舊時公文的一種,是上級對下級呈請的批示;告訴計算機從事某一特殊運算的代碼。 1. 指示命令。
唐韓愈《魏博節度使沂國公先廟碑銘》:「號登 元和 ,大聖載營。風揮日舒,咸順指令。」 元柳貫《浦陽十詠·昭靈仙跡》:「真仙帝遣司風雨,喚起淵龍聽指令。」 陳世旭 《小鎮上的將軍》:「立刻就傳來了上面的指令,將軍的遺體就地火葬。」孔羽《睢縣文史資料·袁氏陸園》:「袁家山(袁可立別業),……1949年,睢縣人民政府指令於此處集存各種文物,並派有專人看守。」
朱長超《月亮上的足跡》:地面站停止對他們發出指令,以免干擾他們的好夢。
2. 下行公文的一種。對下級機關有所指示時用之。
《新華日報》1943.9.18:「在次長的辦公桌上,有電話機,來往的公事信。一切的指令、計劃、方案與文件。」
3. 指定電子計算機實現某種控制或運算的代碼。包括操作功能和操作對象等內容。
(1) ∶指導;號令 (2) ∶舊時公文的一種,是上級對下級呈請的批示(3) ∶能被計算機識別並執行的二進制代碼,它規定了計算機能完成的某一操作。
告訴計算機從事某一特殊運算的代碼合算:
指令種類:數據傳送指令、算術運算指令、位運算指令、程序流程式控制制指令、串操作指令、處理器控制指令。
4.指令,指基金管理人在管理基金資產時,向基金託管人發出的資金劃撥及實物券調撥等指令。
Ⅵ 什麼是「命令語」
命令語,就是動詞的命令式。
動詞命令式是以第二人稱現在時單數的詞干加上命令式的詞尾構成。詞干以母音結尾,我們就加一個命令式詞尾-й,詞干以一個輔音結尾,重音如果落在詞尾上,或以兩個輔音結尾,我們會加上-і或-ы(在絕對硬輔音後),如果重音落在詞幹上,則加-ь,但如果是以絕對硬輔音或唇音結尾的,則為禿尾。
復數第二人稱命令式可以在單數第二人稱命令式後加上це。
有的動詞是帶前綴вы-的,這些動詞的命令式和不帶前綴вы-的動詞相同,但是重音一定要落在前綴вы-上。
帶-ца的動詞命令式,和不帶-ца的動詞相同,只是-ца在命令式詞尾後要寫成-ся。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Ⅶ 路由器全部命令和漢語翻譯意思,高分送上
路由器顯示命令:
router#show run ;顯示介面
router#show interface ;顯示介面
router#show ip route ;顯示路由
router#show cdp nei ;看阾居
設置口令:
router>enable ;進入特權模式
router#config terminal ;進入全局配置模式
router(config)#hostname <hostname> ;設置交換機的主機名
router(config)#enable secret xxx ;設置特權加密口令為 xxx
router(config)#enable password xxx ;設置特權非密口令為 xxx
router(config)#line console 0 ;進控制台口(Rs232)初始化
router(config-line)#line vty 0 4 ;進入虛擬終端virtual tty
router(config-line)#login ;允許登錄
router(config-line)#password xx ;設置登錄口令xx
router(config)# (Ctrl+z) ; 返回特權模式
router#exit ;返回命令
配置IP地址:
router(config)#int s0/0 ;進行串Serail介面
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 ;起動介面
router(config-if)#clock rate 64000 ;設置時鍾
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0.1.1.1 255.255.0.0 ;設置IP地址和子網掩碼
router(config-if)#ip add 10.1.1.2 255.255.0.0 second;
router(config-if)#int f0/0.1 ; 進入子介面
router(config-subif.1)#ip address <ip><netmask> ;
router(config-subif.1)#encapsulation isl <n> ;
router(config)#config-register 0x2142 ;跳過配置文件
router(config)#config-register 0x2102 ;正常使用配置文件
router#reload ;重新引導
復制操作:
router#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存配置
router# running-config tftp ;上載
router# startup-config tftp
router# tftp flash: ;特權模式下升級IOS
router# tftp startup-config ;下載配置文件到nvram
ROM狀態:
Ctrl+Break ;進入ROM監控狀態
rommon>confreg 0x2142 ;跳過配置,26 36 45xx
rommon>confreg 0x2102 ;使用配置,恢復工作狀態
rommon>reset ;重新引導,等效於重開機
rommon> xmodem:<sname> flash:<dname> ;從console升級IOS
rommon>ip_address=10.65.1.100 ;設置路由器IP (默認埠)
rommon>ip_subnet_mask=255.255.0.0 ;設置路由器掩碼
rommon>tftp_server=10.65.1.48 ;指定TFTP伺服器IP
rommon>tftp_file=c2600.T ;所要下載的文件
rommon>tftpdnld ;ROM監控狀態下升級IOS
rommon>dir flash: ;查看快閃記憶體中的內容
rommon>boot ;引導IOS
靜態路由:
ip route <ip-address> <subnet-mask> <gateway> 例:
router(config)#ip route 10.1.0.0 255.255.0.0 10.2.1.1
router(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1.1.1.2
動態路由:
router(config)#ip routing ;啟動路由
router(config)#router rip ;啟動RIP路由協議。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netid> ;配置范圍,有的支持all。
router(config-router)#negihbor <ip-address> ;點對點 幀中繼用。
幀中繼命令:
router(config)# frame-relay switching ;使能幀中繼交換
router(config-s0)# 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使能幀中繼
router(config-s0)# frame-relay intf-type DCE ;DCE端(需要配虛電路)
router(config-s0)# frame-relay local-dlci 20 ;配置虛電路號
基本訪問控制列表:
router(config)#access-list <number> permit|deny <source ip> <wild|any>
router(config)#interface <interface> ;default: deny any
router(config-if)#ip access-group <number> in|out ;default: out
例:
RB(config)#access-list 4 permit 10.8.1.1
RB(config)#access-list 4 deny 10.8.1.0 0.0.0.255
RB(config)#access-list 4 permit 10.8.0.0 0.0.255.255
RB(config)#access-list 4 deny 10.0.0.0 0.255.255.255
RB(config)#access-list 4 permit any
RB(config)#int f0/0
RB(config-if)#ip access-group 4 in
擴展訪問控制列表:
access-list <number> permit|deny icmp <SourceIP wild> <destinationIP
wild>[type]
access-list <number> permit|deny tcp <SourceIP wild> <destinationIP
wild>[port]
例1:
router(config)# access-list 101 deny icmp any 10.64.0.2 0.0.0.0 echo
router(config)# access-list 101 permit ip any any
router(config)# int s0/0
router(config-if)#ip access-group 101 in
例2:
router(config)#access-list 102 deny tcp any 10.65.0.2 0.0.0.0 eq 80
router(config)#access-list 102 permit ip any any
router(config)#interface s0/1
router(config-if)#ip access-group 102 out
router(config)#no access-list 102
router(config-if)#no ip access-group 101 in
Ⅷ 命令什麼意思
命令 計算機專業術語,形容在對計算機程序編程時所下達的編程指令。
同時也是中國漢語動詞,用於上級對下級下達~~的命令。
計算機網路命令
ping命令
後漢書
後漢書
在Windows的控制窗口中(Windows 95/98/ME的command解釋器、Windows NT/2000的cmd解釋器),運行ping可以看到這個命令的說明,它是一個探測本地電腦和遠程電腦之間信息傳送速度的命令,這個命令需要TCP/IP協議的支持,ping將會計算一條信息從本地發送到遠程再返回所需要的時間,黑客使用這個命令決定是否對伺服器進行攻擊,因為連接速度過慢會浪費時間、花費過多的上網費用。
另外這個命令還可以透過域名找到對方伺服器的IP地址,我們知道域名只是提供給瀏覽網頁用的,當我們看到一個不錯的域名地址後,要想通過telnet連接它,就必須知道對方的IP地址,這里也要使用ping命令的。
這個命令的基本使用格式可以通過直接運行ping獲得,現在假設目標是A域名,則可以在控制台下輸入ping 某域名,經過等待會得到如下信息:
Pinging A域名[204.202.136.32] with 32 bytes of data:
Reply from 204.202.136.32: bytes=32 time=302ms TTL=240
Reply from 204.202.136.32: bytes=32 time=357ms TTL=240
Reply from 204.202.136.32: bytes=32 time=288ms TTL=240
Reply from 204.202.136.32: bytes=32 time=274ms TTL=240
Ping statistics for 204.202.136.32:
Packets: Sent = 4, Received = 4, Lost = 0 (0% loss),
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
Minimum = 274ms, Maximum = 357ms, Average = 305ms
這些信息的意思是:A域名的IP 地址是204.202.136.32,對他發送了四次數據包,數據包的大小是32位元組,每一次返回的時間分別是302ms、357ms、288ms、 274ms。綜合看,發送了四個數據包全部返回,最小時間是274ms,最大時間357ms,他們的平均時間是305ms。
這樣黑客就了解了連接對方伺服器使用的時間。另外這個命令還有一些特殊的用法,例如可以通過IP地址反查伺服器的NetBIOS名,現在以 211.100.8.87為例,使用ping配合「-a」,在控制台下輸入命令ping -a 211.100.8.87,它的返回結果是:
Pinging POPNET-FBZ9JDFV [211.100.8.87] with 32 bytes of data:
Reply from 211.100.8.87: bytes=32 time=96ms TTL=120
Reply from 211.100.8.87: bytes=32 time=110ms TTL=120
Reply from 211.100.8.87: bytes=32 time=110ms TTL=120
Reply from 211.100.8.87: bytes=32 time=109ms TTL=120
Ping statistics for 211.100.8.87:
Packets: Sent = 4, Received = 4, Lost = 0 (0% loss),
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
Minimum = 96ms, Maximum = 110ms, Average = 106ms
從這個結果會知道伺服器的NetBIOS名稱是POPNET-FBZ9JDFV。另外在一般情況下還可以通過ping對方讓對方返回給你的TTL值大小, 粗略的判斷目標主機的系統類型是Windows系列還是UNIX/Linux系列,一般情況下Windows系列的系統返回的TTL值在100-130之 間,而UNIX/Linux系列的系統返回的TTL值在240-255之間,例如上面的A域名返回的TTL是240,對方的系統很可能是Linux,而第二個目標的TTL是120,那麼說明它使用的系統也許是Windows。
另外ping還有很多靈活的應用,我不在這里過多的介紹,讀者請另行查閱此命令相關幫助文件。
net命令
NET命令是很多網路命令的集合,在Windows ME/NT/2000內,很多網路功能都是以net命令為開始的,通過net help可以看到這些命令的詳細介紹:
NET CONFIG 顯示系統網路設置
NET DIAG 運行MS的DIAGNOSTICS程序顯示網路的DIAGNOSTIC信息
NET HELP 顯示幫助信息
NET INIT 不通過綁定來載入協議或網卡驅動
NET LOGOFF 斷開連接的共享資源
NET LOGON 在WORKGROUP中登陸
NET PASSWORD 改變系統登陸密碼
NET PRINT 顯示或控制列印作業及列印隊列
NET START 啟動服務,或顯示已啟動服務的列表
NET STOP 停止網路服務
NET TIME 使計算機的時鍾與另一台計算機或域的時間同步
NET USE 連接計算機或斷開計算機與共享資源的連接,或顯示計算機的連接信息
NET VER 顯示區域網內正在使用的網路連接類型和信息
NET VIEW 顯示域列表、計算機列表或指定計算機的共享資源列表
這些命令在Win95/98中支持的比較少,只有幾個基本常見的,而在NT或者2000中又遠遠多於上面的介紹,不過大多數對於初學者也沒有必要掌握,所以我選擇了WindowsME進行介紹,其中最常用到的是NET VIEW和NET USE,通過者兩個命令,學習者可以連接網路上開放了遠程共享的系統,並且獲得資料。這種遠程共享本來是為便捷操作設計的,但是很多網路管理員忽視了它的 安全性,所以造成了很多不應該共享的信息的暴露,對於學習者來說,則可以輕易獲得它人電腦上的隱私資料。
例如在控制台下輸入net view \\202.96.50.24則可以獲得對應IP的系統共享目錄,進而找到他們的共享文件,當然這需要202.96.50.24系統的確存在共享目錄,具體如何找到這些存在共享的系統,我將會在後面的文章中進行介紹。
telnet和ftp命令:
這兩個命令分別可以遠程對系統進行telnet登陸和ftp登陸,兩種登陸使用的不同的協議,分別屬於兩種不同的網路服務,ftp是遠程文件共享服務,也就是說學習者可以將自己的資料上傳、下載,但是它並沒有過多的權利,無法在遠程電腦上執行上傳的文件;而telnet則屬於遠程登陸服務,也就是說可以登陸到遠程系統上,並獲得一個解釋器許可權,擁有解釋器就意味著擁有了一定的許可權,這種許可權可能是基本的文件操作、也可能是可以控制系統的管理員許可權。
netstat命令:
這個程序有助於我們了解網路的整體使用情況。它可以顯示當前正在活動的網路連接的詳細信息,如採用的協議類型、當前主機與遠端相連主機(一個或多個)的IP地址以及它們之間的連接狀態等。 使用netstat ?可以顯示它的命令格式和參數說明:
netstat [-a] [-e] [-n] [-s] [-p proto] [-r] 其中的參數說明如下:
-a 顯示所有主機的埠號;
-e 顯示乙太網統計信息;
-n 以數字表格形式顯示地址和埠;
-p proto 顯示特定的協議的具體使用信息;
-r 顯示本機路由表的內容;
-s 顯示每個協議的使用狀態(包括TCP、UDP、IP);
interval 重新顯示所選的狀態,每次顯示之間的間隔數(單位秒)。
netstat命令的主要用途是檢測本地系統開放的埠,這樣做可以了解自己的系統開放了什麼服務、還可以初步推斷系統是否存在木馬,因為常見的網路服務開放的默認埠輕易不會被木馬佔用,例如:用於FTP(文件傳輸協議)的埠是21;用於TELNET(遠程登錄協議)的埠是23;用於SMTP(郵件傳輸協議)的埠是25;用於DNS(域名服務,即域名與IP之間的轉換)的埠是53;用於HTTP(超文本傳輸協議)的埠是80;用於POP3(電子郵件的一種接收協議)的埠是110;WINDOWS中開放的埠是139,除此以外,如果系統中還有其他陌生的到口,就可能是木馬程序使用的了。通過 netstat或者netstat -a可以觀察開放的埠,如果發現下面的埠,就說明已經有木馬程序在系統中存在:
31337號埠是BackOffice木馬的默認埠;1999是Yai木馬程序;2140或者3150都是DEEP THROAT木馬使用的埠;還有NETBUS、冰河或者SUB7等木馬程序都可以自定義埠,因此發現了陌生埠一定要提高警惕,使用防火牆或者查病毒軟體進行檢測。
tracert命令:
這個命令的功能是判定數據包到達目的主機所經過的路徑、顯示數據包經過的中繼節點清單和到達時間。tracert命令的格式如下:
tracert [-d] [-h maximum_hops] [-j host-list] [-w timeout] target_name
命令行中的參數-d是要求tracert不對主機名進行解析,-h是指定搜索到目的地址的最大輪數,-j的功能是沿著主機列表釋放源路由,-w用來設置超時時間間隔。
通過tracert可以判斷一個伺服器是屬於國內還是國際(網路伺服器的物理未知不能依靠域名進行判斷),根據路由路經可以判斷信息從自己的系統發送到網 絡上,先後經過了哪些IP到大對方伺服器,這就好像乘公共汽車的時候從起點出發到達終點站的時候,中途會出現很多路牌一個道理,我們清楚了自己的信息的傳 送路徑,才能夠更清晰的了解網路、對伺服器進行攻擊。
winipcfg:
winipcfg和ipconfig都是用來顯示主機內IP協議的配置信息。只是winipcfg適用於Windows 95/98,而ipconfig適用於Windows NT。winipcfg不使用參數,直接運行它,它就會採用Windows窗口的形式顯示具體信息。這些信息包括:網路適配器的物理地址、主機的IP地址、子網掩碼以及默認網關等,點擊其中的「其他信息」,還可以查看主機的相關信息如:主機名、DNS伺服器、節點類型等。其中網路適配器的物理地址在檢測網路錯誤時非常有用。
ipconfig的命令格式如下:ipconfig [/?| /all | /release [adapter] | /renew [adapter]]
其中的參數說明如下:
使用不帶參數的ipconfig命令可以得到以下信息:IP地址、子網掩碼、默認網關。而使用ipconfig
/? 顯示ipconfig的格式和參數的英文說明;
/all 顯示所有的配置信息;
/release 為指定的適配器(或全部適配器)釋放IP地址(只適用於DHCP);
/renew 為指定的適配器(或全部適配器)更新IP地址(只適用於DHCP)。
/all,則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主機名、DNS伺服器、節點類型、網路適配器的物理地址、主機的IP地址、子網掩碼以及默認網關等。
Ⅸ 命令的近義詞是口令對不對
不對。
命令的近義詞是:吩咐、驅使、號召、下令、號令、敕令、指示、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