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程序員工作壓力大,身體也垮,為什麼還這么多人想做程序員
一、興趣使然
興趣會是你辛苦工作的一針強心劑,如果從事的職業就是你自己熱愛的領域,那想必即使辛苦你也會感到是苦中作樂、樂在其中吧。跟心中美好的理想相比,辛苦便也算不上什麼了。套用金庸的名句「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這里應該說「那些確是極辛苦的,可是我心中喜歡」。
二、性格偏內向
不太會在商場里打交道、陪客戶、談生意等等,更沒有有錢有勢的親戚朋友幫忙,程序員是一個很典型的純粹靠自己技術和能力吃飯的工作,當然如果一個程序員提高人際關系和溝通能力會有很好的發展,比如終極目標之一的CTO或類似職位。
三、收入可觀
工資相對於常見的大多數職業來說偏高,基本做個兩年左右月薪至少10K起步,甚至很多應屆生也可以拿到月薪10K+的水平。
四、對學歷沒有過於苛刻的要求
是如果技術夠好、工作態度認真負責的話,可以放寬學歷是本科的硬性要求。
五、市場需求大
隨著互聯網+戰略的提出,進一步激發了大家對於互聯網行業的嚮往,互聯網創業公司如雨後春筍地遍地生花,同時互聯網行業需要大量的程序員去搭系統、寫代碼,所以導致了供需不平衡,導致了程序員特別是優秀的程序員缺口比較大,互聯網行業的程序員薪水一路飛漲。
程序員這項工作根基於計算機產業。計算機產業的特點就是爆炸式的增長,技術以不可想像的速度迭代。對於公司而言,要跟上發展速度,必須不斷的推陳出新,不能有一絲懈怠;對於程序員而言,也要時刻保持專注,不斷地學習新的技術和理念。所以要想時刻保持競爭力,辛苦磨礪是必然要經歷的過程,不僅是程序員,其他行業亦是如此。
B. 虛擬現實技術是如何工作的
人類想要逃避乏味的現實去往另外一個世界的願望古已有之。我們會聽故事,讀小說,看電影,玩游戲,到了計算機技術興起的現在,就有了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 Reality,簡稱 VR)。
最終極的虛擬現實技術或許像電影《黑客帝國》演繹的那樣,一根連接線插在腦後,我們就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當然這只是科幻中的暢想,真實的虛擬現實技術究竟是怎樣的呢?
虛擬現實技術的概念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提出了。人類通過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和味覺等幾種感官接受外界的信息。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視覺。
有研究認為人類接受的信息80%是來自於視覺,所以目前的虛擬現實技術也主要集中於如何讓人能夠「看到」虛擬世界。至於如何「觸摸」,如何「嗅聞」,如何「品嘗」虛擬現實,就是以後的工程師需要考慮的問題了。
【有獎調研】如果網路知道各領域專家為您提供個性化服務,你會來體驗嗎?——點我拿獎品
C. 為什麼有些程序員是三、四台電腦一起用的
計科專業畢業在軟體行業混了幾年,加上現在這份工作已經前前後後經歷了四家公司,程序員基本的標配是一個台式機一個筆記本電腦,當然還有很多在桌子上多放幾個顯示器,程序員用多個電腦一起工作主要原因還是同事處理多個事情,乾脆一個屏幕一件事情,這樣大腦就可以根據的屏幕的信息進行切換。一般來講編寫代碼的放在一個屏幕上,其餘的事情放在一個屏幕上。就是為了減少思維模式的切換,減少干擾,至於說三四台電一起用的程序員倒不是很多見。
一個程序員通常都有什麼喜好?
1.選擇一個合適的鍵盤。從自身出發這點比較在意,有個合適的鍵盤使用起來明顯的感覺不一樣, 其實本身不追求什麼機械鍵盤,就是喜歡自己已經使用習慣的,不在於貴賤主要是已經習慣了,其實這也是程序員很大的一個特性,用的順手的東西很難去改變,如同現在編寫代碼無論是不是需要依賴linux環境,都要在linux下面編寫代碼,已經是多年養成的習慣。
畢竟已經在linux上面研究了好多年的編程習慣,裡面的快捷鍵或者編程工具太熟悉了,通常來講在上面寫代碼或者調試都變得十分自然,真要突然的改變會變得十分的不適應。
2.逛技術網站。幾乎每天都會抽出一個小時時間來看看技術論壇,看看有什麼新鮮的技術更新出來了,唯恐拉下什麼新技術了,主要原因是近些年技術的更新速度太快了,稍不留神就拉下了,更加重要的是通過看技術網站能學到很多新的編程思維,畢竟技術性的東西,只靠閉門造車肯定很容易遇到瓶頸,通常更加喜歡技術交流。
現在開源社區發展迅猛,每隔一段時間就出現一個新的框架,能夠解決當前很多棘手的問題,其實看技術文章最大的一個好處是可能某些你正在迫切需要解決的一些問題,高手已經通過框架的方式給解決掉了,你只需要拿出來去學習如何使用就可以了。
3.在網路上技術交流。程序員平時可能說話不多,但並不代表著沒有交流的訴求,很多程序員都有自己的技術圈子,當然這種圈子多數是以網路性的技術交流多一些,探討一些技術問題,或者討論下技術生涯的各種不如意的地方,最主要探討一些技術愛好方面的東西,更加喜歡虛擬世界的技術交流,所以很多人講程序員比較悶騷,內心其實挺狂熱,其實網路上的交流也算是釋放的一種。
在剛畢業那會公司有個技術高手,平時標準的沉默寡言,有一次一起出差聊到如何開始做技術,經歷了幾家公司倒是勾起了他的一些往事和記憶,然後拉著我聊了半宿,我都快睡著了他還在滔滔不絕的講,程序員並不是不喜歡講話聊天,主要沒有撬動開內心的世界,一旦打開一樣也會滔滔不絕。
使用多個屏幕編程也算是程序員的一個嗜好吧,主要方便思維的切換,總體來講還是為了提升工作效率,其實也算是一個特別的愛好,每個程序員更加講求實際的效果,更加務實而已。
希望能幫到你。
其實不是程序員幾台電腦一起用,而是程序員一個電腦連了多個顯示器。
我來回答一下吧,說實話,作為一個程序員,我工作現在是雙顯示器,但是我感覺雙顯示器已經不能滿足我工作的需要了。如果你用習慣了多顯示器,你就知道多顯示器能夠給你帶來的那種爽的感覺。
多顯示器使用,給人帶來的不僅僅是工作的爽感,更重要的是多現實可以大大提供程序員的工作效率。如果你了解程序員的工作的話,你就知道為什麼需要多顯示器了。
程序員的工作是這樣的:程序員一般工作的時候,需要敲代碼,而敲代碼的時候,需要查技術文檔,需要搜索一些技術難題和問題,還需要看原型,效果圖或者需求文檔。如果只有一個顯示器的話,就需要來回切換桌面來看,這大大降低了程序員的工作效率。
所以至少應該需要兩台及以上的顯示器才能滿足工作的需要。我感覺現在我需要三台顯示器,一台是敲代碼,顯示代碼的顯示器,豎屏的看代碼更方便,一個是專門用戶查技術文檔,搜索問題的顯示器,還有一個是專門看需求和設計 UI 原型的顯示器。這樣的話,才能讓我的爽感更強,提高工作效率。
來一起欣賞一下我的工作台吧!
兩台顯示器是程序員的標配,要是三台顯示器一起用那就更好了!
看完回答,知道為什麼程序員需要多台顯示器了吧?希望我的答案能夠幫你答疑解惑。
主要是為了便捷,高效。
其實一般是兩台電腦,三台的實際上很少人用,第一沒必要第二太張揚,兩台倒是很多,尤其是經常會一台顯示器一台筆記本。
你想想如果你的辦公位有三台電腦,而自己只是普通程序員,連小領導都不是,這樣會不會怪怪的。所以我就見過的配三台的,他是技術總監。
多台電腦的作用有什麼呢?
這樣可以讓頭禿的更快,變得更強!
同時用兩三個顯示器的我見過,同時使用三四台電腦的倒是真的很少見。
單位兩台
家裡兩台
現在也不需要天天背著電腦上下班了,家裡常用兩台電腦:
兩台電腦在單位,兩台電腦在家,雖然看起來也是有著四台電腦,但是「一起使用」的時候幾乎沒有的。
我將持續分享Java開發、架構設計、程序員職業發展等方面的見解,希望能得到你的關注。
一般不是多台電腦,是多台顯示器而已。
當程序員發現多顯帶來的好處,就再也回不去了。在一個屏幕上切換窗口會浪費很多時間,即使你用快捷鍵,這個時間累積起來也是很可怕的;還有心理上的負擔,當你切換窗口的時候,你會需要依靠記憶保存剛才屏幕顯示的內容,而多個顯示器可以幫你卸掉這個負擔,讓你更專注於編碼。
至於使用方法,其他答案都說了。你可以一屏寫代碼,其他的屏幕可以是文檔、控制、stackoverflow、郵箱、工作IM等等。當你不需要context switch,一切都在眼前的時候,效率會大大提升。
如果你是程序員,還沒用多顯,快配個顯示器。相信你會回來謝我的。
這個「一起用」可能會有岐意。目前我尚未看到一個程序員長時間同時使用三、四台桌面電腦作普通工作使用,而是有以下幾種使用方式 :
根據猶他大學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得出 —— 更大的屏幕能讓你的效率更高 。
研究人員測試了工作效率與不同電腦配置的關聯性。他們讓受訪者完成同樣的工作(如編輯一個文件或在不同的電子數據表格中復制數據等),結果顯示如下:
1、用24寸顯示器比用18寸顯示器的速度提高52%;
2、用兩個20寸顯示器的速度比用單個18寸顯示器提高44%;
3、當顯示器尺寸提高到26寸的時候,工作效率開始下降。
得益於硬體的發展,電腦的多線程計算能力讓擁有多塊顯示器的我們如魚得水。
簡單點說,就是:越多屏,越牛逼。
1、寫作
我們可以一邊編輯文字一邊預覽,或是搜索文獻、瀏覽參考資料等等。
2、製作PPT
我們可以一邊設計內容,一邊打開Word、Excel提取內容或者數據。
3、寫代碼
最明顯的是程序員,一邊編碼、一邊編譯、另一邊顯示最終效果,非常整端舒服的感覺。(據說,把顯示器豎起來用是高段位程序員的象徵~)
4、打 游戲
巨大的視覺沖擊力,無語倫比的 游戲 體驗。特別時在玩英雄聯盟這類 游戲 時,如同開掛般的視野。
5、證券交易
股票分析師需要同時監控多個屏幕,隨便切換一下估計都是幾百萬上下,所以還是盡量不要切換的好。看著這些屏幕,我甚至有種想買下華爾街的錯覺。
6、專業設計
無論是平面設計師,還是建築設計師、室內設計師、服裝設計師、工業設計師,你都可以利用多屏幕編程、調取、查看文件或是素材、規范、資料等等。
7、數據監視
一覽全局,縱觀世事,讓你瞬間擁有 「上帝視角」 。
8、和諧家庭關系,提高幸福指數
示意圖省略……
考驗你的情商和空間感知能力的時候到了,請自行幻想以下場景:
· 一家三口,一個想上網,一個想看電影,一個想看快樂大本營,只有一台電腦……
· 游戲 激戰正酣,雙手離不開鍵盤,這時女朋友發來微信問你愛不愛她……
· 代碼正擼飛起,霸道老媽叫你上網查天氣預報……
四、多屏的弊端
凡事有利就有弊,如何趨利弊害是每一個成年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多增加顯示器就多增加干擾源,分散注意力。
你能想像此刻身處地鐵中,而旁邊就站著你心中的男神或女神是什麼樣的感覺嗎?
我想以下兩條是眾所周知的常識:
1、注意力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資源。
2、人類 社會 的發展史就是效率的發展史。
我通過講講自己和團隊的一些實際情況,來回答這個問題。幾台電腦一起用的,基本都是工作。如果說這很炫酷,其實都是在騙自己。
現實中,當你的工作維度增加,或者技術棧擴充的時候,你對多電腦、多顯示器的需求就會劇增。
例如,作為一個架構師,要編寫後端代碼、運行服務、打開資料庫,同時要去做前端編程,運行Web程序,運行APP(Android、IOS、微信小程序,全武行),還要兼顧伺服器運維情況、用Python處理數據。這樣一來,基本一個再好的電腦內存也會被吃光,再算上你必須用MacPro去開發調試IOS,用Linux去運行很多服務和做研究,便不得不去使用3到4台電腦,或者多個屏幕同屏工作。不要問為什麼要這么全棧,因為創業團隊需要,全棧是一步步練出來的。
又例如,開發團隊需要有1到2台電腦去提供內部進行各種測試,那麼維護的小夥伴就會把這台電腦也部署到身邊。1台跑著演算法,1台跑著服務,自己1台電腦編程做新功能和修復bug,這電腦也就多起來了。
又例如,作為一個運維工程師。一台連接各個服務管理終端,一台查看各種監控,還要一台線上交流和隨時隨地可以幹活的筆記本,這就至少是3台了。
使用電腦的多寡,其實更多是看工作需要,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數量。電腦看多了,來回在屏幕間切換視角,切換思維,會讓人很疲勞。所以抽空多運動,多喝水,才是程序員應該做的。
以上屬個人經驗,簡單分享。
歡迎關注,我們共同學習,一起做點有意思的事情。
多屏工作對效率提高還是有很大幫助的,不同屏幕的功能和作用不同,不需要在不同屏幕切換,降低不必要的時間浪費。比如一塊屏幕查資料、一塊屏幕寫代碼,一塊屏幕進行調試,剩下的屏幕聊個天。
D. 對程序員的工作有哪些通俗易懂的解釋
想要對程序員的工作做一些通俗易懂的解釋,那你就可以這么跟他說,「你用拼多多嗎?你用QQ嗎?你用微信嗎?你用淘寶購物嗎?」這些都是我們一點一點用程序寫出來的,我們的工作就是設計這些軟體的程序。
E. 程序員平時的愛好是
1、逛技術論壇,很多論壇有學習視頻或者新的插件,程序員喜歡去研究,然後用到工作中,提升自己的逼格。
2、出行,不管是旅遊,還是騎行只要是運動,很多程序員都是喜歡的,因為平時坐在辦公室時間很長,活動下對身體也是很有好處的。
3、打屁,聊天約飯,程序員是生活在虛擬世界的,但是他們也非常喜歡在現實生活中的相聚,在這個互聯網時代,程序員的溝通能力其實比其他人要更好,所以他的朋友其實相對是更多的。
4、多著呢。你成為程序員就知道了。
F. 我們的世界是現實的還是虛擬的,該如何判斷呢
關於虛擬世界的猜想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自從我第一次聽說這種猜測之後就深以為然,而且很熱衷於尋找相關的證據。
關於光速,我還有一個猜測,既然光速是宇宙速度的極限,那它一定不是一個隨機的數字,光速很可能是程序員世界裡的一個常用單位,有可能在未來的時候,光速就是我們參透真實世界的一把鑰匙。
G. 有一個電影他自己本身就在虛擬世界最後回到現實代替了真人
本文5000字,略長。《異次元駭客(十三度凶間)》劇情
電影世界觀導讀:
①電影內的世界分成了三層,L1(2024年)、L2(當前時代)、L3(1937年),影片前半部分的情節都是在L2層(當前時代)和L3層(1937年)開展的,最終在L1層實現圓滿。L2、L3都是利用源代碼創造的一個虛擬的世界,L3層是L2層的人創造的,L2層是L1層的人創造的,虛擬世界的模擬程度幾乎可以達到百分之百,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發展起來的思想意識(但上一層的創造者並不掌握)。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主要的差別在於這個模擬的世界范圍可能更小一些。
②層間穿梭機制一,高層進入低層:高一層的人物可以把自己的思想意識轉換成源代碼,然後附在低一層虛擬世界裡的某個對應的人身上,例如L1層里的某人A1,A1把自己的思想意識轉換成源代碼,然後附在L2層A2的身體上,A2自身的思想意識暫時被「去活」,存儲到某個地方,當裝著A1思想意識的A2的身體結束L2層的旅行時,將此時A2身體上A1的思想意識復制進入A1的身體,這樣A1就有了L2層的那段體驗,而A2自身的思想重新回到A2的身體並「激活」。
③層間穿梭機制二,低層進入高層:電影還設定了一種從低層進入高層的層間穿梭機制,這是影響影片結局的一個重要設定,例如當A2的身體帶著A1的思想在L2層突然死亡時,A1的思想意識和A2的身體同時死亡,此時A1的身體在L1層醒來時,帶著的是A2的思想意識,也就說,當A1的思想意識進入A2的身體時,並不是「復制」,而是「剪切」,A2自身的思想意識被暫時擱置,也並不是存儲在L2層,而是存儲在A1的大腦里,處於「去活」狀態,當A1的思想意識和A2的身體在L2層突然死亡時,A2的思想意識被激活在A1的身體里,從而實現低層人物進入高層。(L2與L3之間也是如此)——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把這種層間穿梭方式稱為「剪切思想式穿梭」,每一份思想意識都沒有備份的,一旦身體死亡,其身體上的思想意識也同時死亡,暫時擱置的思想去到上一層的對應身體上。
電影情節:
1,深夜,老紳士(傳先生)在酒店客房裡寫信,封好信後他吻別床上比基尼美女後離開房間,將信託付給酒店的酒保(亞斯頓),讓他保存好,等著把信交給一個名叫道格的人。之後老紳士乘車回家,在熟睡的妻子身旁躺下。殊不知那封信已經被酒保私自拆開閱讀了。(1937年)
2,傳先生在陌生的地方醒來,刷卡離開布滿閃爍伺服器的機房,到一家酒吧,一邊服用處方葯物一邊打電話給道格,告知自己遇到了不可思議的事情,約道格來見面,這時酒吧後門打開,一個人(疑似道格)出現在後門外,用匕首刺殺了傳先生。(當前時代)
3,道格在家裡醒來,一邊聽電話錄音一邊去洗手間洗漱,驚覺洗手間的水池上有尚未凝固的血滴,臟衣簍里還有一件血衣,道格神情驚慌,因為他沒有相關的記憶。
4,洛杉磯麥警探負責調查傳先生被害案,作為傳先生助手的道格受到調查,在傳先生位於市中心的豪華公寓里,道格向麥警探介紹,傳先生生前主要在開發一個電腦游戲程序,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很敏感,所以不方面向警方透露細節。在公寓里,道格遇到一名哭泣的年輕女子,女子自稱是傳先生的女兒珍妮。道格很意外,他跟隨傳先生6年,從未聽說過他有女兒。珍妮稱自己剛從法國回來,幾天前曾跟傳先生通過電話。道格覺得珍妮很眼熟,但珍妮表示他們兩個應該沒有見過面的可能性。
5,道格刷卡去布滿閃爍伺服器的機房,跟裡面的工作人員惠尼(程序員)交談,惠尼很痛惜傳先生的死,他認為傳先生是當代的愛因斯坦。道格問惠尼,最近傳先生在做什麼?惠尼告知,傳先生最近頻繁進入系統,道格很驚訝,因為這是違規的行為。但惠尼也表示,他從未聽說傳先生有一個女兒。
6,道格跟蹤到珍妮下榻的酒店。珍妮表示傳先生讓自己從法國回來結束這家公司,道格表示他從未聽傳先生提起要結束這個項目,珍妮卻表示她也從未聽傳先生提起過道格。隨後珍妮見律師,律師告知傳先生的遺囑里根本沒有提到過珍妮,相反,目前公司完全是由道格來運營的,對此珍妮感到十分驚訝。
7,麥警探來找惠尼,得知傳先生開發的是一款電腦游戲,玩家可以將自己的意識接入游戲,游戲是一個虛擬世界,游戲里的人物是模擬角色,但也有各自不同的思想……現階段模擬的游戲世界就是1937年的洛杉磯,因為那是傳先生的青年時代。當人和游戲連接之後,身體躺在連接器上,思想就可以到1937年去閑逛。惠尼認為傳先生的死或許跟他最近頻繁連接游戲系統有關。
8,道格堅持自己沒有殺害傳先生,警探告訴道格,傳先生被害當晚,曾經用公用電話給道格打過電話。道格回家查詢電話留言,果然查到傳先生約自己到酒吧見面的訊息,並提到如果發生什麼意外,就讓他去系統里找自己給他留下的一個訊息。
9,道格心中很矛盾,他懷疑自己出了問題,丟失了殺人的記憶,他也想要知道傳先生臨死前約自己見面究竟想要告訴自己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帶著這些疑問,道格來到機房,讓惠尼協助自己進入系統,正常情況一個人的大腦能夠承受的進入系統時間是60分鍾,為了能多一點時間尋找線索,道格讓惠尼給自己預設了120分鍾。
10,道格進入游戲系統,回到了1937年的洛杉磯,系統將他的意識復制到了1937年的一名銀行職員(范強尼)大腦里。化身為銀行職員的道格來到傳先生提到的地點——西溫士街117號書店(傳先生在系統里活動的地點),結果書店的店主葛森先生居然跟傳先生長得一模一樣,那顯然就是傳先生進入系統時使用的角色,但當傳先生沒有連接角色的時候,角色就按照游戲的設定在游戲里過著自己的生活——書店的店主。葛森覺得道格很眼熟,但無法想起更多。
11,道格又來到仙妮崗1257號巴羅阿圖路的洗衣房,找一個名叫碧姬慕尼拉的女子(傳先生在游戲里接觸過的人),結果找到碧姬的媽媽,告知碧姬現在已經不做洗衣女了,她在威爾賽大酒店上班。道格在威爾賽大酒店找到碧姬,當提到傳先生的名字時,碧姬告訴道格,可以去找酒保亞斯敦談談。道格發現亞斯敦的人物形象就是惠尼。
12,亞斯敦不肯告知道格有關傳先生留信的事,還用懷疑的眼神看著道格。這時到了預設的120分鍾,道格的意識被強制離開系統,回到現實世界。從游戲里出來的道格身體非常不舒服,惠尼告知,如果頻繁登入游戲,真實意識就會和虛擬角色的記憶發生重疊和混亂,對大腦是會有傷害的,所以每次進入游戲才規定只能60分鍾。
13,銀行職員(范強尼)在酒店的洗手間里昏厥,待道格的意識離開,銀行職員醒來,他走出洗手間,來到吧台,詢問酒保自己在哪兒,並介紹自己名叫范強尼,並向酒保討煙(之前道格告訴酒保自己不抽煙),酒保用復雜的眼神看著范強尼。
14,一個鬼祟的男人(傳先生去過的酒吧的服務員)來找道格要錢,說他知道道格殺了傳先生。對方毆打道格,道格突然爆發力量,把對方揍跑了,對方逃跑之前威脅道格要把這一切說出去。
15,道格去找珍妮,告知珍妮自己的困惑,珍妮讓他不要去試圖連接那個系統。道格還是覺得珍妮很眼熟,兩人跳舞,珍妮告訴道格,其實她也對道格有似曾相識之感,她更進一步表示,這種感覺就意味著一見鍾情。
16,麥警長抓捕道格,因為那個鬼祟男向警告報案,指認道格是殺害傳先生的兇手,但之後鬼祟男就被人殺害了,麥警長懷疑道格殺了對方滅口。珍妮向警方承認鬼祟男被殺時道格跟自己在一起過夜,把道格保釋出來。
17,道格認為事情越來越復雜了,他迫不及待要解開真相,他再一次來到機房,將自己的意識傳入游戲,並預設了120分鍾。道格再次去書店找葛森先生,葛森本不想理道格,但道格問他,你是不是經常會突然醒來不知道自己在哪兒,經常失去某一段時間的記憶?葛森先生被觸動,他原以為那些幻覺是自己的一戰戰後創傷癥候群,但他自己也知道事情沒有那麼簡單,他經常有自己和年輕女孩在一起的幻覺,還在自己家裡發現了一套不屬於自己的紳士禮服。道格帶葛森去威爾賽大酒店,試圖喚起葛森腦中傳先生留下的記憶。葛森想起了他交往的女孩們,但他不認為自己把重要的信交給了那些女孩,最後,葛森想起,自己把那封信交給了酒保亞斯敦。
18,亞斯敦察覺到道格,他把道格引到地下室里,用槍指著道格,表示自己看了那封信,他知道這個世界是虛假的,他想要知道真相,並且他提到了「世界盡頭」,道格問什麼是「世界盡頭」?酒保告知,他按照信上寫的,獨自開車無視一切路障一路向前,最終他親眼見到了令他絕望的」世界盡頭「,所以他才相信這個世界是虛假的,酒保很憤怒,他想問傳先生,為什麼要設計這個設計,為什麼要讓他們的思想被侵入,他想要知道真實的世界是什麼樣的。發狂的酒保向道格射擊,道格受傷逃脫,最後還是被酒保抓住,按進泳池。
19,道格在窒息中離開系統,原來是他設置的120分鍾沒設置好,所以剛才始終無法離開游戲,幸好惠尼及時趕來把他叫醒。道格很憤怒,他表示明天就要發出公告,結束這個系統,惠尼表示抗議,他說道格不能就這樣讓一切結束。
20,道格去找珍妮,可酒店告知她已經離開了,同樣守在酒店裡的麥警探告訴道格,那個女人消失了,麥警探調查過,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珍妮這個女人。道格去詢問珍妮的司機,之前他曾經送珍妮去過什麼地方,經過一番交涉,司機給了道格一個地址。道格按照司機給的線索,在一家超市找到了化身為收銀員娜塔莎的珍妮,而且娜塔莎完全不認識道格,只是覺得道格有些眼熟。
21,道格跟娜塔莎道別後,內心暗暗驚愕,他開著車無視一切路障,一路向前,結果,他來到了」世界盡頭「——一片計算機程序構造的那種模擬結構,原來,道格所處的這個世界也是虛擬的。(大反轉。現在知道,傳先生留給道格的信,就是傳先生發現當前世界是虛擬的,要把這信息傳遞給道格,但又怕被上一層知道,所以才去下一層1937虛擬世界裡面傳遞信息。)
22,與此同時,麥警探也找到娜塔莎,調查對方關於鬼祟男被殺的不在場證明,結果娜塔莎的室友告訴警探,她最近有些精神恍惚和失憶的症狀。這時,娜塔莎的意識連接程序啟動,她又變成了「珍妮」,珍妮打電話給道格,表示自己可以解釋一切。
23,在傳先生的辦公室里,珍妮告訴道格,他們創造了無數個這樣的虛擬世界,而道格所在的世界是唯一的一個多層模擬世界,而且這也是意料之外的產物。傳死後,珍妮被創造者派來接替傳的工作,她的任務就是結束這種多層的世界(結束這個公司的業務)。但沒想到,傳先生欺騙了創造者,他更改了自己的遺囑(讓道格接管項目,而不是珍妮)。而殺死傳的人正是道格,但其實又不是道格,而是道格這個角色的使用者,也就是珍妮的丈夫。珍妮的丈夫大衛原本是個正直的人,但自從有了這個系統,大衛變了,他開始喜歡殺戮變得殘忍,而從道格這個角色被創建那一天起,珍妮就愛上了仁慈和正直的道格。(經典台詞:在未見到你之前,我就已經愛上你了)。雖然道格是個虛擬的人物,但對於珍妮來說,道格比她所知道的一切都更加真實。
24,機房裡,惠尼進入系統,連接了酒保的意識。酒保正在開車,因為意識連接,車子打滑撞到路邊,被警察攔截,警察發現被酒保綁在後備箱里滿身是血的范強尼,在警察的逼問下惠尼慌張後退,被路上的車子撞飛(死去),令酒保的意識來到了上一層虛擬世界(當前時代)惠尼的身體里。
25,收到保安電話,和珍妮睡在一起的道格趕來機房,道格離開後珍妮睜開眼,打電話給麥警官。
26,道格趕到公司,發現保安被殺,變成惠尼的酒保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要求道格帶他去看創造自己的地方,在二人前往機房的路上,道格的意識被大衛進入,大衛在機房裡殺死了惠尼。
27,大衛返回去找珍妮,要殺死背叛了自己的珍妮,在珍妮被逼入死角的時候,麥警官及時出現擊斃了大衛。
28,道格的意識在上一層的世界裡醒來,是2024年的洛杉磯,他和珍妮居住在舒適的海邊大房子里,珍妮的爸爸(傳先生的原型)在沙灘上遛狗,一派幸福景象。
影片的結局,男主角道格從一個電子虛擬世界中(當前時代)的人,來到了真實的2024年的世界,和女主角一起開始了快快樂樂的生活......很和諧,很圓滿。
但真的有可能會這樣么?答案是否定的!最後一個鏡頭,是個關閉熒幕的畫面......突然明白了,電影那個和諧圓滿的結局,只不過又是一層虛擬的世界而已,真實的世界在哪裡?L1的上一層L0?可能吧,但是沒人知道。
H. 宇宙有可能是一個虛擬世界嗎
宇宙可以說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因為量子理論有個解釋就是,宇宙來自比特,就是說宇宙的本質是信息。
下面這段您可以看到,我們平時認為真實的物質、能量這些構成宇宙的材料是多麼的虛假。
但是不要失望,如果您深入研究、多方(科學、哲學、宗教,秉著拿來主義的精神)求證就會發現這些虛假的物質背後有個真實不虛、永恆的存在。
摘自《時間簡史》霍金
暴漲的思想還能解釋為何宇宙存在這么多物質。在我們能觀察到的宇宙里大體有1億億億億億億億億億億(1後面跟80個0)個粒子。它們從何而來?答案是,在量子理論中,粒子可以從粒子/反粒子對的形式由能量中創生出來。但這只不過引起了能量從何而來的問題。答案是,宇宙的總能量剛好是零。宇宙的物質是由正能量構成的;然而,所有物質都由引力互相吸引。兩塊互相靠近的物質比兩塊分得很開的物質具有更少的能量,因為你必須消耗能量去克服把它們拉在一起的引力而將其分開。這樣,在一定意義上,引力場具有負能量。在空間上大體一致的宇宙的情形中,人們可以證明,這個負的引力能剛好抵消了物質所代表的正能量,所以宇宙的總能量為零。
零的兩倍仍為零。這樣宇宙可以同時將其正的物質能和負的引力能加倍,而不破壞其能量的守恆。在宇宙的正常膨脹時,這並沒有發生。這時當宇宙變大時,物質能量密度下降。然而,這種情形確實發生於暴漲時期。因為宇宙膨脹時,過冷態的能量密度保持不變:當宇宙體積加倍時,正物質能和負引力能都加倍,總能量保持為零。在暴漲相,宇宙的尺度增大了一個非常大的倍數。這樣,可用以製造粒子的總能量變得非常大。正如固斯所說的:「都說沒有免費午餐這件事,但是宇宙是最徹底的免費午餐。」
I. 非真實的世界一定是虛擬的世界嗎
要證明生存的這個世界是不是真實的,必須跳出這個世界?
真實應該有三個標准,a時間的不可逆性。b不可復制性。c不受控制性。
第一如果時間是可逆的。
可以從新來過,那麼就缺乏唯一性。一件事情同時發生兩次,或者更多次,那磨那件事情是真實的。
第二不可復制性。
如果一個人是可以復制的,那麼無數個你哪一個是真實的。
第三不受控制性。
如果你的選擇不是你的自由意志,你的生存也可以視為不是真實的。
人之所以真實的生存著,是因為一個個自由意志的選擇。
但是,極有可能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是虛擬的模擬世界。
只有當這個世界是虛擬的,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否則找不到答案。
一,宇宙起源問題。
如果世界不是虛擬的,那麼問題無解。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什麼,為什麼要發生大爆炸。可以無窮盡的問下去。
二,宇宙有著基本的物理規律。
宇宙表象無比復雜,但是確定宇宙萬象的基本規律並不多。
三,宇宙基本物理常數問題
比如光速=299792458m/s,為什麼不是30萬,而是這個數字。
四,世界是虛擬還能解釋,尋找不到外星文明問題。
因為程序員,沒有在我們這個宇宙設計進去外星文明。
五,虛擬世界假說,還能讓「大統一理論」邏輯自洽。
統治宇宙的4種基本作用力中,目前電磁力、強核力和弱核力在微觀空間基本上已經統一,
但是引力在微觀空間無法跟其他三種力統一。
這個程序員的電腦里也有一個宇宙嗎?
如果世界是一個程序員設計的模擬程序一切可以歸結到程序員的設計。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人還是不夠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