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程序命令 > 衛參命令

衛參命令

發布時間:2022-10-21 22:41:30

⑴ 衛參軍在明代屬何品級的武官

京衛指揮使司:
指揮使 1人 正三品 京衛指揮使司
指揮同知 2人 從三品 京衛指揮使司
指揮僉事 4人 正四品 京衛指揮使司
鎮撫 2人 從五品 京衛指揮使司鎮撫司
經歷 1人 從七品 京衛指揮使司經歷司
知事 1人 正八品 京衛指揮使司
吏目 1人 從九品 京衛指揮使司
倉大使 1人 未入流 京衛指揮使司
副使 1人 未入流 京衛指揮使司
衛指揮使司:
錦衣衛指揮使 1人 正三品 衛指揮使司
指揮同知 2人 從三品 衛指揮使司
錦衣衛指揮僉事 4人 正四品 衛指揮使司
鎮撫 2人 從五品 衛指揮使司鎮撫司
經歷 1人 從七品 衛指揮使司經歷司
知事 1人 正八品 衛指揮使司
吏目 1人 從九品 衛指揮使司
倉大使 1人 未入流 衛指揮使司
副使 1人 未入流 衛指揮使司
正四品(月俸二十四石)
僉都御史 通政 大理寺少卿 太常寺少卿 太僕少卿
少詹事 鴻臚寺卿 京府丞 按察司副使 行太僕寺少卿
苑馬寺少卿 知府 衛指揮僉事宣慰司同知 提督四夷館少卿

⑵ 衛星參數

衛星參數指衛星在轉發衛星電視節目時所用的頻率和附碼率以及極化方式所組成的數據。每顆衛星的參數都是不一樣的,接收的節目也不一樣,設置的衛星參數也不一樣。衛星參數是免費提供的,衛星電視節目分收費節目和免費節目,數據傳輸。

衛星參數的特點

衛星通信特殊參數是衛星通信中與地面微波接力通信系統有不同特點的主要參數,諸如有效全向輻射功率、飽和通量密度、雜訊溫度等。衛星通信的特點是通信范圍大;只要在衛星發射的電波所覆蓋的范圍內,從任何兩點之間都可進行通信。

不易受陸地災害的影響,只要設置地球站電路即可開通,開通電路迅速,同時可在多處接收,能經濟地實現廣播、多址通信,多址特點,電路設置非常靈活,可隨時分散過於集中的話務量,同一信道可用於不同方向或不同區間。

⑶ 衛星參數是什麼意思

比如:
下行頻率
極化
符號率
FEC
12406
垂直(V)
30000
3/4
在這一組數據中,
下行頻率就是
12406
極化是(V)=垂直
(H)代表水平
符號率就是
30000
FEC的意思是
向前糾錯
具體說明如下:
1、下行頻率:指衛星向地面發射信號所使用的頻率,不同的轉發器所使用的下行頻率不同,在使用衛星接收機時所設置的參數也就不同,如果設置不正確,將不能接收相應的節目內容。例如:我國鑫諾一號衛星用於數據廣播的下行頻之一為12,620MHz。而中央電視台所使用轉發器的下行頻率為12,380MHZ。一顆衛星上有多個轉發器,所以會有多個下行頻率。
2、極化:衛星電視廣播信號的極化方式有兩類:一種是線極化,一種是圓極化。其中在線極化方式下又分為水平極化和垂直極化;在圓極化方式下又分左旋圓極化和右旋圓極化。
下面介紹一下常用的垂直極化(V)和水平線極化(H)的接收方式。
垂直極化和水平極化的接收,是改變饋源的矩形(長方形)波導口方向來確定接收的是垂直極化或水平極化。當矩形波導口的長邊平行於地面時接收的是垂直極化,
垂直於地面時接收的是水平極化。極化方向(極化角)又因地而異有所偏差。因為地球是個球體,而衛星信號的下行波束卻是水平直線傳播,這就造成不同方位角所
收的同一極化信號有所不同,所以地理位置不同,所接收的信號極化方向也有所偏差。
3、符號率:衛星節目的符號率,指數據傳輸的速率,與信號的比特率及信道參數有關,單位為MB/S。衛星電視的符號率越來越高,當一個載波信號攜帶的節目數越多時,此值越大。
4、FEC,也叫前向糾錯(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是個非常重要的數據。在早期的數字機中,例如NOKIA9500是需要輸入FEC參數的。只是後來的數字機的運算速度提高,可以自動測定FEC,而不需要用戶自己輸入FEC參數了。但是在數位元組目解碼過程中,FEC還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參數。這就像今天運算速度更快的盲掃機器不用輸入參數便可以接收節目一樣,但是下行頻率和符碼率仍是最基本的節目數據,在數字信號中,為了防止外界信號干擾,保護信號不變異,要進行多重的糾錯碼設置。數字信號在解碼過程中,對錯誤信號十分敏感,每秒鍾只要有很小很小的誤碼,就無法正常解碼。而數字衛星信號之所以能順利播放,又是得益於數字信號中的糾錯碼的設置。在各種糾錯碼的設置中,被稱做FEC的前向糾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防干擾演算法。採用前向誤差校正
FEC
方法,是為了降低數字信號的誤碼率,提高信號傳輸的可靠性。

⑷ 南京保衛戰之誓死保衛首都的時間.歷史意義.口號.背景.影響.

南京保衛戰是1937年11月國民革命軍在淞滬會戰中失利後展開的保衛首都南京的作戰。該戰役由上將唐生智任南京衛戍司令長官[1] ,指揮號稱15萬的國軍與20萬日軍生力軍抵抗作戰(根據當初在南京參戰的首都警戍總司令部參謀長處長譚道平將軍所寫的南京衛戍戰史話一書,我們了解到南京的14個師國軍實際上只有8.1萬人,其中還有3萬人是臨時拉的壯丁,全然沒有受過任何訓練。)。由於國民黨統帥部當局在戰役組織指揮上做出了最大努力,調集當時國軍戰鬥力最強的部隊參戰。但因戰前各部隊在淞滬會戰中戰鬥力隨著老兵數量減少而迅速下滑,戰況也隨之迅速惡化並失敗。蔣介石在大戰中致電唐生智,如情勢不能久持時,可相機撤退,以圖整理而期反攻。因為戰前唐生智主張固守,曾下達了「衛參作字第36號」命令作為回答。內容為:「本軍目下佔領復廓陣地為固守南京之最後戰斗,各部隊應以與陣地共存亡之決心盡力固守,決不許輕棄寸土、搖動全軍,若有不遵命令擅自後移,定遵委座命令,按連坐法從嚴辦理各軍所得船隻,一律繳交運輸司令部保管,不準私自扣留,著派第78軍軍長宋希濂負責指揮。沿江憲、警嚴禁部隊散兵私自乘船渡江,違者即行拘捕嚴辦。倘敢抗拒,以武力制止。」企圖以「破釜沉舟」的精神背水死戰。最後決定突圍時所有撤退船隻工具都已基本喪失,發生自相踐踏,爭相奪路的情況,國軍的抵抗就此瓦解。13日,南京陷落,五萬日軍入城,由此開始了連續六個星期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

⑸ 求蘇聯衛國戰爭時,第227號命令詳細內容

蘇聯國防人民委員會第227號命令
「敵人正不惜一切代價的往前線投入精銳部隊。他們拚命向前推進,撲向我國腹地,不斷佔領新的土地,洗劫我們的城市和村莊。他們姦淫婦女,掠奪財物,殘殺人民。
戰斗正在沃羅涅日,在頓河流域,在南方靠近北高加索的大門口進行。德國佔領軍正撲向斯大林格勒,沖向伏爾加河,妄圖不惜一切代價佔領庫班河和北高加索,攫取那裡的石油資源和糧食資源。
敵人已經佔領了伏羅希洛夫格勒、斯塔羅別爾斯克、羅素什、庫普揚斯克、瓦盧伊基、新切爾卡斯克、羅斯托夫和半個沃羅涅日。。。。。。在失去烏克蘭、白俄羅斯、波羅的海沿岸、頓吧斯和其他地區以後,我們的土地大大縮小了。人口、糧食、鋼鐵、廠礦也減少了許多。我們失去了七千多萬人口、年產八億多普特的糧食產區以及年產一千多萬噸鋼材的生產能力。
現在,我們已經失去了人力資源的優勢,也失去了糧食儲備的優勢。繼續後退不意味著自殺,就意味著亡國。
我們每失掉一寸土地,就等於加強敵人,就會極大的削弱我們的防禦,削弱我們的祖國。因此,必須從根本上清除無休止退卻論,清除『我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糧食取之不盡』之類的論調。這些論調是錯誤的、有害的。它將削弱我們的鬥志,助長敵人的威風。如果我們不停止退卻,我們就會失去所有的糧食、燃料、鋼鐵、原料、工廠和鐵路。由此可見,是停止退卻的時候了。
『不準後退一步』,這應當成為我們當前的主要口號。要不惜流血犧牲,頑強的堅守每個陣地,要死守每塊國土,直到最後一息。
我們的祖國正處在為難之際。我們應該站穩腳跟,然後不惜一切代價擊退並消滅敵人。德寇並不象某些驚慌失措分子想像的那樣強大,他們已成為強弩之末。在眼前和近幾個月內頂住敵人的突擊,我們就可以穩操勝券。
我們能頂住敵人的突擊,然後把他們趕回去嗎?能夠。因為我們後方的工廠的生產在突飛猛進,我們的前線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的飛機、大炮、火炮。
我們還缺什麼呢?我們缺的是,在所有部隊中建立鐵的秩序和紀律。這是我們當前致命的弱點。如果我們要挽回局勢,捍衛祖國,就必須在軍隊中建立起嚴格的秩序和鐵的紀律。。。。。。
驚慌失措者和膽小怕死者要就地槍決。從今以後,每個指揮員、紅軍戰士、政工人員都應遵守這個鐵的紀律:沒有最高統帥部的命令,不許後退一步。」

⑹ 什麼是衛星參數

衛星參數是指衛星在轉發衛星電視節目時所用的頻率和附碼率以及極化方式所組成的數據。
每顆衛星的參數都是不一樣的,接收的節目也不一樣。
衛星參數是免費提供的,衛星電視節目分收費節目和免費節目,數據傳輸。
我們在調試的衛星電視信號的時候,經常會用到下面格式的數據來設置衛星接收機來接收相關的衛星電視信號。
常見的格式如下:
下行頻率 極化 符號率 FEC
12406 垂直(V) 30000 3/4
在這一組數據中,
下行頻率就是 12406
極化是(V)=垂直 (H)代表水平
符號率就是 30000
FEC的意思是 向前糾錯
以上就是衛星參數的解釋,請大家指正!

⑺ 南京保衛戰戰役背景

南京保衛戰,又稱南京戰役,是中國軍隊在淞滬會戰失利後,為保衛首都南京與日本侵略軍展開的作戰。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保衛南京戰役相關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南京保衛戰戰役背景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面對日本方面在上海的不斷挑釁,深感位於上海的日本駐軍是對於整個東南沿海省份的巨大威脅,為了確保民國政府重要的 財稅 來源和工業基地,國民政府 軍事 委員會 決定 在上海開辟第二戰場,讓中日戰爭獲得 國際 間的注目,並希望藉由國際壓力逼迫日本停止華北的進攻。

8月11日,中華民國軍事委員會下令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六師、第八十七師和第八十八師投入上海,向上海的日本租界發動進攻,隨後因作戰不利逐漸自各地加運部隊至上海;隨後因戰局僵持,中日雙方均調集大量軍隊投入這一戰場。國民政府前後共計投入70萬部隊,日本方面亦前後增援30萬兵員左右。日方從戰局僵持到後期登陸杭州灣取得戰場主動權,最終取得淞滬會戰全面優勢。中國軍隊在淞滬會戰中失利,上海被日本佔領。

國民革命軍在面臨前後夾攻因此下令全線撤退,10月末決定遷都,11月,仍留南京的軍事委員會也移至武漢。

至11月7日,日本參謀本部向華中方面軍下達「臨命600號(統制線)」,規定華中方面軍的作戰區域為蘇州、嘉興連結之線以東,只掃盪上海附近之敵,不準進取南京。

11月9日,國民革命軍在淞滬會戰中失利,上海被日本佔領後,日軍趁勢分三路急向南京進犯。中國方面就此開始准備在上海以西僅300餘公里的首都南京的保衛作戰,由於下達撤退 命令 過於倉促,後方國防工事交接發生失誤,隨著日軍轟炸機的大范圍轟炸,撤退演變為大潰敗,雖然錫澄線上的江陰保衛戰對阻擊日軍海軍逆江而上進犯內地有重要意義,但南部無錫的快速陷落使錫澄國防線基本沒有發揮作用。松井石根在未報請日本統帥部批準的情況下,下令日軍兵分三路進犯南京。

11月12日,上海全部陷落。

11月13日,日軍艦15艘入長江。

11月20日,國民政府正式宣告移都重慶。蔣介石任命唐生智為南京衛戍司令官(任職命令24日才發表)。

11月22日,松井石根正式向參謀本部呈報,主張「必須攻佔南京」,並表示「方面軍以現有的兵力不惜付出最大犧牲,估計最遲在兩個月以內可以達到目的」。

11月24日,當時南京城防工事亦稍有規模,據一般估計,均可守一相當時期,而各方且又相信蘇嘉線工事可能發生作用,故各機關及私人撤退,無一定計劃,及至京滬戰事急轉直下,若幹人已無法撤退。松井石根制定《第二期作戰大綱》,決定12月上旬進攻南京。日本參謀本部下達「大陸指第5號(第二統制線)」,廢除臨命600號統制線,華中方面軍之作戰區域擴大到無錫、湖州一線以西部分地區。

11月28日,隨著無錫、常州、廣德的淪陷,日本參謀本部決定向南京追擊。

南京保衛戰戰役過程

序幕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日軍攻佔江陰要塞;是日,日本參謀本部據松井石根的要求,下達大陸令第八號:「華中方面軍司令官須與海軍協同,攻佔敵國首都南京」。 其後,日軍佔領鎮江、句容、溧水,突破南京外圍及復廓防禦陣地,直逼南京城垣。中國守軍與日軍展開了空前的拚死決戰。南京保衛戰開始,蔣介石任唐生智為南京衛戍部隊司令長官,指揮8.1萬國軍抵抗作戰。

12月4日,在句容以東40里的地方,在江南灰色陰沉的冬日中,日軍便衣偵察隊與國軍前哨部隊發生了短暫的交火,南京作戰外圍戰從此開始了。

12月5日,日軍的各個小部隊開始從間隙穿插與國軍第66軍發生交戰,在幾處陣地上甚至出現國軍全部打光的壯烈場景。

12月7日,日軍兵臨城下,松井石根司令官從空中投函唐生智勸降。唐生智不予理睬,繼續命令各部隊「應以與陣地共存亡之決心盡力固守,決不許輕棄寸土。」日軍三路進攻勢如破竹,南京外圍戰略要地相繼失陷。很快日軍就突破南京外圍一線防禦陣地。

12月9日,日軍進抵南京城下,並用飛機向城中投撒日「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致中國守軍的最後通牒,進行勸降。南京衛戍司令唐生智對松井的最後通牒不予理睬,並於當日下達了「衛參作字第36號」命令作為回答。企圖以「破釜沉舟」的精神背水死戰。

12月10日,日軍發起總攻,日軍見中國軍隊拒絕投降,遂向雨花台、通濟門、光華門、紫金山第3峰等陣地發起全面進攻,戰況較9日更為激烈。特別是城東南方面,因復廓陣地已基本喪失,日軍直接進攻城垣,所以形勢尤為嚴峻。衛戍司令部急令第83軍的第156師增援光華門、通濟門城垣的守備,並於城內各要點趕築准備巷戰的預備工事,同時將第66軍由大水關、燕子磯調入城內,部署於中山門及玄武門內構築工事,准備巷戰;另以剛剛由鎮江撤入南京城內的第103師及第112師由教導總隊總隊長桂永清指揮,負責中山門附近城垣及紫金山陣地的守備。當夜,第156師選派小分隊墜城而下,將潛伏城門洞中的少數日軍全部殲滅。雨花台方面,日軍2個師團主力和步、炮、坦克及航空兵協同攻擊,將第88師右翼第一線陣地全部摧毀。殘部退守第二線陣地。當晚,日軍第18師團佔領了蕪湖。

12月11日,日軍第16師團猛攻紫金山南北的中國軍隊陣地。紫金山及其以南地區,教導總隊堅決抗擊。激戰終日,日軍毫無進展,惟其右翼部隊攻佔了第2軍團防守的楊坊山、銀孔山陣地,進至堯化門附近。日「上海派遣軍」為使其第16師團進攻容易及適時切斷守軍的東退道路,又從正在鎮江等船渡江的第13師團中調山田支隊(第13師團兵步第103旅團長山田指揮的步兵3個大隊、山炮兵1個大隊),從第16師團右翼加入戰斗,向烏龍山、幕府山炮台進攻。日軍第10軍的第114師團及第6師團主力繼續攻擊雨花台。第88師的第二線陣地又被摧毀,守軍被迫據守核心陣地。日軍第114師團右翼部隊開始攻擊中華門,城門被炮火擊毀。少數日軍一度突入城內,但被第88師據守城垣的部隊殲滅。日軍第6師團左翼部隊之一部沿長江東岸北進,在上新河擊退憲兵教導2團的1個營,佔領了水西門外的棉花堤陣地。日軍國崎支隊在當塗北慈湖附近渡過長江,沿西岸北進,向浦口運動。佔領蕪湖的日軍第18師團因轉用於杭州方面,不再參加進攻南京的作戰。

12月12日,從拂曉開始,日軍飛機大炮密集向各城門集中轟炸,城牆四周房屋倒塌,城牆洞開。戰至中午12點,雨花台被日軍佔領,紫金山第二峰淪陷,中華門和中山門被日軍突破。成千成百的中國士兵在沒有長官指揮的情況下,用自己的身軀阻擋敵人。

撤退

南京保衛戰期間,蔣介石所在的武漢大本營對南京的戰況也極為關注,每日均有詢問及 指示 的電報,當蔣介石發現撤至南京部隊的戰鬥力及士氣已遠不如淞滬作戰,南京外圍主陣地帶僅防守兩三天即告失守,而復廓陣地立足未穩即在主要方向上又被敵突破、迫逼城垣時深感形勢嚴峻;當得知當塗附近已有日軍渡江時,更感局勢危急。為避免南京守軍被敵圍殲,蔣介石於11日中午考慮令南京守軍撤退,遂令時在江北的顧祝同以電話轉告南京衛戍司令唐生智。顧要唐當晚渡江北上,令守軍相機突圍。唐生智由於自己曾力主固守,若突然先行撤走,怕今後責任難負,因而要求必須先向守軍將領傳達清楚最高統帥的意圖後方能撤離。當晚,蔣介石致電唐生智:「如情勢不能久持時,可相機撤退,以圖整理而期反攻。」唐生智於當夜與羅卓英、劉興兩副司令長官及周參謀長研究後,決定於14日夜開始撤退。遂於12日凌晨2時許召集參謀人員制訂撤退計劃及命令。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2日,唐生智下達突圍、撤退命令,中國軍隊的抵抗就此瓦解。[2] 是日,日軍第六師團先頭部隊長谷川部隊在南京中華門外准備總攻擊的一刻。

日軍5個師團對南京復廓陣地及城垣發動猛攻。中午前後,在日軍猛烈炮火轟擊下,日軍攻破中華門,防守此處的第88師遂即撤走,南京失陷已成定局。當時大批逃難居民與潰退的散兵擁擠在街道上,城中秩序開始陷於混亂。南京守軍已開始呈動搖態勢。唐生智等決定改在當夜撤退。12月12日17時,衛戍司令部召集南京守軍中師以領開會,布置撤退行動。唐生智出示蔣介石命守軍相繼撤退的電令(蔣介石曾在12月11日致電守軍司令唐生智:「如情勢不能久持時,可相機撤退。」),即由參謀長周斕分發了參謀處已油印好的撤退命令及突圍計劃。

本來南京國軍司令唐生智在戰前為了表示破釜沉舟的決心,並沒有控制船隻。但是唐生智突然在12月12日下令陣前撤退,從後面的結果來看,其所制訂的撤退計劃毫無可行性可言,並且根本就沒有安排撤退船隻,並且在撤退安排上帶有很大的隨機性,甚至也沒有人 通知 擔任督戰任務的第36師。結果第36師為了阻止國軍各部隊撤退,雙方還發生了交火。馬嘶人喊,人員嘈雜,傷兵勉強拄著棍子也跟在後面。碼頭上的人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就是沒有船。幸虧第74軍司令俞濟時有路子找了1艘小火輪1次可以裝300多人,經過12日1夜的忙活拉走了第74軍的5000多人(後又有2000人歸隊),第88師第264旅的輜重營在下關控制著一批木船把第88師搶運出去2000多人,教導總隊突圍4000人,第36師突圍3000-4000人(南京大屠殺60年祭專輯給出的國軍突圍撤退的數字是32144人)。

潰敗

需要指出的是部分國軍將領的提前逃跑更加重了撤退的混亂。

自行決定由下關渡江的軍、師長大多未按命令規定的時間開始撤退,而是在散會後立即部署部隊撤退。有的單位在接到命令前即已撤走。如衛戍司令部第2軍團負責固守烏龍山要塞以掩護其他部隊撤退和突圍,應最後撤退,但徐源泉於12日下午即率其第41師和第48師從周家沙和黃泥盪碼頭乘坐其預先控制於該處的民船最早渡至江北,經安徽去江西整頓。烏龍山要塞部隊在徐源泉部撤走後,也於當晚毀炮撤去江北。有的將領只向所屬部隊打撤退電話,或回去安排一下撤退事宜就脫離部隊,先行到達下關,隨同衛戍司令部及第36師乘渡船先到江北。如71軍軍長王敬久、該軍第87師師長沈發藻等根本未回指揮所;教導總隊隊長桂永清回到富貴山地下室指揮所後告知幕僚撤退任務,即留參謀長邱清泉處理文件等,自己單獨先去下關;其第2旅旅長胡啟儒得知撤退消息較早,不等會議結束,即以奉命去下關與第36師聯系為由,電話通知其第3團團長代行旅長職責,獨自先去下關。

由於城中各部隊多沿中山路向下關撤退,而挹江門左右兩門洞已經堵塞,僅中間一門可以通行,各部爭先掄過,互不相讓,不少人因擠倒而被踩死。如教導總隊第1旅第2團團長謝承瑞,在光華門陣地上曾英勇地抗擊日軍多次沖擊,卻在挹江門門洞內被擁擠的人群踩死。有的將領,如第83軍第156師師長李江見城門無法擠過,就從門東側用綁腿布懸吊下城出走。

下關情況更為混亂,各部隊均已失去掌握,各自爭先搶渡。由於船少人多,有的船因超載而沉沒。大部官兵無船可乘,紛紛拆取門板等物製造木筏渡江,其中有些人因水勢洶涌、不善駕馭而喪生。因烏龍山要塞守軍撤走,原停泊於草鞋峽、三台洞(燕子磯南)的「文天祥」魚雷快艇中隊(4艘)也於12日夜馳去大通,12月13日拂曉,日軍山田支隊未經戰斗即佔領了烏龍山;日海軍艦艇通過封鎖線到達下關江面,日軍第16師團一部亦乘舟艇進至八卦洲附近江面。大量正在渡江的中國軍隊官兵被日海軍及第16師團的火力和艦艇的沖撞所殺傷。憲兵代司令蕭山令(唐生智撤退後由蕭山令代理國家憲兵司令一職)指揮未渡憲兵,輾轉沖殺,終以彈盡援絕,力竭陣亡,以自己的義舉,實現了「誓與南京共存亡」的諾言。日軍攻陷南京之後,在南京城區及郊區對平民和戰俘進行的長達6個星期的大規模屠殺、搶掠、強奸等戰爭罪行。

與此同時,日軍各師已分由中山門、光華門、中華門、水西門等處進入南京城內;原在鎮江的天谷支隊已渡過長江,正向揚州前進中;國崎支隊已至江浦,正向浦口前進中。已渡至江北的中國軍隊沿津浦路向徐州方向撤退。

12月14日,根據中國大本營的指示,唐生智在臨淮關宣布南京衛戍司令長官部撤銷,撤至江北的衛戍軍部隊改隸第三戰區。南京保衛戰基本結束。

南京保衛戰戰役結果

中國方面

中國方面軍人約五萬

蕭山令()

餘人,包括平民估計超過30萬人喪生。

南京保衛戰中犧牲的國軍高級將領:

蕭山令:南京衛戌司令,1937年12月13日犧牲於南京下關。追贈陸軍,南京保衛戰犧牲的最高軍官。[9]

羅策群:第159師副師長,,1937年12月12日犧牲於南京保衛戰。

高致嵩:第88師264旅旅長,1937年12月12日犧牲於南京中華門。追贈陸軍。

朱赤:第88師262旅旅長,,1937年12月12日犧牲於南京中華門。

易安華:第87師259旅旅長,,1937年12月12日犧牲南京莫愁湖。

李蘭池:第57軍副旅長,,1937年12月12日犧牲於南京太平門。

司徒非:第160師參謀長,,1937年12月12日犧牲於南京保衛戰。

姚中英:第157師參謀長,,1937年12月12日犧牲於南京保衛戰。

謝承瑞:教導總隊第一旅二團團長12月13日凌晨始受命撤往下關,在挹江門因身體虛弱被擁擠失控的人群踩倒身亡。後追贈憲兵。

(以領屍骸無一從南京城中運出)

南京保衛戰殉難的中高級軍官人數為47人。

日本方面

南京保衛戰打死日軍三千餘人,打傷九千餘人,合計斃傷日軍一萬二千餘人。

南京保衛戰戰役影響

南京保衛戰與南京大屠殺在時間上前後承接,它的失敗造成南京陷落,隨後發生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國民政府對南京市民疏散不力,留下嚴重的平民安全隱患,對於南京的防守部署不力,造成軍事撤退混亂,大批中國軍人滯留城內。這些因素擴大了南京大屠殺中遇難者的規模。

其實,自1937年8月淞滬戰爭開始後,南京就成為日軍空襲的重要目標,國民政府開展防空和抗戰的宣傳 教育 ,各社會團體還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抗日宣傳和捐款活動。到12月13日南京淪陷前夕,城市基本還在有序運轉。但實際上,國民政府應對戰爭的准備是有限的,特別是對南京城陷之後如何安置和保護市民並沒有詳細的計劃。滯留在南京的市民也缺乏基本的自我保護和救助意識。造成這種狀況與國民政府的宣傳誤導有很大關系。全面抗戰爆發以後,蔣介石及國民政府表現出堅決抗戰的高調姿態,並配合相關的舉措和宣傳,給民眾留下了國民政府堅守南京的印象。例如,在上海失守的當日,《中央日報》發表社論《告京市民眾》中稱:對於南京地方,政府「已設立了南京衛戍司令長官,統帥文武機關及全市民眾作守土自衛的打算。」此後,官方相繼報道了蔣介石、唐生智等表示堅守南京抗戰到底的言論。在堅守的表象之下,面對日軍的步步緊逼,對於如何安置和保護在寧市民,國民政府卻沒有詳細的計劃。

在南京失陷前後,國民政府各機關大多忙於政府機關的遷移工作,對於南京城陷後的善後工作以及民眾的安全問題並不關注。蔣介石固守南京的高調表態更使得南京市民不可能對戰爭狀態有正確的估計,他們也不可能有相應的戰敗後物質與心理准備。南京失陷前後,大批難民擁入城中的國際安全區,而在此前國民政府對於國際安全區的支持不夠,且安全區未得到日本的承認。因此,它們對於難民的安全保障和生活救助非常有限。

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中,數十萬軍民被日軍屠殺,其中中國軍人大概在7-9萬人。而如此大規模的軍隊被俘虜、被屠殺,與南京保衛戰的戰略決策和指揮失誤密切相關。一方面,國民政府集合重兵固守南京的決策失誤是造成大批中國軍人滯留南京的根本原因。南京居長江之南,日軍對南京取分兵合圍之勢,國民政府在沒有足夠力量保證南京守軍可以安全有序撤離的情況下,集合十餘萬的軍隊固守南京,這顯然是軍事策略上的重大失誤。蔣介石明知南京不可守,卻高調表態要死守南京,實際上是對參戰部隊做「遺棄性處置」。另一方面,作為南京衛戍司令的唐生智,對萬一城陷之後如何有序地組織撤退等善後事宜,也考慮不周。他為了迎合蔣介石而提出了「誓與城市共存亡」的 口號 ,在挹江門阻止軍隊退往長江邊,並收繳渡江船隻。按照唐生智的說法,此為:置之死地而後生。其結果:「死地」形成了,而「後生」則為泡影。加上軍事決策與指揮體制的缺陷,於是導致了南京淪陷後,中國守軍不能形成有效抵抗和有序撤退,直接造成了滯留城內的官兵陷入組織崩潰的境地,被俘官兵數以萬計,並成為日軍殘忍屠殺的對象。

閱讀全文

與衛參命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新科學pdf 瀏覽:744
現在還有c語言編譯嗎 瀏覽:672
哪裡買到單片機 瀏覽:478
linux文件打開數量 瀏覽:510
編譯原理中什麼是l屬性文法 瀏覽:367
硬碟加密時出現的問題 瀏覽:59
如何退域命令 瀏覽:108
看書的app哪裡看 瀏覽:291
伺服器怎麼調大 瀏覽:3
android天氣apijson 瀏覽:984
為什麼創建id會出現伺服器錯誤 瀏覽:837
代碼中有不必編譯的單詞嗎 瀏覽:563
鉤子與資料庫編程 瀏覽:563
安卓光遇錄歌怎麼設置 瀏覽:485
虛擬機怎麼和雲伺服器搭建集群 瀏覽:896
python倒計時代碼turtle 瀏覽:492
cad命令mv 瀏覽:928
nexus7一代androidl 瀏覽:306
linux使用靜態庫編譯過程 瀏覽:103
android平滑滾動效果 瀏覽: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