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ing命令的使用方法
何為ping?
是DOS命令,一般用於檢測網路通與不通 ,也叫時延,其值越大,速度越慢
PING (Packet Internet Grope),網際網路包探索器,用於測試網路連接量的程序。Ping發送一個ICMP回聲請求消息給目的地並報告是否收到所希望的ICMP回聲應答。
它是用來檢查網路是否通暢或者網路連接速度的命令。作為一個生活在網路上的管理員或者黑客來說,ping命令是第一個必須掌握的DOS命令,它所利用的原理是這樣的:網路上的機器都有唯一確定的IP地址,我們給目標IP地址發送一個數據包,對方就要返回一個同樣大小的數據包,根據返回的數據包我們可以確定目標主機的存在,可以初步判斷目標主機的操作系統等。
Ping 是Windows系列自帶的一個可執行命令。利用它可以檢查網路是否能夠連通,用好它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分析判定網路故障。應用格式:Ping IP地址。該命令還可以加許多參數使用,具體是鍵入Ping按回車即可看到詳細說明。
ping指的是端對端連通,通常用來作為可用性的檢查,
但是某些病毒木馬會強行大量遠程執行ping命令搶占你的網路資源,導致系統變慢,網速變慢。
嚴禁ping入侵作為大多數防火牆的一個基本功能提供給用戶進行選擇。 [編輯本段]PING命令參數詳解1、-a 解析計算機NetBios名。
[1]示例:
C:\>ping -a 192.168.1.21
Pinging iceblood.yofor.com [192.168.1.21] with 32 bytes of data:
Reply from 192.168.1.21: bytes=32 time<10ms TTL=254
Reply from 192.168.1.21: bytes=32 time<10ms TTL=254
Reply from 192.168.1.21: bytes=32 time<10ms TTL=254
Reply from 192.168.1.21: bytes=32 time<10ms TTL=254
Ping statistics for 192.168.1.21:
Packets: Sent = 4, Received = 4, Lost = 0 (0% loss),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
Minimum = 0ms, Maximum = 0ms, Average = 0ms
從上面就可以知道IP為192.168.1.21的計算機NetBios名為iceblood.yofor.com。
2、n count 發送count指定的Echo數據包數。
在默認情況下,一般都只發送四個數據包,通過這個命令可以自己定義發送的個數,對衡量網路速度很有幫助,比如我想測試發送50個數據包的返回的平均時間為多少,最快時間為多少,最慢時間為多少就可以通過以下獲知:
C:\>ping -n 50 202.103.96.68
Pinging 202.103.96.68 with 32 bytes of data:
Reply from 202.103.96.68: bytes=32 time=50ms TTL=241
Reply from 202.103.96.68: bytes=32 time=50ms TTL=241
Reply from 202.103.96.68: bytes=32 time=50ms TTL=241
Request timed out.
………………
Reply from 202.103.96.68: bytes=32 time=50ms TTL=241
Reply from 202.103.96.68: bytes=32 time=50ms TTL=241
Ping statistics for 202.103.96.68:
Packets: Sent = 50, Received = 48, Lost = 2 (4% loss),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
Minimum = 40ms, Maximum = 51ms, Average = 46ms
從以上我就可以知道在給202.103.96.68發送50個數據包的過程當中,返回了48個,其中有兩個由於未知原因丟失,這48個數據包當中返回速度最快為40ms,最慢為51ms,平均速度為46ms。
3、-l size . 定義echo數據包大小。
在默認的情況下windows的ping發送的數據包大小為32byt,我們也可以自己定義它的大小,但有一個大小的限制,就是最大隻能發送65500byt,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要限制到65500byt,因為Windows系列的系統都有一個安全漏洞(也許還包括其他系統)就是當向對方一次發送的數據包大於或等於65532時,對方就很有可能當機,所以微軟公司為了解決這一安全漏洞於是限制了ping的數據包大小。雖然微軟公司已經做了此限制,但這個參數配合其他參數以後危害依然非常強大,比如我們就可以通過配合-t參數來實現一個帶有攻擊性的命令:(以下介紹帶有危險性,僅用於試驗,請勿輕易施於別人機器上,否則後果自負)
C:\>ping -l 65500 -t 192.168.1.21
Pinging 192.168.1.21 with 65500 bytes of data:
Reply from 192.168.1.21: bytes=65500 time<10ms TTL=254
Reply from 192.168.1.21: bytes=65500 time<10ms TTL=254
………………
這樣它就會不停的向192.168.1.21計算機發送大小為65500byt的數據包,如果你只有一台計算機也許沒有什麼效果,但如果有很多計算機那麼就可以使對方完全癱瘓,曾做過這樣的試驗,當同時使用10台以上計算機ping一台Win2000Pro系統的計算機時,不到5分鍾對方的網路就已經完全癱瘓,網路嚴重堵塞,HTTP和FTP服務完全停止,由此可見威力非同小可。
4、-f 在數據包中發送「不要分段」標志。
在一般你所發送的數據包都會通過路由分段再發送給對方,加上此參數以後路由就不會再分段處理。
5、-i TTL 指定TTL值在對方的系統里停留的時間。
此參數同樣是幫助你檢查網路運轉情況的。
6、-v TOS 將「服務類型」欄位設置為 tos 指定的值。
7、-r count 在「記錄路由」欄位中記錄傳出和返回數據包的路由。
在一般情況下你發送的數據包是通過一個個路由才到達對方的,但到底是經過了哪些路由呢?通過此參數就可以設定你想探測經過的路由的個數,不過限制在了9個,也就是說你只能跟蹤到9個路由,如果想探測更多,可以通過其他命令實現。
C:\>ping -n 1 -r 9 202.96.105.101 (發送一個數據包,最多記錄9個路由)
Pinging 202.96.105.101 with 32 bytes of data:
Reply from 202.96.105.101: bytes=32 time=10ms TTL=249
Route: 202.107.208.187 ->
202.107.210.214 ->
61.153.112.70 ->
61.153.112.89 ->
202.96.105.149 ->
202.96.105.97 ->
202.96.105.101 ->
202.96.105.150 ->
61.153.112.90
Ping statistics for 202.96.105.101:
Packets: Sent = 1, Received = 1, Lost = 0 (0% loss),
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
Minimum = 10ms, Maximum = 10ms, Average = 10ms
從上面我就可以知道從我的計算機到202.96.105.101一共通過了202.107.208.187 ,202.107.210.214 , 61.153.112.70 , 61.153.112.89 , 202.96.105.149 , 202.96.105.97這幾個路由。
8、-s count 指定 count 指定的躍點數的時間戳。
此參數和-r差不多,只是這個參數不記錄數據包返回所經過的路由,最多也只記錄4個。
9、-j host-list 利用 computer-list 指定的計算機列表路由數據包。連續計算機可以被中間網關分隔(路由稀疏源)IP 允許的最大數量為 9。
10、-k host-list 利用 computer-list 指定的計算機列表路由數據包。連續計算機不能被中間網關分隔(路由嚴格源)IP 允許的最大數量為 9。
11、-w timeout 指定超時間隔,單位為毫秒。
12、-t--連續對IP地址執行Ping命令,直到被用戶以Ctrl+C中斷。
[編輯本段]ping命令的其他技巧在一般情況下還可以通過ping對方讓對方返回給你的TTL值大小,粗略的判斷目標主機的系統類型是Windows系列還是UNIX/linux系列,一般情況下Windows系列的系統返回的TTL值在100-130之間,而UNIX/Linux系列的系統返回的TTL值在240-255之間,當然TTL的值在對方的主機里是可以修改的,Windows系列的系統可以通過修改注冊表以下鍵值實現: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Tcpip\Parameters]
"DefaultTTL"=dword:000000ff
255---FF
128---80
64----40
32----20
在網路沒有問題,卻無法PING通時可能有以下一些情況。
1.太心急。即網線剛插到交換機上就想Ping通網關,忽略了生成樹的收斂時 間。當然,較新的交換機都支持快速生成樹,或者有的管理員乾脆把用戶埠(access port)的生成樹協議關掉,問題就解決了。
2.訪問控制。不管中間跨越了多少跳,只要有節點(包括端節點)對ICMP進行了過濾,Ping不通是正常的。最常見的就是防火牆的行為。
3.某些路由器埠是不允許用戶Ping的。
還遇到過這樣的情形,更為隱蔽。
1.網路因設備間的時延太大,造成ICMP echo報文無法在預設時 間(2秒)內收到。時延的原因有若干,比如線路(衛星網時延上下星為540毫秒),路由器處理時延,或路由設計不合理造成迂迴路徑。使用擴展Ping,增加timed out時 間,可Ping通的話就屬路由時延太大問題。
2.引入NAT的場合會造成單向Ping通。NAT可以起到隱蔽內部地址的作用,當由內Ping外時,可以Ping通是因為NAT表的映射關系存在,當由外發起Ping內網主機時,就無從查找邊界路由器的NAT表項了。
3.多路由負載均衡場合。比如Ping遠端目的主機,成功的reply和timed out交錯出現,結果發現在網關路由器上存在兩條到目的網段的路由,兩條路由權重相等,但經查一條路由存在問題。
4.IP地址分配不連續。地址規劃出現問題象是在網路中埋了地雷,地址重疊或掩碼劃分不連續都可能在Ping時出現問題。比如一個極端情況,A、B兩台主機,經過多跳相連,A能Ping通B的網關,而且B的網關設置正確,但A、B就是Ping不通。經查,在B的網卡上還設有第二個地址,並且這個地址與A所在的網段重疊。
5.指定源地址的擴展Ping。登陸到路由器上,Ping遠程主機,當ICMP echo request從串列廣域網介面發出去的時候,路由器會指定某個IP地址作為源IP,這個IP地址可能不是此介面的IP或這個介面根本沒有IP地址。而某個下游路由器可能並沒有到這個IP網段的路由,導致不能Ping通。可以採用擴展Ping,指定好源IP地址。
當主機網關和中間路由的配置認為正確時,出現Ping問題也是很普遍的現象。此時應該忘掉"不可能"幾個字,把Ping的擴展參數和反饋信息、traceroute、路由器debug、以及埠鏡像和Sniffer等工具結合起來進行分析。
比如,當A、B兩台主機經過多跳路由器相連時,二者網關設置正確,在A上可以Ping通B,但在B上不能Ping通A。可以通過在交換機做鏡像,並用Sniffer抓包,來找出ICMP 報文終止於何處,報文內容是什麼,就可以發現ICMP報文中的源IP地址並非預期的那樣,此時很容易想像出可能是路由器的NAT功能使然,這樣就能夠逐步地發現一些被忽視的問題。而Ping不通時的反饋信息是"destination_net_unreachable"還是"timed out"也是有區別的 [編輯本段]使用PING命令的各類反饋信息Request timed out
[2]a.對方已關機,或者網路上根本沒有這個地址:比如在上圖中主機A中PING 192.168.0.7 ,或者主機B關機了,在主機A中PING 192.168.0.5 都會得到超時的信息。
b.對方與自己不在同一網段內,通過路由也無法找到對方,但有時對方確實是存在的,當然不存在也是返回超時的信息。
c.對方確實存在,但設置了ICMP數據包過濾(比如防火牆設置)
怎樣知道對方是存在,還是不存在呢,可以用帶參數 -a 的Ping命令探測對方,如果能得到對方的NETBIOS名稱,則說明對方是存在的,是有防火牆設置,如果得不到,多半是對方不存在或關機,或不在同一網段內。
d.錯誤設置IP地址
正常情況下,一台主機應該有一個網卡,一個IP地址,或多個網卡,多個IP地址(這些地址一定要處於不同的IP子網)。但如果一台電腦的「撥號網路適配器」(相當於一塊軟網卡)的TCP/IP設置中,設置了一個與網卡IP地址處於同一子網的IP地址,這樣,在IP層協議看來,這台主機就有兩個不同的介面處於同一網段內。當從這台主機Ping其他的機器時,會存在這樣的問題:
A.主機不知道將數據包發到哪個網路介面,因為有兩個網路介面都連接在同一網段。
B.主機不知道用哪個地址作為數據包的源地址。因此,從這台主機去Ping其他機器,IP層協議會無法處理,超時後,Ping 就會給出一個「超時無應答」的錯誤信息提示。但從其他主機Ping這台主機時,請求包從特定的網卡來,ICMP只須簡單地將目的、源地址互換,並更改一些標志即可,ICMP應答包能順利發出,其他主機也就能成功Ping通這台機器了。
Destination host Unreachable
對方與自己不在同一網段內,而自己又未設置默認的路由,比如上例中A機中不設定默認的路由,運行Ping 192.168.0.1.4就會出現「Destination host Unreachable」。
網線出了故障
這里要說明一下「destination host unreachable」和 「time out」的區別,如果所經過的路由器的路由表中具有到達目標的路由,而目標因為其他原因不可到達,這時候會出現「time out」,如果路由表中連到達目標的路由都沒有,那就會出現「destination host unreachable」。
Bad IP address
這個信息表示您可能沒有連接到DNS伺服器,所以無法解析這個IP地址,也可能是IP地址不存在。
Source quench received
這個信息比較特殊,它出現的機率很少。它表示對方或中途的伺服器繁忙無法回應。
Unknown host——不知名主機
這種出錯信息的意思是,該遠程主機的名字不能被域名伺服器(DNS)轉換成IP地址。故障原因可能是域名伺服器有故障,或者其名字不正確,或者網路管理員的系統與遠程主機之間的通信線路有故障。
No answer——無響應
這種故障說明本地系統有一條通向中心主機的路由,但卻接收不到它發給該中心主機的任何信息。故障原因可能是下列之一:中心主機沒有工作;本地或中心主機網路配置不正確;本地或中心的路由器沒有工作;通信線路有故障;中心主機存在路由選擇問題。
Ping 127.0.0.1:127.0.0.1是本地循環地址
如果本地址無法Ping通,則表明本地機TCP/IP協議不能正常工作。
no rout to host:網卡工作不正常。
transmit failed,error code:10043網卡驅動不正常。
unknown host name:DNS配置不正確。
2. h3c 路由器擴展ping問題
-a 的意思帶源地址ping。因為路由器上有多個介面時,ping的時候會選擇最短路徑的介面ip地址為源地址ping。而某些測試時,這個源地址是另一個介面ip地址時。才使用-a 參數
192.168.8.x 是源地址,此地址必須是路由器的介面ip地址或者loopback介面地址。
192.168.4.x是目的地址。
例:
路由器有2個介面。wan-ip:10.0.0.2 對端地址為10.0.0.1 lan-ip:192.168.1.1
當你在路由器上做了nat後。可使用-a命令測試nat是否正確。
ping 10.0.0.1 時。路由器會自動選擇最優ip地址10.0.0.2為源地址,此時ping的話,只能測試外網線路是否正常
而 ping -a 192.168.1.1 10.0.0.1 。帶有源地址ping,模擬內網用戶192.168.1.1ping 10.0.0.1 如果能ping通說明nat設置正確。如果不通,可能是路由不正確或者nat設置錯誤。
還有很多時候使用-a 參數的
你可在 ping ? 查看支持的命令及注釋
H3C和cisco的命令都不是通用的。
3. ping ip命令是什麼
命令為ping -l 65500,數據包的有效范圍從 0 到 65500。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第一步,打開命令提示符程序窗口,如下圖所示,然後進入下一步。
影響因素
在物理鏈路連通和路由設置正確的情況下,使用Ping命令仍然屏不通,可能有以下幾個問題:
(1)網線剛插到交換機上就Ping通網關,忽略了生成樹的收斂時間。當然,較新的交換機都支持快速生成樹,或者有的管理員乾脆把用戶埠(accessport)的生成樹協議關掉,問題就解決了。
(2)不管中間經過了多少個節點,只要有節點(包括端節點)對ICMP信息包進行了過濾,Ping不通是正常的。最常見的就是防火牆的行為。
(3)某些路由器埠是不允許用戶Ping的。
(4)網路因設備間的超時,造成ICMP報文無法在預設時間(2秒)內收到。超時的原因有:主機沒有足夠的時間和資源來響應;路徑太長,沒到達目的地時TTL的值為0,最後一個路由器將發回ICMP超時信息;使用擴展Ping,增加應答等待時間間隔等。
(5)引入NAT的場合會造成單向Ping通。NAT可以起到隱蔽內部地址的作用,當由內Ping外時,可以Ping通是因為NAT表的映射關系存在,當由外發起Ping內網主機時,就無從查找邊界路由器的NAT訪問列表了。
4. ping -a 命令的作用
將地址解析為計算機名。
ping常用命令詳解:
ping [-t] [-a] [-n count] [-l length] [-f] [-i ttl] [-v tos] [-r count] [-s count] [-j computer-list] | [-k computer-list] [-w timeout] destination-list
-t Ping 指定的計算機直到中斷。
-n count 發送 count 指定的 ECHO 數據包數。默認值為 4。
-l length 發送包含由 length 指定的數據量的 ECHO 數據包。默認為 32 位元組;最大值是65,527。
-i ttl 將"生存時間"欄位設置為 ttl 指定的值。
-v tos 將"服務類型"欄位設置為 tos 指定的值。
-s count 指定 count 指定的躍點數的時間戳。
-j computer-list 利用 computer-list 指定的計算機列表路由數據包。連續計算機可以被中間網關分隔(路由稀疏源)IP 允許的最大數量為 9。
(4)擴展ping命令擴展閱讀
用Ping命令判斷一條鏈路好壞:
Ping這個命令除了可以檢查網路的連通和檢測故障以外,還有一個比較有趣的用途,那就是可以利用它的一些返回數據,來估算你跟某台主機之間的速度是多少位元組每秒。
"bytes=32"表示ICMP報文中有32個位元組的測試數據,"time=4ms"是往返時間。Sent發送多個秒包、Received 收到多個回應包、Lost 丟棄了多少個Minmum 最小值、MAXimun 最大值、Average 平均值。
所在圖上來看,來回只用了4MS 時間,lost =0 即是丟包數為0,網路狀態相當良好。(更詳細可以使用-n參數 「ping –n 100IP地址」ping 100次。查看 Sent Received Lost Minmum MAXimun Average 這些值的變化。)
5. 路由器常見故障解決方法
在使用路由器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問題,於是我研究了一下如何用簡單的方法解決路由器故障,在這里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對大家有用。Packet Internet groper(ping) 該命令主要是用來檢查路由是否能夠到達,由於該命令的包長非常小。
所以在網上傳遞的速度非常快,可以快速檢測要去的站點是否可達,一般您在去某一站點是可以先運行一下該命令看看該站點是否可達。如果執行Ping不成功,則可以預測路由器故障出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網線是否連通、網路適配器配置是否正確、IP地址是否可用等。如果執行Ping成功而網路仍無法使用,那麼問題很可能出在網路系統的軟體配置方面,Ping成功只能保證當前主機與目的主機間存在一條連通的物理路徑。它的使用格式是在命令提示符下鍵入:Ping IP地址或主機名,執行結果顯示響應時間,重復執行這個命令,你可以發現Ping報告的響應時間是不同的。
請注意,5個數據包已經發出,但是我們在第一個數據包上遇到一個超時,而所有其他的數據包平均只用了49毫秒就得到了應答。其實這也不一定說明它有問題,實際上這種情況是非常多見的,之所以第一個數據包超時,這是很容易解釋的。乙太網協議在OSI模型的第2層上運行,而IP和ICMP則在第3層上層運行。在我們能夠與運程的.路由器通信之前,我們必須將第3層的地址轉換成第3層的地址,這需要花費時間,Ping的默認超時只有兩秒鍾。我們不能以足夠快的速度將IP地址轉換成MAC地址,來防止第一個數據包超時,而後面的數據包則不需要轉換MAC地址,因為它已經保存在ARP表中了。如果我們在第一個Ping之後立即試發相同的Ping,那麼我們就不應該看到第一個數據包超時,因為ARP高速緩存仍然存儲著遠程路由器故障的MAC地址。
請注意這一次所有的數據包都接收到了,有些情況下,可能有幾個數據包收不到。我們立即可以想到的一種情況是ISDN(DNN)連接有問題了。如果在發送Ping命令時數據鏈路恰巧出現路由器故障,那麼在連接恢復之前,所有的5個數據包都可能超時。在這種情況下,你既可以改變感興趣的信息的定義,也可以在試發Ping命令之前使用另一種方法,就是擴展型Ping命令。
擴展型Ping命令
關於Ping命令還有另一個問題需要注意,按照默認設置,用戶方式的Ping命令將TTL組件設置為32。Ping遇到每個路由器故障時,這個值將遞減1。如果TTL的值變成0,那麼最後一個路由器故障將發回一個ICMP超時消息。如果你有一個非常長的路徑,那麼這個值可能不夠。在大型網路中,必須使用擴展型Ping來檢查網路的連通性。
擴展型Ping命令與用戶方式的Ping命令有一些差別,比如:擴展型Ping我們必須激活才能使用。它只支持IP協議、AppleTalk和 IPX協議,不支持Apollo、CLNX、DECnet、Vines、XNS等協議,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優點是,我們自己可以改變Ping命令使用的默認值,改變這些值後,就可以使用相同的應用程序來進行許多不同的測試。
數據包的大小也可以改變,它的默認值是100個位元組。在網路的負荷量較大時,它可以用來檢查連接的狀態。當數據包的大小是默認值100個位元組時,Ping命令常常無法暴露網路的任何異常情況,但是,當你將數據包的大小提高到500個位元組時,你就能夠看到重要的連接丟失現象或者應答時間中的重要變化。在你對網路進行基線性能分析時,你應該將大型、中型和小型Ping命令的吞吐量速度記入文檔。這將有助於你准確地描繪在不同負荷量的情況下網路的運行情況。
當你設置這個參數時,應該小心,不要把它設置成會將其他因素摻和進來的程度。如果將數據包的大小設置為10000個位元組,那麼可以肯定它會產生你意料不到的結果。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是,乙太網機器必須將數據包分割成乙太網能夠處理的大小,然後才能在網路線路上發送。遠程接收到數據包後,要對數據包重新進行組合。這種組合花費的時間比你希望的要長,並且會導致它根據Ping所需時間之外的其他因素來解釋連接的速度。當你改變數據包的大小時,請使用合理的方法。觀察下面的命令輸出,注意Ping是如何因為數據包的大小增加到最大值18024個位元組時而造成超時的。
6. 安卓手機怎麼用ping命令
1、我們首先進入手機的撥號軟體,打開撥號界面。
(6)擴展ping命令擴展閱讀:
安卓手機Ping測試的其他方法:
1、安卓手機裡麵包含有ping測試的網路功能,android手機運行網路Ping測試的方法大致分為除了系統自帶的測試功能,另外一種是下載第三方APP應用來進行相關的PING測試。
2、直接下載安裝第三方測試應用,應用的名字就叫PING。
3、應用默認ping的是網路的IP地址,你也可以自己修改ip。
4、運行ping測試點擊,即可ping谷歌的伺服器。
7. 測試網路連通性的命令是什麼
測試網路連通性命令是PING。
分析:linux下測試網路連通性命令是PING,其主要功能就是為了檢測主機;Ping是工作在TCP/IP網路體系結構中應用層的一個服務命令, 主要是向特定的目的主機發送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網際網路報文控制協議)Echo請求報文,測試目的站是否可達及了解其有關狀態。
擴展Ping。
在路由器的特權模式下,可以使用其他幾個選項,這就是所謂的擴展ping,它是交互形式工作的。
擴展ping的可用其他選項包括:使用不同大小的數據包;增加應答等待時間間隔;一次發送多於5個數據包;在IP報頭設置「不分段」位;在其他協議中使用ping,例如IPX和AppleTalk。方法是:在enable模式下輸入ping並按回車鍵即可啟動擴展ping,ping工具將提示輸入各種變數值。
8. ping 命令詳解
1、首先打開cmd直接輸入ping命令回車,就可以看到系統給出的最詳細的說明了:
9. 路由器ping 命令
Repeat count[5]
路由器連續PING這個地址5次 (這是路由器默認的次數,一般PCjiqi是4次)
Datapram Size[100]
這個是每次PING包的位元組數,數據大小---為100位元組
Timeout in seconds[2]
超時時限為2秒,默認的每個試探的數據包2秒內沒有回應就超時
Extended Commands[n]
PING命令的擴展內容,N表示沒有。在路由器上PING的方式可以是擴展PING
Sweep range of size[n]
PING的路由方向,N表示未設置。
從這幾條來說,樓主的PING的時候只是使用了普通的 PING+目的地址。
本端和對方連段連接沒有建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