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C語言的一個代碼 為什麼老提示出現錯誤
你的程序犯了2個錯誤
1、main函數寫成了mian
2、邏輯或||的優先順序要高於賦值運算符=,括弧內的運算時這樣的:先算j==5,這個表達式不成立,為0,然後算0||k,因為||的優先順序高於=,此時j==5||k的表達式也是為0,你這時要進行賦值,賦值語句相當於0=k+1,這就當然錯了。
小技巧,如果判斷一個變數和某一值比較如if(a
==
1),程序員一般寫成if(1
==
a),這樣寫的好處是一旦失手寫成if(1=a)時編譯器就會報錯,而if(a=1)就不會報錯,這樣條件永遠為真,永遠執行,而且不容易發現這種錯誤。
2. 為什麼華為手機總是提示程序員哥哥很辛苦 我們已經通知他趕緊加班了
肯定是你在運行或使用某個應用時,有個別的功能沒有做好,或者出了點問題,然後這是程序員預設的提示語,用以在這種時候出現安撫用戶。
3. 來個程序員大神幫幫win10系統一直提示更新要重啟,按百度的說法關了幾個也沒用,到底怎麼解決。
怎麼是計劃自動重啟,是不是電腦上de計劃任務中,建立了開機啟動的機制啊,誰在整蠱你
4. 程序員工作要做什麼
程序員(英文Programmer)是從事程序開發、維護的專業人員。一般我們將程序員分為程序設計人員和程序編碼員,但兩者的界限並不非常清楚,特別是在中國。
作一個真正合格的程序員,應該具有的素質。
1: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
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是作為一個程序員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軟體工程已經提了將近三十年了,當今的軟體開發已經不是編程了,而是工程。獨行俠可以寫一些程序也能賺錢發財,但是進入研發團隊,從事商業化和產品化的開發任務,就必須具備這種素質。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這種素質是一個程序員乃至一個團隊的安身立命之本。
2:文檔習慣
文檔是一個軟體系統的生命力。一個公司的產品再好、技術含量再高,如果缺乏文檔,知識就沒有繼承,公司還是一個來料加工的軟體作坊。作為代碼程序員,必須將30%的工作時間寫用於技術文檔。沒有文檔的程序員勢必會被淘汰。
3:規范化的代碼編寫習慣
知名軟體公司的代碼的變數命名、注釋格式,甚至嵌套中行縮進的長度和函數間的空行數字都有明確規定,良好的編寫習慣,不但有助於代碼的移植和糾錯,也有助於不同技術人員之間的協作。 一些所謂的高手甚至叫囂高手寫的代碼一般人看不懂,我只能說他不是一名合格的程序員。
4:需求理解能力
程序員要能正確理解任務單中描述的需求。在這里要明確一點,程序員不僅僅要注意到軟體的功能需求,還應注意軟體的性能需求,要能正確評估自己的模塊對整個項目中的影響及潛在的威脅,如果有著兩到三年項目經驗的熟練程序員對這一點沒有體會的話,只能說明他或許是認真工作過,但是沒有用心工作。
5:模塊化思維能力
作為一個優秀的程序員,他的思想不能在局限當前的工作任務裡面,要想想看自己寫的模塊是否可以脫離當前系統存在,通過簡單的封裝在其他系統中或其他模塊中直接使用。這樣做可以使代碼能重復利用,減少重復的勞動,也能是系統結構越趨合理。模塊化思維能力的提高是一個程序員的技術水平提高的一項重要指標。
6:測試習慣
測試是軟體工程質量保證的重要環節,但是測試不僅僅是測試工程師的工作,而是每個程序員的一種基本職責。程序員要認識測試不僅是正常的程序調試,而要是要進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異常調用測試,這一點要結合需求理解能力。
7:學習和總結的能力
程序員是很容易被淘汰的職業,所以要善於學習總結。許多程序員喜歡盲目追求一些編碼的小技巧,這樣的技術人員無論學了多少語言,代碼寫起來多熟練,我們只能說他是一名熟練的代碼民工,他永遠都不會有質的提高。一個善於學習的程序員會經常總結自己的技術水平,對自己的技術層面要有良好的定位,這樣才能有目的地提高自己。這樣才能逐步提高,從程序員升級為軟體設計師、系統分析員。
作為高級程序員,乃至於設計師而言,除了應該具備上述全部素質之外,還需要具備以下素質:
1、 需求分析能力
2、 整體框架能力
3、 流程處理能力
4、 模塊分解能力
5、 整體項目評估能力
6、 團隊組織管理能力
一般招工時需要提供基礎程序員證書,要參加考試的:
[編輯本段]考試說明
1、 考試要求:
(1) 熟練掌握基本演算法和數據結構,用C語言編製程序;
(2) 掌握數據結構、程序變速器和操作系統的基礎知識;
(3) 了解軟體工程、資料庫、多媒體和網路的基礎知識;
(4) 掌握數制、機內代碼及其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的基礎知識;
(5) 了解計算機的體系結構和主要部件的基礎知識。
2、 通過本級水平考試的合格人員能按照軟體設計說明書編製程序,具有相當於助理工程師
的實際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
3、 本級水平考試范圍包括兩個模塊:模塊1——程序編制能力(考試時間為150分鍾);模
塊2——基礎知識(程序員級)考試時間為120分鍾)。題型為:單項選擇題十多項選擇題。
5. C#程序員求解:vs設計中把滑鼠懸浮在屬性上,顯示提示怎麼設置
看你用的是什麼平台,如果是Winform就用ToolTip控制項。
6. 一個程序員需要有怎樣的自我修養
作為一名程序員,一個「程序員的自我修養」是什麼?
盡管我們不一定要像尹天仇那麼的認真對待自己的事業,但,一些基本的修養,作為一名新時代的碼農,總應該是要具備的吧。不過真要說修養,方面還是挺多的,技術自我提示自不必說。但我並不打算從這個大家都覺得理所當然的技術方面入手,而是談談,可讀性代碼,這個容易被大家忽視的基本素養。
1、遵從所在團隊的代碼規范。
一個高效、成熟的團隊,必定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代碼規范,這個規范是團隊的寶貴的財富,它是整個團隊從各種坑中爬起來後積累的經驗教訓。什麼是規范,它是人們從無數經驗中總結出來的規則,標准。而代碼規范,指導團隊成員如何以最短的時間寫成最高效,可讀性強的代碼。試想,如果成員不遵從規范,你用駝峰命名,他用下劃線,這對程序的可讀,將造成多大的影響。我想,應該沒有一個人願意去閱讀一段,各種變數命名形式都能見得到,private, public 方法隨意排序,甚至常量類都散落在各個角落的代碼吧。
代碼,一個作用是讓機器閱讀,另一個重要的作用是讓人閱讀!!!
2、遵從行業內通用的規范
在團隊的代碼規范未涉及到的,那請按照行業內的規范來編寫代碼。規范的一個好處是,可以明顯減少學習和交流成本。在java中,當我們看到全大寫的變數名時,我們就知道這是常量,而不需要去看注釋,不需要去看代碼邏輯。為什麼這么迅速,因為行業里大家都習慣把常量用大寫命名。但假如你用其他命名方式命名常量,比如team_nums命名常量,不僅不能讓人迅速知道這是個常量,而且可能讓人誤會這是個變數,增加了團隊成員學習和溝通成本,甚至可能誤導他們。就見過一位仁兄,明明用的是工廠模式,偏偏按模版模式的命名方式來命名,問他,他說他知道這是工廠模式,但他覺得,更應該叫模版模式。。。我的天,,你這么任性,以後還能做朋友么?
舉個例子,我們需要根據支付類型,來生產多個支付產品,於是,我們寫了個工廠類,命名為FactoryPay。當其他人看到一個類叫FactoryPay,他們會猜測,這應該是個工廠類,負責生產各種支付產品的工廠,然後按照這個猜測去閱讀代碼,就能比較快速的理解整個類的作用。但是,假如我取名PowerPay,別人還不知道是啥,看了半天,才明白,這是個工廠的作用。這就明顯增加了他人的學習成本和維護代碼的成本。
不管你是新手還是老鳥,務必了解施行行業規范,切勿為了標新立異而違反規范。這么低端的裝逼,就沒必要採用了,要裝也寫個高端的框架來提升逼格唄。
3、變數、方法命名要能表達變數作用
在程序員這個圈子很久了,就發現,程序員這貨,都喜歡這套,「這個介面幹嘛用的,有文檔么」,「自己看代碼去」。很多時候都是一臉黑。
盡管程序員閱讀別人代碼技術都是一流,不管你是有沒有注釋,不管你是怎麼循環嵌套,也不管你是怎麼命名,他們都能耐心的,把代碼分析個所以然來。但,對於程序員這個視時間寶貴如生命,分分鍾都能創造幾百萬價值的群體來說,您行行好,給我們省點時間吧,把變數是幹啥用的,說清楚唄,沒准節省的這幾分鍾,多賺個幾萬,還能請大家出去嗨呢。
每每看到部門的某大神,用一個神一般的變數名「flag」,我就有吐血的沖動,他還這個flag一直雪藏,不用,只是傳遞到第n個方法才使用,頓時心力交瘁,我的天,這個flag都是是幹嘛用的啊,後來才明白,是isPay的意思,用來標識用戶是否支付成功了。當時一口老血吐屏幕上,心裡狂吐槽,老兄,你命名個isPay會死么,我的腦細胞這么不值錢么。到後來看到,去魔法數字,用int NUM_7 = 7,而不是MAX_MEMBERS來表示最大成員、用x y z來命名變數名,各種只有作者,或者作者後來都忘了的獨特命名方式,都見怪不怪了。更有甚者,一個變數命名為passed,作用居然是「未通過」的意思,當時就石化了,作者還真是用心良苦,這都要考我細心不細心。
一個好的變數名,能幫助閱讀者了解變數的作用,也輔助了對整段代碼的理解。
4、不要show英語,鄉下的孩子傷不起唉
LZ所在的團隊,英語一直都是團隊的硬傷,但總是能看到,某位仁兄,加上大把大把的英文注釋,有些變數名也取些高大上的復雜的英語單詞。敢問,你這么高的逼格,以後我們怎麼和你玩啊。(那位仁兄其實就是LZ,年輕時唉,罪過罪過)
代碼是用來溝通的,傳遞作者意圖的,都看不懂,怎麼溝通交流。建議英語好的童鞋,英語能力可以放到閱讀英文書籍中展示,在代碼中,如果團隊英語能力很弱,避免使用英文,變數命名也盡量按照團隊英語水平來命名
5、添加必要的注釋
正如上面LZ說的,經常遭遇「你仔細看看代碼,就知道幹嘛用的」這樣的神回復。盡管閱讀代碼是每個程序員的強項,但必要的注釋,比如邏輯比較復雜的地方,添加必要的注釋,對提升團隊成員閱讀熟悉代碼的效率是有很大幫助的。試想,一個類,幾百行,沒有一行注釋,對於閱讀者來說,閱讀它將是一個多麼恐怖的事。
6、注釋保持簡潔,避免沒有必要的注釋
即看過一行注釋都沒有的代碼,也看過注釋比代碼還要多的程序。一個是讓人生不如死,一個是讓人痛不欲生。(唉,有時不僅感嘆,在程序員界混,真的是難)。
LZ就經常看過,一大段注釋,啰嗦了半天,要不就是沒表達清楚重點,要不就是只為說明它是個循環的作用!!!譬如i++這樣的代碼,有必要加個「每個計數增加1」這樣的注釋么,這完全是把讀者定位為非程序員啊,或者就是嚴重鄙視讀者的編程水平。
注釋是幫助閱讀的人更好的理解程序的邏輯,只是輔助,如果不重視通過命名等方式來傳遞代碼的作用,而是依賴於注釋,這就是本末倒置了。而且,冗長啰嗦的注釋,這到底是幫助人理解,還是阻礙人理解啊,是讀程序還是讀小說啊。
7、擁有自己的編碼規范
規范是為了讓團隊更快的理解、熟悉代碼的,同理,擁有自己的一套規范,就能幫助其他人更快的理解我們所寫的功能,減少學習和溝通成本。
8、代碼清晰簡潔的表達出作者的意思
在我們每次寫完一段代碼時,一定要問問自己,代碼是否表達清楚了我的意思,是否需要添加些注釋,名字取得是否恰當了,別人在閱讀時是否吃力。。每每看到別人一團糟的費解的代碼,就時刻提醒自己,一定要把代碼寫好咯,我也確實是這么做的,一遍又一編的檢查,看變數名、方法名是否表明了它的用途,是否有些不必要的、只是為了提升逼格的代碼,別人是否能在短時間內看懂。所有的這些,只是為了寫出一段更優美的代碼。
9、堅持並捍衛上面的准則
經常能聽到,有些公司是代碼行數來定義績效的,但作為一個有操守,並秉承基本自我修養的程序員,我們絕不能為了各種誘惑或者脅迫,甚至是自己的惰性、個性,而放棄寫出簡潔清晰,可讀的代碼。
以上的幾點,並不是嚴格的意見或者建議,只是提醒廣大程序員同胞們,在痴心與高端的技術時,千萬不要忘了,代碼不僅機器要閱讀,人也需要閱讀。就算你寫出再復雜的代碼,但它讓人完全無法閱讀,這有什麼用呢。這就如同,你很牛逼很牛逼,但別人聽不懂你說的話,還不是沒用。如果你真的寫出了可讀性強的代碼,但你也不應該鳴鳴得意,我覺得,寫出一段優美,健壯,可讀性高的代碼,是一個程序員最基本的自我修養。
7. 程序員請幫忙解答:刪除系統文件時需確認,確認後再提示系統文件不能刪呢這不是糊弄我嗎次序能掉過來嗎
這兩個提示沒有先後的必然關聯關系,凡是刪除在C盤的東西,不論是你隨手存的一篇word文檔還是關系機器正常運行的系統文件,設置上第一則提示都是是否確認刪除,然後再判斷所刪除的內容是否關繫到系統運行從而做出二次警告,這樣設置也是為了讓操作者更加謹慎的對待關於對系統文件的調整
8. 如何看出一個兼職程序員的水平以及怎樣向他提示條件
出貨能力:如果一個程序,演算法再精妙,不能出貨都是扯淡,我看過某某大神,演算法溜得很,但是一個人完全做不到按照工程需要把事情給做完。
優化能力:並沒有一個程序是一步到位的,一個工程的交出去可運行了,那才是第一步,很多時候隨著業務的增大,對性能的要求越來越高,有一定對於代碼優化的能力也是比較重要的。
調錯能力:項目越大,遇見的Bug也就是越離奇,這個時候需要強大的Debug能力,找出那個最為關鍵的錯誤點,甚至於追溯底層框架的源碼。
技術掌控:你項目能用Spring,Hibernate等等框架,但是有沒有想過,這些技術你真的可以掌控么,如果有一天你的框架版本需要升級,真的做得到么?甚至於從Hibernate轉為MyBatis。
演算法和數據結構是影響到一些核心區的問題,但是其他的一些技能,比如面向對象的架構設計,代碼的低耦合,那都是對整個項目有著直觀改善的技能。並非是貶低演算法,而在實際工作中,有太多比演算法更重要的問題了。
其實找一個合適的人,也比較難,希望盡量可以根據需求文檔,提出相應問題。
9. 作為程序員最讓你抓狂的系統提示是什麼
找不到對象
10. 手機百度的時候,出現一個小窗口「程序員哥哥說此功能需要更新」,特別討厭,怎樣關閉這個提示
程序員哥哥說 讓你討厭到心煩 它就是沒皮沒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