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程序員就業前景分析
從行業的整體情況來看,程序員的工作相對來說還是具有一定壓力的,而且不少程序員的工作周期也比較長。雖然程序員的工作壓力比較大,但是從IT行業的基本面來看,未來IT行業的發展前景還是不錯的。
程序員就業分布較為集中的區域為省會城市、北京、上海與深圳,其中省會城市就業比例為39%。在IT行業發展迅速、產業鏈比較發達的北京、上海、深圳及省會城市,因為就業崗位需求的數量較多、薪資待遇較好,吸引了超過9成多的就業程序員選擇在以上區域尋求個人發展。
程序員屬性:
從表面上看,程序員是會使用計算機語言編寫程序的群體。實質上,程序員是聯結精神世界與物質世界的最有效的中介,將人語轉變為物語創造財富。以前所說的技術,是分科的技術,程序員的技術是全面涵蓋的技術。
從人的意識到物的結果的全面流程看,程序員所用的從應用層到物理層的分層次體系是一種嚴密有效的邏輯結構,這正是經濟建設需要而傳統文化沉澱缺乏的要素。
㈡ 程序員未來前景如何大齡程序員出路在哪裡
其實程序員什麼35歲就不行了的說法是個偽命題,是人為的強加的致幻劑。雖然軟體行業有其特殊性,但是也有其普遍性。其他行業35歲那才真正進入事業快車道,軟體行業我認為也差不多。
軟體行業不光是寫代碼,積累到35歲,如果還能寫代碼那一定是經驗豐富,代碼水平高,即便繼續寫代碼那也比一般的人好,當然排除那些不思進取不學習的人。
最差帶幾個人做個項目經理做項目就比年輕仔強很多。不但可以利用自己的經驗還可以寫關鍵代碼。年齡其實不是問題。
那問題是什麼給大家的印象是35歲程序員就沒得混了?其實現在很多程序員其實是碼農,大家說IT行業是一個知識更新非常快的行業,其實也不盡然 ,更新的是表面,其本質一直沒變,一個碼農一般都學的是皮毛,就懂一點什麼框架 的編程,缺乏學習能力,不懂軟體最基本的原理,學校學的那點一旦過時就什麼也不剩了,那面臨的就是淘汰。
如果是一個了解軟體本質,學習能力強的人,語言只是形式,對於一個項目,覺得什麼語言合適就用什麼語言,你懂一門語言,另外一門語言要不了一個星期就可以編程了,關鍵還是基礎,是原理,是思想和經驗。
所以程序員們,不要被別人的致幻劑迷糊了,只要你肯學能進步,喜歡軟體開發,年齡一定不是問題,只能越來越吃香。
本人作為程序員,曾經也為這個問題困擾著。程序員在35歲就會面臨各種問題,身邊也有這樣的例子,上一家公司有一個同事,40歲了還在寫代碼,他的工資不高。後來項目預算超標了,他也就成為了被裁員的對象。那是我第一次感覺到了年齡越大而帶來的危機。
但是話有說回來了,40歲了還在寫代碼。只能說明了他對自己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或者個人的不思進取造成的。IT行業有他的特殊性,第一個特殊性就是知識更新很快,第二個就是很注重職業規劃。
所以要想不被淘汰,要麼積極學習沒擁有很厲害的技術,成為一個領域的技術專家。要麼走管理路線,在平時上班的時候就要注重這方面的培養,首先要在工作中鍛煉,還有考取一些專業的證書來給自己增加競爭力。
當然也有的選擇自己創業,這是最好的結果。所以,在當下最重要的是怎麼給自己規劃。多考慮這方面的問題,要是想通了也就沒有那麼的糾結了。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也希望大家能夠說明自己的觀點,大家一起學習,一起進步,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
大家都知道程序員也分為做什麼開發的程序員,比如市面上最流行的Java、C語言、C++、python、PHP等等開發程序員,未來的發展是不一樣的。
其實,我覺得未來發展前景的話,要找天花板較高的語言來作為基礎學習,慢慢的把自己的架構思維給建立起來。
等你擁有自己的架構思維之後,其實語言就是一種工具而已,所以一定要清晰規劃自己該學習什麼語言,該怎麼樣來學,我在這里推薦Java語言,因為Java語言的學習就能夠幫你初期建立這種思維方式,還有Java語言的獨特性,證明了它的優越性!也證明了它的天花板比其它語言要高,當然上手難度也比較高,自己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關於大齡程序員出路,我這里得多說一嘴!
一提到大齡程序員,大家第一時間就會想到,35歲中年危機。
不可否定,35歲這個詞確實很扎心,也是許多程序員的恐懼所在,但是,請大家不要驚慌,要給自己打一針強心劑。
30而立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吧?但是也不然,也看個人的機遇和努力!程序員也是一樣!
這里就說到了職業規劃的重要性,從22歲畢業實習再到30歲這八年時間,處於一段技術磨合和提升期,也就是技術的沉澱,沉澱到了一定的時間之後,就要考慮管理經驗的提升,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上、思想上、精神上都會出現惰性,當然也跟自己的運動有關系,要加強自己對身體的鍛煉,每年做體檢!
30歲之後,有的人考慮單飛,自己找合夥人創業,自己開公司求發展;有的人繼續按部就班,沉浸在996的世界之中;有的人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技術能力和架構思維,在大廠中繼續深造,讓自己變得更有價值!
不知道你們是屬於哪種,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個人的思維!希望自己能夠好好考慮一下,從自己下手,徹底的改變自己,不然淘汰是遲早的事兒。
三點:改變自己的思維;加強自己鍛煉;做好職業規劃!
以上個人觀點,不喜勿噴!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我是個IT新人,程序員的未來前景毫無疑問是不可小看的。世界逐步進入5G時代,對於程序員來說即是挑戰也是機遇,5G時代到來必將會帶了新的技術升級,也必將淘汰舊的技術,所以說對於程序員即是挑戰也是機遇,只有不斷地學習你才能把我好這一機遇,雷軍說:「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但首先你得是有準備的豬 。
對於大齡程序員,我是這樣子想的,等我年齡大了,不可能一直處在代碼一線,要麼轉管理崗位,如:技術主管,產品經理,項目經理,有能力的做個技術總監。
要麼轉行,我朋友常常給我開玩笑說,等年齡大了,我們去送外賣吧!自由自在,月入過萬
要麼拿出積累多年資金、人脈開始創業
在民企,大齡程序員確實不好混了。華為裁掉35歲以上的普通員工,就說明這些大公司只需要年輕人,加班苦幹。年紀大了,拖家帶口的,加不動班了,就勸退。這種情況說明這種工作都是些按部就班的,沒什麼創造性的工作,不需要很多經驗。
外企的情況會好一些,50多歲的頭發花白的程序員依然在工作,他們看重的是工作的積累,經驗。公司也把這些人當做公司的財富。國內因為抄襲太嚴重,不太注重知識產權,導致程序員的地位並不高。
大齡程序員要在工作之餘,發展一些副業,多學些技能,考一些證書,做一些理財投資等等。保證自己萬一被裁員,不至於沒有收入陷入焦慮。
這問題問的,大齡農民工出路在哪兒?
所以了,人口總量下滑,人力資源不足,大齡程序員總是有人要的,只不過不同水平的去向、待遇不同罷了,這跟年齡、行業沒關系,哪個年齡哪個行業都一樣有分化。
首先,程序員這個職業不再是個香餑餑,這一點各位程序員必須要擺正心態!隨著人工智慧在編程方面的運用以及程序員數量的大規模上漲,未來大多數程序員的待遇會跟 社會 平均工資看齊,短時間依然會有優勢,但隨著時間推移,這種優勢必然轉為劣勢。為何?供需決定價格,以前供不應求當然價格高,未來供大於求甚至每個人都會編程,自然沒啥議價空間。而那些沒人願意乾的臟活累活自然成為高收入崗位。
其次,許多程序員會成為領導或者老闆,畢竟 社會 需求在,有大需求也有小需求,對用戶需求敏感的人自然能夠抓住機會自己創業。
再有,某些高收入程序員會跨界進入別的行業,畢竟有了資本有了 社會 經驗,很多事情都是相通的。
最後,大多數沖不上去也沒錢或沒想跨界的,繼續待在公司里搬磚,雖然加班比不上年輕人,但畢竟經驗豐富,碼代碼的速度和質量是有的,只不過工資持平獎金下降不忍也得忍啊,畢竟為了生活,別的很多職業人家的工資本就是好多年沒變化,程序員也不會例外,之前例外是因為供不應求。
有人說程序員是腦力活,跟農民工不能比,六十歲農民工還能幹活,六十歲程序員腦子怎麼跟得上?作為過來人,筆者可以向各位保證:越大的團隊,里邊需要動腦子的人越少,大多數大廠的程序員混到最後都是乾的力氣活,根本不需要腦子,這就是熟練度。至於這是好是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優秀的程序員不論年齡大小,前景都非常好!巨大的市場需求決定了優秀程序員的緊缺性,在數字化時代,已經沒有哪個行業會離開軟體的支撐,這個趨勢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改變。
一般來說,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工作的時候精力會跟不上,但從另一個角度講,年齡大了,經驗就會更豐富,尤其對於像程序員這種知識型工種,只要他肯學習,跟上技術的進步和變化,他就不會落後,就會繼續有用武之地。
軟體技術的變化也是非常大的,新的框架、新的開發環境、新的編程語言不斷出現,程序員也要注重自身的學習和修養,為斷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技術發展,只有這樣,程序員才會永葆青春。
當然如果已經功成名就,賬務自由,選擇別的職業也挺好,人各有志,看個人發展和興趣愛好!
30+程序員一枚,剛好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先簡要說下我對這兩個問題的答案:
下面,我們就來一一解釋。
程序員是有前(錢)途的職業
首先是 金錢 方面。在所有行業裡面,it行業是比較有前(錢)途的職業,我想這句話可能極少有人反駁。當程序員相對來說能掙錢,即使這些錢是需要加班加點掙來的,但是總歸來說提供了普通人一個掙相對高薪的途徑。即使在北上廣深,當程序員也相對其它行業更容易買車買房,站穩腳跟。另外,每年無數的大專本科生上培訓班,當程序員也很能說明情況。
其次是 行業發展 方面。程序員從事的是it行業的工作,是一門用技術改變生活的行業,it技術已經應用於方方面面,這也無形中給程序員提供了更廣闊的用武之地。
關於大齡程序員的問題,其實我覺得更應該說是 一個普通人中年危機的問題 。因為年齡大了,薪資相對新人更高,加班能力更差是大部分行業都會遇到的問題,只是這個問題在it行業放的更大了。網路當中很多所謂的35歲問題,一部分是來自於程序員的自嘲,一部分情況其實是因為部分大齡程序員拿慣了高工資,沒有做人生規劃,技術沒有提升,然後又遇到了中年危機後無所適從罷了。可能有人會說老師,醫生等行業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成長什麼的,這個確實有其相關性。但是程序員畢業就拿高薪,其它行業可能要積累很多年(這里說的是平均,個例不探討)。
至於出路,我認為出路有很多:
當然,我這里說的大齡程序員指的是正常的程序員,不是那種天天混混日子,突然一裁員發現自己啥也不會的人,我覺得這種人基本上是很難有出路的。
關注令狐一沖,關注區塊鏈和IT技術!
計算機是未來人類的一個發展方向,是生產力提高的方向,而且是長期發展的,所以程序員不會過剩,也不會淘汰。至少在50年內,還看不到能夠代替計算機發展的新工具,可以看到的是,計算機本身的發展。而程序員在出路方向上有很多選擇:
1,軟體方向:軟體是計算機與人類交換的媒介,很多大型軟體公司已經存在幾十年了,還將繼續發展下去。
2,硬體方向:計算機本身的發展,需要 科技 進步,在新材料研究,製造工藝提升,架構設計運用方面,都需要不斷提升。
3,物聯網方向:這個不用多說,物聯網是在在互聯網基礎上,通過射頻識別(RFID)、 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感測設備等方面,給我們帶來便利,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經離不開了。
4,人工智慧:簡單舉個例子,小愛同學能和你進行簡單交流,阿爾法狗,打敗了全世界所有頂尖圍棋高手。
5,數字媒體技術:數字媒體技術是一個結合了數字技術、媒體與藝術設計的多學科交叉專業。它注重創意,利用媒體技術,在 游戲 、移動互聯網、互動 娛樂 、影視動畫等領域展開研究和創作,重在培養能夠熟練地應用現代計算機技術,從事數字媒體製作、圖形圖像處理、動畫設計等。
6,以上是主要方向,還有很多,這里用四
個字概括:等等,等等。
㈢ 22歲程序員有必要去復讀嗎
沒有必要,你要是想提升學歷的話可以自學升本科,或者先專科再本科,這期間你還可以工作積累經驗,等本科,因為你已經22歲了,再去復讀讀大學有點不太合適感覺,因為22正常來說已經大學畢業了都。
㈣ 我22歲男。是程序員。平時工作面對電腦,得了頸椎病頭昏腦漲暈乎乎的。而且脖子很難受。活動起來不舒服
病情分析:
可選擇應用止痛劑消炎痛、炎痛喜康、鎮靜劑、維生素(如B1、B12),對症狀的緩解有一定的效果。
指導意見:
可以做頭及雙上肢前屈、後伸及旋轉運動,可緩解疲勞,又能使肌肉韌度增強,從而有利於頸段脊柱的穩定性,增強頸肩順應頸部突然變化的能力。
㈤ 程序員未來前景如何大齡程序員出路在哪裡
其實程序員什麼35歲就不行了的說法是個偽命題,是人為的強加的致幻劑。雖然軟體行業有其特殊性,但是也有其普遍性。其他行業35歲那才真正進入事業快車道,軟體行業我認為也差不多。
軟體行業不光是寫代碼,積累到35歲,如果還能寫代碼那一定是經驗豐富,代碼水平高,即便繼續寫代碼那也比一般的人好,當然排除那些不思進取不學習的人。
最差帶幾個人做個項目經理做項目就比年輕仔強很多。不但可以利用自己的經驗還可以寫關鍵代碼。年齡其實不是問題。
那問題是什麼給大家的印象是35歲程序員就沒得混了?其實現在很多程序員其實是碼農,大家說IT行業是一個知識更新非常快的行業,其實也不盡然 ,更新的是表面,其本質一直沒變,一個碼農一般都學的是皮毛,就懂一點什麼框架 的編程,缺乏學習能力,不懂軟體最基本的原理,學校學的那點一旦過時就什麼也不剩了,那面臨的就是淘汰。
如果是一個了解軟體本質,學習能力強的人,語言只是形式,對於一個項目,覺得什麼語言合適就用什麼語言,你懂一門語言,另外一門語言要不了一個星期就可以編程了,關鍵還是基礎,是原理,是思想和經驗。
所以程序員們,不要被別人的致幻劑迷糊了,只要你肯學能進步,喜歡軟體開發,年齡一定不是問題,只能越來越吃香。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也希望大家能夠說明自己的觀點,大家一起學習,一起進步,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
大家都知道程序員也分為做什麼開發的程序員,比如市面上最流行的Java、C語言、C++、python、PHP等等開發程序員,未來的發展是不一樣的。
其實,我覺得未來發展前景的話,要找天花板較高的語言來作為基礎學習,慢慢的把自己的架構思維給建立起來。
等你擁有自己的架構思維之後,其實語言就是一種工具而已,所以一定要清晰規劃自己該學習什麼語言,該怎麼樣來學,我在這里推薦Java語言,因為Java語言的學習就能夠幫你初期建立這種思維方式,還有Java語言的獨特性,證明了它的優越性!也證明了它的天花板比其它語言要高,當然上手難度也比較高,自己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關於大齡程序員出路,我這里得多說一嘴!
一提到大齡程序員,大家第一時間就會想到,35歲中年危機。
不可否定,35歲這個詞確實很扎心,也是許多程序員的恐懼所在,但是,請大家不要驚慌,要給自己打一針強心劑。
30而立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吧?但是也不然,也看個人的機遇和努力!程序員也是一樣!
這里就說到了職業規劃的重要性,從22歲畢業實習再到30歲這八年時間,處於一段技術磨合和提升期,也就是技術的沉澱,沉澱到了一定的時間之後,就要考慮管理經驗的提升,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上、思想上、精神上都會出現惰性,當然也跟自己的運動有關系,要加強自己對身體的鍛煉,每年做體檢!
30歲之後,有的人考慮單飛,自己找合夥人創業,自己開公司求發展;有的人繼續按部就班,沉浸在996的世界之中;有的人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技術能力和架構思維,在大廠中繼續深造,讓自己變得更有價值!
不知道你們是屬於哪種,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個人的思維!希望自己能夠好好考慮一下,從自己下手,徹底的改變自己,不然淘汰是遲早的事兒。
三點:改變自己的思維;加強自己鍛煉;做好職業規劃!
以上個人觀點,不喜勿噴!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本人作為程序員,曾經也為這個問題困擾著。程序員在35歲就會面臨各種問題,身邊也有這樣的例子,上一家公司有一個同事,40歲了還在寫代碼,他的工資不高。後來項目預算超標了,他也就成為了被裁員的對象。那是我第一次感覺到了年齡越大而帶來的危機。
但是話有說回來了,40歲了還在寫代碼。只能說明了他對自己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或者個人的不思進取造成的。IT行業有他的特殊性,第一個特殊性就是知識更新很快,第二個就是很注重職業規劃。
所以要想不被淘汰,要麼積極學習沒擁有很厲害的技術,成為一個領域的技術專家。要麼走管理路線,在平時上班的時候就要注重這方面的培養,首先要在工作中鍛煉,還有考取一些專業的證書來給自己增加競爭力。
當然也有的選擇自己創業,這是最好的結果。所以,在當下最重要的是怎麼給自己規劃。多考慮這方面的問題,要是想通了也就沒有那麼的糾結了。
我是個IT新人,程序員的未來前景毫無疑問是不可小看的。世界逐步進入5G時代,對於程序員來說即是挑戰也是機遇,5G時代到來必將會帶了新的技術升級,也必將淘汰舊的技術,所以說對於程序員即是挑戰也是機遇,只有不斷地學習你才能把我好這一機遇,雷軍說:「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但首先你得是有準備的豬 。
對於大齡程序員,我是這樣子想的,等我年齡大了,不可能一直處在代碼一線,要麼轉管理崗位,如:技術主管,產品經理,項目經理,有能力的做個技術總監。
要麼轉行,我朋友常常給我開玩笑說,等年齡大了,我們去送外賣吧!自由自在,月入過萬
要麼拿出積累多年資金、人脈開始創業
30+程序員一枚,剛好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先簡要說下我對這兩個問題的答案:
下面,我們就來一一解釋。
程序員是有前(錢)途的職業
首先是 金錢 方面。在所有行業裡面,it行業是比較有前(錢)途的職業,我想這句話可能極少有人反駁。當程序員相對來說能掙錢,即使這些錢是需要加班加點掙來的,但是總歸來說提供了普通人一個掙相對高薪的途徑。即使在北上廣深,當程序員也相對其它行業更容易買車買房,站穩腳跟。另外,每年無數的大專本科生上培訓班,當程序員也很能說明情況。
其次是 行業發展 方面。程序員從事的是it行業的工作,是一門用技術改變生活的行業,it技術已經應用於方方面面,這也無形中給程序員提供了更廣闊的用武之地。
關於大齡程序員的問題,其實我覺得更應該說是 一個普通人中年危機的問題 。因為年齡大了,薪資相對新人更高,加班能力更差是大部分行業都會遇到的問題,只是這個問題在it行業放的更大了。網路當中很多所謂的35歲問題,一部分是來自於程序員的自嘲,一部分情況其實是因為部分大齡程序員拿慣了高工資,沒有做人生規劃,技術沒有提升,然後又遇到了中年危機後無所適從罷了。可能有人會說老師,醫生等行業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成長什麼的,這個確實有其相關性。但是程序員畢業就拿高薪,其它行業可能要積累很多年(這里說的是平均,個例不探討)。
至於出路,我認為出路有很多:
當然,我這里說的大齡程序員指的是正常的程序員,不是那種天天混混日子,突然一裁員發現自己啥也不會的人,我覺得這種人基本上是很難有出路的。
關注令狐一沖,關注區塊鏈和IT技術!
在民企,大齡程序員確實不好混了。華為裁掉35歲以上的普通員工,就說明這些大公司只需要年輕人,加班苦幹。年紀大了,拖家帶口的,加不動班了,就勸退。這種情況說明這種工作都是些按部就班的,沒什麼創造性的工作,不需要很多經驗。
外企的情況會好一些,50多歲的頭發花白的程序員依然在工作,他們看重的是工作的積累,經驗。公司也把這些人當做公司的財富。國內因為抄襲太嚴重,不太注重知識產權,導致程序員的地位並不高。
大齡程序員要在工作之餘,發展一些副業,多學些技能,考一些證書,做一些理財投資等等。保證自己萬一被裁員,不至於沒有收入陷入焦慮。
這問題問的,大齡農民工出路在哪兒?
所以了,人口總量下滑,人力資源不足,大齡程序員總是有人要的,只不過不同水平的去向、待遇不同罷了,這跟年齡、行業沒關系,哪個年齡哪個行業都一樣有分化。
首先,程序員這個職業不再是個香餑餑,這一點各位程序員必須要擺正心態!隨著人工智慧在編程方面的運用以及程序員數量的大規模上漲,未來大多數程序員的待遇會跟 社會 平均工資看齊,短時間依然會有優勢,但隨著時間推移,這種優勢必然轉為劣勢。為何?供需決定價格,以前供不應求當然價格高,未來供大於求甚至每個人都會編程,自然沒啥議價空間。而那些沒人願意乾的臟活累活自然成為高收入崗位。
其次,許多程序員會成為領導或者老闆,畢竟 社會 需求在,有大需求也有小需求,對用戶需求敏感的人自然能夠抓住機會自己創業。
再有,某些高收入程序員會跨界進入別的行業,畢竟有了資本有了 社會 經驗,很多事情都是相通的。
最後,大多數沖不上去也沒錢或沒想跨界的,繼續待在公司里搬磚,雖然加班比不上年輕人,但畢竟經驗豐富,碼代碼的速度和質量是有的,只不過工資持平獎金下降不忍也得忍啊,畢竟為了生活,別的很多職業人家的工資本就是好多年沒變化,程序員也不會例外,之前例外是因為供不應求。
有人說程序員是腦力活,跟農民工不能比,六十歲農民工還能幹活,六十歲程序員腦子怎麼跟得上?作為過來人,筆者可以向各位保證:越大的團隊,里邊需要動腦子的人越少,大多數大廠的程序員混到最後都是乾的力氣活,根本不需要腦子,這就是熟練度。至於這是好是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看到這個問題,作為一個資深的程序員和管理者,我認為我有資格來回答這些問題。無論你是因為愛好編程走上程序員這條路,還是因為看見程序員的高薪加入這個行業。既然有這個疑問,就說明你已經有了職業焦慮:程序員真的能一直做下去嗎?是不是35歲就面臨著中年危機?單靠寫代碼能走向管理者崗位嗎?大齡程序員的出路在哪裡?我結合我自己做10多年程序員的經驗(擔任過高級工程師、數據架構師、數據負責人和數據總監等崗位),講講大家都十分感情去的問題。
一 程序員能幹到退休為止嗎? 1.1 從初級程序員開始,不要錯過的發展路徑首先,程序員們關心的都是自己在這個行業能幹多久,而不是在某個公司待多久。尤其是現在行業內卷非常嚴重,幾乎不可能讓你在一個公司工作一輩子;因為,行業變數很大,說不定哪天就裁員了,而且你正好在裁員名單中。針對這種情況,我的建議是:
在自己30歲之前,一定要不斷地豐富自己的知識庫,讓自己的能力保持在行業的頭部。
① 初級->中級
這個階段主要是學習,在很少依賴其他人幫助的前提下,能夠保質保量的完成手上的工作。在這個時期,自己多找幾個師父,由資深的程序員對你做技術路線的指導。這樣即可以少走彎路,又可以快速地學習和掌握前沿知識。
② 中級->高級
這個階段主要是從公司現有的技術架構中,提煉出高難度、有價值的內容。並能夠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這些事,總結出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差。如果是你來做,你會怎麼做?
可以從領導對你的信任角度上,看出來你在這個階段成長的好壞,如果讓領導和團隊成員對你非常信任,說明你這個階段是成功的,可以方向的走向第三個階段。
③ 高級->資深
這個階段至關重要,涉及到你是走專家路線還是走管理路線,這是一個轉折期。如果自己擅長溝通和樂意交流,在這個階段多觀察你的直屬領導是怎麼安排工作的,他的工作方式有哪些缺陷,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需要不斷地總結歸納管理方式方法;除此之外,在技術方面,必須要學會復盤,並且願意復盤,而且是願意看別人復盤。復盤是對程序員幫助最大的環節,一定不要認為復盤是浪費時間。
如果你想走專家路線,那麼就要保持頭腦的清醒:你做的內容是純技術還是業務+技術。如果是純技術,那麼走專家路線是沒有問題的。否則,千萬不要走專家路線。
1.2 消除常見的誤解,包括【只能吃青春飯】一定要消除青春飯的這種不良的意識,為什麼呢?因為管理崗也是技術出身。從程序員編程管理人員,也能夠年薪百萬。如果你不是科班出身,怎麼能做好一個管理者呢?一個管理者需要的技能很多,需求分析、目標設定、資源協調、團隊協調和賦能培訓。管理者不是想想就能做到的,需要既懂技術又懂業務,同時還要懂管理,更要會報告,會表功,甚至會做客戶的公關,智商情商雙雙在線。
如果你練就了這一身本事,還能是青春飯嗎?是不是感覺到自己有很多內容要學習,要修煉。
二 我適合做管理還是技術 2.1 並不是說管理者一定會脫離技術作為程序員,其實人到中年,就要面臨著轉型的挑戰。如果一直寫代碼,你和20歲出頭的小夥子去競爭,就會累得頭破血流。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就職業發展規劃來說,應該轉型為架構專家、演算法專家,研發主管或者項目經理。
管理者不是必須要懂技術,管理本身就是一門學問,職業經理人就是依靠管理吃飯的。管理的真正核心是利用資源,知人善任,自己不懂技術可以找一個懂技術的人。經常看見公司的高管在變動,他們在技術、專業方面不一定有多精通,但是具備了經營管理的能力,一樣可以在新的領域取得成績。
2.2 不要做自己不擅長的事,不盲目追求高薪追求高工資,帶來的是錢,也是一種成就感。但是一味想通過跳槽來升職加薪,是最不可取的。可以負責任地講,在你的職業生涯的頭5年,這種做法影響不大。但是在5年以後,你會發現自己沒有沉澱和積累,因為換工作也是非常耗精力的。
不要看見別人做了管理者,自己就認為可以做。自己一定要認清楚自己的能力范圍,在能力達到時,並且自己願意轉型時,值得一搏。
三 除了寫代碼,你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3.1 學會互聯網思維,多渠道發展,多種經營有人會說,我現在已經35+歲了,我還是普普通通的程序員,沒有一技之長,也不懂管理。我該怎麼辦呢?互聯網時代給了我們很多創業的機會,比如可以做自媒體,直播帶貨,自己開一個小型的培訓公司。
最好是在自己年輕的時候,就考慮過有一天會被IT行業淘汰,那我應該去做什麼呢?要著手准備什麼呢?
3.2 掌握跨界知識,成為跨界人才我還是那句話,自己行業內的東西對於自己來說,是最簡單的。平時多和其他行業的人交往,多聽、多學,有可能他的領域就是你發光發熱的地方。程序員有著執著、冷靜、聰明的頭腦,做任何事情都不會比其他人差,主要是選好方向。
優秀的程序員不論年齡大小,前景都非常好!巨大的市場需求決定了優秀程序員的緊缺性,在數字化時代,已經沒有哪個行業會離開軟體的支撐,這個趨勢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改變。
一般來說,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工作的時候精力會跟不上,但從另一個角度講,年齡大了,經驗就會更豐富,尤其對於像程序員這種知識型工種,只要他肯學習,跟上技術的進步和變化,他就不會落後,就會繼續有用武之地。
軟體技術的變化也是非常大的,新的框架、新的開發環境、新的編程語言不斷出現,程序員也要注重自身的學習和修養,為斷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技術發展,只有這樣,程序員才會永葆青春。
當然如果已經功成名就,賬務自由,選擇別的職業也挺好,人各有志,看個人發展和興趣愛好!
㈥ 「程序員35歲被淘汰」已經22歲了
今天偶然看到一篇焦慮文,又提到了 程序員35歲被淘汰 的說法,雖然我只是個普通的小測試,但也很難不被這個焦慮 浪潮 影響。有識之士也寫文章批駁這種觀點,也指出了散播焦慮的某些機構和個人,但是依然沒有任何削弱的跡象。
我心生疑問:這種觀點從何來?
然後就有了這篇非常不嚴謹的互聯網考古文章,通過搜索引擎(互聯網記憶) 探索 這種言論的起源,發現了一些非常有趣的事情。
PS:我的能力已經很難找到2000年之前的互聯網記憶了。
起源時間
經過一番摸索,終於將時間鎖定在2000年,來源是CSDN這個古老的網站論壇模塊。
35歲以後不做程序員做什麼?
這是我能找到最早的資料了,看底下回帖內容的話,程序員35歲職業瓶頸這個說法已經有一定市場了。底下回帖內容有一部分還是能值得一看:
Noble 2000-12-15
做編碼員,35歲是太大了。
做程序員,35歲還年輕著呢。
要搞清楚,不是說會編寫點程序就是程序員了。
breath 2000-11-26
如果你熱愛編程序,願意看到自己半輩子沒瞎忙(就是說有人喜歡、許多人用你開發的軟體)
那麼35歲正是開花結果的好年齡
如果你只願意跳來跳去,做些爛東西賺錢
那麼35歲才轉行有點晚
另外我也找到了幾篇同一時期的帖子:
35歲後我們怎麼辦?
公開報道
我找到了一篇2001年新浪網,文化教育模塊一篇報道,題目是《盛產導致過剩 北京IT人才去留兩彷徨》,時間2001/07/17,其中分析IT人才產生去留量彷徨情緒這種現象的原因:
• 北京產業優勢明顯,都不願意離開
• 人才過剩,大量計算機畢業生擠在北京
• 互聯網裁員潮陰影揮之不去
• 彼時互聯網太玩命
報道末尾這么寫:
從同一時期相關報道中的案例發現,20年前的大學生(其中不乏國內211名校畢業生)已經開始焦慮職業生涯35歲瓶頸了。
從退休到淘汰
在2000 ~ 2001年相對早起的資料中,經常能看到這樣的話: 上世紀末那會兒,曾有「做IT,35歲就可以退休」的說法 ,就是說程序員從24 ~ 25歲開始,奮斗(玩命)10年,然後就可以退休了。由於我沒有找到任何2000年的資料,所以無法查證,但熟悉互聯網 歷史 的人應該能明白這其中的變故。
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後,美國納斯達克指數從2000年的 歷史 最高點5048一路跌到2002年的1114,整個股市市值蒸發了三分之二。不少明星公司市值斷崖式下跌甚至關門歇業,一大批程序員失業轉行,只有不到一半的互聯網公司苟延殘喘活到了2004年。
早期精華文章
在搜索這些信息的時候,能明顯感覺到2004 ~ 2005年的關於程序員35歲職業瓶頸的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多公開的報道。後來一直到2007 ~ 2008年,在我搜相關信息時候發現一個有趣的事情,很多資料大量引用了下面這段話:
國內一個很著名企業老闆曾經說過:在IT行業超過35歲的技術人員將被淘汰,所以不要35歲後的技術人員。導致整個業界尤其是在軟體開發行業都在排斥年齡超過35歲的人員,也導致很多工程師為自己35歲以後的前途發愁而轉行。因為很多人都認為IT行業是年輕人的行業,而軟體開發就是吃青春飯,過了35歲就沒用了。
以我菜雞的能力,沒有找到這位著名企業老闆相關資料,但是這段話被引用的頻率相當高,最終文章來源是天涯論壇,文章樓主:wcyht234 時間:2007-07-01 22:28:00。作者通過自身經驗,分析國內外一些案例,然後分析了這種思想的來源等等,總體是非常正面的。文末作者總結分享給大家: 所以大家千萬別被別人誤導了,要看清 歷史 的發展規律。注重持久和執著地發展。
這篇文章不僅有現狀剖析,也有時代高度的觀察,又不乏人生思考。其中從國內IT行業發展、利益分配、價值取向等方面給後來的IT從業者或者有意向從事IT行業的人提供參考,給出了建議。
這里不得不再引用作者的一段話:
當然了IT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新技術不斷推陳出新,令人眼花繚亂。今天JAVA ,明天。點NET,J2EE,JSP;確實需要強的學習能力,年齡大了自然學習能力下降。年輕人當然腦子活,富有創意。但是聰明不能代替經驗,並且多數情況下人的智商相差不大。所以不能僅僅依據此就認為否定了經驗和思維能力。
30歲還是35歲
在搜索程序員35歲職業瓶頸過程中,居然找到了程序員30歲以後能做什麼的靈魂之問,最早追溯到2004年天涯論壇的一篇帖子:
30歲過後,是繼續從事IT技術呢,還是堅決改行?
最晚的說法是2017年手機網易的一篇文章:
IT行業吃的是不是青春飯
還附帶了一篇標題黨的文章,日期不明,雖然看不懂但是我大為震撼:
30歲,程序員心中永遠的痛
這里還找到一篇30歲是不是IT人職業黃燈的文章摘要:
在你覺得30歲後IT人的路會越走越寬還是越來越窄的調查中,只有2%的人認為30歲以後大部分人難以適應 社會 ;10%的人覺得難說,有的人很難改變思維方式了;13%的人認為:只有少數精英可以有更好的發展;而45%的人認為不一定,因人而異;還有30%的人肯定是越做越寬,可以多方嘗試。調查結果顯示,75%的人並不覺得30歲以後是IT人在職場中的黃燈。
一篇神奇的文章
在我搜到關於程序員年齡導致的職業瓶頸時候,大多數作者都是秉持想歐美發達國家學習的觀點,很多編程大佬超過40歲甚至50歲還在編程一線工作,很多著名的語言、系統、框架都來源於大佬們的 35歲以後退休生活 。但有一篇文章是在雞立鶴群,讓我無法忽視。
【搜狐IT評論】41歲的老張,計算機軟體專業本科畢業,具有10多年軟體開發的工作經驗。他一開始對自己的跳槽充滿信心。然而,每當他將自己精心策劃的求職簡歷向用人單位呈上時,人家指指「應聘者須35歲以下」的應聘條件,便將老張的簡歷給退回來了。
41歲工作十幾年,就當15年,也就是26歲進入IT行業,這篇文章2007年,老張應該是1992年進入IT行業。我腦容量有限,想像不到這么早進入行業十幾年的從業者還在人才市場投簡歷是何種場景。
老張還從有些招聘人員的眼中解讀出這樣的信息:「都四十多歲了,還在干基層的開發工作,業務一定不精。」最終,老張帶著挫敗的情緒和失望走出了IT人才招聘市場。
老張從眼神中都能解讀出來這么多,用現在的話來說,腦補能力可見一斑啊,乾脆改行做編劇當個作家也不錯。
其實不唯老張,就是在國外,許多40多歲的人都說,在信息技術行業年齡歧視極為普遍,他們為此感到焦慮和憤怒。
據悉,英國一個擁有30年的信息技術行業工作經驗,從事過編程、高層管理等工作的人,49歲時想尋找一份新工作。結果在接下來整整一年的時間里,都沒有一家職業中介給他回復。後來他做了一個試驗,將簡歷上的年齡改為30歲,3天內就接到了5個電話。
作者對2007年的國外IT行業了解不少,19歲進入IT行業,30年工作經驗,一年沒有接到電話,改成了30歲,3天接到5個電話。這怕不是老張的英國影分身吧,真就是30歲,30年工作經驗了。不知道打電話的是不是HR。
針對國內外IT業的年齡歧視問題,專家指出,由於軟體開發行業的特殊性,經驗是貶值而不是增值的。
專家說得對,我無話可說了。
互聯網的惡意
按照年份翻看互聯網關於程序員35歲的記憶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這里明顯感覺到17年往後,越來越多關於程序員能不能幹到35歲的討論,印象中應該有很多是販賣焦慮的,但是仔細閱讀當時能搜到的文章,都是先拋出令人焦慮的現實(片面的),然後引出話題,然後多方討論說明這個命題不成立。
我想到一個新聞傳播學上的知識點,大概跟謊言重復一千遍就是真理類似。即使這是個偽命題,但是經過互聯網媒體的輪番轟炸證偽,人們腦海中會逐漸覺得這是個真命題。
例如:
• 今天大家都在試圖證明:Groovy不比Java流行。
• 明天大家都在試圖證明:Groovy執行效率不比Java高。
• 後天大家都在試圖證明:Groovy語法不比Java簡潔。
• 大後天大家都在試圖證明:Groovy開發效率不比Java快。
• 大大後天大家都在試圖證明:Groovy工作收入不比Java多。
• ……
過一段時間,我腦子中就會形成一個觀點:Groovy很牛逼,甚至某些方面比Java更強。
當然這樣的話題能夠製造很多用戶互動,吸引更多流量,他們本意可能不是在販賣焦慮,現在看這些實際上販賣焦慮的人,他們實際都在賣課。
本來想收集一些互聯網對程序員的惡意,等收集完素材又覺得不太合適,大家看本章標題意會一下就好了。
Have Fun ~ Tester !
㈦ 22歲入職大廠的程序員在34歲會有多少存款
在大廠的話要看你平時的花銷了,應該一個月三四千應該是有的,三四千的話,但是也要排除一下你用掉的錢。
㈧ 程序員老了怎麼辦
很多人都是說程序猿是吃青春飯的,上了年紀的程序猿將會面臨著腦力或者體力不支的問題,導致一些老程序猿不再被公司重用或者重視,甚至面臨失業的危險。然而我卻不這么認為,其實程序猿老了未必就沒有用了,很多老程序還是大用用武之地的。
㈨ 程序員的行業現狀
由CSDN、《程序員》主辦的2007年開發者大調查2007年底已收到15000多份有效問卷,已經是中國調查樣本最多的開發者調查。在這次調查中,詳細的分析了樣本空間的分布狀況,發現在龐大數目的有效問卷的參與者中有70%也就是接近一萬一千名的參與調查者是IT的全職人員,14%的參與者是有過開發工作經驗的學生,從這樣的分布就可以看出來IT從業人員對專業知識的需求是巨大而迫切的,CSDN作為專業的軟體開發技術門戶網站,已經是大家獲取這些技術知識的主要手段。
一、選擇資料庫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人數總和佔到了總人數的一半
2007年火熱的SOA和動態語言各佔13%和12%。其實這幾大塊技術分布他們之間都是有一定的聯系的,互聯網的發展近兩年呈爆炸式的增長態勢,中國的網民總數已經超過了1.4億這樣一個巨大的數字。
企業中業務的復雜程度越來越高,商業競爭不斷增加企業的IT系統,使企業的商業數據呈幾何數量級不斷增長,在後台海量的數據中數據的管理由之前的單一型數據變成了多緯度的復雜數據,所以可以同時管理關系型資料庫和XML數據的混合型資料庫已經成為主流。
面對企業不斷增加新的IT信息系統,整合已經迫在眉睫,SOA成為必然的趨勢,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從單一型技術人才、業務人才跳躍到了業務技術的復合型人才,這次的開發人員大調查令《程序員》雜志的調查者看到了這些技術焦點背後千絲萬縷的關聯。
二、幾乎一半的.NET用戶不參與開源項目RedHat+Ubuntu佔有率超過70%
應用到.NET平台上的開源項目,「大量使用」的比例數僅為8.68%,尚不足一成;「少量應用」的開發者人數比例為42.78%。「基本不用」的比例高達48.54%,與前二者之和幾乎不相上下。
雖然開源的出現和發展,讓軟體沒有壟斷的未來日漸明朗;雖然開源運動經過多年的高速發展,現在已經聚集了相當的力量,開源的自由和給予理念逐漸深入到了企業的技術核心層面。但微軟以商業軟體為生,畢竟在微軟技術領域中,開源項目通常都被看作是二等公民。很多開源項目對.NET社區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微軟公司很難提供任何實質性質的支持。
Linux版本
當前安裝有Linux操作系統,數據中RedHatFedora占據絕對優勢——Linux使用者使用該版本占總數的49.49%。Fedora是RedHat推出的重要的一款Linux版本,在每個fedora版本中都是集成最新的Linux軟體,特別是服務端軟體。
使用「RedHatFedora」關鍵詞在網路網頁中搜索得到7,090,000條結果,RedHatFedora在調查中占據Linux版本的半壁江山符合整個Linux版本的分布情況。
排在第二位的是Ubuntu,受支持數佔到總數的23.92%;第三位的是SuSE佔9.09%,接下來是Debian,使用率為5.92%。在這裡面令人期待的中國本土Linux的讓人大失所望。使用率僅佔5.16%,幾乎只有RedHatFedora的十分之一。
三、揭示八成技術人員資料庫選型標准SQLServer用戶接近50%
使用率占據榜首的資料庫產品是微軟的SQLServer,比例數達到了47.92%。與其餘所有的資料庫之和分庭抗衡,大有一覽眾山小之勢。
從調查得到的使用率來看,MySQL仍處於對MSSQLServer望塵莫及的階段。調查顯示,MySQL的使用數為1651,占總數的13.80%,不過排名第三。
使用率排在第二位的是Oracle,比例達到24.21%。在前有SQLServer,後有MySQL的情況下,Oracle仍能達到四分之一的佔有率,發展勢頭不可謂不強勁。
雖然Orcale資料庫的價格比SQLServer資料庫要高,但Oracle採用開放的策略目標,可在所有主流平台上運行。而且有開發者認為Oracle的安全認證是獲得最高認證級別的ISO標准認證,因此安全性高於SQLServer。
排在第四位的是Access——5.59%;接著是DB2UDB,占總數的2.75%;至於FoxPro、Informix、PostgreSQL、Sybase得票數均僅在一百左右,還有待進一步的發展。
四、中國程序員最愛的智能手機平台Linux+Java超過Symbian
「開源Linux對於眾多開發者的吸引力是巨大的,但是,這僅僅是針對於技術開發人員來說的,而對於普通消費者就不是如此了。」在眾多開發者心中,主要是對Linux的青睞。從調查結果中也可以直接反應這樣的現象。有專家對此評論說:Linux+Java的模式,應該是應用最多的模式。
針對此問題行業的專家有自己的觀點:「現在Wince和Symbian發展很快,並且隨著手機硬體方面性能的提高,很多政府部門和企業在采購時,很多會考慮Dopod這樣的手機,或者價格便Wince和Symbian都主要使用c++開發,正是嵌入式開發的潮流。」
不同人群對於收集智能操作系統的觀點是不同的,對於開發者角度,他們更加青睞於微軟和開源Linux的產品,而普通大眾他們比較喜歡Wince和Symbian。
五、七成程序員不願意選擇門戶網站獲取開源信息,而更關注SourceForge等
30%的技術人員從門戶網站獲取開源技術信息,剩下的70%的技術人員都是從專業的開源社區和開源廠商的技術網站上獲取信息,包括有SourceForge、LinuxToday、OpenOffice和IBMdW等。
在這70%當中,比例佔有絕對優勢的就是SourceForge了,這里是開源軟體的開發者進行開發管理的集中式場所,也是全球最大開源軟體開發平台和倉庫。而LinuxToday裡面會有記錄很多很新的Linux業界大事,新聞以及出版信息。所以,對開源技術感興趣的程序員們,不必再為如何獲取開源信息而苦惱了,快加入到這70%的人群中來吧。
互聯網的發展已經成為大家獲取信息最主要的渠道之一,網民上網的習慣也從開始的上為數不多的幾個門戶網站發生了變化,大而全的門戶網站並不能滿足專業領域人員的信息需求,從2004年開始陸續出現了大量的各個領域垂直細分的內容網站,一方面有長尾理論的理論支持,另一方面廠商也建立了相應產品的技術內容網站,希望能聚集一批專注於這個領域專業人士,做好他們的定向營銷。
做細分領域內容的網站對門戶已經造成了一定的威脅,這些網站的專業性高,用戶的粘性相對也比較高,如果細分領域的內容網站能將自己的服務有所提升,就如同SourceForge一樣,那麼未來門戶網站的路就變得更加崎嶇了。
六、Java開發框架:6%的JSF欲撼動21%的Struts
JSF現在比較有優勢的是對Ajax的集成,這一點走在了其他框架的前面。未來兩
年,JSF與Struts將展開JavaWeb框架的最終戰爭。 經過數年的「框架大戰」,Java界的各種框架找到了自己應有的位置。Spring+Hibernate+Struts已成為Java開發的主流體系。在這個體系中,Spring+Hibernate的地位應該說短期內是難以撼動了。除了新興的JbossSeam作為挑戰者之外,幾乎難有勁敵。
JavaB/S編程中歷來戰火最激烈的其實還在Web層,框架的數量最多,爭議最大。一切由Struts而起,而Struts最終也坐穩了第一個時代的王座。在技術層面,Struts1.x已經被無數人抱怨過、批評過,但終於還是穩坐王位,這充分說明了習慣的力量。「穩定壓倒一切」,這句話在IT技術領域仍舊適用。
詳細的分析了Java開發框架的使用狀況,發現主要使用的開發框架JSP佔26%,Struts佔21%,Hibernate佔17%,SpringMVC佔11%,EJB佔7%,JSF佔6%,SpringWebFlow和POJO各佔4%,其它佔4%。就這一調查數據,不難看出,Spring+Hibernate+Struts的優勢地位還是相當的明顯。
Struts和Hibernate幾乎已經成了JavaEE應用的常規配置,21%的開發者用到Struts,用到Hibernate的開發者也有17%;在一個成熟的技術平台上,各個項目的技術方案會在很大程度上趨同——因為所有未知領域都已經被探明,各種問題都有對應的最佳實踐,架構師們可以參考的成功案例越來越多。就拿JavaEE來說,架構師們需要考慮的問題比之三年前已經簡單多了,這就是成熟的價值。
有專家評論:「其實IT應用技術,什麼新鮮玩意並不難學,難的是標准化和規范化。每
個程序員都有自己的思路和習慣,寫出來的代碼自然是五花八門。Java何以成為編程界的占重要地位,很重要的一點在於Java的規范化。這種規范化很高的語言適用於多人合作的大型項目,便於溝通和理解,也就便於集成和維護。 Java世界為什麼會框架橫飛,說到底還是規范化的需要。純JSP和Struts寫Web誰快,擺明了是JSP。那為什麼用Struts?原因在於100個人寫出來的JSP,有100種寫法;而100個人寫出來的Struts,基本相似。Struts之成功,正緣於其在JavaWeb層的規范化方面所做出的貢獻。
然而長江後浪推前浪,Struts1.x的技術缺陷畢竟是隱患。Sun力推JSF,打算一雪Web層框架缺失之恥。未來兩年,JSF與Struts將展開JavaWeb框架的最終戰爭。
JSP經過幾年風雨洗禮依然把持頭把交椅,看來所有的框架表示層都離不開JSP而存在,而作為JSP的手足兄弟JSF也是僅次Spring之後又一個後起之秀。
七、C++開發環境格局難打破75%的開發人員首選VS系列
1998年Borland公司推出的C++Builder這一當年全新的32位Windows開發工具,繼承了Delphi使用簡便、功能強大、效率高的特點,並且結合了C++語言幾乎所有優點。所以開始C++Builder迅速風靡。 它的主要競爭對象——Microsoft開發的VisualC++也是不甘示弱,迅速出擊,突出了Visual可視化強的特點,加上Platform、SDK部分以及Microsoft產品與Windows的天然默契,逐漸成為了技術人員的首選。隨著VisualC++版本的不段升級,以及功能、風格等諸多原因,BCB漸現頹勢,許多Builder使用者也開始轉而使用Visual了。
在2007年CSDN、《程序員》主辦的開發者大調查中,詳細的分析了C++方面大家主要使用什麼IDE的狀況,在目前已收到的15000多份有效問卷中,發現主要使用VS系列的佔了75%,BorlandC++Builder/CBuilderX只佔6%,EclipseCDT佔6%,DevC++佔2%,其他IDE佔3%,不使用IDE佔8%。對於.NET開發,VisualC++2005有了一套新的語法;新的優化技術,可使程序的速度最高提高30%;同時新的編譯模式,可保證在Microsoft.NETFramework之上生成完全遵從CLI(CommonLanguageInfrastructure)的可驗證代碼;新的interop模式,可提供本地與託管代碼的無縫融合。
相對於前兩個版本,新編譯器還包括了一個增強版本的緩沖區安全檢查選項,而且對C++程序普遍使用的庫,也有新的注重安全的版本。VisualC++2005對基於IntelItanium和AMD64的64位平台,提供了對OpenMP標準的支持,並且修正了一些混合DLL載入的問題,對DoubleP/Invoke的性能問題,提供了自動運行時消除。 相比之下,C++Builder2007英文版2008年6月初上市。從CodeGear大中華區技術總監李維的博客,看到CodeGear對C++Builder2007的期待。雖然說對同一件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視角,已有五年C++方面學習和開發經驗的賴勇浩說道:「BCB正江河日下,2007版本的推出也無法力挽狂瀾。雖然現在C++Builder已經歸於CodeGear,但人們還是習慣性地與Borland聯繫上。
現在的Microsoft及VC勢頭強勁,產品也具有很高的質量性,CodeGear在C++和.Net領域至少三五年內會繼續望其項背。所以推出CB2007,更多的是基於版本延續。」
高級程序員作為計算機技術與軟體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中的一科,是國家人事部和信息產業部對中國計算機與軟體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的職業資格和專業技術資格認定。
九、中國程序員健康兩成感覺很虛弱亞健康接近七成
「幹得比驢累,吃得比豬差,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看上去比誰都好,五年後比誰都老。很多程
序員都曾這樣感慨和抱怨過自己的生活狀態。」亞健康狀態是人體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過渡階段,在身體上、心理上沒有疾病,但主觀上卻有許多不適的症狀表現和心理體驗。
位於調查結果第二位的是「很虛弱」——149,比例為19.81%。很虛弱的健康指數低於亞健康,已接近生病和透支狀態,他們的健康已經被亮出了黃牌。
每個人的理解不一樣,但是「糟透了」這樣的詞如果用來形容程序員健康的話,相信大多數人都絕對認同「你已經病了」這樣的理解。令人不敢相信的是,竟然有8.24%的程序員用這個詞來形容自己的健康狀態!
調查結果中「非常健康」的票數低得可憐——40,即使算上「沒感覺」,二者之和也不過9.04%,幾乎跟「糟透了」持平。如果將「非常健康」和「沒感覺」一起算為健康的話,處於亞健康狀態的程序員是健康狀態的7倍,自認為「很虛弱」的程序員數目是處於健康狀態的2.2倍!
十、.NET全面進入2.0時代,AJAX風頭正勁「在Java領域,JDK5.0是當之無愧的主流平台,但JDK1.4仍保有一半以上的佔有量。總的來說,Java族群顯然不像.NET族群那樣追新。從另一個方面看,這也說明Java平台的成熟,和.NET平台的迅速發展。」
根據2007年的調查數據分析,在.NET領域,.NETFramework2.0的採用量已全面超越.NETFramework1.1,成為.NET平台的首選框架。2006年調查結果,1.1和2.0的採用量基本持平,而2007年2.0的採用量則高達1.1的三倍之多。.NETFramework1.1已是明日黃花,微軟的更新,換代策略可以說是成功的。
B/S已經成為中國軟體業普遍接受的軟體結構。在表現層,AJAX技術採用量較去年有較大提升,有將近一半的Web應用採用了AJAX技術,仍採用純HTML+少量腳本的Web應用中,也有四分之三打算轉向採用AJAX技術。反觀微軟和Adobe力推的新一代RIA平台,則響應者尚少。分別只有1/20和1/10的人願意選用SilverLight和Flash/Flex作為Web表現層技術。
㈩ 為什麼年紀大的程序員都轉行了
我不確定多大年紀才算是「年紀大」。我今年43歲仍然做程序員。
從九幾年開始進入這一行,中間也曾自己做過傳統業行,也做IT行業不同崗位做過,在程序員的晉升通道中也做過研發總監,可這些,都沒法帶給自己那種寫代碼得到的樂趣。,最終還是又回到程序員崗位。
在中國,願意一直寫代碼的人,並不多,這是事實,但我的看法是,這並不是因為年紀的原因,也不是因為競爭的原因,而主要是【中國式職業規劃】和【IT企業的生存壓力】的帶來的。
中國式職業規劃
現在很多培訓機構、很多企業,都在談職業規劃。
企業告訴你:我們這個崗位的晉升通道是這樣的,巴拉巴拉巴拉……
這意思就是說,你來做這崗位吧,做若干年,你就可以在這個通道上往上爬一層……
那麼好了,不管這個晉升通道是什麼樣的,你一開始是程序員,爬幾步後肯定就不是了。
培訓機構告訴你:要有職業規劃,要有人生規劃。
在我看來,這是洗腦:他們的人生規劃的核心是"努力掙錢,然後去過幸福的日子",然後根據這個再推出相應的職業規劃:努力工作->獲取更高的職位->掙更多的錢->更努力工作……
如果信奉了這些,那麼,當一個程序員接近個人能力的瓶頸或者職業、行業的瓶頸時,感受到那種突破的壓力,他就會考慮轉換崗位以尋求更容易突破的方向。而遇到這類瓶頸的程序員,估計多數就是所謂的」年紀大「的范圍了。
中國經濟正處在高增速階段,這導致每個家庭、每個人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以保持與之同步,這一方面導致這種將」錢「作為核心詞彙的人生規劃大有市場,另一方面,也使中國企業的生存壓力高於其它國家。
IT企業的生存壓力
世界的變化正在加速,在IT這個行業尤其顯著。
對企業來說,速度就是利潤,就是生存的機會。早些年流行的一句話」快魚吃慢魚「把這個道理形容得十分形象。所有行業上,競爭都是越來越激烈,IT企業只會更甚。
二十年前,一個軟體開發公司可以花三到五年來打磨一個產品;十年前,這個時間只有一年;而現在,更是縮短到幾個月。
IT行業對開發速度的要求越來越高,這種速度是的提升,主要是從三個方面實現的:增加人手、優化開發流程、壓榨人力。前兩者對於一個具體的IT企業來說,在沒有業務變化的前提下,都是有明顯的極限的,所以,最終,還是落到第三個手段上:壓榨人力。
在你以為996就是程序員世界的現實時,真正的現實是:在996之外,你還得保持隨時待命的狀態:電話保持通暢、微信常開什麼的只是小兒科,網上隨手搜搜就能搜到程序員深夜在馬路邊、地鐵上改代碼的消息。這種對工作時間的壓榨,在其它職業上是很少見的。所以,程序員的工作壓力之大,也是少見的。
基於這兩個主要原因,程序員,尤其在中國,年輕化相對於其它行業是十分明顯的。
但是,當擺脫了經濟壓力後,大部分人還是會想尋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工作或事業去投入自己的精力與時間的,這時,如果對coder是真愛,還是會再次回到這個崗位上的。只是,在經濟快速增長階段,企業與這類人在工作時間方面的沖突難以調和,所以,這類人就比較少見了。
隨著經濟增速放緩,會有更多的大齡程序員活躍在代碼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