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魔獸手部火箭綁定宏
/cast [modifier:shift] 燃燒 ;[modifier:alt]元素詛咒;[modifier:ctrl]靈魂之火;獻祭/use [modifier:shift] 10這樣就可以了,前面的宏你知道怎麼用 也就不說了,當你使用獻祭的時候發射火箭,/UES是使用物品的意思,10是手部位置的編碼位置。modifier:shift命令是按SHIFT使用技能,也就是按SHIFT的時候同時使用燃燒和火箭,因為燃燒技能和火箭是無公共CD 所以可以一起使用發射。
B. 神舟九號發射前各項口令
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21秒,火箭點火。[1]
6月16日18時37分24秒,火箭發射。[1]
神舟九號飛船點火升空(40張)
18時40分,逃逸塔分離,助推器分離,火箭一二級分離。[1]
18時41分,酒泉助推器分離,整流罩分離,渭南USB雷達發現目標。[1]
18時42分,雙城拋整流罩,酒泉拋整流罩,東風拋整流罩。[1]
18時43分,渭南飛船雙向捕獲,青島USB雷達電遙發現目標。[1]
18時47分,船箭分離。[1]
18時50分,太陽帆板展開正常,座艙環境正常。[1]
18時51分,中繼天線展開正常。[1]
18時55分,北京實時軌道監視判斷,神舟九號飛船已進入近地點高度200公里,遠地點高度330公里,進入預定軌道,太陽帆板展開,航天員飛行乘組狀態良好。[1]
18時57分,常萬全宣布神舟九號發射圓滿成功![1]
這是長征火箭的第165次發射,也是神舟飛船的第四次載人飛行。[2-3]
發射前准備工作
第一階段
2012年4月9日,神舟九號飛船已通過出廠測試,運抵酒泉航天發射場。
第二階段
2012年5月9日,用於發射神舟九號飛船的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已通過出
神舟九號進入發射塔架(23張)
廠評審,9日運抵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進行在發射場的各項測試准備工作。
5月11日至6月6日,完成火箭狀態恢復、吊裝對接、總檢查測試、火工品測試及安裝;逃逸塔進場,完成技術准備。
6月3日,神舟九號飛船完成扣罩工作。[4]
6月7日,船罩組合體轉運至垂直總裝測試廠房,與火箭完成對接。
6月7日,為改進型長二F火箭安裝逃逸塔。
6月8日,火箭完成技術區所有準備工作。[4]
第三階段
2012年6月9日,執行我國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的神舟九號飛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船、長征二F遙九火箭組合體已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技術區垂直轉運至發射區。標志著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已進入最後准備階段。[4]
第四階段
2012年6月12日,「神九」已經完成全系統聯合演練。2012年6月13日,發射之前最後一次檢查完成。檢查的結果顯示,不管是飛船的系統、火箭系統、發射場系統都是正常和良好的。下一步將進入到火箭的加註。現在離「天宮一號」和「神舟九號」載人空間交會任務對接越來越近,各項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航天員的飲用水和食品已裝入飛船。[5]
2012年6月13日,神舟九號任務開始正式進入火箭加註准備階段,發射
發射之前最後一次檢查完成
測試站地面設備技術室工作人員進行了最後一次模擬加註演練。雖然火箭、飛船的測試工作已經基本結束,發射塔架上工作看上去並沒有想像的那樣緊張,但就在發射場地下,有大量的數據通過光纜從發射塔傳輸到指揮控制大廳,火箭系統部分工作人員也堅守在塔架上,配合加註工作人員鋪設管道,為後期正式加註做好准備。[5]
2012年6月14日,執行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的各大系統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進行聯合演練。聯合演練從進入發射前3小時程序開始,航天員、發射場、載人飛船、運載火箭以及測控通信等系統全部參加,按照實際發射程序從綜合信息檢查、火箭點火、助推器分離直到最後的船箭分離,指揮員口令准確,技術人員操作熟練。這次演練重點對發射流程、各系統間協同配合、參試各系統軟硬體狀態的正確性、信息收發的一致性進行了最後的檢查確認,達到了預期目的,航天員狀態良好具備執行飛行任務條件。[6]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2012年6月15日宣布,經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男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和女航天員劉洋組成飛行乘組,執行這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根據天宮一號運行軌道計算,神舟九號飛船將於6月16日下午18時37分31秒發射。理論發射誤差時間10秒。15日下午,長征二F遙九火箭將開始加註推進劑。目前,發射場區及全區各系統已准備就緒,航天員飛行乘組心理穩定、狀態良好,正在進行出征前的各項准備工作。
C. 在火箭發射前說321的人是誰
在火箭發射前說,321倒計時的那個人應該是這個火箭發射基地的總指揮,只有他才有資格發布最後的火箭發射命令
D. 人造衛星的發射過程
1、裝載衛星的運載火箭在發射台通過各項檢測後,由發射指揮控制中心下達點火命令,第一級發動開始工作,推動火箭徐徐升空。
2、當火箭垂直上升穿過稠密大氣層後,按程序指令,使第一級發動機熄火並自動脫落,與此同時,第二級發動機開始工作,推動二、三級火箭加速飛行並進行程序拐彎。
3、到預定時間後,第二級發動機熄火後自動脫落。這時第三級火箭並不急於立即點火,而是與衛星相依為命在空中慣性飛行。
4、待飛行到離預定的衛星軌道較近的地方,按指令啟動第三級火箭,繼續加速到衛星所需要的速度和預定位置時,衛星被釋放進入運行軌道。然後第三級火箭脫落。
7、與第三級火箭分離後的衛星,靠慣性作無動力運行,其運行軌道的形狀,將取決於入軌點處的速度和方向。
E. 火箭發射前有哪些准備工作
火箭首先進入技術准備區的專用廠房。在這里先對箭上的儀器設備進行單元測試,即對儀器設備單獨進行測試,檢查其性能和精確測量其參數。單元測試合格後進行分系統測試,它是在系統處於工作狀態下,對系統內各儀器設備工作的協調性和功能進行檢查,並測量其工作參數。接著,各分系統之間進行匹配測試,檢查系統之間工作是否協調匹配。最後進行箭上所有系統都參加的總檢查,總檢查一般要進行多次,以模擬各種飛行狀態來驗證運載火箭全系統的技術性能和可靠性,並使火箭達到符合發射狀態的要求。總檢查之後,開始在運載火箭上安裝各種火工品和火工裝置,並准備轉場。
在運載火箭進行技術測試的同時,發射場內的測控系統要進行設備聯試。先是進行場內設備聯試,然後再與分布在各地的測控站設備聯試。與此同時,地面勤務保障部門對發射設備、加註設備進行調試;氣象保障部門開通氣象情報網和天氣會商網,啟動氣象測量雷達,開始進行天氣的長、中、短期預報。
當運載火箭在技術准備區經檢查測試達到可以進行發射的狀態後,即可轉運到發射區。發射區內有發射台、勤務塔和臍帶塔等主要發射設施。運載火箭分級運至發射區後,由勤務塔上的吊裝設備對運載火箭分級吊裝、對接和總裝,並將其豎立在發射台上。隨後在豎立狀態下對運載火箭再一次進行分系統測試、系統間性能匹配測試、總檢查和發射演練等。在發射區測試的內容要比在技術區的測試簡化。在檢查測試工作結束後,就可向運載火箭加註推進劑,並進行瞄準定位。與此同時,地面勤務保障部門要進行推進劑化驗,確定推進劑的加註參數;氣象部門要提供臨發射前發射場區的天氣情況及發射場區上空的高空風場等情況,以及火箭飛行經過地區的氣象情況。
F. 運載火箭推力很強大,運載火箭是怎麼點火的呢
起飛前大概8.9秒,發射台組將向土星五號運載火箭發送指令,通知土星運載火箭的儀器單元啟動第一階段s-ic火箭底部的五個F-1發動機的點火程序。首先,給中心編號為F-6044的發動機給出指令,大概在300毫秒後,對角線上的一對引擎F-6043/F-6051給出指令,最後,另一個對角線上的最後兩個引擎F-6046/F-6054,啟動時間交錯,以防止火箭發動機同時點火帶來的強烈沖擊。
而且它們是以後才知道,但需要根據先前設置的數據進行開發。例如,神舟型運載火箭和中國長征二號F型飛船的單引擎的推力為75噸,這一數據是根據神舟型號的使用,然後提前確定的火箭發動機,所以這一點我們大家需要知道。
關於運載火箭推力很強大運載火箭是怎麼點火的呢的問題,今天就解釋到這里。
G. 我的世界 如何得到n秒的煙花火箭,指令是什麼
/summon minecraft:fireworks_rocket ~ ~1 ~ {LifeTime:30,FireworksItem:{id:"minecraft:fireworks",Count:1b,tag:{Fireworks:{Explosions:[{Flicker:1,Trail:1,Type:0,Colors:[I;16711680],FadeColors:[I;0]}]}},Damage:0s}}
輸入這條指令就能召喚出一個煙花火箭。
H. 火箭的結構組成都有什麼
我們知道,火箭種目繁多,不可一一列舉。在此,我們只重點介紹航天運載火箭的結構和組成,並且只以化學能火箭為主要介紹對象。
事實上,運載火箭主要包括動力系統、控制系統、殼體及結構系統、有效載荷系統四大部分。那麼,它們都有什麼功用呢?下面作一一介紹。
火箭發動機動力系統
火箭發動機是使火箭具有強大推力的動力系統。它包括主動力系統和其他輔助動力設備。如果從燃料形式不同來分,則有固體(推進劑)發動機、液體(推進劑)發動機、固液混合(推進劑)發動機。這里所說的推進劑只包括燃燒劑和氧化劑兩部分。這三種推進劑的火箭發動機結構是不同的。
固體火箭發動機
固體火箭發動機通常由燃燒室、噴管和點火裝置等組成。燃燒室是放置固體推進劑葯柱的場所,燃燒室的後部連接噴管,噴管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而點火裝置則是由電爆管、點火葯和殼體結構組成,它實際上也是一個小型的固體發動機。點火裝置按照不同的點火要求,可以安裝在發動機的頭部、葯柱的中部或尾端。當發動機工作時,先通電使電爆管爆炸,引燃點火葯,然後由點火葯點燃存放在燃燒室內的葯柱,葯柱燃燒產生的燃氣流通過噴管高速噴出而產生推力。
固體火箭發動機結構較簡單,工作可靠,葯柱可長期貯存於燃燒室內,但效能較低,工作時間短,不易多次啟動,而推力大小、方向的調節也比較困難。
液體火箭發動機
液體火箭發動機一般由推力室、推進劑供應系統和發動機控制系統組成。
推力室是發動機中產生推力的那一部分,它由推進劑噴注器、燃燒室和噴管組成。對非自燃推進劑來說,還有點火裝置,如火花塞等。推進劑由噴注器噴入燃燒室,經霧化、混合、燃燒,形成3000℃—4000℃的高溫和幾十兆帕的高壓燃氣,在噴管內迅速膨脹,以每秒數千米的速度高速噴出而產生推力。
而推進劑供應系統則是把液體推進劑從貯箱輸送到推力室的系統,這就好比是人的心血管系統一樣,構造十分復雜。它有擠壓式和泵壓式兩種。對現代大型火箭來說,主要是泵壓式(包括泵、渦輪、傳動機構和渦輪啟動系統等)。
推進劑是靠高速轉動的渦輪泵送到推力室的。因此,渦輪泵常常被說成是火箭的心臟。而發動機要工作,必須先讓渦輪泵轉動起來,這就是渦輪啟動系統的任務。渦輪啟動系統就像是心臟起搏器一樣。渦輪啟動系統的種類很多,現以燃氣發生器的啟動裝置為例,來說明推進劑供應系統的工作原理和過程。
燃氣發生器是如何點火使推進劑燃燒的呢?工作過程是這樣的:燃氣發生器包括火葯啟動器和電爆管。電爆管通電後爆炸,引起火葯爆炸,產生低溫燃氣,進而吹動渦輪葉片,渦輪帶動泵旋轉,轉動起來的泵將推進劑的一部分送進燃氣發生器,而另一部分則送進推力室。進入燃氣發生器的推進劑燃燒生成高溫高壓燃氣,驅動渦輪泵以更高的速度旋轉,將大量的推進劑輸送到推力室燃燒,進而產生推力。
而發動機控制系統的作用是控制發動機的啟動、點火和關機(即熄火)等工作程序,控制推進劑的混合比例,控制推力的大小和方向等。
其工作程序控制由按事先設計好的程序打開和關閉發動機供應系統的閥門來完成。
而推進劑的混合比例和推力的大小,則通過發動機上特有的裝置和方法來控制。
推力方向控制早期採用石墨做成的舵來進行。它安裝在噴管的排氣出口,像船舶的舵那樣,通過改變噴氣流的方向來調整推力方向。目前,一般採用搖擺發動機,即通過發動機的偏轉來調整推力方向。石墨舵偏轉和發動機的搖擺,都是由火箭的控制系統發出命令,通過一個叫做液壓伺服機構的裝置來完成的。
固液混合火箭發動機
這種火箭發動機一般是由放置固體燃料(或氧化劑葯柱)的燃料室、噴管和貯放液態氧化劑和燃燒劑的貯箱以及液體推進劑組分供應系統所組成。
當發動機工作時,可以是固態、液態推進劑組分相互接觸時自燃點火,也可以像固體發動機那樣安裝一個火葯點火器。液體推進劑組分的供應則用壓縮氣體或燃氣渦輪泵來供應。
上述三種發動機,不論是哪種類型,要提高其性能,主要是提高發動機的噴氣速度。因此,最重要的是選擇高性能的推進劑。同時要優化發動機設計方案,在盡量減少發動機自重的同時,提高推進劑的比沖值(即能量效應)。
火箭飛行控制系統
火箭飛行控制系統是運載火箭的「智能」部分,好比是火箭的眼睛、大腦和手腳。通常它是由制導系統、姿態控制與電源配電組成的火箭飛行控制系統和設置在地面的測試檢查及發射控制系統組成。
制導系統
制導系統由慣性平台和計算機組成,用於控制火箭發動機准時點火、關機和火箭各級的分離,使火箭能按預定軌道飛行和確保有效載荷的入軌精度。
姿態控制
姿態控制用於糾正火箭在飛行過程中的俯仰、偏航和滾動誤差,保持火箭以正確的姿態飛行,並實施定向和防流星碰撞。在動力飛行段,姿態控制通過慣性平台速率陀螺—數字控制器—伺服機構連續控制方案來實現;而在慣性飛行段,姿控系統則通過裝有小型單組元推進劑發動機的開關控制方案來實現。
電源配電系統
電源配電系統的作用,一是給控制系統的儀器儀表供電和配電;二是按火箭飛行的先後工作程序發出時間順序的命令;三是控制火箭工作狀態的變化。
火箭測控系統
火箭的制導控制和姿態控制等是由測控系統來實施指揮的。
飛行控制系統主要由測試儀表(陀螺儀、加速度表等)、中間裝置(電子計算機等)、執行機構(中磁閥門、電爆器材、姿態噴管、發動機伺服機構等)和電源配電裝置(電池、二次電源、配電器等)組成。
其中,測量儀表好比是火箭的「眼睛」,它能隨時監視運載火箭飛行路線是否對頭,飛行姿態是否正確,並及時發出糾偏信號;中間裝置則是火箭的「大腦」,它接到測量儀表發來的各種糾偏信號後,立即進行計算和綜合處理,並將信號放大後傳送給執行機構;執行機構接到中間裝備傳來的命令後,把電信號轉變成一種相應的機械運動,准確地對火箭飛行路線或飛行姿態進行糾偏,使發動機能按時點火、關機和實現各級按時分離。所以執行機構好比是運載火箭的「手腳」。 火箭殼體及結構系統
火箭的殼體及其結構系統是安裝有效載荷、飛行控制系統、動力裝置等箭上設備,並將它們連成一個有機整體的框架系統。
殼體及結構系統不僅肩負著火箭在運輸、發射和飛行過程中承受各種外力、保護箭內儀器設備不受損害的任務,而且還有流線型的光滑外殼,使火箭具有良好的空氣動力外形和飛行性能。對一枚大型多級液體火箭而言,其箭體結構通常由有效載荷艙、整流罩儀器艙、氧化劑貯箱、燃料貯箱、級間段、發動機推力結構、尾艙和分離機構等組成。
載荷艙
有效載荷艙一般位於運載火箭的頂端,它是安放衛星、飛船等有效載荷的地方。整流罩是保護有效載荷的火箭外殼。在有效載荷與箭體分離前,整流罩將按照控制系統的命令在空中與衛星或飛船脫離。
儀器艙
儀器艙一般在有效載荷艙的下面,它是安裝飛行控制系統主要儀器設備的專用艙段。
箭體結構
火箭箭體結構有多種形式,有單級箭體、多級箭體和捆綁式箭體之分。多級運載火箭各級之間的連接方式有串聯、並聯和串並聯三種。串聯式火箭是把數枚單級火箭頭尾相接,連為一體。並聯火箭又叫捆綁式火箭,它是把較大的一枚單級火箭放置中央,稱為芯級,在其周圍再捆綁若干枚助推火箭,或助推器,稱之為助推級。串並聯式火箭與並聯式火箭的區別在於它的芯級不是一枚單級火箭,而是串聯的多級火箭。
知識點
推進劑
推進劑又稱推進葯,能有規律地燃燒釋放出能量,產生氣體,推送火箭和導彈的運行。推進劑具有下列特性:①比沖量高;②密度大;③燃燒產物的氣體(或蒸氣)分子量小,離解度小,無毒、無煙、無腐蝕性,不含凝聚態物質;④火焰溫度不高,以免燒蝕噴管;⑤有較寬的溫度適應范圍;⑥點火容易,燃燒穩定,燃速可調范圍大;⑦物理化學穩定性良好,能長期貯存;⑧機械感度小,生產、加工、運輸、使用中安全可靠;⑨若為固體推進劑,還應有良好的力學性質,有較大的抗拉強度和延伸率。常用的推進劑主要有固體、液體兩種,少量固液混合體也在試用。
I. 火箭發射的步驟,越詳細越好,包括一二三級推進器分離和指令員的口令什麼的,還有飛船進入預定軌道後的指
點火
拋棄逃逸塔(有的話)
助推級、一級分離
二級點火
拋整流罩
二級發動機關閉
二級再次點火
二級分離
三級點火
星箭分離
打開太陽帆板
進入預定軌道
J. 火箭是怎樣把衛星送上天的
要便衛星上天,需要一系列的保障條件,這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大系統工程,主要包括了3個方面。
產生動力的系統——運載火箭衛星必須靠一種動力裝置把它送上天並使它達到一定的速度,在滿足一定的條件後才能圍繞地球飛行,目前這種動力裝置就是火箭。火箭的主要任務就是起到"運"和"載"的作用,因此也被稱為"運載火箭"或者"運載工具"。下文中的火箭單指用於發射衛星用的火箭。
火箭根據使用的燃料是液態還是固態分為液體火箭和固體火箭。目前一般採用液體火箭或者是固、液混合的火箭系統,而且是多級運載火箭。火箭不需要大氣中的氧氣進行助燃,在它的每一級內都有兩個攜帶燃料的大儲箱。在儲箱內分別裝有氧化劑和燃燒劑,利用這兩種物質的混合燃燒,產生高溫、高速的氣體,從發動機的噴管中噴出後產生與火箭的噴流方向相反的推力。這個推力使火箭帶著衛星離開了發射台,一邊升高一邊加速。當火箭的第一級工作結束關閉發動機後,自動地與第二級分離並且被拋掉。這時火箭的第二級馬上工作,繼續升高加速……就這樣一級一級地工作,高度越來越高,速度越來越大,最後達到預定的高度和速度時,火箭全部和衛星分離了,衛星開始了自己的航程。火箭的構造是很復雜的,除了燃料、發動機外,還有控制火箭飛行、使火箭按照程序轉彎的控制系統,以及監測火箭飛行的測控系統等。
衛呈地面發射場
衛星地面發射場是發射衛星的專用場地。在發射場地內有復雜和完備的發射系統、測試廠房、各種測試儀器設備、燃料儲存庫和加註系統、氣象觀測系統、發射台和發射塔架、各種光學和無線電的跟蹤測軌系統及用於對火箭衛星的飛行情況進行跟蹤、軌道測量、接收信號、發送指令等功能的各種雷達和發射指揮控制中心,該中心對全過程的工作進行指揮調度,作出各種決策。
整個發射場一般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稱為技術區,另一部分稱為發射區。從衛星、火箭製造廠出廠的產品首先運到發射場的技術區,在技術區內完成對火箭和衛星的裝配、測試和其他性能的檢查。檢查合格的火箭衛星再運到發射區,把火箭豎立在發射台上,再把衛星吊裝對接在火箭上,然後進行聯合測試。測試合格後火箭再加註燃料,一切准備就緒後實施發射任務。
火箭和衛星連在一起後豎立在發射台上,火箭豎立在巨大的發射台上,發射台的旁邊有近百米高的發射塔架,圍繞著它周身上下有多層可以合攏的工作平台,當工作平台合攏時,把火箭層層環抱起來,形成多層工作平台,供工作人員進行檢查操作,發射前,平台自動轉到背後。
在遠離發射台的飛行控制指揮中心,一排排的儀器設備緊張地忙碌著,火箭和衛星的每一個數據都傳送到這里,顯示在熒光屏上。操作者按照指揮員的命令進行一步步的檢查測試。顯示屏幕把整個火箭映射在上面,每一步的工作狀態都歷歷在目,火箭起飛的飛行狀況和飛行軌跡也清晰地顯示出來。
目前,我國有西昌、酒泉和太原等兒個衛星發射中心。
呈羅棋布的測控網
當火箭飛離了發射台,攜帶衛星開始它的征程、衛星在空中翱翔的時候,要使它們一直處於受控制的狀態。這就好像是放風箏一樣,火箭、衛星的飛行也是如此,有一條無形的"線"一直牽著它們,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地面測控系統,就好像風箏線,一直在跟蹤和控制著衛星。又因為衛星在空中不停地圍繞地球飛行,它每時每刻處於不同的地點上空,因此地面的測控站不能只設在一點,而是在全國各地,甚至在海上和其他國家都可能布站,即盡量做到大范圍和全天候的跟蹤測量,這就組成了一個星羅棋布的測控網。由於各種原因,做不到全球布站,但測控站盡可能多一點好。
測控站要完成的任務是很多的。一方面當火箭、衛星在天上運行的時候,首先要知道它們是不是按照事先設計的飛行軌道在飛行。如果有誤差至少要知道目前的實際軌道是什麼樣子,這就是軌道跟蹤和測量。根據這些數據就可以推算它們在每一個時刻會飛到什麼地方,這就是軌道預報。
衛星測控的另一個任務就是遙測任務。當衛星在天上飛行時,不但要跟蹤它,了解它的位置,而且還需要知道它工作的情況是否正常等,以便採取相應的措施。火箭和衛星上有許多描述它們工作情況的信息,稱之為遙測信號。這些信號通過無線電波發射到地面,由地面雷達接收站接收後變換成可進行分析的信息。它很像醫生用儀器對病人進行檢查,通過取得的數據來確定病情一樣。不過,衛星是通過遙遠的空間用無線電波進行星地的聯系。對於載人的飛船,除了傳輸儀器設備的工作信息外,還要傳送宇航員的工作情況和生理參數等。
測控系統的另一項任務就是遙控,地面人員不但可以跟蹤衛星,掌握它的工作狀態,而且還可以對它進行干預和控制。當衛星出現了故障時,要把故障儀器關掉,命令備份儀器馬上投入工作;臨時決定要衛星完成什麼工作時,對衛星發出命令;對於返回式衛星,如果動力系統的管路破裂導致燃料泄漏(這是嚴重的故障),一旦漏光就有無法返回的危險,地面人員發現這個故樟後,馬上向衛星發出控制指令,命令它停止一切其他工作,立即執行返回命令,此時的衛星就要緊急返回。由此可以看出遙控功能對在遙遠的太空飛行的衛星來說是何等的重要。
航天測控系統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裝在火箭和衛星上;另一部分在地面上,也就是地面的測控系統。地面的測控系統主要由測控指揮中心和分布在各地的地面測控站組成。測控站又分為陸基站、海基站和空基站,在這些地面測控站中,配備有各種光學設備、無線電雷達設備、信息接收及發送和處理設備,以及大型電子計算機等。各地面台站接收的衛星信息被送到測控中心,進行處理和決策。太空飛行的主角——航天器
每個航天器的發射都是為了完成人們賦於它的特定使命。可以看出,在航天系統中,發射場是完成衛星的總裝、測試和發射任務的勤務保證;運載火箭是把衛星送入太空並使它具有圍繞地球飛行的速度的動力源泉;地面測控網是為了對衛星進行跟蹤、監測和控制,它保證了天地之間的聯系。一切工作都是圍繞航天器進行的,為它能夠上天創造一切條件。
還要說明的是,這里所說的航天器是一個總稱,它包括了人造地球衛星、宇宙飛船、空間站等。
上面已經談到,各種航天器都有它特定的任務,它們所獲得的大量極其有價值的信息資料經過處理後可以服務於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而這些不同來源的信息必須經過加工處理分析才能提供給相關的用戶去使用。因此就要有地面信息處理分析系統,它就是專門用於分析處理衛星取得的信息的技術系統。由於信息的種類不同和所需的處理內容不同,處理設備也各不相同。
通過上面的介紹可以看出,要想便衛星上天,除了設計衛星本身,還要擁有一系列的配套工程設施,上述的3個方面是必不可少的。而載人航天飛行對保證設施的要求就更復雜,除了上述設施外,還要有生命保障設施、宇航員的選拔訓練中心、宇航員返回後的搜索救援設施等。
航天技術是復雜的現代高科技技術,是各種基礎理論和現代最新科技成果的集中體現。航天技術的發展程度也是一個國家科學技術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集中體現。反過來說,航天技術的發展又能大大促進和帶動各領域科學技術的發展,能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就是目前世界各國大力發展航天技術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