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以使為命令設置別名alias來建立快捷鍵。
上面是root賬號下當前設置,下面的例子是為ls建立'll'別名:
在命令行輸入:alias ll="ls-l"
這個會在機器重啟後丟失
2、建立永久快捷鍵
參照上面的圖示編輯用戶目錄下的.bashrc文件,添加一行:alias ll="ls-l" 保存退出
然後用source ~/.bashrc(或者 . ~/.bashrc)使修改立刻生效。
㈡ 如何在Linux中自定義一條命令
把你寫的程序(可執行文件)放到 /usr/bin/ 下。
或者將你的可執行文件的路徑加到PATH環境變數里。
比如, 你寫了一個"lssystem"命令(程序), 用來列印系統信息。
這樣你把lssystem這個可執行文件拷貝到系統路徑下 /usr/bin/
這樣就可以直接使用了。
注意一點, linux 命令就是程序的可執行文件。
㈢ linux如何添加自定義變數
1.Linux的變數種類
按變數的生存周期來劃分,Linux變數可分為兩類:
1. 永久的:需要修改配置文件,變數永久生效。
2. 臨時的:使用export命令聲明即可,變數在關閉shell時失效。
2.設置變數的三種方法
1. 在/etc/profile文件中添加變數【對所有用戶生效(永久的)】
用VI在文件/etc/profile文件中增加變數,該變數將會對Linux下所有用戶有效,並且是「永久的」。
例如:編輯/etc/profile文件,添加CLASSPATH變數
# vi /etc/profile
export CLASSPATH=./JAVA_HOME/lib;$JAVA_HOME/jre/lib
註:修改文件後要想馬上生效還要運行# source /etc/profile不然只能在下次重進此用戶時生效。
2. 在用戶目錄下的.bash_profile文件中增加變數【對單一用戶生效(永久的)】
用VI在用戶目錄下的.bash_profile文件中增加變數,改變數僅會對當前用戶有效,並且是「永久的」。
例如:編輯guok用戶目錄(/home/guok)下的.bash_profile
$ vi /home/guok/.bash.profile
添加如下內容:
export CLASSPATH=./JAVA_HOME/lib;$JAVA_HOME/jre/lib
註:修改文件後要想馬上生效還要運行$ source /home/guok/.bash_profile不然只能在下次重進此用戶時生效。
3. 直接運行export命令定義變數【只對當前shell(BASH)有效(臨時的)】
在shell的命令行下直接使用[export 變數名=變數值]
定義變數,該變數只在當前的shell(BASH)或其子shell(BASH)下是有效的,shell關閉了,變數也就失效了,再打開新shell時就沒有這個變數,需要使用的話還需要重新定義。
㈣ LINUX命令問題~如何增加命令
可以用linux別名方式來新添加命令,這樣可以根據個人使用習慣來運行命令。
Linux系統的命令別名功能
命令別名功能
在管理和維護Linux系統的過程中,將會使用到大量命令,有一些很長的命令或用法經常被用到,重復而頻繁地輸入某個很長命令或用法是不可取的。這時可以使用命令別名功能將這個過程簡單化。
1.系統定義的別名
通常情況下,系統中已經定義了一些命令別名,要查看已經定義的命令別名,可以使用alias命令:
#alias命令將輸出所有已經定義的命令別名
# alias
alias cp='cp -i'
alias l.='ls -d .* --color=tty'
alias ll='ls -l --color=tty'
alias ls='ls --color=tty'
alias mv='mv -i'
alias rm='rm -i'
alias which='alias | /usr/bin/which --tty-only --read-alias --show-dot --show-tilde'
從上面的結果中可以看出,當我們使用命令cp(復制文件命令)時,系統會用cp -i代替命令中的cp。除此之外,還定義了ls命令及其使用的顏色、移動文件命令mv、刪除命令rm等。
用於設置系統別名的相關文件保存在/etc/profile.d/目錄中(系統別名目錄),使用以下方式可以查看: www.2cto.com
#進入目錄/etc/profile.d/
# cd /etc/profile.d/
#查看目錄中的文件
# ls
colorls.csh glib2.sh krb5-workstation.csh lang.sh vim.csh
colorls.sh gnome-ssh-askpass.csh krb5-workstation.sh less.csh vim.sh
glib2.csh gnome-ssh-askpass.sh lang.csh less.sh which-2.sh
#查看文件less.csh的內容
# cat less.csh
#以下為less.csh的內容,其中定義了ls命令使用的顏色等別名
# less initialization script (csh)
if ( -x /usr/bin/lesspipe.sh ) then
setenv LESSOPEN "|/usr/bin/lesspipe.sh %s"
endif
# cat colorls.sh
# color-ls initialization
alias ll='ls -l' 2>/dev/null
alias l.='ls -d .*' 2>/dev/null
......
2.用戶自定義別名
許多時候管理員都會按自己的使用習慣定義命令別名。例如讓查看當前文件內容的命令兼容DOS中的查看文本命令type:
#為cat命令定義一個別名type
# alias type='cat'
#使用type命令查看文件alias.txt的內容
# type alias.txt
alias l.='ls -d .* --color=tty'
alias ll='ls -l --color=tty'
alias ls='ls --color=tty'
alias vi='vim'
alias which='alias | /usr/bin/which --tty-only --read-alias --show-dot --show-tilde'
上面的命令中,先為cat命令定義了一個名為type的別名。當用戶使用命令type時,系統會自動使用cat命令將其替代。 www.2cto.com
3.取消定義的別名
要取消已經定義好的命令別名,可以對別名使用unalias命令:
# unalias type
# type alias.txt
-bash:type: command not found
4.保存別名設置
當系統重新啟動或用戶重新登錄時,使用alias命令定義的別名將會丟失。可以在系統別名目錄中添加別名配置文件,但這種方式定義的別名對所有的用戶都生效,通常不建議使用這種方法。
如果要定義全局別名,通常建議將命令添加到全局配置文件/etc/profile中。例如定義全局別名:
# echo "alias type='cat'">>/etc/profile
這條命令將alias pg='cat'添加到文件/etc/profile中。
注意:在對/etc/profile這樣的系統配置文件進行操作時,一定要謹慎,否則有可能會損壞系統。因此上面的命令中使用的是">>"而不是">",">>"表示將內容追加到文件結尾。
如果某個用戶想要定義自己的命令別名,可以將命令添加到用戶家目錄中的文件.bash_profile中。例如要定義用戶自己的別名:
# echo "alias vi='vim'">>~/.bash_profile
㈤ linux下如何添加自定義命令
文件:/root/.bashrc,添加以下行:
alias mycodedir = "cd /root/Source_code"
保存,然後重新啟動,以後在命令行輸入mycodedir 即可執行命令「cd /root/Source_code」,省事又省力
㈥ linux怎麼自定義庫文
linux自定義命令,就是給當前命令取個別名。
比如:ls 列出當前的文件,rm + 文件名 就能刪除該文件,如何自定義命令,可以使用alias
比如:alias delete=『rm』
這樣,你輸入delete就等同於rm一樣。
如果想登陸系統後,就能直接使用自定義的命令
可以將參數加到.profile或者.bashrc裡面
(.profile和.bashrc都是隱藏文件,終端下輸入ls -a可以看到)
.profile 針對當前普通用戶配置文件
.bashrc 針對root用戶配置文件
如何實現?
直接 vim .profile 或者.bashrc 在末尾
將alias [自定義的命令]=『[源命令]'
添加進去,然後保存後,重啟機器,或者注銷,就能用自定義命令了
最後說一下linux下文件的一些文件顏色的含義
綠色---->代表可執行文件,(綠色代表通行證的意思)呵呵
紅色---->代表壓縮文件
深藍色---->代表目錄
淺藍色----->代表鏈接文件
灰色---->代表其它的一些文件
1. ls -a 列出文件下所有的文件,包括以「.「開頭的隱藏文件(linux下文件隱藏文件是以.開頭的,如果存在..代表存在著父目錄)。
2. ls -l 列出文件的詳細信息,如創建者,創建時間,文件的讀寫許可權列表等等。
3. ls -F 在每一個文件的末尾加上一個字元說明該文件的類型。"@"表示符號鏈接、"|"表示FIFOS、"/"表示目錄、"="表示套接字。
4. ls -s 在每個文件的後面列印出文件的大小。 size(大小)
5. ls -t 按時間進行文件的排序 Time(時間)
6. ls -A 列出除了"."和".."以外的文件。
7. ls -R 將目錄下所有的子目錄的文件都列出來,相當於我們編程中的「遞歸」實現
8. ls -L 列出文件的鏈接名。Link(鏈接)
9. ls -S 以文件的大小進行排序
以上是一些關於ls命令的一些用法,當然還有好多沒有列出來,大家可以man一下。有助於學習英文
ls可以結合管道符」|「來進行一下復雜的操作。比如: ls | less用於實現文件列表的分頁,ls
FTP協議的任務是從一台計算機將文件傳送到另一台計算機,它與這兩台計算機所處的位置、連接的方式、甚至是是否使用相同的操作系統無關。
FTP的傳輸有兩種方式:ASCII傳輸模式和二進制數據傳輸模式。
1.ASCII傳輸方式:
ASCII傳輸中,當文件傳輸時FTP通常會自動地調整文件的內容以便於把文件解釋成另外那台計算機存儲文本文件的格式。
但是常常有這樣的情況,用戶正在傳輸的文件包含的不是文本文件,它們可能是程序,資料庫,字處理文件或者壓縮文件
(盡管字處理文件包含的大部分是文本,其中也包含有指示頁尺寸,字型檔等信息的非列印字元)。
在拷貝任何非文本文件之前,需要
用binary 命令告訴FTP逐字拷貝,不要對這些文件進行處理,這也是下面要講的二進制傳輸。
2.二進制傳輸模式:
在二進制傳輸中,保存文件的位序,以便原始和拷貝的是逐位一一對應的。即使目的地機器上包含位序列的文件是沒意義的。
例如,Solaris系統以二進制方式傳送可執行文件到Windows系統,在對方系統上,此文件不能執行。
如果在ASCII方式下傳輸二進制文件,即使不需要也仍會轉譯。這會使傳輸稍微變慢,也會損壞數據,使文件變得不能用;
在大多數計算機上,ASCII方式一般假設每一字元的第一有效位無意義,因為ASCII字元組合不使用它。
如果傳輸二進制文件,所有的位都是重要的。如果知道這兩台機器是同樣的,則二進制方式對文本文件和數據文件都是有效的。
希望我的建議是對你有所幫助的。
㈦ linux下配置自己的環境變數文件my_env.sh
配置環境變數分為系統級和用戶級,系統級所有用戶生效,用戶級針對特定用戶,現場環境根據職能不同,會通過用戶限制操作范圍,環境變數修改以實際需要為准,遵循許可權最小原則。
一般添加系統環境變數,修改/etc/profile文件,如果操作失誤,刪除重要配置,影響系統運行。
centos7版本中 /etc/profile 默認掃描路徑 /etc/profile.d/ 下sh文件,並添加內容到環境變數中,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不操作/etc/profile增加環境變數。
在/etc/profile.d/下創建文件 my_env.sh,並設置環境變數,如jdk等,內容如下:
vi /etc/profile.d/my_env.sh
編輯用戶文件:~/.bash_profile,增加新path配置信息。如jdk:
自定義命令可以實現很多功能,如項目結構化目錄文件生成、系統命令集合、帶參命令自動填充等,腳本功能決定自定義命令的豐富程度。
創建自定義命令文件目錄,方便集中管理,這里在當前用戶目錄下創建bin目錄:mkdir ~/bin
創建自定義命令文件,文件名為命令名,如vi ~/bin/print,內容列印:echo test,添加文件執行許可權:chmod 700 ~/bin/print
系統級
編輯/etc/profile.d/my_env.sh文件,增加環境變數export PATH= PATH:/home/用戶名/bin
測試
控制台輸入print ,回車即可
㈧ linux 如何自定義命令函數
你是想問在shell(比如說bash)下如何定義一個函數cuts嗎?
如果是bash,那麼就直接在shell 下輸入以下內容
function cuts () {
echo "Hello world"
}
然後就可以在當前終端下調用cuts了,比如
$ cuts
Hello world
如果你是想在某個腳本中調用函數cuts,那麼只要把上面那段代碼加入腳本中,也就可以用了,比如
#!/bin/bash
function cuts ()
{
echo "Hello world"
}
....
cuts
....
㈨ linux系統添加用戶命令是什麼
1.作用
useradd或adser命令用來建立用戶帳號和創建用戶的起始目錄,使用許可權是超級用戶。
2.格式
3.主要參數
-c:加上備注文字,備注文字保存在passwd的備注欄中。
-d:指定用戶登入時的主目錄,替換系統默認值/home/用戶名>
-D:變更預設值。
-e:指定賬號的失效日期,日期格式為MM/DD/YY,例如06/30/12。預設表示永久有效。
-f:指定在密碼過期後多少天即關閉該賬號。如果為0賬號立即被停用;如果為-1則賬號一直可用。默認值為-1.
-g:指定用戶所屬的群組。值可以使組名也可以是GID。用戶組必須已經存在的,期默認值為100,即users。
-G:指定用戶所屬的附加群組。
-m:自動建立用戶的登入目錄。
-M:不要自動建立用戶的登入目錄。
-n:取消建立以用戶名稱為名的群組。
-r:建立系統賬號。
-s:指定用戶登入後所使用的shell。默認值為/bin/bash。
-u:指定用戶ID號。該值在系統中必須是唯一的。0~499默認是保留給系統用戶賬號使用的,所以該值必須大於499。
4.說明
useradd可用來建立用戶賬號,它和adser命令是相同的。賬號建好之後,再用passwd設定賬號的密碼。使用useradd命令所建立的賬號,實際上是保存在/etc/passwd文本文件中。
5.應用實例
建立一個新用戶賬戶testuser1,並設置UID為544,主目錄為/usr/testuser1,屬於users組:
加-m 如果主目錄不存在則自動創建
6.例如
使用管理員賬號登陸系統,建立用戶tmp_3452 密碼3sdt5:Eawhg
添加用戶命令:
修改密碼命令:
在系統出現提示輸入密碼是輸入密碼:3sdt5:Eawhg 系統提示輸入確認密碼後再輸入一次。OK添加成功。
7.useradd批量添加用戶
使用useradd時,如果後面不添加任何參數選項,例如:#sudo useradd test創建出來的用戶將是默認「三無」用戶:一無Home Directory,二無密碼,三無系統Shell。
步驟如下:
(1)建立用戶名列表文件username.txt(同上)
(2)創建用戶密碼對應文件serc.txt,格式為username:password(注意文件的格式)
(3)批量添加的腳本文件aa.sh
新建完成useradd命令,在執行沒有出錯的情況下,不會輸出任何的信息,不會與用戶交互。但是用戶必須要記住那些設置項目,否則添加的用戶可能出現一些預想不到的結果。
㈩ linux自定義賬戶是什麼
linux添加用戶的命令是「useradd」,該命令和adser命令是相同的,其語法是【useradd [-d home] [-s shell] [-c comment] [...] 】。